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科技 工具 2022年3月,互联网世界卷入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争端站队当中,互联网产品APP原本作为中立隐形在世界运转幕后的工具,现在走到台前,一脚把曾经视为上帝的用户踹下了神坛。特别是,在战场之外的中国的大疆公司,因为美国制裁大疆,设计软件Figma的公司随即停止了对大疆的服务。令人震惊的也许是这场争端,但同样是这种互联、公开、共享的现代精神的失守。我们是否能够继续相信互联网?特别是现在它似乎不那么互联,还有点卡?1.0 我们在面临不可抗力2022年冬奥会世界地球村的和平序曲刚刚落下帷幕,随之而起的就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干戈,许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公开抵制俄罗斯,断绝与俄罗斯的合作与提供的服务,其中包含的内容有视频、搜索引擎、设计软件、电子货币等等。我们在签署任何合同里,都有一条关于遇到不可抗力,合同可以中止的条款。目前我们所见证的这场互联网公司集体退群,就是我们所见证的第二次不可抗力条款的实现,第一次是新冠疫情,一场席卷全世界的瘟疫。第二次是乌俄争端,一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国际事件。2.0 互联网只是你的房东最近的设计界新闻,由于美国制裁大疆公司,Figma 作为美国企业也必须遵循这个法规停止为大疆提供软件服务,把文件数据打包还给大疆。这个新闻绝对是最近设计界的爆炸性新闻,并且一下子火速反向把国内的同款平替软件“即时设计”和“MasterGo”推向了大众面前。为什么这件事值得讨论?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视野?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Figma,此处引用官方的介绍:Figma是一个向量图形编辑器和原型设计工具,主要基于网页进行工作,通过macOS或Windows的桌面应用程序,可启用离线编辑功能。适用于Android和iOS的配套软件称为Figma Mirror,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Figma原型。Figma的功能集着重于用户界面设计及用户体验设计,并强调即时协作。这个软件在这两年来火遍了所有设计师的圈子,因为它的在线实时协作,让所有人都可以基于互联网同时做一个设计项目,不用层层对接,省去了各种沟通的麻烦,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分享与沟通精神的高光产品了。但这款富于互联网的分享与沟通精神的高光产品,此时拒绝了大疆,把大疆踢下了它的网线。于此同时,国内的同款平替软件“即时设计”和“MasterGo”顺便截胡了对Figma失望的互联网用户。但对于大众仍然需要警惕的是,这两款软件大概率不会对用户说不,但它们如果愿意,是可以像Figma一样,把用户清退的。此处并不讨论谁对谁错,就讨论国际竞争与贸易当中的互联网与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互联网发明以来,就有着许多关于互联网技术的不稳定性的担忧,无论是从技术性上的有待发展,还是从人为的角度被错误使用,或者是仇恨使用的担忧。关于这些观点,有很多书籍和电影在讲述这个观点。目前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攻壳机动队》。在华丽的视觉效果背后,透露了一些让人不安的现实与未来:1、在科技时代,所有赋予给你的机器与网络的便利,都是建立在稳定时期的经济繁荣,一旦这种稳定被打破,所有给予给你的便利,会马上收走,甚至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糟。2、科技本身是好的,但如果掌握科技的人不怀好心,所造成的破坏,比科技带来的好处还要大。3、所有的云端,你所认为永远的家,只是租给你的,平台的拥有者就像房东,房东可以随时把你踢下互联网的网线,你自己拥有的实体的身体,物品才是你真正的永远的财产。互联网与科技所承诺的东西,经常包含着“永远”“稳定”“靠谱”“你的好帮手”之类的字眼,并且现在的元宇宙的概念,不仅是想当我们的帮手,还想要当我们的房东,让我们住进去。如果说我们一直沉浸在科技时代与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物质丰裕与工具方便的自由的狂喜当中,那么这次互联网公司的集体跳票,甚至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是在美国的长期制裁当中,就是给我们的梦醒时刻:你并不拥有互联网,互联网只是把服务租给你,你在此建立的一切资产与时间在不可抗力面前,只有随时退租的份。目前的比特币等基于算力计算的代币,在逃离中心管控的路上,像末日狂花一般给了希望在互联网隐居的居民一个选项,毕竟平台需要一个中心才是平台,一个没有中心的系统,谁要把谁弄下线呢?逃离银行,逃离管控,逃离机构。3.0 当你学习的速度赶不上发布新产品的速度此处引用介绍《别想摆脱书》的第二章《永久载体最暂时》这个章节聊的是几位从事文艺工作的大师,谈论科技与书籍与影像的关系,这里面承认了科技给人带来的方便之处,但更多的是在谈论这份方便背后的代价和隐患。对谈者当中,曾经担任电影电视学校校长的卡里埃尔所经历的技术迭代,虽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听起来依旧像是现在的人所面临的难题。这里引用原文: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光盘播映,内容与埃及有关。我们惊诧万分,全然被征服。所有人都为这次革新而倾倒不已,它似乎解决了我们这些图像和档案专业人员长期以来遇到的所有难题。然而,制造这些奇迹般产品的美国工厂 在七年前就关门了。DVD问世时,我们以为总算拥有了保存和共享图像的理想措施。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有建立个人的电影资料库。有了DVD,我以为自己终于拥有了“永久载体”。但完全不是这样。现在又出现了极小的磁盘,可以像存电子书那样存入大量电影,但必须同时购买新的机器。那些美好的老DVD 也不得不丢开,除非我们同时留下老式的播放器。我们还能读一本五个世纪以前印刷的书,却无法看一张只不过数年以前的电子录像带或老光盘。除非把旧电脑都留在地下室。今天我们如何建立个人的电影资料库,应该选择哪种载体?我们不可能在家里收藏传统的银胶片拷贝,那需要一间放映室,一个专用的观影厅和大量储藏空间。录像带会掉色,清晰度会下降,很快就模糊了。CD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DVD也不会长久。何况刚才也说过,将来我们不一定有足够的能源去运行所有这些机器。想想 2006年7月纽约那次电力大故障吧。假设范围扩大,时间延长。没有电,一切都会消失,无可弥补。反过来,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都消失了,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在夜里点根蜡烛继续。20 世纪让图像自己动起来,有自己的历史,并带有录音——只不过,我们的载体依然极不可靠。多么奇怪:我们的过去没有声音。当然,我们大可以想象鸟儿的歌唱、小溪的流水声一如既往……我在读到这些观点的时候,感觉三十年过后,我们的现代人依旧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并且完全没有一点点的改善。互联网井喷的这几年,我的设计软件已经迭代了四五遍了,各种在当时惊为天人的新的设计工具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上大学的时候UI设计的工具是PS,毕业的时候是sketch,工作的时候是XD,现在的Figma之类的即时工具又要拳打之前的所有软件。同样的体验还有建模软件,maya,犀牛,3dmax,C4d,Blender等等。在这个互联网浪潮当中,学习了一些,忘记了一些,又重新捡起了一些,如此往复循环。4.0 被科技勒索是什么感觉?每次面临迭代的时候,我已经过了技术狂喜的阶段,而是在想,这次的工具更新,究竟有比原来的设计工具改善多少吗?如果每一次迭代,都需要整个行业来重新学习与适应,那它所带来的便利是否与这份麻烦互相抵消了?在这场技术崇拜的狂欢当中,是无数设计师在你追我赶追求与学习新技术,生怕错过一场发布会,一个新软件,一个流行色,一个新趋势,就被同行认为是抗拒新科技的老顽固。在看教程学技术的速度赶不上新东西的发布速度的时候,感到自己十分窘迫,并没有感觉到科技给我带来的福利,我只是感觉到我在被科技勒索,勒索我的时间与精力,但我并没有创作更多东西,也没有学到更多东西。这里引用卡里埃尔的原文:然而,每次新的科技产生,必会力证自己超越以往所有发明与生俱来的规则和限制。新科技期待自己睥睨一切,独一无二。好像它会自动带给新用户一种天然的能力,无需他们学习如何使用,随时就可以上手似的,好像那种天分是本来就有的,好像它随时准备着肃清以往的科技,把那些胆敢拒绝它的人变成过时的文盲。我一生都见证着这样的勒索。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任何新科技的新语言,都需要漫长的接纳过程,我们的脑子越是被前一种科技语言格式化,这个过程也就越是漫长。1903-1905年间出现了一种新的必须认知的电影语言,许多小说家以为可以从小说创作直接转入电影编剧。他们错了。他们不知道,这两种写作对象——小说和剧本,事实上运用着两种迥异的写作方式。科技绝不是一种便利。它是一种强求。还有什么比为电台改编一场戏更复杂呢!5.0 我们还能怎么做我们的生活已经是架空在科技与互联网之上的生活,前面所说的并不是要求大家退回以前的不方便的时候,只是心里要有数,这个平台,并不会永远租给你,当那个时刻来临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或者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所有的数据备份,不仅要储存在各种网盘和网页当中,还要存在本地空间,准备好靠谱的硬盘,重要的文件全部备份。众多储存方式,不以外界变化为转移,才是靠谱的储存吧。我是设计师冬粉,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关于互联网的思考,再见。为什么都在推荐这款设计工具?它究竟比 Figma 好在哪里?编辑推荐:过去的几个月里,「即时设计」这款存在感爆棚的新形态国产设计工具吸引了太多设计师朋友的关注,也让很多人对于“它和国外的 Figma 到底有哪些差异?阅读文章 > 蓝湖放大招了!憋了一年的免费设计神器「MasterGo」正式发布!Sketch 从发布至今,已经成为 UI 设计的主流工具,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设计师,越来越意识到,Sketch 不方便的地方太多了,特别遇到大型迭代项目,沟通的成本极高,顺手举例:1)多人负责一个需求时,需要用最传统的方式,一个人修改完打包好源文件,再发给另一个人,效率极低。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figma-and-the-internet
科技 风格 场景 各位数据可视化设计师们大家好,鉴于平时有很多同学对我们的可视化大屏的设计知识点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阿勇决定花一些时间去详细剖析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全部都是多年工作经验所得,绝对有料。整个合辑一共有 10 篇文章,分别涉及到设备篇、风格篇、字体篇、色彩篇、组件篇、布局篇、版式篇、视觉篇、团队篇、技能篇十篇文章,详细的讲一讲可视化大屏设计的知识点。往期回顾:超全面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指南:字体篇前言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呀!阅读文章 > 超全面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指南:设备篇各位数据可视化设计师们大家好,鉴于平时有很多同学对我们的可视化大屏的设计知识点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阿勇决定花一些时间去详细剖析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全部都是多年工作经验所得,绝对有料。阅读文章 > 风格篇主要包含:常用风格 > 风格解析 > 风格选择 > 风格应用。本篇文章将会从风格分类入手,进行风格解析,总结可视化设计的风格,选择风格并应用到场景,教大家如何选择合适的风格应用到商业可视化项目中。画面中的动效 GIF 图会比较大,请大家耐心等候加载~总结了商业项目中遇到的一些可视化案例以及科幻可视化风格,大体的将其分为三个大类:传统风格、HUD 风格、FUI 风格。传统酷炫风格传统狭义上的数据可视化, 更多是纯图形去代表数据,通过图形去展示数据,直观的展示所需要表现的指标。数据可视化也有很多分类, 不过也许你也懒得了解了。比如,网站后台分析,可以说是可视化分析报表类的,例如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等等;比如,面对 B 端后台的数据可视化,国内做的最好的无非就是 antdesign,element;我们此处说的是基于 G 端的数据可视化大屏,G 端数据可视化从本质上来说是注重直接解决问题,通过直观的展示数据图表去了解各个指标的详细数值;也有甚者比较注重视觉效果,要酷炫,心理学家说, 人脑 70%的神经信号来自视觉, 我们的视觉系统最完善, 而不同的感官之间, 多少是可以转化的, 而且是每个人的天性。国内传统可视化对于此处的接受程度确实不一样。B 端和 G 端的用户,对于可视化风格的接受程度确实是不太一样的,B 端对于前沿技术以及可视化表现会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 G 端更多注重于界面酷炫,功能反而不是很重要了,这多少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在传统可视化面前,页面的杂糅程度较强,彷佛是由一块块图表堆砌而成,比较注重色彩的运用,多色搭配,色彩一般具有特质。一般大多数可视化可以看到共同的点就是:配色/布局/构图,机械而又重复,彷佛一个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当然,现如今新基建乃是主流,人群对可视化大屏的认知和审美也在逐渐提升,设计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取长补短,多吸收一些好的东西去丰富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HUD 风格平视显示器(Head Up Display),以下简称 HUD,是运用在航空器的飞行辅助仪器。平视的意思是指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就能够看到他需要要的重要资讯。平视显示器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降低飞行员需要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避免注意力中断以及丧失对状态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的掌握。因为 HUD 的方便性以及能够提高飞行安全,民航机也纷纷跟进安装,汽车也开始安装,在一些游戏用户界面,很多地方都会采用 HUD 的风格,比如射击类,格斗类,动作类游戏等等(赛博朋克,堡垒之夜,绝地求生)。在设计的细节当中使用大量的图形元素,并辅以一定的装饰元素,主要以点线为主装饰,排版版式参考价值较强。HUD 相比较于传统和 FUI 来说,更贴合我们的日常设计,对于图形的展示也更加的有意义,所以透析 HUD 风格,对于提升可视化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FUI 风格相对于当前流行的扁平化设计,FUI 可谓是在 Ul 设计中独树一帜,设计风格十分鲜明,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FUI 是一个非常有趣的 Ul 设计领域,是我们在日常现实生活之中天法探索的用户界面设计方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日常设计很难有机会为宇宙飞船、时间旅行设备,或者感知型人工智能和外星人使用的用户界面做设计。FUI 使设计师有机会去突破现有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的限制,探索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虚幻界面设计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以及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 AR 技术的应用,地图可以采用全息投影技术、人与智能硬件的环境交互等等。虚幻界面设计甚至可以是新的发明,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概念的验证它们可以启发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正如科幻小说可以激励人们登上月球或建造自动驾驶汽车一样,虚幻用户界面可以激励人们为未来创造技术。FUI 的图形装饰元素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形式感很强。在设计的细节当中使用大量的“异形”的图形元素,并辅以一定的装饰元素,但是一定程度上对于设计中繁琐的需求,需求层次上寻找设计灵感没有太多帮助。常用在科幻电影以及概念游戏等领域,落地较难。升华:如何培养出自己的可视化设计风格如何培养和完善自己的可视化设计风格呢?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狭隘,不同客户不同使用场景我们可能风格都会不太一样,但是唯一我们不会变的是我们对于组件图表的理解,图表图形的展示形式。传统风格:多种色彩FUI 风格:科技图形HUD 风格:版式排版一个合格的可视化设计师,对于任何可以参考的页面,都可以迅速领略到可以应用的部分页面和展示形式,多吸收知识,提升自己,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解答吧!所以要将现有风格结合,完善设计理念,提升视觉技法,这才是当下比较重要的。最近由于工作中的一个项目,对自己充满了怀疑,究竟什么叫科技感?不同的应用场景,科技感是否还依旧有效?同展示条件下不同应用场景,又会有什么样的差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才能被“甲方爸爸”认定为科技感十足,并且很酷炫呢?从酷炫科技感出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去解析科技感风格。科技感的界面有哪些特征?同展示条件下不同应用场景,又会有什么样的差异?三维的表现形式,是否真的跟科技感成正比?面对段落文本需求,列表需求等如何把页面做出科技感?1. 科技感的界面有哪些特征?相信很多可视化设计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要酷炫,要科技感!每每听到这句话我都会变得非常暴躁。究竟是酷炫科技感代表可视化?还是数据可视才是可视化的内核?每每遇到这种令人糟心的问题,我想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释,可是我发现根本解释不清楚,也无法令甲方客户信服,甚至和同为乙方的总包也无法达成统一战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又应该如何去解释科技感这个抽象的概念呢?配色提到科技感色系一般我们想到的就是蓝色系(科技蓝),但是很多人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科技感的专属色彩并不是只有蓝色,而且一些蓝色确实让我们有审美疲劳的感觉。如图,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传统可视化设计,一眼看去满屏都是蓝色,具有中国特色的蓝色科技感。正如所有人都公认的党建题材为红色加黄色,那么科技感真的只有蓝色专属吗?党建题材都是红色专属吗?由此可见,红色并不是党建题材的专属色彩,存在即合理,也并没有说党建可视化一定要做成红色的。制约的因素有很多:项目背景,项目需求,设计提案,专业认知等等,可视化大屏归根结底还是做的是服务设计,因此服务好客户,得到客户的认可,就能体现设计的价值。但是在设计稿中可以发现,界面运用到了一些党建色彩的元素,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展示,这也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一点。传统科技蓝风格可视化其他科技蓝风格可视化橘色科技感风格可视化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配色是塑造科技感界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色彩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所运用到的场景,比如安全行业,蓝绿色会比较好一点;比如公安行业,传统蓝色就比较合适;比如卫星地图,用蓝色就不合适;根据不同的业务范畴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去确定配色,这才是我们要做的。蓝色并不是科技感的专有属性,任何一种颜色都是可以塑造科技感的感觉的。比如适合用绿色的场景做的界面,没有做好看,那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跟配色无关。不排斥蓝色,但是讨厌到处都是用蓝色,上来就是用蓝色。背景说到背景这是一个影响科技感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张超神比比皆是,一张超鬼也是随处可见,究竟什么样的背景才是一个优秀的可视化界面所具备的?不是画面发光,有闪光点,宇宙或者银河那种图;也不是科技点线,带渐变的线条(混合工具做出来的那种)看起来就特别复杂;也不是那种亮度超过画面任何一个元素的图。科技感的背景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衬托画面,而不是在画面中比较跳,抢视觉,一大坨发光或者复杂的图形,只会起到反作用。一个好的背景一定是不影响视觉的同时,衬托画面和主视觉,如果整个页面分黑白灰三层,那么背景一定是黑的那一层,这样的画面效果才会好。图形图形应该是以上指标中,最令人可以接受对科技感风格诠释的一种,科技感的图形到底有哪些特征,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所谓图形表现科技感,最大的特征就是点线面应用的多元化,通过一种或者多种规律将点线面组合起来,线条粗细长短不一,点大小不等。在使用图形进行点缀搭配时,切不可过于花哨,从而抢了主要内容的风头。不规则图形,点线装饰,色彩,外发光,都是图形诠释科技感的方式。此处可能会出现一些三维样式的图形,特殊的视角以及不常见的设计都会增加科技感的元素,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三维都可以比二维更有科技感的。我最近做的就是甲方客户一直觉得:三维元素太少了,科技感不够。我就纳闷了,到底什么才是科技感?难道科技感只能用三维的来表示了?只能说一定条件下,三维是优于二维展示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的场景主视觉本身就是二维范畴的,何必要要求组件三维展示。下图的二维科技感表现上肯定是超过三维地球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动效动效应该是最能体现科技感的方式了,通过动态演示组件,通过动效展示界面,远远比静态页面要合理的多。动效主要是通过:位移、旋转、透明度(闪烁)、缩放等方式去制作,形成独特的动画节奏。最常用的科技动画:粒子动画,线条动画,辉光,剪切路径,偏移字符等等。可以发现科技感动效一般都伴随着极快的闪烁动画,动画的节奏也是比较偏快,再通过出现动画,字符偏移,剪切路径等演示组件的形成过程。2. 同展示条件下不同应用场景,会有怎样的差异?可能大家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在三维建筑可视化中,科技感本身就依赖于场景的表现,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将三维建筑可视化换成二维 GIS 之后,我们如何去使画面表现的更具科技感呢?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就是替换不同的场景,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场景为什么不适合原本的之前的科技感风格呢,我们一起思考一下~以上三张图可以看出,图一的飞机可视化是画面的原稿,后两张是在同一种设计面板,替换了不用的主视觉场景,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主视觉场景可能对应不同的风格 UI 组件,没有通用的组件,如果想完美表达一些面板组件,那么需要取设计不同风格的主视觉场景才可以。大家可能会觉得科技感只针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或者说是深色场景,比如一些实景地图和卫星地图又该如何去表现科技感的元素呢?那么如果是浅色可视化我们又该如何去做科技感呢?科技感风格应用于不同的场景,那么表现科技感的方式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3. 三维的表现形式,是否真的跟科技感提升成正比?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三维表现对画面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对于画面视觉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不过是否所有的三维就是最合适的呢,这个也确实有待商榷。不过能肯定的是,一定程度上,三维一定会比二维更加具有冲击,更加具有科技感。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此处三维一定是科技感点线组成或者说是线描类型的三维主体,而不是实景以及仿真的主体,当然并不是绝对的,此处针对大多数场景下。可以通过以上图片看出,科技感一定伴随的是大量的点线装饰,画面主体一定是最突出的地方。而不是有时候遇到的是:GIS 地图就是很普通的样式,可编辑性不是很强,样式也比较老旧,对设计就会造成大量的困扰。在主视觉没有完美表现的时候,就不要强求说把两边去做好看,主视觉不好看,那么图表做的特别华丽也只是让主视觉更掉分。其实最正确的表现就是二维表现加上三维场景展示,两者相辅相成,对于画面的展示才是最好的。通过下面这组案例可以发现,二维表现加上三维场景才是最优解。4. 面对段落文本列表需求时如何把页面做出科技感?很多同学对于文字需求如何制作科技感有很多的疑问,通过最近的作图,总结出四种关于文字排版科技感的展示,总结起来其实就那么几点:装饰,图形,字体,版式,表现形式…其实对于数据可视化设计科技感的研究,不仅需要了解表现层,更需要上升到业务层。一些特定的图形或者装饰,对于画面的丰富程度一定是有帮助的。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对大家理解科技感是否有帮助,如何提升画面科技感,是我们做为数据可视化设计必定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或者项目中,多多酷炫,多多科技感!!!1. 根据场景-了解展示需求场景是什么?是人物、时间、地点三要素所组成的特定关系。在某某时间(when),某某地点(where),特定类型的用户(who),干了某某事情(what)。因此我们要确定的是,根据这四个“W”去确定整体业务框架的基础构成,这对于设计风格的初步意向确认有着很积极的意义。who:王局长when:领导人会议时where:公安局what:新基建建设 数字化转型事项在领导人会试上,公安局王局长提议通过了关于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的各种措施。面对这一场景,有以下几个问题。受众是谁?需要干什么事情?谁去干?数字化转型怎么做?怎么实现?需要用到的技术?展示风格?重功能?还是重展示?在有了这些的前提下,对于我们设计风格的选择就有了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王局长比较喜欢多色搭配,科技感强的风格,主要为了配合展示汇报,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一些需求,初步制定风格为效果酷炫的展示类大屏,但是主视觉的展示形式还是要根据其他的具体情况去进一步确认。2. 根据含义-确立设计方向在面对一些特有的项目时,一般客户会给出一些参考术语:“3 个一带”,“2 个方针”,“八大成果”“三山,两水,百林,千田”……面对这种问题,能做的就是理解其包含的真实意义,究竟需要展示哪方面的,了解清楚项目的背景需求,结合客户所说的一些关键字段,剖析以上的内容可以发现,客户通过一些方针和方法,对“山水林田”进行治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因此展示的内容可以确定为智慧治理,或者智慧生态方向的,然后就可以根据项目背景的内容去选择可以应用的具体的一些方案了。3. 根据需求-明确设计内容因在到了需求分析的阶段,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大量的资料和业务需求,去明确的设计方向,究竟是需要展示哪些内容?可以提供的数据有哪些?展示条件(硬件设施)是否具备?想要的效果有哪些?比如客户需要查看到山水林田的各个改进措施的效果,以及改进前后的效果对比。说到这单纯的二维 GIS 和影像已经不太好满足了,那么可以将场景风格定位到三维展示,需要实际 1:1 建模,至于是通过 WEBGL,UE,UNITY 就看各自的团队擅长的方向了。场景大体风格确定,那么展示面板需求根据场景去搭建就可以了,这样一个完整的风格选择过程就算初步走通了,具体的验证环节,可以在一次次会议中再去进行交流和修改即可。二维 GIS(深浅)、卫星影像优点展示容易,风格切换皮肤多,可编辑性高,开发难度低,地图资源较多,适合快速搭建可视化大屏模版,开 源内容较多,前端开发直接调用样式即可。缺点展示形式较普通,地图风格样式不出彩,设计效果也会打很多折扣,很难与同行拉开差距。难点开发过程中可能需要基于高德 API 以及一些平台,对封装地图进行二次开发,没有 GIS 开发经验的前端,会比较困难。网址https://lbs.amap.com/product/mapstyle#/ Mapbox,高德 API,百度 API,超图,天地图等等。以高德 API 为例矢量地图、省市区块优点展示灵活,可下载 svg 矢量区块,并可下载 json 文件直接交付开发,可下钻到县级,可编辑性高,一般会结合二维 GIS 来展示,有插件可以直接绘制全国地图。缺点不够立体,可选样式比较少,画面主视觉容易空洞导致画面效果不强。难点开发对于设计图的一些效果还原比较困难,例如发光,渐变等等。只能做一些比较基础属性的修改,对于效果还原可能达不到 80%以上。网址http://datav.aliyun.com/tools/atlas/以 DATAV 地图下载器为例矢量地图模型、省市区块优点展示效果好,三维场景,有立体效果,材质贴图不同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可编辑性较强,相比较二维更推荐这种表现形式。缺点三维范畴,不会三维知识的小伙伴会比较难,此处会涉及到三维软件合并挤压,展 UV,漫射贴图,QGIS 制作高度贴图,PS 制作法线贴图等等知识点。难点对于不懂三维的小伙伴比较困难,涉及知识点较多,容易一知半解。教程https://mp.weixin.qq.com/s/zjR_pJyU1jpeLJMXZ-4FyA (原作者已授权)3D 地图建模及贴图的制作获取方法三维模型、城市建模优点展示形式新颖,展示效果非常好,三维表现往往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可视化的展示可以说是所见即所得,深得客户喜爱。缺点开发难度高,专业性人才比较少,懂三维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少,对于三维知识以及引擎开发知识需要比较熟悉才行。难点人才稀缺,入门难,做好更难,教程自学难度有点大,例如 cityengine 程序化建模,houdini 程序化建模等等。教程https://space.bilibili.com/21247145?from=search&seid=10582171815506234319cityengine 程序化建模知识图谱、数据中台等优点主视觉效果强,特殊场景的处理能够很完美的讲清逻辑,对于图形化的理解有很强的意义。缺点逻辑复杂,难懂,比较抽象,专业难度高,对业务理解能力需要很强。难点逻辑处理比较难,设计效果比较难以想象,设计容易偏离主题,比如数据中台,是一个非常虚幻的东西,很难讲清楚处理逻辑和过程。网址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g4OTQ5ODQ=.html以知识图谱为例知识点总结可视化风格三大分类以及对于图形的应用(传统、HUD、FUI);如何培养自己的数据可视化设计风格(色彩+图形+板式);影响科技感风格的四大影响因素(配色,图形,背景,动效);设计风格的选择以及确定思路(根据场景、含义、需求);可视化风格的应用以及拓展(各种主视觉的应用优缺难点)。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对大家理解科技感是否有帮助,如何提升画面科技感,是我们做为数据可视化设计必定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或者项目中,多多酷炫,多多科技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错觉,突然有一段时间,某个时候发现自己突然不会做设计了,啥也想不明白了,莫名的有点浮躁,做什么都不能专心。其实很简单,总的来说就是,你即将突破现有的设计水准,如果能想明白,解决掉问题,你的审美以及设计水平都会有很大的进步。这就是别人口中的,突然就会了,知道怎么做了,其实无非就是积累够了,需要升入下一个等级了~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visual-desig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