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产品 习惯 为什么人们每天都会刷朋友圈、刷抖音,而且一刷就是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像微信、抖音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是巧合吗,还是这样会让用户上瘾的产品有什么设计原则和规律?美国作家法埃尔写的《上瘾》这本书,就是来为我们解决这个疑惑。他从大量的实验、案例调研中,去总结那些让用户上瘾的产品设计原则,最后提炼出了一个让用户上瘾的模型,读完以后,真的恍然大悟,原来习惯类的产品需要这么设计。这本书堪称一本产品设计宝典。读懂这本书,你会收获一个产品设计模型,它可以用于产品设计和诊断。当你去做一个从 0 到 1 的产品时候,你可以根据上瘾模型的模板去策划构思,这样可以降低你的产品设计失败率。如果你的产品投放了很多广告,但用户活跃度不高,也无法养成习惯,你也可以用上瘾模型进行诊断,去找出那些影响用户使用产品的关键步骤,重新设计优化。注:导图高清源文件和相关设计模板请在文章开头/文末下载为什么有的产品会让人上瘾?根据美国某家权威机构的数据,79%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在早晨起床后的 15 分钟内翻看手机。更离谱的是,有 1/3 的美国人声称,他们宁肯放弃性生活,也不愿丢下自己的手机。朋友们看看,这说的是不是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天是不是也在干这些事,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短视频,玩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手机如果 10 分钟不在身边,你是不是会心里非常着急,全身不舒服。法埃尔认为,像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其实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不是巧合,而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也就是说,我们的刷视频、刷朋友圈的行为已经被设计好了。让用户养成习惯、产生依赖性,比你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都可怕,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僵尸粉和死忠粉,哪个更值钱?这一目了然。所以对企业、对创业者来说,你设计出一款让用户养成习惯的产品,比你天天做广告增加产品用户人数重要得太多了。法埃尔介绍了他写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他在 2008 年和几位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做一个广告植入的平台,将广告渗透在日益蓬勃发展的在线社交游戏中。这个平台发展的非常好,这些游戏玩家天天都在刷,天天都在买,他们赚了很多钱。这个时候,法埃尔就在思考,我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这些玩家会如此沉迷、上瘾?这个问题触发了法埃尔决定潜心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让用户上瘾的产品,到底是什么行为影响了用户。为此法埃尔对上千家公司进行观察测评,他反复去调研、总结,然后查找设计共性。法埃尔还去研究消费者心理学、人机互动和行为经济学,从各个维度去研究用户上瘾这件事。最后他研究出来了上瘾这个模型,受到了硅谷很多公司的追捧,大家才明白上瘾原来是这么回事。最终上瘾这个模型,成为一个可供各大公司设计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的模型。它可以帮企业省去大量的广告费,让企业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按照上瘾的四个阶段去做,就能培养用户习惯,直至上瘾,最终成为像微信、抖音这样的产品。而且“上瘾模型”诠释了很多畅销产品所蕴含的设计理念,揭示了这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让人欲罢不能的秘诀。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讲了习惯的力量,只有用户养成了习惯,才会对你的产品上瘾,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第二到第五章,详细的介绍上瘾模型的四个步骤。第六到第八章,主要讲了上瘾模型的应用和使用手册。习惯的力量:如何让你的产品从维生素变成止痛药法埃尔在开篇举了自己跑步的例子,他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每天坚持跑步。然后有一天当他突然因为事情耽搁早上没跑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生活竟然有点乱套了。黄昏的时候遇见邻居给她说早上好,晚上回家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刮胡子,因为这些事原本都是每天早上完成的。所以他总结到:将晨跑改为黄昏跑,可我的身体却依然跟随晨跑时的行为模式去做出反应,一切都发生在不经意间,这就是所谓的根深蒂固的习惯,是人在几乎无意识的状态中做出的举动。然后法埃尔引用了神经系统科学家对这一现象的描述:人脑中存在一个负责无意识行为的基底神经节,那些无意中产生的条件反射会以习惯的形式存储在基底神经节中,从而使人们腾出精力来关注其他的事物。当大脑试图走捷径而不再主动思考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时,习惯就养成了。1. 企业如何从习惯中受益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用户已经对你的产品养成了习惯,这会为你的企业带来多大的帮助?提升用户终身价值所谓用户终身价值,就是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里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比如说早教机构,他们的用户终身价值就有限,为什么呢,孩子到了 4 岁以后就几乎不需要早教了,那么你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去挖掘新用户,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你的企业运转。相反我们看保险行业,这些销售佣金为什么这么高,这是因为,用户的终身价值非常高,一旦这个用户买了,那么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每年都给你交钱,所以保险为什么是暴利行业,就是这个原因。提高价格的灵活性法埃尔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名言——”要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就要看看它在提价问题上经历过多少痛苦”。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游戏行业的模式。前期吸引玩家的时候,免费下载,免费送道具,免费送礼包,各种送,它的目的就是让你玩,当你耗费了很多精力时间养成习惯以后,他们就开始收费了,卖皮肤,卖道具。而玩家这个时候,对游戏的收费其实不敏感,甚至有些玩家就愿意为这个游戏买单,这个玩家和游戏已经有感情了,花点小钱,他愿意。加快增长速度用户只要对你的产品认可,他就会推荐给他的朋友,这种增长模式就是病毒式营销。就像 facebook,当初只是一个哈佛大学的交友社区,后面大家疯狂传播,最后成为全球的社交巨头,十几亿用户。提高竞争力用户如果对产品产生依赖,那么其他产品很难对产品形成威胁。很多企业会盲目的去开发新产品,比如更完善的功能,更漂亮的界面,但往往用户最后不会买账。当用户彻底习惯了某个产品、某个模式的时候,如果你推出新的产品试图去改变他们,用户是抵制的。也就是说,习惯一旦养成,想改变,不会那么容易。一位哈佛大学商教授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指出:“许多创新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用户总是过分地倚重原有产品,而商家却总是高估新产品。”所以如果一个产品处于成熟期,已经积累了很多老用户,是绝不能轻易改版的,这些老用户已经对这个产品养成了习惯,如果你不考虑他们的感受,肤浅的改版升级,付出的代价会非常惨烈。2. 垄断思维怎么来理解垄断思维?我举个例子,马化腾曾经说过,打败微信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信,其实就是因为微信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了,这个产品有我们的朋友、同事、客户,所以其他聊天产品谁能替代?我相信很难,微乎其微,马云曾经干过好几次,但都失败了。所以法埃尔认为,如果你想改造用户去习惯另一个产品,不进行颠覆性的大胆创新,是非常困难的。用户在培养新习惯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旧习惯。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套用过来,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很难戒烟,戒烟的人为什么不久以后又会想抽,而且烟瘾比之前都大?这就是因为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在我们的大脑中还停留着,随时都可能被激活。必应和谷歌如果只是比技术,未必逊色太多。但用户已经习惯了谷歌,所以不管必应怎么做,都很难去改变用户谷歌一下的习惯。这就是垄断,一旦用户对你的产品形成习惯,你就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壁垒。这其实也可以用特劳特的《定位》来解释,谷歌已经抢占了用户的心智,还养成了习惯,几乎无可替代。3. 基于习惯的发展战略法埃尔举了亚马逊的例子。这家网络零售商的定位是成为覆盖全球的一站式购物中心。也就是说,在亚马逊,什么都可以买,他就像互联网的沃尔玛,只要你来了,这里都有你想要的商品。亚马逊通过这样培养用户习惯的战略最终成功笼络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他们对亚马逊甚至形成了依赖,想买什么都去亚马逊逛一圈,看看有没有优惠,再进行综合比较。如今亚马逊市值全球第一,超过万亿美元,在用户心理,地位已经坚不可摧,无可替代。4. 习惯的区间“要想打造习惯养成类产品,企业务必认真考虑两个因素。第一,频率,即某种行为多久发生一次;第二,可感知用途,即在用户心中,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处。”也就是说,要嘛你要像微信一样,天天都在使用,要嘛你像京东,像天猫,即便你不是天天逛,但一旦你想买东西,你就会打开使用。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只有频率越高,用户才能越感受得到这个产品的用途,价值。所以为什么现在阿里、腾讯、头条这些巨头都在花血本抢入口,抢用户的时间,他就是要留住用户,只有用户在我这里,我才有安全感,否则有一天用户感受不到我的价值,就离我而去了。5. 维生素 vs 止痛药这里有句话总结得特别好——“凡是成功的创新都有一个共性:能够解决问题。”大家想一想自己做过的那些失败的产品,其实失败大部分的原因,绝不是因为资金、团队,而是你的产品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难题,如果你解决了,你的产品绝不会死。你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是维生素还是止痛药,这其实真的是天壤之别。通俗点说,维生素是解决痒点,而止痛药是解决痛点。这两者的区别,是真正决定了用户对你的产品会不会养成习惯,最后会不会买单。6. 小结通过这一章,我们能感受到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款让用户形成习惯的产品,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反,如果我们的产品吸引不了用户,用户不愿意长时间去使用,那一定是这个产品没有解决客户的难题,它只是一个维生素,而不是一个止痛药。其次,习惯是让用户上瘾的基础条件,如果用户对产品形成不了习惯,那么就无法上瘾。触发: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这是上瘾模型的第一步,主要是提醒用户采取行动。法埃尔举了一个斯坦福大学学生沉迷 Instagram 的例子,他说好像连这种沉着内敛,举止优雅,名校的高材生,也不能抵抗住 Instagram 这种上瘾产品的诱惑,成为了它的忠实粉丝,每天都花了大量时间去逛 Instagram。是什么力量培养了他的这种习惯?这一看似简单的产品又是如何成为她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的?这一类习惯往往是被日复一日的生活逐渐打磨而成,但是习惯形成过程背后的联动效应却都是始于某个触发。1. 习惯不会凭空养成,只会逐步形成法埃尔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习惯就像是珍珠。珍珠的形成是一颗小沙粒侵入了牡蛎的体内,牡蛎由于受到侵入,于是用一层层发亮的外模把它包起来,形成了珍珠。大家需要感受一下——小沙粒的侵入,导致了牡蛎生理的触发,养成了习惯,最后形成了珍珠。所以法埃尔的观点是如果要让用户养成使用某个产品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反复使用,直至变成了习惯。2. 外部触发外部触发是什么?外部触发就是具有明确、清晰的动作,告诉你怎么做。怎么来理解呢?比如我们逛淘宝的时候,商家的店铺都是立即购买、立即抢购的按钮,这就是外部触发,对用户发出了明确的指示。付费型触发付费性触发很好理解,就是花钱买广告。比如过去我们买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现在我们买搜索引擎、信息流广告等。这种触发,它是最直接的,只要你有钱,每天都可以让你的广告出现在用户的眼前,但这不是作者鼓励的,这不是长久之计。回馈型触发回馈型触发是指你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公关这些方式去获取一些第三方的推荐,从而触发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但作者认为,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获取回馈型触发就成功了,这种回馈型的触发往往昙花一现。确实,如果我们的产品分析报告没有推荐,流量很小了,很难触发用户了。人际型触发人际型触发就是口碑推荐,你的用户把产品推荐给他的朋友,然后他的朋友又推荐给他的朋友。这是每一个产品都渴望拥有的触发,因为它就像病毒式增长,裂变,可以瞬间让你的产品实现指数级增长。自主型触发自主型触发是指用户主动愿意使用产品,比如允许一个 APP 每天发送通知,在桌面最醒目的地方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这属于用户主动的意愿,愿意去使用它。简单总结一下,付费性、回馈型和人际型触发是以争取新用户为目标,而自主型触发则是以驱动用户重复使用产品作为重点,也就是培养用户习惯。作者认为,自主型触发最重要,因为这是让用户对产品上瘾最重要的步骤,如果用户养成不了习惯,再多的用户也没意义。另外,所有的外部触发都是为了驱使用户使用产品,进入上瘾模型。3. 内部触发内部触发就是产品与用户建立了感情,不用你打广告,不用你通知我,我也要使用。就好像我们使用微信,微信没做一毛钱的广告,但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内部触发看不见,摸不着,产品已经融入用户的生活。而且,特别是当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如难过、孤独、沮丧、遭受挫折这些不开心的事情,这个时候越迫切去使用产品获取某种心里安慰。怎么理解呢,就像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刷抖音,一直刷,停不下来,就是想通过那些搞笑的视频获取安慰,调节自己的心情。当然,正面情绪也会触发我们使用产品。归根到底,作者指出,任何产品,其实都是帮助用户解决某个难题、消除烦恼,只有这样,才能和用户建立纽带,这个纽带最终会发展成为习惯,最终离不开产品。法埃尔又举了一个例子,美国一所大学为了研究科技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心里安慰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发现,患有抑郁症状的学生,更喜欢使用互联网产品,看电影、聊天、逛论坛等等,因为这会帮助他们缓解他们的烦闷、苦恼、孤独。法埃尔认为,用户一旦被产品勾住,用户使用这个产品就不需要任何的外部触发了,相反,情绪引发的自动反应会引导用户做出特定的举动,比如晒图、发微博、评论等等。当用户对某个产品认定为能解决他情绪的良药时候,好了,这个产品就在他的心里扎根了。就比如微博,我每天都会逛一下,因为我想去看八卦,看看今天有什么乐子。最后呢,法埃尔指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纽带,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形成的。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培养,才能让内部触发发展成为行动暗示。外部触发可以培养习惯,内部触发则是培养成为忠实粉丝。4. 安装触发所谓安装触发,就是我们要把这个情感触发安装到用户的脑海里面去。法埃尔指出,产品设计者必须要洞悉用户的内部触发,也就是说,了解用户的烦恼所在。怎么来理解呢?也就是说,咱们要真正深入去洞察用户的需求。这里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新颖。他说:企业要做的头一件事不是苦思冥想打造产品的特色,而是要弄清楚用户在情感层面存在哪些软肋或困扰。也就是说,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我们设计产品之前一定要弄清楚,用户如果是一个美国人,他想要的是西餐,而不是火锅,不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最后用户肯定会离开你。其次,法埃尔指出,用户的心思是不会那么容易通过文字交流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去研究用户行动背后的情感诉求,也就是,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到底是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在哪里用,什么时候用,什么情绪会促使他们用。Twitter 的创始人多尔西分享了他们研究用户的方法——“他住在芝加哥中部地区,后来他遇到了她,然后二人走进了一家咖啡厅……这听起来像一幕剧,非常美妙的一幕剧。如果你能把这幕剧编排得引人入胜,那么产品的设计、优化以及开发产品所需要的人员协调等所有问题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解决。”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最好你把自己当做用户,去设想他们使用我们产品的场景,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开心还是难过,你才能真正理解用户对产品的情感需求。这其实我们常说的,场景化营销。法埃尔分享了一个如何去获取用户真正情感的需求的方法,那就是日本丰田的 5 问法,通过 5 个为什么,直至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5. 小结通过第一章,我们了解了上瘾模型的第一个步骤——触发。触发可以说是整个上瘾模型的根基,因为如果没有触发,用户就没有使用你产品的机会,而如果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形成内部触发,那么你的产品很难让用户养成习惯。对我们产品设计来说,做一个产品之前,一定要去思考我们的产品到底为用户解决什么难题,什么麻烦,只有深入去研究用户的痛苦,你才能设计出让用户找到情感慰藉的产品,而这是一切用户上瘾的基础。就像肖恩埃利斯《增长黑客》的核心观点一样,好产品是一切的根本,如果你的产品不够优秀,那即便你花了很多广告费把用户引来,最后也是白搭。行动: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行动是上瘾模型的第二个步骤。触发是向用户发出指示,而行动则是让用户开始使用产品,只有开始行动了,才会养成习惯。另外,这一章将会学到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模型——福格模型。如何提高设计转化?先学会经典的「福格模型」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考虑如何吸引用户转化。阅读文章 > 1. 行动 vs 不作为“既然只有让用户动起来才有可能塑造他们的使用习惯,那么设计者该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有没有一个现成的行为公式来指导他们的设计思路?答案是:有。”朋友们发现没有,在老美的做事思维里面,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标准化的公式、模型,没有标准的行为,则没有说服力。法埃尔用斯坦福大学说服技术研究实验室的主任福格博士构建的模型来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采取某个行动。福格行为模型的公式即 B=MAT。B 代表行为,M 代表动机,A 代表能力,T 代表触发。也就是说,如果想使人们完成某个特定的行为,动机、能力、触发这三样缺一不可。怎么来理解这个模型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饿了,想点外卖。但是你发现,你的网速不好,无法打开美团,最后放弃了,自己煮了一碗泡面解决了。“饿了”是动机,“找美团点外卖”是内部触发,但是当你行动的时候发现网速不好,无法点餐,只能放弃了。再换个例子,你对某个社团的网站很感兴趣,于是准备注册它的会员,但最后你发现它的表格太复杂了,需要杂七杂八的资料,最后你放弃了。福格模型的应用场景很广,特别是在交互设计里面,对我们设计产品有很大的帮助。2. 动机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自我决定论”的开创者爱德华·德西博士,他对动机的做出了定义:行动时拥有的热情。福格博士认为,能够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不外乎三种。第一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第二种,追求希望,逃避恐惧;第三种,追求认同,逃避排斥。蕴含在广告中的动机法埃尔通过常见的广告来讲解广告行业中策划人如何去猜透用户的动机:他举了奥巴马 2008 年参选时候的海报,奥巴马作为第一个当选美国总统的黑人,他坚毅的眼神凝望着远方,给了当时低迷的美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这张海报对奥巴马最后成功当选立下汗马功劳。法埃尔还举了一个提醒用户骑行时候戴头盔的例子,那个海报,看着真恐怖。一个头上全是伤疤的男人坐在那里等着他的亲人给他喂饭。这种就是利用恐惧来告诉人们,安全骑行,千万不要像海报中的人一样。读完这节,你有没有发现,真正要设计好一张海报,一个 banner,绝不只是靠视觉的修饰,而是要和用户对话,揣摩他真正的动机,触达他内心真实的需求。法埃尔补充到,动机只能解决痒点,也就是光有动机还不行,还达不到他使用产品的行为,还必须要用下一个关键动作——能力。3. 能力《创新轻松三步法》的作者丹尼斯·豪普特利将产品的创新过程分解成了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了解人们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原因。接下来,列举出用户使用该产品时的必经环节。最后一步,在明确整个过程的所有环节之后,开始做减法,把无关环节全部删除,直至将使用过程简化到极致。在豪普特利看来,越简单的东西越受欢迎。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的——化繁为简。那么,是不是可以将“简洁”作为创新的核心标准呢?法埃尔举了一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在很早之前,我们都是拔号上网。输入账号,密码,然后联网,等待连接成功以后开始冲浪。那个时候看一个视频需要缓冲,有时候要等半个小时,但是用户愿意,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你看现在咱们上网多简单,根本就不需要拔号。我现在甚至连宽带都不牵,走到哪里,打开手机热点,立即可以使用,真方便。所以你说,如果联网的技术还是像二十年前一样,互联网还会有这么多用户吗?答案肯定是 NO。这个例子它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当你使用某个产品时所需花费的步骤(在上述例子中,这个步骤指的是接入网络、登录网页)能被缩减或是优化时,用户使用它的频率就会增加。我们换个例子可能更能理解,就比如外卖。在十年前,你点个外卖,只能打电话,然后商家让你等,不忙的时候再让员工给你送,一送需要一两个小时,大家点一次就不想点了,流程太复杂,时间太长了。但你看现在,打开美团,想吃什么半小时就到,这就是美团把点餐的流程简化到你只需要打开他的 APP,点击下单,付钱,然后等着吃饭。所以外卖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最常用的服务,这是有原因的。再比如新媒体的发展。在过去,我们想写点东西发表,只能通过报刊、书籍投稿,很麻烦,门槛也很高。互联网出现之后,诞生了 BBS,大家可以在论坛畅所欲言发表帖子聊天。然后 05 年后,进入博客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博客,写文章变得越来越容易。最后再到 Twitter 的诞生,140 个字,不用长篇大论,你都可以发表。大家看,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件事优化到多低的门槛啊,这个流程优化得太简单了,输入一句话,点击发布,搞定。所以为什么大家会对 Twitter、微博这样的社交新媒体平台上瘾,就是因为使用这样的产品能力太低,不用学,都会用。以上这些实例证明,推动网络创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原动力,就是将行为简单化。正是因为简化了的行为,才使得烦琐的网络内容提交演变为如今这场全民参与的狂欢。这句总结,真是把互联网近 20 年火箭式发展概括到极致。福格总结了简洁性所包含的 6 个元素,即影响任务难易程度的 6 个要素,它们是:1. 时间:完成这项活动所需的时间。2. 金钱:从事这项活动所需的经济投入。3. 体力:完成这项活动所需消耗的体力。4. 脑力:从事这项活动所需消耗的脑力。5. 社会偏差:他人对该项活动的接受度。6. 非常规性:按照福格的定义,“该项活动与常规活动之间的匹配程度或矛盾程度”。通过这六点,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可以从这 6 个维度去思考,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是否满足,这可以成为你设计参考标准的一个模型。法埃尔在本节中还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福格对简洁概括的 6 个要素,有 Facebook 的,有 Twitter 的,有谷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细读,我就不多讲。4. 动机和能力——你该先解决哪一个?“找到了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触发,明确了何种行动应该变成人们的习惯,你接下来应该关注的,就是提高人们的动机和能力,以此来推动他们付诸实践。但是,你应该先解决哪一个方面?动机还是能力?哪一种选择才更对得起你付出的时间和金钱?答案始终是:先解决能力问题。”怎么来理解呢?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用户使用你的外卖产品,到底是通过海报、广告去诱发他饿了的时候点外卖,还是你像美团一样把点餐的步骤简化到极致,打开 app,下单购买,等着吃饭就行了。法埃尔指出,增强用户的使用动机往往耗时又费钱。这就像我们给客户交付一个项目的时候,写了几十页的操作文档,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客户他没耐心看,他更想要的其实是一个最简化的操作后台,一看就懂。法埃尔还举了 Twitter 主页的改版历史,从最初杂乱无章、全屏都塞满内容的主页到现在的就两个按钮登陆和注册,这个首页的迭代史,就是最终以用户拥有使用产品的能力为原则去设计。5. 启发与感知福格提出的核心动机和六条简单性元素就像遥感一样,指引着用户去实施某种行为。但影响用户最终去行动的,也不仅仅只是这六条元素。那还有什么呢?法埃尔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影响用户行动的启发行为。启发法有助于企业通过非常规的途径来刺激用户的动机,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能力。所谓启发,是指我们的大脑利用过往的经验,在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过程中抄了近道。这个和西迪尼奥《影响力》的说服力六原则非常相似。稀缺效应稀缺效应很好理解,比如限时抢购,你看见倒计时只有几分钟了,这个时候你迫不及待的下单。这个在电商详情页,直播中应用得特别频繁。环境效应你发现没有,当你去一个楼盘买房的时候,他们的售楼中心、样板房都特别精致,你去看了就有想买房的欲望,渴望像样板房一样,幻想着自己已经住进去。这其实就是环境效应,为什么市场部的人去推广都要让公司准备精美的案例,案例就是借用了环境效应,让客户能感知到当他购买我们的产品以后,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体验。锚定效应我最近看了微观学社陈平的一本书,他对锚点效应这么来解释——在你给客户报价的时候,你给出的第一个价格将会决定了最后成交的价格。这就像有客户找你做个外包,你评估下来是5000,最后成交的价格多数都是4000上下,所以锚定效应要谨慎使用。赠券效应这个就特别好理解了,通俗点说就是优惠券,对吧,给用户送优惠券,送礼包,吸引用户来购买,来使用。我们每一天都会在启发法的影响下瞬间做出一些决定,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设计者而言,要想让用户对你的产品爱不释手,最好先对这些认知偏差有所了解,并在设计产品时加以利用,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强化用户的动机,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能力。朋友们,能感受到吗?要设计好一个产品,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心理学、认知学、行为学、人机交互学等等。6. 小结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福格模型。这个模型完美的解释了行动这一个动作,需要什么条件。触发让用户想起产品,但如果没有行动,用户就不会使用产品。行动需要动机和能力,通过法埃尔列举的广告行业例子,可以给我们做设计有很多启发。在能力这个环节,通过丹尼斯·豪普特利和福格的理论,我们明白了简单对于用户使用的能力有多么重要。最后通过介绍影响用户行动的常见行为心理学,我们能感受到,产品设计和心理学真的是密不可分,我们要想把用户研究透,那就需要去提升用户心理学的知识。为什么刷抖音停不下来?来了解这个经典的「上瘾模型」大家好,我是胖小魚。阅读文章 > 文件名 如何下载使用 文件大小 提取码 下载来源 上瘾资源包1.22MB8866 点此复制 登录下载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hooked
模型 用户 动机 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要确保产品的框架,任务的链路,界面的设计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那么如何才能够尽可能的匹配用户的心智呢?今天我们开始讲解交互设计常用模型,帮助大家建构宏观的思考框架,利用前人的智慧,相对系统的解决设计问题,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交互设计常用模型 · 有什么?交互设计的核心设计工作是在结构层和框架层,但战略层和范围层会影响甚至决定交互设计,所以对交互设计师而言,结构和框架是核心,但战略和范围相关的设计模型也必须要关注。图 1 用户体验要素表现层作为延伸关注维度,日常多一些关注即可。此外,作为设计师,我们在设计完成之后,灰度期间,上线之后,还需要总结复盘我们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二次迭代,因此体验度量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维度。综合以上维度,我搜罗了全网资料,结合我个人认知和经验,整理出来如下设计模型一览表:图 2 设计常用模型一览表大家可以先简单浏览一下,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查漏补缺~交互设计常用模型 · 是什么?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我只进行简单的介绍。1. 用户分析相关模型战略层核心须关注用户需求,那么有哪些用户需求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呢?图 3 用户分析相关模型对于设计师而言,接触比较多的包括:5W1H 模型:帮助我们做用户场景分析。用上这款分析工具,你看上去就像一个高级 UI 设计师了讲完 Kano,我们再来理解下一个模型,即 5W1H,了解一下它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阅读文章 > 卡诺模型:帮助我们从用户角度进行需求分类和排序。UI 进阶必学系列:需求分析工具 KANO 模型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分享一些基础的干货内容,那些看书、看分享很难系统搞得明白的知识点,这和我个人对基本功的执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文章 > 同理心地图:让我们从用户的感知认知——看听想说出发,理解用户的痛点,归纳产品的机会点。6个步骤,从零开始教你绘制同理心地图在之前关于用户体验地图的文章中,有提到可定期引用同理心地图作为灵感来源,来完善用户体验地图。阅读文章 > 用户旅程图: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整个产品使用旅程中的行为,感受、痛点和期待,进一步帮助我们去归纳产品机会点和设计策略。心理账户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用户对不同事物/信息的分类,顺应或改变产品的类别与匹配用户的心理模型。没有灵感怎么做设计创新?收下这个方法!工作中我们设计师除了要完成产品经理或者业务方的需求,往往还希望在设计产出上能有更多的创新来体现自身的价值。阅读文章 > 2. 增长分析相关模型图 4 增长分析相关模型对于产品而言,增长是各个时期都绕不开的一个核心目标。日活,留存,转化,复购……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增长指标。作为设计师,我们有义务尽自己之所能,去辅助业务达成目标。在增长方面最为知名的是 AARRR 海盗模型(用户获取、激活、留存、收入、传播)。在此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 RARRA 模型,6R 模型,八卦增长模型等,还有根据福格行为模型衍生出来的上瘾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大家去梳理新用户从拉新到留存的设计闭环,也可以刺激老用户提高活跃频次,从而提升整体活跃。大家可以根据产品的发展阶段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增长模型框架展开设计。用一篇文章,让你掌握能让用户快速增长的AARRR 模型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阅读文章 > 用一篇文章,帮你快速入门「增长黑客」导语:A/B Test 或 “病毒营销” 就是增长黑客?阅读文章 > 3. 行为转化相关模型图 5 行为转化相关模型这是我们团队交互设计师用得最频繁的基础模型。AIDA 模型:最早来自营销领域,将消费者从接触外界营销信息到完成购买,划分为注意、兴趣、欲望和行动四个阶段,是广告效果测量的一个重要模型。电商类产品,运营活动类产品的链路设计和页面结构设计通常会参照这个模型。想用设计提升转化率?先学会这个超好用的漏斗模型!漏斗模型,是一种数据分析方式,是一个线性流程,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论,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阅读文章 > LIFT 模型:也是一个促进行为转化的有效模型,它以提炼出来的价值主张(用户购买的理由)为载体,通过提升相关性,清晰度和紧迫性,减少焦虑性和注意力分散,6 个维度出发去促进用户行为的完成。我们设计师在会员购买和直播打赏中都有用过这个模型。福格行为模型:我将其称为交互设计的底层模型,在本文第三节我会稍微详细的为大家展开讲解。如何提高设计转化?先学会经典的「福格模型」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考虑如何吸引用户转化。阅读文章 > 八角行为分析法:这个在偏游戏类、运营活动类的产品设计中用的比较多,大家在进行这类产品设计时可以参考。4. 视觉与品牌相关模型图 6 视觉与品牌相关模型视觉与品牌相关的设计模型,我们团队用得比较多的包括:形色字构质动 6 维度的视觉语言体系,以及品牌屋,品牌金字塔模型、超级符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阅到更多资料。从6个方面,全面解构「百度阅读Pro」的视觉设计!前言:小编是个重度的阅读产品使用者(做编辑这行不读书怎么行),几乎用遍了网上的各种阅读产品,最近在网上发现了一款非常低调的产品上线了,一查竟然是百度出品的,因为经常接触百度系产品,这个产品的设计体验和以往的都不同,然后就在网上搜索资料,查到了一位资深设计师对这个产品的评价,写的非常诚恳(阅读文章 > 5. 体验度量相关模型图 8 体验度量相关模型体验度量相关模型包括 Google 的 Heart 模型,通常与 GSM 模型结合使用,阿里根据 HEART 模型完善出一套五度模型,在国内更受推崇,也可以与 GSM 模型结合使用,这两套模型都比较偏 C 端,偏 B 端的包括 PETCH 和 UES 模型。产品体验度量设计指南(一):谷歌HEART模型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互联网进入了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下半场,各大企业的关注点聚焦到了如何获取企业及行业利润上来。阅读文章 > 设计师和产品想法不一致怎么办?试试谷歌的GSM模型!我们为什么要使用 GSM 模型常规工作中,需求往往由 PM 发起,UE 团队到底如何跟 PM、FE 等团队成员协同,达成目标共识,是我们值得讨论的。阅读文章 > 阿里出品!如何量化体验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上)如何评估设计价值已经成为设计同行都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阅读文章 > 交互设计常用模型 · 怎么用?每一个设计模型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至少需要一堂课以上的时间才能讲透彻。所幸现在互联网的知识是很丰富的。本文的价值是给大家普及这些设计模型的存在,让大家能够知道并按文索骥的自主学习。我无法将所有设计模型为大家一一讲解,一方面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有很多类型的模型也并非我所擅长。这一节我将以交互设计的底层模型——福格行为模型为例,为大家讲解如何在设计中运用设计模型,其他模型需要大家根据业务所处阶段和目标灵活选择。根据福格行为模型 B=MAP,影响行为的要素,有且只有 3 个:动机、能力和提示。图 9 福格行为模型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需要清楚的了解这三个要素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设计中正确的运用它们,所以我们逐一来看。1. 提示根据福格教授的建议,在运用福格行为模型时,第一个步骤是检查有没有(合理的)行为提示,我把它翻译成能否吸引用户注意。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东西,才可以成为提示。没有提示,就没有注意,也就不会有任何行为发生。无论你的动机和能力有多么强烈都没用。那么,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有哪些吸引用户注意的秘笈,我将其归纳为:图 10 吸引用户的四大秘籍① 运动(包括自身运动+附加运动元素)② 人脸(尤其是带有和用户互动眼睛的人脸)③ 对比(包括色彩、形状、大小、虚实、投影、情绪等)④ 本能(包括危险、食物、性)图 11 吸引用户注意的案例示意日常设计中我们可以先从这四个大的维度考虑可行性,然后再考虑单独维度下的具体策略。这四个维度是可以组合运用的,这样能够将视觉注意力效果发挥到极致。2. 能力能力,是人们对探索、认知、改造事物的水平的度量。图 12 行为与动机能力之间的关系从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看出,行为位于行动线上方还是下方,同时取决于推动行为的动机和让行为容易做到的能力。这里有一个关键点:能成为习惯的行为一定会落在行动线上方。作为设计师,当我们不确认用户动机强弱时,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提升用户的能力(或者说降低行动门槛,让用户更容易做到)。图 13 降低用户负荷的方法-重复行为越容易做到,就越容易发生,发生越多次,就越容易做到,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回路,进而形成用户习惯。提升用户能力,设计师常用的策略有三种:降低视觉负荷、认知负荷和操作负荷,让用户行为能够更容易完成。图 14 降低用户负荷的三种类型图 15 降低用户负荷的案例示意3. 动机动机是人们完成某个特定行为(如晚上看书 30min)或某类行为(如每晚看书 30min)的欲望。福格教授把动机来源分为 3 种:图 16 影响动机的 3 要素① 你自己想要的(其实我理解这就对应心理学家说的内在动机);② 你希望通过采取行动可以得到的利益或避免的惩罚(对应外在动机)③ 以及你的周遭环境(例如,所有朋友都在做这件事,也对应外在动机)动机可以来源于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而且多个动机往往还相互冲突,互相较量,导致我们精神的痛苦(比如又想减肥,又想吃甜食)。所以动机是时刻变化非常不稳定的。结合个人经验,我将提升用户动机的因素分成了以下 3 大类:图 17 影响动机的 3 要素① 本能喜好:符合人类本性的,或者跟用户兴趣爱好匹配的,这个行动本身就可以给用户带来愉悦感,比如吃东西、看美女、狂淘宝。这也对应很多心理学家所说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驱动的行为能为用户带来快乐、成就、意义,会更容易让用户产生心流状态,所以想让用户完成某个行为,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这个行为和行为结果符合用户的本能喜好,给用户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② 奖惩刺激:属于典型的外在动机,用户不一定享受行动本身,但是希望通过采取行动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比如做任务抽奖,刷题备考、锻炼减肥等。奖赏可以是有形的(金钱、奖品、证书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表扬、支持、认可等)。③ 情境影响:用户本来没有动机或动机很弱,但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后,会触发服从跟随效应,比如排队、刷热点、追剧等。(某种程度上,情境影响也是一种外在动机,它受人的社交尊重需求的驱使和牵引)图 18 提升动机的案例腾讯出品!7 种人机交互设计模型科普众所周知,人机交互是一门集调研,构思,设计和测试为一体的学科。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悦姐聊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common-design-model
需求 设计师 产品 设计师真实 emo 事件帅帅是毕业没多久的设计师,做设计总是充满激情与冲劲儿,这天他将反复修改的稿子终于交付出去了,想着终于结束了,但是没过一会,群里的产品在“内部讨论”后直接@他,要求他修改设计稿,竟然改回到了先前的稿子,他直接 emo~帅帅:啊,我他*不做了,一直叫我改,之前说了不能这样做不听,这下又叫我改回去,真的无语。小发:怎么了,大早上的这么暴躁,改不是很正常吗,谁又能每次都一稿过?帅帅:不是啊,我改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他们一直都无法确定,我稿子改到后面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只想早点结束这个需求,给你看我改了多少版本:小发:做了这么多?难怪这周看你都在加班,那现在定稿了吗?帅帅:还没啊,刚刚他们确定了说让我改回到之前某次的设计,我之前的版本还被覆盖了,哎,真的很生气。小发:所以你现在还是马上就改?不停下来整理下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导致这个事情反反复复的修改?帅帅:啊 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每次都很认真去优化修改。小发:一般这样反复改稿大致有 2 点原因:1. 本身方案存在瑕疵,经不起大家推敲,这个可以查看我写的《设计方案被质疑不合理?从这 4 个方向入手!》,尝试进行自查,争取下次交付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被质疑不合理?从这4个方向入手!相信身为设计师的我们,在工作中肯定遇到过自己加班加点,绞尽脑汁设计出的方案被质疑、挑战,在宣讲自己设计方案时,总会出现以下声音:起初的无言以对到有理有据的辨析设计方案都体现出对设计方案更加全面的思考。阅读文章 > 2. 前期需求沟通出现偏差,方向始终模糊不清,设计一直处于一个不明确的状态下进行,节奏被一些(不靠谱,经验不足)的产品牵引,进入恶性循环。更可恨的是这个锅后面可能戴到了设计师的头上。在我看来,你这个情况大概率是前期需求沟通没到位,现在我来和你说说(交互)设计师如何有效沟通需求,说完你再回溯下你之前的沟通看看是否有出现问题。帅帅:好呀需求沟通目的小发:首先你觉得需求沟通是为什么?帅帅:就说下要做什么东西呗,页面是怎么流转的,需要有什么功能,什么时候要,聊完这些我就可以开始画稿了。小发:你说的没错,需求沟通的首要目的是:了解业务,明确需求,搞明白要做一件什么事情,不仅知道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要做;其次是了解产品规划,及相应的限制,帮助自己后续产出能够与产品规划契合产出,做起来更有节奏,这样即使你手上有好几个需求,也能分清楚轻重缓急。了解需求类型,确定沟通侧重点小发:并且在日常的需求沟通中,面对不同的需求要更有侧重的沟通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关键的信息。你自己感觉有遇到哪些类型需求呀?帅帅:遇到改版的、新功能的、抄竞品的、活动页面类的。小发:嗯嗯,大部分都是这些,有些你可能没有做过,按照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 5 类需求类型:但不管什么类型的需求在沟通中主要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目标预期、做什么、规划(时间、产品规划等)这五个大方面进行沟通,接下来我和你仔细说说这 5 类需求的特性及设计师面对这些需求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1. bug 优化类需求(执行力)这类需求一般都十分紧急,需要高效执行,不然会影响产品业务。虽紧急但这类需求也是最明确的,到设计师这边的 bug 类需求大多都是交互型 bug,大多都是交互设计稿指定的操作步骤、流程和结果指向;视觉设计稿指定的图片、文本、布局、显示位置、尺寸…所以当我们碰到 bug 类需求沟通方式建议是三步走:① 首先自己去体验下问题,这样沟通起来就能更顺畅;② 若是落地还原问题,可快速找到自己之前设计稿对应模块,联合视觉同学快速将这个模块流程及资源物料给到开发及时修复;③ 若问题更复杂则拉群共同沟通协调,多人同步处理,提高修改效率。若需要重新画稿,时间紧急时可以联系视觉同学,通过手绘传达意思,就不要再画交互稿了,快速输出资源物料~~~问题点:这类需求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协作不够高效,导致修复慢,是考验设计师执行力的时候,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一股脑闷着加班加点做,合作才是高效选择,所以需要快速拉相应负责人快速沟通好各自分工和配合方式,做到有问题、有产出都快速同步,来个无缝衔接!2. 体验优化类需求(分析力)品牌升级:这类诉求一般是当前产品还能正常被使用,但过程使用体验存在提升空间,加上整体视觉风格老旧需要刷新,产品逐渐形成系统性的设计语言,在交互和视觉上都会进行刷新。业务优化:产品面临问题,有了新的业务目标,更加以数据为导向,所以需要围绕这个目标对产品核心业务路径进行改版优化,一般改动较大,很大程度上会改变页面的整体架构。品牌升级在面对品牌升级时,沟通中需要明确品牌理念及当前用户是否发生变化。只有在明确了品牌理念的关键词后,设计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发散。如:优酷视频的改版中就考虑到作为娱乐化内容消费平台,为拉近与年轻用户的距离,在品牌升级中将“年轻化”元素融合在颜色、语言、符号、容器、动效、图形、场景…中。业务优化这类需求往往承载着产品新的业务诉求(商业化方向),设计师需要深度参与需求的讨论与制定,全局性了解思考业务目标,明确数据指标,衡量设计价值。在沟通这类需求需要有三了解:了解原因:① 业务是什么?在什么场景下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② 产品当前现状如何?数据表现情况和用户反馈情况如何?为什么需要改版?是否是因为用户活跃降低,流失增高的原因需要通过改版来促活?是否是用户有不好的反馈?还是因为竞品做的很好,把我们的用户都勾引过去了,我们需要想办法拉回来?通过询问上述情况,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诉求。了解目标:在了解完原因背景后,我们需要询问业务方改版优化的目标是什么?对产品而言,期望改版后可以提升哪些关键指标?提升的预期是多少?如何判断这个问题/项目是否成功?这边目标需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5%?10%还是…对于用户而言,优化改版后对他们而言有什么价值?是否和他们的诉求相契合?对设计师而言,设计师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设计目标是什么?这个设计目标是否能够促成产品目标?问题点:这个环节沟通中,最容易出现产品和设计互相说服不了对方,无法达成共识。这是因为双方关注点不同,产品关注的业务效益和商业收益,设计师关注的是用户体验,美观度,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可以参考以下 3 种做法:① 同理心,设计师沟通的时候需要有同理心,不妨想想对方关注点,试着从对方的关注点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沟通表述,这样既能够为对方考虑,也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的,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我们想做的更好而已,对方听后,就更能够理解你。② 优化前如果有同类竞品,则可以对这些竞品进行分析。了解竞品当前的业务和自身产品当前业务是否一致,体验整个流程差异性,通过竞品的体验给到产品同学能够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更容易达成沟通共识。③ 如果双方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也没关系,不要和对方发生争执,可以拉相关的负责人及其他资深设计师进行一个简短会议,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如何,尽量在会议中达成共识。了解规划:在沟通完目标后,需要明确我们的产出规划。如果有多个需求,那优先级是怎样的?什么时候需要给出框架、初稿,什么时候需要完成设计稿并评审?什么时候需要交付视觉稿,何时进入开发等。期间对应的负责人是谁?最终审核人员是谁?通过明确这些后我们才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后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间点需要给出哪些东西,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控制好自己的节奏。总结:这类需求主要是要围绕问题分析原因及后续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商业权衡方面的思考,只要抓准这些方面进行沟通,方向总是不会错的。3. 新功能需求(洞察力)在新功能类的需求中,设计师需要围绕用户需求以及用户价值两个方面提出问题,不断和产品沟通。所以在沟通时需要:① 询问产品同学是否有进行用户研究?以及当前确定要做这个功能的分析资料;② 这个功能面向的目标是用户是哪类群体?有什么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痛点;③ 该功能的使用场景是怎样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用户”“使用场景”“完成什么任务”简称“人、场、事”;④ 最后需要沟通清楚这个新功能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光是业务目标,包括设计上的目标(如:完成基础功能搭建,路径顺畅)。需要注意的是,新功能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会被反反复复的沟通,设计师在过程沟通中,为了避免双方认知差异,可以拿竞品的页面、故事路径、简略的初稿和产品方沟通,毕竟“一图胜千言”,这样对方能更理解你的意思,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4. 运营类需求(执行力、创意)运营类活动是在某一段时间内进行的主题活动,有明确业务目标(下单率、业务转化、品牌传播)及营销群体,依赖游戏化手段带来优秀用户体验,从而获得成功的一类活动。面对这类需求想要高效的沟通,我们就得先了解运营类互动的特性,根据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准备的对标沟通。运营类活动都有这 4 类特性,即:生命周期短、业务诉求强烈、主题氛围感强、游戏化。生命周期短:因为运营类活动生命周期短,上线时间点一般在特殊节日、热点开始,所以给设计、开发、数据等岗位同学带来较大的挑战。设计师首要需要确定活动正式上线日期,通过上线日期向前推导测试、开发等所需时间,明确留给设计的设计时间;其次由于时间赶,后续开发很可能会跳过设计师的设计稿,直接使用之前的程序模板、设计组件,所以在沟通中需要明确运营活动的开发限制以及是否有现成的开发模板或组件,为后续设计提高效率做准备。业务诉求强烈:运营类需求往往和 bug 类诉求很清晰,所以在明确完业务诉求后,设计师需要想达成这类诉求可能采取什么手法,这类手法落实到页面上变成具体信息,这里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怎么设计转化页,重点关注两方面》怎样设计转化页?重点关注这2个方面!前景提要上个月淘宝新版本订单页的改版大家对整个改版都给与了高度赞誉,今天再次体验,发现并不是所有商品的订单页都是新版样式,想来淘宝应该也在进行测试,去验证改版的有效性。阅读文章 > 这些信息也要前期与产品沟通清楚,比如:标题要放什么更能吸引用户又能明确主题?主题氛围感强:运营类活动最后上线的图比起 ui 界面会夸张许多,页面氛围感更强,元素更丰富,所以为了确定后续活动氛围除了明确活动主题外,还需和产品明确活动面向的用户人群,通过这个我们可以更好的确定是采用:年轻化、职场、家庭、拼多多(风)…游戏化:游戏化方面需要沟通清楚游戏规则及玩法,以及游戏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元素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设计中保证自己游戏化这块的设计不跑偏。5. 探索类需求(洞察力、创意)有时候做的设计不一定是产品提出的诉求,可能是设计自发想要探索一些新玩法,新风格,所以会发起探索类的设计需求。这类需求通常比较模糊,也不是说会有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所以需要设计师通过研究去进行产品玩法、策略的探索。所以这类诉求一开始并不需要过多的沟通,可能在研究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时候带着问题去沟通才能逐渐更加明确。以上就是总结的这 5 类不同需求沟通上的侧重点,会有差异性,也有共性,不管是什么需求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目标、时间规划、怎么做去沟通,只是侧重点有差异性。掌握基本沟通技巧小发:对于沟通过程中的注意点没有过多的原则,只要把问题、要做什么东西说清楚就好,但是在双方沟通中,可能会因为个人情绪、不好的习惯导致沟通不顺畅,双方产生不愉快的情况也很多。对此,我想说真的不至于,工作而已。但是不管对方如何,自己可以要求自己做到基本的几点:善于倾听不要老打断别人说话,也不着急反驳,可能每个人表述习惯不同,你只听了前半句,就着急反驳,等到别人说了后半句,发现意思完全不一样,就很尴尬。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尝试站在对方角度想下问题你就会更加理解对方提出这样问题的缘由。描述上也可以加入一些对方在意的关键词,可以让你说的内容让对方更加认可。沟通记录与同步沟通需要即时记录,沟通完若达成共识、沟通结论需要群里即时知照,让整个团队的信息即时同步,同时也便于后续出问题可进行责任判定。拿稿沟通养成拿草稿、竞品沟通习惯,可以简单手绘,或方块堆叠,比起文字,有图更有画面感。帅帅:好,我知道了总结最后,希望同行们不再因为前期需求沟通没做好让自己陷入到不好的循环中,不要让自己对设计的热情被这些沟通不到位消磨掉,希望大家以后面对不同需求都能不慌不忙,稳如狗!加油~~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在看呀~~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高效准确输出运营设计稿?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每个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所以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有时候项目的周期也非常紧迫,导致当我们接到需求时,很容易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求方解释不清楚,设计师不知道从何开始,对项目也是不了解,后面临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使我们工作效率低下,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不专业,做完的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发的设计笔记」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mand-communication
用户 产品 操作 作为 UX 设计师来说,通过设计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以最短的路径实现用户访问需求,同时保障产品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双重达标,对于 UX 设计师而言至关重要。最近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设计不错的解决方案,总结了一些在提高用户体验层面的优秀案例。涵盖功能使用、业务流程、用户群体、个性化设计、手势设计等方面,希望可以带给大家更多启发。往期回顾:10个产品细节剖析,让你看看大厂是如何做设计的!作为 UI 设计师来说,都是一群细节猎人,以像素级的细节刻画着每一个需求。阅读文章 > 10个产品细节剖析,让你看看大厂是如何做设计的!感谢大家对黑马家族感官体验日记栏目的关注和支持,本栏目皆在为大家带来优秀的设计解决方案和不一样的设计思维。阅读文章 > 大厂出品!14个贴心的手势交互设计细节随着触屏时代的普及,借助手势交互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度和效率。阅读文章 > 特殊场景下的差异化设计根据用户使用场景和特殊情况出现时,产品会结合变化呈现不同的功能或者服务,这种差异化的设计更能体现情感化设计的一面,提高用户对于产品的认可度。腾讯新闻 APP 在东航事故出现时,在底部操作栏新增了祈祷的图标,方便用户表达祈祷的心情。特殊情况下的差异化设计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也体现出了产品的温度,带给用户更强的粘性。优化指引路径提高操作效率通过提取本机号码一键登录减少了繁琐的注册流程,提高了登录的效率,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在登录时都需要用户同意一些条款协议等内容,当用户未勾选时通常都是提示用户,指引用户选择后操作。这样的设计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路径,使用体验不是很好。网易云音乐 APP 在同样问题出现时,提供了一个弹窗进行指引,用户无需重复操作,直接点击“同意并继续”即可完成登录。在用户误操作出现时,无需用户过多的操作路径,给出了更高效的操作解决方案,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温馨提示降低用户的过度依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太多的娱乐产品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过度依赖和使用耗费了大量时间。特别是短视频的走热,刷视频容易带来过度依赖,影响用户的视力等健康问题。抖音 APP 作为用户量庞大的短视频产品,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为了降低用户的过度依赖,提示用户注意休息,特意设计了温馨提示。用户可以设置提示时间和进行管理,APP 也会定期提示用户。温馨的设计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也能辅助用户做好时间管理,以免过度依赖而影响休息时间。隐藏式设计提高版面利用率对于用户来说希望内容具有较高的可见性,提高内容的曝光度才能被关注。在控制内容的优先级时,通过隐藏式设计可以满足更多内容的呈现,不过需要做好隐藏内容的引导,提高隐藏内容被发现的概率。网易云音乐 APP 在云贝中心签到设计中使用了隐藏式设计,将签到相关的附属内容隐藏在展开卡片中,为更多主要内容提供了展示空间。为了提高展开的交互设计,在每天初次访问时会默认展开,然后再收起隐藏,这个动态的指引提高了这个交互动作的曝光度。利用隐藏式设计满足了产品需求,通过动作引导提高了用户知晓度,是一个具备较好体验的设计解决方案。更人性化的模式设计随着用户群体的跨度增加,为了带给不同年龄段用户更好的体验,众多产品都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了定制化模式。特别是针对老年用户而进行适老化设计,还有针对青少年儿童设计的时间管理等,不同模式满足了更多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需求。比如优酷 APP 在个人中心设计了“模式切换”,点击可以设置长辈模式、青少年守护、儿童守护。针对不同年龄段对于产品的使用需求进行定制化,带给用户更加人性化的使用体验。定制化的播放页模式设计不同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需求有所差异,固定的模式虽然可以减少产品的开发成本,但是单一的体验不够人性化。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可以带给用户更加人性化的体验。MOO 音乐 APP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播放页的体验差异,设计了播放页模式定制化切换,用户可以选择以专辑封面或者背景大图进行展示。为了直观的方便用户做出选择,模式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展示,便于用户更快的做出选择。定制化的模式虽然把繁琐的事情留给了产品开发者,却把更好的体验带给了用户。缩放预览满足对细节的体验随着短视频走进更多用户的视野中,短视频的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特别是图片形式引入短视频平台,对于细节的体验因人而异,缩放画面满足对于细节的体验才能更加人性化。抖音 APP 无论是针对视频还是图片形式作品都可以缩放预览,配合缩放的手势交互带给用户放大细节查看的体验,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于细节的需求。手势交互也是产品设计师需要多多探索的方向,更加便捷的操作有助于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体验。满足用户好奇心的设计用户从小白到依赖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好奇心的用户会点击尝试任何的功能,甚至连一个图标或者 LOGO 都希望获得彩蛋。作为设计师来说设计出来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考虑用户体验,给予反馈式的设计才能满足好奇心的驱使。爱奇艺 APP 首页左上角的 LOGO 展示你有注意到吗?有没有尝试去点击体验,作为好奇心驱使特意尝试了一下。点击之后会跳转到皮肤等设置的页面,为该功能的曝光新增了首页入口,用户也可以通过个人中心“装扮”进行设置。该设计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用户点击的好奇心,也赋予了 LOGO 展示功能化的作用。可以标记和叠加的点赞设计点赞设计在众多产品中均有体现,这是用户表达对于内容的喜欢,以此来增加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为了吸引用户点击和带来差异化的体验,点赞设计也被脑洞大开,在表情化、叠加点赞、点赞标记、微动效等方向不断探索。小宇宙 APP 在播放页中对音频进行点赞时,可以多次叠加点赞,点击之后会针对音频播放进度条进行点赞标记,反复点击也会使得进度条纹增高,以此来强化点赞的程度。该设计解决方案不仅丰富了点赞的设计,也能通过标记和进度条纹的高度让用户记住关键的部分,方便后续回顾的时候知道哪些时间段是重要内容,提高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体验。差异化的短视频推荐设计作为新闻资讯类产品来说,大部分用户的习惯还是图文结合的阅读形式,不过随着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一部分用户的阅读习惯。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资讯、搜索指定内容、学习生活技巧或者专业技巧等均可实现,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获取内容的形式。央视新闻 APP 作为新闻资讯类的专业平台,在满足用户阅读新闻的同时,也跟进了短视频观看新闻的体验。在底部标签栏以舵式导航的形式作为短视频新闻入口,点击之后会有推荐视频展示,差异化的推荐设计不仅提高了内容的曝光度,也吸引了用户的关注度。小结本期为大家总结了提高用户体验的十个优秀设计解决方案,体验、分析、总结是为了掌握别人的设计经验,积累设计灵感并运用到项目设计中。灵感的积累离不开总结,探索细微之处的差异化对于 UX 设计师而言至关重要。本期分享到此结束,仅为个人角度的体验总结,希望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灵感启发。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黑马家族」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ui-design-skills-3
测试题 公司 几个 最近,在一些平台看到设计师求职吐槽的内容,大致内容就是现在 90%的招聘方无论公司大小,都会给面试者出一道测试题,很多人很被动的接受了测试题,最后做完了测试题后,招聘方却没有任何反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意识。(尊重面试者这点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重点哈 )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对于设计师在求职中要不要做测试题?其实我自己的主张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做。为什么?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很不恰当的来自某 4A 公司的设计总监的话:我们公司不参加甲方比稿邀请,这简直等同于先挨个白 piao 一遍,然后看哪个好再给钱!虽然很粗糙,但我觉得差不多这么个道理!也许有的招聘方会说现在市面太多面试的作品模板、造假简历和造假履历,分辨不出来。一:识人用人能力。作为公司一个部门的管理者,最基础的能力之一就是识人用人,如果在面试中对招聘企业的人才连识别都做不到,那这样的水平可想而知在团队是怎么用人的。作品和简历其实只是敲门砖,他呈现的是表象部分,有的人潜在能力是不善于表达,这才是有能力的管理者的价值。我在 15 年面试乐视时候,只拿了一套公司刚做完的界面展示,没有作品集包装,我的总监看完后问了几个无关设计的问题,就直接对 HR 说我就要这个人了。我当时就是很小的公司普通设计师,入职体验设计才 1 年时间,事实证明,我的总监识人用人是对的,我在后来的生态商城改版等多个重要项目起到关键的作用。二:测试题缺乏专业性我观察了下 App 上吐槽的人发的截图,大多数公司的测试题很随意,基本是发某个项目的首页原型,没有说明,但要求却说的很理直气壮,要求:2~3 天内完成一个界面设计。有的公司直接发来完成一套门户网站优化内容。还有的招 UI 岗,发视觉测试题,有的岗位找了 1 年半年等等。甚至还有骗方案的,我自己也曾作为面试官面试过很多人,我也遇到过履历、作品造假,套模板等。首先,圈子这么小,掌握这点资源和人脉还是很容易的,问一问就知道。其次,对于作品甄别,在最初筛选中通过整体呈现、逻辑性、设计细节就可以看出,这是个基本功。对于真假,面试中很容易就能用几个过程深挖问题问出来。如果觉得还有犹豫的,那就是这个人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人才。但对于现在,很多大小厂,都把测试题作为面试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先从招聘渠道搞来一堆简历,HR 先从作品颜值上筛选还可以的,然后部门这边筛一遍后,留下几个还可以约面试,这第一面基本是部门高职级的人面,面完就按流程留一道改版或者项目的测试题。最后测试题觉得 ok 的就到决策人一层一层来面。这对于公司来说极大地提升了筛选效率。但对于每个面试者来说,却是极大的消耗了自己精力。从收到测试题,到了解业务、背景、竞品每一项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有的公司要求 1~2 天就给出设计方案。所以,我的观点是遇到招聘极其不专业,招了很久没有诚意,测试题很随意的不用接受做测试题,这只会消耗自己精力。什么情况下的测试题可以去做?比较优质的机会岗比如公司的招聘需求、招聘意向明确,公司介绍背景清晰,发展前景不错,面试过程专业有水平,并明确表面测试题关注要点,面对这样的测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判断去选择。我在 17 年收到过一个网易的测试题,有 Banner、logo、界面等等,当时有选择性的做了一部分,做完后收到了总监复试邀请,报销来回机票,面试官的眼界和谈吐让我收获很多。但后来因为个人规划原因我还是选择了北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比如一个新的领域,自己打算进入这领域发展,可以先从测试题来做一个入门了解。最后,我想说的是,做测试题几点需要注意的内容:1. 精力管理:对于做测试题其实是个双向选择,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需要选择甄别优质有意向的机会。对于题目很多个的,也不用全部都做完,做出最凸显自己优势的就可以了。2. 明确测试目的:我们在做测试题前,多沟通了解招聘方要考察的点是什么?不要接了题就开始埋头蛮干了。3. 充分调研背景和竞品:拿到题后要认真审题,多看同类型的产品,了解这行业的规则,比如证券类就很忌讳绿色等等,结合招聘方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网上信息,结合招聘方的描述,了解当前的背景和问题,理清自己设计方向:战略层支撑、逻辑层梳理优化、视觉层表现。4. 设计方案突出亮点:从上面几个设计方向进行设计表现,完成后结合自己的思路,突出设计亮点,也就是为什么这么设计,差异点在哪。以上,希望对你有用!也欢迎大家在求职面试中遇到的一些槽点的在下方留言畅所欲言~最后祝大家找工作顺利~大厂测试题怎么破,教你见招拆招!在今天的设计师求职中,招聘方提供测试题让求职者完成,已经逐渐成为常态。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咏舍」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job-test
人类学 田野 方法 导语:人类学强调的,是“我非用户”——我们不能替代真正的用户,要始终怀有空杯心态,把用户视为“他者”,亲自走到用户身边,收集“用户之声”。人类学所说的“我看人看我”,同样适用于用户研究,我们研究用户的过程,也是把已有的人生经验、同新接触的人或事相比较的过程,在看用户和看自己的过程中,用户研究员得以成长。人类学的研究,最忌讳用下田野前的题目和计划框死自己,而是应从现有材料发现最触动的部分,发展完善它。人类学需要世界改变我们,而不是让我们用已有的工具去从不同设定的角度去切割世界、只拿我们想要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很适合在业务初期、或变革的迷茫期使用——先从群众中来、再到业务中去,为业务点燃一把火。前言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19 世纪 40 年代,人类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伴随着人类全球化的历史而兴起。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大部分的欧洲学者都对“异民族”及其文化缺乏兴趣,也很少思考或对其他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目前,人类学研究方法早已跳出人类学的范畴,对其他相关学科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社会学,美国社会学家贝利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专立一章论述《人类学方法论》;又如设计学,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设计行业中的运用已较为广泛和成熟,已形成《设计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聚焦用户研究行业,已有部分用研从业者,开始借鉴或改造人类学研究方法,用于用户研究,如“快速民族志”、“现场研究法”等。但总的来看,人类学研究方法在互联网行业、用户研究行业的普及还不够广泛:例如,在 KM 内搜索人类学,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专业介绍;用户研究员普遍来自社会学或心理学,真正系统学习过人类学专业的研究员也不多。就笔者自身来说,虽是社会学专业毕业(在本科阶段有接触人类学研究方法),但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一种更加深度的定性研究”、“要下到农村去的长期调研”、“是做田野调查的(但并不清楚什么是所谓田野调查)”、“一种可能不适合互联网快节奏的研究方法”。但其实,人类学研究方法天然适合用户研究之中,其内核恰好与“用户导向”、“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不谋而合。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实操三方面出发,对人类学进行一个基本介绍。也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更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人类学基础概念1. 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在提出人类学的概念定义前,首先简单介绍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第一个时期:“异文化”传统人类学,通常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海外异文化土著族群、无文字社会的研究。例如,马林诺夫斯基(民族志之父)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野蛮人的性生活》。人类学与西方殖民和军事扩张历史相伴而生,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味道。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普遍认为,“文化疏离感”是人类学“文化震撼”的基础。如果研究员与调查对象过于熟悉,那就不具备“他者”观察的条件。(1918 年马林诺夫斯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土著访谈。大洋洲、非洲、印第安人、东南亚雨林部落,是传统人类学常关注的研究对象。)第二个时期:“本文化”这一时期,“家乡人类学”开始大放异彩。家乡人类学是运用传统西方人类学的方法,对家乡文化、文明社会进行研究,而不一定是无人知晓的太平洋原始部落。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费孝通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费孝通研究了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明国家,而不是某个小部落;二是这本书包含着一个研究者对自己的文化和社会进行研究的成果。对于“文化疏离感”,费孝通认为:在已有的经验之外,任何新事物都是“异文化”,田野工作就是把已有的经验同新接触的事物相比较的过程。第三个时期:“家国情”这一时期,“本土人类学”成为主流,尤其在中国。本土人类学,是用中文、为中国人、分析中国社会和文化,而非留洋精英用外文、为外国人、介绍中国。相比前两个时期,这一阶段的人类学更加追求学以致用、学问救国、为人民服务,提倡在人类学视野下,为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变迁做出洞察、贡献力量。如杨堃《中国家族中的祖先崇拜》、林耀华《金翼》《义序的宗族研究》、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等。2. 人类学的定义在绝大部分介绍人类学的文章中,都会有这样的概念界定: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os,逻各斯)”,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但这短短一句“研究人的学科”,反而会让读者一头雾水,更难以理解人类学的学科定义。在常规定义之外,这里补充一个更易理解的定义:人类学是研究“异文化”、研究“他者”的学科。正如上文“发展历史”部分所述,人类学伴随全球化和殖民主义而兴起。虽然“异文化/他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从原始部落、到异域国家、再到本国少数民族的演变),但“异文化/他者”始终都是人类学的核心研究对象。类似的,费孝通曾提出五个很值得揣摩的字:我看人看我。不同的断句,可以有不同的意涵——我看人,人看我;我,看人,看我;我看,人看,我。在研究“他者”的过程中,人类学家也看见了自己,这便是人类学的意义。正如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张文义所说:“看见他者,不仅是眼睛看见,更是从身体上、精神上、灵魂上、和情感上经验到他者。经验沉淀在身。经验到自己,感觉到自己,才看见自己。”3. 人类学的领域当代人类学通常划分为四大分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语言学研究)、生物人类学(遗传学、灵长类学,通常研究猴子)。虽然人类学是包含多个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科,但通常大家所说的“人类学”通常特指“文化人类学”。(学界也会将“文化人类学”称为“民族学”,此处不深究。)人类学研究方法及“腾讯为村”实战案例人类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初期,人类学的“先驱著作”通常是由“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冒险家、旅行家、殖民者、传教士们撰写而成的,这一时期并没有严谨科学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因此有学者认为,第一个时代的人类学研究是自发性、随意性和业余性的。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马林诺夫斯基一系列人类学作品的问世,“科学的人类学”得以确立。恩伯在《文化的变异》中提到:大约在 20 世纪初期,人类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像其他科学家研究他们的对象那样来研究自己的对象——即要系统性地进行观察。为了更准确地对文化进行描述,他们便开始同所研究的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观察,甚至参与那些社会的某些重要事务,并向土著详细询问他们的习俗。换句话说,人类学家开始了田野调查。一讲到人类学研究方法,人们总是会提到“田野调查”、“”民族志“,甚至常常用这两个词替代“人类学”。这三个概念的混乱,会给人类学初学者带来不少困扰。本部分从三个维度来阐述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别是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成果输出。这个划分更加符合用户研究员的认知——这与我们日常工作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报告输出的逻辑相似。本部分以“方法+实操”来呈现,实战案例均来自笔者参与的、由 CDC 与 SSV 联合开展的腾讯为村系列调研。1. 人类学研究的资料收集——田野调查(Fieldwork)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各种具体调查方法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田野调查作为定性的研究,非常依赖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主观洞察,没有单一的模式可供遵循和模仿。但田野调查的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黑箱,也有不少的规律可循,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最主要标志,几乎成为人类学的代名词。因此,不少人认为“田野调查”就是人类学研究方法本身,这导致人们对于田野调查的理解往往“有名无实”——听说过这个方法,但普遍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怎么做。其实,田野调查并不是方法本身,而是在田野中运用各种社会调研方法、收集文化资料、洞察人类行为的过程。(除田野调查外,人类学研究的资料收集还有背景分析、主位与客位研究、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等方法路线,本文暂不展开。)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有:观察/参与式观察观察/参与式观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最主要方法。田野调查中的观察/参与式观察,通常要求研究者做到三点:① 待足够长时间,传统人类学的要求一般是一年,看四季生产生活的变化、宗教仪式和节庆事件;笔者参与的腾讯为村调研,是用“短时多次”来弥补传统人类学的时间要求。② 学习当地语言;③ 成为当地社会中的一员,深入了解文化。根据笔者的实战体验,看似最简单的“观察”其实非常耗费心力,研究员来到田野,并非走马观花、仅仅像旅游者一样简单体验,而是要调动全身各个感官、大脑随时保持敏锐和思考,达到“尽收眼底、入乡随俗、身心投入、眼观六路、细致入微”的效果。(项目组在重庆何家岩村的调研,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过着与当地人一样的生活。图为村民为我们准备的晚餐,图片上方为西南地区冬季常见的川味香肠。由于笔者是四川人,天然达成“学习当地语言”的要求,这给参与式观察带来极大便利。)(田野调查需要研究员随时保持敏锐与好奇,不断观察到身边的各类文化现象。图为我们与村中老人闲聊时,发现他腰间悬挂的手工烟斗和野兽“角角”,极具特色。这些不经意的观察,可能对后续“当地特色文化开发”提供不少思路。)(除了传统的在田间地头的观察,互联网平台也值得观察。在调查时,我们在抖音平台进行线上观察,这是一个了解村民互联网行为的天然观察点。如左图,村民在抖音记录日常生活——去隔壁村庄做活。村中的年轻人,也会在抖音发布田间地头的生活动态。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田野观察,其实正是近几年人类学讨论较多的网络民族志(netnography)的研究思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大量的线上虚拟社区涌现,给人类学研究带来新的机会,也催生许多新的概念,如虚拟民族志virtual ethnography、赛博民族志cyber ethnography、在线民族志online ethnography、数字民族志digital ethnography等)非正式访谈法人类学调查强调“直接”性,即深入实地,面对面地接触调查对象。人类学的访谈更多采用非正式访谈——通过非正式的谈话和闲聊,在轻松拉家常的氛围下,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和资料。相比用户研究常用的正式访谈,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常常可以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田野调查中的访谈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① 不设限:切忌捧着访谈提纲,与受访者进行死板的一问一答。这其实也给研究员带来挑战——“提出问题”往往是最体现功力的,这也要求研究员在田间地头充分参与、观察、感受和思考。此外,访谈的人数也往往不设限,不要奢求一次访谈就大有收获。② 尊重和包容:遇到受访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要充分尊重,不引导、不诱导、不勉强,尊重个人隐私和当地民风习俗。换一个角度想,不愿意回答,可能恰好就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此外,受访者有充分的自由按照个人的习惯、当地的概念或术语、当地的方言,来描述本土的文化现象,而非我们在企业招募用户时常见的“说普通话者优先”。③ 访谈记录要原汁原味:忠实记录是人类学访谈的要求,研究员不能凭自己的理解对访谈资料进行修改。(何家岩村,村民正在自己修建自家民宿后院的小屋,在休息间隙,我们与他闲聊了村庄民宿改造的情况,以及他的看法。)(与老奶奶一起晒太阳,并咨询村中年轻人的外流情况。)调查会开调查会是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一种常用方法,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如果说参与式观察和非正式访谈法是“自下而上”地由研究员从乡土大地亲身感受和收集资料,那么调查会通常就是“自上而下”地从当地领导班子处更高效地获得信息。调查会有多种层次,如到达一个县,首先可现在县城召开有关工作人员的调查会,一般又称座谈会,这类座谈会相对比较严肃正规。而到了乡一级、或村一级、甚至村民自治小组一级,这类基层调查会规模会更小、气氛也更轻松。但要注意调查会的人选要考虑周密,尽量避免彼此间人际关系不融洽的两个人参加同一场调查会。(这其实也体现了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员情商、阅历、“眼力劲儿”等软实力的高要求)但要注意,不可过分依赖调查会,而忽略了亲自到田间大地、人民群众中进行观察和走访。田野调查必须走进田野,而非只坐在会议室里进行脑暴和讨论。(重庆何家岩村调研。图为研究员刚到达何家岩村,就参与了一次农家座谈会。由酉阳县副县长、花田乡乡长、花田乡政法书记、何家岩村村民自治小组组长共同参与的一次座谈会。在会上,初来乍到的笔者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接受到大量关于村庄的背景信息。)(广东河源龙川县老隆镇月乐堂村调研,研究员与村支书、村委妇联主席、村支委开展调查会,会上,村支书向我们介绍村庄的基本情况)谱系调查法中国人类学的研究者,通常对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多。研究者在到达一个陌生社会时,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一筹莫展。用互联网人的词汇来说,就是找不到“抓手”。除了基层领导外,还应该找谁作为关键人?如何顺藤摸瓜,使研究的雪球滚起来?这时,谱系调查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谱系调查法又称谱牒分析法,即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这对于调查家族制度、婚姻制度、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如人类学中对于父子连名制、怒族的舅甥连名制的研究,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谱系调查法听起来很学术,似乎很难运用在互联网的研究中,其实不然。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梳理社会群体的社会关系。有了群体间关系的脉络,对于群体的研究就更有章法。换个思路想,如果要研究“腾讯员工”这一群体,“企业微信-通讯录”就是一个现成的谱系。只是对于人类学常研究的对象来说,这个谱系通常是需要研究者去手把手梳理的。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不同的“谱系”。聚焦到腾讯为村调研,现阶段,“为村”主要是村干部的治理工具和公开平台。在这一背景下,村两委班子的组织架构、村民自治小组的组长名单等“政治性谱系”,其实就是我们调研着重关注的“谱系”。在调研时,每到一个村,我们首先做的就是收集领导班子的组织构成。例如,有的村领导班子几乎都是同姓,有的班子有不少 90 后返乡大学生,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田野资料,也是村庄间差异的背景原因。自传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又叫个人生活史、生活史访谈,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重要方法。自传调查法是对被调查者进行深度访谈,将受访者的个人全部或部分生活以口述史形式进行记录。这种方法通常是为了以小见大,以个人生命史为缩影,反映更为广阔的家族史、行业史、民族史等。例如,人类学家在研究地方宗教文化时,会对职业宗教大师进行调查;又如,有社会学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40 位社会学大师进行口述史访谈,由此展现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宏观发展和变化。这与用研的专家访谈法有类似之处,但用研的访谈多是以业务问题为导向——访谈专家是为了给问题找到更权威的回答,而非走进专家的个人生活史。为个人做传、梳理个人口述史、陷入个人的恩怨情仇,反而是用研中需要避免的。但在人类学调研中,自传调查法很有价值。在经过谱系调查法的梳理后,针对关键人物进行深度的口述史访谈,反而能够“降本增效”,提升调研的效率,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增坑畲族村,在晚饭前,我们与村支书一边喝茶、一边了解他的个人历史。这次访谈将近 2 小时,从下海经商到返乡从政,我们梳理出村支书近几年的传奇故事。村支书的个人史,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村的发展历史。访谈期间,他也多次透露出自己对于乡村治理的心得,以及对于腾讯为村平台的触达、使用历史和认知变化。)文物搜集法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所讲的“文物”,通常并非考古学范畴的、埋于地下的常规文物,而是存在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之中的文化物品。这些民族文物是反映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实物资料。在人类学研究中,搜集民族文物要注意依照国家民族政策和当地习俗,不能强行搜集,不要因搜集文物而伤害民族感情。在实际调研中,笔者的一个感受是,所谓“文物”,不一定是那些被精心保护、精美呈现、挂一个牌匾告诉你这是文物的文物。那些村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对于研究者来说,反而更是值得关注的民族文物。这其实也与第一点观察法息息相关。(村民向我们展示身穿苗族/土家族民族服饰的全家福照片) (如果说刺绣和民族服饰这类“文化物品”还不够日常化,在特殊时期、特殊事件下才会出现,那么还有一些文物就更加的日常和隐蔽,需要研究者怀揣好奇才会发现。图为何家岩村的土家族特色墓碑,许多村民家门口会有造型华丽的墓碑,并且村民并不忌讳,孩子们在墓碑上玩耍,小鸡小狗们在墓碑前打闹。这与通常我们对于死亡的严肃感截然不同。)定点跟踪调查法又称为历史溯源法,是指人类学家在某一社区建立固定调查点,对于一个群体或个体进行有间隔性的、长期的观察,以研究这一群体或个体发生的演变,并从中发现历史演变的特点、原因和规律。中国的人类学家大师们常运用这种田野调查方法对他们的调查点进行长期跟踪,比如费孝通“五访江村”,又如林耀华“四上凉山”(1943、1975、1984、1994 年四次去凉山调查,于 1947 年出版《凉山彝家》、1995 年出版《凉山彝家的巨变》)。CDC 对腾讯为村的系列调研,也计划采用此方法。伴随 SSV 为村业务的升级和发展,用研、业务、基层用户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长期的“探村计划”。田野调查方法小结2. 人类学资料的承载工具——田野笔记(Fieldnotes)什么是田野笔记上一部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常用方法,但这并不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结束。在通过以上方法完成资料收集后,必须要通过科学的工具,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和沉淀。这个工具就是“田野笔记(Fieldnotes)”。也被成为田野日记、田野日志。如果用用户研究的工作套路来类比:我们通过“腾讯问卷”这一工具(即前文提到的各种方法)完成了用户反馈数据的收集,数据收集回来后,还需要用“Excel”生成数据表,使数据更好地传达信息。田野笔记,就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Excel”。田野笔记,就是田野调查的日记,是研究者用来描述自身经历和观察的记录。做田野笔记不是一件轻松事,根据笔者的体验,每天两三小时的田野,可能要整理三四小时。为什么要写田野笔记田野笔记不好做,但必须做。在人类学的课堂上,老师常说一句话:“不论有多困,都要写完田野笔记再睡觉。第一次下乡,更要如此。”为什么?因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很多学术提问与研究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第二天改善研究的重要契机。尤其是第一天下乡调研,不论发生什么,遇见谁,访谈了多少人,都会产生最朴素的第一印象。趁着印象鲜活,研究员需要赶紧下笔,记录当天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人类学老师常说:“说不定你将来的博士论文就酝酿于下乡调研的第一天。”我们继续用用研的工作套路来类比:在问卷调研中,研究员对于数据表的洞察程度,往往决定了最终报告的水准。类似的,田野笔记的完整性、丰富性、反思性,也决定了人类学最终输出物(民族志)能写到什么程度。但田野笔记与调研数据表不一样的是,腾讯问卷会在云端替你细心守护好每一个数据,而你鲜活的田野印象、看到遇到收集到的各类田野素材,很可能在睡一觉之后就全部忘记。根据笔者在为村系列调研中的亲身体验,当晚新鲜撰写当天的田野笔记,字数往往非常多,可谓文思泉涌。即便写到半夜、已经很困,当天接受的各类“文化冲击”依然不断敲击大脑,呼唤自己赶紧记录在案。但若是偷懒,第二天再补,就只能写很少的篇幅。总之,用用研话语体系来总结:田野笔记是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总结的中间环节和重要连接,是数据收集成果的展现、也是报告输出物的雏形和基础。怎么写田野笔记——以何家岩村田野调查为例田野笔记不完全是个人日记,不能信马由缰、随意记录。有学者认为,田野笔记最核心的就是记流水账,按照叙事六原则: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记录,如几点起床,几点出门,今天见了谁,有啥新收获等等。但其实,即便是流水账,也是有科学的方法和套路可以提炼的,接下来笔者以何家岩村田野调查为例,介绍田野笔记的具体撰写方法——如何写好田野笔记这本流水账。两个记录记录材料。人类学研究的田野笔记,需要记录关于关于当地社会状况、信仰、社会分层、历史事件、人际关系等,这些信息是当地社会、文化运转的基本信息,即各种“客观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这些材料与你的研究主题无关,也需要记录在案。例如,在何家岩的田野调查中,笔者记录了以下材料。其中的很多材料,在接触到的当天,其实并没有认知其中的价值。但在结束调研、返回公司后,才发现这些材料可以给后续的分析带来很多帮助。11 月 9 日 周二 入村第一天,何家岩项目的背景及重要性;何家岩项目运作机制11 月 10 日 周三 入村第二天,县政府《何家岩村域现状及发展意愿调查表》;重庆大学《酉阳县花田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1 月 11 日 周四 入村第三天,何家岩村民宿产业概况(数量、能力、价格、运营模式);何家岩村旅游资源概况;何家岩村旅游开发历史;记录故事。除了“客观资料”,田野笔记还需要记录当天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故事。有人类学家认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一群人去研究另一群活生生的人,各有喜怒哀乐,互动也起起伏伏。人类学的方法论是内外交织。只记录材料文本,本质上只站在外面。”这里的所谓“内外交织”,其实就是客观材料与主观故事和感受的结合。在何家岩田野笔记中,除了业务相关背景材料,笔者还记录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下。例如,项目各干系人心中的小算盘,回到公司后,这些小算盘让其他同事很生动地理解了各方的痛点。又如,笔记记录了当地村民多去沈阳打工,这其实反映了当地人口城乡迁移的典型路径,是值得继续深究的问题点。11 月 9 日 周二 入村第一天,何家岩村共富项目各方主要痛点(四方各有小算盘)11 月 11 日 周四 入村第三天,村中最有钱的人身家上亿,在沈阳做家具生意三个反思按时间顺序反思。按时间顺序,做流水账。此外,还需要看新旧事件/材料之间的关联。田野调查的时间越长,越需要记录流水账、供日后复盘。以何家岩调研为例:11 月 9 日 周二 今日活动记录6:35 深圳出发;8:40 到达湖北恩施;15:40 到达重庆何家岩村;15:50 到达农家,与西南总部同事简单交流;16:30 副县长、乡长、政法书记到达农家,围炉沟通村民分红方案;17:30 晚餐;18:20 与西南总部同事了解项目背景、各方角色及痛点;20:00 与 SSV、西南总部同事讨论交互稿,脑暴产品方案;21:30 写日记;23:20 与业务深夜沟通”按业务主题反思。按照业务/研究主题,设立分类标准,如用户画像、用户行为、用户偏好、用户认知、竞品使用、用户痛点……拟出小标题,在做好两个记录后,把记录分门别类放入主题。当田野调查结束,业务线索自然串联,报告整体结构开始浮现。以何家岩调研为例:11 月 10 日 周三 今日业务相关洞察:游客画像;村民画像;回村年轻人的状态及想法;村民的宣传推广行为;村民的宣传痛点;村民的宣传偏好(宣传什么);何家岩村的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存在冲突11 月 11 日 周四 今日业务相关洞察:何家岩村各角色对于村庄发展痛点的认识个人感受的反思。这个反思看似可有可无,但其实非常关键。研究员作为“他者”置身全新环境,必然会得到大量的“文化震撼”。业务之外的思考、感受,甚至是私密的情感,都非常值得记录。对于“文化震撼”的接受效率、记录效率和反思效率,是不同研究员研究洞察深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实地调研时,笔者的经验是“用好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在小本本上”。有的人类学老师鼓励学生“每天发一条朋友圈”,记录点滴悲喜,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里简单摘选何家岩村田野笔记中的个人反思:11 月 9 日 周二 入村第一天小村庄、大社会;小池塘,水也深。不同官员有不同的政治诉求;腾讯不同团队在这个小村庄各有目标。SSV 同事曾来过两次何家岩村,每次都是和乡及以上的领导沟通、都是住这个定点农家,声势浩大的舞台上唯独缺少村长和村民。田野调查不应该和村里人完全没有交流。调研应该慢一点,扎根一点,接触那些只能在这里接触到的人11 月 10 日 周三 入村第二天到村的第一天是做加法,获取大量信息、感受冲击。各种角色和冗余信息会暂时让人迷茫,但走在梯田间,突然感觉第二天应该开始做减法李小云教授在会议上说,路上的路牌倒了,把路牌扶正,这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可以为乡村带来巨大帮助。乡村振兴不一定那么复杂、那么绞尽脑汁,也许只是一件小事11 月 11 日 周四 入村第三天根据我自己作为游客的体验,何家岩村的对外宣传是不够的。在村里待了约 2 天,每一天都有超出已有认知的体验,都让我感叹“原来这这么好”、“该让人知道”。何家岩村已有较多的艺术创作,但或许存在以下两个优化方向:从体验看,多为单点、缺乏整体规划的串联,游览过程类似开盲盒、找彩蛋,缺少整体性的导览和指引;从价值看,艺术作品有待与村民的旅游经营更好融合、让村民产生归属感,而非视之为城市外来物。三张地图画地理地图。熟悉一个地方,最快的方法就是熟悉这个地方的地图。用腾讯、百度、高德地图都可以,如果村庄足够偏远、地图 APP 只有一个地名,就可以自己画一下当地的地图。画一遍,也就熟悉了地方。如何家岩地图,在上面标注主要的民居、村委设施、路口、景点、河流等:画业务地图(社会地图)。这在人类学研究中被称作“社会地图”,研究者会把地理地图放大多倍,把原来只是一个点的房子画成一个框,列出房中所有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关系、与外界的联系。从社会地图中,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展示了一个人类学仪式的流程:而我们企业的用户研究,可以把社会地图转换为业务地图。如何家岩村一次游览的路线、智慧路标的安装点等。画经验地图。即个人主观经验、个人主观喜好的地图,没有固定要求,怎么画都可以。可以是记录印象深刻的一类事、一类东西、一种情绪。可以和空间结合,也可以跟时间结合。这个图会记录你重要的田野经验。“哪些改变过你、感动过你的,它们在这张图上。”例如,在何家岩调研中,我对村中各类小动物很感兴趣,若时间充裕,我可能会画出各个猫猫狗狗的分布地点;又或是画一画何家岩村梯田观景点的位置地图灯等。田野笔记的数字化通过腾讯文档记录田野笔记,实现多人协作、集思广益,是一个有效的撰写方法。从何家岩的经验来看,田野笔记数字化至少带来四个好处:提供新问题,挖掘价值点/亮点,笔记捉虫,分享更多相关知识。这里展现何家岩调研的田野笔记缩略图,右侧为每日同事反馈:3. 人类学研究的成果输出——民族志(Ethnography)本文详细讲述了人类学研究的资料收集、资料承载,最后一步,便是成果的撰写与输出。继续用用研套路来比喻:在完成了腾讯问卷数据收集、Excel 数据表分析后,最终进入到 PPT 报告撰写与输出的阶段。民族志,就是人类学研究的最终成果输出,是人类学家的“研究报告”。有人会将田野笔记和民族志混淆,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前文多次提到民族志之父马林诺夫斯基,他的著作(即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的必读经典。马林诺夫斯基在太平洋特罗布里恩德岛的田野笔记,在他死后很多年被他的妻子出版了,在笔记中,他事无巨细地记录日常,甚至把自己看莫泊桑小说和做噩梦的事情也写进日记里,读起来其实非常琐碎无聊。可以这样简单理解,田野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民族志是给别人看的。用用研套路来理解:Excel 数据表通常是自己看的,把数据表发给需求方,需求方很难读出价值,而 PPT 报告才是正式的交付物。由于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并不会撰写人类学式的民族志。因此在本部分不过多介绍了。反思:人类学与用户研究1. 从人类学概念反思用户研究岗位本文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无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变化,“他者”始终是这个学科不变的关注点。在用户研究中,我们常常强调“我即用户”——要把自己当作用户,自己要用自己的产品,要用自己的体验去感同身受用户的感受。但人类学强调的,是“我非用户”——我们不能替代真正的用户,要始终怀有空杯心态,把用户视为“他者”,亲自走到用户身边,收集“用户之声”。这其实也是用户研究的意义。本文还提到了费孝通对于人类学的理解:“我看人看我”。其实,用户研究,也是研究自己、进而进化自己。我们研究用户的过程,也是把已有的人生经验、同新接触的事物相比较的过程,在洞察用户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在看用户和看自己的过程中,用户研究员得以成长。2. 人类学研究与企业用户研究的方法论差异本文提到了很多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用户研究方法的差异。如更强调观察、访谈更倾向于非正式、专家访谈更加口述史导向而非业务导向等,这里不再赘述具体“方法”层面的差异,而是想讲讲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区别。在笔者看来,在企业做用户研究,无论定性或定量,我们通常会做出假设、提出问题。来到田野(调研对象身边)时,这些假设和问题决定了看什么、不看什么。但人类学研究是断然拒绝这种方法论的。这不是说人类学家总是头脑空白地走进田野,人类学家在出发前也会提出问题和假设,但在走进田野后,会主动让田野间的点点滴滴不断改变问题、扩展自己的视野。在人类学研究中,不是研究员决定哪些与自己有关或无关,而是让当地的事实,重新塑造和改变研究问题。有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学研究问题在什么适合真正确定下来?在论文写的差不多的时候。还是用用研套路举例:通常我们做研究,哪怕是定性研究,也需要在研究设计阶段对报告的目录有一个假设,即“需求方关注什么——报告呈现什么——研究问题是什么——访谈提纲问什么”的逻辑。但在腾讯为村系列调研中,则是这样的思路:“田野间发现了什么——材料整合并转化为业务洞察是什么——哪些业务洞察是最重要的——报告呈现田野调查洞察”。总之,人类学的研究,最忌讳用下田野前的题目和计划框死自己,而是应从现有材料发现最触动的部分,发展完善它。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折腾的过程,因为人类学需要世界改变我们,而不是让我们用已有的工具去从不同设定的角度去切割世界、只拿我们想要的。聚焦到企业用研,人类学研究方法很适合在业务初期、或变革的迷茫期使用——先从群众中来、再到业务中去,为业务点燃一把火。参考文献:麻国庆.社会与人民:中国人类学的学术风格[J].社会学研究,2020,35(04):174-193+245李月英.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J].今日民族,2007(09):45-49.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张文义:田野笔记记什么.无为而无不为,2018(11)用这2个方法,帮你精准洞察场景中的用户需求!不知道大家对于场景的理解是怎样的,我复制一段百度的释义。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腾讯CDC体验设计」的微信公众号: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research-methods-of-anthropology
用户 医生 丁香 一个优秀的产品如何设计,遵循什么原则,有什么策略,是否可以用一个设计公式来描述它,从而让我们全面、结构化的方式去研究学习。我是一个喜欢对产品临摹拆解,诊断分析的交互设计师。2022年,我决定按行业甄选优秀产品调研分析,定期输出产品分析报告,本次「丁香医生APP产品设计分析报告」作为今年的第一份,旨在抛砖引玉,借此机会望结实更多业内朋友,与大家多交流共探讨!分析原则1. 适合人群UI/交互设计师跳出执行层,去洞察丁香医生的产品设计策略,提升产品分析能力;产品经理/运营通过全面的内容设计、交互流程分析,获取产品设计参考;医疗产品从业者通过对丁香医生的产品设计分析,获取竞品参考。2. 分析目标丁香医生 APP 是一款用户口碑非常好的产品,此次的产品分析目标主要去分析丁香医生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旨在提炼出丁香医生的设计公式,为 UI 设计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及医疗产品从业者等提供设计参考。3. 分析步骤第一步,产品拆解。把丁香医生的功能板块全部拆解,去研究它到底做了什么;第二步,设计分析。对丁香医生的功能设计、内容策略、用户体验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三步,总结思考。总结思考丁香医生产品设计的优点,提炼产品设计公式。4. 分析原则AARRR 模型(海盗指标)AARRR 模型,也称海盗指标,由戴夫·麦克卢尔提出,包含用户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留存、获取收入、用户推荐,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 5 个重要环节。通过海盗指标,去分析各功能模块的价值,从而了解为什么做,对产品有什么帮助。用一篇文章,让你掌握能让用户快速增长的AARRR 模型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阅读文章 > 社会心理学通过西奥迪尼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力》六大说服力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再结合陈勇转化六要素,去思考丁香医生的内容如何设计,这样设计是否有原则依据。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通过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即系统可见性原则、环境贴切原则、撤销重做原则、一致性原则、防错原则、易取原则、灵活高效原则、易扫原则、容错原则、人性化帮助原则,去判断丁香医生的体验设计是否友好、合理。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阅读文章 > 产品概述通过产品概述,我们将会了解丁香医生是谁,谁在使用,为谁服务,什么时候用户会使用。1. 产品画像丁香医生是一个大众健康医疗服务 APP,聚焦院外健康场景,为大众提供专业可信赖的多元化健康场景解决方案, 致力于成为健康生活方式向导,核心功能包含健康百科、健康攻略、在线问诊、疫苗预约。2. 商业模式丁香医生链接了患者和医生两端,核心用户群以 26-35 岁的中青年妈妈为主,主要解决用户在生活健康方面的知识盲区,以及线下看病慢、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痛点。在运营推广方面,主要通过医生、行业 KOL 产出高质量的健康科普、攻略,全网进行内容传播,拉新引流。3. 用户角色丁香医生 APP 链接了用户和医生两端,用户角色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患者、医生、自媒体创作者。患者以 26-35 岁、文化水平较高、收入稳定的中青年妈妈居多;关注个人及家人健康,注重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是丁香医生的核心用户群。医生覆盖全国各地医院,以三甲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为主;关注平台的生态环境,渴望在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知名度。自媒体创作者互联网医疗自媒体个人、机构创作者;关注平台发展模式,渴望通过平台获取知名度和收入。其他其他用户角色包含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还有医院;关注丁香医生的生态环境,寻找商业合作机会,进行品牌推广。4. 用户画像介于分析目标和维度,只展示患者的用户画像,其他角色暂不考虑;5. 使用场景介于分析目标和维度,只列举患者使用产品的主要场景,其他角色暂不考虑;疾病查询1)场景描述:郦叶宝宝的幼儿园有小朋友感染了手足口病,郦叶需要查询预防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于是开始查询手足口预防的相关措施。2)解决方案:健康百科、健康攻略常识科普1)场景描述:李芳喜欢搜集日常的健康知识科普,对疾病预防非常看重,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权威、严谨的科普平台。2)解决方案:直播、健康攻略育儿1)场景描述:张茵是一个新晋宝妈,对照顾宝宝没有经验,渴望拥有专属有效的私人医生服务,解决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疑难点。2)解决方案:健康攻略、儿科会员小病问诊1)场景描述:王欢最近皮肤有点干燥,身上还出现红点,但碍于上班不好请假,所以希望通过医疗 APP 在线问诊的形式寻求解决方案。2)解决方案:在线问诊、监看攻略6. 功能架构注:大图高清版请查看附件7. 产品拆解通过 Sketch 软件临摹,把丁香 APP 全面拆解,输出高保真交互设计稿。8. 用户评价丁香医生在苹果 APPSTORE 医疗行业 APP 中排名长期保持在前十,从用户评分和评论也可以看出,它的医疗资源、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都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是一款非常优秀的 APP。9. 迭代历程截止 2022 年 2 月 20 日,丁香医生 APP 已经迭代了大小上百个版本。从它的迭代历程我们可以看看出,从最初的家庭用药到今天的丁香医生,从一个用药咨询工具发展到现在的大众健康生活服务平台,丁香医生做了无数次的设计优化和完善,才有了今天丰富完善的产品。内容服务根据功能价值,我把丁香医生重新划分为三个大板块,分别为内容服务、医疗服务和会员服务。内容服务主要实现用户获取、传播和留存,医疗服务实现用户激活和变现,会员服务为基础服务,包含用户资料、订单、就诊人管理等。1. 健康攻略功能价值健康攻略是由医生专家及相关医疗健康自媒体从业者创作(PGC 模式,专业创作内容),对用户进行医疗健康科普、宣传,其次为用户与医生之间建立关系链接,实现用户留存。健康攻略内容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质控、审核,通过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激发用户传播,拉新引流。策略分析首页⑴新用户打开APP后,引导用户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激活用户;⑵进入首页后,以信息流形式展示内容,为用户推荐感兴趣内容;⑶头部Tab栏为关注(我在乎的)、推荐(系统根据兴趣推荐)、直播(业务目标)、护肤减脂饮食(平台核心内容),左右可切换浏览;⑷PGC内容模式,创作者为医生专家和相关从业者,用户仅可评论;⑸攻略内容会自动生成标签,组成话题。内容详情页⑴头部展示了评审信息,提高内容权威性;⑵引导关注作者,建立链接;⑶首尾呼应,激发用户传播欲望;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相互评论,作者也可回复评论,建立关系链接,提高用户留存率。医生动态页&话题排行榜⑴关联医生服务,快速激活变现;⑵点击可分享微信好友,生成海报分享到朋友圈传播引流;⑶结合话题热度、社会热点,形成热门话题排行榜,吸引用户关注参与,提高用户活跃度。关键发现⑴首页下拉刷新每次都展示不同的科普知识,解决用户等待加载的同时,还能给用户科普;⑵攻略详情页进入首屏时,评论框列表展示数量,当页面滑动到底部,评论框列表数字变为查看内容,节省用户往上拖动的时间,便捷友好。优化建议⑴新用户首次使用选择兴趣标签进入APP以后,想增加兴趣标签时却发现找不到入口了;⑵首页的栏目支持自定义体验会更好,对于男性用户来说,对护肤、减脂并不一定感兴趣;2. 健康百科功能价值健康百科是一个医疗知识百科栏目,为用户提供查询疾病、药品、医院、体检、疫苗、急救知识等覆盖高频常见的健康问题,由三甲专家专业编审,以问答形式提供实用易懂的健康科普。它像一本健康手册,解决用户对常见病、常见症状、用药等健康问题一知半解的痛点。不仅对用户留存有极大的帮助,还可以帮助产品引流传播。内容策略一级栏目页面⑴头部是健康日历的入口,文字和箭头主要吸引用户进入;⑵醒目的搜索框设计,实时滚动热门话题,引导用户搜索;⑶为用户提供多种医疗服务的查询;⑷每日辟谣的交互设计很取巧,用户潜意识去查看详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参与答题,极大提升用户参与度;⑸底部为用户推荐健康科普相关的视频、图文内容。健康日历&每日辟谣⑴健康日历以海报形式激发用户分享,拉新引流;⑵每日辟谣以答题的形式,吸引用户参与辟谣,从而提升用户活跃度;⑶每周设置辟谣答题排行榜,形成排名机制,增强黏性,提高用户参与度;⑷题目解析关联了健康攻略内容,为用户进行全面的科普。子栏目首页⑴头部banner传达了健康百科的价值主张,向用户传递权威、严谨、专业的品牌形象,目的是获取用户信任,打消用户顾虑;⑵头部提供了醒目的搜索入口,引导用户关键词类型查询,培养用户习惯;⑶根据搜索频次,提取热门病种和药品,直观醒目、快速访问;⑷低频服务合并分类,节省页面空间。健康百科详情页⑴头部展示词条作者、审核专家、最后修订版本,向用户传达严谨、认真的态度,一方面增强词条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消用户顾虑;⑵通过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向用户全面介绍词条的简介、症状、病因、诊断、就诊建议等;⑶在词条底部,关联词条相关的医生专家,医院、药品,实现闭环,激活变现;⑷词条设置目录,可快速切换,便捷友好。优化建议健康百科一级栏目页的 TAB 栏内容和整个栏目没有关联性,早买早开心?清单?一图读懂?这几个栏目的出现很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是滥竽充数。3. 直播功能价值直播内容以健康科普为主,聚焦于女性和儿童两类人群医疗健康,为用户提供健康科普、在线答疑。直播场数多,时间覆盖长,最早从早上 08:30 开始,最晚到 23:00 结束,是用户获取、激活、留存、传播的重要手段。内容策略栏目页⑴头部通过精美的轮播广告图吸引用户,激发用户兴趣;⑵聚焦于女性和儿童两类核心用户群。详情页⑴橱窗图左边展示医生医院、科室、职称信息,右边展示医生上半身照,主要是获取用户信任,提高直播的权威度;⑵主讲人个人主页入口,引导用户关注,激活变现;⑶直播倒计时利用稀缺性制造紧迫感,提醒用户预约,设置提醒,并鼓励用户邀请好友分享。直播页⑴左上角是医生的个人头像和主页入口,吸引用户关注,为用户和医生建立链接;⑵直播右下角,设置了直播医生的问诊入口,这是一种场景化营销方式;⑶直播中直接赠送医生的个人问诊券,快速激活用户;⑷用户可以参与评论,也可以分享传播。4. 医师讲堂功能价值医师讲堂是一个知识付费栏目,为用户提供各种疾病健康科普课程,包含两性、育儿、护肤、孕产等,医师讲堂具备用户获取、激活、留存、变现和传播的功能。内容策略栏目页⑴头部设置了义诊的轮播,目的是通过讲堂的场景激活用户,培养用户习惯;⑵讲堂的课程分类,主要以两性、育儿、护肤为主。课堂详情页⑴头部营造促销氛围,吸引用户兴趣;利用畅销好评,增强用户信任;⑵讲师和课程的详细介绍,点击即可关注,查看讲师就诊详情页;⑶课程支持免费试听,同时提供音频和文稿。优化建议⑴整个APP没有课堂的入口,只有在搜索结果页的底部以及任务中心,才提供入口;⑵课堂是一个可以实现拉新引流、留存变现的内容栏目,而且课堂的内容也夯实,理应在首页预留一个明显的入口。5. 搜索功能价值搜索是实现用户激活和留存的重要手段,它关联了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当患者对健康问题有疑问,需要找专家、找医院的场景时,为用户提供真实、有效的搜索结果,从而培养用户习惯,激活转化。内容策略引导页⑴为用户保留历史搜索,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⑵通过热词和专题引导用户,快速激发用户兴趣;⑶采用模糊搜索,自动关联,帮助用户精准搜索。搜索结果页通过四个维度展示搜索结果内容,分别是推荐(全面了解)、医生(哪个医生擅长?)、医院(哪家医院擅长?)、药品(用什么可以治疗)。搜索结果-推荐⑴百科在顶部,权威性最高,最全面,对用户帮助最大;⑵链接相关医生,为用户解决困难,快速激活变现;⑶图文、视频、话题、社区等内容,增强社交属性;⑷利用社会认同心里,展示问诊的公开问题,激活用户;⑸通过讲堂更深的知识讲解,为用户解决疑惑。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是实现激活用户和商业变现的重要方式,包含了问医生、速诊、义诊、疫苗预约、疫情地图五大板块,为用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在线医疗服务,为用户解决线下看病难、慢、麻烦的痛点。1. 问医生功能价值问医生是丁香医生的在线问诊板块,链接了医生和患者两端,为用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在线医疗服务,支持图文、电话问诊,是丁香医生实现用户激活、商业变现的重要手段。内容策略栏目页⑴拆解问诊服务卖点,极速卖时间,义诊卖促销,快速激活用户;⑵用户可按科室查找,也可查看平台推荐医生;⑶Feed流展示,根据医生评分、响应时间等指标计算。医生详情页⑴向用户展示医生的职称、科室、医院、擅长方向、个人简介等信息,目的是获取用户信任;⑵利用畅销好评,增强信任状;展示医生专栏,持续增强信任状,获取用户信任;⑶展示医生就诊的公开问题和患者评价信息,利用顺从心理,进一步打消用户顾虑,变现成交。图文问诊下单⑴问诊页提供了描述模板,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在输入框,提供了常用便签,方便快捷,有效促进新用户的首次激活;⑵提交病情后,新用户需要添加真实的患者才能进行问诊;⑶利用情感化营销,鼓励用户公开问诊,增加真实案例,丰富平台内容。电话问诊下单⑴电话问诊需要预约时间,用户可选择合适的时间,医生确认后进行电话问诊;⑵为确保医生的隐私,通过第三方虚拟电话拨打患者电话。图文问诊交流页⑴用户有3次提问机会,医生接单后,开始问诊;⑵用户可向医生申请开药;⑶鼓励用户对医生的服务进行评价。交互流程图文问诊⑴进入医生详情页;⑵选择问诊方式;⑶描述患者症状;⑷选择患者,新用户需要添加患者信息;⑸支付订单费用;⑹购买成功,等待医生接诊。电话问诊⑴进入医生详情页;⑵选择问诊方式;⑶医生就诊时间段预约;⑷描述患者症状;⑸选择患者,新用户需要添加患者信息;⑹支付订单费用,等待医生接诊。优化建议⑴当用户下单后,在等待医生接诊的过程中,虽然有短信提醒,但缺乏比较醒目的弹窗或入口提醒用户进入问诊订单对话框,这会让用户在产品体验中陷入迷失,不知道在哪里和医生进行沟通;⑵问诊的对话框层级太深了,需要点击我的-我的问诊-问诊订单才能进入问诊流程。2. 速诊功能价值速诊以时间为卖点,包含了极速问诊(图文问诊,3 分钟快速回复)和电话急诊(电话问诊,60 秒接通三甲医生)两种类型,主要解决用户在就诊过程中的等待、焦虑,其次,速诊是实现激活用户、培养用户习惯的重要方式。内容策略极速图文问诊页⑴极速图文问诊是系统根据病情智能匹配医生;⑵用户如果对系统推荐的科室不满意,可自行选择;⑶支付订单费用后,平台为患者推荐医生接诊。电话急诊页⑴电话急诊嵌入了很多问诊描述模板,点击标签,文本框自动读取病情,友好快捷;⑵电话急诊为核心用户群而设计,主要以孕妇、孕妈为主。⑶通过第三方虚拟号码致电患者电话,不给医生带来干扰。3. 义诊功能价值义诊以价格为卖点,包含了特惠义诊和专家义诊,通过限额、低价的形式,引流拉新,激活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内容策略特惠义诊&专家义诊页⑴新人首单1元,低价吸引新人快速激活;⑵利用稀缺性,制造紧迫感,限额促销;⑶行业大咖限量销售,不仅快速激活用户,还可以传播引流。4. 疫苗预约功能价值疫苗预约根据人群受众划分为女性专区、父母专区、新冠专区、儿童专区,包含了 HPV、新冠疫苗、乙肝等热门接种疫苗。丁香医生的疫苗服务是和第三方机构合作,为第三方机构导流,实现商业变现。内容策略栏目首页⑴根据地区划分,用户需要选择接种地点;⑵吸引用户加入疫苗社群;⑶划分为女性、父母、新冠、儿童专区;⑷知识小贴士,激发用户兴趣。详情页⑴信任加持,赢取用户信任;⑵互惠促销,激发用户兴趣;⑶展示可预约时间;⑷关联套餐,为用户提供多种促销方式;⑸预约流程介绍;⑹服务详情以及常见问题。交互流程⑴选择疫苗类目;⑵进入疫苗商品列表;⑶疫苗详情页介绍;⑷选择商品规格;⑸支付订单费用;⑹购买成功后,预约疫苗接种时间。优化建议疫苗预约整体的设计太粗糙了,无论是图片、图标都不精致,首屏的疫苗列表甚至是纯静态的图片展示,体验较差,也不方便产品更新。5. 疫情地图功能价值疫情地图为用户实时提供全国以及全球的疫情最新动态,包含了疫情热点、近期疫情分布、国内疫情分布、全球疫情数据、新冠疫苗科普,其次还向用户提供核酸检测预约、防疫物资购买、出行政策查询。疫情地图可以帮助产品引流、留存、传播,其次通过相关的科普、预防、辟谣,向用户树立专业、权威的品牌形象。内容策略栏目首页⑴展示历史累计阅读人数,增强用户认同,树立权威性;⑵场景化营销,赠送问诊优惠券,激活用户;⑶提供防疫相关检测服务及物资销售;⑷疫情出行的高频工具,帮助产品传播、留存;⑸关联产品科普内容,引导转化;⑹支持用户订阅,分享疫情地图,有效提升用户留存和传播。出行政策页⑴模拟出行类APP风格设计,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升用户体验;⑵订阅变动引导用户关注丁香医生服务号,有效防止用户离开APP后无法接收通知。优化建议疫情地图和疫苗预约板块一样,设计太过粗糙,图片、图标都不精致,相比其他头部产品的疫情地图,用户体验急需优化升级。会员服务会员服务包含了会员资料、丁香豆、我的订单、就诊人管理、系统通知和在线客服,这个板块是一个辅助性功能模块,对用户激活和留存有一定帮助。1. 会员资料功能价值会员资料包含我的资料、我的关注、我的收藏、医生卡,有效帮助产品激活用户、增强用户活跃度,从而提高留存率。内容策略用户中心&资料设置页&推荐⑴数据面板展示我的关注、收藏、医生卡等信息,清晰明了;⑵个人资料设置页支持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⑶采集了应用市场的精彩评论,鼓励用户分享推荐。我的关注&收藏&医生卡⑴关注的医生、创作者显示在列表,点击可访问详情;⑵收藏内容列表,可直接访问详情;⑶医生卡订单页,可查看所有待付款、服务中订单。2. 丁香豆功能价值丁香豆包含了用户签到、任务、积分、兑换内容,是实现用户留存和激活的重要方式。用户通过签到、做任务、分享、问诊等形式可获取积分(丁香豆),同时也可以使用积分兑换优惠券和物品。内容策略栏目首页⑴作为平台流通的虚拟货币,直观醒目展示用户的丁香豆数据;⑵按7天为一个周期进行签到,连续签到有奖励,吸引用户激活、留存;⑶鼓励用户完成任务,获取丁香豆,提升会员活跃度;⑷兑换专区的物品,除了有实物,还可以有各类问诊优惠券,比如极速、名医、电话问诊等,有效激活用户,培养用户习惯。任务中心&丁香豆明细&兑换记录⑴任务分为健康任务和新手任务;健康任务侧重留存,新手任务侧重激活;⑵丁香豆明细以及兑换记录。3. 我的订单功能价值我的订单包含了问诊、处方、药品、疫苗和讲堂的订单,当用户下单购买以后,在用户中心就能查看对应的订单;订单的设计对用户留存有一定的帮助。内容策略用户中心&我的问诊&疫苗订单详情⑴订单的入口直观醒目,包含了平台的所有订单类型;当有新订单时,出现角标,提醒用户查看;⑵左右可切换不同的订单状态,点击可查看订单详情;我的处方&我的药品订单&我的疫苗&我的医师讲堂⑴当用户购买了处方、药品、预约、医师讲堂服务后,生成服务订单,用户可查询详情。4. 就诊人管理功能价值就诊人管理包含了患者管理、预约人信息、成长测评、摇号信息,对激活用户和变现有一定的帮助。内容策略患者信息&添加患者⑴用户可添加多个患者,点击患者列表可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更新,删除;⑵添加患者是一个用户激活的关键行为,其次对医生就诊也有重要的帮助;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信息才能成功添加;新增预约人&摇号信息&成长测评⑴用户新增预约人后,可以进行疫苗预约;⑵当用户成功报名疫苗预约接种后,就会生成摇号信息,用户可以查询;⑶成长测评为儿科会员的专享服务,帮助用户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全面的测评。5. 通知&客服功能价值通知包含了系统消息、问诊消息、攻略上新、我的评论的提醒,对用户的激活有一定帮助;在线客服默认为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会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回复,用户也可以转人工进行解答,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疑问。内容策略消息通知⑴通知集合了系统消息、问诊处方药品消息、内容上新和评论动态,对于用户激活和留存有很大帮助。⑵小红点提醒新用户有内容更新,橡皮擦提醒用户可以批量清除消息提示;⑶新用户注册后,系统会默认发送促销消息,促进用户激活。在线客服⑴在线客服包含了机器人和人工客服两种模式;⑵用户可随时切换人工客服,提供常见的咨询问题类型,节省沟通成本。优化建议⑴消息的层级有点深,用户需要至少点击4步才能查看到系统消息详情,其次消息的入口不醒目,用户容易忽略;⑵在线客服的机器人功能太简陋,智能提醒用户转人工或关注微信号,可结合AI智能问诊技术为患者提供更智能完善的服务。6. 小结通过对丁香医生的功能设计、内容策略、用户体验全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丁香医生的每一个功能模块、字段内容都是有价值的,并不是毫无规则、随心所欲的设计。总结思考1. 设计公式通过对丁香医生产品设计的全面分析,我参照增长模型公式提炼了丁香医生产品的设计公式,从而让大家可以全面、简单和结构化的方式去研究学习。丁香医生产品设计=聚焦核心用户需求 x 打造产品增长武器 x 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聚焦核心用户需求丁香医生的设计策略,就是聚焦核心用户人群,为她们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整个产品的内容、服务和体验都是围绕中青年妈妈用户群体设计,牢牢抓住中青年妈妈这部分高消费力、高活跃度的用户群体。打造产品增长武器一个产品,如果不具备获取、激活、留存、变现、传播的武器,那么上了战场就只能让人宰割。丁香医生的武器库可谓是火力凶猛,拉新引流的飞机大炮,一应俱全。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想要设计优秀的产品,只有日复一日的迭代优化,没有其他任何捷径。丁香医生产品的迭代频率几乎 1 周 1 次,可谓是追求极致的体现。资源包2. 参考文献《增长黑客》-肖恩·埃利斯/摩根·布朗《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曲卉《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步步为赢:交互设计全流程解析》-董尚昊《超级转化率:如何让客户快速下单》- 陈勇《有效竞品分析:好产品必备的竞品分析方法论》-张在旺全是干货!在线问诊产品设计的 7 个关键问题最近看了一篇国外的互联网医疗产品设计文章,本以为国外没那么多黑话,没想到这篇文章通篇都是虚头巴脑,讲半天还是简洁高效情感化那一套空话。阅读文章 > 文件名 如何下载使用 文件大小 提取码 下载来源 丁香医生产品设计资源包43.3Miusd 点此复制 登录下载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xy-product-design
音乐 音效 点选 本文要介绍的「Sampld」是一个免费下载、分享高音质免版权音乐音效平台,开发者考虑到当今社群媒体、短影片流行(像是 TikTok、Instagram 和 YouTube),希望提供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搜索并下载优质音乐素材的网站,以便在制作影片时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在 Sampld 可以找到各种类型音乐音效样本(Sample),直接在线预览播放、收听,注册账户后就能免费下载为 .wav 格式,所有在 Sampld 的音乐皆可免费下载、使用,包括商业和非商业用途,且无需取得授权或是标示出处来源。但要注意的是不可使用 Sampld 编译声音(单独或修改)来建立同类型的音乐音效包,也禁止以完整的可下载格式放置在任何网站或应用程序中,白话文就是不得再将音乐提供给其他人下载,详细授权规范可参考 Sampld 的 License 授权页面。Sampld网站链接:https://open.sampld.app/使用教学开启 Sampld 网站首页会看到 iOS、Android 应用程序下载链接,如果不想用手机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网页版,看起来就像下图,一样可搜寻浏览、播放、下载或是上传自己的音乐素材。举例来说,我在最上方的搜索字段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关音乐或作者,就会在结果显示各种音乐音效的样本,包括歌曲名称、类型和封面图。从 Sampld 首页的标签链接也能选择不同类型音乐,像是平静、紧张、快乐、阴沉、俏皮、浪漫、醇厚或兴奋风格,点选后会显示各个音乐曲目,也会标记时间长度、音乐曲调和音乐速度(BPM)。点选音乐音效后开启详细信息页面,可以在网页直接播放、暂停,也会显示歌曲名称、创作者、喜爱次数、留言、分享、上传时间和下载次数,右侧还会标示音乐的曲调(Key)和速度(BPM),点选最下方的「Download」下载音乐样本。从 Sampld 下载音乐声音文件前需要注册或登录账户,可设定 Email、密码建立账号或是登入 Google 账户完成注册。返回 Sampld 音乐页面点选「Download」显示提示画面,可调整音调和播放速度(这也是 Sampld 的另一特色),在网站进行基本编辑后点选「Confirm」就能将音乐下载为 .wav 格式,要注意每天有 50 次的文件下载限制,如果超过额度就需要隔天才能继续下载。值得一试的三个理由:Sampld 是免费下载、分享高音质免版权音乐音效平台音乐可用于商业和非商业用途,无需取得授权或是标示出处来源下载为 .wav 格式可预先调整音调和音乐速度想要给视频加背景音?这里全是免费可商用的原创音乐素材!如果在制作影片、广告、游戏或广播节目时会用到背景音乐,可能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各种素材像是图片、音乐或影片都有其使用规范或限制,除了付费购买外,若是免费下载就必须遵守授权规定。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sampld
用户 趣味性 完成任务 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呈现,改版结合游戏化设计,强化视觉冲击力,重塑了活动的参与体验~1. 项目背景尊享好礼活动,是针对中高频寄件用户的专属活动,根据用户过往的寄件频率和寄件量,给予不同等级的任务与相应奖励,鼓励和刺激用户寄件,以进一步提升其寄件量,进而提升寄件收入。2. 旧版本分析重要信息首屏展示不全辅助性质的头图,占据大面积的视觉焦点,而最重要的完成寄件任务、领取奖励部分内容相对靠后,在首屏内展示不全,不利于活动主信息传达;任务与奖励信息展示不突出任务节点与相应奖励,展示太弱,无法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不利于刺激用户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的状态不明显用户完成任务后,待领取奖励在第二屏,无法直观看到,且样式比较简单,感知弱,导致用户领取率低;缺乏品牌元素整体页面,缺少品牌融入,产品认知度差,不利于建立品牌感知。1. 优化目标增强用户对活动信息的感知,鼓励用户完成任务;引导用户完成任务后领取礼包,提升礼包领取率;引导用户使用礼包,提升寄件量和频次,实现业务转化。2. 优化策略简化页面信息,调整信息层级缩短不重要的头图内容,在视觉中心放置更重要的任务和奖励信息,并结合游戏化的进度展示,增强用户对任务进度的感知;化被动为主动,增强信息提醒当用户完成任务后,有待领取奖励时,主动弹窗提醒用户领取,既能增强奖品的视觉冲击力,亦可避免用户漏领取;融入品牌元素,强化服务感知在设计中,增加品牌元素融入,结合趣味性的动效,让用户进入后即可感知到顺丰的品牌温度。1. 关键词提取基于用户画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品客群男性稍多,但男女比例差异不大。26-35 岁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居多,整体客群偏年轻化。因此,在设计风格上,采用中性的画面及色彩搭配,结合游戏化场景设计,增强趣味性,吸引年轻人参与。2. 主页面设计游戏化场景设计将头图和场景融合在一起,用路径引导用户循序完成任务红包元素提取运用大红包,增强奖品的视觉冲击力,按钮单独前置、券抖动提示,吸引用户点击领取奖励;趣味性动态表达小哥抱快递沿路径跑,展现本月已寄单量,同时趣味化表达“快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画面质感呈现采用轻量化、年轻化设计表现手法,彰显界面品质感。3. 标题设计字体设计经过几版修改:增加了厚度和金属光感来刻画品质感,颜色上蓝紫色和主视觉搭配更加融洽,最终呈现简洁大气质感。4. 动效设计小哥抱快递箱沿着路径向前跑的形式,取代传统进度条展示任务进度(寄件单量),更有趣味性的同时实现了品牌的情感化传达。针对上一期礼包领取率不高的情况,券做了抖动动效引导用户点击。1. 数据结果优化上线后,活动的奖励领取率提升 23.1%,奖励使用率提升 9.5%,提升效果显著,实现了优化目标。2. 设计总结针对本次优化设计,我们整理了如下设计要点:主次分明,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从业务目标和用户目标出发,梳理信息层级,把握信息传达的主次关系,重新调整页面布局; 游戏化场景构建,增强趣味性寄件任务与关卡游戏场景相结合的形式,相对静态页面,既能有效传递信息,同时增强了页面的趣味性与新颖性;动态引导,强化视觉焦点运用小哥沿路径奔跑的动效,来替代传统的进度条,增加趣味性,以及其他微动效设计也能吸引用户关注重要信息;品牌传达,加深记忆点在页面设计中,增加品牌元素和 IP 形象,既增强了页面的品牌识别性,也实现了品牌的情感化传达。以上,是对《尊享好礼》活动优化项目的回顾与总结,谢谢您的阅览。更多改版后数据大幅提升的案例:点击率提升115%!腾讯动漫8.0改版实战完整复盘腾讯动漫 7.0 没过多久之后,我们就紧锣密鼓地进入了 8.0 改版的阶段。阅读文章 > 如何提升会员转化?用酷家乐的实战案例为你全面解析前言从2011年的爱奇艺VIP到2018年的淘宝88VIP上线,互联网纷纷掀起一股付费会员的热潮,付费会员也渐渐成为了互联网常见的用户经营工具,同时也是流量变现的通用模式。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game-operating-design
测试 剪裁 像素 UX 设计师与开发、测试同事交流有障碍?沟通费时?不用怕,读完这篇文章你将掌握开发、测试常用术语及基础知识,沟通效率+10086。背景概述: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避免不了与开发、测试同事沟通交流。他们说的话,你真的听明白了吗?如何更快、更好的无障碍交流?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多多了解开发、测试同事们常用的术语,以及一些与设计相关的代码知识。常用术语1. 开发测试常说的 DEV 环境、黑盒、沙盒、SIT、UAT 是什么?开发的流程是怎样的?UE/UI 在何时介入验收测试比较好?设计师日常工作中,除了设计输出,设计验收也很重要。你们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设计验收,等到上线了才发现设计还原不到位;测试通知设计验收,给出验收文档后,却因为已经到了上线节点,延后处理(这是因为验收的节点不对,测试通知晚了);提前主动要求验收,开发测试给过来各种各样的安装包,DEV 环境、黑盒、沙盒等等,每次的叫法让人晕头转向,账号都搞不清了。如果你有以上问题,就跟着我来一起了解一下,开发测试的常用环境术语吧~DEV 环境:develop,即代码开发的环境黑盒/SIT:黑盒测试/系统集成测试(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黑盒=SIT,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测试流程是否走通。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沙盒/UAT:沙盒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ing),沙盒=UAT,由专门的测试人员验证,验收完成才能上生产环境。计算机专业术语,在计算机安全领域中是一种安全机制,为运行中的程序提供的隔离环境。通常是作为一些来源不可信、具破坏力或无法判定程序意图的程序提供实验之用。通常是由最终软件的用户(通常这些用户不了解软件的具体逻辑,而对业务逻辑却相当熟悉)进行的测试,因此是面向最终用户的测试,结束之后通常就可以发布生产环境了。每个公司所使用的环境或开发流程顺序可能不一样,可以先通过对于上图的基础了解,去跟自己公司的开发测试同学询问学习,深入了解自己公司的开发测试流程,制定属于你自己的设计验收规范~2. “冒烟”是什么意思?冒烟即冒烟测试,跟黑盒、沙盒测试的侧重点不一样,黑盒、沙盒是手动测试流程、样式、交互等等,而冒烟测试主要用于压力测试,比如同时载入 N 条数据或者点击动作,测试服务器是否能承载这样的操作,整体流程是否会有阻塞等等。冒烟测试执行,与正式测试的区别在于二者侧重点不同,冒烟测试关注的是阻塞型缺陷,包括但不限于流程不通、主要功能未实现等,而正式测试则属于全面、细致的测试,需要尽可能的发现全部缺陷并按其严重性进行区分。这个术语,跟设计师关系很小,此处只是简单讲解,大家了解即可。3. “栈”是什么?在设计中有怎样的体现?栈,存储货物或供旅客住宿的地方,可引申为仓库、中转站,引入到计算机领域里,就是指数据暂时存储的地方,所以才有进栈、出栈的说法。栈在程序的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栈保存了一个函数调用时所需要的维护信息,这常常称之为堆栈帧或者活动记录。堆栈帧一般包含如下几方面的信息:函数的返回地址和参数 临时变量:包括函数的非静态局部变量以及编译器自动生成的其他临时变量。在设计中的体现,例如下图的密码登录流程:设计与开发1. 文字、段落的适配,开发是如何实现的?对于段落文字的显示,最终落地效果,经常达不到 UI 的预期。一方面是 UI 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不完善,一方面是开发在实现的过程中偷懒使用了默认属性。对于文字,常见适配方式有以下几种:1、无适配;2、省略;3、换行以上这些属性可以结合使用,达到我们想要的 UI 效果,比如超过多少行省略都是可以实现的。对于适配方式,我们最好告知开发或在UI上有所体现,以呈现较完整的视觉样式,不然开发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随便写样式。结合一些其他属性,我们来看看,对于需要自适应控件的设计,开发是如何实现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案例一:文本段落的设计还原比如上图设计稿:单行的上下间距和多行的就不一样,到了开发那边实现,开发若是给了一个定值,这就造成了最终的落地稿和视觉稿有误差。若是按照设计稿上的实现,收起展开就会出现动效过渡抖动的情况。如何解决: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多注意一下代码规律,能统一的尽量统一,非必要的避免单独定制(因为不同平台的代码特性,除了通用的,单独定制的多少会有差异)案例二:按钮的设计还原2. 不同平台,可拉伸元素是如何使用的?哪些元素需要拉伸使用:气泡、不规则背景板、特殊投影切图等等为什么要使用可拉伸元素:1. 为了自适应适配:如果一个样式,里面的内容有多有少,我们不能每种场景都切一张图吧2. 为了适配不同分辨率:可拉伸元素,不同分辨率下用一张就足够了3. 为了减少图片的大小:比如一张带特殊投影的背景板,正常切图体积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只切一部分以减少图片体积不同平台如何使用可拉伸元素:1. 安卓:点 9 即.9 是 andriod 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里的一种特殊的图片形式,文件扩展名为:.9.png;这种图片能告诉开发哪部分可以被拉伸,哪一点部分不能被拉伸需要保持原有比例;2. iOS:自带拉伸属性只需要提供图片质量较高的切图,拉伸效果可由代码控制;3. H5:切图+开发自己写规则图形拼接(都是规则图形:规则三角+规则矩形,开发自己写)如果气泡的小三角是规则的三角形,就不需要提供切图如果气泡的小三角是带圆角的三角形,是需要提供切图的,可以给一个三角形的 svg。3. 各型号的手机的适配、倍率关系与实现效果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以下基础概念:英寸、分辨率、设备独立像素、设备像素比等等常见走查疑问:为什么在不同手机上样式呈现有差异?随着手机设备的多样化,有些手机的设备独立像素和设备像素比的乘积并不等于物理像素,这就造成了在不同手机上样式呈现有差异的原因。为什么 iPhone 12 的文字显示比 iPhone 11 大?一个原则:同样大小的屏幕,逻辑分辨率越低,字体越大。为什么在同一个手机上 H5 文字看起来比本地偏大?这点要根据不同公司使用的开发单位去看。H5 的 1px 细线问题,为什么有的开发写出来的细线比较粗?因为移动端的屏幕不仅仅分辨率有差异,其实还有 Retina 屏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代码里的 1px 在屏幕上就应该显示一个像素点,但是在 Retina 屏下则不仅仅是一个像素点。以 iPhone6 为例,其 dpr(device pixel ratio)设备像素比为 2,css 中一个 1×1 的点,其实在 iPhone6 上是 2×2 的点,并且 1px 的边框在 devicePixelRatio=2 的 Retina 屏下会显示成 2px。常见各类手机设计像素和倍率关系表:https://uiiiuiii.com/screen/4. 开发是如何进行图片适配与剪裁的?在我们页面走查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给到开发的图片,被拉伸变形了或者重要信息被剪裁了。例如下图:想要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开发进行图片适配与剪裁的几种方式,以 H5 为例子(iOS 和安卓同理):结合以上开发适配剪裁方式,总结 banner 展示效果不佳,图片被拉伸变形、重要元素被剪裁掉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 banner 通常是由后台上传配置的,如果后台上传尺寸和前端的展示尺寸不一致,例如后台只设置了一个上传入口,前端我们需要在手机端、PC 端同时展示该 banner(两个端展示尺寸还不一样),就会出现以上情况。2. 不同型号的手机,图片适配方式不一样3. 对于 PC 端的动态自适应,开发适配方式使用错误如何解决?除了后台设置多入口,匹配后台和前端的尺寸,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上代码特性+设置 banner 剪裁安全区域去更好的展示 banner。(开发有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就使用默认的适配方式,我们可以告诉他怎么做)刚刚变形、被剪裁的 banner,开发一开始就是一张图去无限拉伸适配,在拉伸的过程中使用的属性也不对,造成各种变形。经过沟通,设计了一张最大的 banner,并将文案内容设置在安全区域内,其他区域根据窗体尺寸动态剪裁。5. APP 界面适配方式,固定尺寸还是固定比例?屏幕适配的原则是:大屏手机显示更多的内容;所以并不是大屏手机就根据屏幕宽高比将 UI 控件进行等比例缩放界面里的元素样式适配有两种形式:固定尺寸:不论在什么型号的手机上面,显示尺寸都是一样的固定比例(固定边距):会根据不同型号的手机分辨率,按照在页面中的占比进行等比缩放适配。参考文章:开发丨值得设计师看看的5个开发小知识@韩重赞 :这里整理了几点关于设计的开发知识。阅读文章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39866H5 适配方式: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CSS/object-fit关于移动端适配,你必须要知道的: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70849/article/details/111655506如何看待 iPhone 12 系列的逻辑分辨率设置?苹果可能是如何考虑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893492从第一代 iPhone 细数到 iPhone 12,iPhone 屏幕尺寸进化历程背后的 app 设计哲学: https://sspai.com/post/62198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仅做交流学习使用,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对日常工作中与开发测试同学对接的一些知识经验总结就到这里,欢迎评论交流,让我们的设计稿落地更精致~点赞收藏给点鼓励~我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日常工作实战经验总结,一起进步呀~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the-development-of-knowledge
用户 形象 财企 前言近年来随着盲盒、手办几近疯狂地在消费领域流行起来,IP 形象在品牌设计中的重要性也被各家品牌提上日程。腾讯理财通通过招财企鹅 IP 形象的设计与应用,拉近了平台与用户的距离,也拉近了金融与用户生活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个人乐享金融的美好。2021 年我们对招财企鹅形象进一步完善,将其作为理财通品牌的主 IP 形象,围绕更明确的品牌形象定位、更丰富的表演性与场景的应用展开设计,希望带给用户一个更鲜活、更具亲和力的存在。IP 角色定位理财通的设计目的就是让金融与生活距离更近,以友好的态度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帮助,让金融理财成为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理财通作为个人财富管理平台,在用户理财的路上建立陪伴,与用户一起成长。“陪伴用户,一起成长” 就是我们的设计动力,指导理财通的设计实践。通过专业易懂的体验设计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之余,招财企鹅的出现,是我们品牌价值中”陪伴”的一个很好地补充。从感性角度出发,通过友好的态度,承担陪伴、共情、可靠、成长的形象定位。形象设计思路通过分析与案例整理,以及先前版本的应用情况,此次的调整方向主要是针对“IP 与品牌的关联性”、“IP 形象如何与用户建立亲和力”和“IP 延展应用的表演性”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打磨。1. 招财企鹅形象设定招财企鹅形象的元素包括了腾讯 QQ 和招财猫。在信息爆炸的现在,为了在众多品牌中保有强识别度,以腾讯 QQ 为背书,保留了企鹅的脸,塑造一个可信赖的卡通形象,抢先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为什么是猫咪呢?从古至今,招财猫是最不需要付出教育成本,就能传达财富寓意的存在,所以也保留招财猫样式,强化其招财属性。通过用户调研发现,用户在此阶段,虽不能明确指出招财企鹅形象即理财通 IP,但能明确通过企鹅元素识别到腾讯的关联性,以及招财猫的财富属性。2. 如何塑造 IP 形象亲和力?IP 形象的视觉核心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实现:简约、强识别、差异化。简约即简洁的卡通形象;强识别指的是强认知的造型和配色;差异化是可提炼的核心识别符号与辅助识别符号。看似简单的基础造型是通过无数次简化,提炼出的记忆符号,让人不看也可以在脑海中勾勒个大概,比如迪士尼米奇、小黄人等等。通常脸的视觉重心也在面部中央,五官排列更加居中的话,会显得更加富有亲和力,利用群化手法营造张力,让招财企鹅脸部的重心向上集中,传递更加积极向上、亲和的性格感受。3. 如何提升形象表演性?考虑到招财企鹅可能出现的不同使用场景,在保持短手短脚特征的前提下,我们把他整体的身高从 1.7 个头的比例增加到了 2.3 个头(长度主要加在了腿上)。增强 IP 形象的活动性和展示能力,扩展了基础造型变化性,方便业务多元场景应用。更加灵活的肢体拓展了他的应用场景,从线上活动,到线下品牌推广以及物料组合,让整个 IP 形象有更丰富的呈现,在与用户互动时更加鲜活。4. 设计风格延伸设计风格也有相应的拓展规划储备,包括线框风格、微立体风格和立体风格。不同的风格可以适配于不同场景的设计表现:线框风格通常适用于条漫、贴纸、胸针、手举牌等物料,物料相关氛围烘托较少,线框风格使得卡通形象造型更明确突出;微立体风格主要用于理财通平台站内设计,轻量的插图表现相对克制,但也可以增加 UI 设计的丰富表现;立体风格更适用于需要更强视觉冲击的营销场景,便于最大程度的吸引用户的眼球。从线稿到实体公仔为了把抽象的财运祝福“变”的更真实可见,他的招牌动作是高举喵爪招财,更加凸显他的招财属性;招财猫左手招福气,右手请财,爪子举在胸前意味着招来身边的好福气,举高的这只手寻求的是远方的财富,加上胸前抱着的金砖,意味着大家可以把招到的财运通通抱回家。基于前期用户调研的结论”用户不能识别到招财企鹅是理财通品牌形象”的问题,我们尝试尽可能加强形象和品牌的关联性。通过巧妙的文案语言“天天理财通”关联品牌,亦可传递出祝福的语义,避免了过硬的营销感受。招财企鹅包装设计以丰富活动场景的使用,设计出三款不同尺寸及材质区分不同价值感的手办融入腾讯企鹅大本营集体照丰富 IP 应用场景,夯实用户心智一个 IP 想要让用户记住,需要持续不断的运营,让 IP 尽可能多的在用户面前曝光,尽可能的传递出有记忆点的个性特征,从而夯实用户的品牌心智,帮助提升品牌好感度。我们尝试将 IP 与业务的不同场景进行结合,从平台的用户陪伴与引导场景、运营活动中作为核心画面及奖品等;延伸到平台以外比如微信表情、微信红包封面、线下落地活动等。我们的策略是将招财企鹅的 IP 形象,像一颗钉子一样,一点一点的植入用户的心智当中。1. 线下品牌宣传招财企鹅的物料针对不同声量做了全面覆盖,包括表情包、线下活动、周边产品等…理财通年终《一起来招财》活动将招财企鹅作为活动主要主体,出现在深圳、北京、上海的多场员工活动中。通过内宣渠道曝光量超 9 万。各地现场气氛火爆, 员工对于招财企鹅的评价和热情较高,纷纷表示期望后续有更多渠道能公开售卖。一起来招财线下活动在腾讯设计周的活动中,我们再次以招财企鹅形象作为主要的商品元素,在线上线下的售卖过程中也受到粉丝们高度喜爱。其中以招财企鹅为主体绘制的三幅画作,意外成为全场的爆款商品,这也正说明用户对我们形象设定的“招财”“好运”寓意的认同。腾讯设计周创意市集—招财好事多快闪店腾讯设计周创意市集—热销创意挂画招财企鹅的周边,我们融入了招财的理念,希望可以陪伴在用户身边,为用户带来好运加成,与用户形成情感共鸣。包括有“抱富”靠枕、“财运开挂”的挂件、招财企鹅“加薪”水杯等,拉近我们与用户的距离,陪伴用户。2. 表情包设计想要把形象推送到更多的用户手中,除了实物商品外,我们也尝试融入到用户的生活场景当中,微信表情包是很好的契机,而红包场景与金融场景的关联性是招财企鹅作为表情出现的机会点。我们在洞察到一般大家发完红包之后,我们都会用表情回复,去感谢金主,激活微信群的应用场景。其中包括老板发红包、我们求红包和收到红包的感谢、激动、没抢到红包的状态等等。通过红包场景关联,也强调了招财企鹅“招财”“好运”的人设特点。在红包主题的表情包场景中,我们根据场景热度的不同,发散并筛选了 4 个不同的状态主题,其中收到红包的表情包应用比例相对较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一扫,下载招财企鹅表情包除了表情包,招财企鹅也通过丰富的场景演绎,与一些祝语相结合,作为新年招财壁纸,希望把好运带到用户身边。3. 线上运营活动线上运用活动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作为一个中枢,串联线上线下的不同场景。可以通过活动将“招财企鹅手办”送到用户身边,也可以将招财企鹅表情包传递给用户。在活动的设计上,通过动画效果、空间展示、互动形式提升用户对形象的认知,强化招财企鹅的 IP 个性、招财属性,从而让用户更加喜欢这个形象。为了更进一步的让用户认识这个形象,我们通过设计师视频采访的方式,讲述招财企鹅的「设计历程」,带出招财企鹅的设定,让它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生活场景当中,让它从一个模型,变得更加真实。结语除了以上的形象表达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的尝试,目的是想要通过线上线下反复触达,招财企鹅的“人设”被一点一点的加入到了招财企鹅的生命中。后面的路还有很长,招财企鹅会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自己,就像视频里讲到的,我们希望招财企鹅能够作为一个开运好物一样能常伴用户身边,帮助用户拉近金融与生活的距离,将理财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陪伴用户一起成长。而这也正是我们 FiT 腾讯金融科技的使命:让每一个人,乐享金融的美好。更多 IP 设计干货:4500字干货!帮你快速掌握 IP 设计基础知识即使你没有听过川沙妲己,那你也一定听说过玲娜贝儿,之所以称她为川沙妲己,是因为迪士尼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而玲娜贝尔是一只可爱又迷人的粉色小狐狸。阅读文章 > 电商设计师必备!潮流IP涂鸦插画全解析+创作教程说到当下最热门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插画风格,就不得不提到潮流涂鸦插画。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腾讯设计族」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fortune-penguin-ip-design
图层 对称 画布 Hello,大家好,我是手绘班的讲师阿森(微博@Asen-阿森)距离上一次给大家分享 PS 板绘小技巧竟然已经过去快两年了!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可以戳链接阅读:1.《绘画熬出黑眼圈?7 个小技巧,提升画画效率嗖嗖嗖!》2.《实用有奇效!7 个相见恨晚的 PS 板绘技巧,画画效率提升 80%!》3.《衣服褶皱怎么画?4 个手绘初学者必看的衣褶通用公式!》4.《国风插画入门秘籍!中国日报、故宫品牌都在用(附国风笔刷+金箔)》5.《头发绘画技巧!直发马尾大波浪、板寸卷发飞机头,4 大口诀画出 99%发型》6.《新手向—树的画法教程!3 大要点教你画树、树叶以及树桩》今天这篇文章@Asen-阿森再给大家介绍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板绘热知识!这些小技巧都是 PS 和 Procreate 非常基础的工具操作,保证新手朋友们一看就会,提升效率!如果恰好你全部都知道,欢迎大家在评论里把自己画画的骚操作贡献出来一起学习~*写在前面,阿森的吃饭工具版本分别是 PS CC2018 和 ipad 2018+pencil 一代。*写在前面,文中涉及到的快捷键,请 mac 同学自动将 ctrl 替换成 command.alt 替换成 option。PS 工具篇1. PS 的对称不会吧不会吧!还有人不知道 PS 也有对称功能吗?当你在画国风插画中的建筑时、当你在捏正面的人脸时,打开对称,事半功倍。打开对称线之后,我只需要画一半线稿,另一半也同步画完。如果你的画笔工具栏没有对称,请「ctrl+k」调出「首选项-技术预览-启用绘画对称」,就可以在使用画笔工具的时候选择对称工具啦!还有点击变换对称,可以右键之后利用变形、斜切等操作来调整对称线。注意:对称工具只对画笔有效哦,钢笔、套索等工具都是没办法用对称功能。2. 油漆桶填充颜色时去白边我们都知道,用油漆桶填充时很容易留白边,还需要手动涂一下,比较麻烦。效果图:仍有白边那么在填充的时候可以勾选「所有图层」并调整「容差」参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容差参数太大,会填充整个画布。效果图:去掉白边当然放大的时候其实还有一点点小白边的感觉,如果强迫症患者依旧觉得不舒服,可以利用魔棒选中中间需要填充的部分,然后找到到「菜单栏-选择-修改-扩展-x 像素-alt+delete(填充前景色)」,保证一点白边都不留。3. 让图案融合到衣褶上更自然有时候画衣服上的复杂图案会很麻烦,在网上找了一些 png 素材直接贴上去效果又不自然,那么就需要用到 PS 里的扭曲来解决啦!这里我直接拿照片素材来示范:注意:这种方法适合薄涂或厚涂、明暗对比强或体积感强的风格,不太适合扁平的风格哦。4. 快速做水波纹这里的水波纹只针对于画面精度要求不高的作品,能快速达到一个平静水面上水波的感觉。顺着上面置换的思路,我们可以再来试一试水波纹。这里我直接在网上找了 2 个不同的素材作为置换的 PSD 文件,效果是不一样的。想要更细致一点的话,可以再用「液化」推一推波纹,或者笔刷再画一画更自然。Procreate 工具篇1. 手势操作里的实用操作(1)快速选择图层图层很多的情况下,想快速找到某一个图层,可以把手势控制里的触摸或者触摸并按住打开。这里以勾选触摸的操作为例:(2)防误触:勾选「禁止触摸操作」。这里只是防止手不小心碰到画布留下笔触,不影响手势操作。2. 移动位置时要注意当把画面中的元素移到画布外的时候,会被自动裁掉!这个小点一定要注意。比如下面刚画好的小白鸽,一不小心移动到外面,拉回来的时候,就被自动裁掉了一部分。3. 复制图层到另一个画布中选好图层后选择「操作-添加-拷贝」,然后打开新画布,粘贴就可以。直接用手势拖拽过去也很方便。4. 编辑形状的用法「编辑形状」就是将我们手画的不规则形变成规则的形状。在画完形状之后,笔尖不要离开屏幕等待几秒,会自动创建规则形状。以直线为例:创建好之后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另一只手单指触碰屏幕会以 15 度为间隔旋转角度。以三角形为例:画完之后,单指触碰屏幕会将三角形变成正三角形,圆形、方形同理。还可以在顶部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形状并调整锚点;画一条直线时有弧线的选项,可以调弧度。形状工具还可以画虚线,需要先画一条小短线,停顿之后继续画,就会出现虚线。当然我个人还是觉得直接在画笔工作室里调整间距更方便一点。5. 单独看某个图层长按图层的对号,可以单独看某一图层,隐藏其他图层,反之一样。注意:PS 中这个功能需要鼠标按住图层小眼睛的同时,按快捷键 alt6. 插入私人照片在「操作-添加-插入照片」里,单指左滑会出现插入私人照片,即可以直接放在画布上做参考。录制缩时视频后,回放的时候并不会显示出来。还有一种方式是把照片放在旁边参考,在「操作-画布-勾选参考」,这里既可以看整个画布的小图,也可以单独导入照片。歪理:这样即使描图了也不会被发现?哒咩!7. 快速选择当前的橡皮擦/笔刷有些笔刷自带肌理,想用相同的橡皮擦时可能需要重新选,这里直接长按橡皮图标就会「使用当前画笔抹掉」直接擦,当然切换画笔工具、涂抹工具方法一致,提高效率~8. 从照片新建色卡看到一些好看照片想要提取色卡,一个个吸色点击很麻烦。可以直接从调色板里添加照片直接建立色卡,非常方便。9. 图层的参考功能大家都知道 procreate 的颜色可以直接拖拽到闭合的图形里快速填色,但这只是针对同一图层的操作,不方便后面修改。这个时候就可以点开图层的「参考」,然后新建图层进行填色,依旧会按照线稿层的闭合区域填色,还可以建立多个图层哦,非常方便。文章到此就结束啦!如果你想系统学手绘,却依旧处于低效率、东画西画的状态,这里推荐一下我们正在讲课的「优设手绘就业衔接班」,即将在 4 月 8 日开课(添加咨询师的薇信:uisdc2,询问更多手绘衔接班的详情,立马进阶成为一名小小插画师。)给 iPad 手绘新手的 10 个有用的小贴士大家好,我是插画师 @Lady不慌。阅读文章 > 7 个常用手绘技巧!每个都能让效率翻倍!Hello~大家好,我们是优设手绘就业衔接班的讲师橙子和阿森今天我们俩来分享一些画画小技巧,看起来好像挺简单,但是学会就能节约大把时间哦!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13-painted-techniques
图标 素材 相片 本文要推荐的「Reshot」是一个整合、收录三大类型素材免费图库,网站提供超过 40000 个 SVG 免费图标、超过 1500 个插图素材和超过 25000 张相片,这个网站最大特色是素材都能实时下载并适用于商业用途,无需付费,使用时也不用标记出处来源。Reshot 素材内容都是由 Envato Elements 专业设计师提供,因为没有人比设计师更懂设计,因此在网站里无论是图标、插图或相片都具有相当高质量,绝非滥竽充数。而且 Reshot 为素材提供各种可用格式,像是 SVG、PNG 或任何你想得到的格式,没有注册或下载限制,使用上更流畅。依照网站使用的「Reshot Free License」授权说明,所有 Reshot 提供的图标、插图和相片都可用于社群媒体贴文、在线营销广告、教育、商业或编辑项目,无论是商业或非商业用途皆可,也被赋予下载、复制、修改、分发或公开使用等版权许可,没有署名出处的要求,如果可以也欢迎加上来自 Reshot 网站的字样。Reshot网站链接:https://www.reshot.com/使用教学开启 Reshot 后从首页选择要浏览的素材类型,例如 SVG Icons、Vector Illustrations 和 Stock Photos 三种,也能透过上方搜索字段最左侧的类别进行搜索目标选择。Reshot 为免费图标、免费插图和免费相片图库各自提供一个独立的搜索首页,从每个页面上方输入关键词查找相关结果,网页中间也会穿插一些推荐标签可快速显示相关的素材内容。搜索时还能从最右侧进行更进阶的搜索选项调整,例如免费图标可选择要搜索图案或图标集,相片显示长方形、正方形的搜索结果,对于要精确找到素材来说会很有用。在搜索结果就会显示并预览相关素材,将光标移动到图片上点选右下角「下载」保存图片,或进入相片页面浏览更多完整信息。点选进入相片页面后,除了有更大张的预览图,下方也会有相片名称、作者、分辨率大小、授权和关键词(用于延伸查找更多相关相片),点选右侧的「Download Image」就能免费下载图片。Reshot 也收录超过 40000 个 SVG 向量图格式的图标,一样透过搜索或是标签显示相关素材,然后将光标移动到图标上方就会显示复制 SVG 程序代码或下载图标的按钮。或是点选进入图标详细信息页面,会有更大张的预览图、标题、图标集、作者和标签,如果想要找更同一套图标的图案,可以点选图标集名称或将页面拖曳到下方显示的相关结果,从右侧点选对应的按钮可「复制 SVG 程序代码」或是「下载为 SVG 格式」。另外 Reshot 免费插图素材(Vector Illustrations)部分操作方式一样,点选进入素材页面后显示下载按钮有「下载向量图」和「下载 PNG 格式」两种,在 Reshot 提供的素材都是使用相同的授权方式释出,如果有需要也可参考 Reshot Free License 授权说明。值得一试的三个理由:网站收录三大类型素材包括免费图标、插图和相片图库所有素材都能实时下载并适用于商业用途,无需付费或注册账号使用时不用标示出处来源或是链回到原始页面快收藏!收录超过25万个免费图标素材网站的「Share Icon」如果想要寻找好看的图标图案,我曾经介绍过许多免费资源,大家可以从各种网站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毕竟对大多数使用者来说要自己绘制图标图案还是有不少难度,还好网络上已有现成图标可直接使用,减少重新开发需要耗费的成本和时间。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reshot
标签 用户 图标 前言标签栏是用户进入 APP 的第一触点,绝大多数以固定在设备底部的形式、让用户在应用中的不同模块之间快速切换。它作为移动应用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 UI 设计师们绕不开的课题。一个好的底部标签栏可传达出产品的核心功能、品牌形象及设计理念,还能用作判断应用是否精致的标准,用户可通过第一触点来感受这个 APP 是粗糙的还是精致的。所以看似简单,但要想设计出视觉美观、反馈清晰的底部标签栏,有很多值得我们深究的地方。那么标签栏为何存在?背后满足的需求和场景到底有哪些?能给产品、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本文将从很多优秀产品中,挖掘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设计亮点,对标签栏作出思考及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本期大纲了解标签栏标签栏常见设计规范标签栏组合方式图标切换样式标签栏功能样式延展总结了解标签栏1. 为什么要设计标签栏?虽然我们看到如淘宝、京东、美团等主流产品都使用了底部标签栏,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部分工具、打车类型的 APP 就没有使用标签栏,所以在设计一个产品之前应该思考,为什么需要、有没有更好的其他方式代替。在这里,我们先了解其作用,然后结合需求思考与产品的的契合度,最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它。传达核心功能底部标签栏一般由 3~5 个功能(入口)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架构,这些功能基本都属产品的核心,可以帮助用户避开产品中其他信息的干扰、精准快速的找到这些功能并使用它。突出重要功能即便有些不是产品的核心功能,但用户的操作频率极高、可能是核心功能的前置条件或索引,也会将入口置于底部标签栏,常见的有扫一扫、搜索、发布作品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功能在操作之后大部分都会进行二级页面跳转,与其他标签的等级权重并非平行。多种展示方式因产品定位不同、受众用户不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有区别。标签栏能灵活的承载多种视觉展现方式,以传达出不同的产品气质。例如:受众群体范围非常广泛且存在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差异的产品,使用纯文字标签;而对于长期活跃在互联网环境下年轻化的专业用户,且产品较为轻量,标签栏使用纯图标会显得更加简洁、更有气质。定位用户坐标用户可通过被激活的标签(高亮、颜色变化)清楚自己当前所处位置,减少用户思考或通过其他信息解读而花费不必要的时间。2. 为什么放在底部?首先,将标签栏置于底部非常方便用户拇指与设备进行交互,基于单手操作的便利性,无论左、右手,其大拇指都处在设备底部的自然覆盖区域;其次,因用户是通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F”型浏览顺序,设备底部对用户产生的视觉注意力相对较低,置底导航不会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又方便用户随时切换至其他感兴趣的功能模块。根据史蒂文·霍伯(Steven Hoober)在对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的研究结论中表明:抱着手机的人占 36%、两只手使用手机的人占 15%,而 49%的人依靠一只手在手机上完成事情,也就是说,仅用大拇指操作手机的用户可能高达 75%,这足以说明将 Tab 栏置于底部体验会更好,很大程度上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及频次。绿色代表可以轻松到达的区域;黄色代表需要延伸的区域;红色表示难以到达,需用户改变手持方式。3. 标签栏结构底部标签栏结构布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有以下几种元素组成:1 – 用于承载标签栏所有元素的容器;2 – 激活状态下的图标,高亮提示,明确用户当前所在位置,点击不会跳转到其他功能模块(舵式导航除外);3 – 激活状态下的标签文本,作用与上述相同;4 – 未激活状态下的图标,相比激活状态,视觉层级较弱,点击会跳转至对应的功能模块;5 – 未激活状态下的标签文本,作用与上述相同。标签栏常见的设计规范1. 标签数量为确保底部标签栏表现清晰、反馈及时,iOS、Android 两大平台在设计规范中都对标签数量给了相同的建议,将底部标签数量控制在 3~5 个之间,低于 3 个会过于占用页面底部空间,浪费资源,超过 5 个会让结构变的复杂,且用户在操作中容易发生误触。针对超出 5 个之外的标签,Google 建议将以汉堡菜单的形式隐藏、iOS 也将多出的标签隐藏并强制替换成“更多”入口,虽然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解决方案,但体验极差,一方面用户无法提前感知隐藏的功能入口,极易忽略,另一方面,产品将重要功能隐藏可能会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具体的标签数量如何决定,这还得根据产品的框架来确定,功能结构的划分会告诉你标签数量到底是 3 个还是 5 个。比如:功能比较单一的产品,3 个入口足以满足需求,对于结构复杂且超出 5 个的,需根据产品的核心功能、主推业务进行筛选,最终控制在 5 个以内即可。2. 标签间隔屏幕均分:这是在设计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不管标签有几个,都可以利用整个标签栏的宽度进行平均分布。例如:以 iOS 二倍图设计稿 750px 的宽度为基准,如果存在 5 个标签,那么每个标签就应该在 150px 宽度的区域内左右居中、并依次均匀排布在整个底部标签栏中。同等间距:比较少见,一般只有 3 个标签时才会选择使用这种方式,在标签较少的情况下,相比均分,视觉上看起来更为紧凑。3. 视觉分割缺少视觉分割的标签栏很容易出现错觉,让用户误以为这是页面底部的内容,对信息的区分非常不友好,我们可以通过投影、分割线、背景色、毛玻璃效果对标签栏作出明确的信息版块区分。标签栏组合方式1. 图标加文字组合这是最为常见的组合方式,当某种样式的图标被广大用户熟知、或频繁使用某个应用时,引人注目的图标能让用户快速理解,且不受文化、地域的影响快速触达目标,即便存在某种歧义,配合文字说明使其更加标准化,这种图文组合最为稳妥,不容易出错。2. 纯文字两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底部标签栏就是当代纯文字标签的代表作,另外如小红书、百度翻译、高德地图…等也采用的这种方式。纯文字标签遵循简单易用的原则,方便直观的进行操作,对用户的影响力较小,让用户更专注于信息本身,例如需用户高度聚焦界面内容的高德地图,去图标化降低标签栏注意力是一种不错的表现方式。不过这种标签样式单一,对于信息延展会受到一定局限,如品牌传播、节日宣传促销等,所以纯文字标签不能乱用、滥用,比较适合用户群体跨度较大的产品。3. 纯图标一般适用于较为小众的产品,例如花瓣,所面向的用户群体是跨度非常小的年轻化互联网专业人员。纯图标样式较为简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气质,虽然在识别度有所降低,但对于这类用户心智模型的建立已相对完善,所以用户并不完全依赖通过阅读文字才能理解标签含义,更可能是利用位置记忆、图形化等知识唤醒固有认知来快速定位。图标切换样式标签栏的图标设计这里就不做阐述了,如果不太清楚,请看这篇文章:6大章节!图标设计基础知识全方位入门指南前言做好图标设计是一个入门级 UI 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图标是界面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即便是一些工作多年且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也很难保证自己设计的图标有多么完美。阅读文章 > 1. 图标切换风格众所周知,底部标签栏图标都有选中与未选中状态,其「线性
价值 目标 项目 前言在设计师的职业生涯里,总有一道绕不开的坎:述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哎我明明做了好多事,但是一述职却毫无头绪。我从哪说起,要说什么,要怎么说?好不容易写完了,还发现写成了流水账。听来索然寡味,还能把自己讲困了。那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在上一讲中所说到的:因为你对项目本身,缺乏更高维度的思考。我们在工作中,理应着眼于当下繁琐但仍不忘眼观四方,这就要求你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能站高望远,去看到这件事对于业务、对于团队乃至对于公司有什么价值,同时要求你在做完每一件事之后都能有完整的复盘和反思。那本文要说的重点,是我们如何将这些事情,归纳成完整的述职报告,让述职言之有物。价值 举证公司设置述职的本身是为了酬赏有价值的人和结果,说白了,就是升职加薪。而你,就是要通过举证,去证明你有价值、或者你的产出有价值。大多公司的设计部门会用 PPT 的形式来述职,所以我们从 PPT 的基础:大纲和内容,来讲述我们如何举证价值。大纲-逻辑清晰述职 PPT 一般会从写大纲开始。写大纲不难,底层要求是逻辑通顺、脉络清晰。首先你要精选述职时间段内的项目,并梳理你的一级目录。在我司的设计师侧,通常会基于 OKR 结构或能力模型为一级目录。OKR 结构主要针对绩效述职,来证明你产出了有价值的结果。能力模型主要针对晋升述职,来证明你是有价值的人。比如我在绩效述职时,就把 OKR 结构作为了一级目录:那在一级目录下,我们还要梳理内部的内容叙述结构。在这一部分,你最好能像说故事一样地去讲述。比如在我司啊咦的述职 PPT 里,她通过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机会点,并以机会点作为一级目录下的内容叙述顺序:又比如,在我述职的时候,我通过业务变化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展开了我的内容叙述:内容-精准有力大纲是 PPT 的骨骼,那内容就是血肉。内容是实打实的东西,就像我前面说到的,这更看重你平时有没有积累更高维度的思考,这样你才会言之有物。那我能和大家分享的,更多的是内容的叙述技巧。一般来说比较合理的叙述,会包含以下五个点:A.背景首先是背景,你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听者解释项目的起因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里面的重点是通俗易懂,因为评委不一定对你的业务有所了解,如果这部分你没有解释清楚,会直接影响你后面内容的陈述。比如在我司容若的述职中,她通过重要性、必要性、时机性三个点,去清楚解释了激励体系的项目背景:B.目标说完了背景,你还要说明你们的目标是什么。把项目目标或设计目标讲清楚,这能够统一听者的衡量标准。目标最好直观,可以是访问量、净收入、用户满意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依旧以我司的容若为例,她就清晰地展示了激励体系的目标,也就是月活 210 万:当然在目标这一部分,你也可以不讲具体的数据目标,而在最后项目成果的部分和目标进行统一对比。比如在我司的会员业务中,我在最后将 OKR 目标和业务结果进行了对比展示,这样听者就有了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再当然,我们很多时候做的事情,也并不完全是数据目标。那我们也可以阐述抽象目标。比如我在做推广设计的时候,就将核心目标拆解成了设计水准、用户体验和运营目标三个部分:C.分析过程说完了背景和目标,你就要阐述,你在设计分析的时候,思路是怎么样的。这主要考验你是否有对项目或者业务整体的思考?以及你思考的过程是否有突出的亮点?比如我司的小波,他在进行官网首页改版的时候,通过划分产品阶段、定义关键指标、采取设计策略三个步骤,去 PUSH 了首页的改版,并且也得到较为出色的数据反馈:D.设计策略讲完以上三个部分,其实你已经差不多讲完了项目背后的东西。那对于设计策略的阐述,是你的专业加分项。你是否有运用到更高效的设计策略?是否有沉淀出一些方法论?这些都是你在设计侧本身的闪光点。比如在我司行业大会的场馆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情绪体验的概念,并且还在大会之后整体复盘并产出了相关文章,以此去强化 UED 对内对外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你在设计策略中的亮点。当然提到了大会,因为大会本身是一个跨小组合作的项目,有些同学可能就会问,我在这件事当中只负责了一部分,那我该怎么说?要记住,成果是可以被共享的。你只要准确地陈述你的行为,那团队成果也可以为你所用。E.项目成果最后的部分,是项目成果。而项目成果的本身,也是你对自身价值的举证。你需要讲述项目本身有哪些突出价值,以及价值和你所做的有哪些正相关性。价值的本身不是局限的,它可以分为对外增值和对内成本两种类型:对外增值,是指价值的增加,用户、营收、知名度等,这些都是对外增值的部分。对内成本,是指成本的控制,资源、效率、投产比等,这些都是对内成本的部分。而这两部分又可以被分为有形和无形,我会在下面逐一讲述。对外增值的有形价值对外增值的有形价值,一般是指用户行为数据、业务盈利数据这些,他们是能被直观看见的。这要提到一个概念,是唯一变量。如果一个决策是由你主导推进的,且因为这个决策引起了数据的上升,这个决策就是唯一变量,它能直接证明你的价值。当然更多时候,数据的上升是由多个变量引起的,但是通过前面 A-D 四点,也就是你对分析思路和解题方式的叙述,也可以间接佐证你的价值。比如,在一个产品中,我发现了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且这个优化让数据提升了。这里的优化就是唯一变量,那这就直接证明了你的价值。再比如,产品提出了一个需求,而你针对需求去分析,并给予了解法,使得数据上升。虽然解法本身包含有产品决策的原因,但你的解法也非常重要,这就间接证明了你的价值。当然,直接证明并不一定比间接证明更有价值。更重要的是,你要情境合理、逻辑自洽。对外增值的无形价值对外增值的无形价值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在我司每年一度的行业大会里,我们的推广组承担了全部的设计责任。但这里面的价值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衡量。可是通过我们的设计支持、全程跟进,使得用户满意度高于了往年,或者我们的设计还引发了一定的讨论和传播,这些都可以是对外增值的无形价值。我在 B.目标中也讲到了,除了直观的数据目标,我们还可以定义抽象目标,抽象目标也可以被具象表达。比如放视觉稿,这非常直观,因为美是有共识的。比如有渲染力的现场照片,这些可以表现良好互动的目标。又比如用户反馈的截图,这些可以表现情感共鸣的目标。对内成本的有形价值对内成本的有形价值,通常指你为公司节约的直观成本。像有些时候,我们在做一些基础建设的工作,比如组件库、素材库、营销中台等,它们无法直接证明你对业务产生了价值,但是这些工作,减少了大家的工作时间、缩减了人员成本,通过计算,这部分也能被翻译成一个能直观体现的价值。比如在组件库项目中,我们就使用了这样的公式:组件开发时间*使用次数-投入的时间成本,以此估算出组件库带来的工时缩减。对内成本的无形价值最后一点,是对内成本的无形价值。比如我们在一个项目中,发起了跨部门的高质量交流,让彼此的想法和意见达成统一,并激发出了新的火花。又或者你在团队合作中,发现了协作流程中的不合理,去推动了流程的优化。这些事情,让你们有了更高效的合作,都属于对内成本的无形价值。像我在上半年组织了跨部门的分享,并且在分享中和大家达成一些共识、制定了一些计划。而通过这些陈述,也可以让听者感受到你的价值。这四种类型的价值,都可以是我们描述项目成果的思路。而我在前面提到的一些方法,也可以帮助你对自身价值进行佐证。以上,就是述职 PPT 的大概思路。如果你能清楚地解释背景和目标,以及你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设计策略,并在最后进行结果佐证,就可以完成单个项目的述职举证。再把这些举证用具有故事性的大纲串起来,就是一次完整的述职。小 TIPS最后是一些小 TIPS,仅就个人心得和大家分享探讨。「结构」框架一定要清晰,逻辑一定要自洽。项目不是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项目的深度。不要被演讲理论束缚,用自己擅长的叙述方式。「内容」一页不要说太多事情。谨慎讲述细枝末节,除非你确信他足够引人。谨慎使用复杂的专业理论,除非你确信你能解释清楚。不要局限于专业能力,对照能力模型,其余方面的亮点也很重要。「成果」可以前置项目成果,但还是要基于叙述节奏的流畅。数据很重要,但数据并不是价值的唯一证明手段。「演讲」可以通过言辞、语气强调项目中的亮点。多练习几次,严格控制时间。现场多观察听者的反应,并且及时调整。最后的最后,总结成八个字就是:换位思考,逻辑自洽。学会简单实用这4招,让你的PPT变高级在日常工作当中用到PPT的场景还是挺多的,年终总结、述职晋升、工作提案、商业宣传等,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如何通过视觉设计来提升PPT的美感。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公众号「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designer-value
粗野 风格 主义 每年你会在优设看到大量的设计趋势预测和总结类的文章,其中有的出自腾讯这样的头部公司,有的出自 Uxdesign.cc 和 Graphicmama 这样的知名设计博客,还有的则可能会出自行业内的知名设计师。在这当中资深设计师 Michal Malewicz 就是一位曾经多次预测过重要设计趋势的「趋势观察家」。最近,Michal Malewicz 又开始搞事情了,他在这篇文章当中预测了新风格。在聊他的新预测之前,我们先看看他之前所「斩获」的各种设计风格吧:Michal Malewicz 之前的趋势预测2019年年底,他预测了新拟物化(Neumorphism)可能会流行:之后随着 iOS、macOS 的视觉风格调整,微软的 Fluent Design 开始影响 Windows 11 的视觉风格,他在 2020 的时候,相对准确地提出「玻璃拟物化」风格的流行:「新拟物化」过时了!此刻你最应该拥抱的是「玻璃拟物化」!还记得今年年初大家追捧的 新拟物化(Neumorphism)风格嘛?阅读文章 > 随后,在渐变光影的「玻璃拟物化」流行的背景下,他在 2021 年出又探讨了「极光风」视觉效果的流行和制作的可行性:2021 年,UI设计师最值得跟进的新趋势「极光风」编者按:如果你有关注设计趋势,那么你一定会知道新拟物化和玻璃拟物化这两种近年被提出的设计风格,而最初提出它们的,就是著名的设计师 Michal Malewicz,他如今俨然已经是设计圈内的趋势观察家。阅读文章 > 随后在 2021 年年底,随着 NFT 市场上行,3D 数字藏品的设计开始逆向为 UI 设计输出资源,他敏锐地注意到「粘土拟物化」的出现:2022 年,「粘土拟物化」将会引领新一轮的 UI 设计趋势设计趋势预测师 Michal Malewicz 又搞事情了。阅读文章 > 当然, 10 年前那样扁平化设计彻底推翻拟物化,成为席卷整个领域的主流风格,这样的设计估计一时半会不会再次发生,但是比较有特色的视觉风格分支小范围内流行,却又总是会发生。Michal Malewicz 之前预测的几个风格当中,「玻璃拟物化」和「极光风」如今在 UI 设计中多有应用,「粘土拟物化」则相对见的比较少。最近他又注意到一种新的设计风格正在小范围内流行,Michal Malewicz 将这种正在被设计师们所青睐的风格命名为「新粗野主义」。「新粗野主义」不会「颠覆一切」Michal 用一句话总结这种「新粗野主义」设计风格就是「一种融合了混乱视觉效果和优秀排版的全新视觉样式」。不过作为一个多次作出预测的「趋势观察家」,Michal 在文章开头就清醒地说道:「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风格,不会在(不同风格的)人气竞赛中获胜。新粗野主义(Neubrutalism,或一些人所说的Neobrutalism),是网页设计中的常见的粗野主义风格和更现代的排版、插图和动画标准的混合。(虽然它不会是一种颠覆性的风格)但是它的存在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不同视觉风格的)替代品,否则我们的 UI 会变得乏味和重复,我不想看到另外一个 Material Design 接管一切。」Material Design 「粗野主义」设计风格其实是源自于 上世纪 50 年代的一种建筑风格,放弃装饰,使用混凝土「简单粗暴」地堆砌出清晰的几何轮廓,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筑师们对于当时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而这种状况和如今的 UI 设计领域的情形,非常相似。而平面设计领域的「粗野主义」设计风格的流行,也是为了打破千篇一律的视觉风格,使用突破常规的排版布局,各种打破边界的元素,刻意冲突的配色方案,甚至会刻意去模拟上世纪 90 年代网页上的一些元素和那种古早的搭配方式:Yan Ageenko / Mitya Andrievskiy而 Michal Malewicz 所说的「新粗野主义」设计,则更加摩登和现代,甚至在粗野之余还有点克制。带倾斜角度的硬阴影想必我们都很熟悉「在 UI 界面中不要使用纯黑色」这个规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UI 界面中眼睛看到的黑色通常偏向深灰,或者带有主色的颜色倾向,保持协调,就像下面的案例中,左边的黑色会带有一点红色的倾向。但是在「新粗野主义」当中,则不是如此,可以使用纯黑(#000000)来增加色彩的对比度和戏剧性。在现在绝大多数的 UI 界面当中,控件和按钮通常会使用柔和微妙的投影,但是在「新粗野主义」的风格之下,直接使用硬挺清晰的黑色投影来构建清晰的对比。而且,为了制造出伪3D的等轴测效果,这个硬阴影会向右下方 45 度角投射。打破常规的配色在配色上,为了制造出独特的印象,「新粗野主义」风格会在配色上使用多数配色方案中不会使用的「冲突」的配色,比如通常会显得很土的红绿配色,红蓝配色。虽然颜色会对比强烈,但是在饱和度上会被降低到一个让人舒适的程度,这也是「新粗野主义」和传统「粗野主义」有差别的地方。刻意「粗野」化「新粗野主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质,是它会使用设计工具的默认形状工具来构建各种视觉元素,你无需去寻找太多第三方的素材。因为这种风格需要刻意地营造「粗野」的感觉,自带的形状工具和效果足以满足很多需求,为了营造出这种粗糙、不一致的感觉,还会使用不同的样式,在细节上刻意错位,就像下方的案例所演示的那样:而这种刻意「粗野」化的设计变相的增加了这种设计个人的亲近感,它会让人觉得「我也可以做出来」。更为规整的字体和排版字体排版在「新粗野主义」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更为放飞的粗野主义风格,「新粗野主义」中的字体排版会更加规整和传统,它不会使用太「酷」的字体,为了确保可读性,而使用更为简约的字体。在排版上也保持了充足的留白,由于用色可能会比较跳,所以字体会用的比普通的更粗,确保文本和整个风格匹配。为了制造意外和「惊喜」的感觉,有的部分在背景和图形的对比度上,会非常独特甚至有点恼人,但是这些刻意让人「意外」的设计,是为了让人停下来多看看,大概逻辑类似于让人觉得「太怪了,再看两眼」。藏着小心思的插图插画和插画元素在这种风格中,可能不会那么显眼,因为在「新粗野主义」设计中,强烈的撞色可能会极大地吸引人的注意力。不过,各种描边线条加持下,能够强化插画和插图的存在感,使用视差效果的小插画元素能够让插画更加动感,看起来乱,但是足够有趣。总结这是一种源自于粗野主义的风格,但是在细节上又更为克制,不同于现在千篇一律的视觉设计风格走向,容易上手也特别容易做出效果。它绝不是将会是占据主流的视觉风格,但却是值得尝试的新风格走向,不是吗?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neubrutalism
用户 操作 产品 前言若想提升用户的粘性和留存率,产品需要在设计层面做好考量,给予用户更美好的使用体验,以有效避免用户的流失。那么,有哪些产品的设计细节体现了这类思考?本篇文章里,针对部分产品的设计细节做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小宇宙隐藏的彩蛋-情感化背后的思考1. 使用场景当使用一款较好的产品时,会不自觉地探索每一个模块。在「设置」-「关于我的」中,向上滑动屏幕时,会出现一个电池盒的装置,让用户看到耳目一新的品牌传达。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粘性,为「Z 世代」年轻人提供彩蛋等有趣、可探索的设计方案,从而提升产品的传播与使用频率。作为一款音频博客 App,和其他产品不一样的是,「小宇宙」抓住目标用户需求,去掉附加功能(可扩展的消费场景功能等),给用户清爽、简单、易操作的使用体验,同时内容推荐更符合我的需求。虽然小宇宙产品依托手机平台不需要外置的电池装置,但小宇宙依然给展示出来虚拟的电池装置。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还未到来时,听音频都要去电器城买收音机,最头疼莫过于听着听着突然没电了,还要更换电池才能继续收听。都是经历过才会有的感受。现如今,当用户在「关于我的」发现收音机电池装置,会有一种怀旧与神奇感并存,不仅加深了品牌记忆点,还能抓住用户心智给予情感化寄托。这里就要补充一下,当用户看到时一定是自发性的,再加上传统电池壳都会有品牌漏出,用户既不会觉得过多宣传,也不会过于反感。反而会加深用户记忆,增加用户粘性。从设计的角度,标识+产品文字(制作起来不算难),但小小的设计就可以让用户形成品牌记忆点,真可谓一举两得。一款好的产品不需要打扰用户、强制外漏。相反,而是十分腼腆,给用户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发现,团队只需要把产品做好,满足用户需求就足以。设计方案:可以在不干扰用户操作的页面以外,或者是产品本身的宣传页,关于产品页等较能表达产品理念的展示页面提供一些小小的彩蛋。一定注意不要强制外漏来表现设计。因为,你不知道哪部分用户会反感,哪些用户会喜欢。微信读书收藏与返回-贴合场景高效操作1. 使用场景在阅读过程中,提供两种关闭书籍的操作,一个是顶部导航栏的返回按钮,另一个是上滑退出。2. 设计思考设计目的:解决单手操作时,返回首页按钮难以触达的交互手势。设计方案:在专注阅读时,通过上滑交互,可以快速返回首页,也可点击标签栏的返回图标,提供两种返回的交互形式,满足不同用户操作习惯。既然有上滑,那下拉是什么?下拉反而能「添加当前书签」再次下拉「取消当前书签。」上滑「返回」、下拉「收藏」两个交互对立又互斥,只要做不好,使用体验就大打折扣,好在「微信读书」做出来了,并且在使用效率上提高了很多。蚂蚁森林收取能量-快速收取能量的方法1. 使用场景当我收好友能量时,经常会花 2-3 分钟来重复操作,消耗的时间过长,体验不好。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解决用户通过瀑布流好友列表,挨个进入挨个返回,操作过多,浪费时间的问题。提高收能量的效率,降低操作时长,提高用户收好友能量的互动性。设计方案:在「蚂蚁森林」页面,能看到右下侧有找能量按钮,点击进入可收能量的页面,通过不断点击相同位置,可进入不同好友主页,固定的操作入口,固定的操作,从而提升收能量的效率。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在 watch 中收能量,要比手机更方便更便捷。抖音放大看-细节更清晰,内容焦点更明了1. 使用场景同一个视频,不同人看关注的焦点不同,很难满足所有用户观感体验。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解决不同用户聚焦内容的清晰呈现。设计方案: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双指在屏幕上放大缩小,可放大视频本身,看到更清晰更想看的内容。作为全民都在使用的产品,上传的视频会有各种尺寸,手机屏幕是固定的,想要看训练姿势的细节,只有放大才能看得更清楚。还有类似「5 分钟电影」中某个人物或细节,通过双指放大视频,来看到更清晰的内容。知乎快捷弹幕-预判用户预期的弹幕才是精华1. 使用场景当产生共鸣、认可观点或有笑点想要快速发弹幕时,输入文字的时间过长,造成视频观感的断续。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解决输入弹幕文字时间过长从而错过精彩瞬间的问题,或想发弹幕苦于当下词穷等问题。设计方案:在知乎中,视频页下方弹幕列表提供三种发送弹幕的方式,分别:文字、表情、快捷弹幕。要想高频发送弹幕可以点“快捷弹幕”这里推荐了本视频内以及同话题视频中高频出现的短句和知友的神弹幕,总有一句是你的菜。在体验感与效率提高的同时,发送速度也快了 N 倍有余。这样的解决方案能给用户带来更高效的使用体验。促进弹幕的使用频率,提升视频活跃度。中华万年历切换日历类型-给不同用户提供多种选择1. 使用场景用户想对照日历看天气、星座、择吉日程、需要来回切换不同软件或者 Tab之间来回切换,页面之间割裂感强,非常影响操作体验。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提供多种日历类型,快速切换,减少学习成本。设计方案:在「中华万年历」日历模块,点击底部 TAB 中的「日历」模块,供用户选择四种日历类型,分别为:传统日历(展示农历阳历、节假日、节气等)天气日历(只在未来 1 个月中展示温度图标和温度、)星座日历(本人与每日速配星座以及运势等)择吉日历(嫁娶、出行、入宅、开市、盖屋等等)。保持统一设计语言的同时,侧重不同内容的展示,既能视觉降噪,还可以给用户提供人性化解决方案,真可谓一箭双雕。闲鱼个人页快捷入口-提高曝光,同时解决屏幕过大导致的高频热区点击问题1. 使用场景选好一款二手产品,沟通聊天都很顺利。想进一步查看卖家信誉度、平台认证等信息,以确保安全可靠。这时会点击头像区域进入卖家主页,商品详情页与卖家主页、聊天页与卖家主页都会存在频繁切换操作,如何缩短手势距离,提升交互操作。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解决卖家主页快速访问操作,提高卖家「宝贝」更多曝光,从而提高商品的成交率。设计方案:用到 iOS 系统交互,左右两侧沿屏幕横向滑动手势,屏幕右侧向左划入进入卖家主页,屏幕左侧向右划入返回上级页面。不仅如此,给予‘左滑看 TA 的闲鱼号’文字描述,更能加深用户使用产品时的交互操作,提高主页曝光,展示更多商品给用户。盒马食材百科-全新体验让你爱上做饭1. 使用场景做饭时,先选好要吃什么食物,再去买对应的食材,遇到商家缺粉缺料的情况,真是让人头疼,做饭兴致瞬间降低。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一站式服务,先选要吃的主(食材)再去挑选菜品和对应的佐料(就好比点外卖:我今天想吃米饭、炸鸡,土豆粉。一定是有目的地先选择(食材)方向。而不是今天想吃粤菜、或者川菜,具体吃什么再进行菜品选择(啊好烦,还是吃土豆粉好了)。大大降低做饭的制作体验。设计方案:在「吃什么」-食材百科内,按照果蔬市场菜品分这几类:肉禽蛋、蔬菜、水产等。把当季果蔬都罗列出来。用视频呈现出来,直观了解制作过程,降低理解成本。不仅如此,底部购物筐提供一站式的食材和佐料,只要一键下单,即可坐等食材送到家。相比某厨房选好菜品,再去对应佐料一个个购买,增加时间成本的同时,做饭兴致也慢慢降低。可能出现:食材到了,我已经不想做饭这种情况。iPhone 地图快速显示导航-绕过解锁操作,触达屏幕即可显示1. 使用场景出门靠地图,一部手机走天下。在骑行导航中,大致看一下路线后,手机会短暂放进口袋中,再次看地图时交互路径(唤起屏幕-解锁手机-打开后台应用-进入导航)在场景中打开地图的成本增加,对于用户来说,使用体验大打折扣。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解决进入地图时的交互入口,优化场景中的操作路径,更快进入地图中。在乘车时,乘客向司机说明目的地,但司机不知道具体位置(手机很卡顿、高龄本地司机不会用地图、外在因素干扰等等。)需要乘客手机开导航来引导司机开车。再或者朋友开车带你,要是用你的手机地图引导,手机给出去心里多少会顾虑一下,会不会看我的手机等等,毕竟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个人隐私的全部。设计方案:苹果地图基于 iOS 原生系统的优势,当开启导航时。地图即便放到后台再锁屏,依然可以轻触屏幕唤起导航,缩短路径的同时,不需要解锁等复杂操作。即便让他人来使用导航,也不会担心偷窥你的隐私。因为显示逻辑只在锁屏上方显示地图,除了看地图别人操作不了任何东西。大大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感。美团单车快速开锁-减少繁琐链路,一扫即开1. 使用场景和小伙伴骑车时,遇到扫码流程多,开锁时间长,当朋友都在等你时,一直开不了锁的你内心会无比尴尬。骑车出发一定是有目的的,希望整个链路流程简单且流畅。2. 设计思考设计目标:解决扫码开锁时过多操作跳页带给用户等待的焦虑感,缩短开锁时间。设计方案:无论在「美团单车」「美团」「微信」中,通过扫一扫判断付费用户都能直接进入开锁环节,新用户或未付费用户会在扫码后出现骑行价格明细,可以先骑后付,也可以先付再骑。相比「青桔单车」,即便你是付费老用户,也要先: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再次扫码开锁。全部操作,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在具体场景下,用户使用时进入小程序操作就是繁琐的一个步骤。这里给「青桔单车」的解决方案,针对新用户,扫一扫-进入扫码骑行页面(按钮上方购卡服务),付费老用户,扫一扫-开锁环节,减少操作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续费购买率。结语设计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美不仅是视觉,还有好的体验流程。不要让用户思考,这是每个设计师所追求的。认真记录产品细节,了解背后的思考,也是不断提升自己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本期产品细节分析结束,我们下期再见!10个产品细节剖析,让你看看大厂是如何做设计的!作为 UI 设计师来说,都是一群细节猎人,以像素级的细节刻画着每一个需求。阅读文章 > 10个产品细节剖析,让你看看大厂是如何做设计的!感谢大家对黑马家族感官体验日记栏目的关注和支持,本栏目皆在为大家带来优秀的设计解决方案和不一样的设计思维。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product-details-4
用户 操作 老年 项目背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 岁以上老年人达 2.6 亿人占比 18.7%,预计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将保持 3.41%年增长率,2050 年达到 35%,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视障人群当前人口数已突破 1700 万,在使用移动端 APP 时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包括: 无法看到文字、文本与背景对比度不够、内容复杂,难以理解等等。因此需考虑支持对视障人群的优化,通过现有的技术低成本地进行移动端产品体验优化,提升高度近视、或老年远视用户的体验。作为快递物流行业的领头羊,顺丰速运从建立至今,一直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用户侧也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顺应数字化潮流是顺丰速运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前期分析此次针对顺丰速运 App 开展的老年用户研究项目,旨在理解老年用户使用快递物流类 App 产品的行为和需求,指导产品定义及优化工作,转化为机会点与产品功能点。因此,要理解老年用户,本项目产出的重点在于回答“谁”在“什么场景下”“出于什么动机”做出了“何种产品使用行为(功能+交互操作)”,使用时有“何种情绪”,其中现有产品哪些方面满足了这些需求,哪些没有契合老年用户需求特点,造成了痛点。老年用户特征个体在进入老年期后,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视觉障碍、操作障碍和认知障碍。1. 视觉障碍指的是由于人的晶状体硬化等情况,导致老年人的视觉分辨物体的敏感度、明暗感觉、空间感觉、色彩感觉的能力下降,有看不清楚的情况出现。 包括的常见问题有:字小看不清、对颜色的识别弱、目光分散/不容易聚焦等。2. 操作障碍指的是由于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不协调,在使用手机时会出现握持不住、不易点击、操作笨拙等问题。3. 认知障碍指的是在由于个体在进入老年期后,认知功能会出现衰退的现象,例如 感知觉、记忆力显著减退,近事容易遗忘,同时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减弱、学习成本增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手机、电脑等新兴科技产品的学习较为困难。设计方向基于老年用户特征和数据分析、顺丰速运使用场景痛点挖掘,确定了视觉、操作、认知三个层面的设计方案推导框架:在视觉层通过简化功能框架、优化信息展示,提升用户对信息的识别效率;在操作层通过流程简化等方式,缩减交互步长,降低用户操作成本;在认知层通过视频讲解和常驻入口,强化操作引导,固定用户认知,弱化记忆成本。1. 视觉层研究显示老年人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力分散症状。界面的内容、布局结构、理解效率有显著关系。因此,我们考虑从简化功能模块、提炼内容,围绕大字体、大图标、色彩鲜明出发。简化信息内容 减弱信息干扰根据老年群体特点“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对新应用的适应能力,在结构和功能上做优先级舍取, 提炼重点内容,提取核心信息,降低认知成本,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学习成本。以首页为例,我们选择保留主功能寄快递、查快递、电话寄件、扫一扫、在线客服,用大卡片、大字号、明亮颜色等视觉表现手法凸显主功能。隐藏非必要功能如:会员中心、同城跑腿、游戏、书籍回收、运营等,这些功能老年群体需要的概率低,成为干扰信息。字体大小给老年群体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需要考虑 易读性。易读性是指人们能否看见、区分、认出所提供文本里的文字。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会出现 老花眼、眼睛进光量减少等问题会导致视力减退、注意力降低,眼睛失去快速对焦的能力。因此为了使老年群体更易获得信息,我们对界面字体大小做了一系列的改造,如标题、正文、辅助信息等不同信息层级采用不同的字号标准,使内容更易阅读。虽然老年群体的应用文字越大越好,但是要考虑到手机一屏内需要所展示的信息,就要合理的选择字体大小。有研究表明在我们 屏幕上 16 像素(一倍图)的文本大小与印刷在书籍上的文本大小相同,这很符合人的阅读习惯。但是人阅读还有一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就是人和屏幕之间的距离。颜色选择老年人眼睛晶体变浑浊、变黄,导致对色彩的感知减弱。因此在颜色的设计上,我们通过 加强色彩对比,使用品牌色黑红、品牌辅助色蓝绿,来进行主界面色彩的设计。2. 操作层老年群体因为其感知觉的退化,会存在着手指灵活度受限、手指握持不住、无法长时间连续操作等操作障碍,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通过简化流程步骤来缩短连续操作时间,并使用「点击」代替「输入」,降低操作成本;同时在功能上提供了语音寄件服务,方便老年群体无障碍寄件,提升服务关怀与体验。缩减交互步长:简化寄件流程寄件作为目前顺丰 APP 用户最常使用的功能,也是操作路径较长、信息复杂度较高的一项操作任务,需要用户填写多项信息(如:收寄件人、物品信息等)。我们对现有物品信息填写流程进行了简化, 提供常用的物品类型标签,使用点击取代输入,降低操作成本。人工服务线上化:语音寄件服务在前期的用户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线下寄件场景中,存在着老年人请快递员帮忙填写寄件信息的情景,线上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代填信息需求,基于此我们增加了电话寄件功能,服务于线上用户,通过人工服务热线帮助其快速下单。防误触机制:增加确认提醒部分老年用户因不熟悉手机界面操作,容易发生误触点击。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建立防误触机制,预判用户可能发生的错误操作,在关键的行动节点设置提醒,如:在模式退出入口,增加弹窗提示,确认用户操作,同时再次明确功能入口位置,方便用户再次开启。3. 认知层在老年群体除了在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上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外,在认知与记忆层面也会出现衰退,具体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学习新事情困难、阅读障碍、理解力衰退等。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在简化操作流程外,还可以 通过视频化的操作指引来对新用户进行功能介绍和操作说明,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并且提供 常驻的引导入口和退出按钮,以固定用户的心智,减少理解与记忆成本。降低学习成本:操作演示视频首次进入时提供视频操作引导, 视频结合字幕的演示形式相较于文字说明更直观易懂,学习成本低。 纵向的实景操作视频,方便用户单手握持观看。固化用户心智:常驻快捷入口为了方便用户记忆,弱化学习成本,在首页设置常用的快捷入口,包括快捷退出入口、功能指引入口。通过首页的快捷退出入口可快速退回到标准模式,方便切换。首页右上角常驻的操作指引入口,方便再次查看学习。数据结果目前,顺丰速运 APP 老年版已上线多月,首页各功能入口的点击率均有所提升。环比上线初期时的数据,“扫一扫”入口点击率提升 29.8% ,其次“寄快递”和“电话寄件”点击率分别提升 26.1%和 19.5%。数据结果表明首页采用模块化功能布局,有助于提升核心功能的使用率,通过简化信息内容可以帮助用户聚焦核心功能,减弱信息干扰。总结我们从视觉、操作、认知层面出发,与大家分享了我们 在快递 APP 产品设计中对适老化领域的探索。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发掘用户的深层需求和痛点, 帮助老年用户平等便捷的享受数字生活服务,提升产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是我们的使命。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在适老化设计中做更多的探索与创新,聚焦用户痛点和场景需求,改善产品的深度体验,发挥设计价值。在产品体验优化的道路上,让我们一同探索前行。更多适老化设计案例:如何做好产品的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来看腾讯的实战案例!兔小巢 (txc.qq.com) 是一款由腾讯 CDC 开发的用户反馈互动社区,让腾讯内外各产品团队无需开发即可快速生成专属社区,高效收集用户反馈,并与用户进行深入交流。阅读文章 > 如何做好G端可视化中的适老化设计?我总结了10个注意点!前言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约 2.43 亿,占比 18%,50 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 22.8%,G 端可视化面对的主要群体就是政府领导,而政府大领导普遍都是市级及其以上,年纪大多数为 60 岁往上,属于适老化的涵盖范围,因此探索适老化在 G 端大屏中的体阅读文章 > 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sf-app-aging-design
粒子 数据 效果 大家好,我是小六。今天给大家分享可视化的入门全流程指南,从设计流程、规范、技巧、组件、开发落地等系列知识的普及,感谢@王鹏 的技术支持。欢迎小伙伴收藏转发!前言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应用数据可视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越来越多的行业都有了可视化的需求,可视化行业也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成长期。数据可视化释义数据可视化就是把一些相对复杂、抽象的、我们看不懂的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运用图形化的手段清晰有效地将数据信息进行解读和传达,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征,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可视化大屏可视化大屏是以大屏为主要展示载体的数据可视化设计。它的应用场景非广泛如 ToC、ToB、ToG 等都会存在。一般应用在会议展厅、园区管理、城市交通调度中心、公安指挥中心、企业生产监控等重要场所。可视化用户群体相对比较明确,主要是单位领导及一些一线人员。通过交互式实时数据监测,洞悉运营增长,助力智能高效决策。伴随行业的发展,行业内也对可视化进行了一些行业细分。常见的一些类别:行业可视化(如交通、医疗、金融、军警部队、农业、工厂、化工等)、智能终端系统类(定制化终端产品)、演示 demo(数据演示、展览展示、数据看板 )、可视化分析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监控辅助决策,如交通预警平台、天气监控平台等)。市场现状平台化由于近几年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一般的公司都会有一些可视化的需求,各大厂商也逐渐整合可视化资源,实现平台化、低代码化。满足了大多数公司的可视化需求。国内比较知名的可视化厂商:光启元(Ray design)、Data V、优诺科技(森工厂)、袋鼠云(Easy V)、数字冰雹、图扑、等等。他们将一些可视化效果组件化集成在平台,拖拖拽拽就能实现一些不错的效果,满足了一些公司的展示需求。实现方式目前可视化框架是大多数都是基于 Web 端的(基于 web 开发或者 web 封装)而非 PC 端。常见的可视化实现方式是二维加三维相结合,比如大屏两侧的可视化图表可以用 Echarts 这种第三方的轻量化图表控件或者 Vue 去实现。主视觉部分会基于 Unity3D、虚幻引擎(UE4)、Ventuz、threejs 等工具去实现。满足三维炫酷的效果需求。使整个可视化大屏效果有了质的提升。这些三维工具的优势是三维粒子效果能很好的支持,且效果非常炫酷。多平台支持,可通过 webgl 封装在浏览器里打开使用。缺点就是维护成本较高,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去开发维护,有一定的使用门槛。一般公司如果不是专门做可视化相关业务不会配备相关专业人员。说下几种工具的优缺点:Ventuz 国内用的相对较少,相关专业人员也较少。虚幻引擎效果上是比较好的,但是对 WebGL 参数支持的较少。Threejs 虽然支持三维但是没有 Unity 那么强大的编辑器,一些复杂的效果实现不了。相对于前者 Unity 来说成熟一些,也是目前市场上用的比较多的,不过 three 对于前端开发同学更友好一些,容易上手,学习成本相对低一些。可视化设计师应了解的知识可视化设计是相对新兴的行业,就目前市场来看也是当今比较火的行业。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仅是只做完效果图就能行的,他是一个结合硬件设备、UI 设计、三维建模、三维渲染、动态设计、数据可视化、图形技术、GIS 数据、渲染引擎、交互技术等等综合类的交叉学科。1. 硬件设备硬件设备信息是做大屏一切的开始,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尺寸、比例、屏幕种类(拼接屏、LED 屏)投影方式等等 一系列的信息,方便后续的设计工作。上图为一些常见的屏幕拼接方式,确认好屏幕的拼接方式就可以计算出整个大屏的物理分辨率。举个例子:上图中最后一个的拼接方式为横向3块屏,竖向2块屏幕。他们每块的屏幕分辨率为宽1920px 高1080px,那么这块2×3的拼接屏幕的尺寸就应该是:宽度 1920乘以3(横向3块屏)高度1080乘以2(竖向2块屏)得出整个屏幕的物理分辨率为:5760×2160。物理分辨率 VS 输出分辨率大屏的投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电脑屏幕 1 比 1 等比例投屏。2、通过主机直接输出给拼接屏(这种大多都是一些自定义比例屏幕和分辨率超大的情况会应用到)。3、投影仪投射。一般大屏的物理屏幕分辨率大小都有不同,有的是极大的,几万像素,如果我们按照物理分辨率来去做设计的话会很卡,所以这里设计尺寸建议按照输出分辨率设计。输出分辨率会受到硬件的限制(超大情况下需等比缩放),我们一般会采用输出分辨率作为最终的设计尺寸。针对硬件设备设计时要关注以下几点:屏幕拼接方式、单屏幕像素及拼接后像素、输出像素等这些决定了设计尺寸、内容排布、拼接缝的规避等问题。更多硬件尺寸问题可看往期文章:用一篇干货,帮你完全读懂可视化设计(尺寸篇)数据可视化设计中尺寸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尺寸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设计、开发、适配及视觉效果清晰度等。阅读文章 > 2. GIS 数据通常应用于参数化建模,之前写的 0-1 带你制作智慧城市地图(二)就属于参数化建模的一种,主要是通过一些地理位置高程数据进行模型的生成。属于智慧城市可视化设计的基础设施。常见的一些格式:Openstreetmap(多用于生成模型)、Shapefile(多用于生成模型)、Geojson(主要用于基于 Web 的映射)、TIFF(多用于贴图处理)。一些常用的工具:Qgis、Arcgis、Google mapper3. 三维建模在可视化设计中,一般我们会结合生成参数化模型加定制化手工模型的方式处理整体效果。这么处理的目的:一是设计上能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二是在性能上能很好地优化,提高整体性能。下图为设计侧到开发侧对接流程:4. 动效设计常见的一些动效对接格式:GIF、MP4、APNG、Lottie、序列帧。如何让动效又快又好落地?我分析了这5种格式的优缺点!动效设计,可以提升界面的趣味性和引导性,让用户浏览过程中不会太枯燥,获得更好的体验。阅读文章 > 5. 图形技术了解图形成像原理,是由一个个的粒子点生成的画面。下图是由一个 50×100 的粒子组成的平面,每个粒子都会对应他的 xy 轴的坐标位置,我们通过控制的粒子透明度、大小、颜色、位置、旋转等参数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世界地图的是通过一个一个粒子成像形成的画面,其中黑色=0、白色=1。比如粒子大小是 1,它对应的位置是黑色,黑色是 0,1×0 就=0 显示为黑色。我们常做的粒子世界地图就是通过控制粒子黑白 x 粒子大小叠加出来的。比如我们做粒子地球的时候是通过一张贴图来去控制黑白度,海洋是黑色所以就不显示粒子,陆地为白色显示为白色粒子,最终呈现了一个粒子地球的效果。6. 渲染引擎的技术架构前面实现方式里讲到市面上可视化落地基本都是基于于 Unity3D、虚幻引擎(UE4)、Ventuz、threejs 等工具实现的。它们的底层是由 BS(Browser-Server)架构和 CS(Client-Server)架构两大架构组成的。BS 架构与 CS 架构特点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web 应用可以实现跨平台,客户端零维护,但是个性化能力低,响应速度较慢。WebGL 就属于 BS 架构的一种。优点就是使用便捷、数据实时更新、跨平台。缺点是渲染效果较差,大场景支持差。CS:(Client 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桌面级应用响应速度快,安全性强,个性化能力强,响应数据较快。Unreal Engine、Unity3D、Ventuz 属于 CS 框架。优势就是整体渲染视觉效果棒,大场景支持好,缺点是必须安装客户端、电脑性能要求高、不同平台需要不同文件。最后本期给主要是给大家普及可视化设计的一些流程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欢迎后台添加小六微信沟通交流。下期预告:可视化设计中 UI 设计拆解知识分享。实战经验!可视化大屏设计案例全方位复盘!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应用数据可视化。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六可视化设计」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visual-design-guide
网站 工具 网格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上一期为大家分享的神器都用起来的了吗?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5 款能有效提升设计师工作效率的工具,它们分别是:任意截图悬浮!轻量隐形的截图软件 Snipaste一秒一张!网格渐变生成神器 Color Morph海量素材!2.5D 插画在线编辑生成网站 IcongramsUI 设计师必备!便捷免费制图网站 Customer Journey Map告别生硬翻译!长文本翻译神器 Deepl错过往期的小伙伴看这里哦这 5 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二)大家好我是花生~之前向大家推荐了可以有效提高设计师办公效率的神器,收到很多小伙伴反馈说非常有帮助。阅读文章 > 这 4 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全网疯狂搜集各种设计神器并推荐给大家的人,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工具——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不会经常用到,但是要急用的时候又不太好找。阅读文章 > Snipaste「软件官网」 https://www.snipaste.com/「使用小技巧」 https://docs.snipaste.com/getting-started日常设计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同时查看很多灵感作为参考。那么如何做到多张图片同时呈现的屏幕上呢?截图软件 Snipaste 可以轻易帮我们实现这个功能。只需要按下 F1 键,就能在电脑上快速调出 Snipaste 进行截图,支持多张截图同时悬浮固定在桌面。复制、保存、标记、文字、马赛克等截图常用功能也都具备。Snipaste 支持 Windows 和 Mac,无广告,不用注册登录。程序只有 3.8M,简洁轻便的仿佛一款系统原生工具。安装后可设置开机自启,软件会自动以小标签的形式显示在工具栏,需要的时候一键唤出。以后不用打开聊天软件可以方便的进行截图啦~Color Morph「网址」 https://www.color-morph.com/Color Morph 是一个快速生成网格渐变背景的网站,免费使用无需注册。网站非常简简洁,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颜色,网站就会自动生成以目标颜色为主的多颜色网格渐变背景图,质量非常高。可以一键切换不同网格渐变效果,支持自定义颜色的数量。完成后可以导出为 SVG 格式,也可以直接复制 CSS 代码使用。关于网格渐变生成网站,之前还向大家代价推荐过 MESH·Y。它是可以一键生成酷炫渐变背景的免费网站,有 1000 种网格模型,支持导出 3000x3000px 的 PNG 格式。1000种渐变模板!快收下这款免费网格渐变神器 MESH·Y之前已经和大家分享过很多做渐变的网站,可以非常方便的提取好看的渐变配色。阅读文章 > Icongrams「网站地址」 https://icograms.com/designerIcongrams 是一个在线编辑拼合 2.5D 场景插画的网站。网站内有非常多 2.5D 场景模型和各种类型的小元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元素组合出自己想要的场景。小元素还可以修改修改颜色和大小,可以快速出图一个简单的小场景。做好之后可以直接免费导出,支持 PNG 和 JPG 格式。Customer Journey Map「网站地址」 https://wireframepro.mockflow.com/buildcustomerjourney/Customer Journey Map(CJM),即用户旅程地图,即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服务时整个过程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师能清晰的了解到用户在产品使用场景中的行为、需求以及产品痛点,从而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或者进行方案调整。Customer Journey Map 这个网站就是专门制作用户旅程地图的,网站提供常见的 CJM 模板,也可以自己从空白开始建立。制作 CJM 所需的个人信息、时间线、场景、情绪、所需设备、交互方式等模块网站内都有,模块可以删减数量、修改大小和内容。制作完成后可以免费导出 PNG 格式,对于做交互的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好用的辅助分析工具。Deepl「网站地址」 https://www.deepl.com/translator还在为英译中时翻译结果生硬不通畅而苦恼吗?那就快试试 Deepl 吧。Deepl 是一款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多语种翻译工具。它最大的亮点就是翻译出的内容逻辑通畅,语句衔接在自然,堪比人工翻译,不会出现生硬的“翻译单词”情况,所以非常适合长文本翻译。作为一款国际化的翻译工具,Deepl 不仅擅长英译中,还非常擅长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其他语种的翻译,能做到翻译出本土化特色的效果。Deepl 有网页版和应用程序,网页版一次性可以翻译 5000 字的内容,同时支持导入文档和 PDF 进行翻译,都可以免费使用的。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 5 款效率工具,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帮助。 如果你有想要解决的问题,但还没有找对应的工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说不定下一期就会有相应的推荐了~我是夏花生,我们下期见。本篇来源:优设网原文地址:https://www.uisdc.com/5-practical-software