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目标 用户 春天的风迎来夏天的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你却被作品集所困扰,我是不允许的。之前讲过怎么制作作品集,但还有很多人不太明白,所以就有这篇了(其实是我自己想写-.-) 上货工作需求很琐碎,如何制作完整吸睛的作品集?前言我们今天讲一下如何整理自己的作品集,好多人呢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了,完了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今天做一点需求,明天做一点需求,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发现没有什么可提取出来的,最后到总结的时候抓头挠腮的。阅读文章 > 一、定义复盘什么是设计复盘?它是一种设计思考方法,它涉及对设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进行反思,以改进设计,它同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设计质量,设计复盘过程中,我们会评估设计过程中的结果,并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以供未来参考。而复盘作为作品集中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项目价值和设计价值的内容,需要我们先知道为什么需要复,相信大家都看过平台上格式个样的作品集,无非就两类,一类是只做页面展示没有任何逻辑,另一类是每个项目都会放一些方法论设计背景之类的,这两者的目的不一样;前者更像是对自己作品的一个归类整理,然后用户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现出自己的工作量,而后者则是通过一些设计过程和方法来验证设计价值和产品价值,准确来讲后者才是所谓的设计复盘,而前者是设计整理;如果此时你觉得这是复盘那就大错特错,这就是你在脑子里 yy,想了那么多下一局你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复盘一定是有收获提升的,你应该看视频观察你以及你每个队友掉点的原因,打团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意见不统一还是因为某个队友没跟上,或者自己冲动了,都需要你去记录下来,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其他因素等等。那么正在做《面试作品集》的你知道什么什么是适合你的项目复盘了么二、什么时候复盘这条主要给不想做作品集或做作品集欲望不强的设计师看!!!复盘项目的最佳时期当然是项目上线后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因为这个时期你对设计过程设计流程都是比较清楚的,中间踩过什么坑也都比较清晰,并且项目此时的数据结果也基本反馈过来了,所以这是最佳的复盘时期,如果等你找工作的时候在对单个项目复盘,那无非就是临阵磨枪,效果也不太好。三、游戏化角度让你更快的学会复盘怎么对项目复盘?这就好比你问我怎么赢一局王者一样,那肯定是把水晶打爆啊,你全局的目标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推对面水晶,那对待项目同理,首先你要有个目标,例如你的目标是提升某个区域的点击,对某个页面进行改版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先将即将要复盘的项目目标明确下来,其次是你为了这个目标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1. 为什么要推水晶(目的背景)在打王者之前你是不是得搞清楚去一局的目标,有的人说了,我是为了娱乐开心,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赢这一局游戏吧,这就是你玩游戏的目的,无论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上分,这都是你做这件事的背景;2. 你的对手是谁(目标用户)在开局时是不是得搞清楚对面是什么人,是国服?还是省级?或者是某个战队的选手,搞清楚这些你才能说进游戏里怎么针对他产生一系列的策略;同样在项目复盘过程中,你这个项目需求为谁做的,这里一定要写清楚,否则在面试的时候,吧啦吧啦讲半天,面试官都不知道你的群体是谁,那讲那么多基本没什么可信度,甚至还会被怀疑能力有问题;3. 推水晶是为了赢(核心目标)上面讲了推水晶是为了赢,那么我们赢的目的呢,像职业战队赢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奖励,对于个人而言赢的话能获得更多的荣誉,但对于大多人我相信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在好友列表的一些虚荣心,这些都是玩一把游戏的宏观目标;那么对应项目中你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呢,上面讲的是项目级的目标,而身为设计师就需要有设计目标,通过设计目标去赋能项目目标,在日常项目复盘的时候估计很少人会写设计目标,但是在面试作品中的复盘中是需要写设计目标,它在复盘的过程中是可以衡量我们的设计手段是否帮助了业务产生价值,同时能体现设计师的主观思考能力;例如我们做一个话题签到打卡的活动,业务目标是提升用户发布率,那么对应设计目标我们拆解下来就是提升用户点击,所有设计方案都围绕如果让用户进行点击,从而进行发布;4. 对手实力怎么样(目前数据如何)我们开局打一场比赛是不是需要搞清楚对手实力怎么样,最起码得知道对面是什么段位,星耀还是王者或者荣耀,这样你才能在对局中更加关注对位情况。而在做需求的时候,数据同样使我们参考的标准,如果不知道当下数据怎么样我们就是无头苍蝇,体验升级的一些项目同样需要参考标准,比如达到什么的体验算是合格,用户无差评、用户使用无阻碍等等,都是参考标准;举个例子,当下话题签到打卡发布率为总数的 20%,此次需求需要提升至 50%,看,这样是不是很清晰,那假如我不知道发布率是多少,我说我要提升 50%,是不是觉得信口开河,反正我觉得面试官看了肯定这样想;5. 对方每个人擅长用什么、对线风格(用户画像)上面说了我们开局需要了解对手是谁,那么这一趴的我们就需要了解对手擅长什么,比如你打一场比赛,是不是需要搞清楚对面每个人的英雄池,然后相对应的给出 ban 位,这样就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项目过程中我相信大多人都是知道自己的用户行为、用户爱好、用户操作习惯等等这些数据,那么在面试作品集中就需要我们放进去这些信息,设计师本身知道可不行,让别人也知道你用户信息,这样在问你问题时会有依据的去问,而不是问一些毫无逻辑的问题;6. 对面每个人的 KDA 是多少(用研文档)知道对面的英雄池了,下一步需要了解什么?对面每个人 KDA 呗,每个人的团战能力、输出能力、抗压能力、经济能力等等,这些数据知道后,进入游戏是不是就可以针对他的弱项或者强项采取一定的措施;映射到项目中是不是特别想一个用研文档,每个用户每天干啥,使用产品时长,使用产品做什么,抱有什么心态使用产品等等,当然这一趴不是必要性内容,如果大家工作中有较大的项目且是自己主导输出的用研文档可以放进去,如果大家工作中没有做过这些内容,那就不用刻意去写,这样会给你讲作品集增加难度;四、支线任务怎么推的塔(过程策略)在一局游戏中,你通过什么策略方法把对面塔推了,偷塔?团战赢了推塔?还是带线牵制推塔...在设计这个需求的时候你通过什么方法来助力完成目标的,使用格式塔原则?Fogg 模型?还是其他方法呢;1. 入侵野区干扰对面节奏(使用了竞品分析)例如开局的时候我通过入侵对面蓝区干扰对面打野节奏,从而给队友一个良好的发育空间,为后续的团战推塔做铺垫;假设做一个话题签到的需求目标还是发布率,那我在过程中使用 fogg 模型来帮助我进行设计,用户发布的动机是什么呢?用户有了动机后产生了什么样的行为?用户通过话题打卡来寻找相同的人,以此寻找情绪的共鸣,因此在行为过程中我预判用户操作,把相关话题推荐和入口设计的更加引人注意;这就是最简单通过视觉的方式来助力业务,当然还可能通过交互方式,例如优化操作路径这些,都是为了目标所使用的方法。2. 入侵野区效果大不大(策略验证情况)前面既然针对对手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反野、带线、团战绕后,那是不是得证明下这个策略对不对呢,团战后经济怎么样,反野有没有成功,带线有没有成功牵制对面;回到需求中,前期使用各种方案来为业务赋能,只要有过程那肯定有结果,我记得我经常被上下游问的就是,你怎么证明你这个体验好,同样各位设计师项目复盘中一定要有结果来证明你的设计策略是正确的,继续举例我可以通过可用性测试来证明,用户在发布话题时是否有卡点,对入口的点击上是否有过多的思考困惑,当然还有很多验证方法,例如上线后的数据,上线前问卷调查都可以;无论是游戏还是项目都需要对自己产生一种自知之明的习惯,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面试过程中讲了一大堆过程最后结果讲不出来;3. 通过提前绕后成功赢得团战(设计方案)通过你的指挥和策略成功赢得了团战,那是不是需要炫耀一下,那需求中前期设计策略以及各种分析都用上了,是不是需要把设计结果展示一下,这时候就需要开始铺设计相关的页面了,当然每个页面也需要写一些说明关联上;4. 谁的战绩最好(上线后数据)一局游戏结束了,这时候大家也从头到位都看完这场比赛,那么到底谁的贡献最大,谁的输出最高,谁的抗伤最高呢,都需要一一列出来;在复盘中对应的就是需求上线后的数据情况,高了还是低了,这也是决定设计价值的关键因素,在面试场景中也是设计方案的兜底结果,为什么是兜底呢,因为数据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你的数据是真是假,所以这块写上就行,复盘中有这个东西,但对内需要真实;5. 赢了之后粉丝反馈(用户相关反馈)游戏赢了之后是不是需要看看粉丝的反馈,团队里谁的口碑上去了,谁的口碑下来了,又或者谁收获了一波真爱粉等等;在需求上线后我们不仅要关注数据,还要关注用户的反馈,这关乎着产品的体验,设计师不仅要看对业务的赋能同样需要对用户体验的衡量及关注;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防脱发药水」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view-work-recovery
代码 程序员 项目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时,整天上网浏览各类招聘信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程序员实习岗位。除了实习岗位外,我偶尔也会点进一些“高级工程师”的招聘帖里。现在回想起那些帖子,抛开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出现在第一行的岗位年限要求:“本职位要求 工作经验 5 年以上”。作为一只一天班都没上过的小菜鸟,这些年限要求在我眼里简直长到夸张。不过,望洋兴叹之余,我有时也会在心中暗暗憧憬一下:“五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那该多厉害啊?写代码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像吃饭一样简单?”时光荏苒,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回头一望,自己也成了一名有着 14 年工作经验的光荣打工人。在软件开发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后,我发现很多事情,与我在大四时所想象的大不相同,比方说:随着经验增长,编程并不会变简单太多,“像吃饭一样简单”只出现在梦里给许多“大项目”写代码不光没意思,还很危险,远不如在 LeetCode 上做一道算法题有趣只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成不了好程序员,有些东西远比技术更重要细想起来,这类关于编程的感触还有许多。我整理了其中 8 条,写成了这篇文章。如果其中某些观点引起了你的共鸣,我会非常高兴。更多编程干货:学编程后,我做了这10个有毒的在线免费设计神器!(下)上篇的5个神器大受欢迎,人气极高。阅读文章 > 一、写代码很简单,但写好代码很难编程曾经是一项门槛很高的专业技能。从前,一个普通人想学编程,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教材和书本学习。不过大部分编程专业书,十分艰深晦涩,对于初学者来说很不友好。因此不少人在尝到编程的乐趣前,就早早地半途而废。但如今,学编程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硬啃书本,而是多了许多新途径。观看教学视频、参加 Codecademy[1] 的交互式课程,甚至直接在 CodeCombat[2] 通过玩游戏来学编程,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妈,我真没在玩游戏,我在学编程呢!你看屏幕右边!”此外,编程语言也在变得越来越易用。经典的 C 和 Java 不再是大多数初学者的首选,许多更简单、更易上手的动态类型语言如今大受欢迎,与之相关的 IDE 等工具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这些因素进一步降低了编程的学习门槛。总而言之,编程早已褪去了它的神秘面纱,从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的神秘技能,变成了一门人人皆可学习的普通手艺。但更低的学习门槛,更友好的编程语言,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写出一手好代码。如果你已经工作,参与过一些项目,那我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日常接触的这些项目的代码质量如何?是好代码多,还是烂代码多?”不知你会怎么回答,我先来说说我的答案。1. 好代码还是很少2010 年,我跳槽到了一家总部位于北京五道口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加入这家公司前,我只在十人规模的小公司待过,因此,我对新公司在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期待,尤其是软件质量方面。当时,我心里想的大概是这样:“这可是支撑了有着千万用户量的产品的大项目,代码质量跟之前那些比,肯定有质的飞跃吧!”等到在新公司工作了一周后,我才发现自己实在是错得离谱。所谓“大”项目的代码质量同我的预期相去甚远。打开 IDE,数百行的函数和神秘的数字字面量比比皆是,开发任何一个小需求都难如登天。后来,在待过更多公司,接触了更多软件项目后,我总结出一个道理:不论公司多大、项目多牛,在实际工作中遇见好代码,仍然是小概率事件。2. 好代码有哪些要素?话说回来,到底怎样的代码才算是好代码?在这方面,Martin Fowler 有一句话常被大家引用:“Any fool can write code that a computer can understand. Good programmers write code that humans can understand.”“任何傻瓜都能写出计算机能理解的代码。优秀程序员写人类能理解的代码。”我认为它可以作为评价好代码的原点:好代码一定是可读、易读,且容易理解的。写出好代码的第一原则,就是把人类读者放在第一位。除了可读性以外,评价代码好坏还有许多其他维度:贴合编程语言:是否使用了当前编程语言的推荐写法?语言特性和语法糖,使用程度是否恰到好处?易于修改:代码设计是否考虑了未来的需求变更,当变化发生时,代码是否容易随之修改?API 设计合理:API 设计是否合理,易于使用?好的 API 在简单场景下使用方便,在高级场景下又可以随需求扩展。性能够用:代码性能是否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同时为未来保留了一定提升空间?避免过度设计:代码是否存在过度设计、过早优化的毛病?…总而言之,对于任何层级的程序员来说,好代码都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东西。要写出好代码,需要在许多维度上反复权衡、精心设计,最后再加以持续打磨。既然如此,假如想尽快掌握写代码这门手艺,有捷径吗?3. 写好代码的捷径在许多层面上,我认为编程和写作非常相似[3]。二者都是使用文本和符号来表达思想,只是方式略有不同。谈到写作,我想问一个关于作家的问题:“你听说过不读书的作家吗?你有没有听到过某位作家说,他从来不读其他人的作品,只读自己的东西?”。我猜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如果你去查阅相关资料,你会发现许多职业作家的日常生活,就是阅读和写作两件事在不断循环。他们每天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各类文字,然后再写作。同样是“文字工作者”,程序员们就很少重视阅读。但要想快速提升编程能力,阅读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除了日常工作接触到的项目以外,我们应该更多地阅读那些经典软件项目,从中学习 API 设计、模块架构和代码编写的技巧。不光代码和技术文档,最好再定期读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书,保持阅读书籍的习惯。在这方面,我认为 Jeff Atwood 在 15 年前写的文章 "Programmers Don‘t Read Books -- But You Should(都说程序员不读书——但你应该读)"[4],如今读来仍不过时。提升编程能力的捷径,就藏在“阅读 编程”这个无尽循环里。“一个好的程序员应该做什么?”二、编程的精髓是“创造”在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事情会让人充满成就感,甚至情不自禁地感叹“编程真美好”。比方说,修复了一个极难定位的 Bug,用新算法将代码性能提升了一倍,等等。但在所有的这类事情当中,没有任何一件,能和“亲手创造出一件东西”相比。当你在编程时,创造新事物的机会实际上随处可见。因为并非只有发布一个新软件,才称得上是“创造”。写一个可复用的工具函数、设计一套清晰的数据模型,全都可以归入“创造”的范畴。身为程序员,保持对“创造”的热情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学习一门新技术,最高效的方式就是用它开发一个真实项目,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最好。有机会邂逅了不起的东西: 许多改变世界的开源软件,最初都是作者纯粹出于兴趣所创造,比如 Linus Torvalds 和 Linux,Guido van Rossum 和 Python。1989 年的圣诞假期,荷兰人 Guido van Rossum 敲下了 Python 语言的最初几行代码,Python 最初仅被期望作为 ABC 语言的继承者,但后来“吞噬”了全世界虽然“创造”好处多多,程序员们也有大把机会去做,但许多人常常缺少一种身为“创造者”的觉悟。就像那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所说:一位哲学家询问正在砌砖的工人,有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建造一座大教堂,有人却认为自己只是在砌砖。很多程序员正是“只见砖块,不见教堂”。将自己定位成创造者后,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举个例子,同样是给 API 增加报错提示文字,创造者们就能跳出“快速完成需求就好”的思维陷阱,向前一步,追问自己一些更重要的问题:“我想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产品体验?怎样的报错文字,更能帮助我达成该目标?”就像任何一个有用的编程模式一样,“创造者思维”也能成为你的职业生涯的一道巨大推进力。因此,现在就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吧——“我的下一份创造会是什么?”三、打造高效试错的环境至关重要我曾参与开发过一个互联网产品,它设计精美,功能丰富,每天都有大量用户使用。但就是这么一个从市场角度看颇为成功的产品,工程质量却非常糟糕。如果你打开它的后端项目,把所有目录翻个底朝天,都找不到任何一行单元测试代码,其他自动化测试流程也是无从谈起。而业务逻辑偏偏又十分复杂,最后,项目代码间的意料耦合多如牛毛,开发一个新特性,很容易把旧功能给搞挂。“在忙啥呢?” “试着修复我之前修一个问题时搞出来的问题,那问题是我之前解决另一个问题搞出来的,而那个问题又是我……”因此,项目每次发布时,开发和产品同学全都得严阵以待,氛围十分紧张。整个发布过程也很刺激,紧急回滚时有发生。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技术成长抛开不谈,心理素质肯定能得到极大锻炼。编程原本是一件充满乐趣的工作,但为这样的项目编程,乐趣根本无从谈起。究竟是什么夺走了编程的乐趣?1. 理想的编程体验“刷题”LeetCode[5] 是一个著名的编程学习网站,上面提供了许多覆盖各个难度的编程题,大部分与算法相关。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直接在浏览器上编写代码(支持十几种编程语言)并执行。如果通过了全部的测试用例,则算作解答成功。在 LeetCode 上做题在 LeetCode 刷题很像在玩游戏,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很有趣。整个做题过程,实际完美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编程体验:关注点分离:每道题目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同一时间内,开发者可以完全沉浸在一道题目中;快速获得精准反馈:开发者每次调整代码后,能通过自动化测试快速获得结果反馈;零成本试错:写出的代码语法有错误、逻辑有问题,没有任何不良后果,心理负担小。不过,屏幕前的你很可能觉得我在说些废话。“不然呢?解算法题、写小脚本,不就是这样的体验吗?有啥特别值得说的?”你很可能会继续补充道,“你知道我们公司的项目有多复杂吗?规模超大,模块巨多,你懂我意思吗?每天服务 万人,光数据库就好几套,消息队列都有三种,开发起来当然要麻烦一点咯!”确实,全世界的软件千差万别,开发起来不可能都像在 LeetCode 上刷题一样轻松愉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努力改善自己身处的编程环境,哪怕只有一点点。要通过改善环境来提升编程体验,可用的理念和工具包括:模块化思想:妥善设计项目中的每一个模块,降低耦合,提升正交性设计原则:微观层面上,应用那些经典的设计原则和模式,比如“SOLID”原则自动化测试:编写规范的单元测试,必要时使用 Mock 技术,用自动化测试覆盖业务关键路径缩短反馈回路:切换编译速度更快的工具,优化单测性能,竭尽全力缩短从“改完代码”到“获得反馈”的等待时间微服务架构:必要时,将大单体拆分为多个职责各异的微服务,分散复杂度……关注编程环境,刻意创造出允许高效试错的“代码乐园”,让工作像刷题一样轻松愉快。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员能为自身团队做出的最好贡献之一。四、避开代码完美主义陷阱在代码质量上精益求精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别掉进完美主义的陷阱。因为编程不是艺术创作,不鼓励人们无限度地追求极致。作家大可花上数年打磨一本传世之作,但程序员在代码上钻牛角尖就很有问题。世间没有完美的代码。大多数时候,你的代码只要能满足当前需求,又为未来扩展留了一些空间就够了。有那么几次,我在简历上看到候选人给自己打着“代码强迫症”标签。隔着屏幕,我虽能感受到 TA 对代码质量的那份重视,但在我心底,其实更期望 TA 早已将完美主义陷阱远远甩在了后头。五、技术很重要,但“人”也许更重要在软件开发领域,“单一职责原则”(全称为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后简称为 SRP)是一条非常著名的设计原则。它的定义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每个软件模块应该只有一个被修改的理由”。单一职责原则:能做到,并不意味着你就该这么做要掌握 SRP 原则,关键在于搞清楚“被修改的理由”为何物。很显然,程序是没有生命的,它自身不能也不需要主动去改变。任何修改程序的理由,都来自与之相关的人,人是导致修改的“罪魁祸首”。举个简单的例子。看看下面这两个类,其中哪一个违反了 SRP 原则?一个字典数据类,支持两类操作:存数据、取数据;一个员工资料类,支持两类操作:更新个人信息、渲染一张用户资料卡片图。在大多数人眼里,第一个例子没问题,但第二个例子却明显违反了 SRP 原则。要得出该结论,好像无需任何严格的分析和证明,运用一丁点直觉即可。但假如做一些正经分析,第二个例子的可疑之处,在于能为其轻松找出两个不同的修改理由:管理员认为资料中的“个人电话”字段不能有非法号码,需增加简单的校验逻辑某员工认为资料卡片图上的“名字”部分太小,希望加大字体”It is people who request changes. And you don’t want to confuse those people, or yourself, by mixing together the code that many different people care about for different reasons.” ——“The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是人在要求软件变更。你绝不想把那些不同人出于不同原因所关心的代码混在一起,这样只会把他们和你自己搞糊涂。”——“单一职责原则”理解 SRP 原则的关键,在于先理解人以及人在软件开发中所扮演的角色。再举一个例子。微服务架构是近些年很火的一个技术话题。但许多人在讨论它时,往往只关注技术本身,却忽视了微服务架构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微服务架构风格与其他东西区分开的关键,在于将大单体拆分为独立的微服务后,不同模块间的边界可以变得更清晰。跟数百人的团队一同维护着一个大单体比起来,许多小组织各自维护着独立的微服务,明显拥有更高的运作效率。如果缺少了特定的组织规模(也就是“人”)作为前提,空谈微服务的各种技术优势和那些花活,纯属本末倒置。技术当然很重要。身为技术人员,那一张张瑰丽的架构图和独具匠心的代码细节,天然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是,也请千万不要对软件开发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视而不见。必要时,转换一下看事情的角度(从“技术”转向“人”),那样对你大有裨益。六、求知若渴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法如今人人都在说“终身学习”,而程序员是一个尤其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迭代更新非常快,某个三年前流行的框架或编程语言,很可能一个月前已经过时。一分钟之内会发生什么事情?Netflix 观看时间增长 70,000 小时;Snapchat 上有三百万视频被观看;Google 新增两百四十万次搜索;一个 JS 新框架被发明(这条不是真的 )要在工作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程序员们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涵盖各个层面。拿我比较熟悉的后端领域举例,一位合格的后端工程师至少需要掌握以下这些:一种或多种后端编程语言 / MySQL 等关系数据库 / Redis 等常见存储组件 / 设计模式 / 用户体验 / 软件工程 / 编译原理 / 操作系统 / 网络基础 / 分布式系统 / …虽然要学很多,但据我观察,大部分程序员其实都挺爱学习(至少不排斥),因此心态不是问题。不过有的时候,光有“求知若渴”的心态并不够,学习时,我们尤其需要关注“性价比”。1. 关注学习性价比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学习成效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学习成效与投入关系图,横轴为学习投入,纵轴为学习成效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投入较少时,所获得成效增长飞快。但当成效超过某个阈值后,之后再想继续提升,所需要的学习投入就会呈指数级增长。正因如此,我建议你在学习任何一项新事物时,先在脑海中想清楚一个问题:“我应该在上图中的哪个位置停下来?”,而不是闷头猛学。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有些东西需要我们成年累月的持续学习,不断精进。也有些东西,蜻蜓点水般学到一些皮毛已绰绰有余。准确判断并分配自己有限的学习精力,甚至比努力学习本身更重要。2. 挑选合适的学习资料有了学习目标后,下一步就是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料。在这方面,我想分享一次自己的失败经历。有段时间,我突然对产品交互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自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精进。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本领域内非常经典的专业书:《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6],将其买回家中,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的交互设计能力可以迅速获得提升。但事与愿违,当我捧着那本经典著作时,发现自己连第一章都无法顺利读完——那句老话说的没错:“隔行如隔山”。从这次失败中,我总结出了一点经验。那就是学习某项新东西时,我们最好挑选那些更易读,更适合“门外汉”的学习资料,不要“眼睛大,嘴巴小”,只知道奔着最经典、最权威的资料而去。回顾之前的经历,我觉得以下几本书非常适合门外汉学习使用,性价比极高:《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7]:设计相关《点石成金》[8]:Web 用户体验相关《鸟哥的 Linux 私房菜》[9]:Linux 系统相关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想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可供分配的时间的精力总是有限,我们不能,也不需要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专家。七、越早开始写单元测试越好我非常非常喜欢单元测试,我认为写单测这件事,对我的编程生涯影响极大。夸张点说,如果以“开始写单元测试”作为分界线,把我的职业生涯分割成两段,后面那段远比前面那段精彩得多。写单测的好处很多,比如单测可以驱动你改善代码的设计、可以作为代码的一种文档,等等。此外,完善的单元测试还是构建前面提到的“高效犯错的环境”的关键。我已经写过几篇关于单测的文章,比如《有关单元测试的 5 个建议》[10]、《游戏“蔚蓝山”教我的编程道理》[11]。所以在这儿,我不打算再重复一遍。只说一句:如果到目前为止,你从未试过写单元测试,或从没重视过测试,我建议你从明天就开始写起来。一般情况下我不测试我的代码,但假如测的话,我在生产环境测八、程序员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在大多数程序员段子里,产品经理经常作为反派角色出现。他们口中的项目需求总是变个不停,一天冒出一个新想法,搞得程序员苦不堪言。客户每天都在不停修改需求,所以,我们决定在下次发布前,把这些需求“冻结”起来在这些段子的烘托下,不断修改需求的产品经理,仿佛真成了程序员们最大的仇敌。似乎只要产品不乱改需求,大家的工作环境马上就会成为乌托邦。虽然偶尔吐槽一两句产品经理很有意思,但我还是想一本正经的说一句:产品经理不是敌人。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软件生来就是准备被修改的(不然你猜,软件为什么叫“软”件?)。这样看来,开发软件和修建房子完全不同。因为没人会在建好一栋大楼后说:“让我们把它推倒重建一遍吧!一样的楼,但是用的钢筋和水泥比之前少 30%!”所以,产品经理以及不稳定的需求不是程序员的敌人。并且,能否写出易于修改、适配变化的代码,是区分普通程序员和优秀程序员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程序员们最大的敌人又是什么呢?1. 复杂度是最大的敌人就像《代码大全 2》中所说:软件开发的核心问题是管理复杂度。失控的复杂度就是程序员最大的敌人。来看看那些导致项目复杂度不断增长的要素:不断增加的新功能: 更多的功能等于更多的代码,更多的代码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复杂度对高可用的需求: 为了实现高可用,消息队列等额外的技术组件和代码被引入对高性能的需求: 为了提升性能,缓存和相关模块代码被引入,部分模块被拆分后,换成高性能语言重写一再被推迟的重构:因项目排期过于紧张,迫在眉睫的重构被一再推迟,技术债越积越多忽视自动化测试: 没人写单元测试,也没人关心测试…终有一天,当项目的复杂度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空中会传来一声巨响。“咚!”,一个大家不愿改、不敢改的“大坑”凭空出现在了所有人的 IDE 中。猜猜看,究竟是谁挖下了这个坑?那些在降低复杂度上投入时间的团队,所负责的软件项目更容易成功2. 减缓复杂度增长的过程虽然复杂度总是会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但有许多实践可以减缓该过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以下这些事,复杂度就有可能被长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精通当前编程语言与工具,写整洁的代码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和编程模式对重复代码零容忍,抽象库和框架适当运用整洁架构、领域驱动设计思想编写详尽的文档和注释编写规范有效的单元测试分离那些变动的与不变的…要求看上去很多,但总结起来,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写更好的代码。写在最后2020 年,我在小组内做了一个分享,当时的 PPT 标题是《编程十年后的十个感触》。将资料分享在公司内网后,有位同事看到,评论说光看 PPT 不过瘾,希望我能将其扩展成一篇文章,我回复说没问题。如今 3 年过去了,我总算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年准备分享材料时,我做完整个 PPT,最后一页实在不知道该放些啥。于是灵机一动,搞了个纯白色的背景,中间打了一行黑体大字:“十年很短,编程很难”。如今,第二个十年也已快行至中途,而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好像对我仍然适用——长进不大,继续加油 。原文链接:https://www.piglei.com/articles/programming-is-still-hard-after-14-years/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piglei」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8-programming-experience
作品集 项目 样机 前言我们今天讲一下如何整理自己的作品集,好多人呢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了,完了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今天做一点需求,明天做一点需求,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发现没有什么可提取出来的,最后到总结的时候抓头挠腮的。更多作品集设计方法:作品集有很多虚拟项目,为什么还是求职失败?最近不少同学在筹备作品集,而很多缺乏项目经验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选择虚拟项目。阅读文章 > 一、你对作品集了解多少1. 作品集初衷首先要明白做作品集是为了什么,你是为了总结你近 2 年的设计项目,还是为了找工作,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找工作才做作品集,一个好的作品集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师的个人能力,能够为设计师带来实质性的价值,而作品集也是为了帮助企业筛选出合适的人才,所以现在应该清楚了吧,作品集不单单是一堆项目堆砌起来就是一栋房子,而是要堆砌出能住、能看的房子。2. 作品集而不是秀品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好多设计师的作品集说是为了面试,而半路做着做着就跑偏了,首先内容上在梳理项目的时候全部都放进去,也不管重要不重要,还有的是看别人放了一堆理论方法,自己也要放,也不管会不会用没用过,这些你虽然发到平台上大家会觉得你好厉害,但真到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怎么办呢,能回答上一二三吗?第二方面是视觉,好多的 UI 作品集里页面展示没几张,视觉装饰元素特别丰富,这样就导致你的核心内容浏览起来收到了干扰,还是那个问题,你发到平台大家觉得你的作品很炫酷,但面试官的感受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毕竟划水看作品集和工作需要看作品集侧重点不一样。3. 瞄准才有可能打到靶心这里的意思是可以有针对性的去作品集,因为每个公司要求的不一样,有的公司是社交类产品,有的是金融类,或者有的是 b 端 c 端这种要求,如果你的项目很丰富,类目很多,那在做作品集的时候就可以同一个模板换不同的设计项目,然后点对点的投递,这样你的面试几率大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作品集里一定要写自己的个人介绍,而不是全是项目图片,一般在招聘平台投递作品集的时候对方都是些 HR,而不是专业的设计人员,他们筛选的流程是按照你的学历、经历这些点去筛,如果你的作品集里没放个人信息,hr 接到一个未知的作品集很容易 pass 掉。二、作品集制作流程其实非常简单,4 个步骤教你整理作品。1. 收集大家平常在工作中都会写日报周报和季报,或者一些 OKR,像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点,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东西一点一点的去抽取出来,日报抽取出来组成周报,周报组成月报以此类推,从小到大提进行项目提取,当然这个前提是大家在工作中要有个复盘的习惯,否则在总结的时候发现还要临阵磨枪的去做作品集。2. 归类针对你抽取出来的这些项目,去进行一个归类,一般会分为 3 个维度,即产品基建、业务赋能、体验优化产品基建:0-1 的项目,所有数据没有参照业务赋能:对于一些功能上的优化,通过设计的手段帮助业务达成目标,例如通过优化页面背景,增加了用户停留时长体验升级:完整度较高的一些项目,例如整个产品 1.0-2.0,或者核心页面优化升级3. 筛选我们对项目进行归类之后,就需要进行筛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放进作品集里,我们要把重要的筛选出来,那么什么是重要的,我们通过 4 个象限去评估,即重要度、完整度、产品价值、用户价值;筛选完成后还需要我们进行加工一下设计,因为工作中的设计稿很大一部分都是带有产品或者其他人的思考在里面,这时候我们放作品集里可能展现不出我们的价值,所以建议还是稍微优化下后在进行包装。4. 风格作品集风格要提前确定,这个和我们做页面是一样的,如果后期在改是很麻烦的事情,例如风格定义沉稳专业亦或者是卡通可爱,当然建议还是跟你的核心项目风格保持一直,这样能够从头到尾贯穿下来,让面试官看着更加流畅我们平常会做一些项目的时候,会进行一个小复盘,做一个项目复盘一个项目,但是每一个项目复盘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做作品集就会省事,他就把不同的项目的复盘去拼装起来,这样的话,你在整理成作品集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项目跳脱太大了,我看上面一个项目的时候,风格是这样的,我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风格忽然说又变了,这样你看你整个作品集的时候是来回是比较跳的,所以说我们这一块一定要在做的时候要统一风格,好了,按照这四步自己的作品集基本有一个雏形了三、制作过程注意事项1. 内容排序作品集中的项目排序也很重要,不同的项目顺序达到的结果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 2 个维度去拆。① 招聘方要求像开始说的,不同招聘方要求不同,我们投的时候避免海投而是针对性的去投,例如某公司要求具有社交项目经验的设计师,那刚好作品集里有社交项目,这时候就可以把该项目的排序放在第一位,这样不管是 hr 还是面试官看到你的作品集时都会多看几眼,毕竟有相关行业设计经验。② 项目价值我们如果不按照点对点的投递方式的话,就可以筛选自己的项目内容,按照价值的维度去排序,建议优先级是项目价值:因为越重要越能说出价值,在面试时才能更流畅的阐述清楚,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设计能力;项目完整度:项目内容完整度较高,例如改版优化,0-1 构建等等这种能体现你的综合能力2. 分类我们在制作作品集时千万不要一股脑全部都放进去,一定要分清楚你要找什么工作,例如你要找 UI 或者交互岗,尽量别放一些运营设计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少放,放一些能体现你的设计技法的运营图,全放进作品集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做的东西不够精。其次我们在分类的时候一定要把维度梳理清楚,例如 APP 设计、网站设计、自驱设计等等,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规划的人,面试官看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直接就可以跳到他需要的设计去看,如果分不清面试官可能就会懒得去找,直接关掉,毕竟人家时间是宝贵的。3. 包装避免重复:现在很多的设计作品集不管是交互还是 UI,新手们都放了一堆样机,放样机没问题但是我们也要去筛选出合适的样机,选择样机的时候要选择那些重复度低、机型高的样机,我见过很多设计师的样机都是被人用过无数次了;与时俱进:样机一定不要使用老旧的,现在手机都出到 14 了,样机还在用苹果 8 这种情况,这样的样机做出来的作品集质量也高不起来;样机数量: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数量,我之前接到过作品集,一个项目里全是样机,甚至在设计说明部分也使用各种样机,样机是为了让页面更美观,而设计说明是阐述设计价值。最新的样机打包:新鲜出炉!iPhone 14官方展示样机素材打包下载iPhone 14 刚刚发布,苹果官方就发布了展示样机素材,涵盖了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 四款新机型和新的配色,样机包括PSD和PNG两种格式,我们已经打包好了,想用的抓紧下载哟。阅读文章 > 4. 尺寸我们作品集尺寸选择也是尤为重要,切记不要像网站一样做成连体的展示尺寸,面试官看的时候基本都是放大后用键盘控制页数去看,如果我们单页高度很高就会严重影响观看体验,这里推荐尺寸 960*540、1920*1080、3840*21605. 导出导出作品集建议两种方式一种 PDF 一种 PPT,PDF 是最常见的投递形式,不管在任何系统上都可以无障碍打开,而 PPT 是为了作品集中动效做准备,有的设计师作品集中可能放了 GIF,但是 PDF 不支持动画播放,所以有需求的设计师可以导出 2 份,当然也可以附上个人网站的链(一般内推渠道无法使用)。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防脱发药水」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work-collection
布局 元素 项目 写在前面近年来,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陆续发布 Galaxy Fold、Mate X 等折叠屏手机。其普及速度似乎超过了人们的想象。2021 年 12 月 2 日,根据屏幕机构 DSCC 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总出货量环比增加了 215%、同比更是暴涨 480%。折叠屏手机从折叠的方式和角度可以分为:内折叠、外折叠、X 轴折叠、Y 轴折叠等,目前这四个方向均已落地在各大产品中。其中最常见的使用状态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折叠屏展开下屏幕变宽,给用户带来了更高效的信息展示和更加沉浸的浏览体验。从曲面到大屏再到折叠屏,这一概念的想法已经成为现实,屏幕宽窄的变化给体验设计也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证不同宽度下的使用品质,我们采用了响应式布局的设计策略来解决适配问题。本次笔者将从最常见的 X 轴折叠的方式(以华为手机 Mate X 为例),对响应式布局技术进行探索。折叠屏设计指南:Material Design 折叠屏设计指南:完结篇本文为 Material Design 折叠屏设计指南中文版译文第三篇,超多干货建议收藏。阅读文章 > 二、什么是响应式布局形容响应式布局最贴切的一句话为“Content is like water”,即:“如果将屏幕看作容器,那么内容就像水一样。”通俗来说,「响应式布局」就是一套代码、一种设计语言同时兼容所有尺寸及终端,由一个网站转变成多个网站。在以前,响应式布局更多用在 PC Web 上,随着平板、大屏手机等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响应式布局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多端浏览体验。二、响应式布局策略简单地说,页面设计可拆解为“基础元素(文字、图标等等)”、“页面布局(元素的组织形式)”、“信息架构 (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3 个环节。在适配时,页面各元素粗暴地等比放大并不能保证不同屏幕尺寸下的浏览体验。为了建立科学可复用的适配体系,我们将从这三个环节分别解决适配问题。1. 基础元素基础元素包括文字、图标、按钮、图片素材等。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在展开态和折叠态下用户的浏览距离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要避免展开时元素太大影响体验,在适配时用相同的大小比例即可。在特殊场景比如大段文本类页面时可以适当放大 1.2 倍比例。2. 页面布局常用的适配方式有拉伸布局、相对缩放、扩展布局、挪移布局等:拉伸布局各元素的显示宽度不是固定值,而是通过相对参照物的方式来确定其位置,当布局的显示大小发生变化时,元素的显示宽度随之发生改变。相对缩放布局内元素的显示大小不是固定值(比例锁定),而是通过相对参照物的方式来确定其宽或者高的参数,当布局的显示大小发生变化时,元素的大小随之发生改变。扩展布局当组件内元素横向布局,元素间的距离固定时,布局可显示元素的数量可随着显示宽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利用屏幕的宽度优势,将相同属性的布局组件横向并列同时排布。挪移布局布局内的元素根据屏幕的宽度来选择是上下排布还是左右排布。3. 信息架构前面提到的 2 点是对于单个页面的适配策略,在展开时,屏幕尺寸的增加也为信息架构的调整带来更多可能。例如社交软件主页,在折叠态时需点击某个聊天列表跳转进入对话详情,但是在展开态时会适配成“好友列表+对话详情”的形式来体现层级关系三、项目实战了解完通用的适配策略后,我们以平安集团个金业务线 “任意门”产品为案例,和大家分享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并且推动项目落地上线的。1. 团队内部宣讲与价值说明由于本次项目会用到大量资源,我们在推动前,首先与业务方,主管,开发等内部成员组织了一次宣讲会,会上阐述本次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和价值说明,得到大家认可后,一起决定去做本次项目。这一步是最关键也是起初就要做的,设计师往往自己先埋头做完设计然后再推动,但结果经常会很难推或者推不动,殊不知达成团队意识的统一是在执行前更重要。2. 适配体系建设在内部获得认可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师进行具体方案设计了。由于任意门业务复杂,为了便于团队协作、保证体验一致性以及后期维护,我们结合前文提到的理论知识,建立了关于任意门的响应式适配体系:制定全局删格系统为了页面设计在不同屏幕宽度时的一致性和规整性,我们先制定了一套同时适用于宽屏和窄屏的删格系统。在制定删格系统时,需要考虑列数和水槽间隔以及安全边距。我们在本案例中利用等分列数,在折叠态使用 4 列,在展开态使用 8 列等分,另外水槽间隔为 8pt、安全边距 20pt。统一基础元素适配规则前文提到通过测试发现用户在展开态和折叠态下浏览距离没有明显的变化;另外也从实际考虑任意门业务复杂,二三级页众多,点对点修改成本高,为了团队提效,我们在适配时采用「文字、按钮等基础元素大小没有变化」这一策略进行标准化适配。建立模版组件库对于经常用到的组件,我们针对展开态建立了标准的组件库,以便于开发和后续设计同学延展。以金融行业经常用的产品卡片为例,我们发现在不同链路中都会有此类卡片的展示,通过对使用场景的梳理和分析,制定了统一的组件,团队内部直接挪用即可。再以常见的资源位为例,我们分别对 1 张、2 张、3 张的情况都制定了对应适配规则,在其他业务场景上直接复用即可拆分排期和保障机制输出完设计稿。最后就是开发落地了。由于版本迭代周期短,我们决定对项目进行拆分排期。本次项目是由设计师发起的,因此也承担了项目管理的角色。我们制作了项目周期表方便后续管理。同时,建立了「方案评审-开发-设计验收」保障机制,保证最后落地效果。通过以上策略,我们既可以快速地批量进行输出,又能保证体验一致性。五、写在最后在实际项目迭代中开发资源相当紧张,我们通过响应式适配策略既解决了折叠屏不同状态下的用户体验,又相对节约了人力成本。作为本次项目的发起者,设计师也获得了团队内部认可和好评。也在此感谢产整个团队的全力支持,在追求体验的路上没有尽头。参考文献《华为折叠屏应用开发指导》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90101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folding-screen-adapter
项目 目标 数据 仅关注设计本身,设计前没有做好充分理解就进行设计,导致频繁返工或误工;设计后没有关注数据、及时总结,导致自身成长较慢。长期不合理的运营设计流程,容易造成自身成就感低,丧失对设计的兴趣及信心。本文将帮助运营设计师树立设计流程的全局观,避免陷入无穷无尽的需求执行中。更多设计流程参考:设计师想做产品经理?从百万级实战项目总结出这份产品设计流程编者按:UI 设计师如何转行成为产品经理?阅读文章 > 以下是根据多篇行业文章及资深的运营设计师的工作方式,总结提炼的重点运营项目设计的 7 个步骤:确立目标-提升点击/转化/品牌;分析特征-内容的功能、产品属性、利益点;投放客群-用户的兴趣、年龄、财富值、行为习惯;评估效能-对项目的理解及影响因素,如投放时间、活动级别等;设计阶段-页面的结构、风格、颜色、字体;数据验证-方案前后对比、多方案测试;总结优化并分享-效果的分析,取长补短,沉淀分享。项目案例:抽奖活动-口袋旺换装活动提升整体活跃、转化,同时通过分析不足,指导下一阶段的优化方向。一、确立目标首先要明确项目为了什么?提升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方向,才能够做到以终为始,结果导向,所以目标是第一位,这样才能有效的管控项目进度、设计产出质量。不同的目标,对应的运营设计策略也会有所差异。如图所示:活跃、转化、品牌对应的设计手法也会有所差异。项目案例:口袋双 11 活动开始目标不明确,导致颜色、形象、场景出现较大的偏差,返工成本较高。二、分析特征产品、活动多种多样特点不一,如内容形式有签到、秒杀、抽奖等,利益点有 1 元秒杀、免费领取等,类型有理财、保险、贷款、商品等。根据竞品分析及内部测试数据显示,内容特点差异化区分设计,识别度较强、数据效果较佳。项目案例:(左)根据理财、保险、贷款等分别凸显年化收益率、保险人群图及赔付额度、贷款额度等特点,整个产品区点击率比右侧好一倍多。三、投放客群为什么需要运营设计师去关注客群?目前用户在选择上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进行着各种用户客群的研究。无论是在算法层面,还是在运营层面都越来越成熟,为用户群提供适合的设计解决方案。不同的用户,不仅要提供不同内容,还要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浏览动线等等,如小白型要侧重于认知教育、品牌宣导、从众心理(排行榜、销量),忠诚型要侧重于提升浏览效率、信息简要、快捷查找等。除此之外,还有按照年龄、性别、职业、兴趣、行为、财富等,人群特征不同,喜好、设计风格、元素都有不同的偏好,如:新时代的中流砥柱们—成熟稳重、钟爱降噪、三品规律、轻质感;Z 时代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潮流时尚、国潮、二次元;大龄的少儿们—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阶段,求知欲望强、猎奇、多彩的感官世界。四、评估效能为什么要把投入效能放到第 4 步?因为对需求没有充分了解就判断投入产出比是不够的,只有基于前三步的沟通探讨,才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评估好效能,需做到如下几点:评估需求合理性,拒绝不合理、不清晰的需求,保障自身价值最大化;权衡好活动级别、时间节点、目标等要素,做到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学会拆分节点,把任务打散分批交付,如玩乐高积木一样,拼一个车,一上来就直接拼肯定会懵掉,哪怕是看密密麻麻的说明书也很难,运用拆分思维就会简单很多,比如车架、发动机、车轮,方向盘等等。五、设计阶段运营设计的能力也很重要,基本的构图、字体、颜色、装饰、风格外应满足如下特点:除此之外,还需重点关注:1. 信息传达在开始设计之前,一定要找准信息传达与用户需求的平衡点,洞悉用户关注点,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用精准的设计来保障信息传递。2. 聚焦首屏,减少非必要信息入口首屏的降噪、创意表达以及次要信息入口的分布排列,将会直接影响关键数据的增长。3. 重点关注下常用的交互规则7+-2 法则、费茨法则、席克法则,帮助设计更合理且更具说服力。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菲茨定律简介说明1. 理论表述 任意一点移动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与目标距离正相关,与目标大小负相关。阅读文章 > 六、数据验证成熟的运营设计师往往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减少主观表达,用增长思维验证设计改良。如:运营和设计经常会有一些分歧,有行动按钮还是无行动按钮?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经典案例的数据分析,我们通过设计法则、信息优先级等方式提升业务指标,分歧即可迎刃而解。项目案例:七、总结分享及时总结可以对设计产出作出阶段性的反思,对整个项目进行通盘思考,发现不足。同时总结后也会更加清晰的知道下一级阶段项目和自身优化的方向,既能锻炼结构化思维表达能力,也能帮助自己完成对行业的沉淀。设计沉淀后记得要分享出来,产品、运营、设计数据及时共享,各取所长,合作共赢。最后总结,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及精细化运营趋势,运营设计不只是拿到需求就开始执行,而是要关注整个设计流程的可持续性、参与项目设计的深度,愿大家在设计道路上一直深耕下去。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OnepinganDesign」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operation-design-process
项目 作品集 二手 最近不少同学在筹备作品集,而很多缺乏项目经验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选择虚拟项目。我看了这么多份作品集,发现很多设计新人的虚拟项目容易出现的三种问题。如果你也要做虚拟项目,那么可以借这篇文章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相关问题。更多虚拟项目干货:作品集没案例?看高手如何在3天内搞定一个虚拟项目!现在找实习越来越难,很多设计新人都苦于没有项目案例放作品集。阅读文章 > 一、天马行空,不接地气尤其是直接把学校的课题搬到作品集上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项目:AR 互动游戏节水公益 APP图书馆服务设计这三个项目,你可能觉得挺好的呀,看起来不但有创意,还很有价值。可问题是,咱们是为了找工作而做的作品集,你确定自己能找到 AR 游戏、公益 APP、服务设计的工作吗?如果真的能力很强,这些项目做得特别好,那倒也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设计能力一般般,又要挑战这种高难度项目的话……我只能劝一句:请接点底气吧!AR 这个领域确实是未来趋势,但目前产业并不成熟,能赚到钱的公司很少,能提供的岗位就更少了。这种岗位有限的热门领域,很多设计师会有兴趣尝试,竞争就更激烈了。你想试试不是不行,但得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够不够得着。公益产品就更小众了,不赚钱的东西,基本只有政府或大厂会玩一玩。大厂是什么门槛,这个不用多说。再看政府这边,项目会外包给什么公司?公司会分给设计师多少钱?你自己思考一下……最后那个服务设计,虽然网上喊的声音很大,但是你去招聘网站搜一下关键词就知道行情了。二、不懂业务,用爱发电很多人在构思 C 端虚拟项目时,就简单的往自己想要的产品去想,完全不考虑业务和可实现性,最后弄出一个根本不合时宜的项目。例如做一个宠物 app,上来就把社区、商城……宏大版图加上去。但凡对行业和竞品了解一点,都知道现在做社交和电商有多难。毕竟已经有那么多成熟的产品了,为什么用户要来你这里?连这种基本问题都没有任何想法,还设计什么产品?如果你觉得,设计师只要考虑设计问题,不需要理解业务,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是纯 UI/视觉,确实只要把图画好就行。但如果是想做 UX/交互,就不可以对业务一无所知,因为你的方案,确实是能影响到业务的指标的。如果虚拟项目的业务模式完全不切实际,那么就没办法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即便设计能力再强,最终的结果也会很糟糕。所以,如果你想做 C 端的虚拟项目,一定要把行业情况弄清楚,把市场上的竞品当作真正的竞争对手,这样才可能做出合理的方案。如果是 B 端项目,这方面的问题就小很多,但是还是难免下面的这种问题。三、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有些虚拟项目方向选得不错,但是不认真做调研,导致后面越设计越偏,方案看起来问题一大堆。不要以为虚拟项目就不用做调研分析了,虚拟项目比真实项目更需要做调研分析!为啥?因为真实项目通常是领导、同事们已经调研分析过很多遍了的,交到你手上时,很多信息已经有了,你该做什么已经很清楚了。但是虚拟项目没人帮你,自己什么信息都没有,还不做调研不做分析,这跟闭门造车有什么区别?例如我之前看到有好几个学生的虚拟项目是校园二手货平台,这个确实是刚需,算是合理的项目方向。但还是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照着闲鱼抄,也不管校园内的二手货交易有何特点。这样能体现出什么能力呢?招聘方会觉得你只会抄作业,一点设计想法都没有。首页做得完全不像是二手货交易平台,还以为是学术交流网站。这个问题显然是闭门造车又思路不清晰造成的结果,不管是做竞品分析、用户访谈还是用户测试,都有希望尽早发现并解决。把线下集市、二手货交易柜、上门收货都计划好了,盘子铺得特别大。但凡是研究过行业和竞品,都应该想得到为什么别家很少有这么做的。所以,千万别以为虚拟项目就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正是因为项目是虚拟的,所以反而更需要小心求证。总结一下建议先做职业规划,再选择虚拟项目。讲直白一点,就是根据招聘岗位来准备作品集,免得好不容易做完一个项目,发现根本找不到相关岗位的招聘。即便是虚拟项目,也要把产品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想清楚,要符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不能光凭喜好选项目。最后,虚拟项目更需要做调研,因为自己本来就对行业不了解,如果还不积极收集信息,那么很容易偏离十万八千里。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of-virtual-projects
需求 项目 原型 随着羊群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大部分同事改成居家办公和线上会议。线上会议的特点不用提前抢会议,不用担心会议时长,顶着 40℃的高烧,听者需求评审会,也不知道烧了多久,睡了多久,会议开了多久....需求评审会经常被大家吐槽时间久,最终问题得不到解决似乎是无法破解的问题。我记录了最近几次 PM 组织的评审会过程,发现一些问题,并想到一些可以改变的方法。需求评审干货:需求太多怎么评审?来看京东内部的实战案例!面对功能优化类项目,如何做好需求分析?阅读文章 > 问题 1:开场一句话背景和模糊的收益介绍背景和收益必不可少,这是团队成员在初期达成目标一致的必要过程,并且通过说明相关成员能够认同该项目的价值和意义,通常一句话轻描淡写是不够的。建议:充分做好会前功课和线下沟通,保证会上快速达成一致老项目要介绍上一个版本历史数据分析结论或者用户反馈问题分析结论。新项要使用SWOT等分析方法,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市场规模等核心问题。竞品分析讲结论。不要挨个讲竞品,也不要讲字号和颜色等细枝末节问题(可以在需求文档中给予参考建议),注重战略层面和功能层面的差异介绍,以及那些适合自身与竞品之间的差异。本次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具体我们要做什么。不需要复杂的论述,简单列出本次需求点,一目了然。清晰表述项目价值。讲明白本次优化能给项目带来多大的价值,以及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让团队成员信服。价值一定是可以衡量的,我们常听到项目的价值是提升用户体验,但实际既没有用户满意度等用户指标,也没有具体收益等业务指标,那这就是不可衡量,全靠感觉,项目后期对于方案的讨论分歧点会很多。不要一开始就甩锅给老板。很多PM在开会时功课做得不够,被问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时直接说这是老板让做的,如果觉得需求有问题可以去找老板,这样的结果大家以后对于项目态度都会变成应付了事,PM自己的工作后续也很难推进。问题 2:上来就讲原型,陷入细节纷争PM 喜欢画原型喜欢讲原型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一些 PM 对原型的精美度要求还很高,于是需求确认前就找交互设计师按照自己设想完成交互设计,很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也很强硬的要按照自己的来。需求评审会上来讲原型很容易让团队成员陷入界面的细节争论不休,开发又会追问每个逻辑,评审会你一句我一句就乱套了,同这时通常设计也会与开发一边,表示出不满。建议:清晰且详细文字的描述产品逻辑及字段清晰表述产品中所有的字段、数据格式以及相应的逻辑。让开发能看懂所有功能逻辑、操作逻辑、展示逻辑,设计能看懂产品需要用户如何操作以及限制条件,通过文字能明白整体需求逻辑关系。尽量使用文字描述。我们发现当图和文字同时出现在文档中时,设计师和前端更偏向于看图,后端会细看文字描述的逻辑,这样到了打法阶段容易形成分歧,导致新的问题产生。产品画的原型会影响设计师的思考,造成设计师被带跑偏,甚至一些强硬的PM要求设计师按照原型来,这样一来设计师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就按照美工的标准应付完工,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价值。问题 3:需求评审开成技术评审很多时候在评审会上,开发人员会从能不能实现聊到怎么实现,然后聊到各服务端如何来配合,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线上会还可能随时就拉个新成员进入参与讨论,需求背景又要被重复。此时的需求还没有定论,占用大量会议时间讨论技术实现明显是不合适的,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建议:做好会议把控,控制问题讨论边界PM在会议中要起到把控的作用,会上不讨论技术实现方案,只讨论需求是否合理,技术可否实现,如果当时不能确定能否实现的,需要记录todo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技术问题,或可能存在争议的难点,最好在开会前就能和技术负责人了解清楚技术背景,做好功课,防止在评审会上被牵着鼻子走。问题 4:跑题跑题通常是不知不觉的,甚至全体参会人都享受其中,越聊越嗨,忘记了开会真正的目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方案要主管确认,主管从这个方案聊到了另一个项目,开发顺着另个项目聊到了项目进度和遇到的问题。整个评审会成为了另一个项目的汇报会,到最后也没确认当前方案。建议:明确会议目标,时刻关注会议方向PM会前要和主管确认好方案,以保证内部一致性,会上主管只要回复确认没问题即可。放下面子敢于说话。很多时候PM不太好意思打断大家的对话,这样就不能把跑题扼杀在摇篮里。总结一下,就是立足本职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承担好项目角色。如何组织一场高效的设计评审会?高手总结了这份模板!编者按:设计评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阅读文章 > 如何顺利通过设计评审会?我总结了3个注意事项!编者按:如何通过设计评审?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review-meeting-efficiency
工作 内容 项目 临近年终,我最近经常会收到大家关于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相关的问题。比如:“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在述职报告中简短清晰的表述自己的工作内容 、设计产出和设计思考呢?我现在的情况是,对于工作内容和设计产出,目前只是贴出自己的设计稿和所做过的项目;再拿出项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写出自己对应的设计思考。但是写完后感觉又零散又混乱,请问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写法呢?”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向上级描述或总结自己工作内容的时刻。有时是以周或月为单位写报告,有时则是以季度或年为单位写总结。设计工作总结主要看的是两个方面:工作目标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设计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产出不同公司和团队对于设计师工作总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可以使用一套通用的总结思路作为基础。下文会为你介绍两个关键方法:“总分总” 和 “三步走”,不仅是对年度总结有效,对你的周报、月报也会有帮助。更多年终总结思路:设计师如何写好年终总结?我总结了4个维度!2021年已经快过去了,作为设计师来说总结并分析问题才能获取经验,本文将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下作为设计师如何写好总结。阅读文章 > 一、采用“总分总”来搭结构“总分总”结构的优势不需要我多说,少年时期我们写作文也都是先总起全文,再分段描述,让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你的书写内容。“总分总”可以用在整体报告的结构上,也可以用在单个项目的总结上:1. 整体报告的 “总分总”在整个工作报告的结构上使用“总分总”的形式来呈现:总:先总述你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分为哪几部分,以及整体工作的目标进展和完成情况(可以用你在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来衡量)。分:再以每个项目为单位,具体说明每一部分工作的进展、方式和完成情况。总:最后总述对于本年度整体工作的自我评价和经验积累,以及对明年的工作进行简要规划。2. 单个项目的“总分总”报告中的每一个项目的描述结构,也都可以用“总分总”的形式来呈现:总:先总述项目的重点工作内容,以及项目的目标进展和完成情况。分:再通过“设计策略”、“关键行动”、“最终结果”三步走,对项目做描述。总:最后总述对于该项目的自我思考和经验总结,做简要复盘。所以你的年度工作报告整体的框架结构如下:二、通过“三步走”来述内容我们刚刚在单个项目的“总分总”中提到过,具体描述你的每一个项目,这“三步走”依次是:设计策略:即针对项目目标制定的设计抓手、方法论和设计理念。关键行动:即项目的关键阶段和关键行动,以及使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最终结果:即你的设计产出和所解决的问题,包括成果数据和设计反馈。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到下面这张设计工作报告的框架结构图,你可以用这种结构方式来描述和梳理你的设计工作内容:三、经验和建议设计工作报告的内容展示建议也分享给你:1. 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汇报内容的优先级你的工作报告主要读者是你的老板。所以想想对方关心的是什么,想要通过你的汇报了解什么内容,这部分是重点内容,要优先重点展示。2. 工作成果的呈现要有可以衡量的指标你的设计成果在描述时尽可能都要带有衡量指标,让工作完成情况更加直观,这也是你工作成果的最直接体现。衡量内容可以分两个方面:衡量设计成果的质量:可以通过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反馈、产品的体验度量结果、你的合作方对你工作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体现。衡量工作完成的进度:可以以你在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作为标准来衡量工作进度。比如你当前完成年度目标的 30%,进展顺利 / 不顺利,原因和解决方案分别是什么。3. 复杂的逻辑可以使用图片等方式呈现如果项目的设计推导过程或者采取的关键行动很繁杂,需要用大段的语言来解释,你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者框架图进行呈现,让内容和逻辑更清晰。4. 设计原稿和工作量可以通过附件呈现如果你的总结中涉及到大段内容或想要体现你的工作量,这些具体内容可以使用附录文档或链接的形式呈现。如果你的老板有时间或感兴趣,可以自行下载阅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总结报告的简要易读。更多总结思路:设计年终总结/汇报怎么写?送你一套超高效的万能公式!2022 马上就要过去,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节点。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summarize-ideas
客户 项目 新天地 我是从 2018 年年初开始做自由职业的,到现在已有 4 年半的时间,在做独立插画师、设计师的过程中,合作过很多品牌。我把商业合作的流程分为了 3 个阶段 : 前期的沟通阶段,中期的调研阶段,后期的项目执行 & 宣发阶段。注:底部有惊喜~前期:沟通阶段当客户找到我们时,可以先与客户进行初步沟通,了解项目的需求。建议先了解风格、应用场景、预算、周期,这四项内容可以双方了解,确认初步是否合作的意向,其次可以了解工作量与是否需要多人协作,来评估自己的能力与时间是否能完成这项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需要试稿的客户时,建议沟通一下试稿是否有稿费。初步沟通后,就是确认合作与项目报价了,在报价时可以先评估下预计花费的时间,再通过以下这个公式评估报价。在根据上面的公式报价时,我们也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是否加急、插画师影响力等来评估报价。例如如果需要加急的话,可以适当提高报价,因为如果加急的话,有时需要熬夜来完成项目,对我们的健康是有损伤的。是否含税在报价时最好在报价时说明,避免双方在税上理解不同。确认报价后,就到了和客户签订合同的阶段了,这时可以明确以上几点 : 版权归属、延期后果、结款时间、修改次数。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明确一下版权的归属。例如,这个系列是我的个人系列作品《Living in Space》,这个作品已经进行了多次合作授权。作品的版权是属于我的,那么和客户合作的时候一般就属于授权合作,使用权的费用一般是版权的 1/3-1/5。明确修改次数也非常重要,避免我们在合作后期无限次的修改。签约好合同,就可以收付定金了,通常情况下,收到定金之后开始工作。中期:调研阶段接下来就是中期调研了,挖掘需求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品牌研究,涉及到调性、配色、吉祥物、字体等,我们可以主动跟客户沟通,让客户提供相关的设计规范,帮助我们理解品牌;其次是客户的需求,包含了客户的审美偏好和产品的理解,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客户对自己的品牌一般会有很深入的理解,我们可以站在服务的角度主动的倾听、理解、沟通;最后是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画像及受众审美偏好。例如,下面这个系列是我和新天地合作的运营插画设计 :“i 到家”是新天地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全新电商品牌。人们经历了几个月的一起,心情悲伤沉重,因此新天地希望插画风格是治愈、温暖、充满希望的。在插画配色时,选用了新天地的品牌色,突出品牌调性。另外还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在前期,我出了两个版本的草图,一个主体是“人物”,一个主体是“手”。在沟通中,客户明确表示更喜欢抽象的表达,因而最终选择了“手”为主体元素的方案。接下来就是搜集资料了,这一部分也非常重要,通过搜集资料创建情绪版,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客户的审美偏好,当客户没有明确想法时,引导客户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最后是明确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文档、ppt、邮件等列出项目需求,帮助双方进行想法的梳理,从而推进项目的进度。后期:项目执行&宣发确认需求之后,就是交付初稿了。初稿可以包含 1-3 个草图、文字描述、风格参考,帮助客户想象出最后的成果。例如,下图是我 2020 年和新天地合作的新年运营插画动效的截图 :在草图阶段,我提出了三个方案,用草图和简短文字描述动效的画面,帮助我和客户充分沟通。客户收到方案之后,三个方案都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方案发到工作群里让同事投票,最终选出了方案。接下来就是执行提案与项目修改,这里包含了四个步骤,在每个步骤有阶段性成果都可以和客户沟通,尽量让创作过程不逆推,提升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修改意见,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发给客户确认,避免双方理解不一致或遗漏修改。这是我和抖音综艺栏目《羽仔的花园》合作的插画主视觉,草图修改下方,也用文字记录了修改的地方,方便我和客户更好的沟通。项目完结之后的宣发也是很重要的,项目上线后,我们可以将成果分享到各个设计平台。例如,这个是我和歌德学院合作的三维插画设计,在完成项目之后,客户将最终的出版物寄给了我,我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这项工作成果,发布到各个设计平台,也梳理了自己对项目的思考与工作成果。这就是我总结的插画师的商业合作流程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对了,今晚8:00,我会有一节免费的 IP 形象设计公开课,想学3D 设计和 IP 形象设计的同学,可以扫码进群参与哦这10个顶尖大神的作品,是我每日学习的源泉!想学设计可以关注哪些设计师?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business-illustration-process
项目 面试官 作品集 Hi,我是彩云。之前我有留下一个话题“大厂面试官在看作品集时最看重哪些特质?”不少人催更,那么这一期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彩云在帮看作品集时会发现太多人在作品集包装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却在作品本身花的时间甚少。作品集包装固然重要,因为它也是作为你作品的本身,传递出的是你这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做事态度。但其实面试官看作品集的时候,还是会更加专注于你作品本身,请注意,不单纯看最终的设计效果图,还会整体看你在项目中具体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解决的这个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决策及结果,对于资深设计师的作品集尤为重要。以此来判断你是否有能力应对这边真实项目遇到的困难。当然,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尤其是初中级设计师,会更侧重关注执行能力。如果前面各种分析仿佛你就是产品总监,但最终的设计执行太拉胯,再怎么包装你的作品集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更建议你把包装作品集的时间花在 2 个方面:1)优化项目产出,甚至重新做一遍。目标就是展示你最好的设计执行力,以体现你的专业能力和对美学的极致追求。2)优化作品展示逻辑,这一点也是可以快速提升作品集水平的秘诀。我发现不少人的设计输出还不错,但呈现逻辑比较混乱,讲不清楚自己在项目里到底做了什么。如果面试官看不到你的设计思考,会让他觉得你只能作图,对问题的思考太少,推断在实际推动项目时就会比较困难。不能独立扛起一个项目,发挥也比较难稳定,甚至需要抽调人力来协助才能做好,这样就不划算了。花那么多精力做作品集包装,倒不如把项目本身做好,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那么今天来聊聊面试官最看中哪些特质,这些特质是让你通过面试的秘诀。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 6 点:看能力匹配度这个主要是看做过的项目,过往经历与在招岗位之间的匹配度。这个往往也是最看重的一点,尤其是现在这个时期都希望招一个有丰富经验,来了就能干活的人。成本与风险,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对吧?所以,作品集中我建议起码有一页,可以写上你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项目情况、担任角色、个人标签,如果有线上作品集链接也可以在这一页放上,尤其是现在很多人会有一些视频或动效的展示,也可以上传到网站,比如 B 站或 viemo 之类的,主要是打开没广告。这些资料可以帮助面试官对你的情况有一个快速了解。然后在面试的时候,你做自我介绍就可以讲讲经历了哪些公司,在每一家公司做了什么业务,在项目中是什么角色,核心的贡献有哪些。这样面试官就能从你经历的不同公司和做的业务来判断你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有规划性以及与当前在招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可以把自己在项目中的重点工作与在面岗位强化匹配关系,比如在项目描述上,工作职责上突出更匹配的那一部分(为了能去到理想中的公司,做定制化设计是值得的)。看项目展示逻辑项目展示逻辑性非常重要。从需求中提炼问题和关键目标要准确,原因分析,设计过程和结果要能匹配上,从问题分析到解决过程到最终的设计产出要能逻辑自洽。这一点面试官很看重,也是我一直反复跟大家强调的,但也恰恰是大家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很多人可能在网上学了各种作品集套路,但我发现很多人只学了一半,模板化地罗列一堆设计套路的内容,比如做用户分析、旅程地图、竞品分析、情绪板、改版原因、设计目标、产品目标等等,但一通堆砌下来会发现中间很多逻辑混乱的地方,跟最后的输出结果也很难匹配上。要理清作品展示逻辑,往往也是做作品集时最难的。其实在大厂的设计师们,每一次晋升,最难的也是这个部分。项目的推导,前一页 ppt 的内容能不能推导出下一页的结果,原因的分析,目标的确定,最后的结果有没有达成目标,这些都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难提炼的。我当时做内部晋升 PPT 的时候,在这一部分也是让我极其痛苦的,前后改了无数遍。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思考项目的问题,知道做一个决策时的前因后果,多做记录,有这种意识。在做完作品集之后,自己仔细推敲每一页,与最初自己提到的设计目标是否能保持高度吻合,就像写作文一样,千万别跑题,那可是要扣很多分的。看重个人贡献和思考实际上很多项目可能是多人合作完成的,而项目的成功也不一定就代表个人能力强,这一点面试官们是有共识的。所以,你需要在项目展示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以凸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最好让别人能知道,这个项目如果缺了你,好像就很难继续推进了,让面试你的人得出这种结论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大半。比如,我之前在内部晋升的时候,其实在项目中做了很多事情,策划、概念、落地、研究都做了很多工作。我在第一稿晋升 PPT 中就巴不得把所有我做的事情都罗列上去,以期待让面试我的人知道我的能力。但后面会发现,这样可能确实是体现工作量,却并不能体现我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做了很多事情,但罗列太多却没有重点,感觉就像是一个打杂的。作品集不是向老板做项目汇报,把整个项目复盘给面试官看。作品集最关键的是要体现你自己的产出,展现你自己个人的能力亮点,项目中哪些亮点设计是由于你的存在而带来的。毕竟招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先前的团队。你在项目中角色是什么,并且说明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找到一个能体现自己独特性的角度去展示自己。我记得当时,我找到的角度是作为技术美术的角色,因为我想着能做好视觉的设计师在腾讯太多了,我跟他们单拼视觉能力并非最优解。但我知道懂技术的设计师肯定就少很多,那么这样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可能突出重围,最后果然也就顺利通过了。像品牌一样,有标签,有记忆点就成功了。看重方法论提炼能力一个项目做完了,如果止步于此的话,那是初级设计师的角色,纯执行的水平。到了资深设计师的话,需要从项目中看到更多,一个项目结束能从项目中提炼出方法和流程,而这些方法论总结能复用到别的项目中去,提升效率,让品质有保证。就像物理规律一样,一个苹果会掉落到地上,你看到会捡起来,但牛顿会把它抽象成一个叫重力的概念。这就是方法论的提炼。方法论是对一般规律的总结,简短精炼。关于方法论的话题,我之前也在写过的文章《来腾讯的第三年,我的 13 条职业思考,关于那些被最常问到的话题》中提到过这一点。近万字干货!来腾讯第三年我总结的13条职业思考2014 年夏夜。阅读文章 > 想要展现更专业的文字提炼能力,就要求大家在作品集中的文字做到惜字如金,能用图表达的就最好不用文字说明。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就是检查你句子中的“的”,在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尝试把它们去掉,会发现简洁很多。看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设计能力,简单说就是看你的图做的好不好。前面提到过,这一点对于初中级的设计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执行能力是设计的基础。对于工作不久设计师来说,执行能力不好,大谈方法论会给人感觉特别虚。当然,设计执行只是设计师能力中的一部分,它并非全部。很多人看设计师水平就单纯看图,我认为这是比较狭隘的眼光。设计师的分工其实也有很多,尤其是在大的设计团队,一个项目往往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有些人主要负责跟进落地,有些人主要负责概念策划,有些人主要负责具体执行,也会有交叉,但往往最终把图做好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结果。而且很多资深设计师到后面就不怎么作图了,更多的是一种指导,用他的审美来把关作品质量,那么通过他指导出来的作品也就代表了他的专业能力。所以,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会问你在团队的角色,哪些部分是你自己完成的,哪些是通过你的合作产出的,做到有思考,也有输出,这样就很不错。看人品特质和未来潜力一个人身上正面品质越多,越有可能触及更高天花板。面试官希望从你的工作生活中挖掘你这个人做事的态度,来判断你未来的发展潜力。在职场中有比较正向品质,包括坚持、自驱、钻研、敢于尝试等等。当然,这些词谁都会说,你要拿出具体的事情来证明才行。加分小技巧再多分享 2 个小技巧,给自己创造加分的机会:1. 学习的主动性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引导面试官,不要他问一句你答一句,要能聊起来。当然别闲聊,是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加塞自己的一些特质。比如我在面 360 和腾讯的时候,就把自己每天做练习和写作这个优点说给了面试官听。他们其实并没有问我相关的话题,而是在我展示了我平时的习作后,我顺便把话题往那方面带过去的。我记得聊完后面试官对我的练习作品特别有兴趣,然后还让我把我的每日练习所有源文件都发给了他们,我打包后有 3 个多 G,百度云盘链接发给了他们。2. 平时会主动广泛收集优秀设计多从与该岗位强相关得内容去回答,比如面的是社交相关产品,那么你可以聊聊最近比较火热的社交新 APP,并且表示特别喜欢这个领域,当然是真的喜欢,不然就算真的去了也难受。然后也可以顺带着把自己的手机展示给面试官看,因为有时候面试官也想看看你的手机都装了哪些应用,来判断你的关注度和热情。金三银四,送你一份设计师面试通用问答全攻略C/B 端设计面试通用问答全攻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面试和准备换工作的设计师带来实际性的帮助。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6-interview-guide
价值 目标 项目 前言在设计师的职业生涯里,总有一道绕不开的坎:述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哎我明明做了好多事,但是一述职却毫无头绪。我从哪说起,要说什么,要怎么说?好不容易写完了,还发现写成了流水账。听来索然寡味,还能把自己讲困了。那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在上一讲中所说到的:因为你对项目本身,缺乏更高维度的思考。我们在工作中,理应着眼于当下繁琐但仍不忘眼观四方,这就要求你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能站高望远,去看到这件事对于业务、对于团队乃至对于公司有什么价值,同时要求你在做完每一件事之后都能有完整的复盘和反思。那本文要说的重点,是我们如何将这些事情,归纳成完整的述职报告,让述职言之有物。价值 举证公司设置述职的本身是为了酬赏有价值的人和结果,说白了,就是升职加薪。而你,就是要通过举证,去证明你有价值、或者你的产出有价值。大多公司的设计部门会用 PPT 的形式来述职,所以我们从 PPT 的基础:大纲和内容,来讲述我们如何举证价值。大纲-逻辑清晰述职 PPT 一般会从写大纲开始。写大纲不难,底层要求是逻辑通顺、脉络清晰。首先你要精选述职时间段内的项目,并梳理你的一级目录。在我司的设计师侧,通常会基于 OKR 结构或能力模型为一级目录。OKR 结构主要针对绩效述职,来证明你产出了有价值的结果。能力模型主要针对晋升述职,来证明你是有价值的人。比如我在绩效述职时,就把 OKR 结构作为了一级目录:那在一级目录下,我们还要梳理内部的内容叙述结构。在这一部分,你最好能像说故事一样地去讲述。比如在我司啊咦的述职 PPT 里,她通过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机会点,并以机会点作为一级目录下的内容叙述顺序:又比如,在我述职的时候,我通过业务变化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展开了我的内容叙述:内容-精准有力大纲是 PPT 的骨骼,那内容就是血肉。内容是实打实的东西,就像我前面说到的,这更看重你平时有没有积累更高维度的思考,这样你才会言之有物。那我能和大家分享的,更多的是内容的叙述技巧。一般来说比较合理的叙述,会包含以下五个点:A.背景首先是背景,你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听者解释项目的起因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里面的重点是通俗易懂,因为评委不一定对你的业务有所了解,如果这部分你没有解释清楚,会直接影响你后面内容的陈述。比如在我司容若的述职中,她通过重要性、必要性、时机性三个点,去清楚解释了激励体系的项目背景:B.目标说完了背景,你还要说明你们的目标是什么。把项目目标或设计目标讲清楚,这能够统一听者的衡量标准。目标最好直观,可以是访问量、净收入、用户满意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依旧以我司的容若为例,她就清晰地展示了激励体系的目标,也就是月活 210 万:当然在目标这一部分,你也可以不讲具体的数据目标,而在最后项目成果的部分和目标进行统一对比。比如在我司的会员业务中,我在最后将 OKR 目标和业务结果进行了对比展示,这样听者就有了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再当然,我们很多时候做的事情,也并不完全是数据目标。那我们也可以阐述抽象目标。比如我在做推广设计的时候,就将核心目标拆解成了设计水准、用户体验和运营目标三个部分:C.分析过程说完了背景和目标,你就要阐述,你在设计分析的时候,思路是怎么样的。这主要考验你是否有对项目或者业务整体的思考?以及你思考的过程是否有突出的亮点?比如我司的小波,他在进行官网首页改版的时候,通过划分产品阶段、定义关键指标、采取设计策略三个步骤,去 PUSH 了首页的改版,并且也得到较为出色的数据反馈:D.设计策略讲完以上三个部分,其实你已经差不多讲完了项目背后的东西。那对于设计策略的阐述,是你的专业加分项。你是否有运用到更高效的设计策略?是否有沉淀出一些方法论?这些都是你在设计侧本身的闪光点。比如在我司行业大会的场馆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情绪体验的概念,并且还在大会之后整体复盘并产出了相关文章,以此去强化 UED 对内对外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你在设计策略中的亮点。当然提到了大会,因为大会本身是一个跨小组合作的项目,有些同学可能就会问,我在这件事当中只负责了一部分,那我该怎么说?要记住,成果是可以被共享的。你只要准确地陈述你的行为,那团队成果也可以为你所用。E.项目成果最后的部分,是项目成果。而项目成果的本身,也是你对自身价值的举证。你需要讲述项目本身有哪些突出价值,以及价值和你所做的有哪些正相关性。价值的本身不是局限的,它可以分为对外增值和对内成本两种类型:对外增值,是指价值的增加,用户、营收、知名度等,这些都是对外增值的部分。对内成本,是指成本的控制,资源、效率、投产比等,这些都是对内成本的部分。而这两部分又可以被分为有形和无形,我会在下面逐一讲述。对外增值的有形价值对外增值的有形价值,一般是指用户行为数据、业务盈利数据这些,他们是能被直观看见的。这要提到一个概念,是唯一变量。如果一个决策是由你主导推进的,且因为这个决策引起了数据的上升,这个决策就是唯一变量,它能直接证明你的价值。当然更多时候,数据的上升是由多个变量引起的,但是通过前面 A-D 四点,也就是你对分析思路和解题方式的叙述,也可以间接佐证你的价值。比如,在一个产品中,我发现了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且这个优化让数据提升了。这里的优化就是唯一变量,那这就直接证明了你的价值。再比如,产品提出了一个需求,而你针对需求去分析,并给予了解法,使得数据上升。虽然解法本身包含有产品决策的原因,但你的解法也非常重要,这就间接证明了你的价值。当然,直接证明并不一定比间接证明更有价值。更重要的是,你要情境合理、逻辑自洽。对外增值的无形价值对外增值的无形价值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在我司每年一度的行业大会里,我们的推广组承担了全部的设计责任。但这里面的价值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衡量。可是通过我们的设计支持、全程跟进,使得用户满意度高于了往年,或者我们的设计还引发了一定的讨论和传播,这些都可以是对外增值的无形价值。我在 B.目标中也讲到了,除了直观的数据目标,我们还可以定义抽象目标,抽象目标也可以被具象表达。比如放视觉稿,这非常直观,因为美是有共识的。比如有渲染力的现场照片,这些可以表现良好互动的目标。又比如用户反馈的截图,这些可以表现情感共鸣的目标。对内成本的有形价值对内成本的有形价值,通常指你为公司节约的直观成本。像有些时候,我们在做一些基础建设的工作,比如组件库、素材库、营销中台等,它们无法直接证明你对业务产生了价值,但是这些工作,减少了大家的工作时间、缩减了人员成本,通过计算,这部分也能被翻译成一个能直观体现的价值。比如在组件库项目中,我们就使用了这样的公式:组件开发时间*使用次数-投入的时间成本,以此估算出组件库带来的工时缩减。对内成本的无形价值最后一点,是对内成本的无形价值。比如我们在一个项目中,发起了跨部门的高质量交流,让彼此的想法和意见达成统一,并激发出了新的火花。又或者你在团队合作中,发现了协作流程中的不合理,去推动了流程的优化。这些事情,让你们有了更高效的合作,都属于对内成本的无形价值。像我在上半年组织了跨部门的分享,并且在分享中和大家达成一些共识、制定了一些计划。而通过这些陈述,也可以让听者感受到你的价值。这四种类型的价值,都可以是我们描述项目成果的思路。而我在前面提到的一些方法,也可以帮助你对自身价值进行佐证。以上,就是述职 PPT 的大概思路。如果你能清楚地解释背景和目标,以及你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设计策略,并在最后进行结果佐证,就可以完成单个项目的述职举证。再把这些举证用具有故事性的大纲串起来,就是一次完整的述职。小 TIPS最后是一些小 TIPS,仅就个人心得和大家分享探讨。「结构」框架一定要清晰,逻辑一定要自洽。项目不是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项目的深度。不要被演讲理论束缚,用自己擅长的叙述方式。「内容」一页不要说太多事情。谨慎讲述细枝末节,除非你确信他足够引人。谨慎使用复杂的专业理论,除非你确信你能解释清楚。不要局限于专业能力,对照能力模型,其余方面的亮点也很重要。「成果」可以前置项目成果,但还是要基于叙述节奏的流畅。数据很重要,但数据并不是价值的唯一证明手段。「演讲」可以通过言辞、语气强调项目中的亮点。多练习几次,严格控制时间。现场多观察听者的反应,并且及时调整。最后的最后,总结成八个字就是:换位思考,逻辑自洽。学会简单实用这4招,让你的PPT变高级在日常工作当中用到PPT的场景还是挺多的,年终总结、述职晋升、工作提案、商业宣传等,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如何通过视觉设计来提升PPT的美感。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公众号「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value
项目 这个问题 自己的 C/B 端设计面试通用问答全攻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面试和准备换工作的设计师带来实际性的帮助。前言开年又是一波跳槽季,最近我断断续续面试了许多不同工作年限和水平的设计师,也有很多一线大厂的设计师。我发现整体行业是供大于求的,一份 offer 发布没几天可能后台就有上百份简历,想得到一份好点的工作可能需要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针对过往的面试候选人的经历,我总结了一份面试问答攻略,希望可以帮助到以后需要面试的小伙伴。1. 请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一般是面试的避无可避的开场环节,很多面试的伙伴自我介绍都会比较随意,没有做太多的设计,只是一些基本信息的阐述;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为我们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可以让面试官快速的了解我们的基本信息以及优势。那么自我介绍有什么通用的套路呢?自我介绍通用公式: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能带来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怎么运用这个公式:我是谁:顾名思义就是你本人基本信息,包含了你的姓名、毕业学校、工作年限、设计水平(中级、高级、资深,建议刚毕业或者年限较短的筒子们就是直接说 UI /UX/交互设计师就行;本身工作年限较高,公司有对应的职级序列伙伴可以说一下,强调一下咱们的优势)从哪里来: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经历,公司、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要着重突出你的优势,可以是工作技能、方法论、交互思维、产品思维、业务能力;最后通过这些你的突出点带来的可以量化的结果。为什么来:这个就是你对现在面试公司做的背景调查了,度娘提前用起来,面试前仔细的阅读一下面试 JD,了解公司该岗位的主要需求点,说明自己对该岗位、项目甚至行业有非常大的兴趣,以及想未来在这里深入发展。能带来什么:结合之前对岗位 JD 或者项目背景的了解,说明自己未来加入能带来什么;你的价值点在哪里。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举个例子。我是七月,毕业 xx 学校,有 8 年的 UX 设计经验,4 年的项目管理经验。上一份工作任职于 XX 公司,负责 xx 项目包括 iOS、安卓、Mac OS、Win OS,从设计策略到设计执行的全流程工作;在设计体验侧从 0-1 主导孵化这个项目,上线后设计体验侧整体 NPS 指数高达 85%,我知道贵公司目前也是在做类似的 xx 项目,我也同样想再加入这个行业/赛道,并持续深耕;相信带着我过往的经验和专业可以帮助咱们这个项目共同成长,彼此成就。2. 你们工作流程是怎么样?这个问题主要是看看你之前的工作流程和现在面试的公司是否类似,差异太大的话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和学习的成本;不过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流程类似。但是你可以分 2 个维度去阐述:项目流程:前期用户研究/用户调研 — 需求阶段参与讨论 — 产品提需求 — 交互出交互稿 — 交互评审— 视觉评审 — 开发 — 开发验收 — 测试&走查 — 上线跟踪设计流程:梳理业务背景,了解业务需求——组织拉会头脑风暴——确定设计关键词——视觉探索参考——竞品分析——确定设计方向——设计交付——验证/复盘但是这个问题核心是,你在里面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尤其是你的阶段,如何进行设计创意,设计思考,当遇见和产品冲突时候如何解决等等。3. 描述下你最满意或者印象最深刻项目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平时自己工作的时候越到深刻的有意思的瞬间就要用小本本记录下来,不然这个时候就有点抓瞎。如果不知道怎么阐述,可以按照 STAR 法则来描述: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重点强调这个项目为什么让你满意/印象深刻,以及你在这个项目中起到的作用。就和讲故事一样,有重点,有高潮(困难),有结果。可以在故事中夹带干货,突出你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4.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和上个问题很类似,都是需要结合你以往工作的点滴,凸显你平时除了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还是一个爱思考爱总结的设计师。重点就是突出你遇到问题,克服挑战,最后总结经验的能力。最好能把这个经验复刻给其他团队的设计伙伴,达到赋能团队的作用。当然,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个小的困难,你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生拉硬拔。举个例子:你可以说,在工作中遇见项目很赶,人力不足,你通过快速完成核心页面设计,其他次要页面快速组件搭建完成,然后后续沉淀设计规范,提升效率等等。5. 你们产品和竞品的优缺点,以及差异这个问题,其实是从 2 个方面考核我们,一个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和业务形态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另外一个是我们对相关的行业同一赛道的产品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如果你们平时没有做相关积累和了解,而且确实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话呢,确实就比较难回答。如果之前积累,并且对竞品非常了解,如数家珍的话;面试的时候会非常加分哦。不论之前怎么样,我们都可以试着从用户体验五要素,这个五个纬度去回答。从底层到表层分别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去找找自己产品的优缺点和差异,你们可以结合实际项目的情况,说出产品和竞品的优缺点,不用每个维度都说到,主要阐述核心内容。6. 在和产品/项目相关人产生分歧时,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个问题是经常被问到,特别是有些产品主导设计的公司;或者是产品面试设计的时候。其实我们也需要理解,作为一个互联网设计师,我们是上下游中的一个环节,合作意识和协同能力在我们的能力图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项。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在当其它角色对设计有异议的时候,先去站在他们的工种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点,提出设计建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他们给到的建议是解决他们需求的一个方案;但是我们通过深入的挖掘,了解背后的诉求,可能不单单只有修改设计图或者牺牲设计效果这一种方式能解决他们的诉求。我们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慢慢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对我们能力也会越来越认可,许多问题也会找我们商量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否决或者一味推动我们执行。7. 你们在工作中怎么分工的这个问题主要是想了解你们项目的人力情况,以及你在这个项目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是主设、设计负责人,就按照日常的项目安排和工作内容说就行了;如果是项目中的普通一员,大概说下项目人员的分工,重点说自己主要负责的内容和方向,以及在这个项目中我自己的核心价值。说白了,就是什么东西是你可以做,但是别人做不了的东西就行。8. 你的优缺点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双刃剑,面试官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快速的了解你;你也是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用几个短语给自己标签化,快速在面试官面前树立起人设。优点的话,不要说的太空泛,要结合实际工作场景中能有运用到的优点。举个例子:你说我爱冒险,喜欢探究生活的未知;你想这个和工作有关系吗,面试官只会一脸的黑人问号。但是你如果说我爱冒险,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平时喜欢关注设计/互联网圈子的新的设计风格、表现技法、设计软件什么的,算是公司设计团队的百事通。你要是这样回答,面试官是不是会对你印象很深刻。觉得这个人,学习能力和自驱力很强。缺点的话,尽量说一些不会影响到工作的缺点,比如强迫症,完美主义者,对每一个像素都很执着等等,聪明的面试者会把缺点当优点来说。9. 为什么从上家公司离职?这个问题要注意,不要说上家公司不好,或者是你的领导不好,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评价;不管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给面试官的感官都不会太好。他可能会联想到如果你将来入职了以后,时间长了,有了一些摩擦,会不会也产生这样消极的情绪和抱怨。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去说: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想去一个更好的团队,或者是现在的行业/赛道自己很看好公司或者部分项目组织架构变动,融资出现问题,整个项目被优化大的行业变动,继而影响到公司以及个人的发展(比如:2021 的教培行业的双减)小到个人规划大到整个行业的变动,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原因就好,但是尽量说一些客观原因。关于询问离职原因,并不是面试官想对你寻根问底,其目的主要是了解你个人的稳定性,以及你这个人的抗压和适应能力。10. 平时关于设计方法论了解哪些?首先,我们得知道一直被提到的设计方法论是什么?设计方法论是在解决特定设计问题时,能够不断复用的一般性规律。同时,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以及不同的设计领域,所要具体用到的设计方法论是不同。平时我们需要去不断的了解和沉淀方法论,比较常见通用的有:格式塔原理、黄金比例、5W1H、配色原则、情绪版、交互设计 7 大定律、KANO 模型等等。在回答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项目案例,进行说明。近万字干货!带你全面了解格式塔原则好的设计师理解心理学在视觉感知中的强大作用。阅读文章 > 设计法则阅读文章 > 11. 你平时如何学习设计?这个问题针对刚入行或者入行一段时间的设计师,都会问到。主要是通过这个了解设计师平时对行业的关注程度和敏锐度,以及是否有不断学习提升的意识。大家都知道设计师这个行业性质,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的,因为行业瞬息万变,可能今年流行简约扁平、明年就流行 3D 微拟物。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和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自己关注的一些国内大厂的微信公众号,添加的微信设计学习交流的群体、平时浏览的网页(Behance、Dribbble、Pinterest)、私下做的设计练习、报的网课、线下的论坛等等。途径和方法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就行。12. 你是如何看待我们产品/对我们的产品了解吗?这个问题就是需要我们面试前,提前做好功课,浏览他们的官网,了解一下公司的规模、企业文化和目标、具体有哪些项目;更加细节的可以是你要加入的这个事业线、项目团队目前做的产品,围绕他们产品提出一下你的看法和观点,可以是设计或者是体验角度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一个产品我们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可能就是该团队现有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要在这方面太过于想当然。重点还是需要说明,你很看好这个行业,想要加入其中,和公司一起成长。12. 你未来 3-5 年的发展规划?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对于未来的规划和职业方向都是不太一样的。如果你是初入职场,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去沉淀专业技能,职业方向只要是围绕自己确定的方向不断发展即可。工作三到五年以上的设计师,你的目标可以是往项目设计负责人、设计组长或者是行业设计专家的方向发展。人到了那个阶段就会想要做那个阶段的事情,不要害怕说出自己的规划。2020年陷入迷茫?帮你做好职业规划的9个实用经验!最近和很多设计师朋友交流发现各个阶段的设计师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迷茫,我最近也思考了挺久,梳理出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共勉。阅读文章 > 14. 如何看待加班?互联网公司竞争压力大,大家比时间,拼的是效率,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看我们的积极主动性了。当然问这个问题不一定是这个公司就加班非常严重,可能也是压力测试的一种,看你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承受住压力。我们尽量还是往正能量的地方去回答就行。15.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面试到了最后一般都会问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别着急说没有。说没有问题不代表你都听懂了,事少好沟通。面试就是一个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你要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你最关心的问题,免得事后入职悔之晚矣。举个例子,你可以问:你的岗位职责、所属部门、团队架构情况、负责的产品情况等等,你自己要事先梳理一下,把心中的疑问都弄清楚,这样才能在做决定的时候更好地选择最合适的公司。总结面试过程是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设计师的面试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平时对专业的沉淀、行业经验以及项目作品质量。上面说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就要养成整理作品,复盘项目的习惯,这样才能在面试的时候从容不迫,自信满满。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面试和准备换工作的设计师带来实际性的帮助,祝愿大家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面试篇在面试前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自己要整理好思绪,不要在面试的时候说不上话,那场面就十分尴尬了,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条件下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被企业认可。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Sevenmoon77 的设计圈」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view-process
页面 项目 文档 交互设计文档,也叫 DRD,是交互设计师将抽象的产品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界面方案、展示页面细节的说明文档。一个好的 DRD 不仅能帮助团队了解需求背景、设计方案等,还能极大提升交互或产品经理的专业性。所以老和这次为各位提供一个「超强交互设计文档」参考,几乎涵盖了整个需求/项目过程,帮助你在面试或者工作输出时有一个好帮手。大致目录如下:文档说明1. 封面大概绘制一下文档简介,好让同事打开后 知道是 xxx 项目的交互文档。2. 图例说明让浏览者对文档的介绍模式/细节 有一个大概的总览,特别是新手接入时,能知道你列这些图例是什么意思。包括:页面跳转图例、标签图例、流程图图例、操作手势图例等等3. 更新日志记录每次修改的页面和地址,并做好页面链接。并建议有最新修改的地方打上 “新”的标志,方便同事感知是哪个页面。项目说明1. 项目简介大致写下项目背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此次设计。以及简单说下项目范围:要实现哪些功能或优化点,甚至是下一版本的规划与发展。2. 项目进度加分项:自己记录或找产品/项目经理了解当前的项目进度。在工时计算、人力安排等给予更直观的完成度和进展概览。如某一周里进行了哪些事项,如果有重点会议内容也可同步上去。3. 评审记录这个也是加分项:可记录一下每次评审的进程与重点内容,再附上重点参会人员,进一步提升的项目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包括:产品/设计 组内评审、多方参与等情况需求解析过程1. 用户调研若有涉及到相关数据、结论可以展示出来(调研/竞品/线上等),以提供更强有力的数据证明。2. 需求分析基于项目、用户、设计这 3 个维度梳理出详情分析过程。A. 项目项目目的:为某些人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取某种价值。项目目标:预期可衡量价值的指标,多为产品数据的反馈,如转化率。B. 用户用户类型:包括用户类型、基础信息、特征信息。用户痛点:包括行为诉求点、操作动机、阻碍点。用户场景:包括场景类型、场景描述。C. 设计设计目标:如统一操作认知、缩短交互流程等方案概括。设计方案:如可复用平台组件、或运用 xx 达到 xx 效果。如果有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条件或限制,如时间/人力资源、业务限制、技术限制等,也可附加说明出来。页面交互方案1. 任务流程图基于需求分析后发设计方案,梳理其中所涉及到的流程节点。特别是关联不同用户角色、场景下的梳理。2. 页面流程图待页面设计完成,可根据需要/团队习惯,决定是否输出一份整体页面的流程预览缩略图( 只针对核心/重点流程),以便整体感知整个页面流转走向。3. 信息架构图梳理设计方案下所涉及到功能模块、层级,有利于理解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性。4. 交互原型这个好理解,基于任务流程、信息架构下设计相关页面方案,注意区分层级即可。全局通用说明这一 part 主要展示整个交互原型中所涉及到共性内容 or 补充说明,以便有一个整个认知或方便调取。如:用户权限说明,展示不同用户角色下的功能时间/数据格式说明,整理整个方案中所设计到的字段格式复用页面汇总,包括页面、组件等常用组件汇总:如一些按钮/列表/导航栏等控件的整合其他特殊说明,如 Android 上的区别点需要强调一下的。飞机稿,集中存放被 pass 的方案,以便后续可回溯、再次调用。好了,以上就是交互文档的一些内容点,不一定全部都要嵌用,根据自己实际需要灵活参考合适的内容即可。一个没有需求文档的设计,三天内如何完成?前言最近,有一位小伙伴问我,假如客户就带了一张嘴巴来和你沟通需求,你做不做。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和出此严」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eraction-design-document
干系 组件 项目 在日常工作中,大家是否都会遇到一些事情或者一些项目的推进,需要其他人甚至是其他部门人一起协作帮助。有些比较“亲切”的同事,会很认真听,边听边赞同你的想法真棒,让你感觉似乎你已经接近了成功,但是后续你向他要产出,他跟你说没时间,没做。此时你充满了无奈又全都是无可奈何。或者有些不太好沟通的同事,直接对你的消息已读不回,你又无可奈何。举个真实的案例:小 B 是酷公司某产品的推广负责人,对该产品的流量和转化负责。小 A 是一位设计师,发现了该产品的使用体验很不好,但是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产品。他预判,从该产品入手做一些优化改版是一件杠杆很大的事情。小 A 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初步了解,然后给出了一个初步解决方案,就约了小 B 沟通。过程中,小 B 很支持,并且对小 A 表示感谢,双方也对未来一些产出内容和产出时间节点达成意见一致。N 天后,小 A 在企信上问小 B 做的咋样了,明天就到时间了,约个地方碰一下吧。小 B 说最近比较忙,都没开始做。小 A 很无奈,但是又无可奈何,该项目最后不了了之。小 A 是一个好设计师,工作之余主动发现问题,并且主动尝试去落地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成功?小 B 做错了吗?他可能真的一直在忙自己原本规划的事情,真的没有时间跟你一起去做这次改版。那么,到底问题在哪儿呢?本次课题以跨部门沟通为主,侧重“如何说服别人跟我一起干”这一方向,通过体系化的学习和分析,识别职场中频繁发生这一现状的本质原因,以及有什么手段,能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的本质是“双赢”。当你开始一场跨部门沟通协作的时候,先想想自己能够给同事带来什么,就算是别人的本职工作,你也应该多考虑自己能够做点儿什么来触动对方。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同事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我们却可以通过沟通,让同事心甘情愿帮我们去做事,而“双赢”就是最厉害的武器。跨部门沟通协作障碍要实现双赢,跨部门沟通协作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比如权力、利益、责任、目标等。而且,在职场上,凡是牵扯承担责任、或者互相之间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本能的想:这事对我有好处吗?我值得投入做吗?会不会要我背锅了?影响跨部门沟通的 5 大因素:目标不一致,无法说服对方与你一起干;利益不一致,对方没有动力与你一起干;责任不明确,可能出现甩锅现象;流程即合作过程的方式,没有共同确立一个好的合作方式,有可能花了时间效果不佳;找错干系人,可能会让你推动项目时无法得到最有力的资源;这五大障碍中的任何一项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沟通失败。只有在沟通前做了充足准备,对这些影响因素都有了规划和解法时,才可以找别人进行沟通。方法基于上面总结的 5 大影响跨部门沟通的因素,我重新梳理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总结了自己的方法,希望能体系化的将“跨部门沟通-如何说服别人跟我一起干”形成一个可复用的方法模型。1. 提前思考好我们推进该项目想要最后达成的目标是什么;2. 提前识别干系人是谁。干系人通常是指项目组内部成员,也包含公司内部的领导或者其他项目内部成员;如图所示,权利/利益矩阵是根据干系人权力的大小,以及利益对其分类。这个矩阵指明了项目需要建立的与各干系人之间的关系种类。首先关注处于 B 区的干系人,他们对项目有很高的权力,也很关注项目的结果,我们应该“重点管理、及时报告”,让 B 区干系人满意。其余的 ACD 则是按图示的方法去管理。3. 要让合作方认可我们的目标,并且愿意跟我一起干,我们得分析合作的共同利益在哪儿,用利益捆绑责任,用角色划分流程;了解对方 OKR,找准对方想要什么,建立共同利益诉求点,把我认为重要的,也让对方认为重要,这一步至关重要。在双方都认可,有真实合作意愿后,共同分析合作过程中是否有阻碍因素,资源有哪些,各方负责的职能范围是什么,用利益去捆绑各自的责任,并且在节奏规划,关键节点的内容产出都达成共识,建立合作流程的意见一致。4. 过程中注重额外的情感沟通及心怀感恩之心;除了正常的工作合作交流,也可以尽可能创造其他非正式交流的机会,建立更信任的合作关系,比如一起约个饭,一起喝个下午茶。并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对方是否是份内的工作,无论对方动机是什么,他给了我帮助,我们就要认下这份人情,并且在适当的时机下进行回馈。我的实践项目:MUYA 复杂组件的落地推进;目标:创建 MUYA 复杂组件库,通过复杂组件的利用,提高设计和研发效率,统一产品规范;干系人:小 A:MUYA 组件库项目负责人;小 B:业务线前端负责人;沟通过程:1.分别了解小 A 和小 B 的 OKR。小 A 是 MUYA 组件负责人,除了基础组件外,他还负责组件落地到业务中,即我发起复杂组件项目能与他的 OKR 绑定。小 B 的 OKR 有对研发效率提升的目标,即业务组件项目与他的目标不谋而合。2.既然已经识别了他们俩是我推进项目的主要干系人,并且该项目与协助他们完成 OKR 起到了正向帮助。我分别与他们先进行了线下沟通,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我提供的解法向他们表明我的计划和目的。用该项目能带来的价值和收益说服他们,分析能带给他们各自的价值点,用“双赢”将我们捆绑在一起,分别确立我们就是研发和设计的负责人。3.召开复杂组件项目 kickoff 会议,叫上所有干系人。确认了一期要做的所有内容,各自的职责,对应的节奏和时间节点。结果和进展:复杂通用组件和业务组件都分别进入了两个前端组各自的 SP,稳步迭代中,计划 2 月完成一期所有复杂组件内容的开发。复盘1. 项目干系人管理中,没有很好的识别各类干系人。比如我只找到了 C 类干系人,却忽视了 B 类这一最重要的干系人。所以在项目初期,小 B 遇到困难存在情绪时,我有点推进受阻,一时不知该怎么办。2. 我的 mgr 也是我推进项目的一个重要资源。她帮我识别了最重要的 B 类干系人应该是两个前端组的大 boss,mgr 帮助我与该 boss 进行了沟通,让我的项目能够得以继续顺利进行。3. 在情感沟通层面我也做的一般,没有找到其他非正式途径去深入沟通,这块可以做的更好。结语跨部门沟通是一门很深很难的学问,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实践和经验总结。用我归纳的「跨部门沟通法」也许可以帮助初期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跨组沟通协作,了解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在设计中构建共情?收下这份6000+的干货总结!编辑导语:同理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得可贵的,它在人际交往中有非常突出的优势。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公众号「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cross-department-communication
作品集 项目 简历 考虑马上又要到新的一年为了让更多小伙伴能准备出更加惊艳作品集,这里我提供了一套简历和作品集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提供器与具,推崇创作思路发散,不鼓励照搬、抄袭、挪用。好的内容虽好,但是不具备个人特性。每个人练习过程相同,但是结果不同。设计要动脑,才能获得更高价值,希望大家能够跟着思路借鉴学习,做出自己的风格。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练习,共同进步!本次的分享会分为两部分,全程干货适用于准备求职的小伙伴:简历部分如何提高简历的通过率;简历如何吸引 HR 眼球(附简历模板下载)。作品集部分作品集设计框架模板和设计建议;作品集设计中的一些注意点。(附作品集模板及相关素材下载)。设计师千万不要选择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模板,为了提高 HR 的用户体验,我建议可以用简洁一些的模板。这里我们提供了三套常规模板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是自己制作或者选择的简历的话也要保证几个要点:整洁清晰:不用标新立异的简历模板,例如是一些有丰富水墨背景的简历模板,简历的每一部分要分割清晰,不要所有信息都揉到一起。字体最多用两种字体,不要用艺术字或者书法字体。用色简单:最好是使用单色或双色简历。一页原则:如果是实习或者学生简历尽可能一页,精简的简历更容易获得HR的青睐。可录入原则:简历上的内容要可以进行复制,方便HR记录或者录入到系统当中怎么填写简历才能获得更高的通过率呢?直接给答案:针对有意向的公司要做到针对性书写简历招聘帖一般包括两部分「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其中「岗位职责」,里面都是工作内容,这些经历就是你要在简历中写出的工作内容。其中「岗位要求」,里面都是个人素质,你要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强调这些能力关键词。举个例子,这个招聘里写「岗位职责」是竞品分析、需求跟进、数据分析,那么你的简历以及作品集里也要体现这方面的内容,会大大提高通过率。好多人不知道面试 100%必答题自我介绍,要怎么介绍自己以及相关简历应该写什么,招聘贴里几乎都写满了参考答案,得分点都在里面。举个例子招聘要求里提到需要用户体验升级,那你就要在简历里工作内容有这些相关的体验设计升级,面试的时候如果再能提到相关要点就能给面试官的暴击伤害。简历填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①个人信息:需要填写清楚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邮箱,零经验和学生实力简历要写清楚求职意向。其中邮箱是为了后期发送 offer 时候需要用到的,如果异地投递需要补充说明所在地,让 Hr 判断是否适合异地招聘。②工作内容:工作经历优先书写顺序(从近到远): 工作经历社会实习在校实习,不要写反了哦。介绍自己负责的内容并附上相关的成就数据反馈,主要工作内容不要和求职的岗位无关如:我在肯德基炸鸡翅,每次炸鸡块我都放六块,获得麦乐鸡侠成就。公式:负责内容+你的贡献+结果样例:在某民族之光企业负责 B 端后台项目,包含供应商后台、稽核后台等后台系统的设计项目输出和规范文档的搭建(负责内容),参与业务部门的用户调研、设计类相关类竞品视觉调研,视觉风格制定,视觉方案产生出,情感化插画设计,交互动效 Demo 设计,后台缺省页三维视觉效果升级渲染,推进 JS 等动效文件提高团队效率(你的贡献)有效降低用户工作时间,提高产品效率,获得 XXX 奖项,年度 XX,法拉利一台,我的董事长父亲亲自表扬嘉奖(结果)③项目经验:如果介绍项目经验可以使用这种公式:项目背景+项目任务/项目目标+你的行动+最后结果情境:项目背景情况并针对该背景团队或者领导制定了一个什么样的解决目标任务:针对该目标你得出什么样的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行动:具体是怎么执行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个设计目标的结果:设计结果投放到市场上后得出了怎么样的数据反馈和用户反馈③如果要写自我评价就用:「核心能力」+「岗位匹配技能」什么三好学生,热情活泼,有责任感,吃苦耐劳,家里有五套房,我的父亲是市长这种自我评价可以不用写的。简历和作品集不是个人自传,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到里面去。无经验/学生版自我介绍样例:本人在校期间学习了 figma,sketch,XD,C4D,AE,PS 等等设计相关软件,并荣获校级“铁猴子杯”12306 产品设计比赛一等奖,实习期间和项目团队参与了用户调研负责收集用户问卷,参与用户访谈,收集竞品等相关工作。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满斗村金葫芦杯产品设计大赛获专业组银奖④不管是简历还是作品集/邮箱主题的命名公式求职岗位+姓名+工作年限+个人优势(选填)命名,如 玄漓-8年-应聘UI设计师⑤可以注册正式一点谷歌邮箱或者163邮箱,如果用QQ邮箱名字一定修改一下,邮件相关要点:邮件中可以简单书写一下正文如:您好,我是 UI 设计师-玄漓我曾任职于 XXX 公司,负责 XXXX,获得 XXXX (填写个人优势)我在 Boss 直聘渠道了解到贵公司正在招聘 UI 设计师。我对此职位非常感兴趣。附件是我的简历和作品集。十分期待您的回复,谢谢。⑥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的同学,经验方面书写可以放在社团活动和参与的一些和设计相关的比赛上,突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软件技能。记住要是和求职岗位相关,什么爬山游泳会七十二变般变化不用写哦。另外在校担任过学生会主席(or 类似岗位)的同学,这里请突出你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而不是管理和协调能力。接下来就进入设计师最重要的作品集设计环节。毫不夸张的说,设计师可以不看学历,不看年龄,不看国籍,不看性别,但是一定要看作品集,话不多说接下来开始干货部分:作品集框架以及模板 sketch 文件已放到末尾素材包中,大家可以直接下载 .video_pc { width: 100%; height: 585px; } @media (max-width:767px) { .video_pc { height: 50vw; } }当视频无法加载时请刷新页面,或前往PC获得最佳体验。「附上作品集设计思路讲解视频」作品内容建议是 50P 左右,页面数量不建议超过 80P,作品集尺寸建议每页 1280×720 或 1920×1080。10%左右的内容简单的介绍个人信息,70%介绍个人核关键能力和相关的项目20%~30%介绍个人核次要能力和相关的项目,最后 可以补充未来展望或者职业规划。工作多年的设计师,这时候你经验丰富,对设计的认知更深一些,所以在准备第一个项目时候,着重体现你的设计思考,但不是模板化的思考(例如现阶段各种用户画像、原型图等)。资深设计师需要有驱动的精神,更主动去解决产品问题,很多大厂在一些资深的岗位要求上都需要有业务分析和交互体验设计相关能力,所以资深岗位如果能融入一些更多维度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的。优秀的面试官甚至可以直接从封面判断一名设计师整体的设计能力,封面是你的所有作品最开始的第一印象,封面的在作品集里是非常重要的。作品集封面设计建议如果擅长或者插画、3D 设计技能可以展示到封面,体现自己能力同时拉开和其他面试者的差距;如果不擅长 3D 和插画,就需要在排版上下一些功夫,运用多种潮流设计手法,如液态、局部放大、光影、毛玻璃、排版需要符合当下潮流设计趋势;极致的简约和排版,高质量大气的图片(自己照片)叠加效果运用在封面设计中;需要注意封面风格不能和整体风格格格不入。其次是作品集所呈现的作品风格和包装风格,作为专业性的面试官可以快速从设计调性,能力模型了解是否匹配团队,比如团队中缺少三维设计的设计角色,当一个作品集中看到求职者三维能力,创意能力很强,那么很容易被锁定。或者团队中,品牌中调性是很年轻,潮,运用的设计技法比较新颖有趣的。如果你作品集风格或者作品符合这个公司调性,那么也很容易被面试官锁定。很多的面试官会直接打开你的作品集而不会同时打开你的简历,所以作品集开始最好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让面试官快速了解你的基础信息;不需要像简历上写的那么详细,写清楚个人信息,任职过的公司、个人擅长技能、工作年限,如果有获得荣誉或者比较知名项目也可以写进去。有照片且拍的很帅的的可以放一张生活照。作品集的第一个项目因为很大概率是你面试时要介绍的内容,所以这个项目必须是你比较熟悉并能体现你价值的。一定要放和你求职岗位强关联作品,其他弱关联作品、辅助关联作品的形式去进行排序,比如面试 UI 设计师,不要在前面过度展示电商或者平面设计等的作品。很多设计师都会在项目前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分析页面,如何定义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是什么,设计价值是什么,设计流程和设计推导是哪些等等这些就是设计师需要以文字或者图片进行阐述的,目前市场需要我们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设计师。这部分我提供了一些作品集模板和排版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分析内容进行选用~另外有两个要点:分析部分的篇幅不宜过长,分析的结果要能落地到项目的具体设计点上。项目部分要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一些能力和思维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框架展示负责项目的同时,表达出各方面的设计能力。作品集中的项目是否落地尤其的重要,这关系到你是否能很快上手做设计工作,面试官也可以快速了解你再项目价值,项目完整度,类型,项目中角色,项目中思考,项目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项目中协作,沟通等等。所以你在介绍项目的时候可以按介绍项目背景,前期市场/用户分析,针对目标提出的设计解决方案,市场数据反馈的思路介绍重点项目。如果没有真实应届用户的同学也可以针对一款产品,进行研究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设计,作为自己的项目。在展示项目过程中,重要的页面尽可能选择正常角度摆放,让面试官能看清楚页面细节,不要选择奇怪的角度和复杂的样机影响面试官查看作品集。不重要的一些页面或者需要一笔带过的页面可以稍微有一些倾斜摆放,但是角度也不建议超过 30。作品集中体现自己非主要项目的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已经介绍过的分析方法和技能不要重复介绍。另外可以在作品集中附带上自己的一些次要能力的介绍,用于丰富作品集同时,可以表现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和对设计的喜爱。在保证本职业基础能力过关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自己多学习和研究一些其他技能,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会附带会 c4d、动效优先考虑,原因是项目内部视觉设计人员在设计交接环节能不断层,能够互相解决问题,能站去影响和推动更多上下游环节的工作优化,产品的体验的升级。最后,我总结了一些包装的小技巧和一些常见误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作品集的设计感都能提升一个档次。文字是组成作品集最基础的元素之一,中文其实我们用一些常规易读的字体就可以,比如兰亭黑体、苹方、阿里巴巴普惠体这些,个人建议使用苹方或者就阿里巴巴普惠体可以了,整个作品集的常规字体最好不要超过 3 种。作品集中可以增加一些小元素或者风格来贯穿整个作品集,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毛玻璃、多色融合、气泡。酸性素材,透明纸、三维小手、镭射图标等建议新手慎用(防止作品集同质化和排版杂乱,干扰作品展示)。作品集内容的展示上,切忌把所有的设计作品都往里面放,要挑选出自己最精品的作品和自己相对熟悉的作品放到作品集中,而不是把做过的所有作品全部放上去展示给面试官。也不能为了凑数放作品集,任何一张低质量作品都会让面试官直接关闭你的作品集。作品集中如果使用样机,要注意尽量使用 iPhoneX 以上的样机,尽量不要使用 iPhone6、iPhone8 等等老旧的样机,另外样机选择上也尽量选择正常角度,切忌选择斜面过大,面试官无法看清页面内容的角度除了封面以及目录、项目介绍等等页面以外,项目介绍过程中使用样机切忌不要使用面试官无法看清页面角度的样机,记住你不是在兜售手机,其次不要重要页面(通揽/概括类页面)上加频繁加塑料布。展示项目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已经介绍过的技能如用户调研、竞品分析、规范建立等等再后续的页面就就不用重复的展示了。作品在展示过程中请优先展示和求职岗位相符的优秀作品,比如求职岗位希望找 UI 相关工作,作品集开头就不要放太多电商相关的项目,另外第一个展示的作品和第一个展示的页面尤为重要,请确保第一个项目展示的行业自己求职岗位相同,且展示第一个页面也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作品集或者设计项目中的配图代表着一个设计师的审美,所以你在作品集中给界面配图时,尽量要选择设计感更强的图,这样才能让界面整体上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当然也能吸引面试官的注意。作品集制作完毕以后一般是导出 PDF 格式,大小在保证页面质量情况下当然越小越好,作品集大小尽量不要大于 50M,这样下载率会更高,传播率会更好。如何正确压缩你的作品集,来看看腾讯高级视觉设计师的经验大家好,我是彩云。阅读文章 > ]文中插画形象来自插画师 「一杯逗浆」 https://www.zcool.com.cn/u/14647194 插画使用已获作者授权。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接下来整理作品会有帮助~另面试相关经验包整理中~敬请期待~希望很多年后,你们也能帮助到更多热爱设计的人~靠着这份作品集+求职指南,你终于能和HR谈薪水了前言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极其干货的全是重点的文章:我是如何挑选公司、如何投递简历、如何准备作品集、如何准备面试的。阅读文章 > 文件名 如何下载使用 文件大小 提取码 下载来源 简历和作品集素材包290M2333 点此复制 登录下载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job-search-guide-2
小公司 项目 公司 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缩减状态,公司面临裁员节流。而中小型公司,面临的情况要更加严重。作为设计师,进入大厂是一种避险的方式之一。先来说说进入大厂有哪些好处:一般资深设计,可以达到 40-50 万年薪甚至更多。专家都是 60 万年薪甚至更多。稳定性高,现在经济不好,小公司倒闭可能性更大,大厂就算裁员,被裁的概率远低于小公司创业公司。名企出来的,去面其他公司录取概率更高。名企出来的去创业公司可以拿期权,工资也会更高。这是小公司打工跳槽者很难得到的。UI 和交互设计师进入大厂的路径大致有两类:第一类,大厂实习,没毕业就进入大厂实习,之后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大厂工作,这部分人起点比正常社招的工作的人高。第二类,没参加过校招,毕业后没有实习经验,找一份好工作困难,前几年走弯路,越跳越好最后进入大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在小公司的话,后续基本都在小公司之间来跳槽了,与名企大厂无缘了。无论是 UI,交互还是 PM 大致如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小公司的时候工作流程、设计深度和项目知名度都被名企出来的要差一点。在面试过程中很难有优势。所以面试机会很少,几轮面试并成功的就更少了。今天主要针对第二类,即小公司的设计师如何进入互联网大厂。进入大厂的方法整体有两种,如下:越跳越好大厂外包越跳越好如果现在在小公司,公司不知名,做的项目不知名。那么设计师面临大概率的困境是项目拿不出手,公司和项目没有优势和竞争力。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比较看中候选人的是公司和项目知名度。其次就是项目的设计质量。在履历不够的情况下,如何凸显设计师的价值和设计方案的亮点是最重要的事情。设计师在公司要严格要求设计方案的交付质量。每做完一个项目,都做项目复盘,按照作品集的质量做。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出出彩的作品集,网上很多资源,可以多看看大厂是如何做项目和总结。从大厂收集了1000张配图,总结出的作品集套路:滴滴篇设计师年度汇报、职级答辩和换工作,都免不了做 PPT 和作品集。阅读文章 > 通过网上找到的资料总结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论,在工作中,按照自己总结的一套设计方法论做项目方案,这样的话比直接做设计方案的质量要好很多。之前我做了一些项目复盘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下,作为简单的思路模板:交互优化方案的流程是什么样的?来看高手的总结!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在工作中接到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需求(从 0 到 1),另一类是对现有的产品优化。阅读文章 > 认真的对待项目中的每一个需求,将需求的设计方案尽量做到最好,并将最终的设计方案的价值证明出来。证明设计价值是以后面试的重要步骤。在公司中多承担些业务,现在多累点,将来少受点苦。多做一些对团队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做团队基础的设计规范,各种通用模板等。推动业务增长,提升设计价值。当在小公司呆的时间差不多了,项目总结复盘也准备充分后,接下来就开始看看机会。先找小公司投递看看效果,及时修改简历和作品集的问题点。觉得作品集和简历没问题了,投递中厂试试。当拿到其他公司的 offer 后,不要急着跳槽,每一次跳槽都是一种对于稳定性的破坏,尽量减少跳槽。一家家公司打怪升级,保证每一家公司都比上一家好很多,这样跳两家就很容易进名企了。要计划性的选择一家中大厂知名公司,这样的话,未来职场可能会更顺利些。当然不排除,有的小公司发展迅速,迅速成长为独角兽公司,并成功上市。只是概率会比较低。大厂外包先进入大厂做外包,后续跳槽进大厂。这是进入大厂的一个好办法,为什么这样比较好。因为大厂外包,做的项目都是大厂知名项目,这些知名项目很容易从众多小公司的简历里面脱引而出。虽然外包风评很差,但是竞争力比小公司的人要强一些。进名企做外包,例如去腾讯阿里做外包,虽然名声不好听,但是做的是知名项目,这一点特别关键,其次是和他们人员对接,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以后去面试,大公司的人很容易接受认可。面试官会觉得外包出身便于管理。同时做的东西水平和大厂的差不太多。结语以上是关于如何进入大厂的简单方法,不排除有些大厂工作特别卷,在里面工作反而很难获得快乐,属于拿工资换尊严,这个时候,进入一家工作气氛好的稳定的中性公司,反而最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快乐的长期干下去。学历普通,履历普通的小公司设计师,如何在3年内入职大厂?学历一般、履历一般,也没有做过啥厉害项目的同学,如何升级自己Hi,大家好,我是彩云。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Echo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join-big-company
方案 项目 产品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晋升答辩会上,你从方案 1 讲到方案 49,终于讲完所有的 PPT,此时沉默良久的老板徐徐问出这样一个问题:“OK,我知道你的设计产出是足够的,但是你作为设计,在项目中的价值是什么呢?你直接驱动了什么目标的达成呢?”——简直是当代交互设计师鬼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设计驱动的话题,什么是设计驱动?作为交互(or 视觉),我们除了搬砖当线框仔,如何才能提升所谓的“设计自驱力”?什么是自驱全程“设计自我驱动”,简单来说就是以设计的身份,主导(或者推动)一个问题的解决,或者提出一个暂时没有产品或运营想到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有人认为设计自驱就是剥削,它让设计师除了画稿子的本职工作还得承担部分不属于设计的工作。虽然这么说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我个人认为把“设计”这个工作的职责简化成“画稿”,其实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这个职位的权限和影响力。有章法的设计自驱,是一种能提升自己影响力、从而让资源聚拢到自己身上的有效策略。「举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位勤劳的设计师小 P,他准备为了老板的 KPI 去做一个设计自驱项目如何自驱自驱项目一共有 4 步:找到命题:寻找一个靠谱的方向去自驱对齐预期:让各方都明确自驱的最终产出推进方案:输出理想样式与 MVP 方案持续追踪:通过复盘形成正向反馈找到命题好的命题能够让设计驱动项目得到各方的助力,而反过来,优先级低的、方向没有得到上下游认可的设计驱动项目很容易只有设计在自 high、推进和上线困难重重。因此在项目的最初,设计师就应该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前业务的发展重心。一般有 2 种获得这些资讯的方式:1. 从上游获得信息。这需要日常保持和上游的良好关系。平常产品来找设计时,往往产运内部已经对要做的事情有了决策,设计只能做执行而没有议价空间,所以在每个 okr 周期的开始时(比如年后、双月的第一周)和产品喝喝茶,闲聊一下最近老板近期的关注重点、准备发力的方向,对设计自驱非常有帮助。2. 自行挖掘痛点。这需要比较强的行业洞察力与数据分析能力。漏斗/转化数据、周期性的体验评估数据、用户访谈时用户的吐槽、日常搬砖时发现的 bug 或者体验痛点,都可以成为自驱项目的命题。注意整理清楚问题的背景、影响范围、收益和相关方,因为你需要用这份材料说服别人帮你干活。「举个例子」假如小 P 就职于一家正在极速扩量的电商平台,为了找到自驱的主题,小 P 先和设计老大、平常比较熟的产品、对接过的运营那里了解到,本季度老板主要想挖掘一下售前场景:App 首页的改版可能性,已经批了两个运营和产品组成了专项小组,在下个 Q 之前准备产出成形方案。小 P 转头一想,去年似乎主要是把购物流程搭建完了,售前场景下基本没接到什么需求,现在整个平台就只有一个推荐流和几个分类榜单页,非常草率。小 P 又看了一下平台转化率,数据的确比较一般,甚至自己试用公司 App 时,也在平台上找不着自己想买的东西,虽然价格有优惠,但是逛一会就累了,最终没有下单。小 P 推测可能用户也想看到优惠信息的集合,那么是不是可以在首页新增一个位置,推送优惠信息呢?——这事可能可行对齐预期有了命题以后,下一步是拉资源。这包含内部和外部两种资源:1. 内部资源:主要是时间。因为设计往往是一个支持性的角色,日常还是得搬砖;而设计自驱需要占用人力去做调研、分析等暂时看不到收益的前期工作,因此和设计内部对齐预期,明确投入的精力和阶段性产物、最终目标就非常重要。一旦项目迟迟无法推进,就能及时抽身。2. 外部资源:主要是产品和开发。假如第 1 步做对了这一步就无需担心。否则很多设计自产自销的想法最终都无法匹配到研发资源,或者优先级很低,上线时被改的面目全非。「举个例子」小 P 先找到老板,描述了产品想搞的事情,并且把自己的初步计划和排期讲了一遍,表示得花 7 天研究研究,再花 3 天出点尝试稿,再花 2 天修改和测试,大概月底能让这个想法进开发,先约定下周同一时间过进度。老板表示略有耳闻,可以考虑。推进方案调研部分和平常做设计没有什么不一样,此处略过。只说在设计自驱中,设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那就是可以在不需要研发的基础上,把方案做的非常高保真,用华丽的页面和流畅的体验去打动老板推动方案。但是也同样因为设计处于产品研发比较下游的位置,离决策层比较远,所以往往这些方案的推进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因此为了应对阻碍,需要提前想好最小可行性方案。因此,自驱设计的产出分成两个部分:1. 理想形态的搭建。假如完全没有技术上的阻碍、当前业务形态的限制,什么样的设计是符合诉求的、合理的。这部分的设计可以多一些时间打磨的更精彩一点,最好做成 demo。因为你会在后续汇报中不断的用到它。2. 最小可行方案(MVP 方案)。也就是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上线观测了,也可以理解为你作为设计最低接受的底线。低于这个底线,这个项目就不能往作品集里放了。上线之后假如数据正向符合预期,那么应该从 MVP 方案不断向理想形态过渡和迭代。假如这个自驱点是你自己挖掘的,那么请准备好冷启动的策略思路。推进的过程是整个自驱流程中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你的想法会被各方挑战和修改,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灵活运用设计验证的手段,通过小规模用户测试、访谈、内部试用等等的形式来验证你的设计是靠谱的,是优于线上方案甚至其他思路的(这里理想状态 demo 又起作用了)。「举个例子」小 P 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调研后,发现平台的核心用户的确对折扣非常敏感,除此之外,品牌、季节节日也是主要吸引用户下单的原因。而当前页面上按品类划分的榜单点击率一般般。因此小 P 感觉,是不是可以大刀阔斧的修改页面架构,主推折扣、品牌、季节节日三大场景?但是和产品battle过几轮之后,小P发现,虽然产品和运营都参加了调研,也认可当前结论,但可能产品还是怕步子太大扯着蛋了,于是推出了MVP方案:在推荐流第一排的左边第一个格子加上折扣榜单,然后再参考点击率变化,从而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下走持续追踪走到这一步以后,项目最终结果好不好就看运气了。这也有两个可能:1. 假如效果很好:作为设计请及时复盘,详尽的复盘文档能够向设计内部以及上下游证明你付出的精力。产出节点、产出物与复盘越清晰,项目成功后其他人想要摘桃就会越困难。当然不可避免的,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需要分一杯羹给上下游(也就是产品、运营、开发等等),让他们在各自场合有汇报空间,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自驱的流程往良性循环发展。2. 假如效果不太行:还是应该复盘,理清楚哪些坑将来可以被规避。但请及时观察老板的动向,做好这个方向短期内被放弃的准备。保留产出物、及时止损,避免被内部/外部推锅。小 P 的项目最终结果还可以,小 P 连夜制作复盘文件,并且把 demo、调研故事、尝试的方案整理成汇报 PPT,在群内分发给相关人员。这个项目最后圆满结束。没人带的设计师,如何学会用自驱力帮自己成长?众所周知,像专业知识、设计技法、设计的方法论,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也是立足之本。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白话说交互」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self-driving-design
简历 作品集 项目 顺叔原创一万字的良心文章又霸气来袭,熬夜写文章头发都掉不少,只希望能帮助到一些需要的人,关于设计师简历作品集那些事。顺叔想说的话此篇文章内容分为三个大块:第一简历怎么写,第二作品集怎么做;第三关于面试技巧。把这份知识食粮送给那些需要的人。本人在设计行业中工作十多年,不算啥牛人但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愿意把一些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顺叔就是这么热心肠,祝好人一生平安。在找工作前期所需要准备:a.了解各个招聘平台,了解意向公司,基本简历,定制的简历,作品集,投递简历;b.了解都有什么样好的招聘平台;c.了解意向公司的业务、产品、规模、文化、招聘的要求及相关待遇方面,是否是正规公司;d.基本简历就是一些招聘网站在线所填写的基本信息;e.定制的简历就是需要进行优先级的话术,从设计的角度进行简历页面的排版设计;f.作品集也相当于一个比较高级的简历,其中也包含基本信息、获奖、经历,最后放一些作品展示一下实力。一份简历 一块敲门砖简历学问其实很多,并没有那么简单。当登录各大招聘类网站都会在线让填写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基本内容、姓名、工作经验/学校、学习经历、个人评价等等。一般当你提交在线简历以后第一个看到你简历的人大多数是公司的招聘专员,经过招聘专员筛选之后会到部门的负责人,一般中小型公司情况是这样的流程,也有 boss 或者部门负责人直接进行筛选。稍微大点的厂子会经过种种考验和筛选,比如简历,面试,复试,笔试,上机….时间上也会比较漫长。所以简历是首要第一关敲门砖。招聘网在线填写基本信息按照步骤如实填写就可以了,通常情况下在线的基本信息,招聘专员筛选完,想更深入的了解你还会要一份电子简历或者作品,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设计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简历及作品集,定制的简历内容就比较丰富了,设计版式和色彩搭配上就可以随意发挥,创意创新的简历。但在自己做简历的时候要注意,记住以下几点。a.如果你是在校学生在写简历的时候,在校经历或者社会实践,实习实践,学生干部等等一些内容要优先展示b.如果你有工作经历了,学校经历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要把服务过的项目,在项目中的角色,甚至在项目中的贡献,以及在项目中思考而进行优先。那么自己定制设计一个简历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逐步的给大家进行分享。告诉那些新人们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将是这个阶段最大的挑战,作为学生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屡屡碰壁,但这样也是一个成长的历练,谁都有过这样的碰壁,在碰壁中成长会更强大。无论是有工作经验,还是无工作经验都需要有一份简历,简历属于个人的说明以及展示,让企业了解你的一个路径,能把你的能力展示在有限大小空间上是有很多讲究,在海量的简历中怎么能有亮点,这个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简历通过才有下一步的面试阶段,所以简历是你的敲门砖。那么在准备简历的时候如何准备,简历中基本内容包括姓名,工作经验/学校,学习经历,个人评价等等。在简历内容中一定要简洁,不要废话太多,简历不是文字越多越好,也不是为了文字凑数,虽然在做简历的时候想的很全面,基本什么都想放上展示自己,没毛病,众多简历中,你的简历简约明了,提取出最优秀的一面展现,这样阅读起来也很流畅,招聘专员在浏览众多的简历中只是快速扫描形势阅读观看。在个人评价中,诚恳认真一点,不要写一些套话,比如什么学习优秀,然后怎么怎么样的,一看就是从哪摘抄的。在写这个的时候可以写一下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短板是什么,对于产品的理解,对于交互设计的体会。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东西,清晰认识自己才能让人更加了解你。一般还未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寻找实习机会的时候,公司一般看这个人的几个维度:a.悟性 b.理解能力 c.学习能力 d.设计能力 e.是否有潜力 f.产品逻辑 g.审美能力 h.沟通能力 i.协作能力等等那么还没有到面试的环节对你还不是很了解,只能从简历文字描述中了解,简历就要很诚恳的从这几个维度审视自己的一些能力,认清自己以至于对自己进行一下“包装”还有小伙伴在简历中长篇的写如何对待认真、然后三好学生、又在大学中是优秀干部,实践了些什么,又在哪实习了什么,其实写这些可以展示一下你在学校的风采,没毛病。如果你有过实习经历,一定要优先级写,其后再写学校的一些经历和自己风采,这就是简历在书写中一个小技巧。这样其实跟你阅读一个东西一样,怎么才能先抓住看你简历人的眼球,他们一定是看你有没有与这个职位的相关经验、匹配度、能力模型等等。往往你在学校,什么学生会干部,获得什么优秀干部奖对比之下显得并没有那么的重要了,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价值而已、有限的区域一定要把有效的最直接的 c 位用好,所以直接一点把你的实习经历优先写。有这么个实例:之前别的部门实习生马上要毕业问我一个问题,顺叔你说简历怎样写,我说:简历简单一些,阅读流畅一些的,看着能有印象的,然后把你在实习阶段的东西多写一些,你在实习阶段的定位、角色、所做些什么工作、负责了哪些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到了什么,之后能否驾驭这样的工作。要有条理性的一条一条写一下。这样看到你的简历大致了解你的一个情况,命中率又提升一步。虽然上面的基本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更多的是在简历中你有没有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给公司带来价值的能力,简历看似简单,其实还是需要一些技巧,把重要的居上,一般重要的按顺序排列,简历的模块摆放和你设计一个海报是一样的,首先要把人吸引过来,然后再进行了解阅读,从而会联系你,一旦人事联系你那么对你来说是有意向,那么算成功一小步。剩下就是面试准备,以及作品集的准备了。在我招聘设计师的时候发现有的设计师简历中工作履历部分工作经历很“丰富”,工作了三年,能写出工作了五家公司,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可能多写一些觉得工作经历很多很丰富,但从一个招聘者的角度来说这个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不是那么的高,而且频繁的换工作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那么有人说了那的确是服务了这些公司啊,但一切都是有技巧的,要从五家公司中进行选择,选择出两到三家写。这个是在简历中的小细节,但也是招聘者看待考量的最大的问题。告诉那些要跳槽的你有工作两年甚至三、四、五年的小伙伴在简历以及作品集的梳理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我带过很多人,也算是桃花朵朵开,其中有一个干了两年的小伙伴有更好的机会要去深圳大厂,属于内推,但需要一份简历,当他设计完简历之后我给予了很多建议,比如他把在学校获奖,以及学校学生干部等等写在前面,然而工作两年参与的项目放在后面,这个就是出现一个问题,都工作两年了,应该把工作经历侧重点放在上面,最显现的地方,然后学校的侧重点并不那么重要了,可以放在后面,甚至不写也没问题。因为已经脱离学校,工作两年多,更多是展现工作中的状态,只要把基本信息、个人信息、学校信息写上就可以了。简历也是一种心理学,是一个让彼此都陌生的人进行首次了解的一个途径,一般在招聘平台上填写的基本信息以外,还需要一份漂亮的简历,那么这份简历包含了基本信息、作品、以及设计上的包装。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进行展示,可以是图片的形式,可以是 pdf 形式,也可以是 html5 形式,ppt 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动态的形式,电子杂志,word 形式,等等。但作为设计师来说需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简历,这样拿出手至少不跌面。同样从简历的设计就能看出这个设计师的品味如何。对设计细节的一种强迫症,设计师对于简历可以新颖,创新,创意一些,设计师需要这样发散性思维的人,这个也是评判参考之一。简历格式众多形式,最终还是推荐用 pdf 格式最为靠谱一些,可以从设计角度,版式角度,配色角度进行设计。有工作经历的除此基本信息以外,着重要写在工作时候的经历和状态。参与的项目,对于项目的理解,设计思考,在设计中的角色,定位,以至在项目中所沉淀学习的,对于一个项目的总结和看法。有工作经验的小伙伴一般考核的标准是,设计能力,设计阅历,设计经历,是否有项目经历,项目承担的角色和定位,学习能力,提高能力,服从能力,配合能力等等。不敢说所有企业需要标准都这样,但大多数在考量一个应聘者时候基本都会从这几个维度考量,在简历中把这些进行书写完之后那么剩下就是拿作品说话了。简历是一个敲门砖,但这个砖怎么敲上述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小技巧,大作用。如有遗漏没有说到的欢迎各位补充。了解招聘定位简历都写完了,那么也需要了解一下都有什么样都招聘定位,以及什么样招聘平台渠道,只有更好了解才能更精准的简历投放有效果。首先招聘定位,一般在企业招聘中有社会招聘,有校招,有项目招聘,也有实习招聘大致分这几类。a. 社会招聘:社会招聘就不用多说了,一般都是参加工作或者参加工作很多年,招聘都是成熟的设计师,来了就能干活的那种。这种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以及能把控设计风格,能独立进行设计。如果这些都不具备,企业招你来干什么呢。b. 校招:校招一般大厂会在自己网站挂校招信息或者在每年的一个时间节点到名校进行宣讲会,进行校园招聘,挑选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储备。其实校招能进去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c. 项目招聘:项目招聘一般都是项目制,不属于编制以内。跟项目走,一旦项目结束也有可能会导致解散风险,但也不是那么绝对,也许这个项目结束会有下一个项目,只要能力在不怕没项目。d. 实习招聘:实习招聘一般都是在校大学生或者马上要大四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以得到锻炼,从而有实习的经历,为正式上岗作铺垫,另外可以开具实习证明。从公司角度来说,实习生可以协助设计师做一些辅助基础的工作。实习招聘进来也算是幸运的,一个还未毕业的刚进公司能不添乱就不错的了,一般不会有太多时间进行指导或者怎么样。可能都会靠自己悟,但要是遇到一个不错的导师就不同了,那么你就很幸运,好比我!~~~但一般能力,悟性,学习能力都有的,转正其实也不难。了解招聘定位1. 简历投放渠道简历投放渠道其实很多,比如本地的招聘会或者本地人才市场招聘网,大厂官网招聘频道,各种招聘网,企业内推,设计群,猎头,被别人推荐等等。a.本地人才市场:一般会有一些招聘的信息,可以根据匹配的招聘信息进行筛选。b.大厂官网招聘频道:一般设计团队官网都会有招聘信息,甚至有投放邮箱,但这种投放成功概率很小,石沉大海可能性比较大。c.招聘网:现在很多招聘网,大家常规找工作都会到招聘网上,但大家在投简历时一定要多多进行筛选,不要盲目投送简历,广撒网的形式并不是最好的结果。首先要看工作要求,匹配度,公司的背景,公司地址,企业的文化,甚至产品,诚信,业务等都需要进行考量。d.企业内推;一般进大厂,能力够用内推还是比较靠谱的,成功的概率也会高一些,但也需要经过很多轮的考验,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坚持住考验,你就是最靓的仔。e.设计群:设计群招聘信息也算是比较快捷的,基本都是同行交流,可能会同行的公司招人,或者同行的同行招人在群里通知,也可以进行了解。f.猎头:一般设计师很牛了,在圈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设计能力也没得说,就可能会有猎头找上你,高薪工作机会很大。g.被别人推荐:被人推荐的感觉一定很爽,这个必要条件是能力好,口碑不错,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个地方如需要你这样优秀的设计师,可能你的朋友或者认识你的人推荐你。这是个多么幸福的事。以上所说的都是简历技巧方面的问题,下面再说一下作品集。作品集其实也算是简历中的一个部分,设计师求职和别的求职有所区别,不只是需要一张简历,还需要一个够逼格,够创新,够用心的作品集,那么作品集中不只是单纯的作品,作品集要写一些对设计的理解和设计的沉淀,要有一定的注释和文字,图文的搭配更好的诠释作品集的作用,所以作品集在制作的时候也是有一些技巧的,那么作品集应该怎么做?作品集怎么做对于还没有实习工作经历的小伙伴来说作品集的确是稍显尴尬,但这个也有办法解决,现在设计平台很多,大赛也不少,可以多参加一些,无论刚开始设计的好与坏,贵在参与。首先要尝试,如果第一步都迈不开,那么后面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慢慢的学习,参加一些赛事,在赛事中进行磨练,总结经验,设计能力也会提高,然后把在参赛过程中好一点的内容都放到作品集,至少证明你是可以的,只要尽最大能力去做设计,对于没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有参赛的作品就算不是那么完美,当看到作品集时候会觉得具有学习和思考能力;第二就是到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的阶段认真的做一些设计,哪怕刚开始会做一些零碎的设计工作,但一定要把这个当作成长的过程,好的开始。可以把实习阶段做好的作品放在作品集中;第三在学校跟着老师做一些设计项目,从而提高一下设计能力,提前体验在项目中的定位,也可以把好的作品放在作品集中;第四如果上述都没有经历那么就要进行自我学习,临摹。临摹一些作品放入作品集,但临摹不要只是临摹,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想法。虽然不太建议临摹的作品放上去,但如果要放一定要写明是临摹作品,因为在后期面试过程中考官会考量临摹对于之后工作是否能有效结合,临摹不能代表自己现在设计能力,但如果真的没有作品可以放一些临摹的,但最好是举一反三,临摹一个可以根据临摹再进行自我创作,这样是最好的。UI 所涉及到的都可以放一些作品作为展示。对于有过工作经历的,挑选一些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比如 WEB 端、网页设计、专题设计、手机端、APP H5 设计、品牌的字体设计,logo 设计、iocn 图标设计,或者有一些线下设计的展示以及有手绘的、插画的、c4d 的作品都可以挑选一些代表作放到作品集中,最好挑选一两个满意的,不要放 100 多个都是很一般的作品,这对于你的简历来说是减分的。不用多哪怕一个做好的,也不要放 100 个不好的上去。然后作品集都找出来之后,还有个加分项是什么呢?就是包装你的作品集。大到一个品牌产品,小到个人的简历,如果不进行包装的话,那都是废,所以稍用一些心,把你的作品集进行排版,版式上简约一些,字体不要用太多类型,从字体大小,字体颜色,字体粗细上进行主次变化,色彩上选出主色调,辅色调,使得页面色彩协调,然后模块与模块化的东西要清晰、这个说明什么,那个说明什么一定要清晰。进行设计美化,也可以根据网页的设计风格,杂志设计风格形式进行作品集排版包装设计。图片来自网络个人作品集进行包装,视觉最大化会显得更专业,也会觉得更用心,印象分又加一分,这就算是一个亮点。然后在最后要对一个作品进行解析,在项目中的思考,设计目的,设计的角色定位,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等进行说明会是一个加分项,一般设计师不是只做设计,而是需要思考的,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所以一般企业也会考量在项目中是否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以及对产品的理解。无论是有过项目经验的实习生,还是有经验的设计师,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首先要定位自己的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再调整作品集中的摆放。没项目作品不怕,找办法。简历作品集注意事项a.一般让你再发一下简历或者作品集,估计是你的基本简历得到公司认可,想了解你更多的一些东西,或者内推,也会要定制简历和作品集,但在发作品集和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文件大小。我认识了做设计将近 8 年的设计师也会犯同样的问题,我内推这位朋友让他把简历还有作品集发送给我,发送时发现居然有 2g 文件,当时我给他的建议是不需要把你做的都放到作品集,要从自己设计作品中挑选最好的作为代表,尽量控制文件大小,不然传输速度很慢,如果是一个对于你很期待的人可能会去等待下载,但如果在众多简历中,这个需要大量时间去下载那么对于你来说胜算很低。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文件大小,传输也快速一些;b.现在的作品集和简历五花八门,创意无限,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简历,比如用视频的形式展示,酷炫,动效,视觉效果很不错,还有的在 ppt 和 pdf 中进行展示,甚至在 word 里。也有的放在网页端展示,或者.jpg、. png 图片。无论怎么样展示,最终就是视觉效果最大化。要考量网络,是否能打开,打开速度如何,格式能否打开,观看是否方便,但在 pdf 输出的比较多一些。在众多展现形式下选择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c.有的把作品集还有简历用压缩包进行打包,其实最好的格式是 zip,因为有的招聘者电脑是 mac 的 zip 格式能打开而 rar 却打不开,因为 zip 在 win 和 mac 都能打开所以尽量都用 zip 格式;d.之前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发过来的作品都是分别在一个个文件夹里,翻看了一个文件夹剩下文件夹有时候也没有耐心都去一个个打开,所以觉得这个并不是最好的展示输出方式,最好是根据包装排版然后在一个页面中进行会更直观一些。e.发送简历作品集邮件命名无论是简历还是作品集都需要有规范的进行命名,也有同学会直接未命名 1 未命名 2 然后上传到邮件。简历命名“ 张增顺简历-UI 设计师”,“张增顺作品集-UI 设计师”前面首先是名字然后这个文档内容是什么,后面是要应聘的什么样的职位,招聘者看着也比较清晰,也能从这方面能体现出求职者本身对于这份工作的期待,以及做事比较认真的表现,还有一方面就是更好的让招聘者知道你。f.在邮件内容书写的时候不要写的太多的文字,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说太多“好话”有拍马屁嫌疑,所以就正常写比如:xxx 您好我是张增顺,我应聘的是贵公司的 UI 设计职位,简历及作品集详见附件,请查收。祝工作愉快面试官的感受在工作期间除了设计管理以外还有另外一个角色转换就是面试官,在面试期间我会从根据部门战略需要找一名合适的人,同样会从能力,执行力,潜力,沟通,言行举止,简历作品集等几个维度去考量面试者,作为一个设计师简历作品集是一个主要因素,设计师简历作品集是比较直观的对你短时间的认识和了解的。还有作为一个设计师,如连最起码的设计都没有很好的进行包装,那么就会让人产生质疑,之后对待设计工作是否能胜任和认真。有时候看到作品集包装的很漂亮排版很讲究,那么这个印象就是加分项,面试时拿出你的简历和作品集用能力征服面试官。面试技巧当你约面试的时候,那么你可能是在众多简历中筛选出来的一部分人,那么这些人离成功进了一大步,所以能不能进入公司这个环节也尤为重要。“面试”二字中有个面,是要面对面的,那么面试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a.你的穿衣打扮一定要考虑,别弄的左青龙右白虎的,邋里邋遢的,这样印象分就减分了,所以去了从打扮上不要输分,不需要名牌,奢饰品的装扮,但至少给人一种干净,舒服,得体就好。对了!补充一下,设计师面试不需要穿西服,这个有点太过于正式了。设计师休闲一点,干净一点就好.b.交谈,在交谈中一定要很诚恳,首先要倾听。然后要仔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不要一会说这个,一会说那个的,还有就是诚恳聊你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要吹~ 吹的天花乱坠,最后进入工作的时候掉链子,能画圆也要圆回来,所以实事求是的去说,虽然需要夸自己能力怎样怎样,但一定不要太离谱,这样工作中你会很难受。我之前面试过刚毕业一两年时间设计师,跟我说在之前公司管理几个人怎么怎么样。承认会有刚参加工作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人,但这样人毕竟是少数,那么如果遇到这样刚毕业一年说这些就会让人很反感,有点过于吹大。没必要的话尽量不要说,多听少说,说重点。c.说作品,谈案例在这个环节中面试官会看一下作品及作品集,这个时候就要把一些作品表达清晰一些,首先介绍一下这个作品,然后再针对一个项目讲解一下在做项目时的一些想法,比如从这几个维度来说:项目背景,产品的需求,项目目标,以及在项目中的定位,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项目上线之后产品的反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设计,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颜色,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交互体验,和用户体验是什么样的。通过这几个点进行讲,首先面试官第一印象觉得你对产品的理解很到位,也会觉得你很专业,这也正是 UI 设计要具备的,而且提供的信息也了解你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能否承担项目,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些信息都是在向面试官展示你的能力。d.面试过程中的确面试者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但面试过程中也是彼此了解对方的一个过程,我的理解是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一样,可能通过一些了解才能确定下来。面试过程也是彼此的了解,面试者也可以从公司的业务,公司发展,公司背景,公司的文化,等进行了解,同样面试者也在进行考察公司是否适合自己。e.怎么谈到你的期望薪水(第一要了解你的能力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及你在工作中的角色,然后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跟身边的人了解价位、或者招聘网站看一下,一般在谈论薪资的时候 HR 都会跟你玩心理战术,有点像做生意。但如果你是刚参加工作的,那么给你心目中的价格就行。如果参加工作几年换工作的,HR 一定会关心你上一家的工资多少,尽量不要去隐瞒忽悠,这样你的诚信会有很大问题,因为最终都会知道你上一家具体多少钱,没必要隐瞒。)面试时常问的一些话在面试的时候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样的”。所以这块大家多多准备一些,不要问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一般很少会问你一个 APP 的界面尺寸多大,多宽,这些一般的规范很少能在这个环节去问的,而且面试设计师,如果这个最基本的规范都不懂,那么的确需要学明白了再找工作。还会经常问你参与什么样的项目,或者你在项目中的角色什么样。这个主要是看你在项目中承担了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角色,最终你在公司中能驾驭得了什么样的具体工作。如果有项目可以说一下,你在项目中的作用,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是你在主导的。在面试技巧项目作品说明有提到。还有就是关于你案例中的一个作品,会问你在设计的阶段中你的思考过程是什么样的,这块就根据你的作品进行有条理性的说明,你是怎样的想法,把这个你做的项目阐述明白即可。不管是在简历阶段,还是在面试阶段其实还有很多方方面面需要注意以及要了解的。今天面试简历部分就讲到这里,说的有点多,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能慢慢消化。设计榨汁机系列文章继续开始,我不卖果汁,只是希望像设计榨汁机一样,把设计干货毫无保留的分享给那些需要的人,如果觉得顺叔写的对你有所帮助,给顺叔一个赞,你的赞是我的动力。如果还有疑问的话,大家扫码加微信在群里解答探讨嗷。看过60位设计师作品集后,我总结了这些加分技巧距离2021年的金三银四黄金求职季不到100天了,所以关于作品集这个化石级的老话题,我还是得絮叨絮叨。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res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