现代设计发展中,有个非常知名的指导原则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来,那就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
在过去的故事里,史太浓经常提到一句设计哲学:“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并且在我自身设计工作中,一直信奉此话。
阅读文章 >
路易斯·沙利文
一战之后大发战争财的美国,将制造武器的技术转向工业生产,可谓降维打击,立马让经济急速发展。
于是讲究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很快将沙利文这个指导原则演变为“形式追随市场”,设计样式以市场喜好为硬性指标,这个阶段我们在装饰艺术运动的篇章当中有所阐述。
上一回我们谈到苏联的“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平面风格,这是一场以人民为名义发起的运动,具有社会主义与功能主义特色,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同时也有固化的形式主义。
阅读文章 >这种暴富形态的发展,造成了不健康的经济模式,大致 10 年左右,也就是 1927 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并且越演越烈,继而在 1929 年发生著名的“华尔街股票崩盘事件”。
美国一下子进入了“大萧条”时代。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在此期间美国股市暴跌,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暴增,银行倒闭,生产持续下降。
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中,这个情况直到 1933 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才出现转机。
罗斯福政府实行了有效的经济新政策,首先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继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再由政府层面推行基建项目,才让经济危机得到有效缓解,把美国带到另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罗斯福总统
现代设计也在这个大背景之中获得高速发展。
罗斯福上台的 1933 年也是德国包豪斯被迫解散的同一年,大部分包豪斯优秀师生以不同途径陆续移民到美国。
恰好参与了经济新政之后的美国发展,他们主要参与领域在教育、建筑与家具。
而美国本土设计师则基于美国工业生产优势孕育出一个此前没有,或者说尚未规范的行业,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师这样的称谓也第一次产生,好比 2010 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产生的 UI 设计师一样。
战后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
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社会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一个巨大消费市场。
而工业设计发展与中产阶层形成的市场关系密不可分,这个市场特点是:个性化用品及可以表现社会身份的物品比单纯讲究功能的产品更受欢迎。
同时时尚与潮流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这种诉求大大推动了设计发展。
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
企业界全力以赴开发新式生产手段,开发新型材料,比方合金与塑料,而设计师则采用这些手段及材料来设计新产品。
这个时候国际主义也基于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在美国呼之欲出,这两种主义在形式上非常接近,几乎一致,区别在于彼此意识形态不同。
典型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
现代主义是兼容且民主的,国际主义则是独断与商业的。
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其实在 1920 年代前后就不系统的出现,那是一战之后开始从事工业设计的人。
工业设计的定义其实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工业化产品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概念,比方包含交通工具、电器、厨具、餐具、工艺品等。
时钟产品的设计
这些美国工业设计先驱跟欧洲过来的设计师完全不同,欧洲设计师普遍是建筑设计出身,有严谨的设计训练与明确设计观念。
而美国的工业设计师大部分出身背景不同,多数从广告设计、橱窗设计、插图设计甚至舞台设计转行而来。
而动机则因为商业竞争,需要更多优秀的产品、包装及品牌方面的设计工作室提供服务,所以这批设计师大部分都是多面手,几乎全能,将企业的设计需求一手包办。
风扇产品的设计
他们将设计视为一门生意,并没有太多理论及所谓的设计哲学。
其中最成功的设计师是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甚至因为对工业设计行业的贡献而登上《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雷蒙罗维及其设计作品
他的设计几乎渗透当时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位明星般人物的设计师,我们后面也会对其作简单的介绍。
流线型设计运动
在“装饰艺术运动”的篇章内容里我们曾经谈及过“流线型设计运动”,这个运动其实跟美国工业发展有密切关联,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思潮。
而历史上有很多研究者习惯将其归纳到装饰艺术运动中,称作“运动中的装饰艺术”(Art Doco on Motion)。
装饰艺术中结合流线型风格的产品
这个运动诞生于 1920 年代,在美国风行了近 20 年,细节上有装饰艺术运动中的精致装饰感,造型上则贴近现代主义,重视简洁与流畅性。
主要特征是展示出一种空气动力学概念,大量使用流畅曲线,有明显的速度感与未来感。
流线型运动中的产品设计
流线型运动首先起源自对交通工具的设计探索,当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有人开始考虑造型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所以这种外观形式首先基于功能考虑,也就是前面谈到的“形式追随功能”的一种体现。
根据考证,这种样式的设计首先出现在 1914 年的意大利,当时设计师马柯·里克瑅(Marco Ricotti)设计出一款像水滴造型的概念车,名为 40/60HP,成为典型流线型设计。
意大利 40/60HP 概念车
被美国设计师参照后拉开了该运动的序幕,任何设计概念一但被美国相中就会被其庞大商业市场的运用而充分放大。
流线型风格很快在美国走红,首先在飞机与汽车设计上得到充分试验,当时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克莱斯勒、通用、福特都纷纷推出流行型风格汽车。
美国流线型运动中的汽车产品
到后期这些汽车的流线造型已经走向一种浮夸与不切实际,现在回顾看来,感觉就像来自外星球,因为汽车跟飞机之间共用了很多设计动机与元素。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设计,比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1934 年推出的“气流”(Airflow)轿车。
克莱斯勒设计的“气流”轿车
整体考虑更充分,造型前卫之余兼容了舒适性及安全性,成为一种主流风格,一些故事背景发生于美国的 20 世纪 20 到 40 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会看到大量汽车都是这类设计。
随着市场热烈反应,这种风格慢慢蔓延到一些压根不存在空气动力学需求的产品上,比方家具、餐具、文具、吸尘器,收音机,水壶,台灯等。
流线型运动风格的产品设计
因此演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商业设计运动,加速了运动的消亡。
美国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有些共同特点,就是习惯于集团式工作,善于商业谈判,并且有强大的市场洞察能力,这些都跟美国发达的商业环境有直接关系。
前面谈过的雷蒙罗维也是将商业设计运作得最成功的人,其公司在最大的时候拥有超过 200 名专职设计师。
在设计汽车的雷蒙罗维
而且公司所有设计项目都要署上他的名字,这种方式备受争议,这其实属于雷蒙罗维一种商业运作方式,通过这样达到大幅提升个人名声的目的,继而推动业务。
而且他对设计师非常不错,待遇是业内最高的,所以大家并无怨言。
雷蒙罗维的设计公司
因此雷蒙罗维的公司完成了从可口可乐标志(包括经典瓶身)到铁路公司火车头,甚至太空站的设计,其业务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最经典的 1957 年版本由雷蒙罗维完成
尤其在 1930 年代雷蒙罗维公司设计了大量美国交通工具,所以也成为流线型运动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雷蒙罗维公司设计的大巴
其公司设计收费高昂但客户仍然络绎不绝,跟其善于打造个人形象密切相关,这点很值得如今的设计师学习。
1980 年代时候雷蒙罗维的设计公司成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收益最高、规模最大的独立公司,没有之一。
善于形象推广的雷蒙罗维
除了雷蒙罗维之外,美国工业设计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可以说是开山鼻祖,那就是 1927 年在美国开设第一家工业设计事务所的沃尔特·提格(Walter Dorwin Teague)。
沃尔特·提格
当时整个美国都还不明确工业设计概念的时候,他就首先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上明确印上“工业设计”字样。
这个词未必是他创造的,但首先被其正式运用。
提格的公司其实属于综合性设计公司,从建筑设计到工业设计再到平面设计都能承接,但市场需求决定公司发展,工业设计后来看看成为其公司的主营业务。
提格设计的收音机
提格设计出不少当时在美国广泛流行的产品,比方 1934 年的“蓝鸟收音机”(Bluebird Radio),1936 年的“斯巴顿收音机”(Sparton Table Radio)及 1937 年的“子弹相机”(Bullet Camera)等等。
蓝鸟收音机
提格在美国工业设计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发起人,同时担任了首任主席。
因此提格合作的客户也是美国一些相当成熟,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比如柯达摄影器材公司,福特汽车、美国钢铁公司及波音公司等。
提格设计的台灯
提格非常重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也善于保持这种关系,所以跟大部分客户的合作都十分深入,达成共赢。
比方为柯达公司设计出“荣华柯达”(Vanity Kodak)系列相机,通过造型与配色升级将相机从功能用具变成一种时尚用品,受到女性消费者的强烈欢迎,大获成功。
“荣华柯达”系列相机
随后此产品多次升级,均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又比方 1946 年跟波音公司正式“联姻”之后,设计出著名的“凌云巡航者”客机(Stratocruiser’sCyclograph Company)座舱。
飞机的座舱设计是难度极高的,要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及与飞机功能的结合。
提格设计的波音客机座舱
提格公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种合作一直延续到提格去世(1960 年)都没有中断,持续合作了 60 多年,参与了波音 707、737、747 及 777 等机型的机舱设计,成为一时佳话。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本篇来源:优设网
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streamlined-design-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