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 需求方 作品 在设计职场中,我们肯定被否定过,委婉一点就是建议再多出几个版本。要是遇到直白一点的,直接说你的设计做得太丑啦!在职场中遇到被否定实属正常,没有打压就没有痛下决心的驱动和反思。记得初入职场的时候,一次设计提案就直接被老板说:“这都画的啥玩意儿,这么丑”,当我成长起来之后再回想起当初的场景,我很庆幸老板的直白批评,让我清醒起来了,自己不努力就只能被淘汰。最近黑马哥也回忆了一下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经历,当我们被否定的时候,如何走出困境至关重要。今天也针对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往期黑马哥干货:职场遇到这10种要求,设计师请学会拒绝!职场中总有这样一群人,总喜欢麻烦别人,把自己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完成;也有这么一群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事情,导致自己的工作做不到极致。阅读文章 > 一、真丑假丑自我判断初入行业工作中作品被否定实属正常,虽然我们要按照需求方的想法做设计,但是被否定并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得丑。需求方也是分专业和非专业,针对一些不专业的需求方,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判断,真丑还是假丑自己心中要有数。要是自己不够专业被别人质疑,可能是真的丑,这种情况只能虚心接受了。如果只是需求方审美不行,我们可以为了工作妥协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对于设计的判断依然要坚守在更高的标准中。如果是在设计平台发布作品被说丑,我们就要思考别人的这个评价是否是“杠精”。我们输出作品都有自己的目的,不能因为别人觉得丑就放弃,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别人评价作品丑没关系,明确自己做这个作品的目的更重要,坚守自己的目标规划,让“杠精”们和你的差距越来越大。二、正视问题调整心态虽然真丑假丑我们自己要判断,但是如果是真的能力不足,也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被别人影响,也不要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正视自己调整心态至关重要。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干扰自己的心情,作品丑不是什么大过错,只是我们还在进步中而已。调整自己的心态切勿玻璃心,整理那些有效的建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的建议也是我们增长经验的一部分。三、反复磨练由丑变美知道自己的不足是好事,懂得调整心态更是值得点赞,就怕能力不足而不自省,更怕玻璃心一蹶不振。黑马哥刚毕业的时候也经常被骂,设计方案被退回来和被说丑那是常有的事儿。这都是职场经历的一个过程,没啥大不了的,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撸图。我们要明白只有反复磨练才能由丑变美,想要改变别人的看法不是靠空想,也不是靠时间的积累。工作年限长了不代表你的能力就强了,工龄和能力不是一定会成正比的。我们都是凡人,只有按部就班的努力才能成为自己,简单的事情反复做,重复的事情做到极致,设计经验就是一堆源文件积累出来的。要给自己制定作品输出计划,不怕自己做得比较慢,就怕你一直在原地踏步。要让自己多年后有很多作品可以筛选,而不是埋怨没有机会和公司不注重设计,导致自己没有作品沉淀。四、设计过程多找依据有时候我们的设计被否定并不是设计本身不好,也许是少了说服需求方的依据。就类似于设计方案技术说不合理、不好开发、实现不了等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拿出别人实现的依据,就可以证明我们的设计是没问题的,是你们技术能力不行而已。设计过程中我们做出来的解决方案要有成熟的构思,也要找到验证方案成立的依据,空口说白话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平时也要加强体验和总结,也要建立灵感资源库培养采集、分类和分析的习惯,日常的积累量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别人产品的上线方案也是参考依据的途径之一。设计过程中的依据可以是调研分析、竞品分析、线上案例分析、设计推导等,不要闷着头画图,也不要让设计停留在个人理解中,突破固化思维才能突破灵感束缚。五、设计收尾自我审查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注重细节、具备良好的职场习惯和专业态度,完成项目设计后要反复审查,不要出现低级错误。很多设计师完成项目后直接就发给需求方,一些看似小问题却影响了别人对你设计态度的质疑,相互之间的信任度需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自我审查是我们把控设计质量的第一个环节,只有自己觉得满意了才有可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都打动不了还妄想打动别人。自我审查包含:设计逻辑、需求匹配度、细节处理、文案描述、规范统一性等,把控思路和细节,减少因小失大的风险。六、设计提交要有说明设计都是比较主观的,我们喜欢的方案需求方不一定能接受,而需求方喜欢的方案也许我们也觉得很丑。有时候方案被否定可能就是需求方只是凭感觉判断的,如果我们提交的只是视觉表现层面的展示,别人判断的时候也只能通过主观意识,也就加大了被否定的可能性。无论项目大小,我们在提交的时候最好有自己的一些设计说明,不要只是发几个图过去。特别是面试的笔试题,通过包装呈现自己的全案设计思路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通过整体的结构体现出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是比较重要的工作项目提案,我们制作 PPT 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要进行演说,准备充分才能减少风险。也不至于让需求方觉得这么长时间就画几张图,把设计的价值给拉低了。平时多输出一些日常练习,完成之后也尽量包装作品,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作品包装的能力。排版的基础也是需要反复磨练的,不然做个 PPT 都显得不堪入目,反而影响了设计作品本身的质量。七、设计评审要有主见在进行项目设计评审时,我们也要先入为主,提前把自己的设计理念阐述一下,不要让大家通过主观意识去判断。在阐述的时候要有自信,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要有信心,如果自己都否定自己,还怎么让设计说服别人。遇到对设计作品质疑的声音,不要一味地妥协和质疑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自己前期的设计思考和项目的一些调研依据进行辩证,就算最终要妥协也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的设计质量,只是大家见解不同,要敢于为自己的作品做争取。有时候需求方自己也不是很明确想法,或者说他们的想法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要自信自己是专业的,方案是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就算最终我们妥协了,也要保留自己的最终解释权。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够专业、有态度、要自信。这份有主见和自信的气场不能丢,要给人的感觉就是站在台上就是我的主场,你们不能单纯以美丑来定义我的设计,要给出一个说服性的理由。就相当于我们发布作品在设计平台,别人评价说作品很丑,那也是别人不明白我们输出作品的目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方向是没错的,让多年后那些评价的人和我们差距一大截。八、完成项目复盘经验工作中项目有大有小,完成的结果也会有好有坏,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依然要养成一个针对项目复盘的习惯,特别是项目做得不好的时候,更是要通过复盘掌握经验和调整思路。初入职场我们经常会被人否定设计能力,作品也会经常被退稿。复盘出不足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这也是自查的一种形式,通过项目来自查自己的技能范畴,针对不足的技能制定学习计划。有些设计师作品经常被需求方否定,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到底问题在哪里,就是缺少自查的环节。假设出一个全案设计的项目,然后去构思这个项目中所需要的能力范畴,再对标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进行梳理。也要找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来进行质量对标,和这些高质量的作品对比,看看自己缺少那些表现力。如果自己无法解析这些深入的表现技能,就要通过学习去加强,不然不会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九、主观判断美丑自知对于美丑的定义因人不同,审美的标准和生活的环境都各有差异,我们在判断感官层面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这一点我们也要明白,别人判断我们作品也是如此,我们自己要自知自己到底有没有尽力。不因为别人的夸奖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一蹶不振,主观判断美丑自知。我们要了解自己、规划自己和信任自己,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规划去进行,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异样的眼光,我们无需改变他人的看法,一切留给时间来验证,只要确定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即可。十、总结本文通过关于别人对作品美丑的评价为切入口,和大家聊了这个问题出现时的一些关联因素和思考角度。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晃动自己的坚守,也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冷静分析,接受有效的评价屏蔽无效的争论。本文观点仅为个人经验反思和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吸收,不足之处欢迎留言补充,我们互相进步。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f-design-ugly
设计师 需求方 国内 从去年开始关注腾讯 CDC 每年一度的设计人才调研报告。2022 调研报告的全称是《2022 年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白皮书》,样本来自腾讯 CDC 公众号、站酷和卷叔填填圈的自有样本库,样本量总计约 7000 人,招聘数据来自脉脉人才智库,看起来还是具备较高说服力的。正好最近也看到了 UX tools 的《2022 Design Tools Survey》,这份报告有很多设计媒体都做了中文版的翻译,但 UX tools 的调研对象是海外设计师群体。所以我把其中部分内容结合腾讯 CDC 的报告进行了对比,觉得有意思的点还挺多的,这里列举 5 点,跟大家分享。关于这份报告的中文版:从1000多篇文章中,总结出 2023 UX设计行业趋势报告编者按:相比于其他的具体的趋势报告,来自 UXdesign.cc 的这篇报告更像是一篇针对 2022 年的反思和总结。阅读文章 > 2022 年设计岗位招聘需求量少的可怜设计职能由专业细分向着综合性职能演变对比海外设计师的从业年龄,国内设计师“太年轻”设计师与需求方的关注点不一致国内体验设计软件生态与海外差异较大,国产软件仍有较大空间第 1 点:2022 年设计岗位招聘需求量少的可怜腾讯 CDC 关于这一页的描述是“今年市场对新兴设计岗位招聘需求有所下降”。“有所下降”这个说法有点太过温和了,对比 2020、2021、2022 三年的设计招聘数据,设计岗位的招聘需求不仅仅是有所下降那么简单,2022 年简直是非常惨淡的一年。需求量连去年的一半都不到。第 2 点:设计职能由专业细分向着综合性职能演变这一页特别有意思,注意看近三年来游戏设计、交互设计、UX 设计与用户研究的热度趋势。更细分的交互设计、用户研究岗位在变少,相反的,产品体验设计这种综合设计职能在变多。实际上现在同时具备 UI 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等综合能力的产品设计师与 UX 设计师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少。但企业都在招聘这样的人,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了设计职能的综合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在理性地控制人员成本。第 3 点:对比海外设计师的从业年龄,国内设计师“太年轻”对比 UX tools 做的问卷调研,海外与国内的设计师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非常巨大。工作 10 年及以上(不含 10 年)的设计师占比约 30%,而国内 10 年以上(含 10 年)的设计师仅占 10%。不知道各位怎么理解这个巨大的差异,我觉得这是国内设计领域仍然非常不成熟的表现。如果大部分设计师做不到 10 年就不干了,设计深耕也就无从谈起,没人进行专业深耕,所以这个领域也很难有什么进步和明显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国内是这样的情况呢?可能并不是因为我们国人设计师没长性,而是国内的设计岗位需求决定的。一方面设计领域没有长期深耕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用人方几乎不能接受工作 10 年以上的设计师。只有少数高阶职位才会写 10 年以上。一个人从本科毕业参加工作 22 岁,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 60 岁、女性 50 岁)还有大约 30-40 年的时间。工作 15 年/20 年以上的设计师将何去何从呢?最近两年在人力资源行业,我看到大量的 35 岁以上和 40 岁以上的设计师仍在招聘平台上求职、找工作。我看到他们的简历和自我介绍,仍能感觉到他们对设计抱有热情。但现实情况是需要设计师的用人单位在同样薪资条件、工作能力接近的情况下往往更加青睐年轻的那个。这样的环境久而久之,年龄偏大的设计师过了 35 岁之后,就可能会觉得跟周围的年轻设计师对比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从而选择转行。海外设计师的情况与国内截然不同。他们不光有大龄的设计师,还有大龄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大家都不会觉得年龄有什么问题,也不会觉得年龄大了在求职的时候就是减分项了。再比如我们看设计领域的知识沉淀。国内设计领域的写作者整体也都比海外的作者年轻,工作 5 年、7 年就出来自立门户开班授课的人也很多。大家写的内容和讲的内容也都集中在设计入门和设计基础,比如讲用户体验地图“是什么”的人挺多的,但接下来用户体验地图与用户画像之间的关系、用户体验地图的实际工作价值探讨、用户体验地图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应该如何应用等等下一步的问题,似乎很少能见到有人可以写出来、讲出来。为什么呢?我觉得跟从业时间有很大关系。第 4 点:设计师与需求方的关注点不一致从调研数据表现上来看,设计需求方(这里指的是日常工作中有设计需求的产品、研发、市场、运营、行政等多类岗位职能)最关注的三个方面是创造力、合作沟通和责任心,而设计师对于自身的设计工作最关注的三个方面是设计成果呈现、逻辑思考和创造力。设计师觉得最重要的肯定是要进行高质量进行设计交付,设计产出的表达和呈现优秀。而我们的需求方觉得设计师应该更有责任心、应该更加注重协作和沟通。在创造力这方面,双方似乎非常有共识。并且我们的需求方把创造力放在第一位,从这个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我们的需求方对设计师的尊重和对设计价值的无限期待。虽然他们不是每次都讲,也不会把创造力、创新写到自己的需求文档里,但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在期待设计师可以给到他们眼前一亮的东西,给他们带来惊喜感的东西。我觉得,创造力和洞察力是设计师工作的内核,也是最难的部分,值得奋斗终身的部分。第 5 点:国内体验设计软件生态与海外差异较大,国产软件仍有较大空间近年来,sketch 在海外的使用量急剧下滑,同时伴随着 figma 一统天下。而在国内 sketch 仍是最主流 UX 设计工具,因为今年 figma 对中国市场的放弃动作,我所在的团队目前仍在使用 sketch+蓝湖来完成日常工作,有点无奈。PS:CDC 的研究数据显示 UX 设计使用最多的是 Photoshop,还有人在用 PS 做 UI 界面吗?我猜这个问题原文问的可能是你在用哪些设计工具,而不是问你最常用哪些设计工具。腾讯 CDC 报告中的软件 NPS 调研结果特别有说服力,Figma 一如既往的高分。我听过蓝湖公司的 Mastergo 团队为猎聘 XID 做的讲解,感觉在性能和工具体验上已经没什么问题,可以满足日常的 UX 设计协作使用了。如果要对比Figma,我觉得最大的差异不是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的问题,而是设计文化和设计社区层面的问题。Figma 是先进设计理念的代表,并且有基于设计工具发展起来的成熟的设计社区。这一点大家都比不了,Adobe XD 不也认怂了嘛。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report-interpretation
设计师 用户 需求方 如今的互联网岗位不断精细化,设计岗位也是如此,设计团队内的视觉设计师通常分为产品体验设计师和运营视觉设计师。产品体验设计师主要负责产品功能及体验设计,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运营视觉设计师主要负责运营活动设计,通过设计引导用户关注参与活动,达成拉新、促活、成交等运营目标,有时兼顾产品功能和品牌推广的作用。更多运营设计干货:运营设计师如何快速上手主会场设计?来看京东的规范流程总结!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新手运营设计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上手主会场设计,以及通过流程的详细理解与归纳,巧妙避免由于不熟练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阅读文章 > 一、运营设计都干啥运营设计的工作范畴相对繁杂,不仅更换频率高,种类也比较多。从工作内容上可以细分为产品线上、新媒体平台、线下和其他辅助内容 4 大块。1. 产品线上包括专题、活动页面和入口设计;专题页:是指有主题的活动页面,我这里列举的是非营销主题的落地页,一般用来展示主题信息,以信息呈现为主要目的。运营活动:是以营销(拉新、促活等)为目的的落地页或系列页面。按照项目重要性,可分成 S 级、A 级和 B 级不同等级。AB 级一般指热点或日常运营活动,S 级指业务年度大促活动,往往兼顾多种目的并增加游戏玩法,设计时要通过合适的视觉效果来引起用户的兴趣并引导转化。这里需要提一下运营玩法,根据业务的目标策略常见的有增长类活动,比如助力领红包,砍价,团购等形式,以分裂拉新为主要目的。还有一类独立完成的小游戏,红包雨、抽奖等,以增加日活为目的或搭配综合活动。入口设计:包括各类 Banner、弹窗、浮窗和开屏页等广告位,是设计师日常接触最多的内容。虽然体量较小,但是运营活动转化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活动效果。以 2021 房产春运为例,活动兼顾拉新、促活和品牌功能推广目的,主会场展示各类产品功能,并设有游戏专题页用来展示活动任务和奖品,小游戏简单好上手可以增加用户粘性,游戏任务深入到直播看房和在线付定金功能中,为业务倒流,形成了良性循环。2. 新媒体平台各大社交和短视频平台是当前产品运营的重要途径,包括微信生态中的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和社群,抖音和小红书等短视频及内容平台。而为电商店铺服务的运营设计师是更加专职的运营设计师,负责设计产品店铺日常及促销活动时的首页,详情页等。3. 线下设计线下设计接近传统平面设计,需要设计线下宣传制品,包括手册折页、易拉宝展板、海报等其他印刷制品,根据业务属性可能还有店面装饰以及装备设计等。4. 辅助设计这里把其他会涉及到的设计内容统称辅助设计,其实并不严谨,因为单独拿出任何一项都是可以细说的专业领域,比如字体设计,品牌策划、IP 设计,VI 手册,规范设计等。这里就不展开细致阐述了。二、干就完了,还要分阶段?按照工作流程顺序,我们可以把运营设计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前、设计中及设计后。每个阶段根据合作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工作方法也有区别。1. 设计前——沟通① 理解项目和体验设计师一样,在开始设计工作之前,我们要先充分理解需求的目标、背景和用户。项目目标常见的运营项目目标有拉新、促活、回流和转化,即获取新的用户、活跃老用户、让流失的用户重新回流,以及实现商业转化创造价值。其次是产品目标,即巩固产品策略、建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实现品牌价值。最后还有行业目标,即提高设计影响力与行业影响力,这个目标相对是比较长期持续的。项目背景项目背景是目标的动机,此项目是基于哪个产品功能设计的,有没有之前的项目需要延续或比较,是否基于节日或其他热点展开等,总之要充分理解立项的动机。目标用户依照活动上线的不同平台,可以把用户分为共域和私域用户,私域用户更加精准,可以通过专业的用户分析得到他们的普世特征,思想和情感需求等,洞悉目标人群的特征才能实现精准的设计触达。② 沟通技巧既然是和需求方沟通,那沟通方法和技巧是设计前的工作核心,如何有效沟通是很多年轻设计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以设计师的角度主动参与。需求方的设计能力参差不同,有可能就是设计小白,不能明确表达期望的效果和风格,作为设计师尽量主动提供参考,以达到可视化的沟通和讨论,并在沟通过程中确定方向,作为开展设计工作的依据。预判风险。首先要和需求方沟通排期,给自己留出充足的创作时间;还要和技术团队沟通实现性,规避不能完成的效果,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保持专业度,也就是保持理性,沟通时从项目本身出发,不带有情绪和偏见。2. 设计中——合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通过一些创意方法,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终落地设计输出,呈现完整的作品。创意方法比如联想,夸张、幽默等;表现手法包括插画,合成,三维,动态等,这里也不做具体讲解了。我们来聊聊设计工作中的合理性,合理性包括设计呈现的合理性和工作流程的合理性。① 设计合理传统的平面设计又称视觉传达,其概念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所构成的主要要素是文字,插图和标志。运营设计的基础即为视觉传达的,要向用户快速有效的传达信息,所以信息展示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怎样才叫合理呢?要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导向反推设计的合理性。视觉内容越直观越好,现在是碎片化信息时代,用户大多是没有耐心和时间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设计把要传递的信息进行整合排序,提炼信息的主次关系,可以把利益点和有效信息重点突出,快速抓住用户眼球。之后再用设计将产品与用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渗透产品功能甚至品牌价值。举个小例子:人眼习惯最先阅读文字,其次是颜色,插画等,所以文字需要清晰明了,阅读感需要流畅。调整后的弹窗阅读感流畅了,信息的主次关系也更明显。② 流程合理细化流程可以让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返工风险。确定视觉风格和初稿阶段,根据需求目标和主题选择适合的设计风格,并和需求方确定后再开始初稿的搭建,草图可以在设计小组内部审核后再深入设计,避免过早陷入细节,造成返工。二稿阶段,围绕关键词进行视觉创意,表达创意内容,展示设计手法,并完整的展示需求方所要体现的所有信息,让对方能够理解创意和信息布局的合理性。运用专业能力完成设计图,在调性,氛围和细节把控上做到高级感。3. 设计后——体/验设计图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需要在设计还原上跟进。“体”意为体现,跟进技术实现的效果,通过走查保证和设计图的同步;线下制作需要通过打烊保证成品的效果和质量。“验”意味验证,需要和需求方一起关注数据,线上项目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反馈活动效果,还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得到用户真实的反馈,从而优化设计策略和方向。一个验证的例子,下图是 58 到家 APP 首页的一个弹窗,目的是为微信社群倒流。由左侧的样式更换成右侧更为简洁的红包样式后,点击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设计样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数据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数据验证,设计师可以和需求方一起探索更优的视觉呈现,为业务赋能。此外,项目结束后的总结和复盘,可以把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列出,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沉淀方法和经验。三、最后唠叨几句设计是服务于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工具,作为设计师具备专业的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如商业思维 (从宏观到微观考虑问题),产品思维 (以用户为中心,思考产品的价值),营销思维 (让别人认识你)等,作为运营设计师可以加强营销思维的建立为业务服务。此外,文案能力和交互能力在工作中也应用甚广,有时一些文案和交互问题在具体设计中才会暴露,需要和需求方和交互设计师一起共创。最后的最后,要与时俱进,不光是审美和表现技法上要与时俱进,运营设计师往往要做些内容相关的需求,对时事热点和话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眼界上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字体设计保姆级全方位教学!万字干货前言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是否有考虑过运营设计的商业目标是什么?阅读文章 > 互联网下半场,运营设计师的生存之道宜信BXD 运营设计组 - 梅晓晓:2018年是人工智能重点发力的一年,关于「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设计师」的话语层出不穷,很多从业者倍感危机。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58UXD」的微信公众号: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troduction-to-operatio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