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 用户 电台 前沿:开头必须来一句,我相信语音一定是未来,我非常确认这篇 HMI 的语言探索以介绍语音交互内容为基础,结合我的实际工作项目经验,输出总结关于语音设计的内容,最后结合案例,在对话设计中会进行深度的探索,并提出个人的想法和思路,因为有的时候深度去思考觉得我们项目还可以有很多优化的点。进入我们今天的正题。在说语音交互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下题外话,关于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简称 HCI,可能日后我想去攻读这个硕士学位,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语音助手最初的载体是手机 APP,通过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方式,能够帮助用户来解决问题的,随着我们现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技术不断发展,包括让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等一系列。语音交互运用的很普遍了,不仅仅只是智能手机,现在涉及到的领域是越来越多了,如智能家居、汽车、可穿戴设备、就连商场普遍也有机器人语音对话。HMI 语音介绍我这边就不打算讲语音的发展历史了,不然又是水了一大堆内容,我可是一个讲干货的小作家呢,如果我的小粉丝们需要的话,就私信我,我会在微信公众号更文。语言是传递信息重要方式,对于我们用户来说,语音交互也是学习成本相对较低、容易掌握的,语音交互设计简称为 VUI。新能源汽车不断的发展,智能车载系统也是我们最看重的。随着语音交互的的普及,语音识别开始走入人们生活,凭借其实用性和准确性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繁杂的手动操作,提高安全驾驶属性和更高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替换掉手动操作。现在为什么用户在驾驶车的过程中,还是不会常用到语音交互,首先提到的就是用户习惯,根据数据调查,在使用语音交互的人群中,年轻人占了主力军,其余年龄段的人由于常年驾驶都是通过硬按键来操控车内空调、电话、音乐、电台、内置导航。其实就算是苹果手机中的 siri 都很少用到, 在使用初期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再加上冰冷的对话方式使得用户不对这个买单,像我现在生活中,用到的 siri 频率也会很少,最多就是定一个闹钟,app 实在找不到就会使用到,还有无聊的时候和他进行无聊的对话,嗯就这样子。国内做语音头部公司有我们熟悉的科大讯飞,还有和多家车企合作的思必驰、云知声,对内服务的百度,搜狗,腾讯,阿里这些大咖都有自己的语音技术。再讲一下语音的基础原理内容,这一块比较难懂一点,首先你要说出你需要解决的需求、要处理什么事情,通过车载系统设备收到指令的语音 自动语音识别 (ASR) 将指令转化为文本 自然语言处理 (NLP) 了解用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通过Skill (普及一下知识:Skill 是一种程序的语言,有notepad++,UltraEdit等,好了不啰嗦了) 将处理好的结果处理成回复文本 最后再通过TTS 播报形式 形成回复音频 通过车载系统回复给用户解决结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了,我相信我是全网说的最细的了。如何去定义一个产品的语音的好坏?我觉得吧,能够让用户对于这个语音系统的满意度达到一个高标准,首先能够让系统能够听懂你所说的内容,并且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语音系统运用的简而易用即可,如何做到以上的要求,我会在下面对话设计中会着重讲解深挖的。车载语音交互(VUI)基本原则车载场景下的语音交互核心基本原则有三点:1. 首先是安全驾驶过程中,司机的眼睛、耳朵和手占据了大部分多任务操作,如果一些功能还需要通过眼睛和手来操作的话,会降低安全驾驶的系数,所以车载语音交互更有助于辅佐司机安全驾驶,减少注意力的分散。2. 其次是便利语音交互设计之初,一定要考虑便利、快捷,尽量的减少每一个任务的对话次数、快速响应、将对话流程简单化,从而打破 VUI 对于用户的一个心理障碍(便利这块内容我会在后面对话设计中着重讲解)。3. 最后是愉悦为什么要谈到愉悦,因为市场上最初的语音对话交谈,都是冷冰冰的,几乎没有情感可谈,像极了和机器人对话,并且有的时候无法处理任务就会说,超出能力范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用户体验。现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导航软件也有语音包可以选择,这也是增加了情感化设计,这是其中的一个点。还有一个小点就是自然的对话交流,很流畅的完成用户提出的每一项任务,尽可能的规避对话中的错误,让整体的对话过程达到一个愉悦的感觉。用户语音的目的用户在语音交互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带有明确指示任务指令的,也有可能是闲聊状态。1. 任务状态下:任务式对话中,用户需要尽快的得到想要反馈和解决方案,并且快速的完成,此类任务的反馈要求还需要清晰、简单明了。2. 闲聊状态下:我们经常也会问 Siri 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siri 给我来一段 Rap” 通常这类的任务带有的目的性不是很强,但是对于趣味性要求会高。市场现状(VUI+GUI)语音是最舒服的交互形式,但是他不能完全取代 GUI,相互协作才是更佳的方案,所以现在市场上的车载系统大多数都是以语音(VUI)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相组合的,也有少部分车加入其他交互方式譬如手势交互。语音与图形的交互是交叉处理,从而形成了多模,多模态在我第二篇文章也有讲到,第一次看我文章的同学们可以回顾一下,用户在对车载系统发送一个指令的同时,设备会有多种的反馈方式,首先你可以听到系统虚拟形象给你做出回答,其次你看到图形界面的变化,举一个例子,你说:“我要听周杰伦的七里香”系统就会处理讲页面跳转到音乐界面,并且播放周杰伦的七里香,如果声音小了,你可以说:“声音大一点”大家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呀?我在前面说系统首先会做出回答,然后界面才会发生变化,但是实际情况,系统语音形象没有做出任何多余的回答,而是直接听取到用户的需求,直接反馈出结果,播放了周杰伦的 #七里香#,这就是我准备在下面会重点讲到的“对话设计”在说对话设计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 VUI 设计师,想必大家头一次听说,还有语音(VUI)设计师嘛,国内不太注重培养 VUI 设计师,大家可以去招聘平台搜索一下语音交互设计师,很少有公司专门针对这个职位去招聘的,就算有,也是招聘算法等研发岗的职位,VUI 设计师的工作任务一般都是公司的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代劳了,这会肯定就有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想出来吐槽了,哈哈哈语音交互方式给用户听和说两个动作,相信大家也有听过 72 法则,因此在听到的信息设计发面需要考量,因为用户听到一遍内容之后就消失了,除非这款车机语音系统,有再次复述上一段话的功能,不然在语音设计的时候,千万不要让用户产生的认知负荷,更不要挑战用户的短时间的记忆力,最强大脑除外,我们大多数人可不是什么最强大脑是不是。再次强调一下,就算拥有复述这个功能,也要注意设计的语音内容,该功能点只是加分项而已,不能打破底线,将语音设计的原则抛之脑后。几乎所有设计师都在用的72法则到底是什么?了解 72 法则,并应用到日常设计中可以准确的传递主体内容,并使用户对其产生一定的印象。阅读文章 > VUI & GUI 的优缺点再分析一下图形设计(GUI)和语音设计(VUI)之间的优缺点,那我们先从优点开始说起。(1)前面我们有提到 VUI 只需要听 and 说,而 GUI 则需要触控屏幕内容,在效率和安全方面没有 VUI 好,触控操作比语音操作要相对会慢,语音交互方式中驾驶者无需离开方向盘。(2)在对于整套车机系统而言,GUI 学习的成本远高于 VUI,因为 VUI 只要会交流即可,无须像 GUI 一样学习触控交互手势、在哪里点击等一系列问题。(3)还有一点,图形设计是一种已经预设好了操作路径和交互方式,页面之间存在这层级交互的基本关系,用户需要根据指定的操作进行,而 VUI 则突破了 GUI 的限制,交互更快捷了,举个例子:“导航去虹桥机场”,VUI 则一步到位,而 GUI 首先需要找到导航应用的入口,然后再点击搜索输入框,输入#虹桥机场,确认完毕之后,再点击导航,我的天呐我写的都很烦了,说真的还不如语音一步到位呢。说完优点后,我们在反思一下 VUI 还有哪些没有 GUI 做的好的点.(1)语音交互涉及到 3 块内容,语音识别,识别用户所说的内容,其次语言理解,这边会关乎到方言理解的问题,毕竟我国语言博大精深,难以参透哈哈哈,最后是语音的合成,这三块内容如果有一块出了问题,最后反馈的结果可能并不是用户想要的答案。而图形设计有这统一的执行操作指令,不会出现什么 bug 问题,如果有,那肯定就是这款车机在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遗漏的问题,可以投诉。(2)整套车载的 GUI 设计都会有一套严谨的操作逻辑,有明确的信息分布和页面的层级关系,但是 VUI 的功能不可见(除非你看那个使用手册,哈哈哈哈哈)所有的场景 VUI 都需要去探索,在引导性方面会弱很多,所以在买车的时候抓住销售员使劲的问哈,毕竟你花了一大笔钱来买车了,在试驾的过程中也要多去询问,就先点到这里了。(3)GUI 是可以全场景交互,不限制于任何场景,而 VUI 则会受到的场景因素较大,有较多场景中不适用语音交互,最直接的就是设置中的内容。(4)语音设计对于用户的一个记忆力是一个考验,如果一个很长的 TTS 反馈,用户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做 VUI 设计的时候尽量简短高效的句子,而 GUI 信息都会呈现在页面中,所以这个点要相对优胜于 VUI 了。总结一下以自然交互为主的,声音,显然是最自然的交互形式,但不能完全取代图形 GUI,而是更好的协作,尽量减少界面的形式设计,加强情感化的交互形式体验,将智能化更好的融入到车载系统中去,让每一位用户能够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驾驶着汽车,是我们全体设计师的初衷。嗯,感慨了一下。想用一个成语总结一下:相辅相成,就是这个意思语音设计需要考虑几个要点1. 一定要想好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首先假设一个场景,调节空调温度的语音设计,那 VUI 设计师需要将这个场景的对话要贯穿该流程中去,那接下去要考虑这段对话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反馈内容,再第二点设计 VUI 语法中,我给大家演示一下空调全方案案例。2. 设计 VUI 语法语法就是用户输入给机器的指令,VUI 的设计师需要了解对话设计的意图,尽量要考虑用户可能表达的所有方式,将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提取出来,作为指令的模版,当然越多越好,这样给用户体验带来的感受会更好,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概率也会提高,别到时候语音助手反馈:“已经超出我能力范畴 or 您换个说法试试”,我一听到这些就炸毛了,后面就不可能再去使用它了,因此 VUI 设计师一定要多考虑一下指令。语法我会在我工作实际案例有特别详细的讲解(在实际案例篇幅 – 使用语音场景分析里面),这个特别重要,大家要细细的品。3. 空调案列分享:用户一开始的输入指令可能有 “打开制冷模式”、“打开加热模式”这些都会有点官方定义的语法感觉会很正式。下面再延展一下用户轻松的说辞 “我有点热了帮我开一下空调”、“今天太冷了,车温度好低啊” 其实用户的说法有很多,但是空调的模式就这么几种,所以需要抓住关键词 #热、#冷、#高、#低 …,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些关键词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内容,其他的修饰词语可能会千变万化,所以语音助手一旦检索到该词汇,就可以做出判断,到底是制冷、还是制热、还是通风等功能。先简单就介绍这一个,后面还有很多案列,大家好好看奥。4. 如何设计好回答用户的问题在语音基础介绍中也有提到过 TTS,他是语音交互中最主要的回答方式,就是将 VUI 设计者撰写好的对话设计脚本,通过 TTS 转化为语音去播报。回答能够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回复是好是坏,会直接影响到这款语音产品的体验,想要设计好我想谈两个大方向,设计脚本尽量简洁明了,全局系统语言特点保持统一,后续有案列可以叙述讲解的。国内外语音设计差异点国内的语音设计和国外也会存在差异点的,首先是地方语言的差异,国内语言多达 80 种以上,汽车智能语音在方言这一块相对堪忧,能够支持的方言相对较少,这也成为了中文语音识别的一个难题。在设计语音之初我们就得定义好,需要支持哪些方言,比如粤语、河南话、四川话等,现在的车载版本微信可以支持 20 多种方言,但是整体的车机系统可能难以做到这一点,这块内容是需要攻克的一个壁垒,据我查看国外报道,关于方言解决方案,宝马、三星和松下三家公司与语音识别公司 Nuance 合作开发新智能辅助技术,这项技术使得汽车语音系统在处理特定的方言时,可以更加容易。还有一点就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那就举一个例子,单从一个社会礼仪就可以展现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国人路过遇见熟人总爱嘘寒问暖 “吃饭了吗?”、“到哪儿去”、“最近怎们样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你要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 “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you going? ”,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而西方人见面通常打招呼 “Hello”、“How do you do! ”、“Nice day, isn’t it? ”实际案列讲解篇幅1. 语音唤醒设计车载语音唤醒分为免唤醒和需要唤醒,免唤醒的定义就是无需说出唤醒关键词或者其他任何操作,就直接可以进行与语音助手交谈并处理任务。如需要唤醒的话,触发动作可分为点击、按压、语音等,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车机唤醒方式有三种:实体按钮,好处就是能够给到用户触觉上的反馈,用户感知性强虚拟按钮:此类的按钮一般都会在中控屏幕上面,唤醒的方式是点击语音唤醒:在驾驶场景中双手被占用,不能远距离的操作中控屏幕,最佳的交互操作方式就是语音唤醒语音助手形象在语音助手形象设计方面,会分为两种,一种是卡通化语音助手形象,而另外一种是抽象化语音助手,下面用实际案例展示一下,卡通形象我们就拿未来汽车的 NOMI,抽象化 Google 的 Android Auto 语音形象基于工业设计 2021 年 01 期的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卡通化的语音形象在亲和力上有很大的优势,能够被用户快速的接受,但是辨识度上可能存在同质化严重问题,所以在效果表现力上面有欠缺,也较难表达车企的品牌理念。抽象化的语音形象则通过造型的多变和动效丰富,从而在设计感和效果上相对突出,在传达性上也不满意,用户不容易知道当前语音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下,在亲和力上远也不如卡通化形象。使用语音场景分析(重点)关于车内可以延展很多应用的场景,要知道用户在驾驶过程中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几个核心的功能点 多媒体(娱乐)、车辆控制、导航、电话,顺带将每个模块语音基础话术指令带过一下外加TTS反馈,也是让初学者熟悉一下命令,这块内容很重要奥,都是我在实际项目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大家要上点心好好看,答应我好嘛1. 多媒体(音乐、电台)播放音乐、电台或者是播客这些都是一辆车最为常见语音交互的功能之一吧,开车的时候都会听一些音频类内容,对于这个功能播放、暂停和切换歌曲等功能外,电台快速选择,针对这些功能我们可以划分一些子功能对应的典型话术。音乐-话术播放音乐按歌手 我想听霉霉的歌、播放周杰伦的歌歌曲名称搜索 播放天外来物、来一首七里香歌手名称+歌曲名称组合精准定位(因为有很多翻唱的曲目) 播放周杰伦的七里香按照语种 我想听粤语歌、放一些英文歌按照曲风 来点爵士音乐、播放摇滚音乐根据音源播放语在线音乐 播放qq、网易云、酷我音乐等等(因为每一家车厂合作的音乐供应商不一样)蓝牙音乐 播放蓝牙音乐、跳转到蓝牙音乐、放蓝牙歌曲、切换到蓝牙音乐、我要听蓝牙音乐U 盘音乐 播放U盘音乐、听U盘音乐的歌、跳到U盘音乐音乐播放控制命令切换当前播放列表上一首歌 切到上一首、上一首歌切换当前播放列表下一首歌 放下一首音乐、切下一首换一首歌播放 换一首歌、换一个音乐、换个歌暂停歌曲 暂停音乐、音乐暂停、停止播放音乐、不想听歌了继续播放 继续播放音乐、播放音乐针对于音乐这个模块的基础语言先讲到这边了,因为在线音乐的功能相对比较多,所以后续我会对于 QQ 音乐、网易云、酷我音乐等在线音乐额外的语言控制命令再写一篇续集。电台-话术播放电台打开电台 打开/开启收音机、听广播、播放电台/收音机/广播/Radio按频率收听 调频、播放调频、收听调频、广播按频段+频率搜索收听 我想听FM、FM、收听/播放/我要听FM、收听AM按电台频道搜索收听 我想听音乐类电台、我要听上海电台、收听/广播按在线音源+音频类型搜索并播放 播放喜马拉雅的相声按艺术家+音频类别搜索并播放 我想听郭德纲的相声播放源喜马拉雅 收听/打开/我想听 喜马拉雅FM 打开/收听/我想听/播放/我要听 FMAM 打开/收听/我想听/播放/我要听 AM电台扫描扫描电台 扫描电台、搜索电台、重新搜台、搜寻电台、搜索频道、扫描频道电台轮播轮播电台 浏览电台、电台浏览、电台轮播、轮播电台、快速浏览电台播放控制命令上一个电台 上个频道、上一个台下一个电台 下一个台、切到下一个台换台 换一个台暂停电台 暂停电台播放收藏/订阅 节目 收藏、收藏这个、添加收藏、加入收藏取消 收藏/订阅 节目 取消收藏、收藏取消车辆控制-话术基本功能包括车内空调温度调节、控制车窗开关、后视镜角度的调节,还可以切换驾驶模式、变换档位等等。空调控制空调控制 ON/OFF 打开空调、关闭空调空调 Auto 打开自动空调、自动空调开启空调打开+模式 太冷了、好热啊(检索到关键词,制冷/热进行切换模式)空调风量增减 风量大/小一点、风大/小一点设置风量级别 风量设设为2级、风量调成2级、风量最大/小空调温度增减 温度高/低一点、温度调高/低一档设置温度级别 温度调到xx度、温度设置xx度、温度调到最高/最低温度(空调温度调整到对应指)空调吹风模式 吹脸/脚、吹脸吹脚、吹脚前除霜、前除霜(前除霜:处理前挡风玻璃的)后窗除霜 打开后除霜/雾、打开后窗加热、后挡风玻璃除霜/雾车窗开启/关闭车窗 开/开启/打开/关/关闭 车窗(未指定某一个窗户,打开/关闭所有车窗户)指定开启/关闭车窗 开/开启/打开/关/关闭 – 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窗 、 打开/关闭主驾旁边车窗、打开/关闭前排窗、打开/关闭后排窗、打开/关闭全部窗户车窗开启/关闭到具体数值 车窗开/关一半(1/2)(车窗调节范围0-100%,根据不同车厂设定值为准)情景模式前文中有提到 TTS 反馈,那我就在车辆控制中情景模式详细举例子给大家讲解一哈。清凉模式 打开/开启/关闭 清凉模式 TTS反馈 清凉模式已打开/关闭、清凉模式已处于打开状态温暖模式 打开/开启/关闭 温暖模式 TTS反馈 温暖模式已打开/关闭雨雪模式 打开/开启/关闭 雨雪模式 TTS反馈 雨雪模式已打开/关闭、即将关闭车窗,请注意安全抽烟模式 打开/开启/关闭 抽烟模式、我想抽烟 TTS反馈 抽烟模式已打开/关闭导航-话术导航是我们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对于用户而言输入地址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所以在导航去目的地的时候,直接语音输入后,匹配所需要导航的目的地,让语音助手帮你直接导航,还可以询问语言助手到达目的地时间和距离播报,有的车机导航系统还可以支持语音缩放地图大小,省得两只手指在触控屏幕进行放大缩小操作手势,在导航中的使用语音主要的目的就是便捷与高效。导航中的执行逻辑我这边就不做过多叙述,因为相对要更专业点,后续有机会我再深挖讲解。导航公司 我要去公司、导航到公司、去公司、上班了回家 我要回家、导航回家、回家了注:如果没有设置公司/家的地址 需要进入设置公司/家的具体地址流程,设置完毕之后,方可语言导航去公司/家附近加油站 导航到附近/周围/周边加油站、帮我找个最近的加油站当前位置导航到模糊的POI(会产生多个结果) 导航到火车站(拿上海举例子:上海有虹桥火车站、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松江站、上海西站,因此产生了多个结果后,语音助手还会继续问到你需要导航到具体那个火车站,如果时间超过定义时间将默认为第一个)当前位置导航到POI简称 导航到人广(人民广场,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吃炸鸡 哈哈哈)、带我去交大(交通大学)增加途径点附近其他 导航附近三甲医院搜索指定位置+指定类型 POI 帮我找一下南京西路的日式餐厅搜索指定距离+指定类型 POI 两公里以内的停车场、一公里中式快餐店搜索指定位置+指定品牌 POI 南京西路的古驰店导航距离/时间的播报查询途径点的距离播报 距离南京西路还有多远、距离下一个途径点距离还有多少查询途径点到达耗时播报 到南京西路还需要多久、距离下一个途径点还要多长时间电话-话术在驾驶过程如果需要拨打电话,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而且是极其危险的,所以需要结合语音进行来辅助,接听/挂断不管是屏幕触控还是方向盘的硬按键都可以直接操作,体验还不错,对于不习惯语音的的人来说该功能点可以替代,但总体来说,语音接通/挂断会优于屏幕触控,硬按键对于长期使用来说可能会有优过语音,对于用户来说,在安全驾驶前提下,哪种使用方式习惯就用哪种。拨打电话联系人姓名 打电话给老妈、呼叫老爸、联系哥哥、给姐姐打电话拨打电话号码 打电话给12315、打电话给18015888888拨打常用黄页名 打电话给中国电信、给上海银行打电话接听/挂断/重拨/回拨接听 接听/接电话/接通电话/接听电话挂断 挂断/挂电话/挂断电话/挂掉电话重拨 重拨电话回拨 回拨电话对话设计对话设计是基于人们的对话的设计语言,它集合多个设计的内容,其中包括语音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动画设计、语音对话脚本设计、乃至还有音频设计增加语音助手的灵动性。对话设计的是否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是个性,现在市场上的许多车载语音系统对话听起来还是基本很相似,是因为很多公司都没有专业的对话设计师,要么是程序员、产品经理、好一点的公司组建一个语音组,都是从其他行业转化过来,然后将各个大厂的语音对话研究一下,就上岗了,国内优秀的 VUI 设计真的很稀缺,也是很缺少的人才,我可不想再用语音交互的时候语音助手和我说“对不起,我没懂你的意思”对话设计师在规划用户在具体每个功能模块区域内做什么,同时还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技术限制,对话的策略,是代表着该语音系统完整的用户体验,也包含这详细的规范定义流程和底层逻辑。这边需要着重的讲一个小知识点:我们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对话”仅只是说 or 听到的内容,其实对话本质上是多模态的,对话的核心内容是对话的流程和底层逻辑,图形界面的逻辑一般都不太会用在对话内容的设计方面,基本上他们两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话设计需要注意点1. 语音简短化车载语音的对话做的是否 OK?是基于对话内容时间的长短,因为用户没办法像查看 UI 界面内容那样,去查看语音的内容。根据人的平均记忆力,如果车载语音虚拟形象说了,关于这个话题很多内容,用户可能无法记全所有的内容,这对于对话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对话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 简短明了,让每一个文字都有意义,避免重复的短语,可以让用户快速的做决定。2. 响应等待设计当用户在用导航功能的时候,语音对话说“导航去火车站”,如果在上海的话,就有好几个火车站,需要用户再次去选择,1 虹桥火车站、2 上海火车站、3 上海南站、4 上海西站,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体验设计师给他的定义是如果用户超过 8 秒还没有进行选择的话,默认是选择第一个,如果第一个目的地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需要重新通过语音再次输入信息。我觉得默认选择这个选项可能会有些不妥,如果这期间来一个电话或者是微信的语音电话,那么我是不好通过语音去选择的,如果汽车不是在驾驶的状态,可以手动触控屏幕进行选择 OK 没问题,如果是驾驶状态下,就需要优化前面默认选择项了。我的想法(1)超过 8 秒钟后,默认选择第一个没有问题,但是在用户结束自己之前任务状态后,可以说重新选择目的地,将之前的搜索出来的火车站结果都再次调出来,提供用户重新去选择。(2)这块就更智能化一些了(这个有一点前瞻性的意思,研发要是看到这个需求估计要揍死我),当语音助手检测用户正在忙的状态时候,在 8 秒钟都没有做出选择,那么语音助手可以从第一个目的地开始播报,用户可以通过方向盘 OK 硬按键去选择自己所需要导航的目的地,在驾驶过程中,方向盘的硬按键安全性远高于中控屏幕的点击。3. 避免过多的选择给用户提供选择的选项列表的时,最好不要超过三个选项,给用户较少的选择,能够让用户更明确去抉择,减少过多选项对于用户的干扰,刚刚上面导航那个案例排除,上海火车站真的太多了没办法,其他城市应该还好都是 1-3 个左右。我的想法上面实际案例就是强行逼迫用户去选择一个,这种体验很差,有一种场景,如果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我想要的,你就得重新说,帮我推荐一下附近的餐厅,想想这种体验就不是我想要的,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情感化的设计在里面,如果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可能会说“这些我都不想去、能不能帮我再推荐其他的”语音助手说“你可真挑食、好的,那我就再帮你找找其他美食”(我的意思就是要让机器多去自我学习,更加智能化、情感化贴近于用户的交流,这样用户才会更愿意使用语音交互)上诉的场景是对于这块区域不熟悉的用户来搜寻美食,如果用户有直接目的需要吃什么类型的餐饮的时候,语言助手只需要推荐相关美食就好。用户说“帮我找一下附近的海底捞”语音助手说“附近有三家海底捞,您是要去哪一家…(播报三家信息)”(播报三家海底捞的位置和距离,甚至我想是不是可以增加排队人数的播报,如果排队人很多就可以换一家,接下来就可以和语音助手直接说帮我预约好位置,省的用户到店面还要进行排队等候)4. 不要假设用户知道该做什么在做对话设计的时候千万别考虑用户的思考逻辑,每个人的思考逻辑都不一样的,所以不用去猜想用户的想法,只需要提供有用的信息让用户自己选择好了,前面有提到对话设计是讲究有逻辑性的,你在设计对话剧本的时候不可能就只考虑一条线。举个简短的例子,你在设计一个订购飞机票语音对话流程,你想法是,首先先确定目的地,哪里起飞去哪里,然后再选择时间点起飞。假设用户直接说:“帮我预定早上八点的飞机,飞往深圳。”那问题来了一开始是用户是说的时间,最后只说了目的地,没有有说出发地,因此在语音设计剧本的时候,你需要将所有能出现的状况都考虑进去。5. 语言文案设计一致性在图形设计之前 UE 也需要将动词、名词之间的搭配提前定义好,需要全局保持一致性,这块内容有在我第二篇文章提到过,因此在对话设计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6. 不要信息轰炸用户现实中我们正常处理事物的时候,也是将事物划分成几块,然后按照计划步骤进行,而不是一股脑子乱做,车载语音设计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正常的用户来说,我们一次性说出的需求并不会很多,不会像专业的车机测试人员一样,去叙述一大堆信息去检测机器的运转效率,和一个处理信息的准确性,每次出差去南京走查,都会听到测试人员巴拉巴拉 一直说,我脑袋都大了,所以我们正常用户都是逐步的去说消息的,举个列子7.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举一个场景的例子,当你在道路上开车,需要停在路边接朋友,朋友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或者该位置是不可以停留的,语音助手正确说法“这边不可以停车,不然交警叔叔会罚款的,赶紧溜,我帮你找一个附近可以停车的地方吧” 错误的说法:“你触犯了了我国《交通法》第 XXX 条,……此处省略法律条文这边是禁止停车的”首先当你听到触犯法律,你的第一想法 what?这是什么鬼,给用户的感觉是很糟糕的,因为法律消息通常会包含长阅读并且还不自然的语言,给用户带了不好的体验,并且还未给解决的方案。一个好的语言设计方案会让人喜欢上使用它。最后来个总结:后续我会对于前瞻性的语音进行探索,再写一篇。前瞻性的就再举一个吧:通过面部扫描,检测到用户不开心的时候,车载系统可以推荐一些治愈系的电台,或者可以让用户放松、舒缓心理的的歌曲,或者你进行人机交谈(这个就比较高级,需要让语音系统进行大数据自我学习,达到能够和人能正常交流),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吧。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阿里设计师:语音交互设计的流程及方法全面总结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悄然颠覆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VUI(Voice User Interface,语音用户界面)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也在快速发展,并对用户体验提出了更多关于语言学、情感塑造、逻辑搭建等方面的新要求,本文结合参与的项目,将语音交互设计的发展、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hmi-vui-design
用户 滤镜 照片 悄悄问一句:农历新年将至,准备好发年终总结朋友圈了吗?随着相机 App 逐渐占领用户使用心智,除了日常大家用到的头部翘楚,还有哪些新奇有趣的工具可以给到设计师灵感和参考呢?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设计师的私藏,快来抄作业!功能性:小而美也会很有分量当所有的拍摄编辑类 App 都在追求大而全的功能覆盖时,一些 App 通过特色的风格和专精的用法杀出重围。通过将功能做“垂”做“深”,在用户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Darkr-原来照片也有 50 度灰作为一款专业的无色摄影工具,Darkr 内置了几百款不同程度的黑白滤镜和色阶层次,让黑白的表达更加丰富,同时“暗房”的预览概念也让用户仿佛置身专业摄影棚,原来黑白照片也可以不无聊。Darkr 内置的黑白色阶参数Dazz Cam-普通人也能成为王家卫Dazz 贴合了大火的复古风潮,不仅支持相片拍摄,也难能可贵的提供多款复古录像设备和镜头效果套组,让画质输出兼具氛围感和故事性,其中的“Kino”摄像机抽帧效果更是分分钟重现旺角卡门哦。Dazz Cam 复古拍摄设备套组Focus-连光晕都是爱你的形状很多摄影老法师追求的光圈虚化和景深质感在手机上也能够实现了!Focus 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不仅能够后期调整照片的光圈大小指哪打哪,搭配内置滤镜让光斑都丰富了起来,所以…下次情人节知道怎么做了吧?Focus 内置的光圈滤镜效果iPics-剪裁也能发挥创想千万不要小瞧剪裁的魅力!这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宫格剪裁软件,也同样可贵在方便实用。用它对照片进行处理,发挥一点想象就能拯救手机中的废片,轻松 get 日常情绪画报。iPics 的极简操作界面和运用效果趣味性:拍的不是照,是情绪拍照这件事本身就和娱乐息息相关,普通用户可能无法像摄影老法师那样对于镜头侃侃而谈,但是对于拍摄的兴趣和情怀是需要被重视和满足的,因此趣味的设计能够让用户因为瞬间的欢愉和惊喜而记忆犹新,毕竟拍照也拍的是个心情嘛。Fimo-一场收集癖的狂欢号称胶卷图书馆的 Fimo 有着丰富的胶卷种类和风格各异的画质表现,甚至连换胶卷的动效和浏览照片的方式都保持了高度统一的品牌世界观,这种对细节还原的呈现让用户有理由相信手中拿着的真的是一台复古相机呢。Fimo 的胶卷种类和画质概览Pott-照片调色就像开盲盒Pott 的视觉调性一直是时尚新潮的,这一点在它内置的发布工具上也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尤其是当用户选择未使用过的滤镜时,撕开包装的动效让整个过程惊喜有趣甚至有些爽!无形间激发了用户探索更多功能的意愿。Pott 发布器“拆”滤镜动效MONG LI-色彩下的你无厘头的可爱极简设计的拍照 App,会随机叠加不同形状的色彩和混合模式,用户永远不知道按下快门后会得到什么样的一张照片。这种简单的随机处理让身边每一个沉闷的角落都变的未知而有趣了起来。「云奢城」纵览掠影NOMO CAM-等待也很浪漫Nomo 作为大名鼎鼎的复古相机 App 相信是很多用户的心头好,除了玲琅满目的复古相机让用户欲罢不能,在照片的呈现上也独具匠心,每当用户拍摄出一张照片后,都需要耐心的等待照片慢慢成像,这种真实感让每一张照片都变的弥足珍贵。Nomo Cam 慢慢成像的过程操作性:用的顺手是专业底线当拍摄回归工具本身,不同的 App 都在交互引导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尝试,贴心的引导和提示或多或少的帮助用户拍摄出更优质的内容。画音-水平仪治好了我的强迫症有多少次我们看着一张照片感叹真好但是发现地平线拍歪了?而剪裁又会带来不必要的画幅损耗。画音的贴心之处就在于拍摄界面植入明显的水平提示,从而辅助用户拍出横平竖直的照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画音发布器中的拍摄倾斜提示型男相机-让摆 pose 变成填空题博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博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会摆拍啊,这款 App 通过轮廓化拍照姿势的方式提供给普通用户以拍摄参考,不同于其他 App 过重的引导干扰,在方便用户模仿的同时也没有对画面进行过分的遮挡。型男相机摆拍引导得物-OOTDYYDS大部分人对于得物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潮流穿搭平台,其实为了做到更优质的内容供给,他们的拍摄工具也同样在素材供给和交互体验上有所深挖。不仅根据用户的图片推荐不同的模板,同时支持商品植入和智能抠图功能,这样便捷的操作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输出自己的穿搭画报。得物发布器的模板和商品抠图写在最后以上提到的拍摄编辑类工具,都是设计师的私藏,还有很多优质的工具没有办法一一跟大家呈现(比如 VSCO 和 HRZN)那么你的宝藏拍摄 App 又是什么呢?不要吝啬快点留言告诉我!!8款小众摄影App,帮你Get网红拍照的小心机说起拍照与后期修图App,相信每个人手机里都不缺自己习惯好用的。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淘宝设计」公众号: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camera-apps
用户 内容 人士 兔小巢 (txc.qq.com) 是一款由腾讯 CDC 开发的用户反馈互动社区,让腾讯内外各产品团队无需开发即可快速生成专属社区,高效收集用户反馈,并与用户进行深入交流。兔小巢作为用户反馈互动社区,每天能收到来自多个产品的成千上万条产品反馈,但是我们听到的是全部的声音吗?会不会有一些人因为产品设计上的某些细节问题,而无法顺利向产品团队提出反馈和想法呢?本文是兔小巢团队在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探索方面的一次阶段总结,希望能为社区类产品,甚至是其他类型的产品提供一些思路。关于适老化与无障碍的重要性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日常娱乐,他们的体验行为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通过一系列的用户调研,我们才近距离地了解到,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提示,可能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成为了无效的信息;有一些内容,我们可能扫一眼就能理解,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需要多几步操作,才能获取具体的信息。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有 26402 万,占全国人口的 18.7%,同时残障人士的数量也不容小觑,仅视障人士的数量已经超过 1700 万。但他们在使用手机软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却很难出现在常见的手机软件意见反馈渠道,更别说引起产品团队的关注。恰好今年国家发文要求微信、QQ 等腾讯系 9 款产品,在 2021 年 9 月 30 日之前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兔小巢作为嵌入在这些产品的反馈社区,有责任全力配合,帮助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有效地发出他们的声音。因此,兔小巢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提上了日程。整体改造成果围绕适老化与无障碍,兔小巢进行了一系列使用体验优化工作,主要通过前端改造来实现:1. 适老化字能看清楚了——文本展示效果自适应在微信、App 等条件下打开兔小巢,页面都可以配合应用设置的字体大小,调整内容展示的效果,包括文本字体大小、段落行距等,让老年用户无需寻找调整字体的设置,也能把字看清楚。相比普通版兔小巢首页,适老版的字体、按钮等元素整体放大,方便老年用户阅读。另外页面底部的按钮文案从“说两句”改为“我要发言”,更易于老年用户理解按钮的用途页面更“好看”了——页面颜色对比度优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用户视觉逐步衰退,具体表现包括视力下降、对蓝/绿色不再敏感、视觉范围变窄、较难适应明暗变化等。为了让老年用户在访问兔小巢时,也能获得舒服的阅读体验,兔小巢整体调整了页面颜色的对比度。关于适老化设计的颜色使用,请参考这篇:想做好适老化设计,先来了解人眼的光色原理!近期,所负责项目正在进行适老化的设计,分析过程中找到一些产品相关的研究和对比,但是看的过程,一直有个困惑:老年人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阅读文章 > 相比旧版兔小巢首页,新版的颜色对比度更高,方便老年用户清晰辨认,获得更舒服的阅读体验2. 无障碍读屏重点更突出了——读屏适配改造正常人使用手机靠“视觉”,而视障人士则靠“听觉”。大多数视障人士都是通过读屏功能来了解屏幕上的内容,但兔小巢此前还未实现读屏软件的相关适配,导致读屏表现欠佳,影响实际使用。因此,为了让视障人士也能顺畅地进行产品反馈,兔小巢对读屏功能进行了适配改造。如聚合相关性强的内容,使读屏软件可连续读出,方便用户减少操作;屏蔽无意义图标,让读屏软件减少读出强干扰性的内容等。以上的改造成果已经支持公司内外超过 7500 款接入产品,并且有近 4700 位老年用户体验,累计反馈了 1342 条信息。具体改造方案1. 文本展示效果自适应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为了实现客户端字体自适应调整,我们设计了“元素尺寸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下:元素实际尺寸=元素的默认尺寸 倍率(倍率通过读取客户端的设置获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供白名单设置,白名单内的元素在页面字体调整时大小保持固定不变。例如在帖子回复列表页上,用户头像并不是主要信息,通过将“用户头像元素”加入白名单,可以实现在页面整体适配字体变化时,头像区不会跟随字体放大而放大,保证了右侧帖子详情的可读性。兔小巢页面的字体自适应后,部分不影响理解的元素,如头像区域,会保持大小不变,保障页面整体的阅读体验2. 读屏适配改造在前期测试中,我们发现主流读屏软件在兔小巢的读屏体验不太理想。因此,通过以下 4 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改造:读出图标的操作含义「原有问题」有一些图标,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地感知到这是可点击的按钮,比如下图的“点赞”。但由于代码未能规范地将图标声明为“按钮”,读屏软件无法识别,会直接略过图标,只朗读出数字 ,因此视障人士很难了解到这里可以进行点击来实现点赞效果。兔小巢反馈帖子中的“点赞”模块「解决方案」我们通过将“点赞图标”定义为按钮,并添加替代描述“已/未点赞,XX 个赞”,让视障人士明白这是一个可点击的交互,理解点赞的状态、有几个赞等信息。控制焦点,感知交互「原有问题」常见的弹窗(如下图的提醒内容),能够快速引起普通用户的注意,有着提醒、引导的作用。但由于前期兔小巢不兼容读屏软件,提醒内容无法让读屏软件识别,视障人士无法及时感知。并且当弹窗关闭时,读屏焦点会停留在弹窗原有的位置,因此会影响读屏软件无法读取应读的内容。兔小巢反馈环节中,提醒输入内容”不能少于 5 个字“的弹窗「解决方案」我们通过记录触发焦点、切换焦点的方式,让读屏软件有效读取弹窗内容,帮助视障人士快速感知弹窗;并且在关闭弹窗后,让读屏焦点回到原来的触发焦点,可以正常读取内容。聚合内容,减少操作「原有问题」普通用户阅读页面的内容,如昵称、发帖时间、帖子内容等,是自上而下连贯的。而读屏软件是按照实际 DOM 节点的顺序依次朗读的,导致读屏用户需要依次点击昵称、发帖时间、帖子内容等区域,才能完整了解页面上的信息。「解决方案」针对这部分相关性强的内容,我们使用 WAI-ARIA 技术将多个 DOM 节点聚合成一条信息,帮助视障人士点击 1 次即可获取全部信息,减少频繁操作,提升效率。读屏改造前,用户需要依次点击用户名字、发表日期、帖子内容,才能完整了解内容;改造后,仅需点击用户名字、帖子内容,操作步骤减少减少干扰「原有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点击相应的位置会有下一步操作。但部分读屏软件会将 “>”朗读出来,因为“>”在代码中是通过一张图片实现的,而读屏软件会将图片名称朗读出来,所以这十分不利于视障人士理解。常见问题页面中的点击提示元素「解决方案」我们梳理出页面上所有纯装饰性元素,或对用户理解内容没有帮助的非文本内容,使用 aria-hidden=true 来屏蔽,避免读屏软件读取这部分的信息。最后的话为了保证功能对于老年用户、视障人士真正可用,我们还组织了 7 位老人、8 位视障人士对优化后的兔小巢进行可用性测试。针对老年用户与视障人士在体验过程中进一步暴露出来的认知障碍问题,我们再次优化调整了 20 多处细微流程和文案表意,让弱势人群能够把兔小巢轻松用起来。一位视障用户在可用性测试现场使用手机以上的改造,只是我们的第一步。随着,我们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更多一分,便意识到改造工作更任重道远、且无法一蹴而就。如何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每一步操作、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每一次点击,甚至让他们更多参与到交流互动中来,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优化。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适老化与无障碍探索,希望在未来,弱势群体不仅是发出他们的声音,让大家听见,还能放大他们的声音,让他们也能在互联网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共鸣。近6000字干货!5个方面帮你完全掌握适老化设计(送大厂PPT)前不久看了阿里巴巴的设计周,其中有一个话题引起我注意“适老化”设计,今天就来聊一聊适老化设计的注意点。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txc-elderly-design
产品 用户 功能 竞品分析作为无论产品经理、运营岗或体验设计师,都是其必备技能和工作范畴之一,想必大家也应该有些许心得和体会。但是如何通过竞品分析提炼有效信息,为业务或设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仍然值得进行更多的思考。文章主要介绍将用户体验五要素和表格对比法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述竞品分析的思路。为什么写该文章最近早上听两位同事的一段聊天。一位同事说自己很苦恼,不知道自己即将想购买的个人保险是否有什么潜在的风险。另一位同事则给她一个思路,可以给这家保险公司的竞争对手企业咨询一下,了解预购买的这份保险的问题。听了这段对话会发现竞品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我们无法判断一件事情的好或坏,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同类的产品来比较一下,也就是“货比三家”。可以发现,掌握竞品分析的研究思路不仅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竞品分析不等于货比三家竞品分析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随着互联网的火热,现在被广泛运用于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的流程设计中。互联网产品 PRD 评审或设计方案评审时,都有可能被领导或相关评审同事询问:竞品的方向是什么?竞品是如何做的?所以竞品分析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近两年的工作发现大家在进行竞品分析时会存在的一些共性疑惑:对于竞品分析肯定不能简单归纳为”货比三家“这么简单,张在旺老师在《有效的竞品分析》书中对竞品分析的意义按照对产品及个人两个维度进行说明: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分析为什么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去做竞品分析,《高效人士的 7 个习惯》(The7 Habits of Effective People)提到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做竞品分析时也要明确的清楚自己的目标,目标清晰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分析,不至于最终的分析方向和目标偏离太远。竞品分析要怎么做1. 明确竞品分析的目标产品从概念提出到最后退出市场的整体生命周期中,竞品研究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也不同。首先了解当前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和用户特征,做到先「知己」再去「知彼」。起步期阶段:产品刚进入市场,该阶段大部分产品属于业务导向,通过竞品研究主要目的是验证其需求是否可行或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否靠谱。该阶段可以通过使用波特五力分析、PEST、SWOT 等方法分析,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产品可挖掘的机会与产品可能潜在的威胁,借鉴其中产品的商业模式归纳特征,打造差异化产品。成长期阶段:该阶段更多的是业务导向往体验导向过渡,该阶段产品的基本雏形已形成。可以通过 KANO 模型等方式研究竞品中用户的期望属性以及魅力属性的功能与信息。从竞品中可以获得创新的亮点与思路,尝试 MVP 的方式快速寻求解决方式,突破现有产品模式。UI 进阶必学系列:需求分析工具 KANO 模型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分享一些基础的干货内容,那些看书、看分享很难系统搞得明白的知识点,这和我个人对基本功的执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文章 > 成熟期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创新的功能与内容优化以达到满足体验和商业的目标。通过结合商业的诉求,持续关注核心的竞争对手产品的迭代与产品设计,为自己提供创新的思路,不断打磨现有产品的细节与体验。2. 竞品的选择对于竞品的选择上,也要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竞品选择。“决策支持”或“预警避险”类的分析,则可以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中寻找竞品。比如携程酒店产品的分析,则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和替代品可以选择去哪儿酒店、美团酒店、飞猪酒店以及民宿和短租类产品如:爱彼迎、途家等。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学习借鉴”时,可以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参照品”中寻找竞品。依然以携程酒店为例,则参照品可以选择饿了么、美团外卖以及京东等平台为参照品。初步选取好竞品后紧接着就是对竞品进行分类,选择一个合适的维度进行产品分类,将分类结果结合自己产品特性和用户特性进行初步筛选。3. 竞品分析的思维框架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品的分析,笔者比较推荐 Jesse James Garrett 在《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书中的模型进行分析。用户体验五要素从 5 个层面拆解产品分析的维度,通过对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的拆解分析,可以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竞品。4. 战略层战略层主要是了解产品目前在公司的定位与阶段,目前产品的商业模式以及产品当前的核心定位是什么,讲清楚用户可以从产品中获得什么,公司可以从产品中获得什么,如果涉及到触点比较多,还要讲清楚,商家和用户以及平台之间的关系,建立平台性思考的思维框架模式。比如闲鱼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该产品卖家在平台通过发布宝贝、鱼塘、话题等信息,平台则给予卖家一定商品的曝光和信誉评分,买家通过给平台提供一定的流量和交易额,平台则给予买家提优质的服务、交易和信誉。5. 范围层范围层主要研究竞品具有的基础元素以及核心具有的能力,推演产品的主要的核心功能、基础功能,了解功能之间的架构关系;同样以闲鱼产品为例,具有底层的基础元素是用户基础信息,平台具有信用体系和推荐的能力,则平台具有的亮点功能是交易担保以及兴趣推荐的功能。6. 结构层结构层主要包括信息架构与分类,该层面主要是对竞品的信息和功能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行一定梳理,信息结构从产品的属性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复杂型的如运维类以及 Saas 类产品,另外一种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TOC 类的产品。通过对信息和功能结构的关系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竞品的信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7. 框架层和表现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则将页面模块以及页面元素拆分进行剖析,将页面拆成「模块-组件-元素-原子」。建议根据项目区分,并不一定每一个项目都要拆解到原子的颗粒去分析,掌握合理的度即可。在元素的对比分析中,结合打勾对比法的方式,重点关注核心的竞品,使用列表将信息进行分类罗列,通过打勾的方式对竞品功能拆分进行对比,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以及在设计的落地层面上切实起到辅助决策作用。8. 竞品分析的准则为了保证分析报告的的质量,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评判的准则。应该是带着思考去看竞品,这里的思考比如说产品的可用性准则、IOS 设计规范、视觉设计的基础通用性规范去辩证看待竞品的设计。关于产品的设计准则,建议可参考尼尔森十大设计准则:使用竞品分析对产品改进竞品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回归设计本身,辅助我们的设计执行与落地,对于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师而言,可能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将分析的结论运用于设计方案中。1. 对竞品功能与信息的前期调研阶段项目前期阶段进行竞品分析,可以建议结论先行。将竞品分析中确认的范围层部分和业务先讨论起来,避免因为后期大的功能信息变动,导致后期方案的反复修改。2. 产品框架与信息结构分析阶段通过对竞品的结构与框架的研究,输出产品结构图与用户操作流程图,并且结自身和产品的用户特征给出建议的方案,针对不同的框架逻辑,可以多方案输出,分析每一种方案的优、劣势,让讨论更加聚焦方案本身,提升方案的说服力。3. 产品的迭代改进走查阶段根据竞品中的亮点功能与信息进行分层梳理,按照人有我无(竞品大部分都有的信息,但是自己的产品流程中没有的),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逻辑了解对方和自己产品的优劣势,重点关注人有我无的的产品功能、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结合竞品和自身产品的特性和从用户出发,综合考虑产品设计背后的本质根源,以及给用户解决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设计策略与建议。个人感想之前也见过一些小伙伴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做竞品的分析,其实竞品分析重点不是竞品选择的数量有多少,当然合适的竞品选择和细致的分析很必要,但是比较重要的是通过既有深度也有逻辑性的分析后,输出的启发性想法或者建议性方案更重要。发现合适的机会—研究可行性方案—落地机会,重点是最终是否能够将发现的机会推进和最终落地,形成一个很完整的闭环。做好竞品不是一定就能做好产品,竞品分析也只是产品设计与分析过程中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最重要的还是先需要了解自身产品的特性,了解自身产品中用户的使用场景,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出当前比较合理的策略方案会更贴合用户的所需。本文篇幅相对有点长,在个别方面的分析不足之处或有更好的建议,希望可以及时交流。参考文献《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Jesse James Garrett著;范晓燕译;《有效竞品分析》—张在旺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Stephen Richards Covey 著;万字干货!手把手教你学会竞品分析(上)我们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被问,为什么这么设计?阅读文章 > 万字干货!手把手教你学会竞品分析(下)上一篇带大家全面认识了竞品分析所用到的方法,以及竞品分析的原则和误区。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京东设计中心JDC」的微信公众号: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competitive-product-analysis-5
禀赋 效应 用户 根据禀赋效应,当用户觉得某样东西属于自己时,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继续使用它。利用该效应,设计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免费试用和退款保证等简单方式,来提高产品的采用率和保留率。想象一下,你注册了一个 Premium Spotify 帐户并开始免费试用,只是为了看看它是怎样的。但是在免费试用期结束后,我相信你会付费并继续使用它,对吗?这就是禀赋效应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个简单示例。当用户觉得某样东西属于自己时,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以继续使用它。禀赋效应 [1] 一词来源于行为经济学领域。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Jack Knetsch 和 Richard Thaler 就 “禀赋效应” 进行了实验,并在他们 1990 年的论文 “禀赋效应和 科斯定理 [2] 的实验测试” 中阐释了这一概念。( [1] 禀赋效应: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2]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科斯定理表明,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有了产权,人们自然会 “议出” 合理的价格来。)禀赋效应描述的是人们为何愿意花更多的钱去留住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而非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倾向于为自己拥有的物品赋予更大的价值。禀赋效应被认为是 “损失厌恶理论”[3] 的副产品。“损失厌恶理论” 认为人们对损失的在意程度高于利润。( [3] 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人们重视他们喜欢的产品 (插图来源:Storyset)“我的宝贝” —— 咕噜的声音是的,你猜对了!甚至咕噜(《指环王》 中的角色)和戒指也是禀赋效应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咕噜拿到戒指时,他赋予戒指更大的价值,并拒绝放弃它,因为他觉得戒指是他所拥有的。正如妮可在她的文章中提到的,禀赋效应非常强大。我们的大脑在心理上建立了对物体的依恋,即使我们对这些物体并没有情感上的依恋。依恋可以立即产生,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在第一次接触时就赋予了对象更多的意义、品质和价值。何时采用禀赋效应?在设计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想,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禀赋效应?正如 UI Patterns 中提到的,你可以利用此效应来:留住普通用户让用户对你的产品赋予高于竞品的价值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利用此效应来将人们转化为特定产品的新用户。这称为 “产品采纳”。通常有 3 种方式可用于产品采纳:客户专属的个性化服务赠送免费物品退款保证客户专属的个性化服务引起禀赋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用户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当你向用户提供适应其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时,就会创建用户与产品的情感联系。例如,如果你仔细分析 Web 浏览器 Google Chrome,会发现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进行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更改颜色主题,添加书签以便于访问,甚至可以添加扩展程序!这种个性化设置能够让用户感受到产品所有权,因此该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更高的价值。客户拥有的个性化设置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另一个实例是应用程序的新手引导。当用户创建帐户后,应用程序将询问他们的特定偏好,从而说服用户长期继续使用该产品。这是因为整个应用程序都是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赠送免费物品另一种引发禀赋效应的方法是向用户赠送免费赠品。其中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特定产品的免费试用,另一种是在用户使用该产品时,向他们提供其他免费赠品。例如,Coursera 为用户提供任何其想学的课程的 7 天免费试听机会。用户可以在试用期内学习课程内容。大多数用户将被说服,继续付费并完成整个课程,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课程并开始学了。提供免费试听课的示例当用户获得免费试用机会时,由于禀赋效应,他们很有可能继续使用该产品。当一个人觉得某产品属于自己时,该产品在他们心中的价值是其实际价值的两倍。赠送赠品将有助于在更长的时间内留住用户。例如,Envato 元素每月都会向订阅者发送 “赠品”,从而说服订阅者继续使用 Envato,以获取每月免费的精彩内容。再说一次,这是禀赋效应的影响!赠送赠品的案例退款保证你一定遇到过很多提供退款保证的在线课程。如果用户不喜欢该产品,退款保证则为用户提供了撤销其行为的机会。由于退款保证,用户很愿意支付特定金额以注册产品。但是由于禀赋效应,当用户拥有该产品时,他们甚至愿意支付两倍的费来保留它,因此用户不太可能要回这笔钱,因为退款会让他们失去这笔钱带来的价值。例如,你或许已经在 Contented 等在线课程平台中看到过此类优惠。如果你对课程内容不满意,他们会提供 100% 退款保证。退款保证示例结论根据行为经济学,情绪和社会会影响一个人的决定。因此,当我们了解这些因素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来帮助用户做出最佳决策。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效应,通过个性化服务、免费试用和退款保证等简单方式,来提高产品的采用率和保留率。更多引导用户的设计心理学:像心理学家一样做设计!5个掌控用户行为的实用技巧你有没有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能够影响用户行文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TCC翻译情报局」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endowment-effect
徽标 图标 用户 大家好,我是 Clippp,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徽标设计」。说到徽标(Badge)设计,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陌生,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手机软件上那些没完没了的小红点提示,这种设计就是运用了徽标(Badge)组件。徽标很常见却又很容易被忽视,除了常见的小红点,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徽标组件还有其他设计样式,比如在小红点上加数字、文字、状态……而且除了圆形,徽标还有很多其他形状,如果你也忽视了这些关于徽标的设计细节,一起来看看吧~徽标的四种类型徽标组件有纯圆点、数值、文字、图标 4 种常见的类型:1. 纯圆点纯圆点徽标是最常用的类型,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提醒,引导用户点击某些特定的功能。纯圆点徽标还可以用来区分用户的状态,显示用户是否在线。2. 数值带有数值的徽标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主要用在消息通知、添加购物车、外卖点餐等场景。例如在消息通知的场景中,消息 icon 上显示的数值可以用来告诉用户有几条未读的新消息。又或者在网购或点餐等场景中,通过购物车的数值徽标的变化,就能知道已经选择了多少商品或食物。3. 文字文字主要有两种使用类型,一种是单独的文字徽标,多用在电商运营等活动场景中,通过显示优惠促销来吸引用户。例如在某多多首页的功能图标区域,通过加入不同的文字徽标,能够告诉用户有新的“限时秒杀”活动和“立减 2 元”的充值优惠,鼓励用户采取行动。另一种是作为文字标签,放在 UI 卡片的任意一角,用来展示某个热门的话题或者显示浏览量等。或者放在内容中,用来突出重要的活动。关于标签组件,还有很有需要注意的设计点,后期我会单独出一篇文章展开讲讲标签设计。4. 图标在元素基础上叠加一个图标来显示当前的状态,或者对用户的反馈做出响应,常用的图标状态包括成功、失败、警告。在一些交友类产品中,可以用图标徽标表示哪些用户已经过实名认证。Tips:根据使用场景的需要,一个 UI 页面中可以包含多种徽标类型。在收件箱中,使用右上角的数值徽标展示新收到的邮件数量,下方纯圆点提示可以明确区分出新邮件和已读邮件。徽标设计的五个要素虽然徽标看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得到一个独特的徽标,仍然需要考虑颜色、圆角、描边、阴影、位置等设计要素。1. 颜色填充利用徽标颜色来调整内容优先级。背景色 100%的徽标比半透明(不透明度为 15–20%)的徽标视觉效果更明显,那么重要的内容优先使用100%的颜色填充,相对次要的内容则使用半透明度的徽标。徽标的颜色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更重要的是要灵活使用,做到在每个页面中都能有效吸引用户视线并且易于识别。2. 圆角半径调整徽标的圆角半径来改变容器的外形。除了基础的圆形、方形,也可以考虑使用长条状矩形、气泡形、不规则形状等外形样式。徽标大多用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所以在设计徽标外形时,还要考虑原有元素的样式和风格,例如原有元素是圆形,那么徽标也应该考虑设计成圆形,这样才能和原有图标统一,跟整个 UI 页面搭配。3. 轮廓描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徽标并没有和原有元素贴在一起,而是相切一定距离的宽度。通过给徽标加入与背景色相同的描边,既能将徽标单独展示出来,还能保证徽标在任何背景颜色上都能够被看到。4. 添加阴影通过给徽标设置一个平滑的阴影(使用相同的颜色),能够得到一个微妙而优雅的悬停效果。5. 位置关系徽标容器的长度根据内容量的多少而定,容器长度可以向左、向右或从中心扩展。当徽标向右延伸时,需要注意徽标距离右侧相邻的图标之间的距离,避免徽标太长影响相邻图标的显示。灵活运用特定的文字缩写可以有效减少内容量并节省空间,例如使用“99+”来表示超过 100 条的消息,用“4.8k”表示 4800 位关注者。最后以上就是徽标(Badge)设计容易忽略的设计点,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能帮助你打磨和改善产品的体验。「组件系列」的其他文章,近期也会不断更新,欢迎大家关注~看似简单烦人的小红点提示,原来还有这么多设计细节!你是否遇到这种场景,打开一个APP想赶紧用呢,结果满屏“小红点”提醒,强迫症的你必须咬咬牙把它们先消掉,才能舒心的正常使用。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Clip设计夹」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app-red-dot-design
用户 信息 气味 编者按:用户是怎么判断点击A链接而不是点击B链接?这个事情背后的逻辑又是怎么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设计链接?用「技巧」骗点击的「标题党」为什么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信息气味理论就是这背后的答案。下面这篇文章出自用户体验/交互设计领域的权威 NNGroup,一起来看吧:互联网本质上是借助又一个的超链接连接到一起的。但是,当用户看到一堆链接和按钮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点击哪个?答案是,「信息气味」决定用户的选择。就像美食会吸引老饕一样,「气味对」的链接会更容易吸引用户点击跳转。而「信息气味」就是「信息觅食理论」当中,最核心的概念,而这个概念非常清晰地解释了用户在网上如何同潜在的信息源进行交互,并且从中找到满足自身需求信息。简而言之,用户是怎样衡量这些链接「提供答案的可能性」,并且预测「如果跳转了那么多久能够获得答案」。那么对于信息气味,可以这样定义:信息气味是用户对于信息源的不完全估计,而评估的佐证则来源于这个信息源的外观。在网上,信息的来源通常是以网页链接的形式存在的,当用户考虑是否要点击这个链接的时候,链接所附带的标签、概述、上下文环境,甚至其他的背景信息(比如是谁推荐的),都会影响到这个信息源「散发出的气味」,这也决定这个页面是否会被用户选中,并且点击。将我们日常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捕猎觅食来进行对比把。比如说,获取食物的区域是草原,那么觅食者(比如人类)在提枪打猎之前,还会考虑到一些额外的因素(比如之前狩猎失败的经历),即便这次要捕猎的猎物非常吸引人,也有可能因为之前的经历而感觉艰难,甚至会认为此次狩猎是不成功。通常而言,信息气味通常会涉及到四个概念:「实际来源」(网页或者草原),「实际外观」(猎物或者连接呈现出来的外观和气味)。然后,就是它的「实际价值」(直到获取之后才能判断出猎物或者网页的实际价值)以及「预估价值」(事先评估预测的价值,并由此决定是否要点击或者狩猎)。接下来,我们详细剖析一下每个因素。构成信息气味的要素我们之前已经看到的,信息气味大体上由2部分构成:「用户看到的部分」(页面上已经给出的信息)和「用户已知的信息」。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又设计师所直接决定的,而后者则由设计师在过去借助品牌和其他因素来塑造「感知价值」,借此间接控制。用户可见的部分链接标签文本这应该是信息气味当中哦功能最重要的部分了,链接的标签文本应该足够清晰明确,如果名称过于晦涩和模糊,用户可能会错过一个优质的信息来源。如果这个文本,和用户的目标高度相关,那么对于用户而言它的信息气味就足够高,用户也有很大可能性点击它。如果它用了目标受众不理解的词汇,那么它的信息气味会变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必要规避行话、属于和过于复杂的词汇,并且为所有的用户提供足够易于理解的提示。上面是思科的网站,其中的标题就是一个标准的反面案例,NGFW 代表了下一代防火墙,是思科对于自家防火墙技术的别称,AnyConnect 则是一种 VPN 服务,Duo 则是一种多因素身份验证服务……注释:在 UX 设计当中,我们会使用「这个标签信息气味低」这个表述来描述某个链接的标签文本,让人很难猜出其背后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而当一个链接的标签文本可以较为清晰地表述其背后的内容的时候,会使用「链接信息气味很高」这样的描述。不过这个表述是有针对性的,看同一篇文章的用户可能会有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对于一部分用户有较高信息气味的链接,可能对于另外一部分用户而言,信息气味很低。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好的标签文本的描述总是相对准确有价值的,它至少帮助用户规避了问题,不至于点击链接之后感到失望。链接的附带内容通常,链接总会附带一个简短的说明或者摘要文本和缩略图 ,它们存在的目的是向用户更加全面地展示。即使用户可能不会阅读全部的文本,但是依然可以在快速的扫读过程中,了解到其中的信息和线索,而这些附带的内容就是增加链接信息气味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2件事情:1、文章的摘要文本应当能够传达出链接背后文章的要点,能够辅助链接传递信息。糟糕的摘要内容对于网站而言,是浪费位置,对于用户而言是浪费时间,因为网站无法正确向用户传达文章的价值。正如你在上面思科网站的案例中看到的,摘要内容对于晦涩的标题链接毫无帮助。2、与链接相关联的图片内容应该是具有描述性的,能够传达链接背后文章的属性、类别、内容。很多网站会选择与网站内容关联性较低的图片。比如 utterhealth.org 网站所选取的图片和内容就是低关联度的,仅仅具有装饰性。当然,即使选择了相关的图片,也不总能达到效果,因为这还存在一个相关度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 1970 年代 Eleanor Rosch 的研究。比如,鸡属于鸟类,但是使用鸡来作为一篇鸟类文章的标题,效果不如使用知更鸟的图片,因为知更鸟的图片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整个鸟类。因此,在选取图片素材的时候,不要将美观和方便作为唯一标准。在 Costco.com 的网站上,咖啡和甜味剂这个分类所用的图片,不具备代表性,所以除非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或者恰巧看到,才有可能找到这个类别的产品。链接所在的上下文环境通常,页面中的内容会影响用户的感知方式。比如,当你正在寻找「圣诞节餐具」相关的内容,那么当这个词出现在 HarryandDavid.com 和 Williams-Sonoma.com 这两个网站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在 Williams-Sonoma.com 上,这些链接内容的信息气味会明显更浓郁一些,因为页面上不仅能够知道这些关键词,而且能够找到其他圣诞相关的物品。相比之下,HarryandDavid.com 的信息气味明显会低很多。在 HarryandDavid.com 这个网站上,从页面文本/链接到图片内容,都使得圣诞餐具相关的信息气味较低。相反在 Williams-Sonoma.com 上,各种图片和链接都围绕着餐具,明显信息气味会更浓郁。尽管上下文环境是一个强有力的提示,但是设计师经常会过分依赖它,从而带来一些别的错误。特别是在小屏幕上,上下文环境不总是可见的,有的时候可能是用户页面滚动太快,或者被别的元素盖住了,因此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好分类和链接标签文本,而不是靠上下文环境来提供提示。在移动端上, Williams-Sonoma.com 的分类标签相对更难找到「圣诞节」的词,可见的上下问环境要比桌面端差很多,而 HarryandDavid.com 则使用了「圣诞礼物」这样的词汇,更方便用户找到相关类别。另外一个常见的错误,则是没能及时提供上下文提示。我们经常能看到网站的着陆页没有文字,就一张超大的图片,也许其中包含了高相关的信息,但是较少的文本使得绝大多数这类页面很难让用户觉得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所以用户不再费心寻找信息,觉得页面没有探索的价值,然后做出决策——直接离开页面。PosturePillow 这个着陆页确实有公司的名称和 LOGO,图片和产品(枕头)也确实高度相关,但是对于用户而言,这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用户过来甚至不知道要点击哪里。上下文环境的影响还和位置相关,比如侧边栏上显示的信息通常会更容易被忽略——用户很清楚侧边栏上出现的图文有大概率是广告,因此即使在侧边栏上提供有效信息,依然可能会失去相关度。用户知道的部分信息气味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户对于这个品牌过去的认知的积累——无论是用户亲身经历的、看过的内容,还是通过网络了解的到,抑或是借助朋友口耳相传听闻的信息。和直接看到的信息不同,这部分属于先验知识:熟悉品牌并信任它。如果您已经了解 Williams Sonoma 并且之前可能和这个品牌进行过互动,比如买过东西,那么即使没有其他的上下文信息,你也将能轻松理解其网站上的「圣诞节」代表什么产品。又或者,如果您过去用过思科的产品,并且有过很好的体验,那么你可以明白点击的链接的含义,即使链接标签的描述性不是很强。熟悉这一领域。如果有本科生去申请大学,那么他可能知道所谓的通用数据集的(其中包含大学发布的有关每年入学本科生的统计数据——详细说明考试成绩范围、GPA 以及不同的录取标准等),而这些信息通常位于大学网站的托管金融相关信息的部分。所以,对于那些熟悉这套体系的人而言,比如财务副校长办公室的链接标签,可能具有很高的信息气味,但对于第一次听说公共数据集的人来说,这个链接名称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通用数据集包含有关录取新生的 统计数据以及有关录取标准的信息,通常托管在大学网站的财务部分,如上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顶部)和加州理工学院(底部)的网站所示。但是,对大学招生一无所知的人将无法获得此类背景信息。社会觅食理论:口耳相传和推荐的逻辑社会觅食理论是信息觅食理论的延伸,它解释了人际关系网络如何协作,人们是如何获取信息的。这些人际关系网络可以是有组织的(比如科学家借助网络社区或者论坛在一起研究相同的问题)或临时的(比如维基百科的内容贡献者、亚马逊产品评论区的评论者、协作标记系统上的标记者)。这个理论探讨的是,当人们寻找信息或与信息进行交互的时候,他们会为其他人留下关于各种信息源的痕迹,这些痕迹能有效地增加其他用户的信息气味。假定你正在亚马逊上寻找直发器,你选择一个用户评论并且通读了整篇,然后有个评论说,这种直发器很好,但不如另一种。然后你返回搜索结果页,然后搜索第二个产品的信息,通常会让您倾向于点击它并将它纳入考虑范围内,即使它比第一个更昂贵。那是因为该产品现在带有额外的信息气味,而这种信息气味是由第一个直发器的评论者提供的。为何时间一久点击诱饵就失效了现在你已经了解了信息气味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你可能会想通过游戏来吸引用户访问网站,即使这可能并不完全适合用户的需求。(这种方法通常是在点击量这类等虚荣指标驱动下产生的)也许你手头有一篇无聊的文章,然后打算想一个与实际内容不匹配、但是蹭了流量的有趣标题。这种方法从长远来看可能是适得其反的。这种方式骗到的点击量,从长远来看,消耗的是用户的信任。是的,你会得到你的点击,但与此同时,你会耗尽访问者的信任。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用户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学乖了。更糟糕的是,有的用户甚至没有亲身「被骗」,但是他们可能在别的评论里面看到抱怨,这意味着这个链接在他们身上甚至骗不到一次点击。另一方面,如果品牌足够强大,用户足够信任,就有更多的犯错空间(但是其实空间本身也不大,因为犯错是一定会侵蚀品牌价值,甚至一次犯错就能葬送整个品牌)。但是基本上,如果你能提高用户对于网站内容的期望,同时借助标签文本、图像来辅助内容,并且网站确实有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么起码用户会偶尔对于网站内容的不足予以原谅。延伸阅读:从 4 个角度,聊聊长尾效应是如何帮助产品进行提升的编者按:长尾效应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阅读文章 > Facebook 被上亿人指责的背后,可能是因为坎贝尔定律编者按:从 KPI 到 北极星指标,设计和产品团队都非常着迷这种杀手级关键性指标。阅读文章 > 资深设计师是怎样用「帕累托原则」做设计决策的?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机构 NNGroup,作者为 Evan Sunwall,主要探讨的是「帕累托原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80/20 原则。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information-scent
用户 提示 输入框 前言键盘输入相对于点击选择来说,是一种操作成本很高的动作。输入格式错误、输入内容超出范围、内容删除方式(是否需要一键清空),都是值得探讨的点。本文将分类讨论关于文本框输入超出限制时的一些状况和思考。基础篇:「这个控件叫什么」系列之输入框/文本框/Text fields@龙爪槐守望者 :Text fields(输入框/文本框)是一个历史悠久而经典的控件,当光标位于输入框时,用户可以在其中输入或复制粘贴文本、数字等内容。阅读文章 > 什么场景下需要/不需要设定输入限制?为什么?短文本场景:需要进行输入限制(如常见的账号、密码、标题等)原因分析:认知层面:减少浏览时的认知和记忆负担语义层面:比如商品名,本质是形容词+名词的结构,理应不会太长阅读层面:移动端屏幕空间有限,用户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必要的长文本根本不会被读展示层面:简单粗暴,文字太长会放不下长文本场景:需要分类讨论,有限制和无限制都有可能。有输入限制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更轻量的阅读和表达体验。如微博之于博客。避免过度描述,读者的注意力不够支撑,意义不大。无输入限制的原因:无法预测用户将要输入的信息量,因此不设限制,让用户畅所欲言。用户输入的信息与业务密切相关,如商品评价会对商品成交有显著影响,因此不应该限制用户的点评。如果不需要输入限制,有哪些交互方案可选?不论是单行输入或是多行输入,输入框的高度都不发生变化。常见于搜索模块和点评模块。随着输入内容的增加,输入框的高度也相应增加。由于键盘占据一定高度,因此要设定输入框高度的最大值。如果需要输入限制,有哪些交互方案?直接无法继续输入内容,无提示。见于微信的设置备注与设置名字。当输入量濒临极值时,出现高亮的字数提示,在不打断用户的输入流程的情况下,用较为安静的方式提示用户。当输入量超出最大值时,可以考虑用:toast 提示,告知用户已经超出字数(抖音)用高亮文案告知用户,已经超出范围,需要删除部分内容(脉脉)当用户点击行动点后,方才提示用户字数超标(朋友圈)三种方式的强调程度:高亮文字 < toast < 对话框分段提示微博采用了分段的形式进行提示:正常范围,字数弱提示超出 140 字,字数高亮字数来到第二档位,提示转为头条文章超出字数上限,点击发布后,会有对话框提示总结虽是非常细小的交互点,同样需要仔细思考,把场景分析清楚。让设计更加有理有据。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Change Design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text-box-input-restriction
时间 内容 用户 背景“时间”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中经常出现的元素,本质上都是为了去传递时间维度的信息。但是我们平时在使用一些互联网产品时会发现,关于“时间”的显示状态或形式在不同场景、不同页面里往往是不太一样的,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把握“时间”显示的诀窍,让其在页面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时间”元素的分类按照“时间”元素在页面中的出现场景和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大致归为以下几类:A. 事件的关键构成要素时间作为描述整个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后会对原本所要传达的内容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预期和结果,比方说用户可能不能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完成商品购买,或错过了产品发布会的时间。B. 行为的时间标记指用户本人作为行为主体或行为的接收对象,在某一动作发生后为其所打上的时间标记,比方说“我”购买商品下单的时间或收到一封邮件的时间。C. 内容的附属信息用户在使用产品进行内容消费时,时间作为该条内容的附属信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比方说一条短视频或新闻的发布时间。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时间”在对应场景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往往对时间存在不一样的关注程度。因此我们在做页面设计时,要根据具体场景和用户诉求判断“时间”元素的重要性和优先级,通常情况下:时间作为事件的关键构成要素>行为的时间标记>内容的附属信息,之后再思考用什么样的设计形式去展示来达到我们的目标。“时间”的呈现方式和运用技巧在讨论“时间”元素的设计之前,我们先共识一些有关时间的理解和概念。时间可以划分为“时间点”和“时间段”两个维度,类似我们高中物理时学过的“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拿开会举例子:“下午 4:30 会议开始”、“下午 6:00 会议结束”描述的是事件开始、结束的时间点,而“整个会议持续 1.5 小时”、“会议时间为下午 4:30-6:00”描述的是事件过程的时间段;但是,我们在会议开始时也可以这样讲“会议将在 1.5 小时后结束”。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下,同样是描述一件事情,运用不同的时间点、时间段的方式去表达,意思一样但却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感,并且两者存在如下的“换算”关系:1)时间段加上定语会变成时间点(但同样是时间点,“下午 6:00”是绝对时间,而“1.5 小时后”是相对时间,刚好对应到我们设计时两种时间戳类型);2)两个时间点之间则表示时间段。所以,我们在平时表达或设计时,要先想清楚用“时间”是想侧重表达某一事件、动作发生的即刻时间节点?还是想描述其所持续的时间过程?之后我们再针对不同语境去选取合适的文案和呈现方式。时间的呈现方式离不开:时间戳类型、时间显示格式、时间颗粒度。其中,时间颗粒度指的是描述时间的最小单位,往往颗粒度越细,给用户传达的确定感越强(如转账时间是 12 日 15:15:20),对用户的激励作用越明显(如距抢购结束仅剩 00 时 01 分 23.6 秒)。1. 绝对时间戳绝对时间可理解为事物发生时的确切时间,由具体日期(年、月、日)和时间(时、分、秒)组成。使用绝对时间戳的优势是信息传达精准,显得正式,给人确定感和安全感,同时排布规整,便于形成认知习惯;但缺点是内容显示过长不利于阅读,并且占用空间较大。在时间显示格式的选择上,为了避免混淆,推荐使用文字格式或“-”分隔符来分隔日期,而“/”分隔符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展示顺序习惯,容易造成误解,尽量少用。时间颗粒度的选择依情况而定,一般场景总结如下:2. 相对时间戳相对时间在产品设计领域通常是指内容生产、到达、或状态发生改变时,距当前时间点的时间差值,多用于 push 通知、信息流产品,侧重强调内容的时效性;而“倒计时”也算相对时间的一种,侧重营造时间的紧迫感。使用相对时间戳的优势是用户辨识、理解成本低,不用通过计算来判断时间过去或还剩下多久;缺点是不够精确、正式,并很难衡量两个时间点的临近性。在使用相对时间时,要注意格式友好。时间单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改变;数字不要过多,尽量取整;并且可设置其与绝对时间转换的临界点。总结在设计界面中的“时间”元素时,要遵循场景贴合、便于阅读理解的总体原则;之后根据场景和目标,再选取合适的“时间”呈现方式(包括时间戳类型、时间显示格式、时间颗粒度)。当时间作为“A.事件的关键构成要素”时一般情况下使用绝对时间,并且要看是为了强调某一关键时间节点,还是侧重表达整个持续过程。此外,选用关联场景的文案或者运用倒计时(相对时间)的形式,可一定程度上促进用户更加集中注意力,提升对信息的关注度,并达到特殊的激励作用和转化效果。当时间作为“B.行为的时间标记”时该场景通常是为了追求确定感,通过提供精准的时间和日期便于用户定位到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点(段)去查找、回顾相应内容,因此大多数采用绝对时间,时间颗粒度依具体情况而定。当时间作为“C.内容的附属信息”时如果所设计的产品供给内容的更新速度快,用户活跃度高,并且此时内容的时间信息准确性不那么重要反而更侧重于内容的时效性,那么通常会使用相对时间。部分信息流产品(比如新闻资讯类、社区类)会在列表页使用相对时间,在详情页使用绝对时间,时间颗粒度也是依情况而定;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在某一时间节点前把相对时间转换为绝对时间。如何设计「时间显示」更专业?来看大厂总结的方法!背景“时间”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中经常出现的元素,本质上都是为了去传递时间维度的信息。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time-display-design
用户 香味 信息 谈到访谈,社恐人士就会有些犯怵,照着提纲问问题访谈过程无比干涩,信息分析的时候总觉得获得的信息不够。而社牛人士觉得不就是聊天问问题嘛,但光聊天能拿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吗?怎么保证我们通过访谈获得的信息是有效的呢?以下有几点小技巧,帮助我们在访谈过程中能拿到更完整、真实的信息。而且不只是用在用户访谈,沟通需求的时候用起来也能达到奇效哦。怎么在访谈中拿到更完整的信息1. 适当沉默当我们日常生活中沟通聊天时,最怕突然的沉默。这种沉默往往会成为压力迫使大家尽快找到话题打破安静。但是在访谈中却不尽然。当你抛出一个问题,用户回答之后你可以先不着急继续问问题。因为用户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回答到什么程度,所以有的时候他只是做了简单的回答试探下你。如果用户停顿后你很快接话用户认为对你来说刚刚的信息已经足够了,他可能还有更多的信息就不用说了。但是如果你还在沉默,用户会理解为你还在等他更多的回答,想了解更多,也会再继续表达。即使他刚刚说完了,也会进一步表达会重新阐述自己的意思。当然这个技巧在一次访谈中不能过多使用,不然会给用户造成整个过程很不舒服的感受。2. 同一个问题,多次追问同样的,因为用户不知道需要回答多少内容,可能只是简单的给出一部分回答。在一些非常很重要的问题上,用户如果给出了一些回答之后,为了保证我们获取的信息是完整的,我们可以再追问是否还有其它的,可以多追问几次。问:您喜欢这个产品的哪些地方?答:独立包装不错。以前的我都需要重新拿袋子装好怕染色问:还有吗?答:它的样子包装也比其它的好看一些。3. 了解事件,而非片段当我们在于用户沟通的时候,尽量让用户还原事件的完整经过,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后才能够完整串联用户的行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用户会有这样的行为,后续又导致了什么,再从中我们能挖掘出用户的需求和痛点答:我养了猫,之前铲猫屎会比较臭,但是用了那个产品之后我觉得还行。它可能能掩盖一定气味。问:你家猫砂盆是放到厕所里的嘛 ?能给我完整讲讲您是怎么铲猫砂,怎么使用这个产品的吗?答:我家的猫砂是放到外面。但是我每天会铲,拿到厕所铲,直接冲到马桶里然后冲下去。之前会有点味道,但是用了这个产品之后味道会好一点。但是因为是直接倒进去的,所以多多少少会沾到,需要多冲几次才会把所有的猫砂下去。4. 关键词语,明确含义访谈过程中用户提到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名词、形容词一定要有定义。因为经常会发生用户用的名词和我们想的是不一致的,不要想当然的以为用户表达的就是你心里想的。重要的名词、形容词要和用户进一步确认用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个技巧在工作聊需求的时候也可以用哦。答:这个味道像香皂,这个像洗衣液,这个就有点像果冻问:你说果冻是什么意思呢答:就是闻起来有点甜腻,感觉这种味道就不是给你很干净的感觉。香皂啊、洗衣液啊这种就给你很干净的感觉。5. 借助对比,引导更多有的时候一些问题直接抛给用户用户很难回答,比如问用户 XX 产品哪里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用户判断对其它类似产品的态度想法,能帮助获得对用户而言哪些是关键的,哪些是不重要的。问:我这边准备了几款类似的产品,想看看你对这些产品的态度。第一种是针管式的,用针管打进去,手不用贴那么近。答:这我觉得长度会稍微好一点,但是我还是我觉得这种东西不能一次性用完,那个东西我还要放在那里,其实有点诡异。问:这个是消臭元(你滴一滴可以除臭的),这个是悬挂球,这个是固体清新剂,这几个产品你会比较喜欢哪个啊答:我会比较喜欢消臭元,使用起来很方便,不会觉得很脏。悬挂球也不行,也是离马桶很近。怎么在访谈中拿到更真实的信息1. 交叉验证,横向对比用户有时候讲出来的观点也不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就需要访谈员的一些辅助,帮助用户整理思路,找到最核心最重要的信息。比如用户讲了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反向询问用户有没有例外,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是这样的。如果存在例外或者反例,我们就可以深入挖掘为什么会存在这个反例。和原先的观点是否冲突,还是一种补充。问:那在香味方面你会有追求嘛?答:香味我个人觉得很香的东西只是把气味盖住,而不是清除。所以我个人对香味没有追求。而且太浓我会觉得很不舒服问:那你有因为香味购买过一些厕所清洁产品嘛?当时是什么一个情形?答:还真的有过,之前被小红书上的一个生活博主种草了一个消臭元,主要是因为当时他说味道不浓,闻起来是很自然的味道。2. 前后矛盾,温柔提出疑问有的时候,你会发现用户的前后观点、行为有矛盾的。有的书说,不要挑战用户,但是在实战中我发现是可以点出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你的措辞,不要让用户觉得自己被挑战。而是虚心请教、疑惑的语气。问:我有个比较好奇的地方啊,你刚才说对香味其实是没有追求的。但是在刚才几款产品中你最喜欢的还是消臭元,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点矛盾呢?答:我主要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考虑的,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其它几个离马桶都太近的问:那固体清新剂呢答:因为我可能不需要长期的这种香味吧,如果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滴一滴,比如我铲猫砂的时候。平时没有问题也不需要香味3. 现场总结和向用户求证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访谈完之后,可以将用户前面表达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总结和向用户求证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完整。问:所以听下来您家里马桶清洁最主要的还是让它保持干净就好了,因为无论是清洁剂还是清洁块你最关注的都是这个。答:对的问:那在香味方面你会有追求嘛?答:香味我个人觉得很香的东西只是把气味盖住,而不是清除。所以我个人对香味没有追求。而且太浓我会觉得很不舒服。以上几点小技巧无论是在访谈中,还是在工作聊需求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大家可以试起来。更多访谈技巧:从多次实战中,总结了用户访谈的 8 个小技巧去年被调到了新的专业产品线,为了更快的熟悉新产品,了解用户的目标和使用场景,做出更好的设计。阅读文章 > 从3个方面,帮你做一份更好的用户访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你一步一步地学习如何准备、执行和分享成功的用户访谈:如何列出访谈必要问题?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8-user-interview-techniques
用户 文案 产品 当我们想要设计一个用户体验良好的页面时,文案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它是连接用户和产品之间的重要桥梁,可以帮助用户理解产品,和产品沟通、交互,并指导他们做出重要抉择,完成任务。而微文案可能是设计当中最不起眼的文本元素,但是它们对于用户和产品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什么是微文案?微文案(Microcopy),是指在用户界面中,引导并帮助用户与界面发生交互行为的单词或短语。除了产品属性相关的内容(如标题等),其他在页面中出现的文案都可以属于微文案设计的一部分(如提示文案,按钮文案,弹窗文案等),大多数的微文案都将直接影响用户的行为:激发用户完成某一行为引导用户完成某一行为给予用户行为之后的反馈优秀的微文案,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理解产品服务,与用户产生共鸣。为什么我们需要微文案设计?当我们说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语言是重要的媒介,而用户与产品之间同样如此。斯坦福大学的克利福德教授在人机交互研究中发现:人们习惯于用人类社会的社交准则来和计算机进行交互。这是因为当人或者物使用语言和我们沟通时,我们的大脑会立即以人类的身份给予回应。所以,语言是使产品更加人性化的主要因素。产品的文案则充当了语言的角色,它可以使用户参与其中,影响他们的情绪,并把这种人机的功能性关系转化成人类的个人情感体验。而这种用户的情感体验才能够真正的彰显品牌个性,从而与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微文案设计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高了产品的可用性:它可以帮助用户预防问题的发生,并鼓励和指导他们进行操作,减少体验上的阻力。在 2017 年的谷歌 I/O 会议上,谷歌的资深界面文案设计师 Maggie Stanphill 解释了界面文案设计在团队中的商业价值。在他们将「预订房间」改成「检查是否有空房」之后,预订率增加了 17%。如何设计微文案?1. 精简语句。简洁高效地传达内容省略无用词汇,不重复用户已知事实;在绝大多数交互场景下,都无需界面描述出全部的细节。尽量提供简短、易于快速获取的内容。2. 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使用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词汇,让内容和指示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和理解。简洁、暧昧模糊的说法,生僻和过于「文雅」的用词,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荷,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这类用户无法识别的词汇。3. 表述一致描述同一个事物的词汇要保持统一上下文的语法、语种、语序要保持统一操作的名称和目标页面标题的名称保持一致4. 完整、直接地阐述信息当我们希望用户进行一个操作时,要专注于用户能得到什么,以及用户的感受。在操作前引导告知用户操作的目的或重要性,能促进用户更愿意去执行。报错是设计中常见的功能,它同样是用户体验中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报错会让用户情绪感到非常低落,所以好的报错微文案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当用户填写的内容出错的时候,你的报错信息应该符合用户的认知,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尽可能清楚准确地描述报错的原因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果当前问题不能解决,告诉用户下一步可以做些什么在报错中加入情感5. 拉近彼此的距离直接使用「你」、「我」来和用户对话,与用户建立亲密感。避免使用「您」,让用户感觉太过疏远。6. 友好、尊重用户多给用户支持与鼓励,不要命令和强迫用户。如果你想留住你的用户,当出错的时候就不要责怪用户。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其他微文案设计小点拾遗1. 按钮文案关注“我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我如何能得到”,比如“下载”或“搜索”之类的通用词并不能让用户做出决定。结合场景,将会有更明确的行为指导。2. 成功提示,表扬用户任何提示或弹窗都是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任务完成后,赞扬一下用户将给予用户继续下去的信心。3. 确认文案不仅仅只有“好的”“我知道了”“确认”4. 注意文案的标点符号为了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扫视文本内容,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断句点。以下元素单独出现时可以省略标点:标签标题输入框下的提示悬停文本中的提示表格中的句子以下元素单独出现时需要加上标点:多句或多段的文案和列表内容任何文字链前的句子微文案虽然细节,但是在关键环节对体验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日常中我们应多对细节推敲、斟酌、打磨,让产品和用户真正的实现“对话”。历时两月,总结出字数10000+的微文案设计指南本文撰写历时 2 个月,总结了以往的交互经验,翻阅了大量案例,所以本期文章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分析报告,甚至会有些晦涩和无趣,建议和矿泉水一起服用。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微交互Lab」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microcopy-design
目标 用户 模型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 GSM 模型常规工作中,需求往往由 PM 发起,UE 团队到底如何跟 PM、FE 等团队成员协同,达成目标共识,是我们值得讨论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模型,通过对目标的设定来倒推过程,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与项目组就目标可以达成共识,并且更加准确的反应出产品目标中的用户体验质量,这套模型就是 GSM 模型。GSM 模型的简介与定义“GSM”是 Google 提出的一种自上而下度量用户行为的方法,通常用于衡量产品/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目标的设定来倒推过程,精准设定指标体系的一种量化研究方法。适用于产品设计中的各个角色。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产品(项目)目标拆解推导出用户体验目标,体验目标辅助产品目标达成;信号:设计目标实现后所产生出的现象,设计目标是信号的必要条件;指标:是对用户现象的量化,也就是信号所得出的可衡量的数据化现象。GSM 模型的使用场景GSM 模型可适用于产品设计中的各个角色,对交互设计师尤为重要,交互设计师作为连接产品、用户、设计的中间一环,不断在业务和体验之间博弈,寻找平衡点。通过 GSM 模型对产品目标进行分析,结合业务目标与用户需求,找到改进机会点,在设计中帮我们斧正设计思路,对方案不断优化,上线后进行方案效果回收。GSM 模型带来的价值综上所述,GSM 模型基于项目目标,找出设计目标。并且可以辨别设计的优良。GSM 模型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对目标的设定来倒推过程,并精准设定指标体系。step 1 识别并明确目标(Goal)业务目标、用户目标、设计目标是什么?用户要完成什么任务?我们希望他们按照什么路线走?希望他们执行什么操作?这里以手机百度 APP 智能小程序业务端——创建小程序表单项目改版为例,提高表单审核通过率是整个项目目标,通过拆分项目,设计目标为表单填写更快速和表单填写更准确。通过确定设计目标继续推到用户表现。step 2 推导目标对应的表现(Signal)什么用户行为/态度指示了目标达成?什么样的感受与目标失败/成功相关?从目标——信号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根据用 户行为在不同的行为阶段会有不同的信号表现,以用户不同阶段观测用户的不同行为表现。进入 ——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页面发现 —— 在该页面中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辨别 —— 然后通过图片、标题等内容以及设计形式来识别有效信息行动 —— 找到后用户想了解详情,点击链接进入这里还以手机百度 APP 智能小程序业务端——创建小程序表单项目改版为例,将设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step 3 找出关键的数据指标(Metric)依照用户的行为表现,观测对应的数据指标,通过这些可量化、可衡量的数据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指导下一步的优化迭代。1. 进入 —— 作为用户进入的页面,在这一步经常发生的问题是退出,往往会产生两个对应的指标a. 作为用户在网站或 APP 的着陆页,用户离开为跳出b. 非网站或 APP 的着陆页,用户离开为退出往往,在这一行为中“跳出”指标可以衡量页面内容传达与用户目的匹配程度,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这也是绝大多数网站首页最重要的数据指标之一。2. 发现 —— 用户来到页面中都要先浏览的过程在这一步,设计师关注的问题是页面中的用户视觉流,关键信息能否被用户快速锁定。3. 辨别 —— 当用户发现关键信息后,需要通过识别文字或样式来判断当前的信息是否与自己的目的符合,并决定是否要继续采取后面的点击行动。这里设计师关注的是信息的易识别性,来快速帮助用户做出决策。关于识别性的指标,归纳出 3 点来进行衡量:a.鼠标悬停时间b.后台报错率c.人均点击次数(适用特殊控件,如筛选器等)4. 行动 —— 用户在站内内容的点击“点击”数据是用户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点。不仅仅是单个页面,用户在站内行为路径分析中,点击是作为路径中一个节点的结束,下个节点的开始。所以我们主要针对图中的“站内分流”进行分析。在首页的分流数据中,作为设计师主要关注两个指标:a.不同内容的点击占比b.其后续路径中的目标转化质量再次回到我们的工作案例中,根据用户行为表现拆分成数据指标。综上所示,通过表单可视化、精准引导、组件升级的方式,完成项目与设计目标,最终改版成功。结语GSM 模型是一种综合数据验证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头脑风暴、市场调研、可行性测试等方式共同使用。更多设计模型:腾讯出品!7 种人机交互设计模型科普众所周知,人机交互是一门集调研,构思,设计和测试为一体的学科。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百度MEUX」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gsm-design-model
按钮 用户 操作 前言说起按钮,很多做设计的小伙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它是我们在设计界面时最常用、最重要的组件之一,也是易被忽略的元素之一,所以在设计之前,做好对按钮组件的认识、了解非常有必要。从我们有记忆认知开始,按钮就时刻在和我们打交道,墙上的电灯开关、电视机的调节按钮、遥控器的按钮等等,这些物理按钮不仅仅是当下 UI 按钮组件的前身,且不会消失,依然会有很多非数字化的产品及机器设备在持续延用,不管如何演变,基本不会脱离实物参考。按钮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通过简单触摸就能轻松满足自己的行为需求,按钮设计的直观性及易用性会影响着人们完成一件事情的意愿及效率。在 UI 设计中,如何完美的避开问题、把按钮设计的更好,是每个设计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按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用户引流、触发行动、产品转化率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另外,精致的按钮也会让整个页面的视觉提升档次。本篇文章将对按钮作出解析,介绍在设计按钮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及设计标准,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分享目录按钮的作用按钮的类型按钮的状态按钮的大小及风格常见误区及避坑指南总结按钮的作用1. 什么是按钮在 UI 设计中,按钮是一个明确指示交互行为动作的组件,主要用于触发某一个即时操作,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采取下一步行动或返回到上一步,都要通过按钮(部分场景可用手势交互)来完成。在视觉层面,按钮的组成看起来很简单,由一个底色块/线框加上一组文案即可组成,但真正要将按钮设计好,仅停留在视觉层面并不严谨,其大小、位置、色值、文案…等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关系着用户的操作体验,下面的这几种情况大家肯定有碰到过:2. 按钮有什么用通常,我们在设计按钮之前,需要详细理解按钮所存在的意义,哪里该加、哪里不该加、为什么要加,主要从以下几点来体现按钮的作用:功能性操作这种按钮很常见,比如展开、收起、下拉、加减等,按钮视觉较弱,重点强调该页面的功能,突出主体信息,在操作之后会发生一些交互变化,这类按钮主要起到功能形态的作用。明确引导下一步操作当用户完成一个页面的内容填充或信息确认,就会失去视觉焦点,而下一步按钮就会聚焦视觉重心,通过文案告知用户下一步该怎么做,常见的有保存、下一步、支付、确定…等。另外,用户需要完成某个任务,但同一个任务流程的信息、种类较多,这时就会通过分步骤、分页的方式,并在每个步骤的末尾增加一个能起到上下衔接作用的按钮,明确引导用户进入下一步操作,以此来提升用户完成整个任务的成功率。培养行为习惯如果在操作某个按钮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且能持续为用户带来价值,那么不妨将这个按钮设计的更醒目,并在同等级但不同的地方保持视觉的统一,持续培养用户点击习惯,当用户下次再看到类似这种按钮时,惯性思维就会引导点击。3. 按钮的组成在大部分的认知中,最常见的按钮就是一个底色块加上一句文案就完成了,殊不知一个好的按钮需要经过很多细节的把控,才能发挥出按钮的最大作用。例如文案的长短/边距、容器的大小/圆角、填充色的主/次之分…等,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按钮到底是由哪些属性、元素组成。圆角:传达出按钮的气质,决定用户的视觉感受,最常见的为小圆角,也有较为严谨、力量型的全直角、卡通可爱、年轻化风格的全圆角。图标:用于按钮含义的图形化抽象表达,例如加载中、编辑;容器:整个按钮的载体,容纳文案、图标等元素;边框:确定按钮的边界,常用于次级按钮描边;文案:用文字表达按钮的含义,精简文案;背景:表达按钮的当前状态,对按钮合理的使用主体色能有效传播品牌气质;投影:让按钮具有层次感,配合渐变背景能体现出微质感的效果。想让按钮设计更精致?收下这20条超实用的技巧按钮在产品界面中是非常重要的元件之一,按钮作为用户引流和行动触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文章 > 按钮的类型1. 功能类型按照功能属性分类,可将按钮类型分为流程控制和功能选项操作。流程控制:常见的传统按钮,如支付、下一步、确定、保存等,容器承载着图标、图标+文案、文案。功能选项:开关/加减控件、标签栏/分类、状态切换等,操作之后只针对当前页面做出属性的调整,不涉及流程的变化。2. 视觉样式(横向)视觉样式有所区别,在不同的页面可能存在同等级的权重。常规按钮:最常见的按钮,当同一个页面出现多个常规按钮时,会有主次之分;虚线按钮:常用于添加、上传等操作;文本按钮:仅用文字作为触发点,部分会用主色、右侧箭头、下划线等方式突出。3. 层级分类(纵向)高权重:带有填充色的主操作按钮,当同一个页面存在多个按钮,只允许存在一个高权重(主操作)按钮;中权重:带边框轮廓的概述按钮,同一页面可存在多个中权重的按钮;低权重:纯文本按钮,以及浅色填充+浅色文字的按钮,同一页面可存在多个低权重按钮。按钮的状态在设计按钮时,为了体现按钮不同的具体含义,以及后续设计、开发的统一性,明确按钮交互样式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需要在不干扰界面视觉的前提下,对每个按钮的样式、状态有清晰的定义,与其他元素、布局区分开来,以确保按钮的可供性。常见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待激活状态:需要完成一定的操作、或有一个以上必要的前置条件后才允许交互;正常状态:按钮的正常显示状态,可进行交互操作;点击状态:触碰效果,表示按钮正在进行交互且未结束,会在正常状态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纯黑色不且透明度为10%的蒙层,交互完成后,即会引发此按钮的真实作用;加载状态:产生交互后没有立即执行、或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执行完成;禁用状态:系统默认暂不允许操作、或需要用户离开此页面去完成一定的前置条件才能使用。按钮的大小及风格1. 按钮的尺寸在 PC 端设计按钮时,因为鼠标的精准点击,我们通常会将按钮设计的小一些,同时也能让整个界面看起来更加细腻,只要不影响操作,36px~48px 范围内的按钮是比较常见的。但移动端的按钮设计,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到物理尺寸,即手指(指尖)在操作时需占用的实际范围。iOS 的设计规范中,将按钮的最小点击区域规定为 44pt,一旦小于这个数值,操作时就会出现精准度较低的情况,导致操作失误或无效。在实际的 iOS 界面中,很多应用在设计按钮时并未严格遵循最小 44pt 的这个标准,例如很多一、二级界面的次级功能入口,有些连 30pt 都不到,也并未对用户造成多大的影响,可能是对应的功能权重、用户点击频率都非常低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文字按钮,其本身永远都不可能达到最小的触控标准(触控热区加大即可),所以关于按钮的尺寸大小并非规定的很死板。费茨定律告诉我们「目标尺寸越大,移动至目标所花费的时间就越短」,所以,在满足手指触控范围的同时,还要根据所对应功能的权重占比来适当调节按钮的大小。不难理解,当某个元素的尺寸越大就越吸引眼球,就更容易被视觉捕捉到,也更容易被「点击」,精准度被降低的同时,也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读懂经典的费茨定律费茨定律由心理学家 Paul Fitts 提出,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与该点到目标的距离和大小有关,距离越大时间越长,目标越大时间越短。阅读文章 > 我们以 8 像素栅格系统、iOS 的 2 倍图为例,较为常见的有:小型-64px、中型-80~88px、大型-98px、超大型-随机这四种按钮。2. 按钮的风格在 UI 设计中,几乎每个页面都存在按钮,样式、种类也有很多,但设计风格常见的也就几种,例如扁平化、微质感、拟物化、新拟态(概念)…扁平化按钮通常在容器中填充一个纯色即可,没有多余的视觉干扰,操作简便,这种类型的按钮一般在应用中用的最多。例如:工具型应用、B 端应用等。微质感按钮相比扁平化,填充渐变色再加上浅浅的投影,不仅能保持信息内容的简洁、让用户产生更强的操作欲望,还能让页面具有品质感,更加耐看。例如:年轻化应用、娱乐类应用、儿童应用等。拟物化按钮大多设计的很立体,3D 质感、属性样式丰富多彩,参考现实世界中的事务或摄取应用场景中的某些元素,使其更加逼真,有较强的代入感。例如:游戏类应用、H5 专题、运营 banner 等。新拟态按钮2021 年风靡一时,几乎无人不知,但要想落地却不太现实,实用性不强,也只能在飞机稿中出出风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销声匿迹,不知哪天会不会经改良后再次面世(当初扁平化问世,也是几经波折,经多年改良才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目前只有少数工具类应用使用了新拟态,例如:计算器、AI 设备控制、有道云笔记等。常见误区及避坑指南1. 主/次操作层级分明当同一个页面出现多个按钮时,只允许存在一个主操作按钮,其他不做特别设定。当然,如果次要操作较多,也不宜过多的出现次级按钮,可根据权重降级处理,以小图标或文字按钮的方式呈现。2. 统一样式主/次操作按钮要统一样式,用户需操作时,尽可能的减少其思考及选择时间,按钮应该迎合用户固有认知及惯性思维,节省时间成本,提高操作效率。3. 圆角值在大多数界面设计中,我们通常所见到按钮还是小圆角和全圆角居多,也有部分按钮完全直角,需要根据产品的行业属性与气质来选择最合适的圆角类型。不管如何,尽量避免大圆角(卡片除外)按钮,不方不圆、不伦不类的,显得不够成熟也不好看。小圆角小圆角按钮的圆角值通常控制在高度的 1/5、1/6,儿童类型的应用也有 1/4(较大)的,并非绝对值。如果习惯使用 8 像素网格,根据按钮的尺寸大小,直接将圆角值固定在 8px、16px、24px(较大)这几个数值,能减少设计组件的数量,也利于开发做组件封装后续调用。全圆角全圆角按钮的圆角值固定为高度的 1/2,或者在软件的圆角设置中直接将数值拉到极限。直角不设圆角值,在 PC 端较为常见,也有部分较为严谨的移动端应用使用直角按钮。4. 按钮中的文字按钮中的文字要便于用户理解,不能过于陌生或绕口,用户碰到不易理解的信息会产生困惑,甚至误导用户导致操作失误从而造成损失。除此之外,文字还需要精简,不能过多或折行且能合理的引导用户完成操作。上图的文案歧义就很明显,自以为聪明的设计师想要挽留用户,刻意将主次按钮样式对换,希望用户操作不成功,那么用户在需要取消订单时就疑惑了,到底是点击「确定」还是主操作按钮「取消」才能取消成功呢?或许稍加思考,用户也能反应过来,但无疑增加了选择难度、思考时间及操作成本。5. 文字与按钮比例按钮中的文字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用户对信息接收的效率,大小比例需要适中。文字太大会感觉很拥挤(跟大家衣服买小了感觉一样),没有呼吸感,要给文字四周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文字太小会显得小气,看起来也会比较吃力,不利于信息接收。6. 按钮与其他组件的区分设计好按钮组件之后,页面中的其他组件或元素要与按钮有很明显的区别,避免让用户产生不必要的误解。7. 弹窗主/次按钮的位置在弹窗中,主按钮是在左?还是在右?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那么不争了,在移动端的弹窗设计中,主按钮靠右就行了,不一定绝对正确,但绝对不是错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单手使用右手操作手机的用户比左手操作手机的用户量高,且用户也有一定的意识,左侧为上一步、右侧为下一步,顶部左侧为返回,右侧为保存或确定。8. 无障碍设计可访问性是按钮设计最重要目标之一,不仅要样式统一,还应符合用户的认知,让用户能快速知晓这个元素能否点击?点击之后会发生什么?甚至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将按钮样式设计的与用户认知有较大的偏差,不易于用户理解。9. 减少使用禁用按钮在表单设计中,大部分都需要用户完成一定任务之后才能正常操作下一步按钮,在完成之前,需少用禁用按钮,在前面有讲到「待激活状态」,即在按钮中填充浅浅的主体色等待用户完成任务激活。通常系统默认不允许操作或存在时间限制会用到填充为灰色的禁用按钮,即便如此,也要尽量让系统将其隐藏,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在按钮附近说明情况,以免使用不当引起用户的负面情绪。10. 投影的使用在给按钮添加投影时,选择灰色或纯黑色加调整不同明度即可满足基本效果,但如果想要更好的视觉体验,可以基于按钮本身的色值来调整,让投影效果看起来更舒适,跟页面更搭。另外,切勿过度使用投影,宁缺毋滥,若按钮的投影太深,看起来粗糙脏乱,还不如不用,颜色较浅的按钮尽量不使用投影,否则可能会影响按钮的识别度,让这个页面看起来不够清爽。总结对于设计师来说,按钮作为设计组件之一,有很多细节容易被忽略,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细小的元素进行深入思考,如论任何大小组件,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一篇文章不足以道出按钮设计的精髓,还需要我们一起进行更多的挖掘,希望本篇文章能带给小伙伴们一些启发,下篇「图标」文章再见。从6个层面,系统分析按钮设计的知识点虽然直觉认为按钮是一种很简单的控件,但在梳理按钮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发现小小控件其中包含了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tail-and-application-of-buttons
可用性 测试 用户 什么是用户研究?用户研究听起来是个非常大的学科和话题,没有具象的描述和切实的研究方法就显得虚无缥缈,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一样,在国外市场得到验证、认可并被不同行业的企业所接受,而国内市场处于萌芽阶段,只有部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对其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和应用。那么怎么定义用户研究?首先,用户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用户,对用户有更清晰、具象的画像,是一系列研究方法的概括型的名称。聚焦互联网行业,什么岗位的同学最需要关注和学习用户研究方法?与用户、数据打交道的岗位需要对相关用研方法和分析方法有不同程度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用户研究员、市场研究员、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等。作为体验设计师或交互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方法对用户目标、需求和能力的系统研究,用于指导设计、产品结构或者工具的优化,提升用户工作和生活体验。怎么做用户研究?研究中包含的用研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资源选择适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四大方法:可用性测试、网站访客(埋点数据)、用户调查、A/B Test。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用户研究是都需要做的工作,但很多时候由于工期较短,deadline 在前,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初期没有办法做到较为完善的用户研究,那么这部分工作就会被延后,在验证阶段研究任务就会变得比较重,后期的优化对此依赖性也比较强。可用性测试是设计师在验证阶段相对比较能贴近用户的用研方式,在测试过程中通过观察用户行为,从即时的反馈中更容易获得贴近真实的定性数据,用对话沟通的方式深度挖掘用户遇到的问题,从而锁定优化重点。超强干货!这里有7个腾讯最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编者按:问卷法、可用性测试、眼动测试、用户访谈、焦点小组和用户画像等等,都是现在腾讯内部最常见的用户研究方法。阅读文章 > 了解可用性测试1. 可用性测试的优势可用性测试是确定用户是否完成目标的核心方式,它与其他用户研究方法有许多相同的测试指标,并且能够得出较多可用的定性数据,可以收集的数据类型也比较多,例如,完成率、出错数、任务时间、任务水平的满意度、测试水平的满意度、寻求帮助的次数和可用性问题清单,这些数据极大的便利了后续的分析工作,帮助多维度的判断产品的状态、用户的满意度、体验问题等等。2. 可用性测试的类型可用性测试可以分为两种测试类型:形成性测试(Formative Test)和总结性测试(Summative Test)形成性测试:主要作用于查找与修复可用性问题,提供及时反馈便于改进,是设计师重点参与的测试类型通常以小样本量的定性调查数据以问题描述和设计建议形成输出采用频率和严重性为指标量化问题,追踪那些用户用到什么样的问题,衡量完成任务时长,并判定他们是否成功的完成任务等总结性测试:用指标度量可用性,用来评估效果,其中又分为基准测试和比较测试3. 可采集的数据样本量:通常大于 30,当数据量小于 10 可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到有效统计分析结论代表性:样本能够代表预期要描述的用户群,若存在不同用户群组中有重要差异因素的使用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的方式随机性:考虑所有重要变量,设计理想样本,合理合并用户群组测试数据:现场/远程测试,观察记录用户行为,与用户互动深入挖掘问题完成率:即成功率,完成=1、失败=0,完成率=完成任务用户数/用户总数可用性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影响程度评估严重性、优先级任务时间:任务完成时间、直到用户失败所用的时间、任务总时间出错数:尝试任务产生的无意识的出错数量,诊断失败原因,预判可能出现的场景满意度评分:使用标准化可用性问卷,回收数据计算得出复合分数:复合型总结可为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的总体描述可用性测试问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市场验证,目前已沉淀出很多标准化的可用性问卷,不同的问卷的评估针对性不一样,可以满足大部分用研需求。使用标准化的问卷是因为这些问卷是经过大量的使用后验证校准后产生的,是被认可具有通识性的衡量标准,这些问卷都具备客观性、重复性、量化、经济、沟通、科学的普适性的优质属性。1. 标准化的可用性测试问卷问卷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列表中的问卷大部分是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后才能使用,但其中系统可用性整体评估问卷、软件可用性问卷、场景后问卷是标准可用性问卷中可以免费使用的。应用广泛且被专家推荐的测试问卷是:软件可用性问卷主要针对系统或功能进行整体评估,问题设计精炼清晰,使用快捷方便;单项难易度问题追求的是心理测试的简单和适用性,有 5 分和 7 分制,7 分制的可靠性更高;主观脑力负荷问题是在线测试,灵敏性更好。综合评估下,软件可用性问卷(Software Usability Scale,SUS)是设计日常中最合适最经济实用的测试问卷。2. 软件可用性问卷(SUS)软件可用性问卷是可用性测试结束时的主观性评估问卷,应用广泛,测试后该问卷使用占比约 43%。整个问卷共 10 题,每题为 5 分制,奇数项为正面描述,偶数项为反面描述,可以通过修改问题文案聚焦测试范围;如有需要可以将偶数项的问题调整为正面描述,但数据验证调整为正面描述的问卷结果与包含负面描述的问卷差异不大,不影响问卷的测试结论。在完成测试任务后,用户需快速完成各个题目,不进行过多思考,若用户因某些原因无法完成其中某个题目,则视为选择中间值。3. 可用性、易用性抽取问卷整体可以抽取部分题目作为子测量表来作为单独的问卷有针对性的进行可用性和易学性测量,可用性由问卷中 1-3、5-9 题构成,易学性由问卷中 4、10 题构成。研究表明使用子测量表对量表的可信度的减低可忽略不计(0.92 0.91),并且使用子测量表可减少答题时间。4. 分值计算得分计算:范围在 0-4,每题进行转化分值;奇数题(正面):原始分减去 1,(x-1);偶数题(负面):5 减去原始分,(5-x)SUS 总分= 所有转化过的分值相加 * 2.5, 多样本算 SUS 总分均值可用性总分=所有转化过的可用性分数相加*3.125易用性总分=所有转化过的易用性分数相加*12.5统计学描述方法可用性测试因为耗费时间较长,能够参与测试的用户资源稀缺,回收样本量小能够收集到的样本量一般会比较小。样本量小的情况下这个样本量所能概括的整体是范围比较大的,会存在较大误差,那么在较为严谨的报告中,可能需要对所得分数和除测试样本外的分值预期进行描述,这时候会涉及到统计学中常用的描述方式,即通过置信度及置信区间来描述,根据置信区间的下边界看软件是否低于行业标准。1. 相关概念置信区间是指在一定概率下包含样本位置总体参数的这部分数值区间,通过计算置信区间来描述测试结果的概率。置信区间宽度和样本量之间是一个逆平方根的关系, 样本量越小,误差越大,未知样本数据可能所在的区间更大。置信度就是说,你测得的均值,和总体真实情况的差距小于这个给定的值的概率,应该是 1-α;换句话描述,即我们有1-α的信心认为,你测得的这个均值和总体的实际期望很接近了(测得的均值就是总体期望是很草率的,但是说,我有95%的把握认为我测得的均值,非常接近总体的期望了)。研究员可以选择0%-100%之间的任意数值的置信度,通常设为90%或95%(最常用)。临界值是在原假设下,检验统计量在分布图上的点,这些点定义一组要求否定原假设的值。2. 置信区间计算置信区间= (样本平均值-误差幅度)~(样本平均值+误差幅度)=(x -(x- μ))~(x +(x- μ))x = 样本平均值误差幅度=临界值*(样本标准差/样本量的平方根),即:(x – μ) = α* (s / sqrt(n))α=临界值(Excel函数=TINV(1-置信度,样本量-1))μ=被检验的基准值(行业标准)s=样本的标准差(Excel 函数=STDEVP(N1,N2,..))n=样本量tips:临界值可以通过所设置信度和样本量在 t 分布表中查找相应的值3. 可用性测试策划应用在做可用性测试前,需要进行很多准备,过程中也需要记录很多相关的信息,初步尝试的设计师可以参照以下步骤完成可用性测试的整个流程:Step1: 确定调研目标(目的、用户、时间、环境)Step2: 确定测试任务(任务内容、测试方案、SUS 问卷地址),任务内容可以通过抽取用户体验地图(User Journey Map)流程中的触点设计,保证流程的完整性和任务的关联性Step3: 引导测试用户完成可用性测试,过程中记录测试时间、用户遇到的问题、发生的频率等等,记录类型可以根据测试测中点进行记录Step4: 用户填写 SUS 问卷,回收问卷分数进行计算,得出 SUS 分数、可用性分数、易用性分数的均值作为本次测试的结论Step5: 作为补充,可以计算 SUS 样本分数的置信区间,预期未被测到的目标用户对产品的评分可能落在的区间,区间下限可横向对比,看是否低于行业标准。可以描述为“样本分数标准误差约=5.34,置信区间为 63.78~69.12;有 95%的把握认为测得的均值接近总体期望,未测样本分值将落在 63.78~69.12 之间,符合行业标准预期”。Step6: 通过测试过程中观察用户行为,探讨用户提出或下意识忽略的问题,并进行问题的记录和分类Step7: 用户访谈记录问题进行解析,对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级,选出问题较多的部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办法进行优化Step8: 根据以上结论对测试进行总结性分析Reference数据:文中数据为样例,非真实数据,仅作为演示用途资料:《用户体验度量:量化用户体验的统计学方法》 — Jeff Sauro, Jame R Lewis图片:https://www.jianshu.com/p/d9346e4dd1b0https://www.pianshen.com/article/4953599654/密歇根大学官方课程:10分钟学会进行可用性测试!大家好,这里是 TCC 翻译情报局,我是李泽慧。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公众号「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se-usability-testing
用户 产品 数据 一文读懂设计师应该懂的数据指标和数据分析模型。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数据?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伴随着红利(人口、流量)消退,资本寒冬,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审美层面的设计执行还远远不够,设计师需要具备数据眼光,从体验侧和商业侧入手,以数据为目标导向,精益设计,实现增长。同时随着数据方法论的广泛传播,设计师有必要将科学的数据模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常见数据指标1. 什么是数据指标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叫指标,指标必须对业务有参考价值。数据指标是针对业务需求,使用收集手段,直接获得或者间接计算出来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数据指标贯穿整个设计流程,解释用户行为和业务变化,为设计提供依据,对结果加以验证。2. 常见的数据指标数据指标繁多,本文加以归类,便于理解。我们将常见的数据指标分为 3 大类:综合性指标:反映产品的整体情况流程性指标:反映用户的使用行为业务性指标:反映具体业务情况活跃用户:在特定的统计周期内,成功启动或操作过产品核心功能的用户(按照设备去重)。根据统>计周期不同,可以分为日活跃(DAU)、周活跃(WAU)、月活跃(MAU)。直接反映了产品的用户规模,是极为重要的指标。不同产品对应不同的使用频率,社交产品、资讯产品,如微信、今日头条等,其 KPI 考核指标一般都有日活跃用户数这项。但对于某些低频需求和临时性需求的 APP,如旅行、工具产品,则更加关注月活跃数。新增用户:安装应用后,首次成功启动产品的用户。按照统计周期不同分为日新增(DNU)、周新增(WNU)、月新增(MNU)。新增用户按照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如果该设备卸载了应用,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安装了该应用,且设备未进行重置,再次打开应用,则不被计算为一个新增用户。新增用户数代表公司潜力,在公司起步阶段尤其重要。新增用户量指标主要是衡量营销推广渠道效果的最基础指标。留存率:用户在某段时间使用产品,过了一段时间后,仍旧继续使用,这样的用户被称为留存用户。留存率 = 仍旧使用的用户/ 当初的总用户量。用户来了之后,是否能留得住,反映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通常重点关注次日、3 日、7 日、30 日即可,并观察留存率的衰减程度。次日留存率:新增用户在第二天再次成功启动应用的比例。7 日(周)留存率:新增用户在第 7 天再次成功启动该应用的比例。这个时间段内,用户通常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产品体验周期,如果这个阶段用户能够留下来继续使用产品,则很有可能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30 日(月)留存率>:新增用户在第 30 天再次成功启动该应用的比例。通常移动端产品的迭代周期为 2~4 周一个版本,所以月留存率能够反映出一个版本的用户留存情况。一个版本的更新,或多或少会影响部分用户的体验,所以通过对比月留存率能判断出每个版本的更新对用户的影响面积,从而定位到类似问题进行优化。根据 Facebook 公司提出的 4:2:1 理论,次日留存能达到 40%,7 日留存达 20%,30 日留存达 10%,就是相当不错的留存指标。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留存是比新增和活跃更重要的指标,因为移动端人口红利没有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留住用户比获得用户更重要。人均使用时长:在特定统计时间段内,浏览一个页面或使用整个产品时,用户所停留的总时间除以该页面或整个产品的访问人数。该数据是分析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侧面反映出网站的用户体验。平均访问时长越短,说>明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差。例如,抖音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用户黏性,用户总会不知不觉就消耗了很多时间。这里的商业逻辑是,用户停留的时间越长,商业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对于即用即走的工具型产品不适用,相反,用户单页面停留时间长,很有可能是页面功能模糊,表意不清,用户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怎么用,证明信息传递效率低下。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总成交金额,指的是拍下订单金额, 包含已付款、未付款、取消订单、退货的部分,即一旦生成订单号,就算在 GMV 内。实际订单可能全部支付,所以 GMV 肯定大于实际销售额,因此经常看到报道都是用 GMV 来展示平台规模。人均客单价>(ARPU):每个用户平均收入。ARPU=总收入 GMV/支付 UV。用户数可以是总平均在线用户数、付费用户数或是活跃用户数,不同产品标准可能存在差异。ARPU 可以再一步细分,当普通用户占比太多,往往会取付费用户数作为分母,来计算 ARPU。ARPU 的高低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分析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标准。高客单价行业,如>一些奢侈品行业,就非常关心这个指标,付费用户数虽然不多,但是个体消费能力极强。PV(页面浏览量):用户每一次对页>面访问均被记录 1 次,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理论上 PV 与来访者数量成正比,但是它不能精准指向页面的真实访问数,比如同一个 IP 地址通过不断的刷新页面,就可以制造出非常高的 PV。UV(独立访客人数):访问网站的一个 IP 地址为一个访客。固定时段内,相同的客户端只被计算一次。使用独立用户数作为统>计量,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某时间段内,实际上有多少个访问者来到了相应的页面。转化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总点击/曝光次数的比率。转化率=(转化次数/点击量)100%。以用户登录行为举例,如果每 100 次访问中,有 10 个登录网站,那么此网站的登录转化率就为 10%,而最后有 2 个用户关注了商品,则关注转化率为 2%,有一个用户产生订单并付费,则支付转化率为 1%。转化率是产品盈利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了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同行业的转化率,关注点也不同,比如电商产品就要关注销售转化,看看参与活动的用户当中有多少是在活动后产生支付的,有需要的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出人均购买次数和购买金额。再比如我们监测注册量,就要关注注册转化率,看看这个活动给产品带来了多少新增用户。所以转化率可以针对性分析产品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可以快速定位到问题点。解决方法看这里:设计转化率越来越低?教你用数据推理出体验问题!随着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的退场,“精益数据分析”“数据驱动”已经成为当下主流趋势。阅读文章 > 流失率:曾经使用过产品,由于各种原因不再>使用产品的用户。可以理解为留存率的反面,流失率高即留存率低。次日、7 日、30 日的流失率也是需要关注的。对于流失用户的界定依照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使用频率高的产品,如社交类产品,用户应该每天都会多次打开,此类产品的用户未登录超过 1 个月,我们就可以认为用户可能已经流失了。极端案例,如婚庆类产品,用户的打开频率相当低,所以不是每个产品都有固定的流失期限,而是根据产品属性判断。设计师和产品经理需要找到流失的异常数据,定位流失用户的原因,并在下个版本中修复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可以定位到流失的具体用户 ID,通过当时用户注册的个人信息进行跟进。跳出率 BR (Bounce Bate):用户来到落地页后,没有进>行操作就直接离开的比例。是评估落地页对用户是否有吸引力的关键指标。跳出率高,原因可能是产品/活动本身不够吸引,也可能是此类用户本身就不是产品的目标群体。退出率 ER(Exit Rate):指该页面是会话中“最后一页”的浏览量占该网站浏览量的百分比。退出率=当页退出次数/会话总访问量*100%退出率反映了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如果退出百分比很高,说明用户仅浏览了少量的页面便离开了,因此需要改善网站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解决用户的内容诉求。访问深度顾名思义,用户对产品的访问深度(产品流程的完成程度)功能使用率除了关注活跃用户,也应该关注产品上的重要功能。如收藏,点赞,评论等,这些功能关系产品的发展以及用户使用深度。功能使用率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譬如用户浏览了一篇文章,那么浏览中有多少用户评论了,有多少用户点赞了,便能用点赞率和评论率这两个指标表达。又譬如视频网站,核心的功能使用率就是视频播放量和视频播放时长。启动次数即统计时间段内,用户打开应用的次数。重点关注人均启动次数,结合使用时长可进行分析。用户主动关闭应用或应用进入后台超过 30s,再返回或打开应用时,则统计为>两次启动,启动次数主要看待频数分布情况。使用时长统计时间段内,某个设备从启动应用到结束使用的总计时长。一般按照人均使用时长、次均使用时长、单次使用时长进行分析,衡量用户产品着陆的粘性,也是衡量活跃度,产品质量的参考依据。使用间隔用户上次使用应用的时间与再次使用时间的时间差。使用频数分布,观察应用对于用户的粘性,以及运营内容的深度。虽然是使用间隔,但是通过计算同一设备,先后两次启动的时间差,来完成使用间隔统计,充分考虑应用周期性和碎片化使用的特征。付费率愿意付费用户在所有用户中的占比。视频行业、电商行业等用户付费意愿较强,而一些工具>类的 APP 就比较尴尬,苦于找不到收费模式,或者现有的收费模式用户不买账,自然付费率就很低,如墨迹天气和万能钥匙等。复购率若把复购率说成营收届的留存率,你就会知道它有多重要了。和新增用户一样,获得一个新付费用户的成本已经高于维护熟客的成本。在不少分析场景中,会将首单用户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标签,将两次消费以上的用户作为老客。用户第一次消费,可能是为了体验产品,可能因为是优惠推动促成了首次付费。而第二次付费难度会大大提高,第二次付费的成交率也会有断崖式下跌(相比于次日留存)。非首单付费意味着用户对产品产生真实认可和强大信任。退货率退货率是一个风险指标,越低的退货率一定越>好,它不仅直接反应财务水平的好坏,也关系用户体验和用户关系的维护。数据的获取方式数据主要有 3 种获取方式:二手资料数据:别人的调研结果问卷调研数据:收集用户“说的话”应用埋点数据:看到用户“做的事”1. 二手资料数据:目标资讯:行业数据、竞品数据。包括:商业交易数据、用户群的态度和意愿、用户舆论指数、竞品的用户规模和盈利状况等。市场数据,立项期对产品方向有一定指导意义、了解市场、差异化定位。获取手段:百度指数、企鹅智酷、艾瑞、尼尔森、各大科技资讯平台2. 问卷调研数据:收集用户“说的话”定义:向目标用户发放问卷并收集,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信息重点:用户自述的历史行为、主观态度或评价举例:>用户满意度查询、流失用户原因调查等本质:建立假设-使用抽样调查的统计方式-得到用户自述的答案常用指标:NPS(Net Promoter Score)推荐净值。以一个简单问题,衡量顾客对企业品牌/商品的忠诚度。“0-10 分,你会有多大意愿推荐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给你的亲朋好友?”,0-6 分叫贬损者,7-8 分叫中立者,9-10 分叫推荐者,推荐者的比例减去你的诋毁者比例,就是一家企业的 NPS。从这个数值可以看出企业的客户当中推荐者和批评者哪一方比较多,分数为正表示愿意持续购买、加购或是做口碑的客户占多数,也就是所谓的忠诚客,那么企业会有正向成长,反之亦然。3. 应用埋点数据:看到用户“做的事”定义:在产品中植入代码,设定触发条件,当满足条件时,记录日志,获得用户行为数据。实际操作中,触发条件的设定至关重要,需要定义数据指标,跟开发提前沟通。分类:曝光埋点:>捕捉页面被展示的次数,可以针对整个页面,或者页面中的某个区域。如,常说的 PV、UV。操作埋点:用户对页面的某个区域进行手势操作时,打点记录。对应,也称之为某个操作的 PV、UV。时长埋点:标记以上两类埋点并计算时间差获得。如计算页面停留时长可以通过,离开页面的时间 t1-进入页面的时间 t2 获得。离开的定义:点击页面左上角返回或点击页面具体模块跳转到次级页面。基于以上 3 种原始数据,可以计算出:点击率、功能渗透率、人均点击次数、人均使用时长等具有对比价值的数据。相比二手资料和问卷调研,卖点数据更加贴合用户真实的表现,灵敏度高、可挖掘性强、客观衡量指标帮助迭代。数据分析方法1. 行为事件分析:研究某行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企业借此来追踪或记录的用户行为或业务过程,如用户注册、浏览产品详情页、成功投资、提现等,通过研究与事件发生关联的所有因素来挖掘用户行为事件背后的原因、交互影响等。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关注不同的事件指标。2. 漏斗分析:是一套流程分析,它能够科学反映用户行为状态以及从起点到终点各阶段用户转化率情况的重要分析模型。一般的用户购物路径为激活 APP、注册账号、进入直播间、互动行为、礼物花费五大阶段,漏斗能够展现出各个阶段的转化率,通过漏斗各环节相关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和说明问题所在,从而找到优化方向。价值:监控用户在各个层级的转化情况,全流程中最有效转化路径;同时找到可优化的短板,提升用户体验;多维度切分与呈现用户转化情况,成单瓶颈无处遁形;不同属性的用户群体漏斗比较,从差异角度窥视优化思路。注意点:步骤间的流失不可避免,步骤越多,流失越多。缩减步数,在漏斗>分析层面有利于减少流失率。但是根据复杂度守恒原则,每步的复杂度上升,会带来用户体验的下降。因此,路径的步数和页面复杂度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用最终转化率(完成率)来衡量效果。3. 留存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用户参与情况/活跃程度的分析模型,考察进行初始行为的用户中,有多少人会进行后续行为。这是用来衡量产品>对用户价值高低的重要方法。可以反映产品的整体留存或某个功能模块的留存。4. 对比分析:注意控制变量,如果一段时间内产品的日活突然大幅提升,原因可能有很多:改版、热点事件相关、运营推广等等,只有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衡量某一具体条件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数据分析模型HEART 模型:参与度,指的是被动形式的用户行为,包括用户活跃度和曝光 UV、PV 等。反应了对使用产品的意愿。接受度,侧重主动形式的用户行为,如对某功能的使用。留存度,一段时间内,连续活跃的用户,可以视为留存用户或忠实用户,这些用户是促成产品盈利的关键因素。任务完成度,核心功能环节的完成情况。愉悦度,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主观情感之和。常体现在用户评价中。更多关于这个模型的分析:产品体验度量设计指南(一):谷歌HEART模型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互联网进入了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下半场,各大企业的关注点聚焦到了如何获取企业及行业利润上来。阅读文章 > AARRR 模型:拉新,了解并定位目标用户人群,尽可能将其引流吸收至自家产品。落地页是设计关键点,需要明确传达产品的核心价值,短时间内吸引用户。激活,吸收新用户之后,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引导用户再次使用产品。活跃度对应的两个关键指标是平均使用时长和平均每日启动次数。提高留存率,产品是否能真实地留住用户,反应了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变现,通过一些手段从用户身上取得营收。传播,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或者裂变奖励等手法,激励用户将产品分享给朋友。提升活跃与留存 4 种方式:1.有效触达,唤醒用户:指的是通过手机 PUSH、短信和微信公众号等能够触达到用户,唤醒沉睡用>户启动 APP 的方式,是提升留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游戏老用户短信召回,电商老用户召回,召回肯定是有成本的,所以要根据用户以往行为,进行分析定为,找到召回率最高的那部分用户,(如 RFM 模型定为核心用户)2. 搭建激励体系,留存用户:好的激励体系,可以让平台健康持续发展,让用户对平台产生粘性,对提升留存非常有效。>通常使用的激励方式有成长值会员体系、签到体系、积分任务体系。3.丰富内容,增加用户在线时长:这点游戏产品做的非常好,各种玩法活动本身就吸引用户投入时间成本,游戏又不断强化社交属性,更增加用户粘度与成本投入。4.数据反推,找到你的关键点:比如知乎,评论超过 3 次,用户就会留存下来,很难流失。比如有些游戏产品>,一旦玩家跨过某个等级就就很难流失。这些都是你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找到的关键节点。用一篇文章,让你掌握能让用户快速增长的AARRR 模型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阅读文章 > RARRA 模型:与 AARRR 模型侧重不同,RARRA 模型更加侧重产品本身,不着急获客,先把产品做好,营造好口碑,确保用户有好的使用体验,让用户自愿传播产品。部>分产品通过邀请码的形式,来打造圈层感。相比于侧重拉新的 AARRR 模式来说,RARRA 模式更加稳健保守,在运营侧投入较少。RARRA 模型强调用户运营,以精细化运营带动二次购买、交叉销售和拉新获客。小结数据的作用监控产品,发现问题:通过数据埋点监测,实时监测产品状况,为改版提供方向和参考。验证设计:通过定性、定量手段,衡量改版效果。发掘机会点,助力增长: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产品爆发点,着力用户、数据增长。成为一名解决产品问题的设计师随着行业发展,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养越来越高。单纯设计执行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设计师具备数据思维。设计师除了保证审美在线之外,更要理解设计的来源与验证,让设计更加理性。感谢阅读。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the-data-analysis
用户 品牌 效果 随着媒体发展,品牌广告演变出众多创新十足、彰显品牌调性的创意。广告创意日益精进的同时用户体验阈值也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创意突破、触动用户心弦、实现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的双赢是品牌广告面临的挑战。百度品牌广告为寻求自我突破,塑造对用户有价值、对客户强权益的新型广告形态,从全局进行思考,打破现有样式的局限,进行创新形态重构。我们将结合卡间联动的创新实践分享品牌广告的创意探索。卡间联动是什么?超级品专是品牌广告的重要产品形态,通过品牌广告结合自然搜索结果,逐步帮助客户构建在百度搜索生态的品牌运营阵地,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完整的品牌信息获取满足(下图左)。在实际运用中发现,超级品专在样式上希望进一步做突破:1)沉浸感:提升下方白色组卡品牌调性。2)触达率:提升下方组卡的触达及感知。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进行了系统性的样式创新,推出卡间联动创新形态,该形态的本质在于通过彩卡形态提升沉浸感,通过互动化的炫动浮层动效引导用户下滑浏览探索,从而提升品宣和数据效果,达到品效双赢的终极目标。卡间联动如何设计?1. 整体视觉升级,沉浸式彩卡,突显品牌调性界面背景上做了多种设计尝试,将白卡区升级为彩卡,提取头卡物料进行智能取色,使头卡和下方组卡更融合,强化整体性,提升沉浸感,将整体区域打造成“品牌运营阵地”。2. 首屏强动效吸引,提升视觉冲击力,增强品牌认知首屏以动效形式展现品牌主推信息,加强用户感知,使用户快速理解品牌亮点,获取品牌信息。此外,我们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营销目标,以差异化的动效形式作为品牌服务的延伸,增强视觉冲击力,突显产品亮点,强化品牌认知。3.下滑展现动画,强化品牌卖点,激发用户探索兴趣组卡区结合品牌信息,根据用户搜索品牌的诉求和目标,强化品牌的 2-3 个卖点,通过用户下滑操作触发一段动画,引导视觉动线持续向下,玩法上增加了惊喜感,激发了用户的探索兴趣,吸引用户关注到价值信息后形成点击转化。4. 控制展现时长与展现频次,减少对用户的干扰,注重用户体验前续通过动效传递品牌信息价值,同时我们还以不干扰用户操作为目标,控制动效展现时长及展现频率,让用户更专注并沉浸于内容本身,体验更加友好。品效双赢效果揭秘那么卡间联动设计创新是否真正实现品效双赢?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的共赢?我们通过线上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调研,来揭秘卡间联动效果。1. 数据分析显示:有效提升转化效果和停留时长首发客户来自汽车行业,通过该客户投放超级品专和卡间联动样式的实验对比,后者数据显著提升,点击率平均提升 11%,停留时长提升 20.2%。2. 定性调研显示:有效激发用户兴趣,增强品牌认知和记忆在调研方法的选择上,考虑到卡间联动的设计创新效果与用户视觉注视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引入眼动追踪技术,通过记录用户的视觉注视过程,获取客观数据,同时结合问卷评分和深度访谈,从主客观全面了解用户的真实体验感受。在调研用户的选择上,为了找到最具代表性的目标用户,我们根据行业用户画像设定年龄和性别配比,同时结合百度 App 使用习惯进行筛选。评估维度的选择,重点参考了广告效果评估理论模型(AIDMA 模型),该模型阐述了用户对品牌从“注意”到“行为”转变的心理过程,基于该心理机制,结合品牌广告关注品牌吸引和印象增强的特点,从中提炼了注意兴趣、情感偏好、记忆效果三个维度来衡量品牌宣传效果。关于这个模型的详细介绍:想用设计提升转化率?先学会这个超好用的漏斗模型!漏斗模型,是一种数据分析方式,是一个线性流程,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论,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阅读文章 > 在实验设计上,我们对比了超级品专和卡间联动样式。调研结果如下:1. 注意兴趣:卡间联动吸引用户关注,引起用户兴趣,可提升品牌宣传效果卡间联动能有效提升用户注意兴趣,整卡的注视时长提升 37.5%。用户在浏览整页过程中,分配更多的时间在卡间联动样式区域,注视时间占比从 46.6%提升至 55.8%,增幅 19.7%,注意吸引提升效果明显。进一步细分数据发现,卡间联动首屏和下方组卡注视时长均有所提升,其中首屏动效最先吸引用户,提升效果更明显。2. 情感偏好:卡间联动用户主观偏好更高,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印象整体上,用户对卡间联动表现出更高的情感偏好,其中,卡间联动广告设计感和惊喜感提升效果最好,评分提升高于 50%。结合来自用户的主观反馈可以看到,卡间联动提升用户情感偏好的原因主要为动效生动形象,互动性强,能更好的突出品牌特征,传达品牌调性。3. 记忆效果:卡间联动视觉冲击力强,有互动感,用户印象更深刻,品牌记忆效果更好卡间联动通过动效突出品牌卖点,用户可回忆起更多的品牌细节,相较于超级品专,用户记忆印象更深刻。结语综上,卡间联动设计样式,在效果数据和品牌宣传上均有不错的表现,是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尝试。我们不仅考虑样式的精品化,更注重行业的通用性和规模化,目前卡间联动样式已覆盖了汽车、旅游、食品饮料、奢侈品等行业客户的通用诉求,满足新品宣发、卖点展示等多维度营销诉求。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物料制作难度,赋能客户低成本实现创意表达,如汽车行业客户仅需提供汽车前视图、侧视图、顶视图三张图片,即可生成炫酷的动效效果,快速投放。在品牌广告自我突破和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将继续探索、持续优化,始终不变的初心是,用设计创新的力量,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价值。这5个思路,能让你的线上广告更加吸引人现如今的设计师大都是多面手,虽然各有擅长,但是通常会涉足不同的设计领域。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百度MEUX」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linkage-between-card
用户 提示 操作 用户在使用 APP 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操作失误。除了用户自身原因外,APP 上的设计提醒也是重要因素。对于可能让用户产生误解、操作失误甚至产生损害的行为、事件没有及时提醒。导致影响使用体验,破坏产品在用户中的心智印象。因此,本次带大家看下有哪些有趣的「预防用户犯错」小案例,给你的工作需求、个人作品提供灵感来源~Part 1:硬件设备上1. 屏幕跌落的防护提示高端的华为手机都拥有「掉落检测」功能,当手机掉落后会及时提醒用户,并提醒进行屏幕保护。减少对手机造成损坏与花钱维修的发生,提升手机使用寿命与品牌好感度,突显表达对用户的关怀之情Mark 一下:对用户潜在的「损失/错误/后果」等需要前置+合理的提示2. 手机无法充电提示在 iOS 12 手机(或者其他高版本)中,插入充电器但无法充电时,系统会检测并提示相关原因。比如接口有液体时,会提醒用户断开连接并烘干液体让用户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故才无法充电的,并提供解决方案让用户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可控感。3. 检测人脸与屏幕距离腾讯视频的「儿童模式」有智能护眼功能,当屏幕检测到与孩子的眼睛距离小于 40cm 时,屏幕会自动变模糊并出现「靠太近我就会变模糊请远点看」的提示。只有当孩子远离屏幕至护眼安全距离以外,视频的观看效果才会恢复正常。避免孩子离屏幕太近从而损害视力,助力家长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Mark 一下:挖掘「用户行为」上对用户的关怀点,可助力产品口碑与印象的提升Part 2:文案表意上1. 不用心算多少钱在微信发起转账,输入数字时会检测对应的数额(千、万、十万、百万等),用户一眼就能知道输入了多少钱。用户无需「边输入,边计算这是多少钱」的脑力投入(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用户),增加信息输入效率与速度Mark 一下:尽量减少用户需要记忆的事情和行动,提供可选项降低用户的记忆负荷2. 杜绝标题党热搜微博的热搜榜单内容,如果该内容不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事件,都会在标题后标注「来源」。让用户知道是真实事件还是标题党,避免用户看完之后总有一种被标题党所“骗”的感觉。避免无良作者夸大其词、制造让人误会、混淆的标题骗取用户的点击量,方便用户判断出对内容是否感兴趣,从而减少用户被“骗”引起反感而导致流失。3. 凌晨时候的关心提示当在晚上 00:00 时在「滴答清单」添加任务时:如果输入「明天」的字眼系统会提示「当前时间+别把今天当做明天」,很贴心。避免用户创建错误时间的清单、错过任务提醒,减少不必要的操作Mark 一下:容易忽略的「临界点」事物需要提示用户,避免犯错Part 3:操作行为上1. 附件检测提示如果在 QQ 邮箱正文中写了「附件」两个字,那么点击发送时 系统就会检测用户「是否添加了附件」。如果没有则弹出提示:邮件内容提到了附件,你可能忘记添加附件避免用户忘记添加附件、发送不完整的邮件,减少重复操作的发生。Mark 一下:根据「用户预期」检测对应条件是否发生2. 重复转账提示当我们在短时间内,重复向微信好友转同一金额的钱时,系统就会弹出“你有一笔金额相同的转账对方未收款,你可以提醒对方收款或继续转账”的提醒。对用户的使用场景进行了预判,避免了用户因重复转账而引起的操作失误。3. 删除二次确认提示微信的一些警告性二次提示(如删除),并非像传统做法直接弹窗提示,而是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表达对用户的二次确认。避免用户手误造成操作失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发生Mark 一下:重要信息/操作需要进行有效容错、二次确认你还见过哪些有意思的案例、彩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专业干货!防止用户无意识犯错的6个实用方法李田莉:用户经常会从手头上的事情分心,提供建议,利用约束条件以及设计更灵活的方案能够防止无意识的差错产生。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和出此严」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mistake-proofing-design
用户 语义 个性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与各种各样的界面打交道。作为设计师,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设计好用便捷的流程,打磨精美的视觉呈现,关注数据带来的变化,亦或是从全局出发制定体验策略。往往会忽略了界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语言文字。本篇将重点介绍UX语义个性,包含语义个性的价值、定义、展示场合、塑造方式、典型文案语体等。本指南适用于交互、UI、视觉、产品设计人员、文字设计工作者,以及所有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让设计更美好的人 为什么?语义个性的价值1. 对于品牌&产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用户的消费导向已经悄然从以前的功能导向转移到体验导向,大家愿意为美好的感受买单。同样,许多互联网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但很多产品功能模式趋同难以在用户心中拉开差异。在这种大环境下,想让品牌&产品在用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规划自身独特的功能、打造品牌之外,设计“一种带有个性的语义”同样能够低成本地让产品脱颖而出,提高其友好度、信任度,甚至产生溢价效应。2. 对于用户带有个性的UX语义,能使用户与产品愉悦沟通,产生情感的连接,调动用户快乐、惊喜、信任等情绪。让用户感觉是和一个“人”或是“朋友”在对话,而不是面对着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了解一下,什么是语义个性?个性,亦称为人格,通常指个人面貌或心理特征。语义个性,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展现出的鲜明的人格特质。简单来说,就是定义出与用户对话的,是什么样的人,年龄多少,是男是女,做什么职业,性格如何,甚至还可以构想出TA的长相和行为。虽然大部分的UX文案更注重短期价值,只需达到效力即可,但我们也希望文案能在整个产品中延续、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这就需要文案有「被记住」的力量,让用户能感受到的产品背后的性格,也就是语义个性。一旦语义个性构建起来,产品的所有表达和文案都要符合这个“人设”。注意!在适当的场合展示当我们跃跃欲试,想要开始发挥创意书写个性文案之前,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产品和所有场合都适合添加个性。一些大综合类服务平台(如58)需要覆盖更多元的业务,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很难聚焦某一个性去触达所有用户。另外,像一些追求效率的场景,需要用户聚焦当下流程、快速做出决策,过多的个性展现可能会产生干扰。例如:B端管理后台,需要快速高效的执行任务我们常接触到的,有以下4个适合展示语义个性的场景:1. 建立初印象用户与产品初次接触的场景,是建立初印象的过程,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社会心理学中,对他人“印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首因效应 (primacy effect) ,即“第一印象效应”,是说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通过个性语义的表达,有助于产品更好地展示特点,在用户心中留下更为深刻、加分的初印象。具体体现在产品中,如启动页、开屏、登陆流程、新手引导等。2. 空置场景某些情况下,由于技术或用户操作原因,导致行为空置,且无需进行决策。此时,用户无法与产品产生交互,可能无事可做,甚至可能产生焦虑或烦躁等负面情绪。这时,个性语义的表达,有助于产品更好地安抚用户,甚至成为加分项。具体体现在产品中,如缺省状态、加载等。3. 对话式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自然对话愈发频繁出现在功能中,用户与产品有些天然的对话式场景。如聊天机器人、微聊、直播等。这时,用户的预期便是与“人”对话,对产品的心理预期也随之提高。个性语义在此时需要为用户塑造一个正在与之聊天的“人”,让用户感受到真实。4. 重品牌传递场景还有一些本身就重品牌传递的场景,需要强化个性,强调品牌展现。如成长体系、个人中心、详情页等。产品需要不断告诉用户我们是谁,我们能为你做什么,让用户记住。写!如何塑造语义个性唠叨了这么多,你一定想知道到底如何写?如何才能塑造语义个性?接下来我们就不废话,直接来实际的!(作者在此处小小施展了一下个性)语义个性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过程,涉及「用户分析」「场景分析」「字词选择」「语言风格选择」「语言结构」等等多个方面。从实用可执行的角度来说,我们总结了以下3个步骤,能够顺利地塑造我们产品独特的语义个性:STEP1. 基于用户与产品产品是表达的主体,需要展示个性;用户是表达的对象,要接纳其个性。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开始塑造个性前,要率先进行双向思考:我们的用户(表达对象)是谁?他们的偏好和诉求是什么?我们的产品(表达主体)想向用户展示什么个性?如何让对方接受并喜欢?58UXD公众号语义塑造案例STEP2. 考虑场景与情绪语义个性是相对统一,可辨认的,但语气是会随着场景产生变化的,不同场景下,表达是有差异的。就像我们在与家人唠家常时的语气和在工作开会时的语气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场景特征(欢迎、提供错误消息、庆祝成功…),以及用户在此时的情绪(期待、欢喜、紧张…),去定义文案如何相应变化。58UXD公众号语义塑造案例STEP3. 明确表达方式综合用户与场景的考量,最终落到表达上,需要我们反复斟酌,包括字词选择、句式选择,以及语言组合方式等。热情洋溢或简单直给,走心煽情或高冷忧郁,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用户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也会使产品在用户心中留下完全不同的个性印象。58UXD公众号语义塑造案例形成语体,让个性可复刻大多数产品和使用场景下,语义表达具有共性和通用特征。在对公司内部产品以及市面上的产品进行大量分析后,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以下5种常用语体,具备一定的辨识度,并对每一种语体的特征、写法及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解读。1. 服务体特征乐于帮助,谦逊礼让,服务感强,对用户展示尊敬语言1)使用敬语词汇,如“您”“请”“尊敬的xx”..2)句式完整,标点使用规范。3)描述详尽,体现关怀。适用场景1)顾问/客服2)用户遇到问题&困难时2. 霸总体特征霸道酷拽,高冷直率,强硬但不强迫,让用户心服口服语言1)主语为“我”,如:“我只说一遍”2)语句简短有气势:“爱发不发”“点我!”“看我!”适用场景引起用户注意,反向刺激用户做某事3. 可爱体特征乖巧惹人爱,无公害,让用户感到亲近语言1)使用可爱软萌的词汇:“好呢”“么么”“好哒”“嗷嗷”“加油鸭”2)生动活泼的语气:“哇哦”“哦~”“呀”“呦”“吧”“!”适用场景1)鼓励或激励用户做某事2)助手&可爱角色的对话表述4. 专家/导师体特征严肃认真,严谨细致,让用户感到专业语言1)陈述客观事实2)使用专业词汇适用场景1)凸显专业性的产品:如知识类/金融类等2)涉及信任相关的场景:保障3)影响用户重要决策场景:下单/支付5. 销售体特征氛围强烈,相对夸张,善用消费者心理语言1)打造消费氛围:“爆卖xxx件” “直降”“5折快抢”“限时抢购 ”“券后仅需xxx元 ”“秒杀价”“首单惊喜价”等2)低价辅助说明:“近59天最低价,即将恢复3.58元”“比日常省7元”“每人限领1次,11月11日24点内有效”等3)推荐场域营造:“好评如潮”“2000+人付款”“收藏上千”“人气飙升店铺”“您多次消费过的商家”“819个质感女人逛过”“200位达人深度挖掘”“近7天销量上千”等适用场景1)运营营销活动2)电商3)直播写在最后个性化文案构建需要综合产品调性、用户特征、当下场景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语体及合适的出现时机。虽然优秀的个性化文案可以对品牌、产品、用户产生正向影响,但切不可违背在《UX语义设计指南基础篇》中提到的三大基本原则[准确] [清晰] [精炼],否则将存在让用户产生认知负荷(无法理解产品想传达的信息)的风险,顾此失彼。附.参考文献《小小的文案》《触动人心的体验设计文字的艺术》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x-semantics
银发 用户 手机 银发用户,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头发开始花白或已经花白了的中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本文把银发用户定义为 45 岁及以上使用移动智能手机设备的中老年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 45 岁及以上人口增长迅速,从 2010 年的 4.5 亿,占总人口 33%,到 2019 年达到 5.9 亿,占总人口 42%。我国老龄化程度明显加深主要来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第二波婴儿潮陆续步入中老年。银发族有时间,特别是半退休或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玩手机成为他们的新宠。此外,银发族也有钱,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预测,到 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达到 106 万亿,占 GDP 33%,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认知和生理上会出现老化现象,表现在接触新产品时容易受挫,使用手机也存在诸多困难。如何让中老年同胞理解一个产品怎么用,并能快速用起来,就变得非常关键。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动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时遇到的困难。对于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重视银发用户,为他们设计出更方便、更贴心的好产品,首先需要走入他们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这代人。前不久 MEUX 用研对银发用户开展了专项调研,了解银发族的成长背景、生活状态、消费观、审美观、手机 APP 选用等方面。本文把关键发现整理成 9 问 9 答,带大家一起走进银发用户的世界!银发用户的特点Q1 他们的成长背景是怎样的?时代变迁对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与生于繁华盛世的年轻一代不同,现在处于 45-65 岁的银发族们成长于峥嵘岁月。以 60 岁的老年人为例,他们出生时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读书时碰上文革,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遇到下岗潮,物质匮乏和社会动荡带来这群人的安全感较低,更加规矩本分,能吃苦。中年人相比之下则好多了,以 50 岁为例,个性形成期在改革复苏和国家加速腾飞的阶段,这些改革和突破让这群人相对于上一辈来说更加开放包容,更富有开创精神。时代的变迁对他们使用互联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从小就接触电脑、手机,如果说年轻一代是“移动网络原住民”,那中年人是很典型的从 PC 时代到手机时代的“移动网络移民”,而触网特别是接触手机比较晚的老年人则可以堪称“网络难民”。Q2 银发族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退休前后有怎样的变化?生活阶段决定生活状态。他们在不同阶段,生活状态很不一样。1. 事业末期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担心被年轻人超越和淘汰。他们是“忙碌”、“疲惫”和“焦虑”的,是肩负重担的一族。2. 刚退休的老年人,退休后是他们真正人生的开始,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可以放飞自我,是典型的“乐活族”。3. 等有了孙子以后,银发族就开始围着孙子转,有一些也跟着子女来到大城市生活,帮子女带第三代,忙里偷闲娱乐,成为典型的“北漂养老族”。对于退休老人来说,除了普遍性的带孙辈获得成就感以外,退休的阿姨们主要通过社交重拾成就感,比如广场舞、K 歌、做音乐相册等,也相应爆红了像「糖豆」、「全民 K 歌」、「小年糕」这样的线上产品。阿姨们通过社交,证明自己的美和年轻。而对于退休了的叔叔们,他们不像阿姨们对社交有着强诉求,对他们来说,更多是要证明自己还很牛。比如在兴趣层面,他们不少是运动达人,公园里的高低杠区堪比奥运会体操比赛现场,各种硬核健身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他们中也不乏文艺青年,带着长枪短炮去拍照,又或是在小区里一边高谈论阔一边下象棋,还有的人拿着大毛笔在广场的地板上写书法;还有一些则是理财达人,这不前段时间 A 股大涨不少叔叔们跑步进场,继续创造财富。然而,对于老年男性来说,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像退休阿姨们那么火爆的线上产品,这块还有着很大的机会和空间。Q3 银发族的消费观念是怎样的?如何撬动他们的钱袋子呢?虽然这几年养老金不断上涨,但是银发族毕竟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平时除了日常开销,还要攒钱应对身体情况的不时之需,也要为改善自己或子女的居住条件储蓄。因此相比氪金悦己的年轻人,银发族更愿意把钱花在实打实的地方,他们薅羊毛的水平无人能敌!在他们的手机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网赚类 APP,平时哪里促销打折冲在前面的肯定是他们。Q4 他们的审美又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这是年轻人爱用的表情包这是银发族爱用的表情包没错,银发族爱用的表情包,通常以花草树木或微笑美女为背景,高饱和度色彩,带立体动态效果,再配上正能量的祝福语,我们尽情感受一下。银发用户使用手机及 APP 的情况Q5 他们爱用哪些手机 APP?根据 Quest Mobile 2020 年 12 月的数据,46 岁及以上用户月活 TOP30 APP 中排名第一位是微信,在银发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接近 80%!这说明银发族对微信的依赖非常强,微信是他们获取资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此外,46 岁及以上用户月活 TOP30 APP 中有 10 个是系统工具类软件,这个数量是年轻用户的 1.7 倍!银发用户更愿意使用实用性的工具类 APP,手机清理、手机助手、浏览器等产品成为使用主体。月活 TOP30 APP 中第二多的是移动视频类软件,总共有 6 个,这个数量几乎与年轻用户持平,说明银发用户们同样也很喜欢看视频,长视频、短视频都爱。以下是几个细分领域他们最喜欢的 APP:社交类:微信巨头明显购物类:淘宝单一头部突出长视频类:爱腾双头部明显短小视频类:抖音单一头部突出浏览器&资讯类:百度 APP、头条分天下Q6 他们喜欢的热门小众 APP 有什么特点?前面介绍了银发族普遍用得多的手机 APP,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他们用的热门小众类产品。热门小众 APP 的圈选标准是:该 APP 整体月活在 1000-2000 万,按在银发用户中的活跃渗透 TGI 排序,取 TOP APP。银发族的热门小众 APP 以腰部的长短视频 APP(如咪咕视频、风行视频、乐视视频,火山极速版、波波视频、土豆视频、糖豆等)、天气 APP 和网赚类 APP 为主。视频类 APP 中值得说的是糖豆,这款定位于广场舞、健身操的短视频平台,深得银发族的喜爱。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银发族的热门小众 APP 中有一些明显不是他们用的,比如各种学习和拍照搜题的 APP,还有像香肠派对和迷你世界这种孩子们喜爱玩的小游戏,这说明部分银发族的手机是被“一机多用”的,被第三代孙子孙女们作为学习或娱乐的工具使用。Q7 衰老对他们使用手机及 APP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年龄的衰老(老化)对银发族使用手机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判断力下降,更难分辨信息真伪认知老化带来中老年人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下降,对于网上纷繁多样的信息,他们很容易上当受骗。银发族依赖官方渠道和媒体帮助判断真伪。特别是疫情期间,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转发各种信息,他们无从分辨哪些是真消息,哪些是无中生有的假消息。在用户调研中,不少中老年用户提到,他们很喜欢看人民日报等官媒发布的新闻,还有百度 APP 里“疫情辟谣”里的内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些新闻错不了”,特别是对于辟谣了的内容,他们会把它分享在微信群里,让更多的老友们了解到。“假新闻假消息很多,我主要看官方新闻,上海有上海发布官方新闻,还有比如看人民日报这些新闻比较官方的就不会上当受骗。”——杨叔叔,50岁,上海,职员(2)操控力下降,接触信息自主性弱不像年轻人,银发族很少自己主动去应用商店发现一些新的手机 APP。操控力下降,导致他们接触信息的自主性变弱,在选择手机 APP 上,更依赖于通过别人推荐,或是看到别人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软件之后下载,再或者是直接选择手机自带的 APP。(3)表达力下降,表达啰嗦,语气词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中老年人的表达能力不如年轻人,他们在表达时有较多重复的地方,中间也会夹杂大量不重要的语气词,加上有些人还有方言,这些对语音交互方式、语音识别技术等都带来了更高的挑战。(4)感官力下降,视力退化最早最明显视力衰老,会带来看不清小字,对色彩分辨力减弱,出现老花眼等问题,也容易眼疲劳。在用户调研中他们提到,喜欢使用 TTS(语音播报)的一个原因是可以避免长时间看手机屏幕,能缓解眼睛的疲劳。“我爱在百度上看新闻,有时在手机上看字看得时间长眼睛累,对眼睛不好,百度还能听资讯。这样不错,缓解疲劳。” ——史叔叔, 56岁,咸阳,管理者银发用户眼中的百度Q8 他们对百度搜索的印象是怎样的?银发族对百度搜索的印象和年轻一代是比较一致的。年轻人觉得百度搜索像老师或长辈,主要承载学习成长的需求,银发族觉得百度搜索是睿智的老师,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像一个比较睿智的老师。”——芦阿姨,52岁,镇江,已退休“像一个老教授,我不知道的,想知道的,通过百度都可以知道。“——于叔叔,45岁,丹东,个体“像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有求必应。“——鲍阿姨,65岁,上海,已退休Q9 他们对百度 APP 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百度 APP 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平台,里面内容贴近生活,丰富有趣,并且会根据个人爱好推送更多个性化的内容,他们对百度 APP 寄予了厚望。“百度 APP 贴近生活,丰富有趣。“——高阿姨,53岁,北京,已退休“百度 APP 就像我们自己家的青年,它是我们自己国家的东西我们很爱它。但是它还是一个成长期嘛,我觉得它将来还是要更好的发展,做一些功能有更多的人使用。”——王叔叔,65岁,武汉,已退休结语银发用户和我们息息相关。关心他们,给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只是呵护当下我们的父母长辈,也是呵护未来的我们。夕阳是晚开的花,陈年的酒,迟到的爱,未了的情。银发用户,他们有着无限的可能。以上是对于中老年银发用户 9 问 9 答的所有内容。你印象中爸妈那辈人是怎样的呢?他们喜欢用哪些 APP 呢?如果看完本文,你受到了启发或者有什么感想,欢迎留言或评论。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elderly-user
用户 利益 视觉 签到提醒、会员购买引导、福利发放等场景都需要依托于弹窗为载体进行展示。分类并拆解设计细节,是画好运营弹窗的先决条件。大纲:弹窗属性介绍运营弹窗的作用运营弹窗在用户行为路径中的出现节点运营弹窗的 8 种细分运营弹窗的设计逻辑拆解运营弹窗的视觉分析弹窗属性介绍弹窗是一种典型的模态视图,所谓“模态”是指,暂时中断用户操作,以确保用户接收到重要通知,或专注做出某项决策,半透明蒙版起到隔绝内容层与浮出层的效果。当用户点击弹窗中的按钮时,才能退出模态视图。由于弹窗的阻断感极强,弹窗的出现必然伴随体验的牺牲,因此,除非有足够的理由,不然慎用弹窗。弹窗大分类:基础弹窗:通知类、决策类运营弹窗基础类型弹窗承载着重要功能,且与流程紧密相关,不容易引起用户抵触,而运营类弹窗,往往背负着明确的运营指标,以商业为导向,需要合理布局和策划,提供足够的利益点或趣味性,才能避免引起用户反感。运营弹窗的作用运营弹窗的出现势必对应着一个明确而关键的目的,不同的运营目标影响视觉呈现的方式。运营弹窗的目标有 3 大类:为了转化:刺激用户消费,不管是发放折价券或者联合会员,都是用利益引导用户购买,从而实现转化。为了活跃:引导签到或参与时效性活动,以利益为驱动,增加用户打开产品的动力。为了拉新:以拼多多为代表,用现金的形式吸引用户大量分享,依附微信强大的社交网络,力求达到指数型裂变。运营弹窗在用户行为路径中的出现节点弹窗本身带有一定的强迫性,用户没有办法禁止弹窗出现。糟糕的弹窗设计不仅达不到运营目标,反而会让用户对产品整体的观感直线下降。不妨以弹窗出现为起点,梳理用户使用路径。运营弹窗的 8 种细分基于以上分解的目标维度和行为路径维度,我们可以将运营弹窗细分为以下 8 类:利益发放、开卡弹窗、签到弹窗、活动弹窗、分享弹窗、反馈弹窗、挽留弹窗、回归弹窗。运营弹窗的设计逻辑拆解1. 利益发放弹窗利益发放弹窗的核心是:给用户一个能激发消费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具体的折扣优惠、也可以是拼手气抽奖或者其他福利形式。当利益足够吸引时,用户越倾向冲动消费,而当利益吸引不够时,可以通过增加形式感或趣味性的玩法进行补充。2. 开卡弹窗开卡弹窗,顾名思义,是为了引导用户购买会员。核心是突出会员的优越性,常见的具体手法是,计算节省金额、展示专属功能、制造紧迫感、提供免费体验机会等。根据产品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选择合适的利益点,如工具性产品主要以产品性能为核心卖点,如果对自己产品有信心,不妨提供免费会员体验机会,“由奢入俭难”,一旦体验过流畅高效的会员服务之后,升级服务的欲望将会更加强烈。3. 签到弹窗签到是很好的提升粘性的手段,根据签到功能的权重,分配不同的展示形式。首页导航栏、个人中心都是常见的放置签到入口的位置。部分产品着重突出签到,当用户进入首页之后,直接跳出签到弹窗。在流量最大的首页跳出签到弹窗,好处是在总量上提升了进入签到流程的 UV,但是坏处也相当明显,对于没有签到意愿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强硬的打断,影响体验。4. 活动弹窗活动弹窗主要是为了推广活动而存在,活动的具体形式不胜枚举,因此视觉样式也多种多样。根据活动性质、品牌调性和目标人群视觉偏好,选择合适的视觉风格进行展示。5. 分享弹窗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如何有效拉新成为关键和难点。被拼多多“套路”过的用户已然对分享提现有了防备。清晰明确的门槛和足够强的利益点,才是撬动用户主动分享的关键。6. 反馈弹窗反馈弹窗顾名思义,是告知用户结果的弹窗,分为正反馈弹窗和负反馈弹窗两种。正反馈弹窗很好理解,告知用户得到了某些福利,氛围热闹愉悦。而负反馈弹窗的设计方向有两种,一种是“以正面姿态传递负面信息”,如下图图 3,整体氛围还是热闹喜庆的;另一种设计思路是“情感化表达负面信息”,将“遗憾”和品牌 IP 做结合,通过 IP 形象将负面情绪拟人化、卡通化,减轻用户的失落感。7. 挽留弹窗当用户关闭某些弹窗后,又会立即出现一个祈求用户回心转意的挽留弹窗。挽留弹窗最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文案突出利益点:表明用户将要放弃的福利是很可观的,强化损失厌恶。按钮位置:根据用户习惯,右侧按钮是惯常行动点,一般是顺应用户意愿的,有“确定”的默认内涵,而挽留弹窗的行动点布局是逆反的,用户的“确定”实际上被放置于左侧。8. 回归弹窗回归弹窗见于用户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打开应用或界面,用户本身对产品的粘性较低,为了争取用户,在此机会给用户发放福利,希望能尽量留住用户。运营弹窗的视觉分析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拆解利益发放类弹窗,从简约到复杂的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率逐渐下降,氛围感逐渐抬升。针对不同的场景,权衡信息与氛围之间的平衡。有些时候,设计师下意识会在弹窗上增加许多氛围装饰,虽然起到了丰富视觉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活动弹窗由于主题灵活多变,对应视觉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常见弹窗有基础形状,一般是矩形,而有些弹窗突破了形状的限制,没有底板约束,更加自由。工具性、金融性产品更加适合规则弹窗,凸显专业克制,而娱乐性产品,如微博,重视氛围打造,更加适合无边框弹窗。小结设计运营弹窗,首先要了解设计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信息优先级进行视觉上的突出和弱化,平衡氛围和信息传达效率。整理并归纳优秀案例,使设计更加有的放矢,有理有据。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run-popover-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