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用户 信息 在一个普通 B 端产品(以浏览器为载体)的页面中,相信很多产品设计师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个页面是要一直沿面包屑下沉,或者像 C 端产品一样无限返回,还是新开网页 Tabs 展示。在一次项目管理产品的设计中发现跳转似乎有可循的逻辑。信息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功能模块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好定义的,如果想让用户的任务流程顺畅、有所提效,那么信息架构的导航必须要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用户需要去记住或者被“教育”每个模块的内容有什么。更多B端干货:8000字干货!B端交互设计师如何进行页面设计?前言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拿到产品给的原型或者需求清单,分析完用户和任务流程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或者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开展设计工作,再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出符合用户和业务目标的设计方案。阅读文章 > 一、为什么要跳转1. 结构扁平化,减轻心理负担一次测试平台项目迭代中,发现旧有版本的面包屑层级特别深,最多可有 5 级,而且是详情页面与新建页面糅合在了一起,作为项目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于是调研了市面上能看到 B 端产品,腾讯云、阿里云和华为云等逐渐弱化了面包屑导航的使用,页面层级一般不会超过 3 级,华为云和腾讯云已经取消了面包屑的使用,阿里云虽然保留了面包屑导航,但是二级页面面包屑和返回同时存在,信息层级上也已经弱化了面包屑对信息层级的延伸。在一次任务流程中,如果信息层级很深,意味着用户会深入到更多的页面,进而偏离主流程,同时需要接纳的更多信息量,额外增加的信息负担会给用户的心理造成压力,而且还会给产品扣上信息沉重的帽子。对于主流程,模块提炼出的信息已经能够满足对用户对该模块的需求,如果仍有想了解颗粒度更小信息的需求,那么可以通过友好链接跳转到信息的源始位置查看,而不是在当前页面与主流程同级继续下沉。2. 增强记忆点,提高效率在产品设计之初,每个一级模块就已经做好了定位,比如腾讯云的私有网络,包含了子网和路由表,如果用户在私用网络的详情页能继续打开子网的详情信息,那么私有网络的定位就变成了私有网络的信息+子网信息,进而削弱子网模块的功能性,对用户而言,会有多处可以查看子网信息,这会模糊用户对产品结构的清晰认知。根据席克定律,下次信息查看时,面临众多的选择,任务效率是变低了的。另外,对于需要信息对比的场景,新开页面可以满足多种同类数据的对比需求。那么如果像腾讯云或者阿里云这样,新开 tabs,直接跳到子网模块的页面,这会暗示用户,这个功能信息点不属于私有网络,进而会强化子网模块的定位,也会凸显私有网络的主要流程。3. 关于用户习惯① 对于国内浏览器的用户国内的用户对百度等搜索浏览器并不陌生,并且长时间的使用已经对页面的跳转有了一定的预期和习惯。通过友好链接跳转到相应的页面,点击 tabs 回到搜索界面。同样借助浏览器为载体的产品面对同一个用户群体,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再教育。另外,如果要处理或浏览的信息量很少,弹窗或者抽屉就可以即时获取,这时候就不需要跳转查看。② 公司内部的用户当然,具体的产品还需要考虑聚焦的用户人群,调研观察当前产品的用户习惯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与其他平台或设计方向是有差异的,就要谨慎使用跳转方式变更,总结当前的用户习惯,通过引导或者多次迭代,统一使用正确的跳转方式。二、应用场景什么场景适合1. 平台 A 跳转到平台 B平台 A 中的一个流程中有平台 B 的信息,如果想点击查看具体信息,需要新开 Tabs 网页。2. 同一个平台内,当前模块流程下查看/编辑其他模块的内容,需要跳转新开 Tabs。跳转新开页面,如果信息的承载方式本身就是页面,那么跳转之后查看直接展示原来的页面就可以。如果是弹窗或者抽屉,有三种展示方式:当前页面打开弹窗或者抽屉新 tabs 回到原来的界面,打开弹窗或抽屉在 coding 的页面中,如果在一个抽屉中打开另外一个子工作项,回到原来页面后,详情信息还是以抽屉展示。3. 新 tabs 打开具体信息,不过原来的弹窗或者抽屉信息被铺在了页面中。当前抽屉中打开另外一个模块的抽屉信息时,新开页面的形式变成了页面,没有了返回等信息,页面中的信息平铺,引导用户看完信息之后,关闭当前页面。另外,这种展示方式还与权限有关系,方便信息在不同角色之间流转。三、特殊场景当然,上述的结论并不是市面所有产品的一致方式,通过体验还发现了以下不同的方式,以当前页面所处的场景为维度解释。1. 信息为当前模块流程的一部分在产品层面该功能信息是属于当面模块定位的,不适合再打开 tabs。2. 工作台/概览类的信息这关于工作台和概览类功能的定位问题,大部分的产品都将工作台定位成任务状态的中转站,用来做跳转分发使用,因此从工作台点击跳转到具体的任务模块,可以直接在当前页面跳到具体的任务页面。不过对于一些大的平台,还是建议新开页面,这样方便二次浏览待办信息。3. 其他① 当前在一级页面,如果跳转到其他模块可以选在当前页面直接刷新,不需要新开 Tabs。如果产品的基本定位是其他模块的内容都需要新开 Tabs 网页,最好保持统一。② 动态增减页签导航一些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导航栏常驻,所有的页面都是以动态增减页签的形式展示,那么只要是本平台内的信息都是不需要新开 Tabs 网页的。不过使用这种方式设计者需要定义的是动态增减页签的使用逻辑。③ 导航模块常驻在一些产品中,导航模块是常驻的,在一个模块下的任务流程中,通过点击友好链接跳转到目标页面,导航随之变化,对用户也会存在一定的暗示:模块与模块之间是有不同功能定位的。但是用户当前用户的任务流程并没有结束,点击了友好链接,相当于丢失了主流程,要是返回还需要不断的点击,如果是个新建流程会更糟糕,所以这种方式不是很友好,要谨慎使用。像阿里云这样,左侧导航栏收起的的时候,用户从一个页面到另外一个页面,面包屑从 1-2-3,变成了 4-5,用户对当前页面的位置是无感的。从而会模糊任务路径方向,没办法准确定位当前位置。所以,新开 tabs 网页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层级越深用户能触及的频率就会越小,于是团队的一部分成员就会说既然频率小那么对产品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的。但是,场景频率小是对所有用户而言,不是说用户群少。对一个产品而言,让用户满意很难,但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跳转,只要让用户用过一次觉得难用、页面层级深,产品的整体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因为用户不会在意这个问题是产品定位的主流程还是低频场景。往往用户能记住的不是产品带给业务的流畅感和增长,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产品应该做到的,但是一次不好的体验却会历久弥新。页面跳转的总结有一定的局限性,特殊业务场景还需要做特殊处。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business-design-page-jump
项目 目标 用户 春天的风迎来夏天的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你却被作品集所困扰,我是不允许的。之前讲过怎么制作作品集,但还有很多人不太明白,所以就有这篇了(其实是我自己想写-.-) 上货工作需求很琐碎,如何制作完整吸睛的作品集?前言我们今天讲一下如何整理自己的作品集,好多人呢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了,完了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今天做一点需求,明天做一点需求,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发现没有什么可提取出来的,最后到总结的时候抓头挠腮的。阅读文章 > 一、定义复盘什么是设计复盘?它是一种设计思考方法,它涉及对设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进行反思,以改进设计,它同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设计质量,设计复盘过程中,我们会评估设计过程中的结果,并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以供未来参考。而复盘作为作品集中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项目价值和设计价值的内容,需要我们先知道为什么需要复,相信大家都看过平台上格式个样的作品集,无非就两类,一类是只做页面展示没有任何逻辑,另一类是每个项目都会放一些方法论设计背景之类的,这两者的目的不一样;前者更像是对自己作品的一个归类整理,然后用户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现出自己的工作量,而后者则是通过一些设计过程和方法来验证设计价值和产品价值,准确来讲后者才是所谓的设计复盘,而前者是设计整理;如果此时你觉得这是复盘那就大错特错,这就是你在脑子里 yy,想了那么多下一局你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复盘一定是有收获提升的,你应该看视频观察你以及你每个队友掉点的原因,打团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意见不统一还是因为某个队友没跟上,或者自己冲动了,都需要你去记录下来,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其他因素等等。那么正在做《面试作品集》的你知道什么什么是适合你的项目复盘了么二、什么时候复盘这条主要给不想做作品集或做作品集欲望不强的设计师看!!!复盘项目的最佳时期当然是项目上线后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因为这个时期你对设计过程设计流程都是比较清楚的,中间踩过什么坑也都比较清晰,并且项目此时的数据结果也基本反馈过来了,所以这是最佳的复盘时期,如果等你找工作的时候在对单个项目复盘,那无非就是临阵磨枪,效果也不太好。三、游戏化角度让你更快的学会复盘怎么对项目复盘?这就好比你问我怎么赢一局王者一样,那肯定是把水晶打爆啊,你全局的目标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推对面水晶,那对待项目同理,首先你要有个目标,例如你的目标是提升某个区域的点击,对某个页面进行改版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先将即将要复盘的项目目标明确下来,其次是你为了这个目标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1. 为什么要推水晶(目的背景)在打王者之前你是不是得搞清楚去一局的目标,有的人说了,我是为了娱乐开心,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赢这一局游戏吧,这就是你玩游戏的目的,无论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上分,这都是你做这件事的背景;2. 你的对手是谁(目标用户)在开局时是不是得搞清楚对面是什么人,是国服?还是省级?或者是某个战队的选手,搞清楚这些你才能说进游戏里怎么针对他产生一系列的策略;同样在项目复盘过程中,你这个项目需求为谁做的,这里一定要写清楚,否则在面试的时候,吧啦吧啦讲半天,面试官都不知道你的群体是谁,那讲那么多基本没什么可信度,甚至还会被怀疑能力有问题;3. 推水晶是为了赢(核心目标)上面讲了推水晶是为了赢,那么我们赢的目的呢,像职业战队赢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奖励,对于个人而言赢的话能获得更多的荣誉,但对于大多人我相信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在好友列表的一些虚荣心,这些都是玩一把游戏的宏观目标;那么对应项目中你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呢,上面讲的是项目级的目标,而身为设计师就需要有设计目标,通过设计目标去赋能项目目标,在日常项目复盘的时候估计很少人会写设计目标,但是在面试作品中的复盘中是需要写设计目标,它在复盘的过程中是可以衡量我们的设计手段是否帮助了业务产生价值,同时能体现设计师的主观思考能力;例如我们做一个话题签到打卡的活动,业务目标是提升用户发布率,那么对应设计目标我们拆解下来就是提升用户点击,所有设计方案都围绕如果让用户进行点击,从而进行发布;4. 对手实力怎么样(目前数据如何)我们开局打一场比赛是不是需要搞清楚对手实力怎么样,最起码得知道对面是什么段位,星耀还是王者或者荣耀,这样你才能在对局中更加关注对位情况。而在做需求的时候,数据同样使我们参考的标准,如果不知道当下数据怎么样我们就是无头苍蝇,体验升级的一些项目同样需要参考标准,比如达到什么的体验算是合格,用户无差评、用户使用无阻碍等等,都是参考标准;举个例子,当下话题签到打卡发布率为总数的 20%,此次需求需要提升至 50%,看,这样是不是很清晰,那假如我不知道发布率是多少,我说我要提升 50%,是不是觉得信口开河,反正我觉得面试官看了肯定这样想;5. 对方每个人擅长用什么、对线风格(用户画像)上面说了我们开局需要了解对手是谁,那么这一趴的我们就需要了解对手擅长什么,比如你打一场比赛,是不是需要搞清楚对面每个人的英雄池,然后相对应的给出 ban 位,这样就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项目过程中我相信大多人都是知道自己的用户行为、用户爱好、用户操作习惯等等这些数据,那么在面试作品集中就需要我们放进去这些信息,设计师本身知道可不行,让别人也知道你用户信息,这样在问你问题时会有依据的去问,而不是问一些毫无逻辑的问题;6. 对面每个人的 KDA 是多少(用研文档)知道对面的英雄池了,下一步需要了解什么?对面每个人 KDA 呗,每个人的团战能力、输出能力、抗压能力、经济能力等等,这些数据知道后,进入游戏是不是就可以针对他的弱项或者强项采取一定的措施;映射到项目中是不是特别想一个用研文档,每个用户每天干啥,使用产品时长,使用产品做什么,抱有什么心态使用产品等等,当然这一趴不是必要性内容,如果大家工作中有较大的项目且是自己主导输出的用研文档可以放进去,如果大家工作中没有做过这些内容,那就不用刻意去写,这样会给你讲作品集增加难度;四、支线任务怎么推的塔(过程策略)在一局游戏中,你通过什么策略方法把对面塔推了,偷塔?团战赢了推塔?还是带线牵制推塔...在设计这个需求的时候你通过什么方法来助力完成目标的,使用格式塔原则?Fogg 模型?还是其他方法呢;1. 入侵野区干扰对面节奏(使用了竞品分析)例如开局的时候我通过入侵对面蓝区干扰对面打野节奏,从而给队友一个良好的发育空间,为后续的团战推塔做铺垫;假设做一个话题签到的需求目标还是发布率,那我在过程中使用 fogg 模型来帮助我进行设计,用户发布的动机是什么呢?用户有了动机后产生了什么样的行为?用户通过话题打卡来寻找相同的人,以此寻找情绪的共鸣,因此在行为过程中我预判用户操作,把相关话题推荐和入口设计的更加引人注意;这就是最简单通过视觉的方式来助力业务,当然还可能通过交互方式,例如优化操作路径这些,都是为了目标所使用的方法。2. 入侵野区效果大不大(策略验证情况)前面既然针对对手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反野、带线、团战绕后,那是不是得证明下这个策略对不对呢,团战后经济怎么样,反野有没有成功,带线有没有成功牵制对面;回到需求中,前期使用各种方案来为业务赋能,只要有过程那肯定有结果,我记得我经常被上下游问的就是,你怎么证明你这个体验好,同样各位设计师项目复盘中一定要有结果来证明你的设计策略是正确的,继续举例我可以通过可用性测试来证明,用户在发布话题时是否有卡点,对入口的点击上是否有过多的思考困惑,当然还有很多验证方法,例如上线后的数据,上线前问卷调查都可以;无论是游戏还是项目都需要对自己产生一种自知之明的习惯,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面试过程中讲了一大堆过程最后结果讲不出来;3. 通过提前绕后成功赢得团战(设计方案)通过你的指挥和策略成功赢得了团战,那是不是需要炫耀一下,那需求中前期设计策略以及各种分析都用上了,是不是需要把设计结果展示一下,这时候就需要开始铺设计相关的页面了,当然每个页面也需要写一些说明关联上;4. 谁的战绩最好(上线后数据)一局游戏结束了,这时候大家也从头到位都看完这场比赛,那么到底谁的贡献最大,谁的输出最高,谁的抗伤最高呢,都需要一一列出来;在复盘中对应的就是需求上线后的数据情况,高了还是低了,这也是决定设计价值的关键因素,在面试场景中也是设计方案的兜底结果,为什么是兜底呢,因为数据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你的数据是真是假,所以这块写上就行,复盘中有这个东西,但对内需要真实;5. 赢了之后粉丝反馈(用户相关反馈)游戏赢了之后是不是需要看看粉丝的反馈,团队里谁的口碑上去了,谁的口碑下来了,又或者谁收获了一波真爱粉等等;在需求上线后我们不仅要关注数据,还要关注用户的反馈,这关乎着产品的体验,设计师不仅要看对业务的赋能同样需要对用户体验的衡量及关注;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防脱发药水」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view-work-recovery
用户 产品 权重 本篇文章绝对不是 ChatGPT 生成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设计工作,产品易用性都是离不开的话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事实上,即使是同样的产品,界面和环境都相同,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易用性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不同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使用经验等。本篇文章从表达、行为、心理 3 个层面,解释产品如何自上而下的影响用户易用性感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作者干货:初学者来收!交互设计中常见的7个误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都能重头开始,本文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阅读文章 > 一、写在前面提到易用性设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互联网软件的设计,实际上,这只会限制了设计的边界。说到易用性设计,在互联网行业还没崛起之前,宝洁公司一直是行业的标杆。举一款肥皂设计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可用性和易用性。可用性(Availability):这款肥皂能不能有效的清洗污渍,能不能有效的消杀细菌易用性(Usability):这款肥皂握住的时候舒不舒服,沾水之后防滑程度怎么样,能不能让它闻起来更舒适...映射到软件上来看,可用性指的是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关注的是系统是否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易用性则是指产品被多数用户使用时是否流畅、舒适。二、如何提高产品易用性和产品体验设计不同的是,体验设计是按照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 5 个层面从下而上去进行的。而用户感受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用户在接触产品的时候,产品表象是最初的感受,当用户和产品有了互动之后,用户产生了行为层面的感受,最后用户会结合自己的过往认知、使用经验等产生对产品的综合感受,即心理感受。了解了用户感受的基本逻辑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层次,使用一些设计原则和技巧去提高用户的易用性感受。总的来说,这 3 个层面在易用性上的侧重点不同。表达层关注传达准确性,行为层关注使用效率,心理层关注心智构建。下文中会具体展开...1. 表达层表达层关注的是传达准确性。大到产品风格,小到文本大小,产品总希望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将信息传达给用户,而所有传达的信息无外乎准确一词。对于用户来说,你传达的是用户想要的,带给用户的易用性感受就越强。具体可分为以下 5 点:看起来可访问、减少认知负荷、区分视觉权重、贴合用户环境、表达一致性。① 看起来可访问目前对于可访问性的定义多数指的是针对残障用户的设计,不过我所指的可访问性是用户看到产品时的第一直观感受--看起来可访问。说通俗点,就是“看起来能不能用”,虽然“用”和“看”并没无本质上的联系。好看的产品并不等于易用性高的产品,但视觉并不是和易用性毫无关系。人们在使用产品之前,会迅速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某个事物的外观。美观会立刻为产品赢下下载量与信任感,并且增加设计的说服力。如果你的网站或产品看起来还是 5-10 年前的设计风格,可能用户还未尝试之前,就选择了放弃体验。虽然产品的美观程度无法提高它的易用性,但能让用户感觉它更好用,所以“看起来可访问”在表达上很重要。举例子:以下图淘宝网页为例,右图中设计风格老旧的电商网页,视觉上给人老气陈旧的印象,并不能快速的与消费者建立信任,我们可能还未浏览就已经放弃体验。相反,左图中的设计会给人更舒适的视觉感受。② 减少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指的是用户完成任意一件事情时,大脑所执行处理的总量。理论上来说,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做出决定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所带来的认知负荷就越大。减少认知负荷的方法有很多,《简约至上》一书提出,让交互简单易用的 4 种策略:删除、分层、隐藏、转移。删除:删除指的根据交互流程的每个节点,合理删除不必要的内容。分层:对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该分组分组,该合并合并,把信息分成块和单元来处理复杂问题,提高用户认知效率。隐藏:对内容进行高频和低频的拆分,强化高频内容,对低频内容进行合适的隐藏。转移:对复杂任务进行巧妙转移,拆成好几步来完成,让每一步都容易理解。举例子:小宇宙 App 新户信息收集页,把 4 个问题分为了 4 个步骤,减少认知负荷,确保每一步都容易操作。③ 区分视觉权重视觉权重是衡量事物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方法,在用户不得不面对较多选项时, 对主要和次要的选项做视觉权重区分,做好设计上的归类,能够提升用户做决定的效率。一般来说,用户对权重的视觉规律呈以下特点。尺寸越大,权重越大形状越规则,权重越大垂直对象比水平对象权重大立体对象比扁平对象权重大色彩越饱和,权重越大对比度越高,权重越大有纹路比没纹理权重大阴影越大,权重越大动态元素比静态元素权重大举例子:饿了么 App 首页金刚区通过大小、立体上的对比来区分视觉权重,传达功能模块的重要性。而盒马 App 首页金刚区则是通过大小、实物和矢量的对比区分视觉权重。④ 贴合用户环境不同的用户和场景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如果你的受众是上了年纪或者有视觉障碍的人,你可以考虑采用大号字体来提升可读性。如果你的受众是红绿色盲的特殊人群,最好不要使用红绿色来做“正确”和“错误”提示的颜色。文案表达上也是如此,避免使用生僻或专业的术语。举例子:京东 App 贴合了不同用户的购物场景,设计了 3 种不同的展示模式-标准模式;极简模式;老年模式。标准模式下功能全面、信息丰富。极简模式下布局简单、购物便捷。老年模式下字大清晰、操作简单。⑤ 表达一致性一致性是产品设计最为基础且重要的原则之一,表达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复杂功能集合的产品中,结构布局、图标设计、颜色应用等需要保持一致。一致性会使人产生预期,当用户预计到某物的表达方式,并且产品是按照预计的表达去呈现时,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就越易用。举例子:潮汐 App 详情页的表达元素中,图片风格、框架结构、颜色配比、文字样式均保持一致性,带给用户相同的表达感受。2. 行为层行为层聚焦效率,效率的提升可以带来直观的易用性感受。用户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越短,带来的易用性感受就越强。具体可分为以下 6 点:选择代替输入、降低沉没成本、减少重复过程、防止用户犯错、行为一致性、智能化引导。① 选择代替输入输入的行为成本很高,特别是在复杂表单的录入中。行为成本高意味着用户完成一件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你可以想象,10 道选择题和 10 道填空题同样放到你面前,你肯定会优先选择 10 道选择题进行录入。选择代替输入的直接结果是提高录入效率,所以在表单的设计中,对于可以选择的输入项,尽量避免用户输入。举例子:喜马拉雅 App 在修改个人信息时,提供“一键同步微信”的选项,可以快捷带入微信的头像昵称。智行 App 个人信息页可以直接选择性别标签。② 降低沉没成本人们在进行某些行为决策时,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设计朋友们一定对“Control+S”印象深刻,在 PS 里辛辛苦苦画了一天的图,因为异常关闭导致文件丢失,这可能是 PS 带给用户最崩溃的事情。现在 ps 已经支持恢复异常关闭的文件,降低了可能发生的沉没成本,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举例子:哈啰 App 在进行车主认证的时,会将已上传的信息保留 14 天,用户可先提交部分信息,降低沉没成本。③ 减少重复过程重复的行为是无效的,所有的用户都不希望每次使用微信都要重新登录一次。一般来讲,用户初次使用产品时,所需要填写的信息是最多的,当用户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为时,设计者可以根据用户已有的行为数据,减少重复过程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点:保存用户输入信息,下一次自动补全。把最常用的设为默认值或模板,这样大多数人都无需更改设置。为用户提供“一键 XX” ”再次 XX"的快捷操作。举例子:货拉拉 App 在发货输入的时候保存上次输入的地址标签,点击地址标签自动带入,大大减少了用户每次需要输入的成本。12306 在登录时会记录已有的账号信息,选择对应号码可以快捷登录。④ 防止用户犯错防错不同与容错,防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于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失误,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即解决用户错误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用户犯错。在交互设计中,经常通过自检提示、视觉暗示、二次确认等方法防止用户可能出现的错误。举例子:支付宝在登录时输入框无内容或输入内容不完全时,注册按钮处于禁用的置灰状态,通过视觉暗示防止用户犯错,在返回时,弹出弹窗,通过二次确认的方法防止用户犯错。⑤ 行为一致性大脑是一台识别模式的机器,它能把曾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在产品内有很多交互操作的逻辑本质是相同的,不用为这些相同的交互操作设计多种逻辑或方案。和表达一致性一样,当用户对某种行为有了一定预期后,就会期望产品按照预期的方式执行,一致的交互行为便可以提高用户的易用感受。举例子:字节旗下的汽水音乐 App,切换歌曲的交互区别了传统的音乐软件,采用和抖音相同的交互模式,通过上滑完成切换,确保了行为的一致性。⑥ 基于行为的智能化引导这是一种基于算法的易用性提升,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产品具备的主动满足人各种需求的属性。当用户对某个功能/内容做出一定的行为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行为做出一些引导。合适的引导不仅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易用性,还能够帮助产品取得更多转化。举例子:咸鱼 App 猜你喜欢模块,根据历史行为推荐相关的商品内容。小宇宙 App 根据用户的收听内容,推送相同爱好的听众也喜欢听的其他播客。3. 心理层心理层关注的是心智的构建。所有以人的感受为终端的本质上都是心理学,心理层次相对内容和行为层较为抽象,对易用性的提升并不会很直接,但了解一些易用性心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设计决策。① 贴近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是存在于用户头脑中对一个产品应具有的概念和行为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来源于用户以前使用类似产品沉淀下来的经验,或者是用户根据使用该产品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产品概念和行为的一种期望。简单说,用户在使用产品之前会根据过往的经验对产品有一定的预期,我们做出的产品越符合用户的预期,用户就会感到越简单、越易用。《Ad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中提出实现模型、心理模型、呈现模型的概念,可以很好的解释用户在试图使用数字产品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其中,实现模型映射技术,心理模型映射用户的愿景,呈现模型代表软件的运行机制。如果把实现模型比作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心理模型比作一个圆。那么呈现模型越趋于这个圆,用户的易用性感受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若想设计出贴合用户心智的产品,常规的设计思路是要求设计者具备研究者的能力。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进行大量的研究,包括用户的行为习惯及使用场景,同过 Persona 和 Scenario 确定的大部分用户场景。并系统化的把研究转化为设计方案。举例子:windows 系统关闭网页的操作大多在右上角,mac 系统的关闭是在左上角,这是两种不同的实现模型。如果我们经常使用 windows 系统,养成了右上角关闭的心理模型,那么切换为 mac 电脑使用时,mac 的实现模型会和我们的心理模型有较大偏差,呈现模型就会较差,从而导致用户会习惯性的犯错。② 创造认知规律人在识别物体时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有助于快速处理接收的感官信息,快速建立用户心智。即使本无规律,人眼和大脑也会尝试创造规律。也就是说,规律性越强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就越易用性就越强。简单来说,设计师设计产品时,需要有一定的规律来引导用户,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有效率更舒适地使用产品,另一个角度,产品设计应该有一定的控制度和局限性,不能让用户完全天马行空地操作。如果产品设计没有一定的规律,用户就会自己创造规律,那时产生的用户操作就会是设计师无法预知无法掌控的了。相反,当用户的大脑处理了某些规律时,与规律相悖的事物就会引起用户的警觉。比如一个静态页面中出现某个动态的消息,一排灰色文字中出现某个带颜色的文字等等。举例子:传统的认知规律中,红色的灯光具有警示性,产品设计中利用了这一认知规律,使用小红点暗示新消息的提示。用户在感官中接受到小红点的信息后,会本能的认为有新消息的提示。三、总结易用性感受是因人而异的,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易用性的标准也在提高。身为设计师,我们要不断洞察用户的需求,在设计执行时,综合利用以上策略,带给用户更优质的易用性感受。以上就是对提高产品易用性的分享,感谢大家耐心阅读,笔芯~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mprove-product-ease-of-use
关系 用户 信息 做设计的过程就是处理设计关系的过程。而无论交互设计还是视觉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考虑的是这 7 种设计关系:生意介质关系、路径联动关系、系统构成关系、同类并列关系、分级从属关系、归组收纳关系、Z 轴层级关系。在这里强调关系这个词,是因为设计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这个道理虽然很容易明白,但是在我们大部分常规设计工作中,接到的设计任务往往是经过拆解后的局部。陷入局部,忽略这个局部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设计开始变得糟糕的重要原因。说到设计方法,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思维框架,比如斯坦福设计学院的 Design Thinking Process、双钻模型、体验地图、用户体验五要素框架等,但有了这些框架之后,在具体的设计问题中,还是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的指导、改善不同职级、不同经验的设计师的设计产出。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尝试梳理了我的设计方法论,从宏观的设计关系出发,侧重眼于微观的设计层面,希望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抓住这 7 个词,为设计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帮助。往期干货:研究腾讯设计人才白皮书后,总结了这5点职场趋势从去年开始关注腾讯 CDC 每年一度的设计人才调研报告。阅读文章 > 一、生意介质关系为什么设计师容易自嗨?或者容易被别人认为设计师在自嗨,所以不得不连续不断不遗余力的进行自证,自证设计的价值?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设计的生意介质关系。设计区别于艺术的一个根本点在于,设计是一种服务,而非自我表达。这种服务并不是说设计师作为乙方需要服务好你的需求方,而是说任何设计都始于明确的目标,并服务于一种生意以及参与到这个生意中的用户。这种服务的第一属性要求我们放下设计师的自嗨,分析生意和用户,分析当下遇到的问题,并在困难中寻找最佳设计方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设计都是困难的。如果你觉得没有困难,那只能说明你想的过于简单,或者没有在从事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工作。为什么说任何一个设计都是困难的?因为设计关乎用户的的认知、预期与习惯。用户认知的形成取决于用户过去的经验,过去这个用户或者说这类用户在使用类似产品时建立起来的基本认知,带着这个基本认知以及用过过去养成的操作习惯甚至思维习惯,用户看到你的产品界面时,首先会产生一个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对这个界面状态的潜在预期。好的设计能够引导、管理用户的这种认知和预期,进而促使用户产生实际的操作行为。而差的设计往往不能帮助用户直观的建立基础认知,以至于不能产生我们想要的用户预期,甚至产生了完全错误的预期。当用户操作之后发现与自己的预期不相符的时候,体验痛点就产生了。所以说,设计是一种介质。一种连接生意和用户的介质,一种复杂与简单之间的介质,一种边界模糊的、还在不断进化的介质。要做好这种介质,需要设计师具备好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与转化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合起来,可以简单概括为我们常说的洞察力。去洞察自己的洞察力吧。这样才能处理好生意与用户之间的设计关系,让设计成为一种好的介质。二、路径联动关系交互设计设计的是什么?设计的是用户行为。可用户行为是虚的,那实际上设计的是什么呢?设计的是一个个状态以及状态与状态之间的联动关系。这是一种设计关系,视觉设计考虑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不同元素之间的组织关系,交互设计考虑的是不同信息之间的组织关系,不同状态之间的交互联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好的用户洞察,充分理解用户场景与业务诉求,管理用户预期,及时给予合理的界面反馈。时间是线性的,我们的工作是线性的,用户在你的产品中花费的时间是线性的,所以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个个界面与交互也是线性的。在这个线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你当前处理的这个点在整个用户路径中的关系,要如何处理才能使用户不在当前这个节点中断任务甚至退出程序。在这个线条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与它的上一个节点与下一个节点存在路径联动关系。这种路径联动关系在交互设计的工作里常常以流程图的方式输出,容易理解,但同时也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对专职的视觉设计师而言。所以无论哪种形式的设计工作,对于路径联动关系的处理,都需要充分考虑流程的起点与终点,以及路径的汇合与分支。交互设计的思维不应该局限在交互设计这个工作或者交互设计师这个职位上,视觉设计师的工作同样需要具备交互思维。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的日常工作是被拆分后的一个个节点。开始一个设计项目之后,只有充分考虑当前这个页面或者这个视觉物料在用户的时间线程里的前后联动关系。多问问自己,用户是从哪里来的,接触到你当前设计的这个界面/元素/物料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引导用户走到下一步。这个环节如果考虑的不够全面,就有可能形成断点。三、系统构成关系每一个科技产品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迭代与成长呈现着基本的生命体征。每一个生命体的律动都可以表现出自然的美感。生命的发展与进化并不是被人为设计出来的,而现在我们人类希望自己设计和研发的产品能够不断进化,并且经久不衰的活下去。想想这有多难,首先我们要创造一个生命,其次我们还要希望他在短时间内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自然选择中不断进化,不断的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存活、发展。每一个小的设计都从属于一个整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并且带有这个整体的特征。我们常说的 DNA 也就是这个意思。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应该从属于一个设计语言,不管这个设计语言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假如说我们不在乎这个系统构成关系,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个 DNA 的存在。在设计上对于其他竞品的我们认为好的、对数据有帮助的东西直接拿过来会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手臂不够强壮,是不是直接可以移植健身教练的手臂到自己身上呢?那结果必定是丑陋的、畸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做设计规范与设计语言,为什么我们吹毛求疵的追求系统一致性。同样的,平面构成是设计基础课程,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基础的构成一个画面的方式技巧。所以在设计草稿阶段需要从构图考虑,而不是从单个元素的刻画来进行。如果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忽略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最后整体的效果可能是不协调的、不自然的、美感缺失的。四、同类并列关系警察有两种,胖警察和瘦警察;讲笑话的表演有两种,相声和脱口秀;电影简单的说也有两种,故事片和纪录片。并列与类比是人们在对事物建立认知时的一个简单可用的方法,分类便于我们迅速理解世界,理解一个系统中不同功能、内容/信息之间的关系。同时,电影的类型化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更多的观众,产品设计形态的类型化为互联网产品带来了更多的用户,信息的类型化帮助用户获取到了更多的信息。用户的时间碎片化了,大块的内容被切分成了小的信息单元,这样的背景下 Feed/信息流技术(算法匹配)发展起来。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个懒惰的循环:碎片化催生了信息流,信息流让用户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类型的信息被强行拆分塞进了用户的信息流。这些信息并列在一起,无论是新闻资讯、生活贴士、旅行攻略、还是一条机灵段子,无论是深度长文、番剧解说视频,还是一张吸引眼球的图片,通通都并列在一起,一起争夺用户短暂的注意力。归类的过程是强化共性搁置个性的过程。我们常常面对的困难也是该如何将功能或信息分类。这些信息本来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并列关系的处理在设计上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困难是每当我们进入一个部分的设计时,总会觉得当前处理的这个问题是特殊的,并不那么容易对不必要的个性做出舍弃。五、分级从属关系如果一个团队有 100 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那么怎么进行组织才能有效的完成这件事呢?如果一个系统有 100 个页面,那么这些页面如何能够更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才能完成业务目标并满足用户需求呢?如果一个页面有 20 个不同的字段与元素,那么界面中用户要阅读的内容、对下一步操作的引导等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分级从属关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易于理解的设计框架。从信息架构的组织、导航的设计到单个页面、单个卡片的设计框架都需要清晰的传递分级从属关系。扁平化管理在互联网公司一度听上去非常洋气,但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确定扁平化管理一定优于层级化管理。扁平化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他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对公司结构架构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求较高;他可以分权管理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但这样的决策过程容易混乱;他可以更好的激励人才培养,但同时隐晦的层级关系也无法避免。扁平化设计更加凸显内容本身,避免信息传达上的不必要干扰,强调界面的效率。但值得强调的是,扁平化设计并非直接放弃了信息的层级关系,而是在用更简练的形式来表现层级关系。当扁平化成为一种设计趋势被无脑滥用的时候,扁平化本身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了。在信息架构层面,明确的层级关系要比所谓的流行趋势重要的多。还以微信为例,他为什么要把朋友圈归到二级页面?为什么要在 IM 页单独设置一个聊天详情页而不把操作选项前置?为什么对于单条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没有直接外露而收到一个单看上去表意并不明确的两个点的图标里?这看上去一点也不扁平,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微信的易用性。六、归组收纳关系作为交互设计入门书籍的《简约至上》中谈到了删除、组织、隐藏、转移四个设计策略,介绍了非常实用的设计方法。几年前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接触了一点室内设计的知识,小户型空间的收纳问题、动静分区问题、冰箱洗衣机放在什么位置会让生活更舒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与交互设计的设计方法相通。人们对简单的追求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非常相似。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生意是复杂的,而大家在产品设计上的审美取向却是简单的。简单的体验简单的说就是在易懂的基础上易用,轻松,没有不必要的干扰和负荷,而这种简单体验的塑造建立在更有效的归组与收纳的设计关系处理上。卡片式布局、抽屉式菜单、发现页都是对信息和功能的归组收纳。在什么场景什么时机下适合隐藏、删除哪些内容,把哪些内容归位一组是更合适的,这些都需要设计师结合当前场景、结合其他几个设计关系的处理来综合考量。七、Z 轴层级关系设计的过程是处理信息关系的过程。人们有两只眼睛来感受广阔立体的空间,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也从来都不是平面的。信息本身是立体的,而平面设计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媒介是平面的,设计师需要做的是把立体的信息通过平面的媒介完整的传递给用户。压感式触摸屏的技术发展带来了的新的交互手势;我们通过叠加与覆盖等设计方式在平面上制造层次的视觉误差来划分信息层级;我们利用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大小对比、色彩关系来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信息层级,降低视觉上的噪音与干扰。这都是在处理 Z 轴上的信息层级关系。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立体的,功能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无论扁平化的设计趋势如何,我们该处理的 Z 轴层级关系还是要处理。以上谈到的 7 种设计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之间存在交集,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灵活处理才可以形成结实、完整、成熟的设计方案。一篇文章篇幅有限,接下来我会分别对 7 种设计关系展开,并结合实例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relationship
官网 用户 产品 官网作为连接产品/企业与用户的第一道门,给到用户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官网就像一个会自述的虚拟人物,我们通过视觉设计赋予它形象,它用符合人设性格的话术,向用户介绍产品/企业。怎样的形象、表述能获取用户好感及信赖,从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呢?更多Gtech UED干货:用C端的方法,从3个方面提升B端产品的用户体验!在如今用户为王的时代,用户体验成为一种新的品牌竞争力。阅读文章 > 我们先看下不同公司的云产品官网设计:这 4 个“形象”,除了颜色和 logo 不同,风格都是一样的,语气措辞也大同小异。如果我们拿掉 logo、去掉颜色是怎样的效果?大家是否能在第一时间辨别是哪家公司的官网?话说回来,这几个网站的设计质量都是行业内的较高水准,但同质化严重。是我们被固化思维了吗?是只有这样的 3D 科技风(或是 2.5D 拟 3D)才能体现云平台的产品特点吗?阿里站在行业的前端领跑,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设计实力在前几年就开始将其产品官网、APP 的视觉风格逐步 3D 化,并有了阿里动物园大家族,其核心的产品都拥有了形象化 3D IP 形象。在他们领跑的同时,其他大厂不甘落后,纷纷改版意图赶超,久而久之同质化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学习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借鉴的同时更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否则就变成了“copy 不走样“了。比如说现在被大量运用的轻拟物 3D 图标,图标风格酷炫科技有质感,但却大大削弱了识别性。由于单个图标本身复杂度就很高,在看的时候大脑就需要去解读识别其含义,当多个图标同时出现的时候,更是造成了识别超负荷。我们单对比下面两组图标,第一组识别度会更高,大多立体图形的轮廓形态不一,彩色占比高,增加了丰富度和对比度;再看第二组图标,大多图标立体形态都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相对规整,且彩色占比较少,图标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就不足,这样识别度就降低了。《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及:要让某个物体易于识别,就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画它。这会让构成物体的几何离子更明显,从而使人更快、更轻松地识别该物体。多用二维元素,少用三维元素。大脑以二维形式接收人眼观察到的信息,因此屏幕上的三维图形可能会减慢识别和理解的速度。轻拟物立体图标可以用,但需适量,切忌过犹不及。云产品的官网设计趋同化是一个比较明显可见的例子,此类官网都属于软件服务类产品官网,其他常见官网类型还有企业官网、电商官网(B2C\B2B\C2C\D2C\O2O)、门户网站、综合服务型网站等等。一、万能的 “3W1H”法则在任何事情开始之前,我们都要找到方法和思路,帮助我们顺利的推进项目,这里我又要拿出万能法则了,这是一个基本思路,“3W1H”=What、When、Why、How。What设计官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做的是什么类型的官网?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想要在网站上获取什么信息?When目标用户何时会想要访问网站,存在几种可能触发的场景?Why目标用户为什么会访问网站?为什么没有促成转化?How用户如何搜索到该网站?如何在网站上快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操作使用?好的设计是能捕捉到用户心智的设计。设计不仅需要有强逻辑性,还需要明白用户为何使用、如何使用。我们需要了解用户每次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认知是如何的。想他所想,才可以帮助产品/企业最大程度的触达用户。二、官网设计 SOP我们根据以往经验的总结,沉淀了一套官网设计的标准流程,同时针对产品类官网我们定义了一套标准化官网模版,面对矩阵式的家族产品,都可以套用该模版以保证其统一性和搭建效率。那我们以公司企业官网的改版案例带入来看看如何去做官网的视觉升级以及官网设计的标准流程。1. 洞察 & 创意① 项目背景GTech 佳应科技是数字化零售与电商技术服务商,业务遍布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多个国家。公司旗下的 SpeedShop 系列产品,其中 speedshop commerce 是企业级电商业务平台,为全球品牌量身打造,助力品牌业务 DTC 全球化拓展;还有 B2B 数字化平台,助力企业实现端到端、全链路营销闭环和业务运营在线化。随着公司产品线的战略调整以及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官网设计及内容架构已经无法承载及精确传递新的企业发展蓝图,我们需要通过全新的品牌传达,来迭代用户对我们的品牌认知。② 竞品分析公司分为产品部门和项目实施部门,从产品定位来看,竞品公司是 shopline、shopify、bigcommerce 等 SaaS 建站公司,从项目来看,竞品公司是商派、百盛、伯俊等 IT 项目公司。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了视觉及网站结构、内容的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是清晰有条理的内容及网站结构,明确的传达出公司产品能力及项目实施能力,抓住差异化的点去突出描述,让用户能够明确认识到我们与他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及推动用户做选择;第二,是商业化产品是公司核心价值的体现,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支持多语言,官网的视觉语言也需要与国际接轨。③ 用户画像从访问意图上来看,可简单分为两类:寻求合作、浏览了解。不同用户在网站上浏览的重点是不同的,对于面试者,他们关注公司介绍及业务范围,在面试时更加有的放矢,同时也考察是否符合自己的求职目标。对于公司员工,需要关注公司的产品动向,最新战略。对于核心用户-中小企业及大企业客户,需要通过官网上的业务范围和产品功能介绍,去和自己公司的需求进行匹配,同时会查看客户案例及背书,当基本符合诉求的时候就会发起咨询,所以官网上的意图传递需要精准明确。④ 企业/产品理念我们访谈了公司了领导层及产品负责人,对齐了大家对公司及产品的定位及发展愿景,提炼出了 3 个关键词“国际化、商业化、数智化”,同时会作为企业官网的底层内核。⑤ 设计趋势我们可以轻易的从网上获取到近些年的网站设计趋势,比如新极简主义、超大文本排版、交互式网站、以 3D 场景或者动画展示为主题、抽象插画(以图形、符号为主)、流体渐变、弥散柔光、玻璃风格等等,在了解了这些形式之后,我们结合实际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后续维护的灵活性、拓展性,去进行方案设计。⑥ 头脑风暴企业官网与市场部、产品部、销售部息息相关,我们邀请了相关同事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另外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外援脑暴,邀请了合作公司的几位同事在线参与,目的是想了解,用户究竟想要在我们的官网上看到哪些内容,优先级是怎样的?内部诉求「你希望在官网展示哪些内容,并进行优先级排序」「选出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图片」「你心中好的企业官网是怎样的?哪些官网你觉得设计的很棒?」外部诉求「你希望在官网看到哪些内容,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哪些内容或是数据让你产生兴趣,并想与我们进一步联系」「你觉得官网上还缺少什么内容吗?」所有的 idea 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聚合、提取出有价值有共性的点进行后续的方案设计的。⑦ 产出概念经过各种维度的调研之后,需要将提炼出的关键字、代表色融入到设计中,更直观的进行比对。我们用 2 周的时间产出了 3 稿方案进行全公司范围的投票,加之领导层的投票,最终一锤定音。定稿设计解析「颜色」旧版的视觉语言以天蓝色、彩色插画进行构建,对于专业度、国际化、数智化的感知力不足,新版的配色使用深蓝、黑、白、浅灰,深蓝色所传达的是“冷静、睿智、专业”的;黑色更增加了“神秘而炫酷”的科技感,白色、浅灰用以调和深蓝和黑色的压抑感,让整体视觉平衡且具有呼吸感。「框架」我们定义了一套标准化官网模版,保证矩阵式的家族产品官网的统一性和搭建效率。模版不会限制风格,每个产品在框架结构层根据规范,使用统一的文字层级、栅格系统、组件布局、交互规则,视觉层都可以根据产品定位发散设计,确保让每个产品都能有个性化的差异设计,从而提升辨识度。2. 设计 & 定义① 制定框架市场部的同事会根据讨论提供最终的网站结构图。② 内容文案网站结构确定后,需要填充每个页面的内容,并且对于文案进行反复斟酌,我们需要根据预设的人物性格,进行情感化表达。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够让用户更容易理解;情感化的措辞更加亲切,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全站统一的文案,能让用户感受到一致的体验和专业性。好的文案和内容,就像是在官网的框架(骨架)之上赋予血肉之躯。另外,我们提供中、英文双语,要考虑语境去翻译文字,使得不同国家的用户都能准确理解官网所传递的信息。*下图为产品市场部的同事在 wiki 上维护的官网内容。③ 设计排期与此同时,设计会在 wiki 上建立设计排期表,市场部的同事将页面内容准备好的时候,Content 列会标记为“DONE”,此时设计师可以进行排期,将页面设计状态更新为“DONE”时,前端工程师就可以开始了。这样,项目相关者可以看到每个页面的设计和开发负责人、设计起始时间,开发起始时间,使得官网项目的管理更加有序直观。④ 定义规则明确页面适配规则主流的 PC 屏幕宽度是 1280px~1920px,我们以 1200px 作为页面版心进行设计,自适应布局到移动端,移动端的设计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过长,突出核心内容,次要信息可以折叠或者通过横向滑动查看。明确每个页面的交互动效网站的设计,从点到面再到点,从视觉到交互事无巨细。比如页面滚动时文字和图片如何展示、按钮的交互、轮播 banner 的切换效果及速度等等。设计师首先需要了解你所想要的动效能否被实现,并将你想要的效果传达给开发,达成一致。简单说下基础动效,这个最常用最实用。在 css 里 animation-name 定义要使用哪种动画关键帧,animation-delay 是设置动画开始之前的延迟时间,animation-direction 定义了播放动画的方向,animation-duration 定义了动画的持续时间,animation-iteration-count 定义动画的播放次数,animation-timing-function 定义的是动画的变速效果。我们前端目前是引用了 animate.css,js 文件会控制标记了 animation 的元素进入到 viewport(视口)时,元素自下而上渐显展示。在设计师具备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再去跟前端沟通想要的效果,会事半功倍。3. 上线 & 验证① 设计走查设计稿一般会分批次交付,开发也是在第一批设计交付的时候开始正式加入,第二批设计稿完成前第一批交付的就开发完成上到开发环境,设计师在此时就可以开始走查,一些全局性的问题在此时提出,后续再开发的时候就可以避免重复修改,也能提前和开发磨合想法,这样后期的效率会提升很多。走查过程中我们会在 wiki 建立走查表,如下:② 网站埋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国 PIPL《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后,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认知使用 GA 分析工具,那你就可能会涉及数据出境的问题了。因为 GA 的数据中心在中国没有布点,那我们通过 GA 获取的用户行为数据,最终就是存储到境外的数据中心,这也就造成了前面说的问题。所以为了不要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使用国内的第三方埋点服务商。③ 发布上线发布之前,我们需要检查走查表上记录的问题是否都被解决,并且协同市场同事再进行最后一次的文案复查,一切就绪之后就可以提交上线申请。网站正式上线之后也需要第一时间再全部 review 一遍,避免发布过程中产生了 bug 或数据遗漏。④ 数据复盘网站上线后,我们需要对比改版前后的数据变化,利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着眼于用户访问过中的流失点,进行持续的运营调整和设计调整。网站改版总结期望这次的网站升级更为精准的将公司战略传达至用户,并建立“国际化、商业化、数智化”的企业形象,让用户形成认知,并产生价值认同,从而提升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以上就是我们做官网升级全流程,静态网站的设计相对动态网站的流程简单很多,动态网站比如内容型的知乎这种内容平台,用户需要注册登录、发布问答、评论等功能型的网站,或是品牌电商官网有标准的购物、售后流程。除了网站的视觉效果设计,交互体验的设计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写在最后设计师并不只是在“设计”,不要只流于表面,要对内在进行深层的探索与思考,才能让设计更有价值。官网的设计及升级也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需要跨部门协同开发、运营一起,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计划、进度都公开透明,可供任何相关者查阅。最后,在做任何设计之时,请问问自己以下几点我们做到了吗?做足功课,才能高瞻远瞩不盲目跟随趋势,寻求差异化,出奇制胜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符合企业/产品内核最重要让你的设计不言而喻美好的设计源于我们的热爱,以及足够的了解。让我们做出更有灵魂的设计吧!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Gtech UED」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company-website-design
用户 需求 产品 一、如何看待被小需求覆盖的工作日常?方法有两种,第一就是对日常工作情况分析,第二就是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一个设计师一般同时负责多个项目,多个产品老师同事提了不计其数的小需求,有的需求太小,一点挑战都没有,没有价值,做了对自己没有提升,许多设计师觉得自己做小项目没有价值,实则上是设计师自己的视角局限导致看问题比较片面,没有认识到自己实际的价值。每个设计师都觉得没有空间展现自己无限创造力、才华和艺术品味,感觉这一身的艺术细菌都被浪费了我们常常认为我们是固定的,世界是可塑的,但大多数情况下,世界是固定的,我们是可塑的。所以我们应该改变心态,认真对待小需求也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展现创造力和逻辑性。此外,调整工作方式,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认真分析问题,想清楚如何解决,不再随意思考随性设计从而产生随机结果。工作需求很琐碎,如何制作完整吸睛的作品集?前言我们今天讲一下如何整理自己的作品集,好多人呢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了,完了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今天做一点需求,明天做一点需求,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发现没有什么可提取出来的,最后到总结的时候抓头挠腮的。阅读文章 > 二、怎么解决这种情况,有哪些门道?我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但不管是什么需求,都需要设计师明确业务流程,在了解业务基础上才能够梳理清晰思路。1. 分析目标用户,了解用户人群当我们拿到一个需求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业务有所基本的认知,以买保险为例,完成投保的步骤分为以上四步,用户首先进入到保险首页,浏览保险列表页面,点击查看保险详情,最后决定购买保险完成投保。用户人群:目标用户人群中,男性用户占比较高,且大部分处于婚育年纪的家庭车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和家庭责任使他们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注重品牌效应,追求品质,但大部分并不了解自身需求。现存问题:不知道应该买哪种保险?性价比高吗?适合全家购买吗?理赔方便吗?是官方平台吗?有哪些保障权益?2. 横向拓展功能矩阵,竖向梳理全流程我们还需要对用户行为有个基本面的了解。投保四个步骤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用户行为?根据用户行为去做出什么样的设计决策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了。横向拓展思考,梳理产品框架。引入场景建立基本认知。提供辅助决策,产生价值认同。帮助用户做决策驱动,激励转化。竖向梳理全流程。用户使用流程包括了点击买保险入口、进入浏览保险列表、查看产品详情页、用户投保完成。而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有三点:提供可持续被感知的动机,吸引潜在的用户,利用保险应用场景引入到用户生活当中,给予用户基础认知将复杂的保险内容简洁化,降低用户认知门槛,让用户清晰了解到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当用户被动机吸引进入到投保页面后,驱动用户做出决策需要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用户首次接触新产品时会选择熟悉的品牌,结合信用背书,让二者产生连接,增强产品可信度此外,保险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我们不仅需要考虑用户行为上的痛点,还要思考产品周期对用户决策的影响。3. 了解覆盖保险周期用户所处的保险阶段分为:新手期、决定期、犹豫期、复购期,处于不同保险阶段的用户对于保险内容有不同的诉求,需要在框架和内容上去适配他自身的认知和意愿。与市场营销、产品运营策略相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三、实际案例分析1. 在上个版本的续保详情页存在了几个问题:当前详情页无法得知购买的是哪个保险,保险的特点和客户群体不清晰用户不清楚什么时候到了续保阶段,以及为什么会欠费信息层级不突出,文案信息冗杂,增加了用户了解产品内容的压力续保详情页和其他页面视觉差异不大,引起用户视觉疲劳根据以上的问题,可以给出对应的优化点:突出保险本身的优势,强调已保障天数明确费用计算规则,确保费用清晰明了加强保单与缴费明细的内容主次层级对比,强化产品信息统一保险页面设计风格相关展示:再来看个例子,下面是个保险复购期间续保 H5 优化。在上个版本存在的问题是:用户无法得知距离保险失效还剩多少天。产品升级前后对比弱,升级的内容无法有效并且直观地感知。设计风格上和投保详情页不一致,无法从品牌上传递信任感。根据以上问题,可以给出对应的优化点:明确失效保险名称以及天数的关键信息强化升级前后的对比,从内容信息上强化视觉展示这个页面要跳转到详情页,所以没必要展示全部内容,信息在一屏内展示完成视觉上统一设计风格同样,弹窗也有可以优化的地方突出保险额度和关键的保险信息增加已有多人完善信息,让用户产生从众心理把完善内容包装成用户福利,只有幸运用户才可以享有其他页面需要保持统一的设计风格四、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产品工作流程:产品设计流程:无论是接到一个大的项目还是日常小需求的维护,设计师都应该多去从业务流程去思考产品的痛点,找到业务流程中每个步骤间设计目标,对工作不同阶段要有清晰的认识。运用设计方法了解我们的用户、了解产品核心诉求。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产险设计事务所 PIDO」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mand-analysis-2
用户 数据 按钮 早期的设计主要靠感觉和审美,慢慢的设计越来越讲究方法论和心理学,以后还可以再加一种,那就是依靠数据,它将让每个人都能获益。本文将从什么是好的运营设计出发,分析运营设计师如何通过设计语言去帮助运营活动提升数据的思路与技巧。拓展阅读:如何高效完成运营设计?大厂高手总结了这3个方面!前言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商战。阅读文章 > 什么是好的运营设计?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设计的好不好看?风格独不独特?专业表现力如何?在设计领域里有没有开创先河?可能是更看重的。而对于业务方来说,活动的数据好不好?市场反应如何?能否在此成功案例基础上建立一个成功的商业标准?是业务方更看重的。设计师追求的是运营活动的设计品“质”,而业务方则更追求的是运营活动数据“量”,各有侧重点,但如果只纯粹的追求一面,那肯定是不确切的。好的运营设计,应该是“质”和“量”两者兼具,在保证设计专业性的同时运用视觉语言吸引用户参与活动,达到多流量、多曝光、多转化等目的,从而帮助业务提升商业价值,才称得上好的运营设计。简单讲,有“质”有“量”的设计才是好的运营设计。运营设计应该关注哪些数据“量”?正常的 DAU、MAU、CTR、CVR、GMV,我们都需要理解这些数据代表的含义;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数据跟设计的影响关联度到底有多大,因为有的数据不一定是设计改动就会带来的,而是诸多其它因素变动导致的。那影响活动数据“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投放渠道、投放时间、活动成本、产品价格,口碑、玩法以及页面的适配性、流畅度等等都有关系。常见数据指标:用6个章节,帮你掌握常见的数据指标和数据分析模型一文读懂设计师应该懂的数据指标和数据分析模型。阅读文章 > 举个例子,用户的活跃数据,比如日活 DAU 与月活 MAU,往往跟内容与服务本身的质量有关系。设计很难影响到活跃度,用户并不怎么会因为你的设计,而特地跑过来瞄两眼,除非你的设计也是属于内容的一部分;所以这块需要你自己多想想,把其中的因果关系梳理清楚。所以,我们的更多精力,往往可以放在点击率 CTR 上,这个才比较能代表,你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到用户点击,是否能吸引到用户进入详情页消费。那是不是提高了资源位/落地页的点击就一定能提高业务转化?并不是,提高点击可以说是变相提高了曝光,意味着有更多的销售机会,但下单转化是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单纯提高点击其实不一定能提高销售转化,但正如上所述,我们能通过设计上的一些小小的“技巧”来帮助业务创造更多的机会,正是我们运营设计的价值。所以对于运营设计来说,着重需要关注的是前两层,资源位和落地页的点击率 CTR。那今天我就举几个小例子,分享一下帮助业务创造更多机会的设计小技巧:资源位1. 版式结构针对 banner 图中,左边放文案/商品哪种点击更好而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手机类新品广告是左边放商品,右边放文案的效果更好,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类目的测试情况。其他类目包括美妆、家具以及虚拟类等等,均是左边放文案,右边放商品点击更高,这时我们再看看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首先有一个前提,人类的阅读惯性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一个过程。对应我们的 banner 来说,自然是左边区域的信息更容易被用户接收得到。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再看回案例。以上数据内容引自分期乐广告研究所首先左边是推新品手机的广告,手机类有什么品牌,有什么新品上市,关注这块的用户都比较了解(品牌方早已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这时先看图就知道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左边放商品的识别成本更低,于是点击会更好;而其他类目或卖场活动由于品牌十分繁杂,缺少知名爆款,用户其实是很难会被商品图吸引的。用户更多是先看有什么优惠,然后再进去看看有没自己喜欢的,这时候左边放文案的识别成本更低,点击也就更高。因此不同类目的用户诉求不同,应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决定版式形式。2. 设计形式之前商旅有一个系列化的运营活动-差旅图鉴城市篇,会根据不同城市属性,介绍优质的酒店内容,引导用户预订。为了能体现系列化,在设计上,采用相同的设计风格,以此来帮助用户培养活动心智。广州篇上线之后,点击率不错并高于平均点击。但当北京篇上线后,数据呈现下滑趋势,而且低于平均数值。在合肥篇上线前,复盘了数据回落的原因:1)视觉较为相似,容易引起用户视觉疲劳。2)城市名太小,用户容易忽略,以为是同一个活动。因此合肥篇 banner 在设计形式上以极简的文字放大并突出城市名字再加上醒目的按钮来测试点击效果。没想到合肥篇上线后,点击率飙升,并超过之前其他城市篇的点击数据,大大超出预期。当资源位点击率遇到瓶颈的时候,不妨试试改变下设计形式,说不定是一个突破口。3. 动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户对动态的元素关注度是最高的,其次是色彩最后是明度。通过合理的优先级规划,可以有效的吸引用户注意力,让他们关注设计师想让他们关注的东西。在 banner 中,行动点按钮优先级最高,所以可以采用动态按钮,成为用户最关注的东西引导他点击。我们在携程商旅的入口进行动效按钮的首次尝试,通过和过往 banner 平均点击率对比,动效可显著提升点击率。落地页在设计移动端的落地页面时,一定要注意首屏主图高度的设置。常规的主图一般高度都定在 600px-750px 左右,余下一屏能展现的内容区域有限。如果将头部高度缩短,从而用户也可以在首屏看到更多信息,引导用户有兴趣向下滑动。于是我们将主图高度缩减到 550px。2. 分割线符号化视觉分割线是一种布局元素,有助于将主图和内容区清晰划分。使用分割线的目的在于使布局变得清晰,更易于用户理解。我们将携程商旅的 logo 为基础图形进行创意演变,和分割线相结合,为品牌营销传播制造抓手的同时也能和其他竞品产生视觉差异化。3. CTA 按钮位置CTA,Call to Action,行为召唤,是一种营销术语。用普通人类语言说,就是通过一些形式(通常都是按钮)让用户采取下一步行动,通过提升点击率来进一步提升转化率。能够为产品带来正向价值的按钮(关注、支付、下单、订阅等)都是 CTA 按钮,因此,作为页面中的 CTA 按钮,优先级是最高的。根据@Josh Clark 屏幕拇指原则,将按钮放在屏幕底部可以有效降低点击行为所消耗的成本。通常一屏内无法放满所有的内容,如果放在第二屏甚至长图末尾,对点击来说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对于 CTA 按钮,一般都采用吸底处理。3 月底上线的促开通「对公支付」的活动上,我们按照以上三点设计策略进行了落地页规范化设计,并在 CTA 按钮上增加了动态的效果有效的吸引用户注意,帮助页面提升点击率。如何提高CTA按钮的点击率:学会这3个方面,帮你提高CTA按钮的点击率怎样设计 CTA 按钮,能够增加点击率和转化率呢?阅读文章 > 落地页设计,常见的页面信息结构:主图+内容区,主图:主副标题+氛围图;内容区:模块平铺/叠加,做设计之前就需要对页面中的内容进行布局的规范化,包括 logo 位置尺寸等等,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表现画面内容和层级的划分,给用户带来一致体验和品牌感知。呈现效果写在最后无论是用数据指标做效果衡量,还是用数据指标进行问题判断和原因锁定,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最重要的。数据相关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甚至需要有专职的数据分析师或用户研究员参与,文中列举的是一些基础的数据分析,或许不太全面,也是个人阶段性的心得总结,不足之处请多包涵,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TripDesign」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operation-design-thinking-skill
职位 用户 产品 2023年市场逐渐复苏,招聘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对招聘平台的深入体验与了解,给本人带来了很多使用体验,所以此次我对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五家招聘 App 的首页功能进行拆解与分析,让大家更加了解招聘行业与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往期拆解:万字拆解!12306产品设计全方位深度解析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牛逼的 APP,因为它的算法难度和春运期间访问量几乎是全球之最;但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垃圾的 APP,因为在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遇见很多奇葩、愤怒的体验。阅读文章 > 一、阅读须知1. 时长说明全文约 8000+字,深度阅读本文大约需要 25-30 分钟;2. 观点阐述本文所有观点不代表公司,仅个人观点;本文中的所有观点没有任何产品偏向,仅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来分析产品;3. 适合人群第一类:UI/UX 体验设计师:跳出设计执行层,去思考招聘产品背后的设计策略,提升产品设计分析能力;第二类:产品/运营经理:通过全面的产品设计拆解、用户逻辑分析,获取产品设计参考;第三类:招聘行业从业者:通过首页分析与拆解,获取竞品逻辑参考;二、行业介绍1. 招聘平台定义指运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帮助雇主和求职者完成招聘和求职的网络站点。狭义的招聘网指以网络为媒体的招聘广告发布平台及相关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广义的招聘网站拥有招聘网站且网络招聘营收比重较高的公司,提供如招聘信息发布、简历下载、定制招聘专区、求职简历生成、职位搜索、薪酬查询等。2. 招聘平台优势① 对企业提高招聘效率;改善招聘效果;提高生产力;提高响应速度;提高各部门合作度;提供可持续作为后备的人才库资料② 对求职者快捷方便对于求职者来说,只要在人才网站上登记了个人简历,即可等候企业的招聘信息,如果上网方便还可以主动出击。网络招聘平台不断升级更新,快捷而富有效率,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可以不出家门就对工作的类别、地区和需求进行全方位智能查询,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包括行业、职能、工作地点、工资等信息。工作职位分类清晰、针对性强。一些大的招聘网站,可以随时查询到数万条信息,而且每天更新职位,只要在家关注招聘网站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机会多网络求职的一大特点是招聘信息量大,海量的职位库中,求职者选择适合职位的机会也就越大。无限制“传统的招聘会不是每天都有,而且浪费精力和金钱。”一名求职者在采访中这样表示。相比其他招聘形式,网络求职也没有区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给个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异地求职者,这省却了奔波于不同城市的烦恼;对于一般院校学生,因为不易亲临知名企业校园招聘会,但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与其它求职者同等竞争的机会。3. 盈利模式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代表的综合类招聘平台;第二类是以 58 赶集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第三类是以 Boss 直聘、猎聘网等为代表的垂直招聘平台。这些垂直招聘平台更多的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特定人群,比如,猎聘网主要面向高端人才,Boss 直聘更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虽然招聘平台众多,但目前我国互联网招聘行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传统模式,即招聘平台同时从 B 端(企业)和 C 端(个人用户)收取费用,综合类招聘平台均采用此模式。第二,C 端免费模式。招聘平台以求职者用户为中心,主要向 B 端收费,如企业完成招聘后平台按单提成等。然而,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用户数量都是企业盈利的重中之重。4. 排行图谱根据易观千帆 2020 年 6 月招聘类 app 数据的显示,第一位 Boss 直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1558.76 万,日均活跃人数 369.80 万。 第二位前程无忧,月活跃用户人数 1296.29 万,日均活跃人数 268.78 万。 第三位智联招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1139.37 万,日均活跃人数 243.75 万。第四位猎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509.81 万,日均活跃人数 97.48 万。(以上数据为 2020 年数据,数据仅供参考),从招聘排行不难看出,招聘行业目前是属于多强混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垄断局势。各家都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此次我们主要分析头部的招聘产品分别为: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 5 家招聘 APP。5. 产品更新频次与平台 slogon(1)产品更新频次:更新频次越高,说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企业的发展就越有保障。根据点点数据提供的招聘类 app 更新频次数据的显示,BOSS 直聘的更新频次为:2.4 周/次、前程无忧 5 周/次、智联招聘 2.6 周/次、猎聘 2 周/次、拉钩招聘 2.1 周/次,从数据可看出猎聘的产品更新频次最高,前程无忧相对更新频次最低。(2)平台 slogon: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和一个网站来说,slogan 都非常重要。广告口号是一种较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特定的商业用语,它所强调的是一家公司和它的产品最为突出的特点,以下为各公司的 slogon。Boss 直聘:找工作,上 BOSS 直聘直接谈前程无忧:专业招聘求职找工作平台智联招聘:人才求职找工作招聘平台猎聘:招人找工作上猎聘,准!拉钩招聘:招聘找工作高薪求职三、首页拆解1. 框架结构分析① 框架结构首页各家的框架大同小异,整体分为:顶部操作区、运营区、内容筛选区、职位内容区、底部操作区这五个区域组成,下图为首页的框架图可以让大家快速熟悉页面结构。② 首页页面与品牌色虽功能相近,但各端的页面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品牌色也有很大的差异,优秀的色彩会更好的占据用户的心智,合适的品牌色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准确的调性与情感,下图为各产品首页样式与品牌色色值,让大家更加快速的了解界面与品牌色。2. 顶部操作区① 布局首页的顶部导航栏,是界面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出镜频率极高, 在苹果界面指南中,则被称为 导航栏(Navigation Bar)。在界面中,顶部栏会显示与当前屏幕相关的信息和操作素材。在招聘行业的顶导中导航栏主要结构为左右结构 主要功能为:选择职位、添加职位、搜索等。② 顶部背景顶部背景是首页视觉风格的关键,它决定着产品的调性。目前这五款产品中的顶导一共有两种风格:渐变弥散风格:赋予界面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感,营造出空间层次感的同时又不抢界面眼球,也是目前主流 APP 的设计趋势。应用产品为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品牌单色风格:此风格会提升色彩在界面中的占比,相比渐变风格界面会显得传统与稳重,赋予产品严肃的调性。应用产品为猎聘、拉钩招聘设计思考这两种风格哪个更加适合招聘平台?(1)通过这两种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给予用户轻松的界面感受,一种是正式严肃的氛围,到底哪种更适合招聘行业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使用的用户人群与用户心智。用户人群:主要是来找工作的用户,使用人群体为 22-35 岁;用户心智:来找工作大多是忐忑的紧张的甚至对未来抱有期待的心理;(2)接下来我们把用户带入到这两种界面中,我们会发现当一个紧张的人进入到轻松的氛围中自然会降低用户的负面情绪,但我们将这种用户心智的人带入到一个严肃的氛围中会带给用户更大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接下来我把界面发给了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群,让他们进行了匿名投票,其中选择渐变弥散的占比为:80%,主要反馈:好看、高级、看着更舒服轻松;10%的人选择了单色风格,主要反馈为:喜欢正式一些的;还有 10%选择弃票觉得两种都不太好;通过投票也认证了更多的用户喜欢招聘界面调性应该更加轻松些;③ 搜索这五款产品的搜索样式也是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图标式入口搜索与搜索框搜索。其中 Boss 直聘与拉钩招聘为图标搜索入口;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搜索框搜索,这三款产品都支持上划隐藏输入框提高界面屏效(这里点一个赞);设计思考搜索功能是否是招聘首页的核心功能?是否需要强化搜索框?首先经过分析,招聘平台的搜索场景与频次,搜索功能支持的内容分别为搜索职位与公司。(1)搜职位:首页上已经有用户预设好的职位,使用搜索可能是因为预设的职位不够精准(但现在职位分类已经十分精准)或预设以外的职位,所以本人很少用搜索来搜索职位;(2)搜公司:当用户有固定想了解和想加入的公司时会通过搜索来进行查询,所以此场景的使用频次会更高;其次我们发现现在带搜索框的产品上划后都会隐藏搜索框,由此可以判断搜索功能可能不是首页最核心的功能,没必要强化搜索框来影响用户使用核心功能,产品可以适当弱化搜索功能;④ 管理职位此场景主要是从首页的“+”中跳转进入,主要功能为管理当前职位、添加新职位、求职状态等功能,编辑求职中支持选择城市、期望职位、职位偏好、薪资要求、期望行业同时支持删除职位功能。产品亮点在管理职位页,Boss 直聘可以根据当前添加的职位推送相关与之前设置过的职位列表,这里采用了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易取原则,让选择可见,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阅读文章 > 设计误区在编辑职位中拉钩招聘的表单设计有一个明显的设计缺陷,没有遵循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易扫原则,它让整体的表单动线呈现为多个"Z"字形,让用户的可读性降低,应当把标题放到输入区上方,让整体动线成直线,提升用户的阅读一致性。大家也可以检查下自己设计过的表单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如果有及时改正。设计误区:猎聘与智联招聘在修改职位页中把主按钮做成删除功能,这在我使用产品中带来了非常不好的体验,当用户修改完内容后还要寻找保存在哪里时,如果用户不注意很容易进行误操作,很多用户来编辑职位可能就是改一下城市或者薪资。第二个问题点是两个按钮距离过大,操作体验不一致,建议统一把按钮放在下方,方便用户进行操作。⑤ 职位交互滑动首页区域可以进行职位之间的滑动切换,这一点在所有招聘产品中都保持一致,可以让用户快速的进行职位切换。设计误区智联招聘的顶导区域有两个模块,分别为“职位”和“靠谱榜”,首先第一个设计误区,我注意到“职位”下方有一个触控条,这个条出现的交互定义是可滑动区域,而进行滑动后发现是滑动下方的职位而不是此区域,所以这个触控条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在设计入口的时,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不要增加无故的设计来提升用户理解成本);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当发现靠谱榜是点击才能进入后,想着这两个入口是可以来回点击切换的,结果发现是转到到一个 H5 落地页?是点返回 icon 回到首页,所以首页职位那两字存在的必要是什么?不仅让界面多了一个触控条甚至这俩字任何功能都没有,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掉,然后把靠谱榜换成图标放到搜索的右边呢?属实不太理解。3. 运营区① 类型运营区是首页的引流功能,首页增加运营入口可以提升广告与运营活动的点击,但区域要进行克制,不能因为运营区影响主要功能的使用。在招聘行业的运营区的主要功能为:banner、直播、商业产品。其中 Boss 直聘没有运营区,智联招聘只有直播,猎聘有商业产品与直播,拉钩招聘是 banner 与商业产品,前程无忧全部都有。② 占比招聘行业作为工具类产品应当尽量减少运营区的占比,占比越高就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更大的体验阻碍,其中 Boss 直聘运营界面屏效占比为 0%,智联招聘占比为 23%,猎聘占比为 10%,拉钩招聘占比为 19%,前程无忧为 50%。产品亮点Boss 在首页没有设置运营区,这让界面更加工具化,把直播和活动的相关入口放到“我的”和“有了”里大大提升了首页的使用体验。产品误区前程无忧的运营区的屏效比占到了 50%,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核心内容区的信息展示,其次运营区有两个 banner 位这样用户进入首页后显得杂乱无章,让用户无从下手。4. 内容筛选区① 功能内容筛选区也是以左右结构为主,布局与顶导类似,左侧功能区为:推荐、附近、最新;右侧功能分为:地区选择、与筛选;此功能区所有产品功能相同。设计思考次标题选中时是否需要视觉强化?根据界面层级关系发现,左侧的功能区在首页场景里属于一个次标题的位置,当前产品中有 3 款产品选中后样式为文字加粗,还有两款为选中后变为品牌色。其中猎聘最为复杂不仅改变了文字颜色还增加了圆角卡片。经观察主标题(也就是职位名称)为一级标题,产品都为默认色值,所以副标题应该遵循色彩规则保持设计一致性,选中加粗即可,没有必要强化,这样会导致模糊视觉层级,其次目前设计趋势为简化褪色,减去没必要的色值,给用户带来更简洁的体验。设计误区前程无忧的筛选列表中有一个月薪范围功能,这里是需要用户手动来填写,而其他产品则为滑动条滑动选择,这里前程无忧的手动填写就没有遵循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人性化帮助原则,相比滑动选择这种手写的交互方式会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建议改为滑动选择降低用户操作成本。5. 职位内容区① 布局职位展示区是首页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主要展示职位的重要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基础的判断,布局整体是卡片化处理,主要内容为:职位名称、公司信息(公司名称、人数、是否上市)、招聘人员、职位标签、薪资、地点和不感兴趣。各产品的内容信息基本一致,但样式上有两种形式分别为:职位标签在公司下方和职位标签在职位下方;设计思考职位标签是应该放到职位名称下方还是放到公司信息下方?首先要思考职位标签是什么,职位标签是对于职位进行的更详细的介绍如:工作经验要求、工作学历要求、职位类型等职位信息,这样看下来应该采用方案一(职位标签在职位名称下面)更合理,因为标签是根据职位而定的,但这样设计会导致主副文案(主文案为职位名称,副文案为公司信息)被标签所隔开,导致卡片的信息展示不协调。其次整体的卡片是职位卡片,卡片上的所有信息其实都是为这个职位服务的,标签只要出现在卡片内就可以满足用户预期,不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所以把标签放到更适合的位置让卡片展示更协调与舒适即可,所以方案二更加适合。② 薪资展示招聘平台中的薪资是非常重要的文字信息,找工作工作内容是一方面,但薪资对求职者来说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各产品中都对文字进行了一定的强化如:加入品牌色、专属数字字体等方式来进行特殊处理。薪资的文字结构为 xx-xx 万·xx 薪。产品思考薪资文字信息应该是用 K 为单位还是以万为单位?从用户角度分析“万”是中国的通用单位,对国内用户的理解成本更低,“K”是英文单词前面都有“kilo”的前缀,在国外为数字的通用单位,而且外国是不用“万”来做单位的,通常用“K”来表达薪资 10K=1 万,随着“K”这个单位逐渐在国内普及,和招聘市场逐渐走向海外,单位也由“万”变成了"K",不过“K”对于很多三线以下城市的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建议产品同时支持国际单位与中国单位,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定义展示需要的数字单位。随后将这些平台是否支持这个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 Boss 直聘在设置-主题设置中可以选择数字单位,其他平台均不支持,这点为 Boss 点个赞。设计亮点Boss 直聘与拉钩招聘对薪资进行了特殊字体处理,对于招聘行业数字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这些设计细节就是拉开产品之间的设计差距,定制化的数字可以与普通文字拉开差异,让数字更具备识别性,提高薪资信息在职位卡片中的视觉比重。③ 反馈功能反馈功能是提升职位列表质量的重要途径,招聘行业的反馈原因主要分为:公司不感兴趣、地区不感兴趣、行业不匹配、职位不符合预期、薪资低、其他原因等方面来进行推荐列表优化。在有反馈功能的产品中,Boss 直聘和前程无忧反馈原因最多有 9 个,猎聘最少仅有两个,反馈原因越多推送就会越精准,所以反馈原因方面猎聘还需要继续提升。产品误区这 5 款产品中,职位卡片可以进行删除与不感兴趣反馈,这样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来进行推荐列表优化,从而提高推荐职位的精准度。但拉钩招聘目前不支持反馈功能,这样会导致推荐列表无法根据用户来定制职位推送,推荐不精准会严重的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从而降低使用频次。6. 底部操作区① 布局底部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多种形式如:常规类展示、不规则突出展示、悬浮式展示、隐藏式交互展示等,但在这 5 个产品中,都采用的是常规类展示,其中猎聘、Boss 直聘、前程无忧为 4 个功能入口,智联招聘和拉钩招聘为 5 个功能入口。组合形式都为 icon+文字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高用户操作体验。设计思考消息入口需要放到倒数第二个吗?这个问题是我一直纠结很久的问题,通过日常高频使用的产品发现(抖音、微博、支付宝、闲鱼等)消息功能都放在倒数第二个入口,从而养成了用户习惯,所以当我使用猎聘和智联时就会经常出现点错的情况,其次像日常使用的其他软件(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车等)也都把高频使用功能放到倒数第二个入口,这里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一般产品第一个入口是最核心的功能,而第二个入口距离第一个入口过近这样会导致用户不容易察觉到,所以第三个入口或倒数第二个入口是底部最适合放置第二核心功能的区域。招聘平台消息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求职者和招聘方大多都是通过“聊”来促进职位达成,所以把消息放到倒数第二个位置最为合适。② 图标设计底部导航栏的图标是路牌,承担着指路的作用,给用户指明进入产品后可以分别通往什么页面。早期的底部导航栏是单一的指路功能,而经过多年的设计迭代底导还具备着品牌调性、识别度、设计风格等功能。设计亮点前程无忧的首页入口选中后出现品牌 LOGO,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加品牌曝光和识别度,更加凸显产品的专业与品牌调性。设计亮点Boss 直聘在底部图标设计上也是用尽了心思,在点击时增加渐变微动效让图标更具识别度,这种情感化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感官体验,还可以更好的拉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亲和力,这些设计细节的累计才能不断的打动用户内心的惊喜感,也是设计师们不断探索的设计方向。四、总结通过对招聘行业首页的分析与拆解,发现整体体验下来这些平台的使用都还是不错的,因为此次是站在一个“挑刺者”的身份来横向体验对比产品,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用户体验单一产品是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与差异。在这次对比拆解中,发现 Boss 直聘是这 5 个招聘 APP 最好用的产品,无论是从产品层:薪资单位切换、反馈类别数量、没有运营广告等,还是从设计层:数字的特殊设计、底导 icon 动态设计等,都体现出产品与设计细节。希望其他平台可以弥补自身的问题,重视用户体验,努力做打动人心的好产品。下面是本人对各产品的打分(仅个人观点)Boss 直聘: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拉钩招聘:参考文献:点点数据-数据对比易观千帆-招聘类产品数据分析尼尔森十大原则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5-recruitment-platform-analysis
用户 定量 方法 在各行各业以产品主导向用户主导的转变趋势下,用户体验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互联网产品一直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研发理念,在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验证等各阶段开展着形形色色的用户体验研究(以下简称“用研”)工作。典型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包含五大步骤:共情用户(Empathize)、定义需求(Define)、构思创意(Ideate)、原型设计(Prototype)、测试迭代(Test & Iterate)。用户研究工作不仅可以支持前期的用户需求挖掘,而且可以用于测试验证产品的效果,为迭代提供改进方向。更多用研干货:用户研究干货!设计师如何建立和利用用户画像?回顾个人工作经历,在用户研究中,我从未亲自进行用户画像建模,但却一直和用研同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并借助他们的用户画像建模成果输出过很多有益于业务的需求洞察和方案设计。阅读文章 > 一、用研方法如何选择除了常见的访谈、问卷等方法以外,针对不同目标的用研会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选择在什么时候使用哪些方法成为了用研工作的一道门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体验研究专家 Christian Rohrer 提出了一个 3 维度的框架理论,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方法的特性和适用场合。这 3 个维度分别是:数据来源(态度 VS. 行为)、研究方式(定性 VS. 定量)、如何使用产品。1. 数据来源(态度 VS. 行为)态度数据代表人们说什么,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想法、观念等等;而行为数据则表示人们做什么。有趣的是,在实际研究中时常可以发现这两者并不统一,即用户陈述的信息并不完全符合他们的真实行为。这可能由于用户出于某种顾虑不想让研究人员知道其真实的想法,亦或是用户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言行上的差异。不过,即使用户自己表达的信息不能保证 100%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类数据对于研究用户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问卷调研法就经常被用来测量和分类用户的想法;焦点小组则很适合于挖掘用户想法及对产品的期望;卡片分类法能够探索用户对于信息结构的心智模型。与此相反,有一些研究方法专注于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例如,A/B 测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产品的用户行为数据来判断产品表现;可用性测试用来发现用户在实际操作上的体验问题;眼动追踪技术对于理解用户的注视行为起着极大的作用。2. 研究方式(定性 VS. 定量)很多人认为定量研究就是问卷里的封闭式问题,定性研究就是问卷里的开放式问题。其实不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研究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收集数据)。定性研究是一种直接收集用户数据(如当面询问、直接观察行为)的研究方式;而定量研究是一种间接方式,如通过测量工具(问卷等)来收集用户的想法和行为。由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这种本质区别,定性研究方式更适合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类问题,比如人们在购买定期理财产品时会关注哪些因素;而定量研究则更适合用来研究“多少”、“多少程度”等问题,比如哪个产品的支付流程更快。3. 如何使用产品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用户在参与研究过程中如何使用产品具有不同的要求.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自然使用、按脚本使用、不使用、混合。自然使用产品的方式能够使研究的干扰降到最低,从而收集到最接近真实的用户数据。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但是可控性稍弱。不仅田野调查中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一些定量研究也会使用该方式,如浏览行为的数据分析。按脚本使用产品的方式经常用来研究特定方面的使用情况,比如产品的购买流程发生了变化,可以让用户按脚本完成特定购买流程,从而发现我们所关注的体验问题。根据研究目的,脚本设计的严格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要做不同产品、不同版本的基准比较(benchmarking),相应的测试脚本会比较严格且会产生可以比较的量化数据。不使用产品的方式通常用来研究更广泛的问题,比如品牌态度、日常习惯、文化差异等等。混合方式比较创新,比如在参与式设计中,用户不仅可以自然使用产品,还可以参与产品设计。让用户自己重组设计元素,从而引出用户的需求和想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上述 3 个维度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田野调查可以专注在用户说什么(访谈),也可以聚焦在用户行为(观察);卡片分类既可以做成定性研究也可以做成定量研究;眼动追踪可以应用在按脚本使用的产品测试,也可以在自然使用的产品测试中使用。二、定性方法探幽索隐、精准定性定性研究因其低门槛、高灵活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定性研究人人都能做,所以常常被认为很简单。事实上,定性研究正由于执行起来“简单”,很容易使研究过程太随意、研究结果偏主观,而导致研究产出无价值。虽然定性研究不需要像定量研究那样严格控制,但也有实践原则可以遵循,来保证研究质量。1. 访谈法访谈是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揭示用户对某一事物的潜在动机、态度及情感。要保证一次访谈效果,需要提前考虑清楚许多事项,如访谈大纲、地点、时间、记录方式、分析方法等等。其中,访谈大纲对于访谈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常使用的是半结构化的方式,即事先设计好核心问题,再临场追问有趣的回答。在设计问题大纲时,需要尽量做到:问题表达清晰用语符合被访者习惯提问不带引导性不要提双重问题避免问题歧义在执行访谈时,使用一些技巧可以使得访谈更加顺畅。首先,在最开始一定要花时间建立良好的聊天氛围,可以提一些简单的用于了解被访者的问题(如请聊聊您的兴趣爱好),让被访者放松和进入状态。过程中,适时引导被访者描述经历,因为人们在回忆过往经历时往往能够想起被遗忘的感受和细节。同时,对于被访者说的话也需要判别有无夸张或虚假成分,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让被访者说出具体的事实依据。更经常的是,会在访问过程中产生有意思的话题,研究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问。2. 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作为高效收集丰富信息的一种研究方式,不仅可以用于需求的挖掘,而且可以用来收集对产品、服务的印象,还可以诊断产品成功或失败的因素,甚至可以用来帮助理解和解释定量调查的结果。焦点小组一般由 4-12 个人组成,一个典型的 6 人组往往会持续 2 个小时。不同于访谈,焦点小组法更注重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引发的思想碰撞,而不只是单纯的一对多访谈。要保证焦点小组的有效产出,需要主持人在一开始确立好基本规则,让参与者相互尊重,独立发表个人的想法,不对他人进行批评或指责。期间,也要注意意见领袖特质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减少与其眼神接触,多鼓励其他组员发言,来均衡每个组员的表达时长。同时,要注意避免从众效应的影响,在让大家表态时可以使用写下来的方式以减少组员之间的干扰。需要多少组焦点小组才算足够呢?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有没有新的数据产生。当受访者重复以前小组收集到的信息,并且没有新的数据出现时,则研究达到了饱和。实际工作中,由于需要提前招募用户,往往会根据经验和项目具体情况来定义组数,有时候可能就 4 组,也有时候多达几十组。3.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并不是一种单独的方法,而是一种从用户实际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环境中收集信息的研究方式。在一个田野调查中,往往会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式访问、日志法等。情境式访问是指边观察边询问,针对用户当下的行为做出及时的提问,立即获取到准确的答复,可以避免在事后访谈时的回忆偏差带来的影响。不过,研究员需要习惯这种挡在用户工作中的工作状态,不要感到奇怪和害羞,也不要害怕提出愚蠢的问题,把自己当成学徒,尽情享受调查过程。三、定量方法有的放矢、精确定量定量研究很适合于特定用研场景,例如了解用户偏好、满意度、品牌美誉度等。针对偏好类研究,以权益定价为例,一般使用三个工具,分别是确定权益覆盖面的 TURF 方法,评估喜好程度的 KANO 模型及测算权益组合效用的 Conjoint Analysis 方法。在评价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时,可以采用结构化问卷,将满意度拆分到各个功能点或环节,再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1. KANO 模型KANO 模型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的分析工具。利用特定的问卷题型收集用户对于不同需求的态度,并分类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属性和反向属性。UI 进阶必学系列:需求分析工具 KANO 模型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分享一些基础的干货内容,那些看书、看分享很难系统搞得明白的知识点,这和我个人对基本功的执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文章 > 接着,通过不同类型需求的百分比计算出 Better-Worse 系数,用来诠释对不同需求的期望程度。例如,在研究手机银行支付优惠的偏好时,我们针对不同优惠内容(如餐饮券、商超券、还款券、出行券、旅游券等等)进行了 KANO 分析,发现用户对于在手机银行平台上的餐饮优惠券有较大的需求。2. Conjoint Analysis(联合分析)在权益活动设计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权益组合(内容、价格、时间等)是用户喜欢的?联合分析法就可以用来研究什么样的组合最受消费者欢迎。联合分析可以模拟用户决策,预测不同权益组合的效用,从而帮助制定推广组合战略和价格战略。例如,在研究手机银行支付优惠的偏好时,我们先确定权益活动的 3 个维度(领券时间、领券形式、优惠内容)的不同水平(3 x 2 x 4),然后使用正交设计缩减组合数再让用户进行打分。最后,通过联合分析计算出各个维度对用户选择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最大效用模型,模拟出不同优惠组合的受欢迎程度,以指导权益活动的设计。3. 满意度研究满意度研究关注用户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匹配程度,可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搭建满意度体系。首先,借助已有经验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再根据用户对不同因素的满意度评分,通过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确定因子后,进行回归路径分析,获得各因子对于总体满意度的贡献程度。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各子功能/环节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明确其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从而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写在最后用研工作的价值最终需要体现在产品体验提升及业务目标达成。所以,研究方法的理论分类是为了帮助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做出更优的选择。本文只是分享了用研方法的概览和结合实际工作的一些经验。如何让用户研究发挥更大的价值,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勤思考、多探索,以达到精准定性、精确定量。参考资料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which-ux-research-methods/Ann Blandford, Dominic Furniss, and Stephann Makri. 2016. Qualitative HCI Research: Going Behind the Scenes.Caroline J. Oates and Panayiota J. Alevizou. 2021. Conducting Focus Groups for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tudents.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 OnepinganDesign」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ser-research-4
文案 用户 广告 文案与文学不同,文学是文化的表达,文案是商业的产物,但都离不开文字。文案在广告、品牌营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来聊一聊文案究竟是什么?更多文案干货:腾讯出品!5000字干货帮你重新认识UX文案(附实用技巧)讲到 UX 文案,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一个按钮、一个弹窗的文案填充,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他接触。阅读文章 > 一、什么是文案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 copy writer 翻译而来。现指代文字工作者,工作内容包含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或者可以理解为文学的商业表达方式。广告是所有文案和营销的“鼻祖”,比如品牌宣传、电商平台大促活动、抖音短视频等,最终的目标无外乎就是卖产品、卖人设、卖概念、卖公司,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状态,都是广告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所以像金枪大叔这样的老营销做抖音就特别的容易。如果你掌握了广告营销的思路,会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广告公司里面文案为王,好的文字比图片视频更容易传播。因为描述一件事情很难,比如一个好的视频,最少也需要 1 分钟左右,才能让你感受到这个东西很棒。但文字不同,它可以借助人们的共识,以小搏大。比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Just do it 简短几句话就能获得文字背后的力量。二、文案是一种有目的的表达文字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带有某种目的,大致分为四种:销售、转化、激活、传播。如果一句文案没有这四种表达意愿,这条文案就是不及格的。比如“今天天气很晴朗”,“我想吃一顿饭”这些是都不具备文案本身属性的。它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用户在看完目标性文案最好的三个反应惊讶:啊?你怎么会知道(我怀疑他在我身边放了监视器)共鸣:我也有这种感受(给你点个赞)刮目相看:只有你懂我(默默收藏)在书写文案时融合以上三个点,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不要让文案把用户带入理性的思维模式,而是要让文案触发人们的情感。这些都建立在对用户的洞察上,洞察不代表陪伴。你了解,但是不一定能打动用户。比如你喜欢一个姑娘,你知道她喜欢什么,但是你却不知道如何让她喜欢上你。洞察的前提是了解明确用户画像,深入了解产品的真实用户。比如脑白金,它的用户群体并不是老年人,卖的也不是“营养品”,而是年轻人想“尽孝”的解决方案。央视的加持,让大部分人形成了脑白金是一种名牌高级的商品。加上那句洗脑的文案”送礼就送脑白金“成功抓住了年轻人过年不知道如何选择礼品的痛点。广告圈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需求是推荐钢琴班。如果让你推销这个课程,你会怎么做?比如下一个朗朗就是你的孩子,这是利用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想成为朗朗是非常非常难的,难免就会怀疑你广告的真实性。有家琴行呢,就想出了特别有名的一句广告词,“学钢琴的没有坏孩子”,这句话是直抵人心的,至于未来能否成为钢琴家,和孩子没有学坏相比,后者显然更符合大多数父母的期望。三、文案的三个核心点文案不是抖机灵,真正的文案需要实现商业目标,达成用户行动上的某种改变,可以是下载、参与、购买、推荐等。在营销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 AB 点理论。A 点是用户看到你文案之前的状态,B 点是希望用户到达的一个状态。让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不要产生偏离,在对品牌没有认知和概念时,让新用户或者老用户对品牌的喜爱和忠诚度更高,且符合品牌自身的调性,这就是文案需要达到的效果。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1. 达成目标“抖音,记录美好生活!”2018 年三月份产品定位转型的新 slogan,在此之前抖音一直主打我很潮、很酷与众不同的调性,这个版本抖音开始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记录生活的工具,这句文案很好的承载了它改版的初衷,完成了转型的目的。你们还记得抖音早期的广告文案吗,让崇拜从这里开始。“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搜索引擎。它成功的把百度和搜索两个词进行了混淆。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脱口而出的是不是百度一下,而不是搜索一下。这句话至今为止算是互联网最好、最成功的广告文案之一了。“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oppo 凭借这句经典广告词,让它火遍了大街小巷。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卖点文案。虽然没有承载产品本身的调性,但也是比较朗朗上口。2. 用户有感“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肾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是与男人行不行强关联的,但是广告中又不能明说,用这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大家反而会会心一笑,利于传播。“今天踩在我头上,明天长到你坟上”这是保护花草的广告语,短短一句话充满了故事性,而且伤害性不大污辱性极强。长到你坟头,你又对我无可奈何!这种比较玩味的话术,在年轻人中非常利于传播。杜蕾斯的广告在大部分人眼中,会感觉它总能蹭到热点上,并且海报做的非常有意思,宣传效果也不错。但它其实并不是在给自己的品牌打广告,而是在给避孕套做广告。看完杜蕾斯的广告后,你内心的写照:不错,杜蕾斯这个广告做的真有意思。然后你转身就去买了冈本 001!因为杜蕾斯它的产品卖点并不突出,但提到冈本 001 你就立马会想到“真的超薄”….3. 符合调性“Just Do It”一个关于耐克经典标语背后令人唏嘘的故事。1976 年 Gary Gilmore 前后犯了两起命案,被法院判处死刑。这也是美国 1967 年废除死刑至 1976 年恢复死刑后,判处的第一例死刑。Gary Gilmore 临死前的遗言:Let’s do it,大概意思是即使你要夺走我的生命,我也要用头颅对抗你的子弹。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耐克广告主管 David Kennedy 的脑中,于是这句经典的 Just Do It 就此诞生。2015 年,David Kennedy 在自己的专栏中写道,虽然我不认同 Gary Gilmore 的抢劫和枪杀行为,但“do it”却真的相当潇洒,非常符合体育精神,也因此它才能风靡全球,且永不过时。“将所有的一言难尽,一饮而尽”这是 2013 年红星二锅头焕新计划中的一句广告词。相信很多人都有加班到半夜,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的时候。当你在空荡的地铁站看到这幅广告时,会不会一下子被击中情感的软肋。配上小刚壶这种比较硬朗的酒瓶,那种专属男人才有的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感受,扑面而来!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产品广告,让人很清楚的知道产品定位的人群。他的洞察准确到直接击中我,就算我不爱喝酒,但是我觉得这就是男人该有的状态。这就是文案的力量,在看到这样文案的时候,可能什么都说不出来,但是你知道他懂你!农夫山泉最有名的一句广告,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广告行业里非常有名的案例,如果给广告文案排个名,它绝对能进前十。因为有点甜会触发别人去尝试,喝完了后你又不能说不甜,你会觉的好像是有点甜,会心一笑中就会引发更多人的试用。它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销售意愿带给消费者,你为什么要喝这个水。因为你想试试这个水到底甜不甜,而且你又不能说不甜,不甜吗?它只是有点甜哦,真是有文化,妙啊!!!至于它是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人们并不是特别在意。因为很多人对大自然的搬运工没有那么大的想象力。四、如何提高文案能力1. 核心方法-多读多写文案是灵感的表达式,写好它的方法一定是多读多写,没有什么捷径。但它是持续增长的陡坡,读的越多,增量、增速越快。它并不是匀速往前走的,这里推荐几本经典的书给大家。听音乐的同时,记录打动你的的歌词。很多非常厉害的歌词里面,承载着诗词一样的美感。古代的唐诗宋词最早也都是有韵律的。包括像国外的音乐歌词也非常棒,乔布斯很多广告创意就深受鲍勃迪伦的影响,鲍勃迪伦也是第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曲家。除了听和看,也要多尝试发表留言,来锻炼自己的文案能力。日常也可以收集一些神评论,可以到知乎、网易云音乐或者抖音的评论区多看看。2. 跟客户聊一聊靠近客户或者典型用户,做访谈调研。因为你不可能像客户一样了解他们的消费者,或者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真实需求。举个例子:小马宋是行业里的文案大师。下面这个案例是他和安踏的一个合作,我们接下来模拟一下。为什么不试试呢,骚年?这个文案很厉害,和客户深入的沟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洞察,因为你很难像客户一样了解他们的消费者。并且他把使用场景描绘了出来,上场穿耐克,日常穿安踏。但上场时间很短,磨损几乎很小,但日常穿磨损很快,这种情况你就需要很多的安踏。3. 去现场找灵感如果不去现场你会怎么形容劳斯莱斯?其实是很难想象的,可能会根据它的外观、内饰和一堆用料上入手,来形容它的奢华和品质。大卫·奥格威被称为“广告教父”的男人,也是奥美的创始人(提到广告创意或者品牌营销,奥美都是绕不过去的大山)他当时开着新款劳斯莱斯,以速度 60 英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洞察到整个车的静音效果非常好,于是有了这句广告界的经典文案:这辆新型劳斯莱斯在时速六十英里时,最大噪声来自它的电子钟。画面感一下就来了,因为它提供了足够多的细节,速度,地点,声源等,让人们有了参照物发挥想象。写在最后最后再重申一下,文案是一种有目的的表达。我们所输出的商业内容,一定是包含某种目的的。这种目的建立的对用户和产品的洞察之上,把握用户的需求是一件专业的事,但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非常难。从社会心理学观点看,虚假普遍性心理普遍存在,我们总以为我们想象的就是用户需要的,并且一些隐形动机用户也不会说出来,比如你女朋友要买奢侈品包说因为设计时尚,质量好,她不会说是为了虚荣心炫耀。形成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需要进行一些刻意的练习,和系统性的思考,保证我们的思考路径不会发生偏差,形成思维直觉反应。可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古尼的心理学动机等理论模型,培养自己的思考习惯。除了洞察用户需求外,对产品的足够了解也不可或缺。它们是文案内容表达的基石,所有的创意必须围绕这两者展开。并且创意需要有具体描述,提炼精华,简短表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让其形成深刻印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basic-copywriting-knowledge
用户 游戏 社交 一、流量见顶,互联网寒冬到来2021 年至今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大厂裁员消息层出不穷,原本形容招聘旺季的“金三银四”也被调侃为“铜三铁四”。随着教培行业全军覆没和中概股的集体腰斩,互联网的增长已经见顶,人口红利已被各大巨头瓜分。互联网寒冬到来,并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存量市场下如何维护产品活力成为各平台的首要目标。更多运营增长干货:用百度果园的实战案例,帮你掌握运营活动的增长设计方法本文以百度果园为例,从长线运营活动的增长设计视角,分 3 个方面分享运营活动的玩法如何设计,如何帮助百度 APP 持续提升用户活跃和用户留存。阅读文章 > 当下高活跃度的产品是如何占据用户使用时长的?本文会从社交、泛娱乐、游戏化三个维度来聊一聊,它们是如何让人们悄无声息“上瘾”,从而来提升产品的新增长和高活跃。二、社交是产品的必经之路社交本身是去中心化的,具有两个显著特征-裂变和私域流量。裂变来源与社交背后的人脉关系,基于好友之间的信任能够达到快速传播实现获客。私域流量对于产品来说,意味着跳出平台限制,用户具有非常高的粘性和忠诚度,可以达到重复转化。社交裂变的原理是通过用户邀请机制来实现 1+1>2 的效果,心理学上的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间隔不会超六个,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更加扩大了裂变圈层,所以社交裂变的总量非常大,但信息的价值才是影响用户是否决定继续传递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营销传递方式大部分都非常的直接粗暴,比如邮件、短信、电话等强推给用户,这是非常伤害用户的一种方法,并且用户的转化和自主转播意愿都非常的低。1. 如何形成用户的自传播① 用户分享的动机② 外在利益驱动“不劳而获”是人们的本能反应。具体奖励可以需要根据自身产品定位来设置,比如电商类产品送满减红包、优惠券,游戏类产品可以通过成功邀请好友获取相应的游戏道具。但利益诱导产生的增量用户忠诚度相对较低,比如拼多多的砍一刀,拿到奖励后可能就再也不会使用了,所以需要产品有后续用户留存的配套内容。③ 内在驱动引起用户的共鸣代替用户表达:比如 2020 年 B 站发布的全网爆红的短视频「后浪」,一夜之间让 B 站市值暴涨 34 亿。前一年同样爆款的「啥是佩奇」,是出自同一家广告公司,鼓掌真的厉害。引导用户讨论提供谈资,创造“槽”点:这是相当考验策划功底的营销方案,需要找到引起用户吐槽,但又不至于引发用户厌恶的平衡点。产品也可以主动迎合槽点讨好用户,比如钉钉的 IP 雨燕钉三多,被小学生疯狂打一星后发布在线求饶的自黑视频,疯狂圈粉一百多万。能够帮助用户和塑造自身形象:能够切身帮助到用户的内容,比如小红书的各种种草和旅游攻略、抖音的刘畊宏健身操等。社交攀比: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比如王者荣耀的段位排行榜,会刺激用户不断进行游戏提升自己。微信小游戏跳一跳等。用户在具有充分的分享动机下,只要不影响用户的自身形象,分享的阻力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2. 社交载体的选择社交载体的选择决定了用户增量的上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流量入口变得随处可见。社交工具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微信作为即时通讯社交领域的巨头,日活达到了 9 亿。抖音作为短视频社交领域的巨头日活也超过了 7 亿。拼多多的崛起,验证了社交电商(社交媒体和电商融合衍生的一种电商模式,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链产生的新型交易方式)的可行性。拼多多巧妙借助微信的巨大流量和社交红利,突破传统电商的流量池,通过社交裂变实现整体性的扩散获取新的流量,发展到市值 500 亿的规模,成功占据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抖音依靠短视频裂变在社交电商和本地生活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相比拼多多,抖音拥有庞大且优质的用户群,以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多分布与一二线城市,具有非常强的购买力。配合短视频和抖音的算法能够高效的传达产品内容。各大电商品牌也纷纷入住开启了直播带货,罗永浩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还清了 6 亿的欠款,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抖音电商超过淘宝只是时间问题。抖音算法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让每一个创作者或者商家都有全网爆红的机会。全网持续传播的重要因素在于内容的价值!抖音本地生活业务依靠抖音算法精准定位的广告投放和短视频的裂变传播,撼动了美团在本地生活业务的霸主地位(阿里折腾了好几年都没溅起多大的水花),迫使美团和快手合作,联手阻击抖音。在互联网中社交不仅作为通信工具,也是庞大的流量入口。阿里之所以对社交不死心,也是因为惧怕微信强大的流量入口。但用户在微信中的人际关系、支付习惯,即使有同样的软件呈现,庞大的迁移成本会让用户难以抽身。三、泛娱乐泛娱乐是以 IP 为核心打造明星 IP,讲好故事或者任何用户喜爱的事物。通过内容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粉丝粘性和信任感,成为意见领袖,逐渐让粉丝对创作者产生权威效应。1. 游戏IP打造依靠游戏 IP 打造的游戏赛事、动漫、文创周边、院线电影等,在丰富 IP 内核的同时,也为产品的长线运营和变现方式的多元化创造条件。LOL 作为经典的 MOBA 游戏,为什么玩家会感觉到英雄是活的,而不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游戏人物。因为每个英雄在设计时,伴随它的有一整套的故事设定,正是因为背后的故事让每个英雄在游戏中的技能和台词都变得有意义。2021 年依托《英雄联盟》IP 打造的动画《双城之战》在全球范围内收获好评成功破圈,中文主题曲《孤勇者》路边四五岁的小姑娘都会唱。2. 品牌IP打造从最早的品牌设计发展到如今的品牌 IP 化,品牌逐渐变得有灵魂、有温度更容易互动,也让用户从单纯的购买行为转变为对品牌的热爱。品牌 IP 在人格化的同时,需要有自己的人设、性格、情感和价值观,独特的符号和视觉识别系统。IP 定位要结合品牌特点,使其能够承载企业自身文化和传递的企业的价值观。比如看《海尔兄弟》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对海尔品牌的认知,认为它就是一家科技公司。独特的视觉符号:阿里巴巴根据产品线设定了 20 多个不同的专属 IP 形象,腾讯的 QQfamily 企鹅家族,line friends 靠表情包曾年入 18 亿...IP 形象为品牌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限度凸显品牌的差异化,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品牌 IP 不单单是画一个可爱的小动物,需要讲好品牌故事与用户互动产生共鸣。颜值和内涵双双在线才能使品牌走的更远,营销的价值也逐渐从功能的差异化升级为情感与价值观的呼应。3. 个人IP打造个人 IP 的价值就不多做陈述了,李佳琦 2021 年预售当日成交额就达到了 180 亿元...除了商业上,在政治领域超级网红特朗普通过自媒体在 2016 年赢得了总统大选。做好个人 IP 的几点建议:内容是基础,坚持是必要元素,聚焦细分领域。四、产品游戏化游戏化是将游戏元素及游戏设计技术用于非游戏领域。当下能够让用户忘乎所以、无视时间流逝的可能只有游戏了。游戏化的概念在互联网产品中也被应用的越来越多。产品在设计上如何与游戏相结合,让用户“上瘾”形成自发习惯的高频使用产品,成为维持产品生命力的关键。在产品设计中大多以抽奖和经典 flash 游戏为参照,与自身业务相结合进行再创新。游戏成瘾机制的核心因素是"多变的奖励"。如果将微信理解为一款游戏,用户每一次打开手机看到朋友发来的信息、朋友圈永远不会重复的动态、公众号推送的各种新闻,这些都是用户触发手机之后收到的"变动奖励",这种变动奖励既让用户感到焦虑,又让用户期待。1. “上瘾”背后的逻辑上瘾是指对某些事物呈现病态的依赖,针对产品的“上瘾”更应该理解为一种使用习惯。在产品增长的路径中,用户增长的过程分为三个纬度:拉新-留存-分享裂变。用户使用习惯的产生主要在留存这一环节生成。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个要素为: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也就是HOOK模型(“上瘾”模型)。HOOK 模型大家都很熟悉了,下面再简单介绍 一下:触发: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行动: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来驱动用户的行为。(福格行为模型:行为发生需要满足的三要素 B=MAT。B 代表行为,M 代表动机,A 代表能力,T 代表触发。)多变的酬赏以多变的奖励来持续刺激用户对产品保持兴趣,酬赏分为三种:社交酬赏: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人际奖励;猎物酬赏:用户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自我酬赏:用户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成就感,终结感和操控感等自我情绪奖励。投入:用户的点滴投入都能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提升用户忠诚度,在投入阶段设置适当的触发能够诱使用户重新进入上瘾模型。2. 互动游戏与产品如何结合?互动游戏是无需下载软件即可体验的一种游戏方式,在网页或者小程序点开即玩且不占用内存。它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早期的互动游戏绝大部分是依托于 flash 的富媒体技术。在 2008 年初,网页游戏市场开始日趋火爆,像 Facebook、MySpace 国内的校内网、QQ 空间等一大批 sns 社交网站的崛起,互动小游戏几乎成了这些网站留住用户的不二法则。抢车位、开心农场、QQ 餐厅等也是一大批 80、90 后的青春记忆。随着技术的发展 flash 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浏览器的运行效率不高、访问电脑资源不方便、个人信息泄露等,加上 flash 技术由 Adobe 公司一家独大,导致各大公司都相继不再支持 flash 应用,而转投到了 H5。最终 Adobe 公司决定在 2020 年终止 flash 技术的提供,这项划时代的技术落下帷幕。互动游戏的应用种类按照活动周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营销互动游戏(常规互动抽奖游戏和 S 级大促互动游戏)、产品互动游戏营销互动游戏-常规抽奖游戏:玩法简单、耗时短。相比直接领取优惠券,加入互动游戏后以奖励形式发放,券的使用率更高(这是利用了迷恋小概率事件效应。在概率论中,经济学家把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甚至接近于 0 的事件,称之为小概率事件。对于小概率事件,用户往往都抱着侥幸心理,而且会放大这份心理。“万一中奖了呢”所以用户对得来的奖品格外的珍惜)营销互动游戏- S 级大促互动游戏:2009 年双十一后,节日大促层出不穷。各大平台在促销期间通过推出各种主题玩法的小游戏来为活动造势,以此链接平台与用户。植入游戏玩法对于像双 11 这类的 s 级大促,已经成为标注化配置。通过游戏弱化掉价格歧视,同时用户参与游戏付出的沉没成本,也能够促使他们在大促当天使用来之不易的红包优惠券,实现收益最大化。游戏主题通常与平台理念/IP 形象/大促主题紧密相关,巨额红包池多品牌联动,玩法简单但规则复杂,注重 aarrr 全方位的设计。以阿里双 11 的活动为例:产品类型互动游戏场景常见有:果园养成和宠物养成以 HOOK 模型来拆解一下多多果园:① 触发条件:内部因素:“水果免费拿,包邮送到家”很好的利用了人们本性中的“贪婪”心理。外部因素:除了在首页设置用户入口外,微信消息分享也是流量引入比较大的入口,分享卡片的设计突出免费拿水果的 button,加上分享邀请好友浇水的机制,极大的刺激了用户参与活动和病毒式传播。② 行动:M 动机:用户通过培养果树到成熟后兑换水果,让用户产生“种瓜得瓜”的心理,满足用户的成就感和既得利益。好友之间水滴偷取、好友分享等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要。游戏自身的娱乐属性,满足了用户的休闲娱乐需求。A 能力:傻瓜式操作和保姆型引导弹窗指引,无需动脑即可完成。③ 多变的酬赏:自我奖赏:游戏开始给用户自主选择种子的权利。浇水和施肥后,果树设置有进度条,给予用户及时反馈,让用户感受到果树逐渐的成长,使其收获奖励和产生成就感。社交奖赏:好友之间可以偷取水滴建立和维系了社交属性获得情感收获,充分利用用户避免亏损的心理,能够不断召回用户提高用户的粘性,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榜单上的排名给予用户自我认同感和极大的满足感。猎物奖励:养成果树可以获得实物奖励,果树成长过程中,会出现阶段性的红包、优惠券等奖励。将电商优惠券包装为任务奖励,并且与游戏道具保持紧密连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下单量。主页加入其他奖励游戏 icon,设置明显的奖励文案,提高用户的日活度。⑥ 投入:时间投入:果树成熟需要浇水 300 次以上,期间获取水滴和化肥完成相应的任务。用户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都会转化为“沉没成本”,刺激用户每日持续参与活动中,提高用户粘性。情感投入:从选种到果树成熟,每一成长阶段都会随着用户的不断投入呈现出来,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过程,会使用户产生自己真实种树的成就感和操控感。各类水果勋章解锁,也会让用户产生成就感。在用户每天重复浇水,与好友互动偷水滴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形成一种习惯,逐步“上瘾”提升产品的活跃度。3. 互动游戏具有更好的营销效果① 娱乐体验佳相比单薄的营销页面,游戏化的互动形式更容易让用户接受,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让内容营销变得更加生动有效。和直接派送优惠券给用户相比,让用户参与到游戏中,付出时间成本再获取相应优惠券时,用户的使用度更高。② 传播效果好无缝连接各种终端,在任何一款浏览器或者手机、平板电脑中都能够访问游戏。开发成本低周期短,便于分享传播。这种广泛性是之前的游戏难以媲美的。游戏自带的竞争性,也能够让用户自发地进行传播,传播成本低效果好。③ 需求植入易互动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以及灵活性,能够让平台更容易将业务诉求融入其中。让用户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产品内容。例如:拼多多的多多斗地主将游戏道具与购物券、拼单做结合,游戏道具可以兑换现金和实物奖品在娱乐的同时又能获取奖励。互动游戏的趣味性、强互动能够很好的和各平台业务相结合。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使用户参与到平台的营销活动中,能够产生真实的裂变效果,实现业务增长。在制作互动类游戏时,可以借鉴比较经典的 flash 小游戏(4399 沉淀了大量的经典小游戏)通过对经典小游戏的拆解,沉淀游戏范式,再将不同游戏的亮点剥离出来进行优化创新融合。但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式复用,融合也不是机械地拼装。要结合实际业务,将游戏和商业诉求保持一个平衡点。写在最后在新的营销环境下,用户行为发生变化,趣味性、强互动的内容形式受到喜爱。品牌通过 IP 讲好故事,互动游戏增强产品趣味性,使用户自发性的参与到品牌的传播活动中,产生真实的裂变效果,形成良性循环。帮助产品在巩固“护城河”的同时,实现新的增长。End、d、d、ddddd.....!文献参考:张晓岚-《全民营销》李光斗-《互联网下半场》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532070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21748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product-growth
徽标 用户 消息 前言徽标数在系统可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徽标数的提示让用户直观的感受到系统的可见性,其目的是告知用户有未读的消息或有未处理的任务,当用户完成后徽标数消失。徽标数本是提升点击率和曝光率的利器,然而有些产品却将徽标数当作信息触达的利器,随意使用这件杀伤力武器,使得徽标数被滥用,造成用户免疫,徽标数反而失去了本身的作用。本文通过简析徽标数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徽标数(红点)提升通知易用性。更多小红点设计干货:用6大章节,帮你完整掌握界面中的小红点设计UI设计中最常见的小红点该如何设计?阅读文章 > 一、徽标数构成容器:承载内容的容器,一般由圆或圆角矩形等构成。内容:字符/图标,通常表示未读信息的数量或状态。如下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徽标数类型。二、徽标数类型红点徽标(Dot):单纯红点,视觉强度较弱。多用于低重要度的提醒内容、功能、状态或动态更新。数字徽标(Digital):有具体的数量,多用于 IM 消息对话通知。最大值根据不同场景显示如 99+或 999+。文字徽标(Text):有具体的引导文字,多用于吸引或引导用户注意,文案简单易懂。文字尽量少于 4 个字。自定义徽标(Custom):有自定义图标或图案,多用于较强的提醒内容、功能、状态或动态更新。由于不同机型的适配不同,需要注意最大字符,避免超出所在的范围。如下图所示:四、使用场景目前市面上的使用场景大致有以下 3 个方向:1. 消息通知消息本身具备数量,那么可以通过徽标数告知给用户。在微信 tab 1 通过徽标数告知用户未读消息条数,当用户完成阅读后,则徽标数量减少或消失,如下图所示:淘宝-我的淘宝-个人订单中,通过徽标数告知用户不同状态的订单数量。微博粉丝群,当设置消息免打扰后,徽标数从数字变为红点提示。告知用户粉丝群有新消息。2. 营销通知通过徽标数,传达某种利益点,提升用户有效曝光率和点击率。例如支付宝的基金,通过徽标数传递基金正确投资方式,立足长期,才能获得更多收益。滴滴通过徽标数告知用户有超值券超值活动,提升用户点击率和成交转化率。3. 系统通知系统消息以徽标数的形式,传达给用户。如 QQ 的动漫列表,通过红点提示用户今日有奖励可以领取。四、设计要点徽标数的设计要点有以下 5 点:1. 一致性当使用数字徽标时,徽标计数具有一致性,数字的计数仅统计数字的计数,不包含红点数量。如下图抖音的消息徽标数统计。各个二级列表的徽标数量之和等于上一级徽标数量。2. 连贯性对于多层级徽标数,需要各个层级页面具备一定的连贯性。如支付宝红点层级具备一定的连贯性,这样可以很好的指导用户到达指定的页面。3. 合理使用合理的使用可以避免用户对徽标数产生免疫。苹果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提到:最好的体验是提供简洁、信息丰富的通知。用户打开通知以获得快速更新,因此专注于简洁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非 IM 场景,满屏的徽标会给人带来压力且没有重点。下图 1 中,美团首页金刚区,没有业务模块通过徽标数去提升业务的点击率,做的相当克制。而图 2 则满屏的徽标数。每个业务模块都想去强化提示,从而提升有效曝光率和点击率,结果造成整个页面没有重点,甚至导致整体数据变差。从通知的重要程度来考虑,可根据不同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高关注度:强提醒或需要及时回应,这种情况常使用数字徽标。中关注度:无需立即回复,较为重要的活动消息或营销通知,这种情况常使用文字徽标或自定义徽标。低关注度:不关注但需要偶尔查看,免打扰的消息通知或不太重要的营销通知,这种情况下使用红点。4. 给用户选择的权利针对于徽标数产生机制,有时候会产生过量的徽标计数,如何通过设计去平衡数量,这时候可以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如下图所示:随着加的微信群越来越多,微信群消息也开始泛滥,对于有些群不重要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设置消息免打扰,降低微信群消息轰炸。如下图所示:为了解决淘宝卖家对于用户过度营销,造成骚扰,淘宝设计了拒收功能。用户点击后即可屏蔽商家发送的消息,只有下次用户主动和商家交流时,商家才能继续发消息。5. 创新形式使用微动效的徽标可以增强用户操作趣味性,提高关注度。对于信息的触达有明显的提升。当然也要适度避免滥用。如下图所示:京东和拼多多的徽标数动效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提升了关注度。如下图 Dribbble 上@Oleg Frolov 的动效作品,下图 1 通过徽标数的发散增强了趣味性和关注度。图 2,文字在徽标数的容器轮播,使得更多信息的传递。五、后记有些 APP 做了一键清除未读消息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快捷解决用户消除徽标数的使用场景,方便用户。然而站在产品侧来看:对消息的触达不利,甚至会让整个消息系统丧失作用。如下图:淘宝消息顶部做了一键清除未读消息功能,而拼多多没有做。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red-dot-design
按钮 操作 用户 一、前言众所周知,PC 和移动端是当前人机交互的主要互动设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两者已经产生了成熟的交互范式,前者主要基于键鼠交互,后者以触屏交互为主。而为了适应不同设备的交互方式差异,提供更完善的用户体验,即便是相同的功能/组件也会衍生出细节上的差异。本期将探讨这些隐藏在细微处的交互差异,从而更深入了解用户体验中设备/行为/界面的关系。更多差异分析:中西方电商网站设计有哪些差异?我总结了这3个!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经历过国内零售电商产品,后又从进口转战出口。阅读文章 > 二、五个小案例1. 输入框的清除按钮清除按钮(clear button)是用来清除输入框内容的按钮。当输入框中存在内容时,出现在输入框的末端,点击后可清空已输入内容。pc 通过键鼠操作可以快速删除,但基于触屏交互的移动端删除操作较为麻烦。因此清除按钮在移动端中更常见,特别是在登录注册、搜索框等页面。清除按钮可以快速清空内容,提高操作效率,降低输入错误时的负面影响。虽然在 web 界面中很少使用上述的清除按钮,但“快速清除内容”的需求依然存在。主要出现在多项内容同时清空的场景,例如 b 端筛选中常用的“重置/清除”功能,以及多选框中快速清空选项。2. Hover 态光标 hover(悬停)是 PC 端的常用的轻量交互操作,当光标悬停时界面元素会产生状态改变。Hover 可以为用户显示隐藏的信息(展示 tooltips/二级菜单);或指示按钮状态,提示用户此处可点击触发事件。但是移动端的光标(手指)不会长期悬停在屏幕上,所以不会有 hover 态。而且指尖轻触即表示“点击”,因此按钮将直接从“normal”变为“pressed”状态。相比于 pc 少了“hover”作为中间状态,因此在界面设计上移动端按钮需要明确的引导性,以传递“此处可点击”的信息。对于 hover 的二级菜单,移动端需要多点击一步展开,或者 tab 切换进行快速跳转。3. 按钮 VS 手势复杂的手势输入是移动端的优势,但 PC 端需要更多按钮来承载功能。下拉刷新是移动端 feed 流常用的操作,将页面刷新和下滑手势丝滑的结合起来。在 PC 中如要实现内容区域的便捷刷新,则需要添加一个[刷新]按钮。在 banner 轮播中,pc 通常会提供准确的“上/下一页”按钮,而移动端中普遍通过滑动查看上/下一张。类似的案例还有图片放大缩小、视频音量调节。究其原因,鼠标操作一般都有精确的操作/点击对象,因此通过按钮触发事件更为普遍。手势操作可以基于整体对象进行滑动/拖拽,这是符合用户手势操作心智的交互方式。同时手势操作的准确度低,屏幕空间有限,用手势代替按钮的性价比很高。4. 长按与右键右键呼出更多菜单是 PC 端的常用操作,移动端中的对应操作则由单击长按完成。而对于针对对象的编辑菜单,在 pc 端需要选中文本对象后需要点击右键,而移动端中选中文本后会立刻弹出菜单。这由于移动端中没有像"ctrl+c""ctrl+v"一样的快捷操作,快速弹出菜单减少用户操作步骤;而且选中后若再次叠加一个长按行为,很容易误判成单击从而取消选中。5. 弹窗PC 端信息反馈的样式更加多样,包括 tooltip、toast、message、drawer 等。相比移动端有更多非模态弹窗,应用方式更灵活,用户使用过程流畅。由于屏幕面积小,移动端弹窗面积占比更大,对用户而言打断感受更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谨慎。同时,移动端和 pc 的弹窗按钮位置也有所区别。目前移动端中强引导按钮普遍在右侧,而 win 系统中强引导按钮在左侧(MacOS 则在右侧)。三、小结交互方式差异深刻影响了 PC 和移动端界面形态,这些设计细节隐藏在日常交互行为中。虽然使用已有组件库时很容易忽略,在多端系统设计过程中依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性细节。移动端缺少 hover输入相对不便点击准确性低手势操作便捷长摁呼出菜单PC 端hover 能实现轻量级的交互输入方式高效快捷光标点击准确右键呼出菜单即使是相同的产品功能也会产生差异化的交互变体,这些变化可能是基于设备限制、程序限制或人机交互行为。在多端产品时,如果忽略了这些交互细节,除了影响产品可用性,还可能违背用户的使用习惯,导致产品体验细节的缺位。整体来看,交互界面不仅是功能的可视化载体,他还缝合了设备应用和用户行为,是产品使用流程的中枢。往前,界面/交互设计中应该兼容硬件能力,并传递准确的用户输入数据;往后,设计应该向用户传递设备的能供性,将设备能力转换成可感知的界面上的能供性,从而为用户提供完整且细致的产品体验流程。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ASAK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pc-mobile-interaction-difference
用户 新用户 产品 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资深 B 端 UI/UX 设计师 Taras Bakusevych ,他对于产品、视觉、体验设计上,都有深入的钻研,而这些钻研是实实在在的项目喂出来的实战经验。他之前的每篇文章都值得一读这10个设计原则,是确保金融类产品体验优秀的核心要义财务和金融相关的应用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分支,在这个领域当中创造体验优异的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阅读文章 > 在资深设计师眼中,这 10 个设计原则更值得学习和了解编者按:在做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到底要遵循哪些设计原则?阅读文章 >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出色的新用户引导,能够缩短用户了解产品价值的路径,能够帮助用户迅速抵达令人惊艳的细节,获得成就感,完成任务,和产品产生情感连接。1、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新用户引导通常是产品当中用户历程的起点,用户和产品的初次交互将会塑造产品对于用户的第一印象,如果做的足够好,则能够带来较强的用户忠诚度,将用户变成长期客户和产品拥护者。在整个用户产品周期当中,新用户引导是起点,然后是用户使用和用户留存的阶段。新用户引导阶段:初次使用产品,成为产品的用户。产品使用阶段:用户能够熟练使用产品和功能,能够实现预期目标,获得预期收益。用户留存阶段:用户不断提升参与度,开始使用产品所提供的更多功能,成为专家级用户和产品的拥簇。2、新用户引导并不是简单的产品介绍新用户引导时常和产品介绍界面混淆,很多产品在新用户引导界面介绍产品的功能和优势。那么,在你设计新用户引导界面的时候,需要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些界面是帮助用户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还是在他们前进道路上带来不便的?我们的界面是在介绍显而易见的事情吗?这些信息在此时此刻是否可操作?是否有用?要让用户在打开界面第一屏的时候就可以交互和使用。产品优势介绍应该是在 App Store 或者 Google Play 的 APP 预览页上展示的,那是用户试图了解产品的地方,也是更加合理的地方。3、最好的新用户引导是沉浸式的很多产品功能其实很简单,并不一定真的需要开头单独设置引导页。新用户引导是否需要,取决于多个因素:用户的目标和需求业务需求、行业标准、法规要求产品所需要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产品的熟悉度和开创性程度有很多产品是简单到开箱即用的,而还有一些产品则需要经过漫长的引导培训,用户才能正常使用、达成目标,以避免出现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4、新用户引导流程可以由多个元素组成像注册、订阅服务、功能推荐、定制服务等,都可以应用到新用户引导当中。新用户引导的重要性,和你产品的收入模式有很大的关联。比如付费订阅类的产品,新用户初次上手的体验之后产生的评估,将会极大地影响后续的订阅付费意愿。关于这一点,NNGroup 有过非常专业的分析: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mobile-app-onboarding/5、介绍、小贴士和操作提示APP 内的教程和介绍,主要是教育用户使用某些功能,并且引导用户在 APP 内抵达特定的页面和功能。而这种引导的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卡片式说明、全自动产品导览、视频教程以及工具提示。好的产品设计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设计的核心目标是设计清晰、独立不言自明的界面,而不是指令式的引导。避免设计冗长的指令引导和教程提供简短清晰的、和上下文环境高度相关、可操作的引导指令,并且用户可以禁用这些引导指令。操作提示——关于特定操作、交互的请求或者建议,比如引导用户给 APP 评分,与朋友分享,或者启用消息推送。这些操作提示如果放置在新用户引导阶段,实在是太早了,很容易让用户感到抵触,导致转化率降低。避免过早提出不当请求为用户提供小贴士引导的时候,尽量给出符合上下文提示且有明显好处的,或者告知用户当前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哪些不好的后果6、新用户引导时间越短越好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可能都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这个设计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成本收益」原则 —— 只有当收益等于或者大于成本的时候,用户才会跟进或者进行活动。流媒体音乐 APP 的新用户引导流程通常是 5-10 步,银行金融相关的则 20到25步不等(因为许多金融服务平台有严格的监管和合规的要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建议:在允许的范畴内,尽量让你的新用户引导流程比竞品更短,让用户尽可能少点几次进入正式界面而具有独特优势和功能的产品,可能会因为缺少竞品或者后续大量奖励,需要更苛刻的注册和引导流程每个问题和引导功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7、增量引导流程新用户引导可以被切分为若干个不同阶段,这样用户可以先访问产品特定功能的引导,而其他的引导流程,则在用户触发的时候再进行,这种设计是提升用户引导流程有效度的好办法。这种增量引导方式有很多好处: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让用户分阶段地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回馈确保用户可以分阶段完成任务,并且每次都能获得和当前状况相匹配的引导信息比如 Wise 的客户端就使用增量引导流程,仅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引导,快速注册之后,用户就能进入程序,访问页面,仅在用户需要开通帐号和服务的时候,再次提供针对性的引导。8、保持透明,呈现进度好的设计理应在对的时机给予对应的反馈,始终让用户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可用性启发式:系统状态可见性对于新用户引导流程,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则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失控感。在下面的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进度条指示和有明显进度条指示的差异,有着更清晰进度指示的 Moka 比 Revolut 更加透明和友好。对于较长引导流程,可视化的进度条和进度指示器能够更好帮助用户了解当前状态。努力设计好文案贴合用户期望,并且鼓励用户9、了解阻碍用户的关键点在 APP 中很多任务可能会让用户感到压力,如果这些任务是必须执行的,那么需要通过特殊的设计来缓解压力和阻碍。以下是阻碍用户抵触引导的主要原因:潜在的安全和隐私的问题超长的表单和漫长的流程过于激进的广告和付费要求在用户从应用中获得正反馈之前就敦促用户付费缺乏逻辑和意料之外的问题强制要求创建帐号强制用户做出决定缺乏本土化的设计10、了解用户并优化用户体验用户初次使用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的用户的偏好和目标,并且借此调整产品的体验。通过询问用户喜欢哪些艺术家,YouTube Music 可以为新用户创建一个独特的、负荷偏好的独特播放列表。尽快了解用户的偏好,对于提升内容服务和用户粘度至关重要。Duolingo 在新用户引导阶段,会先了解用户的学习目标,以及当前对于语言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创建独特的学习路径。而 Duolingo 也证明了一件事情,就是用户自己设置的目标比系统设定的目标,有更高的达成率。11、全力强化品牌气质第一次和用户相遇,是展现独特品牌气质的好时机,你可以借助更好的品牌设计,让用户感知到品牌的独特之处。良好的品牌设计,结合游戏化设计和友好的吉祥物,能够帮助用户和产品产生情感连接。HeadSpace 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和很多其他的 APP 不同,HeadSpace 并没有急于让用户注册,而是以一组可爱的动画开始,引导用户「吸气」和「呼气」,简单而可爱的互动引导着用户,给用户留下独特的第一印象。12、完善空状态在引导用户进入应用之后,有的应用可以直接使用,而有的应用则可能因为缺少内容而显得无趣。所以,针对空状态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设计让空状态勾勒出用户路径,结合新用户引导,让用户快速适应产品的功能。Mailchimp 就是这么做的,它借助一个简单的新用户任务清单,引导用户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ser-onboarding-practices
用户 内容 商家 一个 SaaS 产品的后台是如何设计的?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头部 SaaS 服务商,从 2016 年诞生不到 7 年时间,小鹅通注册客户数已经超过 160 万,终端访问用户人数超过 7.8 亿,毫无疑问成为了国内知识付费规模最大的 SaaS 产品。为什么拆解小鹅通的后台?这是因为后台设计往往被多数产品、开发甚至老板忽略,他们甚至认为后台不需要设计,更不需要考虑用户体验,能把功能实现就可以交付。但我的观点恰巧相反,我认为一个 SaaS 产品设计最大的挑战和关键正是后台。它决定了运营者的工作效率和操作体验,即便你的功能再强大,如果用户不会用、不愿意使用,那么用户也不会续费,而续费,正如《SaaS 创业路线图》作者吴昊在他书中的观点——SaaS的本质,就是续费。设计大侦探的第一个B端产品拆解,选择了工作量最大、最繁杂的后台,阅读时间长,非常乏味,但如果你认真啃完,你对SaaS产品、后台设计、B端设计不会再陌生。都说良药苦口,这碗药,廖尔摩斯先干为敬。往期拆解:万字拆解!12306产品设计全方位深度解析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牛逼的 APP,因为它的算法难度和春运期间访问量几乎是全球之最;但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垃圾的 APP,因为在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遇见很多奇葩、愤怒的体验。阅读文章 > 一、导读1. 内容结构小鹅通的后台拆解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导读、产品画像、设计拆解和总结,内容篇幅超过 4 万字,阅读时间较长,所以拆分为 4 篇文章发布,建议收藏阅读。2. 适读人群第一类,产品经理/UI/交互设计师,通过对小鹅通后台产品的深度拆解,跳出执行层,培养后台设计的全局观,从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多维度去学习和思考一个头部 SaaS 产品的后台如何设计。第二类,SaaS 产品及知识付费从业者,获取一份专业、完整、有深度价值的 SaaS 竞品设计参考。3. 分析模型第一,增长模型。由戴夫·麦克卢尔提出,包含用户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留存、获取收入、用户推荐,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 5 个重要环节,主要用于分析产品的功能价值。用一篇文章,让你掌握能让用户快速增长的AARRR 模型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阅读文章 > 第二,尼尔森十大原则。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界面设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任何产品的设计,都可以通过这十个原则进行指导设计,这个原则主要用于诊断后台设计的用户体验。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阅读文章 > 第三,其他设计基础理论,包括费茨定律、格式塔原则、席克定律等,主要用于判断后台设计的易用性。4. 拆解步骤SaaS 产品的后台的设计不仅复杂,而且很多功能如果不亲自体验根本没法理解,所以针对小鹅通后台的拆解,我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亲自上手实操体验操作。对每一个功能版块进行了全面的实操体验,弄清楚了才开始拆解,绝非走马观花。第二,结合官方帮助文档创作。在体验小鹅通产品的时候,有很多功能必须结合帮助文档才能理解,甚至由于权限和内容问题,部分功能没法体验,只能靠官网介绍来理解。针对每一个功能,严格按照「功能介绍-功能价值-使用场景-页面内容-核心功能-操作流程」的结构去描述,旨在让产品设计师看懂这个功能设计的价值和细节。第三,深入思考产品设计细节。在拆解完每一个功能,我都会加入自己的思考,主要分为细节侦查(值得我们学习的细节)、迭代建议(个人认为可以优化的地方)、设计思考(某个功能带给我的启发)、体验陷阱(用户体验糟糕地方)和体验小结(针对某个功能版块进行全面总结)。5. 阅读建议由于内容篇幅太长,强烈建议你可以申请小鹅通免费试用账号一边阅读一边体验,这样对整个后台的设计才更深有体会。二、产品画像1. 产品简介小鹅通是知识产品与用户服务的数字化工具,包含知识店铺、企业直播、企业培训、企微助手等多款产品,可以为有线上经营、商业变现、私域运营、用户服务等需求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升级。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3 年 2 月,小鹅通注册客户数已经超过 160 万,终端访问用户人数超过 7.8 亿,是目前国内知识付费客户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 SaaS 产品。2. 用户角色用户角色是指使用操作小鹅通后台的用户,主要分为运营者和店铺销售。① 运营者店铺的运营者主要负责店铺装修、商品管理、用户运营、数据分析、活动策划、拉新引流等工作内容,是小鹅通后台主要使用的用户群体。② 店铺销售店铺销售会通过企业微信和 CRM 工具使用小鹅通,不过他们主要通过企业微信的小鹅通应用进行工作,很少涉及后台操作。3. 信息结构从信息结构看,小鹅通后台主要包括店铺、圈子、直播、内容、商品、营销、交易、用户、CRM、企微、数据、应用、设置和服务 14 大版块(感谢探友@miki 对小鹅通后台信息结构的梳理)。三、设计拆解小鹅通的后台非常庞大,包括了店铺、圈子、直播、内容、商品、营销、交易、用户等 14 大版块,其中每一个版块又包含若干功能,体验起来非常繁杂,很容易陷入焦虑感。所以我按照一个知识店铺从 0 到 1 装修、添加内容、店铺推广和运营的步骤把小鹅通的后台拆分为 8 个服务,然后再对每个版块的内容进行详细拆解。1. 初始设置当我从官网开通小鹅通的知识店铺以后,进入到管理后台,面对如此繁杂的功能,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我的店铺进行基础设置,我得让用户知道这个店铺叫什么名字。① 店铺设置「店铺设置」为商家提供了店铺的基本信息设置,比如店铺信息、品牌形象、用户账号设置等。「店铺信息」提供店铺名称、店铺管理员和主营类目的设置,非常基础。「用户账号设置」 提供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各种登录偏好设置,比如登录设备限制,可自定义学员使用同一账号在同一时间不同浏览器上同时登陆的情况「引导设置」提供了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加入社群、收藏店铺、添加客服和添加手机号等功能,对新用户的首次访问至关重要。「功能配置」支持用户对商品销量、播放量/浏览量、评论审核、严禁词、视频播放器、商品评价、买家申请售后等功能进行设置,可以看出系统非常完整和灵活。迭代建议用户的短期记忆一般不会超过 5 秒,所以在体验「设置」这个栏目的时候,我就发现小鹅通的功能太过繁杂,这对新手商家的入门有很高的学习成本。这个栏目的内容其实可以拆分为基础设置、高级设置这样的阶梯式内容,有助于缓解新手用户的焦虑。② 员工管理「员工管理」是为商家提供新建员工、运营角色管理、员工权限设置的功能,这个栏目主要帮助商家管理自己的运营团队。③ 角色管理「角色管理」包含了系统默认的多个角色,比如高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财务、老师、课程顾问、教务专员、销售员等,并且可以对每个角色进行权限设置,另外系统也支持商家新增自定义角色,满足商家各种运营需求。④ 操作日志「操作日志」记录了整个系统管理员的登录和操作内容记录,日志系统作为一个后台系统必不可少的模块,它可以记录下系统所产生的所有行为,这有助于商家对系统运行监管,并且可实时监控员工在系统中的敏感操作,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⑤ 消息推送「消息推送」是商家建立外部触发最好的方式,这个版块主要为商家提供各种场景的消息推送设置,小鹅通支持服务号代发、短信通知和 APP 推送通知三种类型。⑥ 体验小结在对「设置」模块的实操体验中,感受到小鹅通的功能非常强大,甚至功能多得有点让人透不过气,这对新手商家来说,会产生很多的焦虑和压力,我迫切需要一份最基础、最简洁的新手引导指南。这也突然让我想起了当我申请小鹅通体验账号时,客服专员向我多次提及给我做新手操作培训,但我都婉拒了,也许对于一个头部 SaaS 产品来说,客服专员的培训是客户体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我认为好的设计,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成本。2. 添加内容当我把店铺的基础信息设置好以后,接下来,就需要为我的知识店铺准备上架的内容了。我找到了「内容」这个模块,发现小鹅通支持的内容形式非常多,从视频、音频到图文专栏,把常见的内容形式都涵盖了。① 内容「内容」版块包含内容类型和互动工具两个部分,商家可以在「内容类型」选择自己要发布的形式发布内容,而「互动工具」则是帮助商家课程运营和学生管理的工具。内容类型小鹅通支持视频、音频、图文、电子书、AI 互动课、专栏、训练营和会员 7 种类型,几乎覆盖了常见的内容形式。1)视频「视频」是最常见的内容形式之一,商家可以把录制好的课程视频上传到这个栏目,就可以开始向学员销售。新建视频「视频」包含基本信息、课程内容、所属组合课、商品信息和状态设置五个部分。在「基本信息」,商家需要填入商品名称等基本信息;在「课程内容」,管理员可对视频的播放进行设置(比如课程未学完禁止拖动进度条和倍速播放等),还可以对内容设置保护(禁止文字防复制和开启防录屏跑马灯)。「所属组合课」是提供商品和其他内容(专栏、会员和训练营)关联,比如新添加的商品属于某个付费专栏,那么就可以关联,提升效率。在「商品信息」,可以设置商品的售卖方式,支持免费、付费、加密和指定学员。针对付费视频,还可以支持片段试看,提升付费转化。「状态设置」是指在添加完商品后,商家可选择立即上架、定时上架或暂不上架,比如商家在准备某个促销活动的时候,可以提前编辑商品,设置定时发布即可。视频管理「视频」添加成功后,在「视频」栏目页,可以查看商品的详情,对商品进行编辑,分享、下架、复制和删除等。「分享」是指商家可以把商品的链接、二维码等信息直接复制分享给好友,同时也起到了预览的作用,这是一个公用的组件,在其他商品和版块同样适用。视频详情页「视频详情页」主要分为课程设置、运营设置、学员列表和数据分析四块内容。「课程设置」就是对课程的相关信息进行设置,相当于对内容进行二次编辑。「运营设置」从四个解为一个通用的表单;「CRM分配」是指可以把浏览课程的学员自动分配给企业的CRM销售人员;「私域引流」是指可以引导用户扫码加群,提高课程服务质量和商家对学员的运营能力。在「学员列表」,可以查看当前购买商品的所有学员信息,包括购买时间、学习进度等信息,系统也支持商家手动添加可学习课程的学员。在「数据分析」栏目,可以查看商品的「学习效果」和「交易数据」,比如商品的订阅人数、学习人数、完课率、学习趋势图等,通过这个栏目,可以帮助商家对用户的学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升运营效率。设计思考在初次添加店铺内容的时候,对很多功能板块都不熟悉,比如 CRM 分配、超级会员等,虽然能感受到小鹅通系统的强大,但对于刚入手的商家,则会产生很深的焦虑,不知道这些功能如何设置和使用,也无法感受到这些功能对店铺运营的帮助。音频「音频」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容形式,可以设计讲书、广播等产品,用户可以在地铁、公交等场景收听。「音频」的新建流程、商品管理功能和「视频」相似,我们不再赘述。图文「图文」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容形式,可以为学员提供付费阅读等类型产品,「图文」的新建流程、商品管理功能和「视频」相似,我们不再赘述。迭代建议付费阅读其实是知识创作者非常喜欢的方式,小鹅通虽然设计了这个功能,但前端的界面设计并没有根据图文内容传播的特点设计,所以用户体验并不理想,显得非常鸡肋。电子书「电子书」对于出版社等用户群体,是一个刚需功能。在上传电子书文件以后,系统可以自动解析书籍章节,轻松完成电子书在线管理和售卖。其次在店铺前端,用户可在手机端阅读,支持区域触摸翻页、章节试读、划线、书签、更换背景等功能,阅读体验非常友好。「电子书」的新建流程、商品管理功能和「视频」相似,我们不再赘述。AI 互动课随着近两年 AI 技术的发展,小鹅通也加入了 AI 互动课的内容形式。商家可以利用 AI 互动形式的课程内容,搭建具有沉浸式场景的课程学习形式,实现个性化、趣味性、强互动的授课形式,不过搭建成本相对较高,更适合于有特定需求的客户。新建流程「AI互动课」的新建流程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填写基本信息、制作课程内容和填写售卖信息。在「基本信息」,商家需要输入课程名称和详情页等信息。进入「课程内容」以后,左侧提供了内容组件(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题目组件(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判断题和填空题)和其他组件(章节标题和附件),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入组件进行设计。商家在填写售卖信息以后,就可以进行上架销售。专栏专栏「专栏」可以将多个单品课程打包成系列课销售,比如常见的付费专栏、连载小说、有声读物等。「专栏」建立后,进入详情页,可以在「目录管理」添加专栏商品,还可以对专栏的商品设置排序和设置试看。其他功能和「视频」相似,我们不再赘述。大专栏「大专栏」就是「专栏」的父级,可以将多个专栏进行打包,组合成专项学习专题,打造学员深度系统学习方案。训练营「训练营」相比「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服务。商家根据某个学习主题,集中式、计划式、督学式地学习。「训练营」也是一种常见的引流手段,通过打卡、签到、学习,可以快速帮助商家进行传播拉新。新建训练营商家建立训练营以后,需要建立营期才能开始招生。营期的建立分为营期基础信息、营期课程和售卖信息三个步骤。在「营期基础信息」,需要设置开课信息,包括招生时间和开课时间;其次支持设置三种目录解锁模式,自由模式(无门槛自由学习)、闯关模式(完成任务才能继续学习)和日期解锁(每天只能学习一定数量的课程)。在「营期课程」,商家需要添加训练营的学习任务,可以加入店铺的课程内容,还可添加打卡、考试等助学工具,增强督学效果,提升用户活跃度。会员「会员」是商家可以打包特定商品内容(包括专栏和商品)进行销售,它的功能流程和「专栏」功能相似,在建立「会员」后,进入详情页的目录管理才能添加课程商品。这个功能可以帮助商家聚集一定量级的忠实粉丝,实现店铺的稳定收入。设计讨论不知道是不是语义的问题,我对「会员」这个功能有很多不理解,首先感觉和「专栏」很相似,其次和「超级会员」也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在体验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研究。体验小结从小鹅通支持的 7 种内容形式来看,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知识付费内容,视频、音频、电子书、专栏,甚至还有 AI 互动课。这足以满足各种知识用户人群的内容要求,不管你是销售录播课、音频课还是文字专栏,小鹅通真正的实现了一分钟拥有自己的知识店铺。② 互动工具「互动工具」包含了打卡、考试、练习、作业本、题库、证书、表单、活动管理、随堂检测、测试活动和付费问答 11 种工具。打卡「打卡」是一个提升用户活跃度的运营工具,通过持续的打卡输出,不仅可以帮助学员养成一些比较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商家提升用户付费转化。「打卡」分为日历打卡、作业打卡和闯关打卡三种形式。日历打卡「日历打卡」是以“天”为单位的打卡模式,学员需要每天在有效时段内提交打卡内容,比如每日英语学习打卡、早睡打卡等。a. 新建流程「日历打卡」的建立有两个步骤,分别是设置打卡信息和打卡介绍设置。在「设置打卡信息」,分为基本信息、打卡规则和其他设置三个内容。「基本信息」可以设置打卡的起止日期、打卡时段、提醒方式、每日打卡次数、可补打卡次数、参与条件和打卡规则等;「打卡规则」主要是设置用户打卡的内容类型和范本;「其他设置」可以帮助商家关联超级会员和指定商品文件。在「打卡介绍设置」步骤,需要添加打卡的封面图和详情页介绍,完成后打卡建立添加成功。细节侦查如果不是亲自新建一次「打卡」,你根本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打卡」功能竟然会如此复杂,包含的场景和功能竟然会有这么多。b. 打卡详情页「打卡」建立以后,可以进入打卡的详情页,主要分为日记管理、任务管理、学员管理、分组管理、助教管理、激励设置、运营设置和数据分析 8 块内容。「日记管理」主要指用户在前端的日记打卡,老师可以根据学员的日记进行评论、置顶、加精和删除,还支持批量导出日记。「任务管理」是指给学员布置学习任务,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学员管理」主要提供对打卡用户的管理,比如查看学生打卡详细资料和暂停打卡等。「分组管理」支持老师对打卡的学员进行分组,提高管理效率。「助教管理」支持老师添加助教,助教可以对学生打卡进行点评、删除和精选等操作。「激励设置」是指为了鼓励学生坚持打卡,老师可以设置证书、返学费和积分这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证书和积分我们在下面会单独讲解)。「返学费」是一个打卡活动中常见的营销方式,学员完成指定的任务就可以拿到打卡费用的返现,这样不仅可以筛选精准用户,也可以提高用户的打卡积极性。「运营配置」主要包含配置日签和邀请卡两个部分。「日签」是一种吸引用户传播的手段,通过个性化和精美的日签设计,不仅可以体现活动特色,还能激发学员的收藏欲望,最终吸引用户主动传播,拉新引流。「邀请卡」也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传播引流,不仅设计了精美的邀请卡片,还支持老师自定义设计,以及直接引流自私域社群。「数据分析」是对整个打卡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统计,包括当天打卡人数、打卡次数、新增学员、点赞数、评论数、加精数等等,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可以为商家运营方案提供支撑。作业打卡「作业打卡」是以布置“作业”的形式打卡,这种打卡方式可以加强教学质量的检验,让学生产生完成作业的紧迫感,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闯关打卡「闯关打卡」是以“关卡”作为单位的打卡模式,这种打卡形式由于自身具备游戏的挑战性,所以能够有效刺激学生为了拿到更好的成绩而努力打卡,从而提升用户参与度和积极性。考试「考试」是用来检测用户学习效果的学习工具,商家可以通过考试情况得到学习效果反馈,可根据考试反馈进行后续课程优化。新建考试「考试」的建立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设置考试信息、选择试卷和发布。「设置考试信息」又分为基本信息、信息采集、考试设置、题目分值和结果设置五个内容。「基本信息」需要填入考试的基本信息,选择需要关联的课程;在「考试设置」,老师可设置参考考试的时间、考试时长、考试次数等;在「结果设置」,可以选择考试完就展示成绩、题目和答案。在「选择试卷」步骤,可以创建新试卷,也可以从试卷库中选择已设置好的试卷,其次还可以设置考试通过分数的成绩。添加试卷以后,管理员可选择立即发布、定时发布以及开启微信服务号通知,帮助学生可及时获取考试的消息通知。考试管理在学生开始考试以后,后台会生成考试数据,商家可查看考试的详细情况,包括批阅、统计分析、老师管理、设置证书等。练习「练习」满足了商家售卖已有题库题目,为学员提供自主刷题练习工具的需求,而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新建练习「练习」的建立包含基本信息、练习设置、商品信息、私域引流和信息采集五个步骤。在「练习设置」,管理员需要关联题库,设置答题的出题顺序(包含随机和按顺序),题目数量和考试难度;「商品信息」可以设置「练习」是否付费,或需要参与关联课程才能学习;「私域引流」和「信息采集」是公共组件,我们在上文已经解读过,不再重复。练习管理学生开始练习以后,后台可查看学员的练习数据,包括练习参与人数、每道题目的正确率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商家及时调整运营方案,或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讲解授课。作业本「作业本」主要帮助老师和学员在课程后续实现互动和答疑,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帮助老师了解学员学习的状态,更能提升用户活跃度。新建流程管理员需要先建立一个「作业本」,这个流程比较简单,输入名称以后,选择关联课程,还支持关联「圈子」(一个用户运营的重要功能),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在课堂互动和作业动态显示。「作业本」建立以后,管理员可以布置「作业」。「作业」分为手动布置(新建)和题库布置(从现有的题库中直接选择)。「手动布置」需要输入作业名称和作业内容,支持上传图片和音频,填写完成后,作业创建成功。题库「题库」需要配合作业、考试和练习场景使用,为这些工具提供数据支撑。题库「题库」支持添加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和材料题等多种类型。添加也非常简单,管理员选择好题目类型以后,填入内容就能新建成功。「批量导入」是为管理员提供批量输入题目的工具,按照系统提供的输入范例格式,系统可以一键识别出题目,轻松录入。「Excel导入」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形式,不过需要按照系统标准的批量导入模版,才能实现批量导入。试卷库「试卷库」是题库中题目的组合,可以看作是「题库」的父级。管理员可按照自己的需要把题目手动或自动组合成试卷,在考试、作业等场景中就能及时调用,提升工作效率。「试卷库」的新建流程包括设置试卷信息和组卷两个步骤。在填写完试卷基础信息以后,在「组卷」步骤,可以选择「手动选题」和「系统抽题」。「手动选题」就是管理员从题库中逐一手动选择,准确率较高,而「系统抽题」则是系统根据管理员的题型设置随机抽题,具有随机性。证书「证书」可以为学生带来成就感,激励学生坚持完成任务,当学员通过考试、完成作业以后,管理员可以向学员颁发证书,最终提升用户活跃度。「证书」的建立包含基本信息、发放规则、证书样式、证书信息、发证信息和证书分享六个内容。在「基本信息」,管理员可选择证书类型,包括考试证书、打卡证书、圈子证书等,另外,证书需要关联对应的考试。在「证书样式」,系统提供了数十种系统样式,管理员可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品牌VI选择,其次也支持自定义样式,上传设计好的背景图片即可生成。在「证书信息」,管理员可以编辑证书标题、获奖文案等,还可以加入鼓励文案,吸引用户传播分享。在「发证信息」,可加入发证日期、证书编号和发证印章等,突出真实性。在「证书分享」,可以添加分享语和二维码,通过学生的分享,为商家拉新引流。表单「表单」是运营者用于发起问卷调研,自定义收集用户信息的社群功能。它可以帮助商家收集用户需求和反馈信息,通过对用户的调研分析,进一步设计和优化运营策略,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新建流程「表单」的建立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编辑表单、表单设置和表单发布。「编辑表单」分为三块内容,左边是组件和外观,管理员需要从这里选择内容,比如单选、文本框等。「组件」包含基础组件(单选、多选、下拉菜单、文本框等)、描述分割(文本描述、图片、分隔栏)和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外观」可以设置表单底色、标题、选项内容字体大小和颜色。选中内容以后,中间为表单编辑区域,可以实现可视化编辑,包括调整顺序、删除等。右侧可以设置表单的字段和逻辑,包含基础设置、选项设置、逻辑显示规则等。在「表单设置」,可以设置用户提交的次数、回收方式(支持定量、定时回收)、微信分享信息和私域引流。在最后一步「表单发布」,需要关联对应的内容,比如相关视频、课程、专栏、圈子、训练营等内容,关联成功后,表单就可以发布。活动管理在店铺的运营中,举办线下活动必不可少,「活动管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场景而设计。管理员可以使用「活动管理」功能组织线下活动,一站式完成线上发布活动信息、用户报名、收集报名用户信息、管理报名情况、现场签到等流程。发布活动「活动」的发布包含基本信息、票务设置、座位设置、报名信息设置和私域引流六个部分。在「基本信息」,管理员需要填入活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关联的课程等信息;在「票务设置」,可以添加免费票和收费票,设置票种的展示规则等;「座位设置」部分,还可以开启自动排座,活动座位由系统自行分配;在「报名信息设置」,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配置用户报名的信息,非常方便;「私域引流」可以帮助管理员在活动报名前后将潜在用户引流至商家的私域流量池。名单管理活动建立成功后,商家就可以发布活动,「名单管理」就是活动报名的详细数据,包含报名管理和签到管理。a. 报名管理「报名管理」主要包含了所有活动报名的数据管理,比如待审核、报名成功等,管理员可以在这个栏目查看报名用户的详细信息。b. 签到管理「签到管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户自行扫码签到,系统会生成活动的二维码,管理员向用户展示扫码即可;另一种是商家主动扫码核销,工作人员进入票券核销页面以后,就可以对报名的用户进行扫码核销。随堂检测「随堂检测」是一个协助老师校验学生学习质量的辅助工具,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还能有效防止学员挂机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测试互动「测试互动」是一个通过设置轻量级的在线趣味测试,刺激用户活跃的社群玩法。运营者可根据用户特性设计测试题目,激发用户好奇心,活跃已沉淀的粉丝,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乐趣,同时可以设置根据测试结果给用户推荐课程。新建流程「测试互动」的新建包含了设置测试信息、添加题目和结果页设置三个步骤。在「设置测试信息」,运营者输入测试名称、简介和设置有效时间;在「添加题目」步骤,需要加入测试活动的题目,支持单选和多选;在「结果页」设置,需要设置测评结果,并可以向用户推荐指定的课程,进行付费转化。付费问答「付费问答」是一个为商家增加变现的工具,学生付费向老师提问,获取一对一答疑。「付费问答」需要先创建一个问答专区才能开启,有点像建立一个问答专栏。当用户在前端购买问答服务以后,运营者可以在手动邀请答主进行答疑。其次这个功能也设计得很完善,还支持设置用户围观价格和围观分成。体验小结在体验完这 11 个互动工具以后,我开始感受到小鹅通这个工具的魅力。从引流到激活、从留存到传播,这 11 个工具几乎能满足一个知识店铺运营多维度的需求。而让我最惊叹的是小鹅通产品的设计细节,比如一个普通的打卡功能,如果只是从前端体验看,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些小功能的后台设置其实有这么复杂。而小鹅通为了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几乎支持每一个功能版块自定义,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证书」这个功能,不仅提供多种证书设计样式,连证书内容的每一个字段,都可以在后台自行输入,无需任何加工,实在是太方便了。② 商品「商品」主要指实物商品和服务类商品的发布和管理,如果商家有周边商品,可以通过实物商品来上架,服务类商品则是指虚拟服务,比如 1V1 咨询、设计指导这样的虚拟服务。「商品」栏目的功能比较简单,我们就不过多赘述,大家可以亲自体验。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xiaoe-teach
用户 系统 软件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对「SaaS」和「SaaS 用户体验」价值思考及设计实践总结分享,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如何理解 SaaS 和传统软件的差别重新认识 B 端用户体验的价值SaaS 用户体验设计体系实践思考。更多SaaS产品设计干货:想找B端产品分析?盘点30家免费可试用的SaaS产品前几天写过一篇国外可免费试用的 B 端后台,感觉数量不够多。阅读文章 > 一、SaaS 的本质是什么SaaS,英文全称 Software as a Service,意思为软件即服务。是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软件交付模式,因为交付模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和传统软件的差别。在 Saas 之前传统软件需要购买后本地化部署,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卖软件是将软件作为一个软件实体卖给客户了;而卖 SaaS 软件的所有权还在厂商所有,提供的是“软件服务”。Saas 模式的提出者是 Salesforce 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 在98年的时候提出。有两个原因促使马克·贝尼奥夫思考并提出Saas:传统软件部署实施交付的失败率非常高;软件的售卖价格非常高,很多中型、中小企业有需求但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基于以上两个痛点及当时的现状卖软件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市场受到严重的阻碍(据 Gartner 高德纳公司(美国咨询公司)的调查研究曾表明:在所有 CRM 项目中大约 55%没有达到软件用户的完整交付和预期目的,通俗的说是实施失败。)从卖软件变成卖服务,其中的技术方式的改变、交易模式的改变,促成了软件时代的变革,对于传统软件公司来说,是一次大革命。原来卖软件给客户,一次性(或者分几次)收到钱了;改为卖服务后,这笔钱就不能在短周期内一次性收了,现行的 SaaS 模式通常是按照用户的使用年费来收取。两者差别在于,软件商需要先主动改变可以短期的一次性高收入,从短期收入向长期收入的转变;所以 SaaS 是长期主义的事情。失败的 Saas 生意会出现一个问题:把长期生意做成了短期不可持续的生意;而短期生意带来的就是经营成本的剧增,导致生意不可持续。所以,Saas 模式决定了需要客户长期使用你的产品,才可以长期可持续赚钱,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客户终身价值(LTV)。那如何做到客户长期使用,其实只有一种方式: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做到帮客户成功(帮助客户的业务成功),从而持续续约。吴昊老师,在《SaaS 创业路线图》中的讲到:SaaS 的本质是续费。这个观点我比较赞同,SaaS 的经营本质在于可持续。二、从新认识 B 端用户体验那么,决定 SaaS 的成功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决定性因素有三个方面:产品强大且灵活、用户体验优质、服务的有效支持。产品强大和服务的有效支持不言而喻,具体我们来聊聊用户体验的价值。传统软件在一次交付实施后,客户付 80%的钱,剩下的 20%能不能收回来就不那么重要。但 SaaS 模式,客户每年进行续费,若产品使用及用户体验满意度低,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可能是客户终止续费。因此,和传统软件相比 SaaS 的用户体验的价值就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 SaaS 的续费和流失。相信“用户体验”这个词大家应该非常熟悉,接下来我们重新认识什么是用户体验。官方的定义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主观感受。“用户体验”这一概念是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提出的。产品大神俞军老师说过用户体验的本质是“用户最小成本满足需求”。基于俞军老师的定义、我的理解和思考,我认为是帮助产品和用户:最小成本满足需求,同时创造「美·好」体验。怎么理解,因为用户体验是满足商业目标的一种行为手段,我们来看下用户体验的需要考虑的双边关系,就比较好理解了。如下图:左边是用户最小成本满足需求,右边是我们企业最高效的服务用户。企业的本质就是创造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来源于用户价值,同时考虑实现商业价值的效果和效率。我们常常会听到“投入产出比”或者叫“投资回报率”;对于商业行为中的一环用户体验也如此。所以,用户体验的核心的就是:平衡用户最小成本满足需求,及企业最小成本服务用户。完成价值交换同时,满足持续性。由此,可以看出在 SaaS 的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其实承担着一个比较重要的责任,因为它关系到成本的边际和规模化的影响,一头是产品一头是用户。那么作为产品体验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一定成本意识,做好“成本管控的设计”,更本质来说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因为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把握产品的交互方式、使用流程,在用户认知和效率层面有较强的把控空间,充分做到的以“用户体验”出发;那后续销售、交付、客户成功的全链路服务过程的学习效率和服务效率会呈指数级上升。产品设计,应该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关于用户体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个人认为这是所有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可以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需要经常性、反复对照思考的设计模型。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远不止于让产品的视觉、颜值提升,设计更大的价值在于深入业务、洞察用户,帮助业务梳理产品信息架构、任务流程、交互体验。构建系统的用户使用方式和工作模式,从而达成用户目标;通过达成用户目标完成价值交换、以此完成商业交易达成商业目标。三、 SaaS 如何进行用户体验设计回顾 Saas 的商业模式,Saas 的商业模式决定我们提供的这个服务不是靠人海战术,因为 Saas 软件即服务的含义是所提供的软件就等于提供自助化的服务,应该提供的是自助服务、开箱即用、开箱易用的服务。那么 Saas 服务设计策略上,应该从降低系统使用门槛和提升用户的自主化服务两维度出发,根据这两个核心维度,我们构建了每刻 SaaS 产品体验的设计策略模型。第一,设计“系统服务自动化”,这里的服务是功能使用的操作,符合“低认知、易上手”,那么从设计整个体系 需要遵守“易发现、低认知、高效率、有温度”的设计原则展开,以用户使用行为出发设计符合用户心智认知的功能形态和交互流程。第二,设计“系统帮助自助化”,什么意思在全系统中构建帮助引导的自助化体系,用户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人性化的引导帮助,我们从发现的维度、认知的维度,系统认知的维度,综合考虑用户系统的帮助引导。设计原则,是指导我们做正确设计的方针。设计原则的建立基于对用户使用体验全流程的基础上,以每刻报销的设计原则,围绕用户旅程、认知及行为出发构建。当用户接触系统从看出发,看见系统界面、发现操作入口;(发现)带着操作任务用户进入系统、看见导航、看见文字、看见按钮,都需要理解认知;(认知)用户从何开始、如何操作,在完成整个业务事项的过程需要进行填写、选择、交互过程就产生了生产效率问题;(操作)当出现误操作或系统出错时,需要系统纠错提醒、容错的设计、帮助及引导,当完成整个业务事项后,用户产生一种的情绪感受,这个感受即是印象、评价、口碑。(感受)紧紧围绕产品业务、用户处理特性业务的基础上,以终为始,回归到用户、业务、系统进行思考归纳的产物。设计策略,是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做正确的设计。在 SaaS 产品分类上,常见的 SaaS 产品主要分为 3 类,行业 SaaS、职能 SaaS 和通用 SaaS。每刻报销产品从核心业务来说是职能类 Saas,从提升财务人员报销的发票审批、费用审核等效率展开,但报销的来源又源于普通员工的业务报销,业务报销发生又和所在行业的费用发生行为特征有一定相关性,所以是结合职能和行业 Saas 的属性,从用户体验的设计上需要考虑不同角色用户对于系统的业务理解、功能交织使用的不同诉求,这个设计过程探索研究是相对比较有难度的,以后有机会可以展开聊。下图是每刻系统经过 6 年过程中统计的问题分布,分布比率呈现:认知问题 60%,效率问题 30%、情感问题 10%。关于帮助引导我们在访谈客户调研发现,企业服务虽然客户已经用了好几年我们的系统,但财务部门还是经常性会碰到新入职员工的系统使用问题,甚至财务部门来新人时 以前系统发生的使用问题会从新出现一遍,所以企业服务有一个现象,客户是老客户,但新用户不断增加,新人一旦增加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认知问题,也辅证了我们对于 Saas 系统认知问题是用户体验的第一大问题。帮助体系建立可以从系统层面体系化有效降低用户使用的认知成本,围绕用户角色的核心业务操作使用流程、洞察用户旅程上的疑惑和障碍点。用户首次进入系统要建立介绍和引导,足够简单、降低陌生感,来减少人力咨询回复的投入。相比人,系统的自助化和自动化的服务,更具有复用性和规模效应。本文小结SaaS 的商业模式,按年使用账号来收费和传统软件的付费模式区别非常大,因为需要先主动放弃自己本来可以唾手可得的收入,从短期收入向长期收入的转变。在 SaaS 模式的时代,商业模式决定其必须关注客户成功、客户持续续费、LTV 客户长期价值。SaaS 的产品更需要重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优劣决定其产品的长期发展,SaaS 的用户体验设计则关注用户使用认知和行为效率,以及系统服务自主化设计和系统帮助自动化设计,用户体验将在产品成长期后半程,逐渐成为 SaaS 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产品竞争力。以上,对 SaaS 及 SaaS 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和价值思考,希望这篇文章对同行的你有所帮助和启发。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saas-ux-design
币种 货币 用户 导读随着全球化贸易的进一步加深,不少互联网产品为了引入更大体量的用户体验并使用产品而开启了“出海之旅”。直接降低用户购买门槛的多币种支付,变成了产品必需品。如果说语言翻译是产品国际化的第一步,那么多币种支付能力的搭建就是紧随其后的第二步。更多出海产品设计方法:产品出海如何做好本土化设计?来看京东高手的实战总结!互联网企业“出海”浪潮背景下,作为设计师,面对新鲜未知的市场,如何找到适合海外产品的设计方向?阅读文章 > 为什么要“多币种支付”?由于用户对非自己国家/地区货币价值概念欠缺,在支付场景需要自行汇率计算、衡量价值等一系列时间/学习成本,支付转化率较低。为了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提高支付人数和支付转化率,产品需要将价格做的更加显性——所见即所付。以 Amazon、AliExpress 为例,都为用户提供了多币种支付方案,支持用户使用本币付款。本文将重点对多币种支付方案设计及注意点进行说明。Amazon 中多币种方案AliExpress 中多币种方案一、币种展示1. ISO 代码 + 货币名称每一种货币都统一由三位英文字母代表,而这一套三位英文字母,就是国际标准 ISO 4217。但是进行币种切换选择时,只看到 ISO 代码,部分用户也会定位难度。这种情况下,货币的名称就成为了辅助信息,帮助用户定位货币种类;用美元作为例子,如下图:2. 货币符号+ISO 代码+货币名称在币种展示中增加货币符号,可以提高用户币种寻找效率。不仅因为日常生活中用户接触更多的是货币符号,而且符号类视觉元素相比文案或者 ISO 代码更易用户阅读与聚焦。需要注意的是,货币符号是存在多国/多地区通用的情况。单独的一个货币符号,并不能直观的表达一种货币。例如美元符号"$",加拿大元、新加坡元、澳元符号相同,使用时可用 ISO 代码在货币符号前做以区分;如下图:注意:通常在网站中,为了视觉效果等原因设计师会考虑国旗与币种共同使用。这个设计决策是非常危险的,首先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也会存在使用不同货币的可能,另外国旗会有触碰敏感话题的风险。二、币种界面和功能1. 价格展示较长当价格展示空间有限,可以考虑缩小货币符号和小数点后金额缩小的方式为整数金额争取更多位置。如图:同时,金额较大时,别忘记为千位分隔符留下足够字符空间;2. 考虑货币符号如上文币种展示中提到的,币种符号存在多币种同用情况,例如符号“¥”,人民币和日元都在使用;符号“$”美元、加拿大元、澳元等共同使用;创建币种符号对照表可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方便设计师或研发定期更新维护;币种符号$对照表3. 千位分隔符因为英文中没有“万”、“亿”,与之替代的只有“千(Thousand)”、“百万(Million)”和“十亿(Billion)”的概念,所以西方习惯在较长数字中每隔三位增加一个逗号,以方便在数字位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看出它的值。这种情况多使用在日元、韩元等货币位数较多的价格展示中,为用户简化金额阅读。如下图:三、币种本地化1. ISO 代码定期更新ISO 4217 货币代码亦可改动,例如当一个国家发行新货币,进行货币改革,更换货币单位之时。俄罗斯的卢布就曾由代码 RUR,改成 RUB。所以不要忘记定期关注 ISO 代码相关消息,发现调整,实时更新;2. 币种默认初始逻辑默认记住上一次用户的币种选择可以让用户免去重复的币种切换工作,直接享受畅通购买的体验。使用 IP 定位确定新用户所在地区,并为用户切换至对应地区使用币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正在出差的用户来说有些多此一举;使用浏览器默认语言并为用户定位对应币种容错率相对更高些。另外,用户登录与未登录两种场景也可以结合考虑添加默认币种逻辑;3. 考虑提供参考价格世界上大约有 170 种货币,产品不可能为每一种货币提供支付渠道。那部分不可支付币种,我们可以通过当天汇率,在前端页面展示参考价格,方便用户衡量价值。例如,Amazon 中切换肯尼亚先令等,可以看到如下备注信息,提示用户页面价格只作为参考,用肯尼亚先令支付可能不成功。四、切换币种功能用户的购买支付流程根据不同用户习惯会有所区别,主要可分为两类:① 先看价格范围再看商品详情② 先看商品详情再查看价格第一类用户在平台上首先会将币种进行本地切换。那么全局币种切换器成为这类用户的必需品。而第二类用户在意商品细节多过于价格或是默认币种与本地货币换算较为常见,所以通常到了最后一步支付时,用户切换到本地货币进行最终的价格确认。这种情况,支付时的币种切换器更有意义。1. 全局的货币选择器很多大型电商平台中,默认用户地区会使用网页 IP 定位,而地区确定后又可以推测用户使用货币,所以设计师会将币种设置与导航栏的语言/地区/国家设置进行入口合并。这样做可以让用户在有相关设置需求时,较快的定位入口,同时也考虑设置内容的联动性,辅助用户批量设置。当你的网站导航栏不固定时,在方案对比页面增加货币选择器是个不错的选择。用户查看方案详情或对比方案信息时,产生货币切换需求概率较高。在方案页面的币种选择器可以更快的满足用户需求,从而促进用户支付。2. 支付链路中的货币选择器在一些复杂的支付链路中,我们会使用弹窗让用户完成购买信息的细节选择。例如选择套餐的付款方式(优惠券/活动码)、套餐的付款周期(月/季度/年)等情况,而这也是用户最后切换支付币种的机会。不要忘记贴心的为用户保留币种切换功能,帮助用户顺滑的完成支付链路。结语在“多币种”支付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币种展示方式和币种时机(币种选择器位置),并结合支付场景、支付链路、开放币种范围等因素综合思考,才能保证国际化用户良好的支付体验和感知。“多币种”支付不仅可以传递产品国际化信息,也可以给业务带来营收价值。国际化支付场景虽然常见,但是设计细节关注度较低,很多设计师无论是否拥有国际化设计经验都习惯凭主观直觉设计。因此,我们对国际化“多币种”支付设计抽丝剥茧,总结出比较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刚接触国际化业务的设计师。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multi-currency-payment-design
元素 互动 用户 前言当我们提及“动效设计”这一词,第一印象往往是那一类炫酷的极具视觉表现力的动效,而有一类动效,它们如春风细雨般融入了用户交互过程的点滴之中,为打造符合用户心智的流畅体验默默做着贡献,它们就是「交互动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什么是交互动效」「为什么要重视交互动效」「交互动效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带领大家了解交互动效的基础概念,以及具体的设计流程方法,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对交互动效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多动效设计干货:新手科普!交互动效基础知识入门什么是交互动效界面交互动效:用户与界面进行交流互动时以动效的形式进行信息传达。阅读文章 > 一、什么是交互动效?交互动效指的是那些用于引导和响应用户交互行为的动效,它们与用户的交互行为密切相关,起到帮助用户理解、提供操作反馈、提升感知流畅性的作用。与视觉动效不同的地方在于,交互动效主要作用于产品的基础体验和功能体验层面,为用户营造更加自然流畅的体验。而视觉动效除了在功能体验层面能帮助用户降低理解成本之外,更多作用于情感体验,增加产品趣味性、传递产品调性,目的是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调动用户的正面情绪。交互动效&视觉动效示例交互动效与视觉动效的影响范围差异二、为什么要重视交互动效?在实际的项目中,交互设计师往往会先处理任务流程和页面信息设计。在设计工作量大、时间紧张的时候,很可能遗漏掉需要增加交互动效的细节,到点检验收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问题,这种情况在新人设计师中较为常见。在验收阶段,由于项目排期时间紧,开发有别的 bug 要改,可能没有时间去处理动效方面的优化,从而导致了线上出现体验问题。验收阶段才发现动效问题的尴尬必要的场景缺失动效直接上线,可能会产生以下的体验问题:不符合预期,产生理解困难:交互动效用于传达页面变化过程,如果过程缺失,可能会导致变化不符合用户预期,使得用户产生理解困难。感知卡顿:缺失必要的手势动效会导致用户操作的不流畅,缺失必要的转场动效则会影响视觉观感的流畅性。动效缺失产生体验问题例子总的来说,不注重交互动效将会给产品体验埋下各种体验问题隐患,加上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后,互联网产品将会更加注重设计上的精致精细度。由此来看,掌握系统化的动效设计方法,已然成为设计师们的必修课。三、交互动效的设计流程和方法1. 动效评估在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判断是否真的需要做动效?不能为了做动效而去做动效。① 场景聚焦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场景适合做交互动效?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场景:三种适合做交互动效的场景「场的变化」指的是用户需要从产品中的一个「场」到另一个「场」,发生在页面间的转场、或页面内的转场。「场的变化」相关例子「内容的新增或减少」指的是由于用户的交互行为,导致页面中的内容(模块、组件、元素等)产生新增或减少。「内容新增/减少」相关例子「元素的属性变化」指的是由于用户的交互行为,导致页面中的元素属性产生变化,例如位置改变、状态变化、值变化等。「元素属性变化」相关例子② 优先级评估筛选出适合添加交互动效的场景后,我们需要评估在这个场景中做动效的优先级。判断做动效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从高到低的维度去进行优先级评估:「一致性」——如果某个场景已经有定义好的动效规范,原则上需要遵循规范进行适配,以确保全局动效体验的一致性。这一个维度对于那些存在动效语言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致性是为整体产品调性和品牌所服务。例如iOS在全局都保持了高度统一的动效体验,如果某一个组件缺失了用户习以为常的动效,很容易被用户感知到且产生对品牌的负面评价。「帮助用户理解」——不加动效是否会影响用户对当前页面变化的理解?如果因为缺失动效,在元素关系、页面层级、状态变化上造成用户较大的困惑,影响了用户体验,那么在该场景下添加动效的必要性是较大的。「提升流畅度」——不加动效是否会影响视觉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流畅度?即视觉上是否会产生闪跳、突变等卡顿感,操作上是否实时反馈、符合用户预期。「引导注意力」——页面中的元素是否需要通过动效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会不会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打扰?有时候产品会出于业务诉求希望通过动效的手段来引导用户注意力,达到业务的目标,但是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注意力是否应该被引导,不让动效成为对用户的干扰。动效优先级评估2. 动效设计① 动效原则设计原则用于指导我们设计动效的方向,确保不偏离正确的方向。结合行业内的各类动效规范的设计原则,我们总结出以下六个通用性较高的设计原则: 舒适:动效需要符合现实世界的物理属性,贴近用户的心智认知,感知上舒适、同时兼具视觉美感。高效:高效响应并减少过长的位移和时间,使动效触达不拖沓。流畅:不卡、不闪、不跳,帧率稳定、响应及时、跟手操作是动效流畅体验的基础要求统一:同个产品内的动效体验感知统一,体现在相同的控件动效保持一致、相似的动效编排一致。简单清晰:界面元素运动尽可能少且简洁,减少路径及不必要的元素,确保动效过程清晰、重点突出。克制有度:控制出现频率,不增加额外操作,不干扰用户,确保动效有意义。交互动效设计原则② 动效属性变化一个完整的动效是由不同元素的不同变化组成的,常见的变化类型有:位移、透明度、大小、旋转、3D 旋转...动效常用变化类型时长小于 200ms 的动效不易被感知,多于 1000ms(1s)则让用户感到缓慢,交互动效时长一般在 200ms-500ms 之间,我们在设计时长时,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考虑:i)复杂程度:复杂的动画比简单的动画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表达动效复杂程度对时长的影响ii)区域范围:动效运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小范围内比大范围的运动所用的时间相对更短动效区域范围对时长的影响iii)入场/退场:一般来说,退场的动效时长要比入场短,让用户更把注意力放在后续的内容中动效入场/退场对时长的影响曲线曲线与时长相互配合产⽣运动的韵律感。调整曲线能使物体实现加速和减速,⽽不是以恒定的速率运动。在自然定律下,物体不会突然开始或停止移动,它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加速和减速。以下是三种常用的曲线类型:i) 加速曲线:适用原本在视线中的物体,需要消失或退场,逐渐加速符合退场行为特征,例如弹窗/浮层退出、卡片删除等。加速曲线示意ii) 减速曲线:适用原本在视线外的物体,需要出现或进场,逐渐减速符合进场行为特征,例如弹窗/浮层出现、页面进入等。减速曲线示意iii) 缓入缓出曲线:先加速后减速,适用于运动前后始终在用户视线范围内的物体,符合物体启动和停止的真实规律,例如图片缩放、tab 切换、开关等。缓入缓出曲线示意③ 动效编排动效属性是针对单个元素进行设置的,那么如何对多个元素进行动效组合和编排?下面提供一些动效编排的技巧: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通过透明度变化来实现过渡转场,也是最简洁实用、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分为「单向淡入淡出」、「交叉淡入淡出」和「错开淡入淡出」i) 单向淡入淡出:在前后层叠的场景中,只有前景元素进行淡入或淡出动作,下方元素无变化。单向淡入淡出示意ii) 交叉淡入淡出:存在退场元素与进场元素的场景下,一个淡入视野,另一个淡出。在整个过程中,会存在两个元素和它们后面的内容同时可见的时候。交叉淡入淡出示意如果退场元素和入场元素在视觉样式或者布局结构上差异较大,交叉淡入淡出可能会带来视觉上的混乱,这时候可适当错开出场元素淡出和进场元素淡入的时机。可通过错开元素进出场时机避免带来视觉混乱iii) 错开淡入淡出:在入场元素淡入之前,将退场元素完全淡出。这种方式可以规避视觉上出现重叠元素,但是可能会造成有一瞬间出现容器内容为空的情况。错开淡入淡出示意 一镜到底一镜到底是通过共享元素、容器和动势来进行转场过渡的一种编排方式,有助于提升用户操作任务的效率,增强视觉的流畅感,是转场设计中重点推荐的编排方法。i) 共享元素共享元素是转场前后持续存在的界面元素,是在转场发生后希望用户关注到的焦点元素,它增强了转场的连续感。共享元素转场示意ii) 共享容器当一组元素在过渡时包含明确的边界,可使用容器来让转换过程有连续感。容器通过大小、高度、圆角等属性进行补间过渡转换,容器内的元素可通过淡入淡出或共享元素的手法进行过渡。共享容器转场示意在使用共享容器转场时,有以下原则需要注意:原则 1——尽量减少独立移动的元素数量。多个元素运动会争夺并分散注意力,我们可以通过淡入淡出减少元素移动,让注意力更聚焦。原则 1:避免过多独立移动的元素原则 2—— 避免焦点元素在运动过程中和其他元素重叠。焦点元素和其他元素运动轨迹重叠会产生杂乱无章的过渡,同样地,可以用淡入淡出来简化运动。原则 2:避免焦点元素运动轨迹和其它元素重叠iii) 共享动势无法通过补间变化来实现柔和过渡,可以提取出可用的共享转换属性,来实现前后的平滑过渡。常用的共享运动属性有位移、缩放、旋转等。共享动势效果示意其它编排技巧i) 运动路径如果转场中的元素沿对角线移动,线形运动路径具有简单而实用的风格,而弧形运动路径则创造了更加强调和戏剧性的风格。线形和弧形运动路径差异对比ii) 振荡一般情况下,转场动效在到达终点时会结束。当添加振荡时,过渡路径至少超过其端点一次,然后反向返回端点。振荡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更加俏皮和充满活力的过渡风格。有无振荡差异对比iii) 纵深变化一般情况下,背景内容在容器变换过渡期间保持静态。可以通过动画背景内容的比例来强调纵深变化。这种通过强调前景和背景内容之间的距离,使过渡看起来更加生动。有无纵深变化差异对比iv )交错一般情况下,入场元素会打包为一个组进行处理。「交错」是指通过对组中的元素应用短延迟,创建一种级联效果,将注意力非常短暂地集中在组中的每个元素或个别元素上。通过交错将注意力短暂地集中在每一项上交错还有可以用于强调页面元素,将需要强调的页面核心操作或元素在其他元素入场完毕后完成入场,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完成视觉引导。通过交错突出核心元素③ 动效落地尽管我们把动效设计得再精美,最终还是要靠开发大哥们把它还原出来。交互动效需要开发通过代码来实现,因此动效标注如何让开发看得懂且能理解,就尤为重要。这里推荐大家使用参数化的表格来进行标注,转场动效的标注文档中需要包括以下要素:动效 demo 附件:方便开发直接查看整体的动效效果触发条件:说明动效发生的条件,即用户通过什么行为触发该动效元素示意:将动效中发生变化的元素进行拆解,通过图示清晰示意变化属性:元素的什么属性发生,例如透明度、位置、大小等等动效时间:「延迟开始时间」表示元素从触发条件发生后延迟多长时间开始执行,「持续时长」表示该变化持续发生多长时间变化值&贝塞尔曲线:描述属性具体的变化值范围,以及相应使用的贝塞尔曲线参数转场动效标注文档示意手势动效的标注和转场动效略有不同,因为手势动效是跟手的效果,不像转场动效是在固定的时长内完成,因此不需要描述时长相关的参数和动效曲线,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描述清楚页面元素跟手的联动关系。手势动效标注文档示意在动效验收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还原问题,那么可以将没有按照设计标注来做的地方在表格中圈出来,帮助开发快速定位问题,提高沟通效率。在验收环节运用标注文档定位问题结语交互动效作为提升产品精致精细度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也是作为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文给大家讲解了从动效评估-动效设计-动效落地的全流程方法,希望能对大家了解交互动效、上手交互动效设计有一定的帮助。当我们希望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极致体验时,不妨试一试从交互动效入手。参考资料及部分示例图来源:material.io/design/motiondeveloper.harmonyos.com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VMIC UED」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active-effect-design-guide
用户 灯会 自己的 前言:当我们谈论画作,会醉心于印象派光影斑斓的色彩,会惊叹于国风文人画如诗如歌的构图,会震撼于画师笔下一个又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而当我们提及 AI,脑海中浮现的是前沿深奥的大数据云计算,是冰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两者碰撞交织,让 AI 学会“通感”,AI 画手们带着惊人的机器想象力和极具冲击力的刻画刷新着我们的感官体验。与此同时居高不下的热点讨论也一遍遍提出质疑:AI 让艺术沦为了单纯的数据游戏,使绘画失去了灵魂。那么如何为 AI 创造力赋能,将其转化为视觉传达的生产力,成为设计师探索的新方向。AI 画画结果图美图欣赏一、从小范围的数字艺术到千人千面的艺术感知“用嘴画画的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 算法面世之后,惊人的技术迭代使得热衷探索前沿技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在各大平台掀起展示 AI 生成作品的热潮,让观者跃跃欲试。有此契机,团队构建出了开盲盒式的 AI 画作抽取玩法——通过用户简单点选关键词即可得到独一无二的专属艺术体验。简洁的文字信息外加一点点好运,诞生出数以万计的犹如梦境一般的画面,在QQ小世界中飞速扩散开来,为用户提供了短视频表达的新鲜方式,好评如潮。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接下来的几期活动介绍,一起感受AI呈现的独特艺术影响力。堪比艺术家!被疯狂安利的 AI 插画神器 Disco Diffusion 有多强?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有关注「神器挖掘机」阿文(微博 @Simon_阿文 )的朋友,可能已经了解到他最近正在疯狂安利一款 AI 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阅读文章 > 小世界 AI 画画 h5 活动的美图展示拼图二、七夕桃花签:艺术化的情感抒发助力用户传递心愿“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赋予了七夕节日传统中式的浪漫情怀。将这份祈求美好的心绪诉诸诗词歌赋、寄情山水楼阁,团队精心打磨国风绘本、古风彩墨画等绘画风格。温润空灵的中式经典色彩搭配融合于古建筑与风景的刻画之中,AI 画手为用户献上了诗意盎然意境绝佳的描绘。国风绘本&水墨风格的 Goodcase 效果图展示以桃花签作为载体,配以诗作签文,为用户带来别致的抽签体验。双签合并的解签环节,更是为用户表达感情提供了窗口。用户在发布时纷纷自主解析起画面的含义,为作品添加独属于自己的色彩。用户输入不同的昵称,会获得不同的签文结果,带来具有惊喜感的盲盒体验。桃花签 H5 的视觉展示桃花签结果视频展示三、中秋灯会:寓情于景,演绎中秋氛围中秋节作为有着团圆美好寓意的传统节日,祈愿更加必不可少。我们以中秋灯会作为演绎情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花灯放飞环节,用户在观赏灯会夜景氛围画作的同时,也将中秋祝福分享给好友,以画会友祝福翻倍。灯会的 AI 画卷以夜景为主,结合中国风的经典配色,点缀灯火以烘托花好月圆的中秋氛围。国风绘本&水墨风格的夜景效果图展示作为品牌彩蛋,视频包装中的孔明灯也采用了企鹅的造型,更具有创意性和 QQ 品牌感,并运用光效叠加、发光粒子等元素,打造热闹的中秋灯会场景。桃花签 H5 的视觉展示用户选择不同的愿望后,ai 来为用户描绘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许愿画面,定制个性化灯会。最后来一起看看在小世界中秋灯会许愿后的视频效果吧!四、赛博朋克学生证:与 AI 共同畅想未来时空的开学新体验结合 AI 突出的画面想象力,我们与 AI 画手一起,打造了更有情节代入感的开学季学生证玩法。基于 AI 绘制的未来学科专业的专属科幻场景,搭配以实时生成的用户动漫形象,为用户制作独特的具有科技赛博感的入学证件。赛博朋克效果图展示活动采用入学邀请的形式,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形象或者点选默认形象制作自己的证件,AI 画会根据设定好的专业划分色系,像构建一个真正的学科体系一样,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标签,更好得让用户在小世界平台彰显自己的性格。开学季 H5 的视觉展示用户选择四个不同专业会相应获得四个不同色系的学生证结果。除了选择默认形象外,用户还可以定制各种各样“特别”的赛博学生证。(以下图片来自脑洞大开的小世界用户)开学季结果视频展示五、新次元房产:携手 AI 初探元宇宙八大社区、上百种房型,AI 勾画出了虚拟世界中的梦幻社区。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点选,即可获得“冰雪王国的独栋洋楼”、“漫画部落的花园洋房”等充满新奇元素的奇妙组合。完成选择后,系统会为玩家自动生成房产,会显示房产形象、面积以及房产价值(为小世界火箭的虚拟积分)视频的展示将元宇宙社区氛围拉满,让用户更加期待“专属地产”向小世界数字藏品的概念转变。六、春节异次元:国潮漫画华丽变身接力异次元的我,春节档的 AI 作画推出了国潮漫画变身的全新风格亮点。用户上传照片之后,万物皆可在动漫的世界中享受新年的快乐气氛。平行时空里,用户收获了华美的中国风服饰,春节装备的萌宠,甚至还有浓浓节日气氛的年夜饭美食~变身漫画以春节幸运签的方式呈现,更是为用户提供了对于新的一年美好期盼的短视频打开方式,在小世界中火热传播。结语:随着技术的层层迭代,团队也将探索更多有趣有情节的玩法,与 AI 共同创作出新的整活爆款。同时我们也将继续通过活动玩法邀请用户们为 AI 画作赋予更多的艺术灵魂。或许不久后,AI 画手将为我们带来崭新的 3D 艺术体验、Q 萌的毛绒宠物、亦或是专属于用户的动漫演绎呢!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腾讯ISUX」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ai-draw-2
用户 地图 产品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用过用户体验地图,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地图是梳理用户场景和体验问题的一种工具,那在用户研究中,什么时候/阶段适合用体验地图?使用体验地图的价值是什么?体验地图又是如何构建的呢?该篇文章将会结合两个具体案例为大家逐一解答,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介绍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使用场景与价值,下篇会拆解用户体验地图的构成与构建流程。 文章主要以我的经验为主,不是教科书和绝对,希望能带给大家答案/启发~也欢迎互相交流~更多体验地图教程:学会这5个关键点,产出一张完整清晰的用户体验地图!前言1. 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阅读文章 > 先来看一个案例感受一下用户体验地图吧~案例背景:某公司计划推出全包装修业务,但不了解全包套餐用户的需求,不知道应该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套餐产品和服务,基于该背景我们对近期全包的用户进行了访谈,梳理出全包用户体验地图,见下图(因涉及真实项目,故针对研究结论做打码处理,请勿保存传播,感谢理解)通过梳理体验地图,我们获得了 4 个主要的价值:如何更好的把套餐卖出去:分析了用户在前期寻找全包公司时的信息获取渠道、接触时的考虑与决策因素,为装修业务的对外传播的卖点、渠道、销售流程和话术提供了设计依据;如何管理相关人员提高用户装修体验:分析了用户对不同人员角色(设计师/销售/工长/建立)的需求,为人员招聘、考核、管理提供了基础要求;如何管理装修过程提高装修效率:分析了用户在各装修环节的行为与关注因素,对各环节进行工具/物料/反馈机制的设计与设定,如用户通过线上小程序确认装修施工节点、进行反馈等;如何设计套餐产品:结合定量问卷,对装修套餐里涉及的建材品类/品牌/价位与用户期待的价格、用户画像进行匹配,针对性的设计低中高端各价位的套餐产品满足差异性需求看完是否心动了呢?再一起深入了解下用户体验地图吧~一、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用户体验地图又称 User Experience Map,在网上搜索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后,会发现被赋予了很多种概念解释说明,如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多种定义中存在的共性关键词,如用户增长、用户的真实互动、用户场景、用户真实需求/痛点、可视化/一张图等。综合来看,我们只要抓住用户体验地图具备的 3 个特点就能抓住定义了:是基于一定顺序的用户场景与行为还原:体验地图包含的内容是用户完成某一件事情/目标时,所经历的过程、场景,是用户角度真实发生的行为中体现的用户需求,而不是产品走查与推测;是突破单一产品表示全局、可涵盖线上&线下多触点的:体验地图中承载用户行为的载体不一定是单一产品、也不一定有产品,是可以包含多种类型触点的(产品/空间/人员等等),呈现的是用户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类触点;是一种工具/一张图,也是一种方法:体验地图既是对调研信息进行梳理的一种工具、是可视化展示用户场景与需求的一张图,同时也是能够指导调研内容设计的方法。二、为什么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无论是否了解用户研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满意度调查”、“用户推荐度/NPS 调研”,了解一些的会再知道“用户深度访谈”、“产品体验走查”等一些用户研究方法,但对于常规的监测类、走查类、访谈类调研中,我们总会对调研结论有一些疑问,比如用户为什么不满意、为什么不推荐、为什么有这个需求、为什么我改进了还是不满意?从多次实战中,总结了用户访谈的 8 个小技巧去年被调到了新的专业产品线,为了更快的熟悉新产品,了解用户的目标和使用场景,做出更好的设计。阅读文章 > 而用户体验地图是能够避免我们对用户真实需求的不理解及我们的“自以为”,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用户行为,进行全局性的机会点挖掘。整体来看,用户体验地图能够带来 3 方面的价值:从场景中真正理解用户避免设计师视角:产品的设计者和决策者需要从用户的视角去考虑用户要什么,而不是有什么放什么,以为用户能顺利完成任务、得到满足;避免用户说的都对:理解用户也不是用户说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而是通过用户场景去观察用户在整个路径中是如何满足自己目标的、洞察用户想要什么(比如福特汽车的问世,而不是“一匹更快的马”);理解不用用户的差异:一个产品中涉及到的不同“用户”, 比如不同的商家角色在使用产品时用的功能不一样、需求也存在差异,如何满足共性需求、差异性需求。全局性的评估并发现机会产品全局:不会单纯从产品功能出发,通过数据或用户反馈层面的依据,割裂地去看每一个模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而是以更全局的思维去看待用户使用流程发现更多的潜在机会点;用户全局:用户的体验过程中不仅是单一产品的体验,可能包括了前后的延展、过程中的联动,包括人际、空间等其他类型触点,探索产品外的机会点(如用户的需求有可能是通过别的产品实现的,我们的产品也会与其他渠道、组织有联络)。共创中达成共识推动决策建立同理心,达成共识:不同业务角色的关注点不同,通过构建体验地图倾听用户声音、理解用户行为、建立“同理心”,在用户体验问题上达成共识,而不仅是聚焦在自己的功能上。三、什么情况使用用户体验地图?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是带着一定的产品目标/业务目标去理解用户,可使用的情况较多,但主要是在产品的前中期,主要可以归为三类情况:需改进产品体验时产品出现了某些问题,并不明确问题出现在哪个阶段:如开发了新功能时,以为会是用户使用率很高的,但实际没人用,通过体验地图去看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定位到问题;整体提升产品的体验:如满意度、nps 指标没有随着产品预期提升,通过体验地图全局性看产品的框架、功能规划,定位问题。产品创新需找到方向时在产品的原型设计前,了解用户在使用其他产品时如何解决问题,辅助我们识别痛点和机会点:如开发某产品前,通过体验地图梳理用户目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对应看用户在用其他相关产品/服务时的体验如何,反观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产品 0.5 阶段,可拓展方向较多,通过梳理体验地图理解用户,找到创新机会。产品用户需增长时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来推动增长,需要调整各个触点/渠道的布局策略:如想要提升转化率、产品知名度,使用体验地图基于用户达成目标的旅程,将支撑用户触点的所有渠道如官网、APP、小程序、线下门店销售等等串联在一起,进一步分析用户在整个流程的体验。这 3 种情况适用的产品阶段、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异:当然也要注意有一些情况是不适合用体验地图的:产品较成熟,无需去拓展机会点,更多聚焦在用户对产品细节体验的提升,体验地图对于全局的把握会导致缺失细节体验问题,这时更适合做可用性测试、专项研究;研究内容不明确、缺少研究抓手时,仅是收集用户需求、用于理解用户时,做体验地图收到的信息会大、不聚焦,难有实质参考性。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ser-experience-ma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