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客户 事情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谈个话题,关于:如何有效实现你的年度目标?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要区分目标跟愿望之间的区别,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世界和平一类都属于愿望,所以首先你不能将年度目标定为发家致富,光宗耀祖,太虚幻。“目标应该怎么定”其实已经可以写本书,但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符合长远规划,能比过去进步,并不容易,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比如 2022 年通过设计你赚了 200 万,那么今年的目标是 300 万,又比如做自媒体,2022 年你全网粉丝 20 万,2023 年目标是突破 30 万。据此,大家可根据自己实际规划,具体怎么有效实现,马上就谈。一、小学思维做执行当有了切合实际的目标,就需要分析如何落实,根据个人体验,有个方法十分凑效。过去我经常跟朋友分享一句话,叫:越难的事情,用越笨的方法。儿子读一年级,某一天我看他写了很多页的“月”字,我翻了下,发现越到后面写得越好。一个人要进步,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啊!月字所以能写好无非是有足够练习量,而且这种事情要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一些人写 3 页就能写好,一些人则可能需要写 30 页。所以希望能有效完成目标,首先是必须完成对应目标的工作量,我举些例子:比方过去你做了 1000 万业绩是从 20 个客户身上产生的,那么假设今年要完成 1500 万,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推算,今年最少要谈下 30 个客户。而能成功跟 20 个客户合作过去需要见 60 个客户,因此今年你最少得见 100 个客户。先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突破 1500 万业绩,这见 100 个客户的量首先要完成,因为这是完成 1500 万业绩的最基本保证。说个自身例子,B 站去年 12 月忽然给我流量,所以我对做好 B 站有了更强烈的兴趣。今年目标是要突破 10 万粉丝,分析下来大概需要发布 40-50 个视频,根据过去数据,一个有效视频大致能涨粉 1000-2000,而且一年 40-50 个视频能有效平衡质与量,并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很重要,所以规划量的时候必须符合实际,看能否落地,不能真的就像做数学题。譬如有些人认为既然见 100 个客户做 1500 万,那我见 200 个客户是不是就能做 3000 万了,这就是典型的钻牛角尖与抬杠。二、区分坚持与固执前面谈到 12 月 B 站忽然给我流量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要谈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基于量的变通。很多人分不清楚坚持与固执,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忘记“固步就会自封”。在奔向一个目标的时候,坚持绝对是最基本的,但过程中不能忘记优化与变通。去年 8 月我做了次直播,当时谈到接下来的重心会往大众平台发展,因为专业平台的数据我已经做到一个瓶颈,因此 B 站成为其中一个选择。8 月之后我就开始改变制作视频的方式,从 PPT 录音为主变作真人口播,图片比例,剪辑节奏,开场白等都做了调整,这里的考虑暂不细说,反正我试着不断改变内容呈现方式来测试观者反应及平台数据。大致以全新方式发布了 10 个视频左右(这 10 个视频也存在不断优化的细节区别),B 站就开始推荐我的内容了,而且后续类似制作方式的视频数据都不错。其实很多平台的算法都存在流量池机制,就是不同作者随着制作内容的变化会被放到不同流量池,从几百晋升到几千,再到几万,几十万不等。意思是一旦成功进入了几万的池,一般只要发布都有几万流量,但是过程中有正向有反向,比方质量越来越好流量池就越来越大,反之则会被下降。除了 B 站,我的文章也通过标题优化在头条号获得不错推荐,可以说同一个内容,通过改变制作方式,改变标题,改变篇幅等方式去适应不同平台的喜好、规范与算法,就能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有时候还很惊喜。我们回到设计公司的例子,假设做 1500 万要见 30 位客户,当你见到 20 位的时候发现成交量远远达不到预期,那么是否可以调整一下策略,在已合作的客户中进行需求深挖。因为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老客户的复购或者转介绍,所以情况不对要立马调整,这也是《易经》常说的“持经达变”,意思是保持基本原则底线,但随时变通。所以这里谈的重点是冲刺一个目标的时候需要不定期(或定期)进行复盘,发现不通就要改变,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自己感动自己,认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关于这点我也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在坚持中优化,在优化中坚持。三、制造奖励与平常心梁启超曾经谈过自己是趣味主义者,也鼓励大家做这样的人,他曾例举 4 样事情是能从趣味起,到趣味终的,分别是:劳作,游戏,艺术,学问。细想一下,4 样事情有个共通点,就是过程中有充分的“奖励机制”,这种奖励通常是非物质的,但能让人不断产生多巴胺,越做越发现其乐无穷。劳作其实可以理解为工作或者手工艺,再引申一下,设计跟其它匠人都属于这个范围,我们公司一位同事就喜欢说:设计本身能产生葡萄糖,当对完成效果感到满意,会情不自禁的身心愉悦。游戏方面就不用细说,而从事艺术的奖励我认为是来自表达的满足。而做学问我也有感触,撰写多年设计史文章后,感觉像爬楼梯,每高一级视野就更广,但同时更虚心,因为看到的未知世界更大,属于求知欲获得满足的奖励。撰写的设计史文章合集:https://www.uisdc.com/zt/design-history说了那么多,我想帮梁先生再加一项,就是创业,创业过程其实跟游戏、劳作、做学问似乎都相似,无论起伏都会让人感受到乐趣。我自身创业的开心时刻有很多种,比方给大家发钱,是一种承担责任的快乐,比方获得甲方由衷赞赏,是获得认同的快乐,再比方签下项目,是收获的快乐,诸如此类。甚至有时候面对挫折难题,通过努力解决也是一种成长的快乐。我们在实现目标的时候要时刻培养这种主动感受快乐的能力,这些都有奖励机制的作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这里头可以有些小技巧,比如现实一点,通过物质给自己制造奖励,从 2020 年开始我就养成一个习惯,因为喜欢酒,除了喝还有研究,因此每当我签下一个项目就给自己买支喜欢的酒,我的酒架子上因此有了轩尼诗、马爹利、人头马、卡慕等不同等级的白兰地。每次跟朋友去分享这些酒的时候就像分享一个成果,这样的机制能达到一种良性循环,让我有持续完成目标的动力。最后一点就是平常心,规划目标是对的,但目的性不能太强,因为越大的期待会隐藏越大的失望。《传习录》里王阳明跟弟子谈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叫“将迎意必”,这个词能追溯到《庄子·知北游篇》,比较深奥,大意是:要来的,我就去迎接,想要的,就必须得到。比方我要出版书籍,还没写完,就臆想登陆新书畅销榜,又比方做自媒体制作视频,刚刚拍完就臆想发布后必火,一夜成名做网红。这样的心态非常浮躁,不利于目标的完成,还会给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制造痛苦。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要专注当下,除了努力将当下具体事情做好,无须将迎意必之外,还要专注感受当下做事情的乐趣,那么不管结果如何,都必然会有收获。最后祝愿大家在 2023 年都能完成自己的规划目标,平安喜乐,一切顺利!话题谈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2023-goals
时间 事情 工作 Hey 你今天过得好吗?我是小确幸发现安开开,虽然生活中困难重重,但还是得想办法好好过生活呀今天的小确幸,来自于几个亲测有效的时间提效方法,帮大家更从容地应对工作压力,以便多留出些时间,好好照顾自己。更多效率工具: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一)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好多超实用的效率工具,分享给大家,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 打开即用!阅读文章 > 一、没时间,我没时间!我之前的状态是经常忙到飞起,有时好多事儿一并行做就乱,而且总被打断。但奇怪的是,下班后回想一天都干了些啥?却又想不起来,只觉得还有好多活儿没干完。第二天又陷入了和昨天重复的忙碌状态。后来我发现,抛开“目标动力”谈时间管理的,都是耍流氓!目标动力才是做成事的“道”,时间管理只是实现目的的“术”。这个“道”只能自己找。只有足够上头,才能足够有效。比如“为了晚上飞长白山滑雪,我要在 6 点前完成工作!”但“术”是通用的,可以借鉴和学习。今天就分享我亲测好用的提效方法,以解决 2 个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难题:时间不够,咋办?总被打断,咋办?运用熟练,每天能省出 2-3 小时呐!干点啥不香!二、“乾坤挪移”法,专治时间不够乾坤挪移法:首先总结自己一天的精力曲线变化,然后将事情按所需精力高低分类,再按精力曲线重新匹配事情顺序,好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具体分为 3 个基本方法,和 2 个进阶方法。1. 将时间按效率高低分类先观察自身状态,记录下一天中什么时间段最精神、一般、或困顿。然后将时间分成高效、一般、低效 三类。比如,我自己记录的一天时间情况如下:2. 将事情按所需精力分类同理,也将事情按 复杂、一般、简单,分为 3 类:复杂事情:需要完整时间,高强度思考的事,比如“思考复杂方案”,就需要放到高效时间内重点完成;一般事情:思考强度一般,比如“简单需求画图”、“常规事务性会议”,适合放到精力一般的时间段;简单事情:比如“写周报”,只需要碎片化时间,不占用思考内存的事情。3. 让对的事,遇到对的时间然后,将分好类的事情,乾坤挪移,调整顺序。例如: 将“复杂事情”放到“高效时间”内,将“简单事情”,放到“低效时间”内。举例,你是一个上午高效的人。但你之前的工作状态都是白天处理杂事,只留出晚上特别疲惫的时间干活儿,效率必然低下。意识到这一点后,如果第二天和 PM 对需求,10 点-18 点对方都能接受,那我即使上午有空,也会安排在 17-18 点。因为我上午时间宝贵,精力充沛,我需要用上午的时间做复杂的事情。以上是 3 个基本方法,如果你还想节省更多时间,那可以试试一下 2 个进阶方法~!4. 进阶叠加法 1:一段时间,同时做多件事开车熟练的人,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听歌。同理,对于简单熟练的工作,同样可以叠加在同一个时间内做完。举个例子,如果一下午需要做的事情有:2h 简单会议(不需要高度参与,内容常规,听就行)15m 写周报15m 搜集优秀设计素材1h 完成简单需求出图正常排,需要 3.5h,但其实,2、3、4 完全可以叠加在开会中,同时进行,边听边做 2h 开完会,同时就能把所有工作完成。瞬间节省 1.5h~!同理,上下班路上我会一边骑车,一边听书,到了工位快速用 20 分钟记下路上刚听的要点,也是通过叠加法,挤出自学的时间。5. 进阶叠加法 2:一段时间,产生多份成果接到一项工作之前,多向前想一步,看看手头这件事能不能同时应用于多种场合。举个例子,接手一个复杂需求,在分析和出图的过程中,就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对方法,随时记录到一个复盘文档中;同时也尽量按项目汇报的标准去输出内容。这样一来,同样是完成一个需求的时间,别人可能仅仅完成了一个需求,而你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产生了 3 份成果:完成 100%需求完成 90%复盘文档完成 80%项目汇报接下来只需收尾整理,就可以完成以上 3 项工作啦。三、“无中生有”法,专治总被打断无中生有法:从时间、空间、人等,各个角度寻找解决办法,尽可能多地制造专注的场景,以及寻找被打断后有助于快速恢复的事件。1. 主动创造更多专注场景分为时间和空间、人三个方面。① 时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一小时能专注做完,但如果中途被打断一两次,可能就得花 2 小时才能做完。若真的有需要高度专注思考,不想被打断的的事情,而工作中实在又避免不了被打断,那就只能无中生有,创造不被打断的时间。比如我会时常会在 9:30-10:30 和 13:00-14:00 这两个多数人都在休息的时间段,安排高强度思考工作。② 空间我属于高敏感型人格,对听觉、嗅觉、触觉等信息,都极其敏感,所以在办公室周围如果有人开会、讲话,我都会不自觉听到,分散精力。如果你和我一样,那有效的方法就是营造一个专注的物理空间,如:戴上降噪耳机,或者直接约个没人的会议室,高效专注地把事情做完。小提示:如果白天自己安排了重要的工作,可以将自己的日程提前占上,以避免别人突然占用你的重要时间,拉你去开会。③ 人并不是所有的被打断都是无法控制的,可以从中跳出一些能控制的“打断”,将其集中安排在一起,以减少一天中,被打断总次数。举个例子:一般组外的打断是不可控的,但组内的打断,多数是可以商量的。如果不主动控制,我可能从早到晚都要时不时中断手头工作,去帮其他同学审稿,或解答校招同学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主动和同学们商量,比如约定:审稿、问题解答,如果不着急,可以集中在下午 16-18 点沟通,如果着急就随时沟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在高效工作时,减少被打断的次数啦。小提示:如果实在实在工作紧张,就直接退出工作聊天App,定个闹铃,每半小时看一下消息,可以最简单粗暴地减少被打断的次数。2. 利用“TURN ON 事件”,快速进入状态如果被打断不可避免,再回到手头的事情就非常困难,那如何快速重新进入状态呢?我个人经验,有些事情,是能帮助自己更快速进入专注状态的,我将这些称为“TURN ON 事件”:一做这些事,就像打开一个开关,能帮我从懒散的状态,迅速切换到专注状态。这需要自己摸索,我目前找到的 2 个“TURN ON 事件”,是打字,和 2 倍速听书。① 打字我有时切换状态后,会先打字记一会儿读书笔记。就是将一些图片版 PDF 书籍的划线部分,打字整理成文字版的读书笔记。手指飞速敲击键盘的动作,能极大地帮助我快速进入到心流状态,迅速专注起来。附加好处,就是让我对记录内容的思考、印象更深刻,比直接用 OCR 识别理解更到位。② 2倍速听书有时开完一个 3 小时的会,脑子昏昏沉沉的,回到工位只想发呆。这时,如果开启“2 倍速听书”,同时打字记下重点内容,就会借着快语速,马上进入专注状态——因为如果不集中精力会跟不上哒~!不信的小伙伴可以感受一下边听边记的酸爽:如果发呆,20 分钟过去就过去了;2 倍速听书,20 分钟不仅能加速专注,还能推动自己多看点书,简直完美~!四、高阶方法还有 2 个方法,通用且有效,但就是很难坚持,强烈推荐进阶玩家试试哦。1. 记录时间花销详细记录下每件事情所花时间的方法,源于著名时间管理书籍《奇特的一生》,作者柳比歇夫通过每天精确的时间记录,创作出 70 多部领域广泛的学术著作,高效得惊人。我尝试过记录时间,非常明显的好处是:记录时间能有效纠正我对时间花销的感知。比如我以为写一篇小文,本以为 4 小时就能搞定;但最后统计,我总共花了将近 13 小时,前后 2 天才能完成。意识到“写文不易”的事实后,下次我预估时间就会更加准确。2. 玩儿“和自己赛跑”的游戏工作中经常有那种觉得很无聊,但却不得不做的工作。开始我怀着抵触心情去做。但后来我发现,再无聊的工作,也可以赋予它一个意义——可以用来“练习和自己赛跑”。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在做之前设定一个“跳一跳”能完成的时间,然后和自己赛跑,看看能不能跑赢之前的自己。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简单需求,我预估今天花 4 小时搞定画图部分,那我就和自己赌一把,看看 3 小时能不能画完。玩儿嘛,试试呗!反正也没啥损失。玩儿着玩儿着就快了。好了,以上的方法,不仅可以帮我节省出 3.5h 的宝贵时间,实现 6 点下班~!还能让我在完成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帮点赞分享的你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好自己,陪伴好心爱的人。即使困难重重,也能尽力把生活过得好一点,更好一点。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漫声细语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