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灯会 自己的 前言:当我们谈论画作,会醉心于印象派光影斑斓的色彩,会惊叹于国风文人画如诗如歌的构图,会震撼于画师笔下一个又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而当我们提及 AI,脑海中浮现的是前沿深奥的大数据云计算,是冰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两者碰撞交织,让 AI 学会“通感”,AI 画手们带着惊人的机器想象力和极具冲击力的刻画刷新着我们的感官体验。与此同时居高不下的热点讨论也一遍遍提出质疑:AI 让艺术沦为了单纯的数据游戏,使绘画失去了灵魂。那么如何为 AI 创造力赋能,将其转化为视觉传达的生产力,成为设计师探索的新方向。AI 画画结果图美图欣赏一、从小范围的数字艺术到千人千面的艺术感知“用嘴画画的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 算法面世之后,惊人的技术迭代使得热衷探索前沿技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在各大平台掀起展示 AI 生成作品的热潮,让观者跃跃欲试。有此契机,团队构建出了开盲盒式的 AI 画作抽取玩法——通过用户简单点选关键词即可得到独一无二的专属艺术体验。简洁的文字信息外加一点点好运,诞生出数以万计的犹如梦境一般的画面,在QQ小世界中飞速扩散开来,为用户提供了短视频表达的新鲜方式,好评如潮。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接下来的几期活动介绍,一起感受AI呈现的独特艺术影响力。堪比艺术家!被疯狂安利的 AI 插画神器 Disco Diffusion 有多强?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有关注「神器挖掘机」阿文(微博 @Simon_阿文 )的朋友,可能已经了解到他最近正在疯狂安利一款 AI 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阅读文章 > 小世界 AI 画画 h5 活动的美图展示拼图二、七夕桃花签:艺术化的情感抒发助力用户传递心愿“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赋予了七夕节日传统中式的浪漫情怀。将这份祈求美好的心绪诉诸诗词歌赋、寄情山水楼阁,团队精心打磨国风绘本、古风彩墨画等绘画风格。温润空灵的中式经典色彩搭配融合于古建筑与风景的刻画之中,AI 画手为用户献上了诗意盎然意境绝佳的描绘。国风绘本&水墨风格的 Goodcase 效果图展示以桃花签作为载体,配以诗作签文,为用户带来别致的抽签体验。双签合并的解签环节,更是为用户表达感情提供了窗口。用户在发布时纷纷自主解析起画面的含义,为作品添加独属于自己的色彩。用户输入不同的昵称,会获得不同的签文结果,带来具有惊喜感的盲盒体验。桃花签 H5 的视觉展示桃花签结果视频展示三、中秋灯会:寓情于景,演绎中秋氛围中秋节作为有着团圆美好寓意的传统节日,祈愿更加必不可少。我们以中秋灯会作为演绎情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花灯放飞环节,用户在观赏灯会夜景氛围画作的同时,也将中秋祝福分享给好友,以画会友祝福翻倍。灯会的 AI 画卷以夜景为主,结合中国风的经典配色,点缀灯火以烘托花好月圆的中秋氛围。国风绘本&水墨风格的夜景效果图展示作为品牌彩蛋,视频包装中的孔明灯也采用了企鹅的造型,更具有创意性和 QQ 品牌感,并运用光效叠加、发光粒子等元素,打造热闹的中秋灯会场景。桃花签 H5 的视觉展示用户选择不同的愿望后,ai 来为用户描绘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许愿画面,定制个性化灯会。最后来一起看看在小世界中秋灯会许愿后的视频效果吧!四、赛博朋克学生证:与 AI 共同畅想未来时空的开学新体验结合 AI 突出的画面想象力,我们与 AI 画手一起,打造了更有情节代入感的开学季学生证玩法。基于 AI 绘制的未来学科专业的专属科幻场景,搭配以实时生成的用户动漫形象,为用户制作独特的具有科技赛博感的入学证件。赛博朋克效果图展示活动采用入学邀请的形式,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形象或者点选默认形象制作自己的证件,AI 画会根据设定好的专业划分色系,像构建一个真正的学科体系一样,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标签,更好得让用户在小世界平台彰显自己的性格。开学季 H5 的视觉展示用户选择四个不同专业会相应获得四个不同色系的学生证结果。除了选择默认形象外,用户还可以定制各种各样“特别”的赛博学生证。(以下图片来自脑洞大开的小世界用户)开学季结果视频展示五、新次元房产:携手 AI 初探元宇宙八大社区、上百种房型,AI 勾画出了虚拟世界中的梦幻社区。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点选,即可获得“冰雪王国的独栋洋楼”、“漫画部落的花园洋房”等充满新奇元素的奇妙组合。完成选择后,系统会为玩家自动生成房产,会显示房产形象、面积以及房产价值(为小世界火箭的虚拟积分)视频的展示将元宇宙社区氛围拉满,让用户更加期待“专属地产”向小世界数字藏品的概念转变。六、春节异次元:国潮漫画华丽变身接力异次元的我,春节档的 AI 作画推出了国潮漫画变身的全新风格亮点。用户上传照片之后,万物皆可在动漫的世界中享受新年的快乐气氛。平行时空里,用户收获了华美的中国风服饰,春节装备的萌宠,甚至还有浓浓节日气氛的年夜饭美食~变身漫画以春节幸运签的方式呈现,更是为用户提供了对于新的一年美好期盼的短视频打开方式,在小世界中火热传播。结语:随着技术的层层迭代,团队也将探索更多有趣有情节的玩法,与 AI 共同创作出新的整活爆款。同时我们也将继续通过活动玩法邀请用户们为 AI 画作赋予更多的艺术灵魂。或许不久后,AI 画手将为我们带来崭新的 3D 艺术体验、Q 萌的毛绒宠物、亦或是专属于用户的动漫演绎呢!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腾讯ISUX」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ai-draw-2
自己的 需求方 作品 在设计职场中,我们肯定被否定过,委婉一点就是建议再多出几个版本。要是遇到直白一点的,直接说你的设计做得太丑啦!在职场中遇到被否定实属正常,没有打压就没有痛下决心的驱动和反思。记得初入职场的时候,一次设计提案就直接被老板说:“这都画的啥玩意儿,这么丑”,当我成长起来之后再回想起当初的场景,我很庆幸老板的直白批评,让我清醒起来了,自己不努力就只能被淘汰。最近黑马哥也回忆了一下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经历,当我们被否定的时候,如何走出困境至关重要。今天也针对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往期黑马哥干货:职场遇到这10种要求,设计师请学会拒绝!职场中总有这样一群人,总喜欢麻烦别人,把自己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完成;也有这么一群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事情,导致自己的工作做不到极致。阅读文章 > 一、真丑假丑自我判断初入行业工作中作品被否定实属正常,虽然我们要按照需求方的想法做设计,但是被否定并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得丑。需求方也是分专业和非专业,针对一些不专业的需求方,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判断,真丑还是假丑自己心中要有数。要是自己不够专业被别人质疑,可能是真的丑,这种情况只能虚心接受了。如果只是需求方审美不行,我们可以为了工作妥协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对于设计的判断依然要坚守在更高的标准中。如果是在设计平台发布作品被说丑,我们就要思考别人的这个评价是否是“杠精”。我们输出作品都有自己的目的,不能因为别人觉得丑就放弃,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别人评价作品丑没关系,明确自己做这个作品的目的更重要,坚守自己的目标规划,让“杠精”们和你的差距越来越大。二、正视问题调整心态虽然真丑假丑我们自己要判断,但是如果是真的能力不足,也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被别人影响,也不要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正视自己调整心态至关重要。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干扰自己的心情,作品丑不是什么大过错,只是我们还在进步中而已。调整自己的心态切勿玻璃心,整理那些有效的建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的建议也是我们增长经验的一部分。三、反复磨练由丑变美知道自己的不足是好事,懂得调整心态更是值得点赞,就怕能力不足而不自省,更怕玻璃心一蹶不振。黑马哥刚毕业的时候也经常被骂,设计方案被退回来和被说丑那是常有的事儿。这都是职场经历的一个过程,没啥大不了的,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撸图。我们要明白只有反复磨练才能由丑变美,想要改变别人的看法不是靠空想,也不是靠时间的积累。工作年限长了不代表你的能力就强了,工龄和能力不是一定会成正比的。我们都是凡人,只有按部就班的努力才能成为自己,简单的事情反复做,重复的事情做到极致,设计经验就是一堆源文件积累出来的。要给自己制定作品输出计划,不怕自己做得比较慢,就怕你一直在原地踏步。要让自己多年后有很多作品可以筛选,而不是埋怨没有机会和公司不注重设计,导致自己没有作品沉淀。四、设计过程多找依据有时候我们的设计被否定并不是设计本身不好,也许是少了说服需求方的依据。就类似于设计方案技术说不合理、不好开发、实现不了等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拿出别人实现的依据,就可以证明我们的设计是没问题的,是你们技术能力不行而已。设计过程中我们做出来的解决方案要有成熟的构思,也要找到验证方案成立的依据,空口说白话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平时也要加强体验和总结,也要建立灵感资源库培养采集、分类和分析的习惯,日常的积累量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别人产品的上线方案也是参考依据的途径之一。设计过程中的依据可以是调研分析、竞品分析、线上案例分析、设计推导等,不要闷着头画图,也不要让设计停留在个人理解中,突破固化思维才能突破灵感束缚。五、设计收尾自我审查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注重细节、具备良好的职场习惯和专业态度,完成项目设计后要反复审查,不要出现低级错误。很多设计师完成项目后直接就发给需求方,一些看似小问题却影响了别人对你设计态度的质疑,相互之间的信任度需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自我审查是我们把控设计质量的第一个环节,只有自己觉得满意了才有可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都打动不了还妄想打动别人。自我审查包含:设计逻辑、需求匹配度、细节处理、文案描述、规范统一性等,把控思路和细节,减少因小失大的风险。六、设计提交要有说明设计都是比较主观的,我们喜欢的方案需求方不一定能接受,而需求方喜欢的方案也许我们也觉得很丑。有时候方案被否定可能就是需求方只是凭感觉判断的,如果我们提交的只是视觉表现层面的展示,别人判断的时候也只能通过主观意识,也就加大了被否定的可能性。无论项目大小,我们在提交的时候最好有自己的一些设计说明,不要只是发几个图过去。特别是面试的笔试题,通过包装呈现自己的全案设计思路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通过整体的结构体现出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是比较重要的工作项目提案,我们制作 PPT 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要进行演说,准备充分才能减少风险。也不至于让需求方觉得这么长时间就画几张图,把设计的价值给拉低了。平时多输出一些日常练习,完成之后也尽量包装作品,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作品包装的能力。排版的基础也是需要反复磨练的,不然做个 PPT 都显得不堪入目,反而影响了设计作品本身的质量。七、设计评审要有主见在进行项目设计评审时,我们也要先入为主,提前把自己的设计理念阐述一下,不要让大家通过主观意识去判断。在阐述的时候要有自信,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要有信心,如果自己都否定自己,还怎么让设计说服别人。遇到对设计作品质疑的声音,不要一味地妥协和质疑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自己前期的设计思考和项目的一些调研依据进行辩证,就算最终要妥协也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的设计质量,只是大家见解不同,要敢于为自己的作品做争取。有时候需求方自己也不是很明确想法,或者说他们的想法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要自信自己是专业的,方案是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就算最终我们妥协了,也要保留自己的最终解释权。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够专业、有态度、要自信。这份有主见和自信的气场不能丢,要给人的感觉就是站在台上就是我的主场,你们不能单纯以美丑来定义我的设计,要给出一个说服性的理由。就相当于我们发布作品在设计平台,别人评价说作品很丑,那也是别人不明白我们输出作品的目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方向是没错的,让多年后那些评价的人和我们差距一大截。八、完成项目复盘经验工作中项目有大有小,完成的结果也会有好有坏,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依然要养成一个针对项目复盘的习惯,特别是项目做得不好的时候,更是要通过复盘掌握经验和调整思路。初入职场我们经常会被人否定设计能力,作品也会经常被退稿。复盘出不足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这也是自查的一种形式,通过项目来自查自己的技能范畴,针对不足的技能制定学习计划。有些设计师作品经常被需求方否定,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到底问题在哪里,就是缺少自查的环节。假设出一个全案设计的项目,然后去构思这个项目中所需要的能力范畴,再对标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进行梳理。也要找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来进行质量对标,和这些高质量的作品对比,看看自己缺少那些表现力。如果自己无法解析这些深入的表现技能,就要通过学习去加强,不然不会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九、主观判断美丑自知对于美丑的定义因人不同,审美的标准和生活的环境都各有差异,我们在判断感官层面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这一点我们也要明白,别人判断我们作品也是如此,我们自己要自知自己到底有没有尽力。不因为别人的夸奖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一蹶不振,主观判断美丑自知。我们要了解自己、规划自己和信任自己,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规划去进行,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异样的眼光,我们无需改变他人的看法,一切留给时间来验证,只要确定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即可。十、总结本文通过关于别人对作品美丑的评价为切入口,和大家聊了这个问题出现时的一些关联因素和思考角度。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晃动自己的坚守,也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冷静分析,接受有效的评价屏蔽无效的争论。本文观点仅为个人经验反思和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吸收,不足之处欢迎留言补充,我们互相进步。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f-design-ugly
认知 自己的 目标 如果你有午睡的习惯,你会发现如果中午不趴那么一会儿,一下午的脑子都是不清醒的。如果你有迷茫的习惯,最终你也会发现,无论处在人生哪个阶段,都有数不清的“迷茫”和“瓶颈”在等着你守着你。也许没准儿哪一天,这些迷茫不再以迷茫的面貌出现,它换了一个更酷的名字,灰犀牛。上周给团队做了关于职业规划的分享,我现场做了个小的调研。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同时,约有 30%的设计师认为自己作为设计师最多只能工作到 35 岁。对大部分人来讲,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作,职场是一个个人自我实现的舞台。保持适当的求生欲与危机感,有意识的准备自己职业发展的 Plan B,应该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设计师们也应该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才能在为老板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工作。本文从实用角度,以互联网行业的设计从业者为例,结合我自己作为职场老鸟的血泪经验,梳理了进行自我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大家可以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打开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思路。往期同类文章推荐:深度分析设计师能力模型(一) : 从心理学角度聊聊职业规划很早之前写了一篇《设计师晋升述职和能力模型》的文章,很多小伙伴给我留言或者私信,问了很多问题,也跟我探讨了自己的设计师职业规划和职场困惑。阅读文章 > 一、认知自我职业规划的核心根本问题是认知问题,认知问题的处理首先需要从认知自我开始。成为自己,成为如所其是的自己,是每个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的首要目标。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生涯发展研究者舒波,提出的职业发展拱门,也将“自我”的构筑放在了拱门最顶端、最中间的位置。所以说,了解自己,正确的认知自己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成为自己,成就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认知自己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 4 个纬度来进行。1. 职业性格一个人的性格或人格在成人之后已经定型,几乎是无法改变的了。所以了解自己的性格,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性格,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事情。比方说一个人非常内向,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内向有哪些缺点,拼命改掉这些缺点,努力变得更外向的人差不多。而是应该洞察自己,认知自己,了解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不断放大自己的长处,学习一些技巧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心理学上会有很多方法和量表,比如 MBTI、九型人格、大五人格这些测试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自己。2. 职业兴趣林语堂说,“先有痴,而后有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天生对某些事情的热爱,往往是我们做事情的原动力。很多目标感强的人,在学生时代就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这往往得益于比较成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启蒙。相信大多数工作几年之后的同学,也会比较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对这一点仍然存在疑问的,可以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做判断。3. 能力结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设计师的能力结构认知,我结合设计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整理了一个素质评估模型。我们可以首先看一下专业素质和通用素质的部分,基本上作为设计师我们有六项能力是需要不断提升,也是被不断评估的。分别是:专业技能、项目管理、洞察创新、协作能力、执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结构化的东西来自评自己的能力结构,哪些方面得分较高,哪些方面得分较低。从而对自己的能力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知。4. 职业价值观简单的说,我们作为一个人,在工作中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我到底是觉得赚更多的钱最重要,还是获得更多的工作成就感更重要,抑或还是有融洽舒适的同事关系更重要,这都是我们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相对于上面的三点相对更加隐性,但其实对于职业规划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舒波提供的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将职业价值观划分成 15 种类型,分别是美的追求、安全稳定、工作环境、智能激发、独立自主、多样变化、经济报酬、管理权力、帮助他人、生活方式、创造发明、上级关系、同事关系、成就满足、名誉地位。无论你对了解自己有多高的自信,还是非常建议自测一下。二、认知环境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也同样重要的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做好职业规划。对于设计师来讲,需要考虑两个领域的现状和趋势,一个是设计的专业领域,一个是就职公司所在的行业领域。嗯,这的确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不过我们在职场上很多关键的选择都与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程度强相关。遇到问题时抓瞎,问问这个,问问那个,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选,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对环境缺乏认知。在设计思想同质化、设计方法透明化、设计工具傻瓜化的今天,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有着明显的低门槛、低天花板的现象。低门槛让设计技法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弱,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凸显。想法远大于技法。这是好事。科技的发展释放了设计师更多的头脑和时间,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同质化加速了设计师的成长速度,从而使得年轻的设计师可以得到快速晋升。同时,快速晋升的同学也逐渐看清了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的天花板。天花板与瓶颈的本质不同:瓶颈说的是过程,而天花板说的是终结。所以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设计人才在进行着快速的迭代,快速的新陈代谢。这也许是一种耸人听闻的说法,但愿如此。我们再看一下行业环境。显而易见的是,设计师除了是设计师之外,还是自己所在行业的从业者。而设计师和程序员这样的职业,跨行业跳槽相对比较容易,所以我们也经常面临对行业的选择。也许我们有一些途径可以获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做选择和判断。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充分显示了大环境的不确定性。2021 年之前,也许没有人能想象奥运会在疫情下召开,全世界的人一起看的奥运直播,直播画面全部是都 2020,而今年是 2021 年;也没有人能想象在线教育行业以双减政策的出台而整体塌方,一夜之间新东方等教育机构的市值缩水近 7000 亿;也几乎没有局中人可以获知滴滴上市后面临的审查。这就是不确定性。三、设定 1 个大目标和 1 个小目标认知环境是一个难度较高的事情,并且我们掌握的信息永远是片面的,我们的认知也永远是不全面的。如果我们要做职业生涯规划,不需要等到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非常胸有成竹之后再进行目标设定。并且因为我们认知的局限性,我们设定的大目标往往只能是一个模糊的、不够具体的目标。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设定一个哪怕是模糊的长远目标,结合你所有关于职业状态的美好想象,大胆的设想它,并把它写下来。然后围绕这个大目标,我们设定一个近期就能尝试实现的小目标。小目标的设定周期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比方说,小莉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多金的网络红人,那么他可能就需要从打造第一个关于自己的爆款短视频开始。小目标要与大目标要有强关联。达利欧 通往成功的 5 步流程四、立即行动有了目标,就需要尽快动起来。如果不去行动,会在迷茫中继续蹉跎度日,最后陷入一个毫无动力的死循环。有了目标,需要立即行动。对,要立即行动,不是 1 年后,不是 2 个月后,也不是 2 周后。当然并不是说你要抛下现在手里的一切,重新开始,而是说应该围绕目标先做一些尽可能的低成本的尝试。这种尝试性的行动,其实是在验证目标的可行性。行动是目标规划的一部分,只有先动起来,才能促使自己在对规划中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形成更笃定的认知和判断,从而真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在行动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目标,并重复做尝试进行。以上。更多职场干货:艰难求职季,腾讯设计师是如何做职业规划的?2020 年真的是一个开局不利的一年,如果有的选择,可能很多人都想重新开启这一年吧。阅读文章 > 2020年陷入迷茫?帮你做好职业规划的9个实用经验!最近和很多设计师朋友交流发现各个阶段的设计师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迷茫,我最近也思考了挺久,梳理出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共勉。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4-step-plan-for-your-career
自己的 团队 机会 或许是因为这世界太过变化莫测,或许是出于与生俱来的一种危机感和求生欲,在我的 15 年的设计职业生涯中,我很少感到稳定和安逸。即便偶尔会有一段时间放松下来觉得吃吃老本也无妨,但往往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又被某种力量甩在了后面,不得已,还得再努力跑起来才能追上。本文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聊一下在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的几种职业转型。主要包括专业方向上的转型、专家转管理的转型、经理到总监的转型。之所以把职场晋升称之为“转型”,是因为晋升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真正实现角色上的转变,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同时,本文也可以解答一个之前几次被问到的问题,那就是我是如何从一个设计小美工,不断成长为一名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设计总监的。当然,写这个文章并不是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只是觉得一路辛酸可以分享,并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哪怕只是一点。往期回顾:猎聘设计总监:4步帮你做好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如果你有午睡的习惯,你会发现如果中午不趴那么一会儿,一下午的脑子都是不清醒的。阅读文章 > 第一次转型:专业方向转型,想清楚了就大胆去做这次转型,让我找到了自己明确的职业方向,并且获得了 BAT 的工作机会。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太可能一下就进入到一个特别合适自己的角色。再加上大部分人缺少规划,所以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出于某种偶然。所以在工作几年之后,当你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进行专业方向上的转型的时候,大概率是因为你的确、确实需要这次转型。但在专业方向转型中往往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要面对一些新的不确定性,这个没有什么好讲的,就很简单:自己为自己做决定,然后大胆去做。我曾经建议团队里一个主要做运营设计的同学转做 UX(主要是因为他自身的能力特点以及当时团队的需要),虽然一开始他非常不确定,但后来他还是选择接受,并且转型也颇为成功。我之所以这样建议和操作是因为我自身就经历过这样的转型,并且也目睹过之前的同事或早或晚的成功的完成了这样的转型。他真正去做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如果真的有什么难点,那就难在转型时的取舍选择上。在参加工作 4-5 年左右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想要从视觉设计师转型交互设计师的想法。然后不断地在知乎查资料、看了当时能找到的大部分设计书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我当时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个:交互设计比视觉设计更能接触到业务核心的问题,我想要在更上游一点的地方做事情;当时移动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交互设计人才比较稀缺;我对纯视觉方向的 UI 设计的价值产生了些许怀疑,终日像素化地调整 UI 细节、与开发同学核对验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无聊;我感觉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是非常酷的事情;在产生这个明确想法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自学相关知识并在工作中找机会胜任交互设计的相关工作内容,然后凭借一个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拿到了百度资深交互设计师的 offer。虽然现在回顾起来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但当时的我也比较困惑该如何取舍。一是自己感性上非常喜欢的图形设计方向,二是自己理性上比较看好的用户体验设计方向。我知道需要做一个明确的选择,因为时间精力有限,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在放弃中做选择。促使我最终选择走上交互设计师道路的是我当时在 HP 的一个项目经历。当时 BU 要做一个企业级的创新产品,但团队里面当时没有产品经理的角色,只有项目经理、开发负责人、设计负责人,基于前两年跟程序员们天天泡在一起的协作关系,我在这个项目里承担了约 50%的产品经理的工作。当我从 0 到 1 的思考一个产品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看待工作、看待设计、看待问题的角度。同时我觉得,只有经历了那样一段把长时间把自己榨干、并不得不迅速吸收各种信息,从而逼迫自己快速成长的时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存在方式应该如何,并且应该如何做进一步的选择。第二次转型:专家转 Leader,角色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这次转型让我放下自己的天真,来到更为残酷的职场环境中。和很多想进大厂的人一样,刚到百度的设计团队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求学”的心态。但后知后觉,其实公司不是学校,公司里并没有什么人在做学问、做研究。相对于专业领域的讨论,大家更关心业务问题如何解决,跨部门如何协作,以及如何避免踩坑和背锅。所以大厂待几年,专业谈不上有多少精进,扯皮的功力倒是提升不少。关于走专家路线还是管理路线的问题,从当下的互联网设计环境以及职业发展的现实角度来讲,选择带人转管理是相对更容易的一条路,是一个相对更安全更保守的职业选择。但什么时候转呢?是越早转管理待人越好吗?怎么转呢?团队内部没啥机会给我怎么办?我从能力、动机、机会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一下:1. 能力能力是基础,首先你得具备能力才会获得机会。只有你已经具备成为 leader 的能力,你才会获得成为 leader 的机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有人就是想不明白,自己不做任何准备,干等着。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设计 leader,那就看一下成为一名 leader 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自己还差在哪里。比如项目管理能力、设计指导能力、设计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对一整块业务设计工作的把控能力等等。抓住实现转型前的临界状态,去提前锻炼自己。比如说,如果自己所在的团队人员数量比较少或者没有实际条件让你去带一个小团队,那可以先创造机会从“导师(mentor)”这个角色入手。新入职同学的试用期导师、设计实习生导师,等等。这样的角色可以让提前进入设计 leader 的“实习”状态,同时也会提前锻炼自己的设计指导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同时,还要与自己的直属上级建立良性的信任关系,扩大自己在设计团队内的影响力,积累自己的能量的同时,通过专业分享,独立负责重点多人项目等形式释放自己的能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2. 动机你为什么想要转管理,做设计 team leader/manager?是因为会获得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这可能也无可厚非,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你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公司解决更多的问题,为老板分忧解难。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理由让一个人成为一个组长、干部,带领一个小 team 更好地前进。说实话,我自己本来是不想转管理的,但设计专家这样的角色在国内大部分团队中都会有些许尴尬。设计专家的职级与 leader 一样高,薪资也差不多,但专家所负责的业务宽带较小,如果一个人都不带的话,动手做执行的时候会面临“挑活儿”的问题。一方面,设计专家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做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设计工作了,另外一方面,团队内可能不太可能一直有很多重点项目只给设计专家来做。所以我想,很多团队还是处理不好这种设计专家资源在团队中的定位和使用的问题。不得不转 leader 的原因还有,我想要解决更大的问题,不光是眼前几个页面的交互问题,我想要提升整个产品的设计水准,运用设计思维让业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动机和目标,专家岗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组织的关系,如果自己没有在一个团队 leader 这样的信息节点上,很多事情只能道听途说,业务上的很多信息自己也很难拿到。到头来,可能还是只是一个抱着砖头的大头兵。3. 机会机会的出现,接近于玄学。虽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机会可以准时出现,但我们可以为机会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我晋升完 P7 一年,并下决心转管理之后,我去找我当时的老板当面聊了一下。他当时所负责的团队已经有 40 多名设计师了,我想他可以为我留意一些发展机会。当时聊的时间非常短,我记得可能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他当时没有任何表态,但那次聊完的一个月后,他打电话跟我说,有一个 9 个人的小团队需要有人来带,问我是不是有意愿。回忆一下我当时跟他聊的十分钟里,我主动说了这几句话。第一句:一起共事挺长时间了,您觉得我的工作做的如何?第二句: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的能力有所提升,比如我做了 XX 事情。看起来,你也是认可的。第三句:我想我有能力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希望你帮我留意一下机会。第一句和第二句讲能力和贡献,第三句讲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把自己的诉求描述清楚。点到为止,不给老板压力。以上说的是内部晋升机会的主动争取,如果内部实在没机会了,就只能 transfer 或者跳槽。通过跳槽实现管理转型,也需要谨慎。很多人通过跳槽实现了自己的管理转型,比如“大跳小”的方式。自己在大公司是不带人的设计师,想要有新的职业发展,所以跳槽到更小规模的公司。这种“大跳小”的跳槽方式,看上去是一种晋升,但实际上是一种平跳。因为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大厂资历做了一次变现,或者说是等价交换。所以在“大跳小”换机会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这样的机会,一个人一生也没有几次。所以,一是不要着急把自己的大厂经历变现,选公司要看清楚;二是要看好时机,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我看到过不少同事,变现太早,后续发展乏力。就是在大厂刚混了一两年,还是个 P5/P6,就着急出来,这就挺不值的。或者呢,也有些同事在大厂呆的太久,呆到六七年以上了,后期真的很难出得来。前面讲的是先具备能力、动机,然后在努力获得机会的情况。而现实场景中,还有很多人是先获得机会,其次再补充能力。就是虽然自己还不太行,但机会来了,就上了。这种情况也非常常见,只是有人能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有人意识不到罢了。同时,即便你顺利得到了 team leader 或设计经理的职位,但并不代表,你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出色的 team leader 或设计经理了。真正得到这个职位之后,还需要经历大概 0.5 年到 2 年不等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的长短取决于每个人的积累与管理天赋。所以我对转型中的设计 leader 有两点建议:① 重视专业积累如果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有了充分的积累,专家转 leader 在操作难度上是非常自然的,反之将会困难重重。如果自己在专业上没有话语权,不能成为一个小型业务环境里的那个设计专家,那么也很难建立领导力,自然带团队也带不起来。虽然不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 leader 是个球队教练,但几乎每一个设计师在成长期都希望身边有个专业上厉害的人带一带自己。如果说我在职业发展上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只能说得益于我在专家岗上逗留纠结的时间足够长,自身专业能力的积累足够过硬。这一点,才使得我可以在设计序列这个天花板比较低的小世界里生存更久的时间。② 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项目,但不要试图管理设计师多“带”,少“管”。思考大家是不是服你,某某是不是对你有意见,这样的问题非常无聊并且是在浪费时间。也许你已经可以决定下属的绩效和去留,但请不要那么急切的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管理者”的转型,实现了阶层跃迁(这类的想法就非常可怕)。带队不超过 10 个人,其实很难谈得上团队管理。设计 leader 的主要任务还是带领团队一起做出更好的设计,这个角色首先是多个设计师中的核心责任承担者,所以还是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管理好团队的阶段工作目标与执行计划,管理好大家的时间和日常安排,管理好重点项目的协作与推进,然后再多关注一下每位小伙伴的个人发展,自然而然团队也就带好了。第三次转型:从经理到总监,二级管理者的转型这次转型让我跨过了“35 岁”职业危机,获得了更为宽广的设计视野。你是否在以设计总监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但如果没有做过设计总监,那么如何获得一份设计总监的工作呢?除非你是业内大咖,影响力爆表,否则如果没有带过 30 人以上设计团队的经验,应该不会有公司会冒风险让你去空降做管理。所以大部分人迈上这个台阶的第一步,大都还是通过内部晋升。这种类型的晋升机会,只有可能会在以下 3 种条件下出现。一是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设计团队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从 10 人快速发展到 30-50 人,然后趋于稳定。在这样的过程中,10 人团队时的设计 Leader,就获得了直接的晋升机会。二是一个团队的设计负责人突然离职,职位空缺。这时公司会考虑选择外部招聘,还是内部晋升,还是找其他人(比如产品负责人、运营负责人)代管设计团队。通常外部招聘的可能性更大。三是公司本来有几个小的设计团队,隶属于不同的业务,随着公司的发展以及对设计认知的提升,以及公司整体组织架构的科学性,会考虑把分散的小团队整合成一个大的设计团队。这时候就需要一位设计负责人来整体负责。我遇到的是第三种。说实话,这三种情况都是小概率事件,中国也没有那么多个中大型的设计团队,再加上总监级的设计人才跳槽换工作的频率也比较低,所以总体上也没有那么机会出来。能够得到那次晋升机会,得益于一次述职汇报。当初我从百度出来跳槽到 Z 公司,拿到的虽然是设计总监的 title,但只是在 Z 公司的一个子业务管理一个小型的设计团队,不到 15 个人。后来公司安排那段时间新入职的总监级员工给公司高层做一次述职汇报。当然,CEO 也会参加。遇到这样的汇报机会,有谁不会认真准备呢?况且自己还是一个那么容易上场昏的人。我认真准备了汇报材料,还为当天的汇报写了逐字稿。虽然 PPT 没有做地很精美,但我对如何从公司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设计工作,这方面想了很多。后来汇报就挺成功的,几个月之后,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老板问我是否愿意带领更多的设计师,把公司的设计做地更系统一些。因为上次听过我的汇报,觉得我的设计思维比较成熟。我接受了。但后面的事情,我也并没有想到。当你真的得到了公司的设计负责人的 title 之后,挑战才刚刚开始而已。工作内容和工作带宽一下变得很大,每天要处理很多不同的信息。公司对你的要求也在一夜之间提高了一倍。但没有人也没有时间给你机会让你慢慢成长。也就是说,职位虽然到了,但能力没有很快跟上。很多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涌上来,等着你做决策。设计团队的设计师们每天都在看你,下一步会做什么,可以带着大家做什么。不夸张地说,在获得晋升之后的几个月内,我一直处在一种诚惶诚恐的状态中。我没有办法特别清楚地知道,我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我每天都在反思,我是不是在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在工作。我是不是看起来只是一个带着更多人的大 leader,而没有为整个设计团队负责,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设计流程的优化、设计资产的沉淀、设计师的晋升与招聘、日常设计项目的评审与抓放,现在想起来,因为经验不足,可能当时做的很多决定都不够果断,有一些决策也未必完全正确。但至少问心无愧,在那个时间,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可能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更好的设计管理者,也是有方法的。宝洁公司一度被称为职场人的黄埔军校,宝洁内部有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面向管理人才的一门基础课程,叫做 5E 领导力。领导力不等同于管理。有了领导力,团队的管理往往水到渠成,没有领导力,团队的管理只能是无米之炊。5E 领导力模型分为 Envision(高瞻远瞩)、Engage(全情投入)、Energize(鼓舞士气)、Enable(授人以渔)、Execute(卓越执行),这五个方面概括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特质。5E 领导力是每个二级管理者(或者高管),都需要按照其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基础模型。有时我也用 5E 领导力模型来要求我团队里的 leader,相信这会对他们的下一步成长有所帮助。最后,我想说成为设计管理者,不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唯一出口,也不是设计师所谓“迈向成功”的必备路径。设计师的事业成功,不应该通过职场头衔的高低来衡量,而应该始终以作品说话,取得设计师应该取得的在设计领域内的成就。如果过分执着于职级与薪资,醉心于职场宫斗权谋,只会让自己逐渐变得堕落和腐朽,最终难逃出局的命运。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带领一个设计团队,如果你正在带领一个设计团队,无论大小,应该努力让团队因你而不同,让设计工作因你而不同。在设计方面成为那个能量最大的人,并且分享自己的能量、动力、理念、视野、经验、知识给团队,带领大家一起前进。共勉。感恩在 15 年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career-planning-2
自己的 设计师 工作 首先,设计是没有办法“速成”的。如果真的有人速成了,那一定是假象。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成长要有耐心才行。本文所讲的,不是那种自媒体话语环境中那种的“7 天速成”、“培训 1 月拿高薪”之类。我想说的是,设计新人如何在刚参加工作的 3-5 年内,获得较为快速的职业成长,或者说打好一个快速成长的职业基础。因为我看到很多设计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长速度比较慢。做到大概 P5 的能力后,即便继续死磕下去,也很难突破瓶颈获得下一步的进阶。我在设计领域十几年职场观察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所以本文简要整理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相关思考,形成了几点建议,相信会对设计新人有所帮助。成为一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在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 3-5 年内,依次完成以下三步。更多成长干货:设计师快速成长有哪些秘诀?我总结了这2个步骤!编者按:自学设计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帮你飞速进步?阅读文章 > Step1. 把设计基础打结实在校期间认真把设计基础打牢。基础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专业基础,一个是设计思维基础。专业基础:目前高校的设计专业是以设计媒介来划分的,如果学的是视觉传达,那么就好好研究练习一下平面设计基础,点线面构成、色彩搭配控制、板式设计、字体设计、材质把握、画面构图与整体效果的把握等等,尽可能的多看、多学、多练。思维基础:建立一个正确的设计认知,设计即沟通。设计不是为了设计师的自我炫技和耍帅,设计是为了服务雇主的设计目标。为了实现设计目标,我们才需要调动我们的浑身解数与毕生所学。建立好的专业基础才能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走的快一些,建立好的设计思维基础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走的远一些。Step2. 进入一个好的设计环境,拿到一些好项目做,是最好的学。但并不是做任何项目都对自己的成长有利。有些垃圾项目,做多了会让自己的设计越做越烂。谨慎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进入到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接触到一些好的设计项目锻炼机会,与优秀的设计师共事,才有可能获得好的成长。设计师在工作前 3 年应该更侧重专业能力的提升,所以做选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同样的一颗盆栽,养在不同的土壤和光线条件下,生长状态完全不同。原研哉 25 岁毕业后进入到的第一家公司是高田修地设计事务所,高田修地(新丑风高田唯的爹)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庵野秀明能够创作《新世纪福音战士》,也是因为他曾经有在《超时空要塞》、《风之谷》等牛逼项目的锻炼和成长机会。所以,在项目中锻炼自己,在牛逼的项目中才有机会锻炼出牛逼的自己,在傻 X 的项目中可能更大概率只能锻炼出傻 X 的自己。好的成长环境在信息环境、思维环境、项目环境三个方面都应该是好的,这三个方面分别影响一名设计师的视野、思维和行动力的发展。1. 信息环境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决定了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决定了我们可以做出什么。我们把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可以统称为信息输入,这种信息输入来自你所在的行业、公司、团队的视角和视野。设计师需要持续、高频次、多元的信息输入,才有可能刺激设计师大脑的第二次发育。2. 思维环境思维环境,是指你所在的团队/公司里,大家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大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会相互影响,最后形成一种思维环境,一种认知和处理问题的统一方式。可能你会觉得思考是个主观的东西,跟选择在哪工作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工作几年我们会发现,在不同工作环境工作的人,他们大脑里思考的问题会不一样,思考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思维习惯也不一样。设计师在第一份工作需要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懂得好的思考方式,懂得如何独立的做设计批判(Design Critique)。才有可能对上面第一条里拿到的信息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加工,才能够加速我们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3. 项目环境这是最显性的。最好的学习是实践,设计师在第一份工作中能够进入到的项目,能够独立处理的 case,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了设计师的发展速度。如果工作第一年时间一直在给别人打杂,没有机会独立做项目的话,这是对自己年轻大脑的实力辜负。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都有迅速提升,相信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洞察力也会有所提升。关于这第二点,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可能在学校时接私活相对比较顺,我在毕业时选择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在专业方面,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来成长。作为自由职业者需要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方面我做的并不好。并且几年之后因为收入压力再重新进入职场时,会有一种从零开始、重新来过的感觉。所以不建议大家一毕业就做 freelancer,除非你的作品已经在网络上得到了认可,并且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Step3. 养成好的职业习惯我觉得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培养以下几个职业习惯:1. 保持思维上的勤奋很多设计方案需要在客户或老板觉得已经 OK 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即便已经没时间再去改进。我们最终交付的设计方案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折中的相对合理的方案,并不完美。这是正常的,但是设计的过程并不应该就此结束。再多想一点更多的可能性,即便工作中没有时间继续改进实施,但在自己脑袋里面可以做很多工作。可能很快就在下个设计任务中有机会实现你的新想法。2. 与”烂设计”要保持距离我们每天都被不好的设计包围着,对烂设计不能容忍或者习惯接受,要爱憎分明才好。这样可以让自己持续有一个好的设计价值观。我们生活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很多设计产品,我们不能因为烂设计遍地都是,就觉得烂的东西也是合理的,甚至觉得也可以模仿或者借鉴。3. 让行动力成为一种习惯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改进,在一版一版的 demo 中去提升,如果可以把“共情——定义——创想——原型——测试——改进”这样的设计流程强化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中,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设计行动力。4. 保持开阔的视野你能看到什么,决定你能做什么。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充足的知识和技能补给,多元的信息刺激,才会刺激有设计灵感的产生。5. 习惯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长期在疲惫状态中做设计,最终只会把自己的才能挥霍掉。设计过程是一个高频脑力消耗的过程,不要持续透支自己,习惯休息,并且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体能。更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作息,不熬夜完全也可以做到高效输出。认真、努力生活,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来支持你的设计工作。以上,关注我,一起加油!Design,and getting more.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growth-of-new-designers
知识 自己的 方式 2022年职场习惯第6期来了!这期邀请了南宁学院副教授邓海贝,分享了他快速成长的学习方法,以及坚持多年如一日的职场习惯和思考方式。上期回顾: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远超五年的设计师?大家好,我是知果,感谢优设的邀请,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历,聊聊如何学习与成长。阅读文章 > 嘉宾介绍:邓海贝,南宁学院副教授,微信公众号“艺海拾贝 Design”主理人,2021 年优设年度十大作者。平面设计科普官,从基础知识到进阶技巧,无论是字体应用、配色法则或是排版布局,平面设计中每个环节的疑问,都能在他的文章中找到答案。大家好,我是邓海贝,感谢优设网的邀请,能与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我目前在南宁学院任教,自己还运营着微信公众号:艺海拾贝 Design,平时发布一些版式设计相关的教程,旨在帮助新手设计师快速成长,欢迎学习版式设计的朋友们关注。1. 您有哪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先说生活习惯吧,早睡早起、保持稳定且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活习惯,不管工作日还是假期,基本保持在 23:00 左右睡觉,7:00 左右起床,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每天精力充沛的重要基础。我平时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正职教师工作(除了上课,还承担着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期间会有一些私人的设计项目介入,自从创建公众号之后又占据了大量的时间,4 年期间写了 160 多篇原创文章,目前还在筹备我的第一本书。往期热门文章回顾: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上下构图」的排版技巧构图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文字、色彩、图形等元素结合起来构成画面,使作品不仅具有美感,还能清晰表达设计者的目的。阅读文章 > 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左右构图」的排版技巧在设计之前,对于设计元素的摆放位置需要有一个大致的构想,这个构想就是构图,它相当于是版式的雏形,有了这个雏形之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细化,只有充分理解构图的意义与作用,排版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阅读文章 > 这可能是最容易出效果的配色方法:互补色(基础篇)互补色分为“光学互补色”和“印刷(色料)互补色”两种。阅读文章 > 做出高大上的书法字排版,看这一篇就够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之一。阅读文章 > 这些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 22:00。但是我是极度不喜欢熬夜的人,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22:00 会关电脑停止工作。我认为熬夜的这些时间,第二天也需要花相同甚至更多的时间补眠回来,一旦第二天有其它急事不能补眠,那就很影响工作效率。再说说工作习惯,我是一个几乎没有拖延症的人,今天能做完的事,绝不会拖到第二天。我一直坚持的工作习惯是把每天要做的事项列好工作计划,把要做的事项根据紧急程度和耗时程度进行分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逐一攻破。第二个好习惯是工作时专心一志、心无旁骛,尽量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只有让工作时间的效率最大化,才能完成更多事项。所以我在工作时是非常专心的,不能有一点干扰,别说是听音乐了,就算有一点杂音都不能容忍。我自从毕业两年后,就保持着一份主职加一到两份兼职的工作状态,而且还不熬夜,就得益于这两个好习惯。2. 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学习?经常有同学问我,为什么看了很多设计书和教程,自己的设计能力还是提升不了?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学习金字塔理论这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对我们常用的几种学习方法进行测试,两周以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如下:第一种,只通过声音来学习的“听讲”方式,效果最低,只能留下 5%;第二种,通过看设计书和设计教程的“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 10%;第三种,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结合视频教程的“视听”方式学习,可以达到 20%;第四种,通过现场观摩的“示范”学习方式,可以记住 30%;第五种,“参与讨论”,可以记住 50%的内容;第六种,实际演练、亲身体验等“实践”学习方式,可以达到 75%;第七种,收获最大的学习方式,是分享知识“教授别人”的方式,可以记住 90%的学习内容。在学习的金字塔理论中,通过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习的效果相对比较差,属于被动的学习;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的方式获得知识,都是团队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属于主动的学习,学习的效果比较好。所以你为什么看了大量的图文教程和视频资料,发现收获甚微,因为只处于“阅读”和“视听”的被动学习,如果课后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没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其实并没有正常掌握和吸收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根据学习的金字塔理论,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知识,留存率更高,可以看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去优秀公司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在各种领域都有特长的前辈,可以不断汲取新知识。这些知识又可以通过在工作中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在实践中运用进行巩固,不断思考创新,所以进步是非常快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大家去好的设计公司的原因,在优秀的公司学习一年,可以获得相当于普通公司几年的设计经验;而如果在图文店工作几年,其实你只是在用一年的经验重复做几年的事情而已。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人。我深有体会,在我做公众号写教程的这些年,每次写一篇教程,我会花几十个小时去看大量的文章、搜集图片资料、整理自己的知识、做案例示范,最后有条理的讲解出来。通过这样的知识输出,把大脑中掌握不太成熟的知识进行优化,使知识得到完善,从而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写教程的这几年也是我进步最大的阶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积极与他人进行讨论,在实践中运用获得的知识,并主动的与他人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设计没有捷径,正确的学习方法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多看、多做、多想,不断重复:多看,是提高审美的有效手段,我们经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极高的审美品味,丰富的知识底蕴。因此,想做好设计,第一步必须要多看和多借鉴,看的优秀作品多了自然会往优秀作品方向去做。还要善于整理归纳,看到优秀的作品要保存到自己的资料库进行分类,当接到设计任务时,能很快的调出来作为参考。多做。书看了教程学了,但是不等于学会了,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多练习是让初学者很好提升设计能力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技法和经验逐步提升,还能有效提高审美并熟悉设计中的规范。看和做的时候一定要多想,别只模仿表面,更要模仿优秀作品背后的思想,通过理解、感悟、最终进行创新。假设老师教给你的知识是 A,那么,如果你把 A 完全复制做出来,那你可能做出来的成果是 A+或者 A-,但是这个知识并不属于你。你需要通过学习 A,然后独立做出 B 或 C,这样才算真正把知识学懂,变成属于你自己的知识,简单的说就是举一反三。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他人。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梳理、思考、研究,把相关知识融汇贯通,知识已经成为你大脑中永远不能磨灭的一部分。所以分享不只是帮助其他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提升。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写作、表达、沟通能力,这也是设计师要晋升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s-good-habit-denghaibei
团队 自己的 优先级 来自 Caitlin Brisson@Medium 的“How to Expand Your Strategic Impact as a Designer”,关于设计师如何打开格局提升战略影响力的若干行动建议。一如既往,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 Caitlin Brisson 之观点。图片来自 Hassan Pasha on Unsplash我是一名设计师,不过去年有将近八个月的时间里,我同时还担任着增长团队的产品经理一职。这期间的工作非常辛苦,不过也让我了解了如何在产品管理与设计工作之间寻求平衡。如今我已回归到设计岗位,在此也愿将自己在担任产品经理期间的一些所得所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更多设计师了解如何提升自己在战略层面的影响力。或许你会觉得这些与你无关,因为未必存在转岗需求。确实,在设计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大家更多是聚焦于设计能力的提升。但长期道路不止于此。到了某个阶段,你需要去探索如何提升自己在产品、业务和团队方面的影响力,如何花更多时间去思考问题,而不仅是徘徊于像素之间。以目标优先级作为行动准则图片来自 Estée Janssens on Unsplash我在任职产品经理的日子里,同时仍要担负一部分设计师的职责,因此实际工作非常多样,包括向利益相关人进行汇报、产品路线规划、设计展望、设计执行等等。如何在这些工作当中寻求平衡,这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挑战。作为一名曾经的教师,我很喜欢 SMART 目标管理方法(Specific,具体而明确;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有相关性;Time-bound,有时限),通常会以季度和年为周期进行追踪。我的目标包含很多方面,涉及业务影响力,个人职业愿景,以及与设计相关的有意思的主题(例如全人群访问、设计文化等等)。为了实现平衡的状态,我借鉴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对所有的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进而确定所需投入的时间。这一方式让我可以有策略性地关注自己的职能发展及个人成长。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应该何时说不,何时赋权,进而在工作中找到平衡点,让自己的精力得以聚焦于最重要的事务上。具体建议:每周、每季度都要设定目标。始终依据目标优先级来分配时间。在大目标的框架下,对新增项目或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权衡。这使你可以站在业务层面说不——以温和的、友好的、积极的方式。一路上通常还要做更多舍弃的抉择,特别是在必须调整工作负荷的时候。要预先判断哪些可以妥协,哪些会造成严重影响。无论你准备聚焦于怎样的职业发展路径,随着不断进阶,需要处理的事情总会层出不穷。你必须对优先级有所决策,因为只有你能帮助自己实现聚焦。随着职能范围的扩大及影响力的提升,你将越发需要以优先级决策作为行动准则来提升工作效益。以正确的基调应对改变图片来自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去年秋天,我们刚刚完成产品增长的路线图规划,即将开展相关工作,却发现 app 当中一个关键功能出现了问题,因此全员调动进行处理。一周之后,我们的整个路线图都发生了变化,参与解决问题的人员数量扩张了一倍,同时还在处理后续出现的新问题。每个人都压力倍增。虽然大家都在询问接下来的方向,但团队当时真正需要的未必是具体答案,而是镇定、安心、正向的环境氛围,从而使团队重新凝聚。我也有参与创造这样环境的责任。展现人性化,了解他人在改变曲线(Kubler-Ross change Curve)当中所处的位置,保持和善、耐心、同在,保持交流,并为他人提出的问题或顾虑提供充分的讨论空间。展现坦诚,但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当来自外部的意见和反馈没有实际帮助时,要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团队。你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不必假装知道方向,但要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探索。作为设计师,我们经常需要跨部门开展工作。这使我们都能有机会在团队文化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尽自己的一点所能,让团队在应对挑战时能更好地凝聚,这将有利于提升你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以数据作为探索与评估的工具图片来自 Isaac Smith on Unsplash作为设计师,我曾经非常依赖于我的跨职能合作伙伴来帮我回答定量问题。随着我开始承担产品经理的职责,大家也开始向我询问转化率方面的问题,另外我还需要向利益相关人分享每周的数据趋势。因此我快速补习了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并研究了我们自己的数据模型。这让我能够开始独立解决数据方面的问题,跑一些常规追踪,更深入和量化地探索用户的行为模式。我开始有针对性的在设计当中添加统计事件,并手动制作一些可视化的数据报告;这个方式在团队内逐渐铺开,并成为了改善跨职能沟通合作的有效工具。所以我会建议大家更好地拥抱数据:花些时间了解你产品所在领域的数据分析特点,以及支持这些特点的典型分析工具。通过数据辅助分析用户旅程,抓到最需要投入资源改善体验的点。设计交付当中要包含相关的统计事件说明,便于其他团队的同事评估和实现。影响产品设计决策的一个关键能力就是“讲故事”。将量化数据充分融入设计流程,结合定性分析,你便能有理有据地讲出一个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好故事。让长期路线成为团队共识图片来自 Vista Wei on Unsplash长期愿景非常重要,但也很容易在创造出来之后被大家遗忘。任职产品经理期间,我过于聚焦在设计开发流程当中,而没有很充分地将长期路线作为与利益相关人进行沟通的工具。当我们的团队准备进入到项目的第二个阶段时,一些利益相关人开始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将自己封闭在日常的工作流程当中,否则团队将逐渐失去对长期愿景的感知和共鸣。花些时间从细节工作中跳出来,退身展望更大的图景。让自己所在的一线团队始终与长期目标保持对齐,并切实以长期目标作为制定决策和权衡优先级的标尺。将长期路线规划作为工具与合作伙伴及利益相关人进行沟通,全团队形成共识,保持参与。设计愿景,设计原则,流程共识——这些都是身为设计师可以去创造的协作与沟通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团队从战略层面制定决策,保持协同。考虑清楚它们的具体使用方式及沟通对象,让它们切实派上用场。结语全职从事设计工作令我感到兴奋,但我仍然对担任增长团队产品经理的经历心存感激,因为我所学到的东西能使我在产品设计师的职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也希望我所分享的这些经验同样能给各位带来参考。如何辨别自己是有影响力的设计团队,而非作图机器?译者简介:贺雪,从软件工程到交互设计,永远感觉世界真奇妙的小设计一枚。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Beforweb」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s-increase-influence
自己的 插画 老师 拥有「想画啥就画啥」的能力之后,你会不会将自己的生活,像这样用画笔全部创作出来:反正,周小馋不仅对自己的生活「下手」了,而且还将手伸向了属于公主们的「多元宇宙」:而小馋老师的学员也紧跟着将自己的生活和想象创作了出来:学员黑金学员芒果还有同学创作了自己的表情包!如果你对于风格可爱的矢量插画感兴趣,那么不妨跟着小馋老师的 22 天直播课程,学会如何画出属于自己的插画宇宙:原价499元,上新限时特惠价 399 元!(新课活动时间:5 月 12 号~20 号),名额有限,抓紧时间!移动端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网页端报名右戳即可 https://pro.uisdc.com/detail/p_627921e5e4b01c509aae041b/6跟着小馋一起变可爱的课程!先教你如何让 Ai 跟手!小馋老师的课一直都以零基础、好上手而著称——因为这门课最大的第一个优势,就是让你掌握「必要的工具」而非「事无巨细地学软件功能」。不用手绘版,只需鼠标,用几乎大半节课就能掌握的软件功能,带你开始创作的历程!来自学员「鹅蛋呐」的回复学员「穆紫薏」反馈再告诉你插画「变可爱的潜规则」!「可爱」是有迹可循的!线条怎么处理?色彩如何搭配?角色怎样塑造?布局如何掌控?装饰怎么搭配?小馋老师在过去 10 年内画遍世界的「可爱插画潜规则」都在课程里面,从灵感到绘制,从色彩到线条,从造型到装饰,都涵盖其中!学员「K」反馈最后,超多可爱的实战案例!对!在通用的「潜规则」之下,各种题材的绘制还有一些独特的技巧!小馋老师会教你「可爱地」画出动物、植物、日常物品、人物、场景等各种案例,以及插画、头像、条漫、动态表情等不同形式的注意事项,让你也能放肆地画画!无限制地创作!舒适的课程节奏!小馋老师的直播课有着舒适的节奏,在带练演示+作业练习+反馈讲解的模式下,用 6 轮实战和练习 带你在 22 天时间内,掌握技巧,熟练方法,拥有创作的能力!学员「Danch」反馈原价499元,上新限时特惠价 399 元!(新课活动时间:5 月 12 号~20 号),名额有限,抓紧时间!移动端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网页端报名右戳即可 https://pro.uisdc.com/detail/p_627921e5e4b01c509aae041b/6画如其人的周小馋老师将可爱与萌践行到底的周小馋老师,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可可爱爱又温柔,这种由内而外的统一气质,为她的插画作品赢得了网友的热爱,以及大量的商业合作。从湖南卫视到国博,从肯德基到味全,小馋老师将自己的萌系插画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商业产品中,在风格气质和商业价值之间做好了平衡,完全不显突兀,这一点上,就太值得学习了!可爱即是正义!下面是更多小馋老师的作品:上期学员作品完成作业后,并上线了微信表情,不仅成就感十足,还能收到打赏赚取零花钱~这次的优秀作业太多了……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就一起来学习吧!原价499元,上新限时特惠价 399 元!(新课活动时间:5 月 12 号~20 号),名额有限,抓紧时间!移动端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网页端报名右戳即可 https://pro.uisdc.com/detail/p_627921e5e4b01c509aae041b/6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isdc-course-ai-draw-2
自己的 价格 画师 本文邀请了优设的优秀老师哔波、林不慌和香奈,为大家分享他们多年的接私单经验。上期回顾:自由职业4年多,我总结了完整的私单合作流程我是从 2018 年年初开始做自由职业的,到现在已有 4 年半的时间,在做独立插画师、设计师的过程中,合作过很多品牌。阅读文章 > @AC炒碗面接私单通常是朋友介绍或者从发作品的平台找寻过来的,和正常工作一样,需要询问清楚意向风格、工作总量、提交时间,这三点是确认自己是否有排期可以接单;然后提供对标作品给需求方,这点是需求方确认是否合作的常规操作,最后才是谈价格,双方确认价格后,收账方式一般是 50%+50%,或者 30%+30%+40%。确认合作后第一步就是收取 50% 亦或是 30%的定金,收到定金后再工作,收定金前对任何询问创意思路、或者要求帮助找参考的要求都要婉转拒绝。早期接单我觉得走合同更有保证,但是实际上如果经常是几千块的小活,按照喜欢收款方式分步收款即可,走合同意义不大,因为走法律途径追款的成本明显超过这个单子本身的价值。50%+50%:一般是设计前收款 50%,设计完成交付源文件前收款 50%,30%+30%+40%:设计前收款 30%,设计中期取一个节点(比如线稿完成)收取 30%,设计完成交付源文件前收款 40%。如何选择可以与需求方商量,一般我觉得几千的小活就分两次收款即可。如果想学类似的扁平插画,可以看我的录播课程,一顿饭钱掌握 https://pro.uisdc.com/detail@Lady不慌在商业合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合作对象,希望留意一些小细节,让自己在合作中更加顺畅更加直观。1. 做好自己的作品展示,确立自己的主要风格和方向。各个作品流平台和社交媒体依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示机会,保持各个平台的尽量同步更新,在不同的平台类型之间输出不同的类型作品,比如视频和图文两类,平时整理发表作品时不限于图文内容,也可以注意保存视频类型的作品,绘画过程或设计过程或自己关于专业领域的一些心得,发抖音 B 站等尊重各平台的特色,各个平台之间互相引流。不少商业的合作也许都是从这些平台开始跟我们进行联络和了解。2. 高效的沟通。当自己的内容平台吸引了一些合作客户时,我觉得高效率的沟通很重要,首先可以在各个作品平台简介上直接了当的注明自己联系方式和商务合作方式,让人一目了然。然后各个社交流媒体或平台都有自己的消息聊天功能,收到合作邀请或意向时尽量及时留联系方式,转到微信或其他去聊,不要在临时的私信或留言界面聊。3. 对自己价格的理解。在私单价格沟通方面可以先对自己的作品和水平有一个定位,不至于太模糊,商业合作比较多时,可以有一个门槛价,过滤不感兴趣价格低的合作,与人沟通聊价格时尽量主动,快速判断合作项目的性价比。有时候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合作对象,当对方对价格没有概念时,可以快速解释清楚行业价格,遇到自己没有价格概念的时候可以问问行业朋友再去聊4. 如何避免被坑首先先看清合同,合作之前咨询清楚对方合同的主要重要条款之类的,之后细看,注意聊清税前税后价格。关于价格,快速判断出性价比是第一位的,预算较少没有达到心理价位时,注意维持合作的性价比,消减作品投入精力。有时合作方找你不直接去和你合作你的主营业务和特长,而只是看你综合能力强与你接触,遇上不熟悉的业务又想合作时,可以多沟通一下,不要急于开始合作,或是不熟悉的风格而需求量大时,可以先主动试稿,确立单张的品质各方面再合作。可以明确单张合作价格,对方有时会以系列数量多而要求降低价格,可以明确单张价格,不因为系列数量多而降低单张价格,避免整体合作性价比降低。了解合作方的不同,有时作为直接与某品牌或项目合作,有时合作方作为某品牌的代理宣传再次外包合作,聊清合作形式以及付款的时间次序。可以适当提出修改次数的规定,避免无限制的修改,在合同中说明,比如确定大的定稿方向后最多两次或三次细节调整修改。有些时候也会遇到无商业合同的合作,遇到新的需要磨合的合作伙伴时,除了内容上的沟通之外呢,记得多聊一些付款流程,可以在合作之前先要求付一些定金,再开始进行创作,结束后,可以要求付完款后再提供输出图和源文件。如果你对于这类梦幻风格插画感兴趣, 想系统性的学习,不妨关注一下我的私房课:这类人气超高的治愈系梦幻插画,有 iPad 就能学!对设计师而言,iPad 不仅意味着娱乐、看剧,更是画画的绝佳帮手,设计创作的新核心: 它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画画,上下班路上也能练手; Procreate 功能强大,几乎能满足一切画画需求。阅读文章 > 香奈:1. 确认身份对于新手小白第一次接单,需要了解对方公司或者个人的真实性,避免被骗或者被坑,可以网上搜查或者天眼查验收。2. 沟通基本需求① 画的具体内容② 要求的风格(最好甲方给到具体的参考风格)③ 难度④ 预算⑤ 时间期限⑥ 报价3. 签约签约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的内容包括:1. 合作内容和附件2. 交付&验收方式(具体交付时间以及验收的方式)3. 费用的结算与支付(包含具体时间避免被拖欠)4. 项目成果归属约定(一般成果交付后成果归甲方所有,甲方可同意乙方拥有成果的署名权,可用于参展、参赛等非商业性活动中标注其自身作品时展示和使用等)5. 保密协议(保密的内容)6. 作品修改补充(超过三次修改可适当增加修改费用)7. 争议解决办法(万一发生争议可双方协商或者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4. 报价有两种情况:一是甲方主动报预算 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定夺,适当报高,不要太离谱就可。二是甲方让作者先报价,尽量往高了报,高了可以谈,但是低了没法往高了谈。报价公式:报价=时薪 X 绘画时长 X 2(或者根据绘画的难度适当增加)报价也会和插画师的知名程度成正比,同一个稿子知名的插画师报价可能会比一般的插画师要高的多。同时也会随着自己的个人画技的不算提升和接稿次数的提升而提升。有的报价可能会包含税点,或者税点对方支付,具体看双方的协商,然后开等额的发票给到对方。5. 预付款预付款,一般是稿费总额的 3~5 成,具体看双方的协商。预付款是为了防止骗稿或者项目因不可控因素导致无法继续,插画师的劳动成果有一定的保障。同时也能根据预付款看出合作方的真实性以及诚意,没有预付的合作都是耍流氓。6. 试稿一般来说试稿都是新手遇到的比较多,试稿时有必要跟对方要求一定比例的试稿费用。一定要沟通确定好,否则试稿不通过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要求支付单张稿费的 50%或者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协商具体价格。7. 创作流程草图先画大概的草图跟对方确认沟通,画面是否满足对方的要求。线稿草图确定后画线稿再进一步确认线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跟对方确认这个线稿确定后是不能修改的(这个一般都会提前写到合同里)。上色线稿确认无误后开始上色,上色完成后可以适当接受修改的次数不超过三次,超过三次需要对方支付一定的修改费用,具体看自己的情况和对方协商而定。8. 结尾款截止到结款的过程中,我们发给对方最好是插画的截图或者小图供对方审核,以免遭遇骗稿的风险,只有在对方确认最终画面时候,收到对方的打款再交货。如果想学我的中国风插画,可以看我的录播课程,一顿饭钱掌握 https://pro.uisdc.com/detail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business-process
都是 设计师 自己的 前言“这个做不了、很难做的啊、我没时间啊、改这个有什么意义吗?不是上次刚改过么怎么又让我改?”“我都没见过哪个设计师像你这样,不就几个像素而已?有必要扣这么细吗,能用就行了啊。还改?!我觉得这已经很好看了啊,这么搞很麻烦的啊……”各位设计师是不是已经开始按耐不住摩拳擦掌了,以上场景在跟开发提需求和设计走查的时候经常碰到,或是无奈或是生气,但开发就是有无数种理由拒绝你。毫不客气的说,这个问题一般都会在你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碰到,或早或晚,虽迟但到一般不缺席。想必很多设计师都踩过下面这个坑…上线后还原不到位被领导职责“你这设计怎么做的,为什么这里设计成这样?”一对设计稿,一把辛酸泪…你正想极力辩解,不好意思,领导说:“我 只 看 结 果。”就问你气不气?气不气?开发到底为什么拒绝你?收起大刀,咱先分析一波。这个问题不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改变,也不像是方法论拥有固定的解题策略,但是在面试中又经常碰到,比如“开发不配合、还原度不高时怎么办”。这足以说明很多公司都会有这个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那我们就来看看“当事人”是怎么说的。由于某些原因对接过很多开发,也咨询了几个前端朋友。不管开发口头拒绝的原因有多么千奇百怪,一般情况下,开发反感或者不愿意配合设计还原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1. 业务紧,任务重也许是项目赶着上线,也许是一堆需求还未交付,当开发手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时,他没办法分心或者用额外的劳动力去做设计优化的内容。很多时候给定的工时就那些,若是跟绩效挂钩就更别提了。我做需求改 bug 已经要加班了,还要我配合你调来调去的,是你还会有这个心情吗?因此设计师也要关注项目的整个排期,尝试着去宏观把握项目进度,做到理解或评估开发的工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现状。再者就是要判断走查结果的优先级,开发侧的用户体验因素如性能、bug 数等要优先于界面还原。毕竟用户体验并不等于界面的开发实现。当连 bug 都没修完的情况下,还死盯着几个像素去抠显然是不妥的。完全可以先把低优先级的问题记录下来,留着某个版本再一起更新优化。2. 有背职业方向前端的方向一类偏视觉展示的(动效视觉还原组件搭建等),一类偏数据层面的(算法之类)。共性都需要比较强的数据处理和逻辑能力。有些开发会十分明确自己的方向,比如往算法类的会认为专注视觉还原侧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面对该类需求时内心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他们经常不关注体验这种东西。其实像还原这种的都算开发底层的基础能力。就像 UI 有的偏交互有的偏视觉,但一个偏交互的 UI 说不愿意画图标这说不过去吧。说到底本职工作还是设计。3. 水平不够设计圈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实现不了的效果,只有不想做的开发”。不想做更倾向于是态度问题,不会做是能力问题。但所有技术不都是由不会到会么,况且大部分的还原问题借助搜索引擎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要权衡学习成本与收益的问题。若是实在基础的问题都不愿意去做,必要的时候可以让设计领导同开发领导反馈。4. 价值观不一致有部分开发会不认可设计,你跟他谈对齐亲密性,他跟你说听不懂要下班;他不想也不愿意去接受或了解设计的作用,沉浸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自然也就不会认同你。这种是很少数了,只能说是公司招人不慎,可以尝试多次沟通,依然无果后,与领导反馈。以上就是常见的开发不愿意配合的原因了,有些情况会由于客观条件确实难以解决,有时候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那么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设计师该怎么做?开发本身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设计师没办法介入,作为设计师,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去解决问题。掐指一算对接过的开发也不在少数,软磨硬泡,用尽毕生所学与其斗智斗勇,在耗尽气力之前终习得了一点心法同大家探讨,文末也一同附上了所有用到的工具和宝典配合使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良好的沟通是前提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沟通进行下去的,好的沟通方式会直接决定结果。别一听开发不愿意做上来就急眼干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都是同事,不出意外以后还要天天见面的。这样只会显得自己更不专业,冷静冷静…首先要保持客观,聚焦问题。作为设计师要明确方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方案,尽可能地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试着对着一个问题连续问自己 5 个为什么。这样在对接需求时,既能做到证明自己的方案是对的,同时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回复对方的疑问。另一方面,在沟通或设计评审时,可以广泛的听取他人的建议,每个人的出发点和认知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看待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多记录并思考别人的视角会更加拓宽自己的思维,这也有利于设计交接。说了这么多,举几个最常见的可直接落地的实际方案:1. 条件允许的话,搬个凳子直接坐在开发旁边磨(前期最好也可以带点小零食慰问品,收了礼总得给个面子改改吧,这招通常都很管用),面对面沟通细节是最高效的。有一些开发压根不懂设计,基本的对齐都看不出来,不是不愿意做,是真的看不出来。不要笑,一大把。这种方式虽然前期比较耗时间,但既可以培养感情,同时比聊天式的沟通更清晰高效。因为面对面的沟通能够感受到你的情绪和状态,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面”。2. 尽量跟开发混好点。比如有球局就一起去打打、有机会就一起吃吃饭、平时有聚会就多玩玩唠唠嗑。混熟了调个样式什么的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3. 在解释自己的方案时,可以用“我有解释清楚吗”而不是“我这么说你听得懂吧?”多站在听者的角度去阐述。2. 有一定的前端基础常识别担心,我并不会在这里提如何敲代码。想必很多从事设计师的朋友一部分原因是被代码劝退了,二选一选了设计。设计师没有要求一定要会写代码,但做到看懂一些常规的内容其实不会很难,一方面提高我们走查还原的效率,一方面也是自己“专业”的体现,提高开发信任感,同时沟通也能更顺畅。熟悉主流 UI 框架当前市面上最主要的就 3 个:移动端 H5 的 Vant,PC 端的 Element 和 Ant。官网都有组件库的源文件,导入 sketch 就可以直接调用了。这里顺带提一嘴,element 是基于 vue 开发的,而 ant 主流是 react,但也有 vue 版( https://2x.antdv.com/docs/vue/introduce-cn )因此动手前一定要提前跟前端确认用哪套框架再进行设计。尤其是 B 端,非大团队是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去搞源生的。大部分公司前期的开发都是基于 ant 或 Element,可直接用官方组件做设计稿,市面上的话 Element 的占有率还是会偏多一些。考虑到开发效率与成本,基本上样式都是基于框架调整的,所以碰到差距非常大的样式最好是提前跟前端确认。走查工具的应用再提工具之前,建议大家学习了解一下“盒模型”的概念,它是前端设计布局还原设计稿的基础,下面要讲的工具也会用到,篇幅有限,关于盒模型的内容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写给设计师的速成指南:一小时快速了解 CSS 基础这一章,我们开始学习 CSS 样式表有关的知识点,通过 CSS 来控制 HTML 标签和元素的样式的方法和规范。阅读文章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种场景:开发上线后发现实际效果跟预期的有点差距,可能想微调字体大小或者间距或者某个颜色,要么屁颠屁颠求开发大爷调整一下,要么就自己再用软件做调整试错,这些方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有种更快捷的方式。下面提到的两个工具就可以帮到你。浏览器审查定位,快速试错第一步:键盘 F12 或鼠标右键点击“检查”调出如图所示的代码界面。第二步:点击右上角的小箭头,再移动到左侧页面寻找你想查看的任何元素,比如“UI 设计_百度百科”,鼠标移上去时就可以看到基础的元素属性了。第三步:单击刚刚要选择的元素“UI 设计_百度百科”,在右侧就会自动定位到对应的代码,双击可以自己随便打字,按 enter 立即生效,有时候测试文本极限值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就不用再打开 sketch 敲文本了。第四步:定位元素,设计试错。重头戏来了,还是选中刚刚的“UI 设计_百度百科”为例,点击代码块右上角的“Computed”,很好,现在映入眼帘的这个大色块就是传说中的盒模型了。简单理解就是前端在实现时,每个元素都用类似于盒子的这种模式一层套一层实现的,没错,你也可以理解为套娃。鼠标移动到对应的某一层,就可以看到每一层对应在界面的哪个位置。比如这里的 padding 就是对应左侧界面的绿色条高度:10px。那快速试错又怎么理解呢?比如我们现在想调整“UI 设计_百度百科”上面的间距,点击下方的“Filter”,输入 padding 就可以看到这个数值了。点击箭头直达修改路径,双击修改直接生效。要改其他的属性同理。这样就避免了请开发大爷帮忙,也省去了用软件去调整试错设计效果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录了个小视频,大家可以直接配合食用。以上的方法技巧比较投机,适合实在害怕或者没有时间学习代码的同学,用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省下很多时间。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个例子,应用在各种场景后会有很多新发现的,就比如某些在线设计的网址可以用这种方式拿到原始图片,大家可以自己多去尝试。走查神器:CSS PeeperCSS Peeper 是一款 Chrome 浏览器插件。主要用来辅助走查,如果你是得了看到代码就头疼的病,F12 审查也帮不了你,那这款绝对是你的最佳良药了。1. 快速查看元素属性以及间距。字号、行高、色值、字重、元素间距,哪里不懂点哪里,验收原来还可以如此轻松。2. 预览网页所有色值。只要有不按规范的基本无所遁形,全站色值给你扒过来,查颜阅色,我是专业的。3. 一键下载网站图片素材。下载图片什么的那是信手拈来,图标 banner 任意素材,只要你是图,我就下的来。就问你香不香吧。以上两款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验收,回归主题,这一节主要提到的是了解前端基础常识,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更好的交接,说到这就顺带提一下设计交付的小技巧:1. 除了交付静态图外,还要带上交互说明。比如基础的字段极限值、图标的 hover、禁用状态、适配方案等等,这些是产品不一定考虑的到的,在设计执行过程中可以另起一个画板一并写下来,避免开发时的频繁沟通。另外涉及微交互/难实现或难描述的样式,都可以拿现成已上线的成品给到开发去做参考,直接调用代码、学习或改动都可以增加他们的效率或者提高他们去做的意愿。毕竟说再多不如见一面,动态效果总比文案描述要容易理解,不是所有开发都能够看一眼静态图就知道怎么实现。2. 设计稿完成后在交付开发时要有一次正式的交接,也可以带上测试,大概阐述一下设计稿的一些还原、交互难点以及注意点,毕竟还未正式介入开发,若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小的问题一般在开发执行时才会碰到,到时再给到设计支持就行了。3. 注意标注平台的设计稿布局和分组。先给大家感受一下普遍的在线平台设计图,包括但不限于蓝湖、慕客、Codesign 等。很多时候画布一多,设计稿全堆一起,就算是设置好对齐,隔开间距,但还是遭不住一多就难以定位的问题。就算是产品自带的分散功能也没办法解决。开发一点进来,我是谁?我在哪?我要点哪里?图一多就乱难免会引起一定的不适感。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这个时候可以把设计稿按类别/模块整理清楚,一个模块的设计稿尽量不要超过 10 张,多了就考虑建一个子类别,另外要多建一个画板做好分组。同时平台自带的分组功能也要应用上,设计稿的命名也要准确便于利用搜索去定位。最后就是按版本建立大的文件夹存放设计稿。切忌所有的稿都放在一个画布里,多了不方便找是其次的,卡到想你锤烂屏幕的心才是最难受的。既然一直谈体验,那么看稿的开发就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了,好的阅览体验说不定能带来更高的代码效率呢。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都是一些小事情,无外乎命个名以及拖动拖动画板,耐心一点也就几分钟的事。这些都是个人能力与专业的体现。3. 建立走查机制前面讲的都是基于个人角度出发,而建立走查机制有点偏团队侧了。将走查纳入整个产品设计流程的一部分,提测后就可以进入走查阶段了,过程中需要记录并与开发沟通修改还原问题。一来可追溯防背锅(你懂的),二来让还原的问题有沉淀,方便我们去记录和复盘。类似这样的表格模板,因为各个团队大小和工作模式都不一样,所以字段会有所差异,有的也有产、设、测共同维护的表。这个可以按实际情况参考这个模板适当增加删减,另外走查时除了视觉类的,也可以通过交互自查表去做一些验证,查缺补漏。其中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走查反馈尽量写的细致一些。比如截图后在图片上带上箭头指向,同时配合文字填写在“问题描述”那一列里,是间距差了还是不对齐等等,有色值给错的就把正确的色值也标注上。最后,就算存在赶时间赶项目的情况,也要有基础的设计底线,有些原则性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比如通用的设计准则、一致性等,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对走查内容做筛选沉淀。4. 提升设计在团队的影响力这里的“设计”不仅是指设计师本人,还可以引申到具体的设计输出、设计团队等一切跟设计相关的人和事务。比如做一些设计知识分享、设计团队(或个人)项目的复盘总结,让结果呈现更加的专业化,期间还可以引入用户的声音、用户研究结论、数据分析等。这些都是建立信任、提高影响力的方式,长期执行下来会带来很大价值的。5. 培养开发的用户体验意识开发的设计意识越高,设计落地自然就越顺畅。一方面通过上面提到的技术分享耳濡目染,不断提高开发侧的设计认知。另一方面相关考核可以把开发侧的用户体验因素权重提高。比如,稳定性、性能、系统资源占用与消耗、bug 数、bug 解决率等,同时在招聘时也适当做一些筛选。再者就是常说的界面还原度了,视觉、交互动效与优化等,可以通过验收次数等来做一定的量化。不过要达到这一点比较难,尤其是刚建立的小团队。过程涉及多方协作,还要具体看开发侧的认知和配合情况,需要基于人和现有的工作流去建立起设计共识,因此还是得细水长流,逐个攻破。结尾以上提到的种种是对开发不配合,设计难还原等相关问题的思考,经验有限,不一定能解决所有情况,具体的落地也会因人而异。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也改变不了现状,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大不了就换咯,大团队在流程上肯定要更规范和成熟的。我也遇到过很贴心的开发小哥,他甚至可以与你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视觉还原什么的都是基操,压根不用你担忧。这种的开发只能说是可遇不可求了,碰到了一定抓住好好珍惜~如何进行有效的设计沟通?我总结了这7个技巧Netflix 制作了一部艺术纪录片,名叫《Abstract:The Art of Design 》,这部纪录片探访全球创意艺术名家,分享这些世界顶级设计领域的设计师所持的创意艺术理念、工作方式等。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Andy聊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veloper-communication
作品集 作品 自己的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经常有小伙伴在群里问作品集的相关问题:作品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感觉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作品集没亮点真不知道怎么改进、作品集投递之后没有回应很受打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邀请了优设训练营的讲师杨洋和优设平面营优秀学员佩吉,做了一次专访。2022 年初,在累积足够多作品的前提下,佩吉开始系统创作自己的作品集。历时 1 个月,在多次调整打磨后,完成了一份从 17 页扩展为 81 页、内容丰富、形式完整的作品集。我们将通过佩吉同学这次成功的作品集打磨经历,为大家展示如何作品集要从哪些方面调整、完善才最有效、作品如何筛选才能更符合面试官的期待、以及投递简历时是常见思维误区。PATR 1 – 作品集修改思路提问:据了解这是你第一次系统的做自己的作品集,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佩吉:第一次做作品集,开始的时候很迷茫,心里也很没有底。在做的时候,首先想到画面要吸引人,所以重点就放在怎么把封面做好看,能第一眼吸引着面试官。然后就是尽可能多放一点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作品 ,让面试官感觉自己的设计能力比较全面,可以适应多种设计需求。提问:杨洋老师在收到佩吉的第一稿作品后,整体感觉怎么样,有给出哪些建议?杨洋:作品集初稿的问题主要有两点:问题一:作品数量很少,视觉展现形式比较单一。问题二:作品只是单纯的堆砌,并没有概念与思路的展现。「问题一」作品数量很少,视觉展现形式比较单一。在作品集的初稿中,基本上都是佩吉自己平面作品的图片排列。这样就显得作品集整体比较单调,也无法突出每张作品的细节亮点。佩吉一直在跟着进阶营做打卡训练,其实已经积累了很多完整且优质的作品了,也有全套的物料设计的能力。但在初稿作品集里却完全没有展现出来,这是非常可惜的。「问题二」作品集没有展现设计概念与内涵,没有与观者的互动交流,这是很多新手设计师作品集都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完整地将自己的构思过程、设计概念、设计规范细节都展现出来,这样作品的深度才能体现,也能让面试官看到我们解决商业设计的能力。提问:那么佩吉收到这些反馈后,进行了哪些修改呢?佩吉:我将自己全部的作品都拿出来,做了一次进行全面筛选。并对其中质量比较高的作品进行了拓展,概括一下有以下 5 步:第 1 步:全面梳理自己的作品将自己日常打卡的作品、工作产出的作品都放在一起,整体梳理一遍,筛选出完整的、视觉表现能力强的作品。第 2 步:改变作品筛选思路将之前工作中收到甲方认可的项目作品筛选出一些,重新包装后放进了作品集中。杨洋老师说这样的作品虽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质量,但因为解决了工作中实际需求,所以也有它的价值所在。第 3 步:调整作品集的排版布局开始为了作品集能在手机上看着方便,就做成了竖版的形式,但实际使用下来,发现这个尺寸的显示局限性非常大。于是,这次改版就整体修改为 16:9 的横版,展示更多内容的同时,也解决了之前的问题。第 4 步:丰富自己的作品样式将单一作品拓展为各种物料的成套作品。在以前的工作里,有些需求比较简单,可能只需要制作一张简单的 banner 就可以了。这次杨洋老师建议从这些作品里挑选一些风格不同且质量还算可以的作品,来进行延展。我就是根据主题最初拟定的方向,在次基础上丰富一下设计需求,用这样的角度去延展其他的一些物料,展现了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自己的设计延展能力。第 5 步:设定统一的作品展现逻辑之前杨洋老师提出,我的作品展现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概念与思路的展现。对此我进行的调整方法是给每组作品都增添了文字注释,包括创意阐述、物料的详细尺寸 、字体、颜色、视觉元素的选用规范。修改后作品集确实看起来更规范了,原来没有展现的设计细节也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了。杨洋:佩吉在修改完这两部分后,作品集在内容形式的丰富度和设计深度上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了,进步非常明显。特别是用文字阐释自己设计逻辑这一块,因为很多 HR 并不一定懂设计,所以你的作品集得让普通人也能看懂里面的专业性。说到这里,我也为大家总结了新手设计师做作品集时,容易陷进去的几个误区。PART 2 – 新手作品集常见误区误区 1:不敢把日常的练习放进作品集其实不用完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你的作品够完整,你就可以通过拓展规格、运用样机、阐释作品设计逻辑等手段把它打造成一个有商业应用价值的作品,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作品是可以落地执行,这就足够放进作品集了。误区 2:对自己工作中的作品不认可在工作中的设计项目,可能觉得需求相对简单,自我感觉不完整,就不想放进自己的作品集。这也不必太纠结,一个设计能完整的落地执行,受到了甲方认可,就表明这个作品是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的,这种作品也可以筛选后放进作品集。误区 3:不会挖掘作品的亮点作品类型不同,最合适它的展现方式肯定不一样。要主动思考怎样把作品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并有意识的规避作品里的短板,将作品的价值最大化。比如佩吉作品里面有一些新媒体长图作品,如果直接把完整的长图全放上去展示,就很难让别人快速看到这个作品里的设计亮点。要学会重点展现作品里设计细节最精致的部分——用手机样机将长图中细节比较丰富地方展现出来,这样比直接放一个长图上去效果会好很多。误区 4:不会将作品包装进商用场景很多新手设计师只把日常设计练习单纯的当做练习,做完就丢开了,不会进一步将练习作品包装进实际的应用场景里。直接将一张插画放进在作品集里,体现不出什么。只有将它拓展成各种能在现实中应用的样式,展现这张插画的商业应用价值,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设计能力。PART 3 – 作品集打磨细节提问:感觉作品集修改后的整体形式感非常强,是从哪方面进行了完善呢?佩吉:在修改作品集的第 5 步里,我为作品设定了统一的展示逻辑,规范了单个作品的呈现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我又从以下 2 点进一步加强了作品集的整体形式感:1)内容详略得当,按重要程度排序2)重复利用元素,统一整体视觉内容详略得当,按重要程度排序杨洋老师给我的另一个建议就是安排作品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质量高的作品多花点心思去排版展示,没有亮点的作品就不放上去。有舍才有得,保证作品集的高水平。在筛选好作品后,我将完整、有吸引力的作品放在排作品集前面,并用了较多的页面对其进行设计逻辑阐释。对零散但是也能展现自己设计能力的作品,挑选出几张质量较高的图片进行罗列,页数用的也比较少,放在作品集后面。这是我个人感觉非常重要的一点。有逻辑有重点的将作品进行陈列,作品集的结构就非常清晰,给别人阅读感受会更好。重复利用元素,统一整体视觉要通过相同视觉元素的重复出现,来给别人深刻印象,特别是让不懂设计的普通人第一眼就感觉得好看,有设计水平,这样才是成功的。为了统一风格,我保留了初稿封面的 3D 主视觉的元素,再加入一些亮眼的设计元素并让他们在每一页反复出现,这样不同部分的内容就被统一在特定的风格中了。作品集有特定风格了,才能第一眼给别人留下好的整体影响,并吸引对方继续看下去。PART 4 – 作品集投递小技巧提问:如何丰富个人履历佩吉:我觉得诚实一点就好,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杨洋:对新手设计师来说这是常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 3 个方面来解决:1)尽量展现和自己目标岗位相关的内容扣对方招聘的岗位职责或技能要求里的点,针对性的写出自己的相关经验能力;2)用数据说话你的设计使浏览量提升多少?产品销量提升了多少?要有意识的去关注并保留这些数据,很多公司还是比较看重这一点的;3)多参加设计类比赛。参加比赛是一个积累作品的好方法。大家不用抱着一定要得奖心态去做,觉得压力很大。就把比赛当做正式一点的打卡练习,把自己作品的质量和完整度都做到最好,逼迫自己的不断的学习进步。提问:作品集投递后没回应杨洋:新手设计师找工作时,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很多限制,觉得自己一定要去某某设计岗位才行。先要从自己作品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盘点一下自己所有的作品,如果是类型风格比较全面,就投一般公司的设计岗;如果你在某个方面比较擅长,那就可以侧重这方面专门做一个作品集,用来投递相关方向的设计岗位,这样成功的几率也会高很多。我们出了社会都有经济压力的,只有先找到工作,有了比较稳定的状态之后,才有更多精力向擅长或者感兴趣的方向深入发展。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思路灵活一点,这家不行就换个思路去下一家,总有一家是合适自己的。再提一个小点,就是作品集里个人照片,要准备精致一点的形象照。不要直接自拍一张就放上去了,这样很不专业。好的照片不仅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也能体现你身为设计师的审美要求和水平。总结以上就是本期「设计师成长笔记」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佩吉和杨洋老师的分享,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如何修改打磨自己的作品集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也希望本期内容对大家做作品集或找工作有帮助。如果你还有比较关心的设计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者加入我的优设官方交流群直接交流(入群二维码见文末 Banner),我会继续就大家比较关心的设计问题请来专业的老师和优秀的学员分享经验。我们下期见~万字干货!6大章节帮你学会作品集包装HI,大家好,我是竹子。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portfolio-design-2
方案 用户 自己的 本周特邀前百度资深交互设计师薏薏来讲讲自己从交互小白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薏薏从纯理科转行设计,从 C 端近年转行 B 端,求职、工作中踩过不少坑,今天将分享其中的一部分心得体会。你是否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当我们费尽心思、信心满满地做好了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交互方案,可能被别人的几句话就否定了。场景 1和 leader 确认交互方案时,刚讲两句就被 leader 全盘否定,导致自己带着 leader 没看一眼的稿子默默回到工位、从头再来。场景 2和 pm 确认交互方案时,pm 一遍一遍提出疑问、还说了 A、B、C、D、E 各种想法,导致自己的方案反复修改、无法按时交付。场景 3向 boss 推自己的设计自驱方案时,无法得到 boss 的认同,导致最终无法争取到开发资源、自驱项目最终流产。场景 4大厂面试官对作品集中的某个项目不断发问,而自己却难以给出令他满意的回答,导致面试最终失败、无缘 offer。对新人设计师来说,方案被反复否定不仅费时费力,还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动摇自己初入交互大门的自信。那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析什么样的交互方案是经不起推敲的方案,如何呈现展示,才能让我们的方案(至少看起来)严丝合缝,经得起别人的反复垂问和推敲?呈现形式重要,但推导过程更重要日常的琐碎工作和求职准备会让很多人忘记交互设计的本质。从视觉设计师的视角来说,交互设计是对用户行为的设计,这和用户直观可感受到的视觉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从产品的视角来说,交互设计更偏向对行为细节和用户心理的打磨,和宏观、粗糙地设计整体产品框架有很大的不同。交互设计师应该输出的是整个设计推导过程:用户在操作流程中的行为习惯、预期心理、使用场景、使用痛点的等等,而不仅仅是最终看似完美的视觉呈现形式、或者看似有条理,但是缺乏细节打磨的功能介绍。这一点,常被初入行/非交互专业出身/小厂背景的设计师忽略。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如下:第一种是视觉出身、希望转行交互设计的设计师。他们往往在方案中强调组件使用得当、文案引导清晰、甚至是使用了新颖的微动效等等,这些确实确实是好方案所需要的设计亮点;但如果整体方案缺少设计推导过程,凭空自己的主观想法做方案,那么你的方案自然不堪一击。第二种是因为公司人手不足,承担了偏产品工作的交互设计师,或者是校招生。他们往往在方案中有比较好的背景说明、方案推导,但是方案的呈现过于简化,或者过于强调“设计思维”。最终呈现的形式类似 PRD,缺乏细节推敲。设计中有一个原则叫“美即好用”,当一个方案的呈现形式合理时,听众自然会给它更多的耐心,否则为什么你不直接去面试产品经理呢?用闭环思维严谨地介绍你的设计那么,如何做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设计方案、一个严谨的设计过程?或者说什么才是交互设计这个岗位需要去重点强调、重点展示的?我认为一共有这几点小技巧:1. 永远不要一上来就讲设计图不管你是晋升答辩、日常对接、组内过稿还是面试讲项目,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永远不要把一张设计图摊开来就开始讲细节:这里是什么颜色、那里是什么排版思路…这不重要。交互永远都应该以「项目目标」作为开场话题:pm 想做的是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甚至集团、公司想要的是什么结果?甚至 pm 所想到的功能方案是不是合理的?这个方案为什么值得我们投入设计资源甚至技术资源?我们要做的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否则毫无目的设计所带来的产物大多是四不像。2. 用“用户觉得”代替“我觉得”挖掘、定位用户痛点是交互设计师两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另外一件则是解决挖掘到的痛点。在你开始讲你的项目之前,花几分钟和你的老板、面试官介绍你的用户群体是怎样的?用户是在什么场景下完成整个流程的?他们有怎样的心理预期和行为习惯?甚至在这个环节你可以把冷冰冰的、抽象的用户数据串联起来,讲一个好像亲身经历的故事:比如你某次发现你们的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好的用户故事能让人快速感同身受,你也就不需要一遍一遍地向你的老板解释你为什么要做一件事——用户在这个场景下想要,就是这么简单。3. 介绍你的规划和假设每个交互设计项目上线前都是一个黑盒。用户可能喜欢它,也可能不喜欢它。设计师之间、设计师和老板之间、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之间打嘴仗永远无法真正验证一个问题,今天可能你发挥得好吵架吵赢了,明天可能发挥得不好只能回去挥泪改稿。我认为为了真正说服你的听众接受你的方案,最好在介绍完方案后,直接说明设计方案中有哪些部分是基于推导和假设形成的:如何评估设计目标是否达到、如何进行后续优化迭代,如何制定数据指标?当然这对于一个快速迭代、或缺少数据基础建设、孵化的产品线来说可能是比较难的,但这是所有大厂的工作方法。4. 靠谱的方案输出上面讲的所有建议都是针对设计展示时演讲的建议。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交互稿能够经得起推敲和询问,本质上还要靠完整的方案输出。交互稿有有很多种形式,比较常见的就是页面交互图,讲页面、操作流程、组控件状态、边界情况描述清楚以供视觉、产品、技术、测试等同学使用。一些复杂需求,建议在方案初稿输出后做可用性测试,这样就不至于在评审、过稿的时候针对方案的复杂程度反复拉扯,可用性测试的证明足以一锤定音。最后,我总结了交互设计的标准时间分布:结合案例,到底怎么做?最后我们再回过头看下文章一开头那些场景——想必现在你也知道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了。场景 1和 leader 确认交互方案时,刚讲两句就被 leader 全盘否定,导致自己带着 leader 没看一眼的稿子默默回到工位、从头再来。问题原因:在一开始需求分析阶段就跑偏了,没有搞清楚目标是什么就开始做方案,导致后面的方案全盘跑偏。解决方案:不要过快地深入交互细节,而是要让你的 leader 了解清楚需求的本质,对齐认知后再深入,不要被 pm 当时的方案带偏。对方案时,可以使用数据等有利说明的方式讲清楚背景和目标,让上级快速理解需求。场景 2和 pm 确认交互方案时,pm 一遍一遍提出疑问、还说了 A、B、C、D、E 各种想法,导致自己的方案反复修改、无法按时交付。问题原因:这类型的 pm 大多只看最终呈现、缺少对用户行为逻辑的思考,非常容易陷入交互稿细节、拿不定主意。他们需要的是用户体验专业层面的建议,告诉他们应该采用什么是合理的。解决方案:先把设计研究阶段的结论同步给 pm,告诉他们因为是这样这样的问题,才有了最后的方案。沟通过程中避免一些不确定、显得不专业的词汇,如“我认为 XXX、可能 XX、应该是这样的吧 XX”,建议使用“用户在真实场景中是 XXXX、从用户心理层面出发是 XXX、用户习惯于 XXX”。场景 3向 boss 推自己的设计自驱方案时,无法得到 boss 的认同,导致最终无法争取到开发资源、自驱项目最终流产。问题原因:老板没有看到做这件事的迫切性、投产比。解决方案:和老板推项目时 PPT 非常非常关键。调研过程尽可能可视化出来,特别是数字、结论。方案要完整,最好配合视觉设计师呈现出最的页面效果、用 DEMO 演示。场景 4面试官对作品集中的某个项目不断发问,而自己却难以给出令他满意的回答,导致面试最终失败、无缘 offer。问题原因:大概率是存在两点问题:1. 项目没有达到设计闭环,缺少某一环节,比如设计研究不充分、缺少效果评估;2. 设计研究结论与设计目标、策略没有完美对应,面试官质疑方案是否是以目标为导向、是否可以解决问题解决方案:检查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否缺环节,特别是效果评估的数据指标应如何选取、如何分析;检查设计推导过程和最终策略、方案是否对应,逻辑要严谨。讲不清楚设计方案?试试高手都在用的黄金圈法则!每次见到别人讲设计时,说得头头是道。阅读文章 > 为什么你的细节很好,但老板选择他的方案?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都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甚至还会用它来解释设计圈里的很多事情,但我觉得恰恰相反,决定成败的往往不是设计的细节,而是大感觉。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白话说交互」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active-program
项目 这个问题 自己的 C/B 端设计面试通用问答全攻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面试和准备换工作的设计师带来实际性的帮助。前言开年又是一波跳槽季,最近我断断续续面试了许多不同工作年限和水平的设计师,也有很多一线大厂的设计师。我发现整体行业是供大于求的,一份 offer 发布没几天可能后台就有上百份简历,想得到一份好点的工作可能需要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针对过往的面试候选人的经历,我总结了一份面试问答攻略,希望可以帮助到以后需要面试的小伙伴。1. 请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一般是面试的避无可避的开场环节,很多面试的伙伴自我介绍都会比较随意,没有做太多的设计,只是一些基本信息的阐述;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为我们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可以让面试官快速的了解我们的基本信息以及优势。那么自我介绍有什么通用的套路呢?自我介绍通用公式: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能带来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怎么运用这个公式:我是谁:顾名思义就是你本人基本信息,包含了你的姓名、毕业学校、工作年限、设计水平(中级、高级、资深,建议刚毕业或者年限较短的筒子们就是直接说 UI /UX/交互设计师就行;本身工作年限较高,公司有对应的职级序列伙伴可以说一下,强调一下咱们的优势)从哪里来: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经历,公司、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要着重突出你的优势,可以是工作技能、方法论、交互思维、产品思维、业务能力;最后通过这些你的突出点带来的可以量化的结果。为什么来:这个就是你对现在面试公司做的背景调查了,度娘提前用起来,面试前仔细的阅读一下面试 JD,了解公司该岗位的主要需求点,说明自己对该岗位、项目甚至行业有非常大的兴趣,以及想未来在这里深入发展。能带来什么:结合之前对岗位 JD 或者项目背景的了解,说明自己未来加入能带来什么;你的价值点在哪里。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举个例子。我是七月,毕业 xx 学校,有 8 年的 UX 设计经验,4 年的项目管理经验。上一份工作任职于 XX 公司,负责 xx 项目包括 iOS、安卓、Mac OS、Win OS,从设计策略到设计执行的全流程工作;在设计体验侧从 0-1 主导孵化这个项目,上线后设计体验侧整体 NPS 指数高达 85%,我知道贵公司目前也是在做类似的 xx 项目,我也同样想再加入这个行业/赛道,并持续深耕;相信带着我过往的经验和专业可以帮助咱们这个项目共同成长,彼此成就。2. 你们工作流程是怎么样?这个问题主要是看看你之前的工作流程和现在面试的公司是否类似,差异太大的话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和学习的成本;不过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流程类似。但是你可以分 2 个维度去阐述:项目流程:前期用户研究/用户调研 — 需求阶段参与讨论 — 产品提需求 — 交互出交互稿 — 交互评审— 视觉评审 — 开发 — 开发验收 — 测试&走查 — 上线跟踪设计流程:梳理业务背景,了解业务需求——组织拉会头脑风暴——确定设计关键词——视觉探索参考——竞品分析——确定设计方向——设计交付——验证/复盘但是这个问题核心是,你在里面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尤其是你的阶段,如何进行设计创意,设计思考,当遇见和产品冲突时候如何解决等等。3. 描述下你最满意或者印象最深刻项目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平时自己工作的时候越到深刻的有意思的瞬间就要用小本本记录下来,不然这个时候就有点抓瞎。如果不知道怎么阐述,可以按照 STAR 法则来描述: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重点强调这个项目为什么让你满意/印象深刻,以及你在这个项目中起到的作用。就和讲故事一样,有重点,有高潮(困难),有结果。可以在故事中夹带干货,突出你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4.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和上个问题很类似,都是需要结合你以往工作的点滴,凸显你平时除了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还是一个爱思考爱总结的设计师。重点就是突出你遇到问题,克服挑战,最后总结经验的能力。最好能把这个经验复刻给其他团队的设计伙伴,达到赋能团队的作用。当然,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个小的困难,你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生拉硬拔。举个例子:你可以说,在工作中遇见项目很赶,人力不足,你通过快速完成核心页面设计,其他次要页面快速组件搭建完成,然后后续沉淀设计规范,提升效率等等。5. 你们产品和竞品的优缺点,以及差异这个问题,其实是从 2 个方面考核我们,一个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和业务形态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另外一个是我们对相关的行业同一赛道的产品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如果你们平时没有做相关积累和了解,而且确实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话呢,确实就比较难回答。如果之前积累,并且对竞品非常了解,如数家珍的话;面试的时候会非常加分哦。不论之前怎么样,我们都可以试着从用户体验五要素,这个五个纬度去回答。从底层到表层分别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去找找自己产品的优缺点和差异,你们可以结合实际项目的情况,说出产品和竞品的优缺点,不用每个维度都说到,主要阐述核心内容。6. 在和产品/项目相关人产生分歧时,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个问题是经常被问到,特别是有些产品主导设计的公司;或者是产品面试设计的时候。其实我们也需要理解,作为一个互联网设计师,我们是上下游中的一个环节,合作意识和协同能力在我们的能力图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项。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在当其它角色对设计有异议的时候,先去站在他们的工种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点,提出设计建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他们给到的建议是解决他们需求的一个方案;但是我们通过深入的挖掘,了解背后的诉求,可能不单单只有修改设计图或者牺牲设计效果这一种方式能解决他们的诉求。我们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慢慢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对我们能力也会越来越认可,许多问题也会找我们商量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否决或者一味推动我们执行。7. 你们在工作中怎么分工的这个问题主要是想了解你们项目的人力情况,以及你在这个项目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是主设、设计负责人,就按照日常的项目安排和工作内容说就行了;如果是项目中的普通一员,大概说下项目人员的分工,重点说自己主要负责的内容和方向,以及在这个项目中我自己的核心价值。说白了,就是什么东西是你可以做,但是别人做不了的东西就行。8. 你的优缺点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双刃剑,面试官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快速的了解你;你也是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用几个短语给自己标签化,快速在面试官面前树立起人设。优点的话,不要说的太空泛,要结合实际工作场景中能有运用到的优点。举个例子:你说我爱冒险,喜欢探究生活的未知;你想这个和工作有关系吗,面试官只会一脸的黑人问号。但是你如果说我爱冒险,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平时喜欢关注设计/互联网圈子的新的设计风格、表现技法、设计软件什么的,算是公司设计团队的百事通。你要是这样回答,面试官是不是会对你印象很深刻。觉得这个人,学习能力和自驱力很强。缺点的话,尽量说一些不会影响到工作的缺点,比如强迫症,完美主义者,对每一个像素都很执着等等,聪明的面试者会把缺点当优点来说。9. 为什么从上家公司离职?这个问题要注意,不要说上家公司不好,或者是你的领导不好,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评价;不管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给面试官的感官都不会太好。他可能会联想到如果你将来入职了以后,时间长了,有了一些摩擦,会不会也产生这样消极的情绪和抱怨。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去说: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想去一个更好的团队,或者是现在的行业/赛道自己很看好公司或者部分项目组织架构变动,融资出现问题,整个项目被优化大的行业变动,继而影响到公司以及个人的发展(比如:2021 的教培行业的双减)小到个人规划大到整个行业的变动,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原因就好,但是尽量说一些客观原因。关于询问离职原因,并不是面试官想对你寻根问底,其目的主要是了解你个人的稳定性,以及你这个人的抗压和适应能力。10. 平时关于设计方法论了解哪些?首先,我们得知道一直被提到的设计方法论是什么?设计方法论是在解决特定设计问题时,能够不断复用的一般性规律。同时,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以及不同的设计领域,所要具体用到的设计方法论是不同。平时我们需要去不断的了解和沉淀方法论,比较常见通用的有:格式塔原理、黄金比例、5W1H、配色原则、情绪版、交互设计 7 大定律、KANO 模型等等。在回答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项目案例,进行说明。近万字干货!带你全面了解格式塔原则好的设计师理解心理学在视觉感知中的强大作用。阅读文章 > 设计法则阅读文章 > 11. 你平时如何学习设计?这个问题针对刚入行或者入行一段时间的设计师,都会问到。主要是通过这个了解设计师平时对行业的关注程度和敏锐度,以及是否有不断学习提升的意识。大家都知道设计师这个行业性质,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的,因为行业瞬息万变,可能今年流行简约扁平、明年就流行 3D 微拟物。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和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自己关注的一些国内大厂的微信公众号,添加的微信设计学习交流的群体、平时浏览的网页(Behance、Dribbble、Pinterest)、私下做的设计练习、报的网课、线下的论坛等等。途径和方法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就行。12. 你是如何看待我们产品/对我们的产品了解吗?这个问题就是需要我们面试前,提前做好功课,浏览他们的官网,了解一下公司的规模、企业文化和目标、具体有哪些项目;更加细节的可以是你要加入的这个事业线、项目团队目前做的产品,围绕他们产品提出一下你的看法和观点,可以是设计或者是体验角度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一个产品我们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可能就是该团队现有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要在这方面太过于想当然。重点还是需要说明,你很看好这个行业,想要加入其中,和公司一起成长。12. 你未来 3-5 年的发展规划?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对于未来的规划和职业方向都是不太一样的。如果你是初入职场,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去沉淀专业技能,职业方向只要是围绕自己确定的方向不断发展即可。工作三到五年以上的设计师,你的目标可以是往项目设计负责人、设计组长或者是行业设计专家的方向发展。人到了那个阶段就会想要做那个阶段的事情,不要害怕说出自己的规划。2020年陷入迷茫?帮你做好职业规划的9个实用经验!最近和很多设计师朋友交流发现各个阶段的设计师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迷茫,我最近也思考了挺久,梳理出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共勉。阅读文章 > 14. 如何看待加班?互联网公司竞争压力大,大家比时间,拼的是效率,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看我们的积极主动性了。当然问这个问题不一定是这个公司就加班非常严重,可能也是压力测试的一种,看你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承受住压力。我们尽量还是往正能量的地方去回答就行。15.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面试到了最后一般都会问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别着急说没有。说没有问题不代表你都听懂了,事少好沟通。面试就是一个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你要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你最关心的问题,免得事后入职悔之晚矣。举个例子,你可以问:你的岗位职责、所属部门、团队架构情况、负责的产品情况等等,你自己要事先梳理一下,把心中的疑问都弄清楚,这样才能在做决定的时候更好地选择最合适的公司。总结面试过程是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设计师的面试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平时对专业的沉淀、行业经验以及项目作品质量。上面说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就要养成整理作品,复盘项目的习惯,这样才能在面试的时候从容不迫,自信满满。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面试和准备换工作的设计师带来实际性的帮助,祝愿大家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面试篇在面试前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自己要整理好思绪,不要在面试的时候说不上话,那场面就十分尴尬了,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条件下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被企业认可。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Sevenmoon77 的设计圈」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view-process
自己的 专业 作品 针对初入职场的设计师,如果没有进入一个靠谱的团队,会发现在职场中只是掏空自己的专业存储,没有获得任何提升。几年下来除了获得表面的工作年限以外,在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上面都处于原地踏步。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学不到东西的处境,如果恰巧被自己遇见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出调整呢?今天黑马哥就和大家一起聊一下这个职场话题,希望可以为大家解惑,仅代表个人经验和观点。聊聊这些居安思危还是虚度光阴不能靠团队就要自我驱动专业广度还是专业深度业务转化沉淀作品想跳槽得了解行情选择适合的至关重要先有储备才可能绽放小结居安思危还是虚度光阴初入职场时通常都是干劲十足,这份干劲能持续多久就千差万别了。有人居安思危,几年后实现了自己的进阶目标;有人虚度光阴,幡然醒悟时已经落后一大截。无论是初入职场的设计新人,还是职场老司机,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阶段性的对自己进行专业体检。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通过调整去改变。在工作中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的需求,如果只是掏空自己的专业存储,而没有获得有效的项目经验和专业提升,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后继乏力。在一家公司通常的职业周期是 1-2 年,如果发现工作内容高度重复或者闲余时间过多时,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检测自己的作品沉淀情况和专业的提升程度,也可以分析一下行业的招聘信息,看看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能够匹配行业需求。根据分析的情况制定提升计划和目标,以便满足行业更高的要求。不能靠团队就要自我驱动当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时,却无法在工作中得到提升,按部就班的干活儿却学不到东西。工作中学不到东西应该算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就算有直属领导,他也是做不完的需求,手把手教新人的可能性很低,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成长起来。没办法靠团队和项目提升自己,就要靠自我驱动了。提升专业的方法很多,主要在于自己是否够主动、能坚持、会变通。1. 通过阅读查漏补缺如果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可以购买一些对应的专业书籍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现在无论是工具类还是技法类书籍都很多,就是要边看边练习,也要做读书笔记,不然容易边看边忘。练习是对知识点的运用,读书笔记是对内容的强化加深。2. 通过日常输出强化执行力工作中得不到发挥或者闲余时间过多时,要多去做一些全案设计练习,不然设计技法会生疏,设计趋势的把控能力会减弱。可以是往期项目的复盘、公司业务的设计重组、改版练习等,勤于动手才能不断进步。3. 串联零散知识点查漏补缺现在关于设计的自媒体很多,微信公众号也是五花八门,获取设计知识点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信息过剩带来的问题就是过于零散,观点很多难以把控,导致大家收藏了很多却没有吸收转化。只有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针对一些关键的内容要单独做笔记,同类型的知识点分类笔记,便于后期进行分析。只有分析总结后的方法论,才能属于对自己来说是有效的信息。4. 进阶学习效率较高针对在职的设计师来说,专业提升适合做进阶探索,能在更短的时间突破高级/资深的能力,可以缩短我们走弯路的时间。关于学习都是一种投资未来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提升,也是可取的形式。5. 组团互相激励效果更佳有时候独自练习会比较枯燥,容易坚持不下去,能有几个设计师一起组团练习,相互激励效果会更好。也能通过互相指点来发现更多问题,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专业广度还是专业深度中小型公司讲究专业广度,面面俱到,容易杂而不精。大一点的团队讲究专业深度,各有分工,需要的是细分精专。(不代表所有)根据自己的当前实际情况和未来的职场目标,我们要明确选择是先专业广度还是深度。如果你很幸运,刚毕业就去了一线团队实习,由于设计师比较多,大家所负责的模块比较细化,你需要短时间打造出一个深度技能,展现出自己的设计价值。如果一开始就在中小企业摸爬滚打,通常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针对 UI 设计师来说,可能整个产品设计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完成,有的公司连产品经理都没有,完成需求就是过关斩将,不断攻破进而不断尝试。作为多年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广度和深度都是具备的,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妥善的做好计划,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业务转化沉淀作品初入行业的设计师总是盼望自己多几年工作经验,而真的工作经验很长的时候,就很焦虑了。工作经验并不只是数字的增长,要能拿出与之匹配的专业能力和作品沉淀,否则也是举步维艰。一些工作多年的设计师依然拿不出啥作品,把问题归根于公司没有好的项目,这是懒惰的借口。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这样才有机会更换环境。公司只要有业务运转,就会有项目设计的需求,只是需求还没有被提上日程。我们可以主动去整理需求转化为作品,基于公司业务转化沉淀作品,也是作品输出的形式之一,还能不断强化设计的执行能力。公司没有品牌可以打造一套,没有官网可以自己设计一套,设计不够规范可以重新定义,只要自己想做,总能找到基于公司业务输出的机会。如果等着领导安排才去做,注定是积累不出太多作品的,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沉淀更多作品。想跳槽得了解行情在公司如果学不到东西,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升来进行弥补,不过这也仅限于短期内,长期如此还是需要尽早规划。跳槽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是很正常的变动,只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盲目而为之。跳槽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简历和作品集,也要对行情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容易陷入求职苦战。要对行业的招聘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再针对分析结果对自身专业进行体检,看看匹配度是否很高。作品集往往是求职成功的关键,要紧跟设计趋势,也要时刻更新自己的作品输出,不能总是拿几年前的设计充数,这样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关于是在职看新机会寻求跳槽还是离职重新找工作,我们需要结合行业情况做出判断,可以先试探性投一些简历,结合反馈情况选择是在职还是离职。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毕竟生活成本的开支也得不受影响。通常求职周期在 1-3 周左右属于正常,超过一个月需要谨慎对待,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大部分因素都与作品质量有关,只有专业能力突出了,才能获得更多机遇。选择适合的至关重要在职场中遇到一位好的领导实属幸运,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对于专业的提升也是事半功倍的作用。与其选择一家好的公司不如遇到一位好的领导,所以有时候选择适合的至关重要。对于应届生来说,能进一线的团队自然是好事,行业背书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如果进不去的情况下,就要选择有人带的团队,初入行业靠自己摸索是很慢的。领导的专业背景也是我们考量的因素,项目的发展潜力和行业属性是判断的一个方向,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才会自发研究。在当前公司学不到东西的因素是哪些,也是要有个分析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下一份工作中延续。带着清晰的目标去找工作,才能更加高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对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的提升都有较好的辅助性。先有储备才可能绽放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正视自己,别人的高薪和机遇并非偶然,只有先储备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在行业中绽放自己。作品需要一个一个界面去打磨,专业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按部就班的努力,要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沉淀更多专业输出。找工作除了在招聘平台投递简历,被动的等待机遇以外,我们也要主动去铺垫机遇。多在一些设计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和文章,让更多的同行关注到自己,HR 也会通过设计平台筛选优秀的设计师。只有做好了这些漫长的铺垫,机遇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作品的沉淀不局限于视觉层面,经验总结和体验输出也是沉淀,具备完成项目的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将能力转化成方法论也很重要。特别是当我们求职资深岗位时,团队的要求不局限于个人的执行能力,辅助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小结工作中学不到东西时不要焦虑,与其去埋怨环境的不如意,不如调整心态储备能量。埋怨和盲目跳槽都无法解决问题,唯有自我驱动才能靠自己提升专业和沉淀作品,储备到一定程度之后,绽放就不会太远。遇到问题先分析原因,再找到变相的方法,如果靠自己无法解决,就要去学习进阶。专业的提升易早不宜晚,工作年限越高要求就越高,这是成正比的关系。不能只是年限的增长,与之匹配的能力非常重要。新人来收!9 个毁掉设计职场路径的坏习惯初入职场时,我们总是非常积极,哪里不会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提升。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黑马家族」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work-and-study
中文网 自己的 表情符号 Hello Everyone~ 我是花生。不知道大家和我是否有一样的感觉,就是现在和朋友微信聊天或者发朋友圈,如果不加上一两个 emoji 表情,就会感觉自己的意思没有真实完整地传达出去。这些可爱的小黄脸们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承载我们或细微或猛烈的情感,将其传递给屏幕里的世界。据了解,世界上 9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都会在社交通讯中使用 emoji。但是 emoji 的用途远不止于此,现在 emoji 能和图片结合做成表情包、运用到短视频中做成特效、在海报中担当 C 位,甚至有人觉得一个 emoji 不足以表达情感,自己动手把两个 emoji 合并成一个新 emoji,还流传甚广——只要有表达情感的需要,emoji就能派上用场。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 emoji 全能型网站——EMOJI中文网,在上面你可以在了解emoji的起源发展,搜到历史上各个版本的emoji并复制使用,下载emoji的高清图片,甚至自己设计上传一个emoji。以后的设计中绝对用得到!EMOJI中文网网站链接:https://www.emojiall.com/zh-hansEMOJI 中文网是一本全面的 emoji 词典。它包含了不同种类不同版本不同系统的所有 emoji,提供每个 emoji 的含义解释、快捷的复制粘贴通道、有关 emoji 的最新资讯和小知识,甚至还有 emoji 专属小游戏,非常值得大家亲自去探索一番。下面重点为大家介绍 EMOJI 中文网比较实用的几个点:1. 高分辨率emoji图片下载EMOJI 中文网提供站内所有 emoji 的高分辨率透明底图片免费下载,下载入口在主页最下方的「emoji 图片下载」,想用表情包进行二创的小伙伴以后找原图不用愁啦~emoji 图片下载入口图源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动态表情」 格式:GIF 尺寸:32*32;64*64;128*128「高分辨率图像」格式:PNG 尺寸:60*60;120*120;240*240「矢量图像」格式:SVG 尺寸: 矢量无限格式:PNG 尺寸:640*640;1280*1280:1920*1920下载演示如果大家已经有定好的 emoji,可以直接在主页搜索表情进入详情页,详情页里有对应的单个表情图片高分辨率下载的入口。2. emoji博客和专题EMOJI 中文网提供专业且有趣的 emoji 资讯知识,比如最新的 emoji 草案、不同颜色的心形含义有何不同等,都在首页的 emoji 博客中。深入一点了解有关 emoji 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设计中更好的运用它们。EMOJI 中文网还按不同主题将 emoji 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个小专题。比如不同季节、不同国家、不同节日、不同职业等等,从事微博/小红书运营或者进行相关主题设计的小伙伴可以好好利用起来。3. 开源的OpenMoji:设计一个你的原创emoji在 EMOJI 中文网中你可以看到一类 emoji 图片叫做「OpenMoji」,是完全免费可商用的。它来源于同名开源项目 OpenMoji,由设计大学 HfG Schwäbisch Gmünd 的 60 多名学生、3 名教授发起,来自不同行业的 20 多名外部贡献者共同完成。OpenMoji 有自己的官网: https://openmoji.org/ ,在上面你可以下载 OpenMoji 的高清原图,并参与设计自己的原创表情。OpenMoji 官网OpenMoji 的发起人认为目前的表情符号创意种类相当有限,且其中大部分来自大型科技公司。这些表情符号在视觉上适应其软件平台的各自外观,使用权利也通常非常严格(例如苹果表情符号的使用条款)。所以他们希望能建立一套开源的、免费使用的表情符号系统,吸收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意提案,让设计的表情符合与文本有更完美的结合。目前 OpenMoji 系统下已经有 3914 个表情符号,269 个标志,一些特殊领域如卫生健康、工业技术等标志也包含其中。OpenMoji 的表情或许与我们平时在手机上使用的不太一样,但它的所有表情符号都是遵循统一的风格设计的,彼此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长期持续更新,我们可以将其当作一套值得收藏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果你想参与 OpenMoji 的项目,创造一个将自己的表情符号,可以参考官网指导 https://openmoji.org/styleguide/ ,上面有详细的制作规范、上传指导和模板。只要敢做,拥有自己的官方表情指日可待。总结今天为介绍了可以下载 emoji 高清图片、了解 emoji 资讯的强大网站「EMOJI 中文网」 ,附带展开讲解了拥有独立制作标准,内容超全面且开源的表情符号系统「OpenMoji」,希望对大家的之后的设计有所帮助。另外 OpenMoji 的 3914 个免费表情符号也已经打包好了,包括黑白线稿和彩图两种类型,都是 SVG 矢量格式,下载链接见文末。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之后花生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又实用的文章~了解更多有关 emoji 的小知识超过780个!可能是最全的 emoji 矢量表情免费打包下载!下载链接:http://emoji.streamlineicons.com/Emoji 正在改变我们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一个 emoji 胜过千言万语。阅读文章 > 艺术家都是怎么玩儿Emoji的? 2019年最新的Emoji v12版本中又增加了59个新成员,其中包括机械臂、冰块、火烈鸟、导盲犬、听障行动不便人士等等。阅读文章 > 文件名 如何下载使用 文件大小 提取码 下载来源 Openmoji_SVG 彩色 线稿资源7.5MB8866 点此复制 登录下载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emojiall
星级 自己的 文章 背景介绍我是从测试被动转交互的(转岗原因不是这次的重点,就不在这里描述了),以前工作的公司是家小公司,没有所谓的交互设计岗位,所有我对交互设计一窍不通,以至于画了一段时间的线框图之后,依然没有找准个人定位,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总结了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同时也给想转交互设计的同学一点借鉴。曲折经历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干的是产品经理助理的活,什么功能调研、原型设计、需求文档编写…所以走的应该是产品经理的路,为了能快速成长,就看了产品经理的视频教程,又看了许多关于产品经理方面的书,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商业产品经理》…可是看完之后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并没有掌握所谓的产品经理技能(教程、书籍中提到的技能,商业思维、用户画像、竞品分析、数据分析等,并非一朝一夕练成的,需要大量的实践)。既然如此,那就想着先从最简单的画原型图入手吧,至少先把原型图画的好看一些。画了一段时间的图之后,感觉画图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尤其在领导要求我们学习如何画图标之后,我又琢磨起了视觉设计常用工具的使用,比如 Adobe XD、PS、illustrator…还看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教程(看完之后挫败感很强),后来使用 PS 绘制了几个简单的小图标,虽然顺利上线,但还是感觉视觉设计太难了(像我这种学习能力一般的人,没有人指导的话,想要出师太难了)。一番尝试之后,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原来我内心最想做的是交互设计。只是以前,我把交互设计岗位想的太简单了,以为交互设计师就是做做功能调研、画画线框图。其实不然,真正的交互设计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例如用户调研、需求分期、画流程图、可用性测试、数据分析…根据二八原则,原型设计最多占整个过程 20%的工作量,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后期的分析工作等至少占据 80%的工作。找准定位之后,我就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为做好交互设计所做的工作1. 学习工具的使用对于 Axure 工具的使用,刚开始是公司同事给我简单的培训了 2 节课,学习的并不系统,所以为了更熟练的使用该工具,于是我找来了 Axure 的视频教程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关上视频教程,把老师所教的知识点,自己动手重新画一遍(一遍记不住,就多画几遍)。Axure 对于交互设计师,就像画家的画板、画笔、颜料等工具,在画画之前,至少先把绘画要用的工具准备好,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交互设计无需掌握过多的工具,只要你能把 Axure 用的很溜,其他的工具只是锦上添花。2. 看交互设计相关书籍把别人推荐的交互设计相关书籍看一遍,比如《步步为营:交互设计四策略》、《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App 草图+流程图+交互原型设计教程》等,把这些书看一遍之后,虽然不能完全掌握,至少能把交互设计的基本知识、工作流程了解个大概。3. 看优设总结优设上关于“交互”的总结比较多(20 页,每页 30 篇,约 600 篇总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完全部的总结呢?这里简单介绍下我的“学习五步法”:检视阅读筛选分类制定计划主题阅读总结(知识重组)。交互频道 https://www.uisdc.com/category/interaction首先,可以先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全部的文章浏览一遍,通过“检视阅读”(通过看文章标题、段落标题、重点标注内容)快速把文章浏览一遍,就能大致了解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浏览之后,给每篇文章进行打分,从 1 星级到 5 星级,1 星级就是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的,可以直接过滤掉;2 星级是有几处说的很不错的,可以过滤掉,也可以先保留下来;3 星级是大部分内容有参考价值的;4 星级就是需要阅读 2 遍以上的;5 星级就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一番筛选之后,可以帮我们节省很多时间,提升阅读效率。然后把筛选出来的文章,根据内容进行分组(比如哪些是介绍组件的,哪些是介绍交互设计规范的,哪些是介绍交互设计原则的),并按照“星级、标题、关键词、参考链接”几个维度记录下来。把全部总结分类汇总之后,开始“制定计划”,比如一共有 360 篇文章(这里取 360 是为了方便计算),每篇文章花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每天下班后有 2 小时的空闲时间,一天就能看 12 篇文章,那么制定一个 30 天的学习计划,就可以把精选的文章全部看完了。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开始进入“主题阅读”阶段了,主题阅读就是根据你想了解的主题,精选出对应的文章,然后分析并对比这些文章中每个作者的观点、论证的过程,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我们把介绍交互设计原则的文章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就能一次性了解交互设计需要掌握的全部设计原则、而不是看到一篇交互设计原则的文章,掌握一个交互设计原则。第五步的“总结(知识重组)”,其实是在第四步“详细阅读”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看完之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知识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总结1. 找准定位,可以少走弯路;2. 熟练掌握“吃饭工具”Axure 的使用;3.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交互设计师的基础知识、工作流程;4. 看优设总结,通过“学习五步法”,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掌握交互设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上万字干货!超全面的交互自学指南身边有些朋友想要学习交互设计,又怕平时工作琐碎学不好,问到我该如何学习和开展交互设计工作?阅读文章 > 文件名 如何下载使用 文件大小 提取码 下载来源 优设交互频道文章总结表800K2333 点此复制 登录下载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learn-interaction-design
流程 作品集 自己的 设计师年度汇报、职级答辩和换工作,都免不了做 PPT 和作品集。制作过程要梳(xū)理(gòu)叙事、引(xiā)用(biān)理论、提(chuī)炼(xū)亮点、展(kuā)示(zhāng)结果。反正要显得你非常厉害,没有你公司就要倒闭了,所以做起来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非常痛苦。如果能准备几套精美又高级的模板,做的时候简单改改就轻松了。虽然大厂设计师的作品集不会发出来分享,但大厂的设计公众号都在不竭余力的推广自己的设计价值,因此配图都非常精美。所以我想到把配图都保存下来,进行归纳总结再制作专属模板。从而让自己的作品集达到大厂的水平,这下汇报答辩面试成功率将大大提高。现在保存了阿里巴巴、滴滴和腾讯设计公众号的配图,超过 1000 张。先从滴滴开始吧。概述图片取自滴滴 CDX 创意设计公众号(微信号:diditaxiued)。共 402 张图片,来自 26 篇文章。有些动图或纯营销视觉图没有保存。可根据叙事逻辑,将图片分成以下 5 类:封面,11 张背景,12 张分析,117 张方案,149 张成果,28 张封面封面图片之所以这么少,因为公众号主体是文章,大部分时候用文字标题就代替了封面。总的来说,通常使用左标题右配图或者背景配图的布局。背景背景是对项目的介绍,大部分详细介绍都用文字代替,配图也不多,可分成 4 个子类。1. 现状线上版本的界面截图或者设备。2. 业务需求直接说出业务方的需求。3. 当前数据当前版本的内部数据或者外部报告。4. 流程和模型当前项目的业务流程或者模型。分析比起设计方案,其实分析思考的过程更能看出设计师的真实能力。可分类 7 类,其中有些类比还可以再次分类,因为配图很多,我就列举一些典型的,完整的全部图片和分类之后整理完毕再分享给大家。1. 设计流程展示自己分析思路的过程或者设计团队的工作流程,旨在让读者明白接下来的内容分几个板块来展示,或者体现自己的设计团队很专业,有完整科学的设计流程。可分成 2 类。仅流程流程加结果这类图片通常除了流程外,还有其中的思考点或者结论,因此经常放在分析的最后、方案之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 问题和痛点此类配图经常作为分析的开头部分,毕竟有问题才有思考和设计。不要简单的罗列问题,而是要从整个使用流程,或者将问题分好类,甚至进行分析之后呈现。3. 产品/用户/行业/竞品特点比较有趣的是日常工作中最经常用的竞品分析图片特别少,我猜是大厂设计师不想让读者认为他在借鉴其他产品,而是自己原创并引领行业设计趋势。4. 数据/趋势这类图片很少,一方面数据涉及机密,另外用文字描述也可以。5. 真实场景这里全部是实拍的图片,可以拍摄用户使用场景的图片,也可以拍摄设计师在工作中的照片。这样就显得项目很真实,证明设计师真的在努力做好设计。6. 模型和思路设计类模型这类图片是分析中最多的,多达 53 张。其实面试中的重头戏也在这部分,面试官会问你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这么设计,用了什么方法论才想出的设计方案。可分成 9 小类。流程型可别看标题因为就是流程图,那太普通。滴滴的流程型图片还附带有流程中每个关键点的分析,显得很丰满。元素型多个同等重要的元素并排展示,为了避免画面太单薄,元素可点缀一些配图、英文或摘要等。金字塔型体现理论中涉及到层次或优先级。分析型通常是由一个核心分解出多个重要的元素。对比型有新旧两种思路,或者多个方案需要对比选择。公式型理论可以总结成类似数据公式的格式。循环型也可以当作流程图,只是这里的流程首尾相接,循环不息。表格型这种图片非常少,可能表格很难做得高级,显得太常规。矩阵型和其他类比的二维配图相比,三维矩阵能显得思考更有深度。7. 设计机会和策略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后,最后肯定得总结出具体该怎么设计。可分成 3 类。元素型多个并排元素,每个元素简单描述一下要点。归纳型列举之前分析过程的内容,最后归纳出具体策略。分解型从核心点分解出多个设计策略。方案呈现设计方案的图虽然最多,但其实分类和具体的布局都很简单。可分成 8 个子类。1. 组件化和规范方案里最多的就是这种图,毕竟出单纯的设计方案显得普通,如果能把方案总结成规范甚至组件,就显得更厉害了。2. 推导结果从之前分析的结果或者零散元素推导出设计方案。3. 页面模块或层级对设计方案某个核心页面的模块或者层级进行介绍。4. 对比作品集最常见的版式,拿旧方案和自己的新方案对比,体现自己的能力。为了让新方案显得更厉害,可以从画面比例或弱化旧图让新方案更突出。5. 细节解析对页面局部亮点进行展示,其实很多伪造抄袭的作品集容易看出来,就是因为没有这个部分。只有自己亲自经历过的项目,才会很在乎亮点。而且设计评判看得是效果而不是修改图的多少。6. 流程/状态7. 多图为了避免多图显得很单调,可以在排版上多花点心思。8. 单图成果光有设计方案不够有说服力,得加上方案落地之后的结果这才是领导最关心的。1. 流程流程可分为两种,一是设计前后用户使用的流程。二是你对公司流程制度的改善,这是高阶设计师或管理层必须做到的。2. 设计系统/多页面可以尝试加上一些数字,显得你的工作成果特别多。3. 数据对比4. 数据结果5. 单图展示6. 场景展示用真实照片,尤其是用户开心使用产品的场景,会显得很有说服力。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附简历和作品集模板)考虑马上又要到新的一年为了让更多小伙伴能准备出更加惊艳作品集,这里我提供了一套简历和作品集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提供器与具,推崇创作思路发散,不鼓励照搬、抄袭、挪用。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龙爪槐守望者」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portfolio-design-routines
自己的 色相 正片 大家好~我是自学插画的西城,很多人问我怎么学习的,我现在简单说一下我的方法:早上用一小时欣赏采集优秀插画,有自己的素材库,记得分类业余时间会去Youtube看绘画教程或者快速绘制视频,主要是看操作、步骤,无需理解太深业余时间画画,基础很重要,新人的话建议一定要学一些素描基础“三大面五大调”、”透视关系”、”色彩基础搭配”,理解就好不需要素描画的太厉害,也无需为此报班,网上很多免费教程比如B站,如果你有时间和财力可以报班(人体基础还是要报班的).绘画过程,别老想着做原创!负责任的说,世界上真正原创的东西没有几个,绘画也好,做设计也好,都是要有借鉴的,不管是借鉴别人的画也好,借鉴生活中的事物也罢,一定要有借鉴!!!借鉴!(不是抄袭)前期先临摹,我第一期文章视频有说过临摹的方法,不要整张画一起临摹下来,只临摹一个点就行,比如“树、石头、海、云”,后期熟悉了一些风格后,可以开始创作自己的画,多找参考,进行融合~,这种融合的创作是属于你自己的作品,可以发出来的,其实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各种风格的融会贯通最后就是喜欢并坚持今天给大家期待已久的投影文章有一些小技巧也是我自己学到的在此分享给大家为了做好这一期文章,特地自己随手画了一张画来做案例(不要吐槽哈)接下来开始说加投影的三种方式1同色投影同色投影的意思是:在一个物体上加投影,投影颜色可以遵循物体本身颜色,然后进行亮度和饱和度的调整这么说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吸取物体本身颜色进行调整来做投影比如我要给房子加上地面的投影,阳光设定在右上方,所以投影的方向跟着光的方向一致:这时候投影颜色要遵循地面本来的颜色,吸取地面颜色:然后进行斜向下调(调的度数自行选择),当然加上色相上下微调也是可以的:颜色选好后,填充:因为投影是从实到虚的,接近房子的比较深,距离越远越模糊,所以要进行投影虚化调整,我们加个蒙版,然后按G(选择渐变工具)在蒙版上拉一下黑白渐变(黑色隐藏,白色显示),拉蒙版渐变可以多次尝试,直到自己满意:除了在蒙版上拉渐变的方式,还可以用系统自带笔刷“柔边圆”,降低笔刷透明度10%(自定义)用笔刷在蒙版上轻轻擦除,黑色隐藏,白色显示,可以通过按X来切换黑白,蒙版还是很常用的以上是第一种最常用的加投影方式~可以根据这个方式对房子其他地方添加比较细节的投影2正片叠底接下来我要说的也是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的图层样式“正片叠底”该方式加投影是比较简单暴力的,适用于比较复杂的物体统一加投影正片叠底是一种混合模式,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大家简单记住,它能够带来变暗的效果,并且带有该色相的暗色回到房子加投影步骤:我想在屋檐下加投影,这里比较复杂,有窗户和墙壁,这时用前面那种同色系方法加投影就比较麻烦了,那么正片叠底就可以用上:将要加投影的图层设置为正片叠底吸取屋檐的紫红色,因为它的投影会影响到下面,所以我设定它会带有环境色然后进行画笔涂抹,图层降低透明的进行调节:OK第二种加投影方法完成3 曲线/色相+蒙版的方式加投影好了,重头戏来了我们要通过调节曲线或者色相然后配合蒙版,来添加投影和高光,估计你想不到~首先,先复制一层你要加投影的全部画面,(这里我复制整个房子和地面)然后合并按快捷键“ctrl(⌘)+M”调出图层曲线在曲线上点上两点(表示要调节暗部和亮部),然后下拉最下面的点,具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往下是暗往上是亮然后给整个图层加蒙版,在蒙版上全部填充黑色来隐藏用画笔工具,切换白色,在蒙版上画出你需要加投影的地方即可同理,调节色相调节器也是可以的,还可以改变色相和饱和度按”ctrlt+U”调出色相调节器让我们举一反三,同理可以用作高光的绘制灵活运用,再同理:按“ctrlt+L”调出色阶也是可以调节的这是第三种方法~总结这个方法,最终都是需要蒙版来配合,当然这个方法也有软肋,就是不好改动,它是基于原图的基础上进行调节的,如果原图有细节要改动,就比较麻烦不过在绘画的过程中,方法技巧是需要相互配合使用的,并不是只能用一种,也并不是所有都需要用,看自己的需求来定,一定要灵活运用今天教的只是其中的三种方法,其实加投影的方式还有很多,下次我会特别介绍噪点绘制投影,敬请期待~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哦~原文地址:西城解忧杂货店(公众号)作者:西城
自己的 工作 心态 Hi,我是彩云。今天这些内容大概是我工作这些年最重要的领悟了,要是能早些年明白这些道理,或许我能收获更多,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天能认真读完,并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们。工作多年后,越来越意识到心态的重要性。心态不好就容易动摇、迷茫,从而阻碍你的行动。到了 30 岁左右,要由打工者的心态转变成创业者的心态。很多高手能突破自己的瓶颈,往往都是因为想法的转变而非技能上的突破。这里的创业者心态,不是指一定要自己去创业,而是指每天应该要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这个心态很重要。真正明白为自己工作后的意义是重大的,这也是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改变的助推器。我觉得至少有 5 点重大的积极变化:成为自己的老板当你明白要开始为自己工作后,做项目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定位就不再是设计师,而是创业公司的老板。现在你手头在做的项目就是你在创业的项目,你想把项目做成然后带来丰厚的回报。(对于你现在的身份来说,回报就是项目的参与度变高,思考会更多,更能带来能力上的突破)另外,此时在上班的你要比你真正去创业的成本和风险低很多,至少你不需要去招聘产品,开发,运营,就能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利用好这些资源,而不是你被他们当成资源。虽然这有点难,但你的主动性和推动力会完全不一样。眼光看的更远当你开始为自己工作后,你能看的更远。绩效考核不再是你的唯一目标,也不是需求做完就万事大吉。你需要时刻去思考,你现在手头正在创业的项目如何才能做成功,为了能成功你还可以做什么,做这些事情对你自身的成长有没有什么帮助,能不能持续提高自己的积累给自己未来增值。目标的变化,带来的是心态上的变化,职场上的阴暗面对你影响不再那么大了,因为你会更看重自身的成长。只要自己真的在进步,老板们的绩效评价都只是给你的参考而不是唯一。百分百为自己负责因为是为自己做项目,所以你有了更强的动力全力以赴。面对难题的时候不会抵触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因为你不去解决的话,可能你公司就垮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对项目思考的更深入了,同样获得了更大的进步。最近在《复利效应》这本书中看到一个例子,受益颇多,也分享给大家。在一次研讨会上,主持人说:“为了维持一段人际关系,你有多少比例的共同责任?” 当时,作者立马脱口而出“50/50”,他认为双方必须共同分担责任,否则就有一方占便宜。另一位听众大喊:“51/49”,他认为必须愿意比对方多付出一点。接着又有一位说:“80/20”。此时主持人转身走到白板前,用黑色大字写出“100/0”,他说:“你必须愿意付出 100%,而且不期望获得任何回报。当你愿意承担维系关系的 100%完全责任,这段关系才能真正长久维持”。正是这个观念完全改变了作者的人生,如果对人生中的每一项经历,总是能付出 100%的责任,对自己所有的选择和如何回应人生各项遭遇所做的反应,都承担 100%的责任,那么一切的结果都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自己不作为,没有人为你兜底。运气,环境或者各种其他条件都不再是关键,你拥有 100%的责任和选择权。无论运气有多差,谁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没办法影响到你。将自己从受害者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有掌控自身命运的无限力量。放大自己的成长收益大公司的一些管理手段其实是很不错的练兵场。当你开始为自己工作,那么你的晋升答辩可以想象为融资路演,怎么向投资方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青睐。你开始关注项目的投入产出比 ROI,毕竟“融资”来的钱肯定要每一笔都花在刀刃上。老板找你谈话,就可以想象是投资人给你建议,一定程度上要听,但你也得要有自己的想法,综合来判断具体要怎么做,毕竟你才是你自己公司的主人。做为创业者要有双线思维,一条线是要做好自己的产品,这是内核。另一条线是做好产品带来的赚钱能力,只有不断打磨好的产品,这样未来的估值才会真正做大。对于还在职场中的我们,也同样要有这样的双线思维。实线是工资,这是表层,而虚线是成长、能力,这才是内核。锻炼好内核,才能放大自己的未来收益。当你做“产品”做的还不够好,就还没到商业化的时候,打磨好产品才有让用户付费的资本。在刚工作的前几年,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此时的你还没有家庭的负担,可以轻装上路,所以别为了一个月几千块的差别而跳槽,找一家能让自己有成长的公司更重要。其实,不光是在职场里,经济学思维同样贯穿在我的生活中,做很多事都会想着能不能放大我的收益,一鱼多吃。比如,我帮星友们看了作品集,如果是一对一的看那么受益的只有被看的那位同学,当我把这个过程分享出来,那么影响的就可能是几百位同学了。但我的时间成本又几乎不会有太大增加,这样我的时间投资回报率 ROI 就会变得更高。再比如我平时的写作思考,如果我只是单纯的写在自己的笔记里,虽然自己肯定是有收益,获得了写作和思维得提升,但影响范围必然有限。如果我把这些分享在社群和公众号上被更多人看到,收获更大的影响力时,给我带来的回报率就会高很多。在同样的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大自己的边际收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增值思维。长期坚持,能带来巨大的复利回报。抱怨不如感恩经常能听到身边很多人各种抱怨老板,抵触手里的工作,觉得凭什么让你多干活,凭什么把最难做的分给你做。以前群里有个人就是这样,又想转行做 UI,又没有 UI 经验,老板让他做 UI 的项目,他还抱怨老板不给他加工资,说给的平面的钱还要多干 UI 的工作,觉得太亏了。换个角度想想,他应该要感谢老板可以给他试错的机会,做了没太多损失还能积累经验,工资照样拿,但没做好,老板却要承担风险。对于超出工作能力范围的事,在基本合理得情况下,我一般都是先答应下来再说,事后其实会发现,最后总是能完成,而且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所以,自信一点,你肯定可以做好,多做一点不吃亏。抱怨很容易,但这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用被动和消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永远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试着站的更高一点看待自己得工作和生活,眼光不要只局限于当下自己做的那点事情。从成长进步的角度出来,把每一件事都当做是提升自己的机会。任何事情,你首先都是为自己在做,他们不是负担,而是机遇和礼物。如果你能从全局的角度看工作,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一点点的进步。当你在工作中有了成就感,这份工作就能带给你无穷的驱动力,也会不断激励你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总结一下面对工作和生活,要有创业者的心态。好的心态能给你带来更好的行动力,助力你的成长,减少迷茫和负面情绪。突破职业瓶颈,这 5 点思维转变最为重要!1)成为自己的老板,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提升自己行动力2)眼光看的更远,多做有积累的事情3)百分百为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完全的掌控力4)以经济学观点审视自己的成长,放大自己的时间投资回报率5)抱怨不如感恩,从成长进步的角度看,每一件事都是提升自己的机会。任何一件事,你首先都是为自己做,他们不是负担,而是机遇和礼物。经常有人好奇我为什么可以做到长期坚持,好像永远都能保持热情,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几点思考就是让我能时刻保持干劲的秘密了。坚持锻炼1300多天后,总结了2022设计师健康指南!最近身边不少人生病,也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水滴筹之类的,让我更加意识到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giant-thinking
上图 自己的 来源 竞品分析,成本低又容易实施,可能是大家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调研分析方法了。我帮大家点评作品集看过很多竞品分析,还上过竞品分析的网课。然而有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那种套模板做出来的竞争分析难以避免的:把竞品分析做成了分析竞品。感觉只要找几个竞品,把视觉、布局、信息架构、操作流程……统统分析一遍。没有方法框架、也没有行动目的,最后更是没有为项目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跟写作业一样,只要字数够多,“老师”就不会给低分……这样做竞品分析未必能对项目本身提供什么帮助,关键是费力不讨好,很难以此获得领导和团队的认可。好端端的脑力工作,被硬生生地扭转成了“计件模式”体力劳作,有意思吗?其实竞品分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赛道,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关键所在!那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竞品分析呢?我总结了四个关键点给大家参考:主动挑选竞品我做竞品分析的第一步,肯定是挑选竞品。道理都懂,但是很多人并不会特别上心,大多是听别人说 XX 值得参考,就去看看。或者到网上大概搜一下关键词,搜到几个靠前的就纳入考量。这种都不能算是有效的主动挑选,只能说是道听途说。真正有效的主动挑选,一定要是:1. 有目的确定符合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竞品,还可以先划定范围。例如视频类 APP:首先就得区分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然后就还可以明确一下,内容是购买的节目,还是用户自制内容如果竞品够多,可以进一步细分到内容题材……你可以写出来,为竞品预先划分几个级别,优先参考最高级别的。2. 大范围至少要从全国市场寻找,更大一点的可以看全球范围。而且不能只看主流产品,不知名的小众产品里也可能有自己的特色。搜寻的方式不建议直接百度关键词(太多广告而且缺乏数据),可以去应用商店看分类排名、查看相关行业报告或者数据平台。3. 有筛选按照上面那种大范围挑选,肯定会找到非常多个竞品,不可能全都分析了。所以把他们收集后,就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名,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挑选前几名进行详细的竞品分析。如果说你通过应用商店、行业报告或者数据平台收集到的竞品,那多半可以说渠道足够的数据来进行筛选的。上图来源:不试用竞品,也能做竞品调研甚至有些信息平台,已经帮你搞定了:上图来源:不试用竞品,也能做竞品调研实在没数据,你还可以看看用户评论:上图来源:不试用竞品,也能做竞品调研总之,大范围挑选竞品的过程中,你几乎可以不用亲自上手试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不要什么都分析有些人喜欢对着模板做竞品分析,感觉什么都要分析,但又没有精力……于是最后只好填一堆自己都不确定有没有用的内容。每个项目和产品的情况不同,所以好的竞品分析根本就没有模板可以参考。很多课程为了搞出一套竞品分析模板,往里面填充一大堆可有可无的版块,看似高大上,其实根本不实用,还浪费时间。我建议大家开始着手分析之前,先想一想自己究竟想要获取哪些信息。怎么想?可以这样试试:1. 你想知道的地方让你现在直接上手出方案,你会在哪些地方最不确定?如果想不出来,就直接上手画个线框图试试,很快就会发现很多地方有多种方法不确定怎么选择。例如,使用哪种流式布局:上图来源:一篇文章帮你分清流式布局 – 瀑布流、Feed 流、卡片流、列表流2. 团队有争议的地方团队在讨论方案时,哪些地方争议最大?如果会上没有讨论到相关内容,就可以主动提出来,看看让大家设想产品定位、功能模块、操作流程这些大面上的决策时,是否有分歧(十有八九会有)。例如,导航栏怎么选择:上图来源:用左导航还是顶导航?B 端必看!3. 竞品有差异的地方竞品之间哪里的差异最大?如果想不起来有什么差异,就可以快速上手试一试,主流程/大版块即可。例如,商品展示放什么信息:上图来源:APP 越来越像,交互设计价值在哪?4. 各家特色做竞品分析,只要前三个点抓住,已经差不多了。但是考虑到每个产品可能有一些独特之处也值得学习,所以如果遇到了也不用忽视。因为每家不一样,所以没必要拉通对比了,单独记下各自的特色即可。例如 ClubHouse 的功能不多界面简洁,很有特色:上图来源:Clubhouse 火到喊停,复制到国内有戏吗?一定要拉通对比我建议竞品分析尽量用表格的形式,这样才能很好的看到全貌。最好是把特性列出来,在每个格子打勾或者评分,这样能够快速看出哪个竞品的哪一部分值得参考。我知识星球里的往期训练营作业象限图也是一种好的展示方式,不过只能容纳 2 个维度,不好把控:如果内容比较多不好整理,也可以在格子里写字,不过文字太多的话建议划重点。上图来源:站酷公开作品集如果内容很多,当然也可以一个竞品一个竞品的写,但这个可以放在对比表格的后面。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进入细节,那样就真的是分析竞品,而不是竞品分析了。要得出结论有些竞品分析虽然深入了解了别家的产品,但是对自家产品怎么做,还是没概念……忙活了一大圈,结果连竞品分析的初衷都给忘了呢?竞品分析一定要写结论,而且结论要立足于自家产品,能给项目的未来方向指明方向的。如果自己都想不明白,可以尝试把自己的产品放在竞品对比的表格里,同时思考一下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究竟在哪:上图来源:Venngage不过,这样做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过度自信”,感觉自己分分钟可以超越竞品了。但是开始规划迭代、讨论开发周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也许那时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吧。万字干货!4 大模块帮你完整掌握竞品分析互联网行业,竞品分析已不仅仅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系统地分析竞品并且做出有理有据地分析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技能了。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product-marketing-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